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海子“照”出诗坛众生相——言论点评兼谈诗坛稗草欺良苗风气 [打印本页]

作者: 看山望水    时间: 2015-3-16 13:01
标题: 海子“照”出诗坛众生相——言论点评兼谈诗坛稗草欺良苗风气
本帖最后由 看山望水 于 2015-3-17 10:40 编辑

(, 下载次数: 2)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看山忘水随谈
                                                                海子“照”出诗坛众生相
                                       ——言论点评兼谈当代稗草欺良苗风气

    海子已经死去二十五个年头了,今天在流派网又看到非议海子的文字,难说内心是个什么滋味。不好说如何愤怒了,只感到内心隐隐的痛。海子是大学讲师,是个追索生命终极意义的人。他是个“普通人”,非官非长非神死前也非名人;他又不是个普通人,精神上超出了一普通人的所思所想所念,在精神层面不同凡俗之辈,不同境界的内心很难互通和理解,这是所有卓越者和优异者的命数。海子死后许多言及海子的文字都让人感到“悲哀”,对海子误说误解是海子悲哀,也是著文者个人的悲哀。争论中海子也像面镜子,照出了一些人庸俗内心,偏狭诗观,淋漓尽致展示了诗坛众生相。我更多从这个角度去“观摩”这场争论。
                                                                             
                                                                                           纯净的海子照出的世俗复杂心态

    海子是个内心纯净的人,说他天真、幼稚,说他执拗、偏执,说他理想主义、浪漫情怀,都可以用纯净来概况。这样一个人给内心复杂的人去论说,能不“悲哀”么?让人想起道不同不相为谋,想起风马牛不相及,想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相类的人如何互相认同?在讨论中他们暴露的恰恰是自己,谈论的是自己。他们把人生观念,生活看法和艺术观以言论方式投射到海子,反映出来的却是他个人内在真相。心灵中没有那份纯净,已经淹没于世俗价值观中,怎么可能理解海子、海子的诗歌!
    海子这样内心纯净的诗人实在少见,另类。他不会去蝇营狗苟巴望出名,她热爱诗歌,想在诗歌圈子找到同道,也渴望被认可,可是这样浮躁得乌烟瘴气的诗坛能接纳他么?能互相接纳么?一个真教徒和一群假信众在一起是个什么情况?一些披着诗歌外衣搞名利的庸才俗物会推崇他么?一些江湖混客能接受一位真正的诗人么?文学史很大程度不正是场天才和庸人的较量么。
    唯心灵纯净的人在我们诗坛才显得那么另类,诗才会充满神性。在海子简单的、浪漫的诗行中弥漫一种神秘感人甚至火热的气息,可惜不是一些有着普通诗歌趣味和理解力的人能欣赏的,从他身上也嗅不到当代诗坛气味,难以认为同类。生前的海子是孤立的、孤独的。
    当然,一些、一群群、一派派在诗坛争抢策划名气的人,对海子死后成名也很紧张,一些人在靠关系“沾光”,一些人视其为敌,百般诋毁。当然,也有些人想以“骂名人”成名,写些刻薄丑陋的攻击性、无聊性文字。这三种人出现在海子话语中,暴露着个人的形貌和心思。
    喜欢海子诗歌的人很多,他的诗集至今还摆在大小书店书架上,成为读者最多的当代诗人之一。我相信他们的内心都有一种健康的感应,内心有着纯净一面,也有海子那样美好的情怀和愿景,惟其如此,才能相认。
    很欣赏论坛中几位诗友的回应:
    【水磨河】说海子诗歌意象上的空洞和重复,以及语言的陈旧甚至矫情,以青春期的偏执与癫狂构建着他全部的诗歌“王国”。重要的是:二十几年来,有太多的读者喜欢读海子的诗。这个精神普遍荒芜的时代,很少有人再能感受海子的心性,这不奇怪。<海子 中国诗歌最大的谎言>——这样的标题,在如此浅陋浮躁的时代,也见怪不怪……海子成为神了吗?或者,海子成为神,咋就令某些人有如此不快?海子成名了?<海子 中国诗歌最大的谎言>也将成名?以卑琐的动机去揣测一个人极其惨烈的自杀,最终凸显出的,也不过是揣测者自身的卑琐而已……心性厚道一点,方有资格谈论一个惨烈自杀的诗人……
      这个回复算揭了写文者老底。你那么庸俗,能读海子的诗么,有那种同诗人共通、共鸣的心性么?有资格谈论么?海子生前遭遇的也大多是这类人——诗人,这跟他的绝望没有关系么?诗人的杀手敌人是那类人:庸人,市侩之徒,而且恰恰是诗场内的。我相信一些优秀诗人的死也有这个关系。烂掉的“场”将他们逼走了,怀揣着纯净的心,他们认为人之为人最重要的东西。同生前被孤立和排挤一样,死后也不可避免承受庸人俗论。
     一些言论到了让人哭笑不得程度——
    【长空】:我倒是认为他的诗没有达到一种高度,他的行为没有体现一个诗人的职责。
要从诗人风格的特点说话,海子的诗有纯度,这在诗是种特殊品质,对宝石你用去谈高拔么,东向而望不见西墙。海子写出了让人传颂的诗作,我不知道诗人还需要什么行为才算诗人责任?!
    【安文海】一个著名诗人,如果他不孝,他还是一个著名诗人吗!一个大学教授,搞得身无分文,吃饭都成问题。连自己的生存问题都不能解决,你将如何面对自己的家人?这是海子留给我们的教训!
    【片碱】回答很有力:评价诗人里面有孝这一条吗?他对诗歌的热爱(和成就)难道不是对孝敬母亲更大的孝吗?
身无分文的诗人古今中外多了么,杜甫吃饭也成问题,你能这样评论一位诗人么?以其若于生计来鄙视他们么?即便按照传统论理看,海子光宗耀祖算不算大孝?何其庸俗混乱的认识!我们诗场到底一些什么人“在”,胡言乱语说诗说诗人!如此品质和才识适合写诗著文么?也就诗场多这些文章昏蒙话语。

