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黄河岸边的守望 [打印本页]

作者: 佘正斌    时间: 2015-2-9 21:51
标题: 黄河岸边的守望
---读诗人宋长安诗集《乡村之恋

    “在泥土里种上玉米、小麦/从灶房后升起带着新鲜木材/和秸杆气息的炊烟/就是乡村的全部”。在我的印象中,诗人宋长安 “就住在这里(黄河岸边的乡村)”,用年轻的生命和诗人必备的激情,书写着黄河岸边的乡村和乡村之外“遥远的城市”。
     宋长安(网名安子)进入我的视线,缘于去年的一天,我从网络圈子上读他的诗歌开始。他的诗带有一种明显的故土情节,散发着一缕缕泥土气息的芳香。读他的诗,犹如欣赏“一缕消瘦的炊烟/在村庄孤独而起”,读着读着,我的眼前忽然一亮,一种心灵的震憾和情感的倾斜,使我的思绪情不自禁顺着他的情感脉络走向,游离在他的诗行行间。
     宋长安是我所喜爱的网络诗人之一。他是黄河岸边一位农民的儿子,从小在黄河岸边长大,黄河的厚重哺育了他的纯朴和率直,也给了他诗人特有的灵性。他秉承“乡土”和生命的统一性,常年奔波在村庄里、田地间,一门心思为自己的诗歌寻找更多更好的创作素材和营养元素。他是一位乡土诗人,准确地说,他是一位乡土诗人之后的来者,他的骨子里隐含的孤傲和他对乡土的依念,注定了他游走在传统和现在之间。
    《乡村之恋》是宋长安的一本书写乡土的诗歌集。读起来爱不释手,耐人寻味,仿佛一下子把我带到千里外,在诗人的记忆中呈现出的是河水奔流、热情奔放、充满了激情的黄河岸边,一种清正纯朴的黄河气息扑面而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沉缅在他的诗歌所宣染的氛围中。这对一个曾没有到过黄河岸边的人来说,何偿不是一种奢望和梦想。
     宋长安的诗不“前卫”,但也不落俗套,厚重宽阔,总以追求自然、平和、豁达为要旨,舒缓流畅,娓娓乐道,仿佛信手拈来,又似精雕细刻,既继承了中国乡土诗歌的特质,又融入了西方某些诗人的秉性,这在网络诗歌盛行的年代,向人们展现出了一种辽远的现代汉语诗歌的可能性。在他的诗歌里,无论是激情四射的诗句,还是浅歌低吟的绝唱,都是那么真挚、直朴。读他的诗,你能感知他的语言洗练与传神,各种语型津津乐道,有机互渗,自然而然为他所表达的真情挚感而感动,被他具有质感的优美诗句所折服。
    “高处,平原最原始的海拔/在村庄的灵魂深处/延伸到天堂的边缘/站在平原的高处/脚下是布满土质的钙/它滋养着我的身体/让我挺直平原的腰杆/去清理一生中所有的暗伤”。“ 麦子以粉碎的形式奉献生命/以固体的钙质进入我们的身体内部/我们便以麦子的方式/活着”。诗人用敏感的触觉、纤细的神经,饱满深情地书写着自己对平原美的感受,对乡村最常见不过的麦子的怀念,再现了曾经的存在和心灵深处的某种寄托。
     宋长安将他的这部个人诗集取名《乡村之恋》,我想,除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精神向度追求外,还由于他从黄河岸边的乡村一路走来,那里是他的故土,有他生命的根和他的爹娘。宋长安是一个注重感恩的人,以文字为载体,从语言的外壳释放着对故土的眷恋,以感恩之心亲近故土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事。这也是他作为诗人所具有的至尚情怀。
    在《乡村之恋》这本诗歌集中,诗人以其鲜明而坚毅的精神担当,复杂与多向的文本形象,表现出他的诗歌所赞扬的崇高精神质地。事实证明,宋长安所追求的艺术审美取向和其创作实践无疑是正确的。他热爱美,渴望美,始终穿梭于抽象和具体、有形与无形、文字和现实的一切美的之间,用自己敏锐的触觉不断摄取美的意境,捕捉美的瞬间,并在不断探索诗歌的美质中获取心灵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慰藉,提升着自己的生命高度。这些正是读者所期待的。

作者: 西沈    时间: 2015-2-11 11:33
欣赏,提读
作者: 佘正斌    时间: 2015-2-12 13:25
西沈 发表于 2015-2-11 11:33
欣赏,提读


作者: 西沈    时间: 2015-2-12 14:12
佘正斌 发表于 2015-2-12 13:25

问好
作者: 松果落    时间: 2015-2-13 08:46
田园诗,让人记得住乡愁
作者: 佘正斌    时间: 2015-2-13 14:31
松果落 发表于 2015-2-13 08:46
田园诗,让人记得住乡愁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5-2-15 13:12
附后几首诗更好
作者: 佘正斌    时间: 2015-2-15 19:51
张无为 发表于 2015-2-15 13:12
附后几首诗更好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