                                 精神的海子照出的庸俗名利心思

    海子不是能用来当励志的典范的。在一个崇尚成功的时代,人人纠结于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功成名就。海子恰恰不能提供个人奋斗鸡血,他的人生和诗歌不是“心灵鸡汤”,当不了世俗社会成功学读本,甚至是个反例。所以海子不会给普遍接受、认同。
    【刘光荣】:海子是个生活的弱者、失败者。
    我想这位判断成功失败的原理就是“适者生存”,以世俗话语说精神意义的海子,难免南辕北辙。社会和诗坛那些发财成名“光荣”者应该是他的崇拜对象。也有的人说:我不学他。品质和境界是想学也无法学的。
    海子的特点正是不世俗,因而在世俗话语场也颇有“争议”。一个精神价值的人掉进世俗话语中,大概比掉入粪坑还可悲。
    海子死后成名。其死和名的关系话语最多,也最集中、最热烈。有人说海子“想以死成名”,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无耻之极。死了成名有何功利可言!这种揣测靠谱么!还真有人这样讲话,疯了么?说海子是“以死成名”,这个问题说复杂也不复杂,可在诗坛一些人头脑里不复杂的事情也会很混乱,大脑简单得常常把一些事情混为一谈,让人惊诧。也不排除有些人故意要弄得混乱,诋毁者是不讲什么道理的,就要搅混水。应该这样看:海子不死,一生不被关注,这是可能的,在这个诗坛太可能了。死让海子成了个被关注的热点,有了聚焦效应,懂得广告和传播的都知道,某种效应与名气有关系。但要看到,海子的成名和凤姐的成名有本质区别,和马加爵世人皆知有本质不同,前两者只有名的效应,海子的成名最本质的是诗,关注方式同名的实质有同一性。他的死成了一则始料未及的广告,发现了一位天才诗人。而非假广告推到我们眼前的假冒伪劣,非有名无实有名无诗的策划炒作。死让海子被发现和成名这件事,本质上反映的是诗坛的混乱和暧昧,如果诗坛有着发现其中天才的环境和机制,完全可以避免一些悲剧,世界文坛上绝世天才在当世被埋没也不鲜见,海子的“幸运”该多么让人痛心。奇怪的是在争论中几乎看不到这样追问,诗坛整体认知力、追问和批评力虚弱到连自身问题都无法应对承担了么?又如何去承担社会责任!
    【青青子衿】我多希望能看到活着的海子的优秀的诗作。
    【乐冰】为了妻儿,我也苟且的活着。海子没有妻儿,所以他不想苟且的活着。
    子矜说的是个良愿吧,也说明问题在诗坛,它让海子们难活。而“苟且”两个字也正中现实生存的痛处。大环境不论,我们生活在怎样的诗坛小环境里?
    对庸俗诗场一言不发,大谈社会责任,道德良知,精神追求。这就是我们的诗人么?在自己的小环境里到处扔垃圾,去批评大环境;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用尽庸俗手段去追名逐利,去批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毫无诗人品性才学却写诗作论,你是哪路子假冒伪劣!
    人生意义和价值是以生命长短论的么?如此混蛋论调,如何去看待舍生取义的人。成功学下的话语反应的不正是庸人生活观么。也不能责怪这样的论调,因为他们“精神”就那种状况,肚子里就那点俗人念想东西,狗嘴吐不出象牙,奈何?我不清楚他们是怎么“爱”上诗的,那根神经和审美与诗想通。

                                   特的海子照出的平庸诗认知力

    我们诗场有个“大诗人”情节,也是功利时代的特殊诗歌话语;大诗人,诗歌大师,好像这些东西可以像文凭学历那样轻易弄到手。新诗才几十年?浮躁幼稚的轻浮!事实上能做个够格诗人就不错了,做个优秀诗人更让人敬仰。诗人尤其不可批量出产,每个时代都如此;诗人需有独特的气质和才华,以特殊个体性贡献彰显于当代、存在于诗史。这个“独特性”对诗人而言太难,它是诗人个体价值所在。大诗人可能高拔卓越,优秀诗人则以其独特性不可替代。诗史留名的大诗人不多,优秀诗人则更多见。有的诗人著作颇丰,流传较多,有的也只留下一首佳作。海子应该属于独特性的诗人。虽然他尝试写过大诗长卷。
    我挺欣赏一位诗友的看法——
    【白天】中国的诗,海子之前包括唐诗宋词,都是描写山水风光、抒发生活感慨,这是普通人都能拥有的初级境界,这类诗歌最多,读者也多,但不能给人思想升华予以引导。
    海子是第一个将诗歌提高到心灵和灵魂的高度,这是诗歌本质的一大提升。海子的诗歌给人心灵的追诉,灵魂的抚慰。但这个境界的人极少,所以海子的诗歌遭到绝大多数人的误解,这是正常的。说海子诗歌空洞,其实是一般人的想象力远不及海子,你们也没有像海子一样把一切都抛到身体之外,只留下内心宁静的世界。你们和海子不是一个境界,根本不存在理解,何谈阅读啊。海子真那么不值钱,诗人死的有不是海子一个人,那其他人为什么就远不如海子。不要说死,死于诗歌没有关系,不相信,你们谁现在就去死,死了之后看看有没有海子的魅力。
    我们的诗歌大多言志、世道批评、生活抒情、流派技巧语言流等等,很少灵魂追问和袒露。这几乎是个尴尬的空白,可能填补空白者又极为稀罕。阅读习惯上不适应,对应阅读的缺位、错位,也造成海子的诗品质和价值被认可的难度。满嘴唾沫星子的社会批判诗大家都能读,生活抱怨和不满的诗一般都能“共鸣”,哲理诗大家都好解读,可灵魂诗歌呢,它需要你有一个对应的“共鸣器”去接收,接收不到说明你个人有问题,内里有缺失。你感受不到,他人却能感受到——
    【海滨】对于海子,我除了在他的诗歌里寻找温暖的慰藉和光明的所在之外,我不想做任何评价。因为对于一个诗歌的殉道者而言,在这个物质世界里生存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参加诗会,备受冷落;朗诵诗歌,遭遇驱赶——世态炎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海子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没有残害过谁,可他却被这个世界深深灼痛过。对于父母和亲人而言,他的离开是一种永远的悲伤。可我依然想说,査海生选择死,并且有非常理性的遗言,这需要得到更多人的尊重。
    【南北】曾读过海子的诗集,感觉一般,甚至觉得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你该听说比真燕窝还完美的假燕窝吧。技巧层面谈论海子毫无意义,他不是技巧性写作的诗人。他的诗一口口吐出来带血丝,不是讲究技巧的创作,也与生活流不同,海子的诗行不但走心,还牵引了魂魄。我能理解诗歌欣赏的难度,也常常感到我们的诗歌话语像带着各种眼罩的驴,在偏狭和局限里转来转去。我常常觉得优秀者在这样认知力诗歌场存在的恐怖,他们必然遭遇不公正,被埋没,杀才戕才!我能立即西川等诗人呼吁“标准读者”,我也呼吁标准的编辑和评委。要懂诗,有一颗诗的良心,有双辨擦诗的眼,不要去糟蹋作践罕见的诗才。一直没有人为曾不公地对待海子出面道歉,但请不要这样对待善良的海子.
其实,海子并不“另类”,是我们的诗人(兼读者)很另类,他们写自己那种诗,维护自己的写作而不认可海子,使用的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则。我们的诗坛存在“平庸互相认同”的情况,形成了稗草欺良苗的风气。诚如白天所言:你死也死不出海子的效应,不信试试。
    海子的诗歌几乎难以模仿,不像各种拉低诗歌门槛的这“派”那“流”一样能给平庸的追随者提供大片复制仿造诗歌便捷通道。这也是一些诗人作者不满意地方。海子不是乱世造英雄类专家,他没有兴风作浪的本事,没有哗众取宠的心思。海子走了不同的道路,有自己的生命观和诗歌观,自然让一些人难以亲近。我们诗坛一些人出于个人狭隘功利心遮蔽,诗歌优劣认知力已经出了大问题,连诗坛外读者大众都不如。
    流派网这个帖子出了点误会,王法转载时未注明,以至有些人以为是王法的文字,下面跟帖认同的不少,论坛看关系拉关系留帖也多见,批评者也不少,也举几个。
   【代小川】语不惊人誓不休!王老的标题,我以为可以套用莽汉诗人李亚伟的诗句:这厮用词好狠!很吸人眼球。但却缺乏客观,神话并不等同谎言,就海子的诗歌造诣和赤孑情怀而论难道不值得尊重和纪念。
【东海乌石子】法老,实在不敢认同你竟有如此惊雷之语!更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中国流派网主编之口!两个字:悲哀!
   【西忱】海子只有一个,他的命运不可复制,一位早逝的天才。
   【皖国散人】窃以为,海子能成为神话,不是因为他的自杀,而是他天马行空、震铄古今的诗。
    哗众取宠用心的文字大都善以“标题党”,发狠用刁,吸引眼球,制作热闹,实乃文之末流!说海子诗内意象陈旧是只会看文字,所有诗几乎都是旧词,写诗要靠组合运用出新,诗意要靠结构性生成,海子简单的普通用词,写出了神性(人性的极致),这是精神境界炼化的语言。以自己无知浅见歪谈怪论,一篇典型标题党烂文。诗友的误会不谈,不过诗歌刊物编辑若如此,也真让人无奈。也希望我们的编辑都把发现诗才作为职业荣誉。
    海子比我年长许多,是位让我敬佩的诗人、兄长。死者长已已,生者蝇狗苟,这个世界就这样。人和人有本质的区别,甚至大于人与畜生的区别。诗场也如此,同样为人写诗做诗人,心胸、品质、才气、见识差异非常之大,诗文也都会暴露这些方面,文字间也会曝光这类自以为隐藏得好的心思。也有些人大谈灵魂写作,真诚写作,自然流露,一暴露就一肚子鸡零狗碎,一脑子庸俗暧昧,不拿文字装点门面也不行。海子二十五年短短一生没什么污点,他从来不是神,无需拉下神坛;有血有肉,不是纸上轻飘飘巴望图谋名声的一张皮相,无需还原。还原也是海子,倒是一些人还原后恐有一地碎渣可能。
    海子的死有其必然性,他在已死的一些人中间。
    此前在论坛还看到过韩庆成的一篇悼念海子25周年文,读到几位诗人和论者动情的赞扬:谢冕说:“海子以后,没有什么诗歌让我们动心了。”(《诗歌始终都是高贵的》)流沙河说:“除了徐志摩、戴望舒、海子少数几个人写的,新诗有多少可以反复读,可以进入典籍的?”(《新诗是一场失败的实验》)韩庆成:今天,当人们都在谈论海子诗歌的神性以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温煦情怀的时候,我想提到被忽视的血性,正是这种血性,让海子的人性中有了“突然爆炸”(西川)的基因。
    海子是现当代诗歌中少数卓越诗人诗人之一,二十五年的孤独的生命,流星般的诗歌才华一闪即逝,也许他没有机会做“大诗人”,可真正热爱诗的人,无论当代和未来,都会记得海子,读他温热如血的诗。这点我毫不怀疑。

   (对本文用显得激愤的话语来表明我的立场和态度感到抱歉,请相信这是出自对海子的喜爱。我们既然选择了诗,就要更能分辨优劣美丑善恶,做诗坛的良心存在。我的评论不是四平八稳,左右兼顾的文字,甚至会惹怨,但我不能放弃评论的操守。我由衷钦佩秉持良知发言的诗友,也从不对一时一事言论偏颇者有成见,因而有诗友说我评论话语尖锐,内心却有私怨。曾论得骂我程度的诗友写出佳作我一样欣赏点评推介,要好的诗友个人认为不当处也直言不讳。朋友们欣赏独立、有见地的公众评论,也应该能理解保持的难度和压力,摒除一切得失考虑的坚决。我也曾笑谈处境,即便百万之师对阵,我也单枪匹马迎战,为了诗。有人能以死殉道,我说说真话有何顾虑忌惮。我的文字完全不是为讨人喜欢而作。极少愿意谈论海子,二十五周年写这个算篇祭文吧。

                                                                        2015.3.16




作者: 戴凤鸣    时间: 2015-3-16 13:13
海子“照”出诗坛众生相——兼谈诗坛稗草欺良苗风气。

好!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5-3-16 14:23
海子是第一个将诗歌提高到心灵和灵魂的高度,这是诗歌本质的一大提升。海子的诗歌给人心灵的追诉,灵魂的抚慰。
作者: 潘三专    时间: 2015-3-16 14: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看山望水    时间: 2015-3-16 17:34
戴凤鸣 发表于 2015-3-16 13:13
海子“照”出诗坛众生相——兼谈诗坛稗草欺良苗风气。

好!

对卓越艺术家来说,平庸文艺眼光言论如同地平线上的雾霾,良苗周围旺盛杂草。制造文艺混乱的也是这群庸人,他们也在争抢这块领域。
作者: 看山望水    时间: 2015-3-16 17:36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5-3-16 14:23
海子是第一个将诗歌提高到心灵和灵魂的高度,这是诗歌本质的一大提升。海子的诗歌给人心灵的追诉,灵魂的 ...

是啊,海子不是个一般性所谓“诗人”,他以生命投入,人和诗合二为一。
作者: 看山望水    时间: 2015-3-16 17:39
潘三专 发表于 2015-3-16 14:38
海子以后,没有什么诗歌让我们动心了。

灵魂写作总是极少数,这类诗人的先天优异也让平庸写作者嫉妒。写诗人虽多,诗天空飞得高的也没几个。

作者: 大鹏瞰海    时间: 2015-3-16 19:13
“海子是个内心纯净的人”。说得好!
不禁想起李卓吾的话:“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海子是有“真心”的“真人”!
作者: 幽幽派    时间: 2015-3-16 21:55
说海子是殉葬(诗歌)的人有没想过:古时候皇帝死了,殉葬的后妃们是被迫的还是心甘情愿的?
海子临死前,身边还带着【新旧约全书】,可他却不知道自杀乃是违背圣经十诫的大罪。
作者: 看山望水    时间: 2015-3-16 22:51
大鹏瞰海 发表于 2015-3-16 19:13
“海子是个内心纯净的人”。说得好!
不禁想起李卓吾的话:“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

我们这个文化和社会让人变得越来越世故,越来越“非诗”。读到很多“诗意栖居”的话,感觉像梦话。没有诗心,只写分行,哪来“诗意”可言。是这样,文由心生,写文作诗,心的状况也是根本和瓶颈。
作者: 看山望水    时间: 2015-3-16 22:52
幽幽派 发表于 2015-3-16 21:55
说海子是殉葬(诗歌)的人有没想过:古时候皇帝死了,殉葬的后妃们是被迫的还是心甘情愿的?
海子临死前,身 ...

我读《圣经》时候也不洗手,还边泡脚边读过。
作者: 幽幽派    时间: 2015-3-17 00:06
看山望水 发表于 2015-3-16 22:52
我读《圣经》时候也不洗手,还边泡脚边读过。

我之前看过你几篇文章,觉得还有点思想,但你不可能什么都通吧。比如圣经,
非信徒是不可能真正明白的!
从基督教神学的观点来看,自杀是极其可怕的结局,几乎就是等于灵魂的永远绝望!如此,一个灵魂极可能永远绝望的人还谈什么灵魂写作?

作者: 熊重阳    时间: 2015-3-17 03:38
这篇得顶礼膜拜。前面和三专说过,来诗坛一个原因是想看看这里还有没有几个直直白白的人。如果诗坛都没有这样的人了,这个社会是彻底无望了。09年在《今天》论坛纪念海子时,我只写了如下几句:

他那么明智
选择
回避这个世界
我们给这样的预见性
见证,或为证物,或为证人

然后自己又加了个评论:写上面几句的时候我曾想,海子要不死,现在是个什么状态,最可能的是,这么纯粹的人,在这个社会,只能徒遭其辱,比他那个时代尤甚。

现在回看,越来越不幸言中,这个社会要做个纯碎的人是多么难啊。


作者: 看山望水    时间: 2015-3-17 08:55
熊重阳 发表于 2015-3-17 03:38
这篇得顶礼膜拜。前面和三专说过,来诗坛一个原因是想看看这里还有没有几个直直白白的人。如果诗坛都没有这 ...

的确,诗歌场若糟糕,社会会怎么。好比在一条河最干净的上游取水样化验。海子这类灵魂干净的人活在污浊大环境小环境是考验忍耐力的,也遭罪,不是恶心死也会郁闷死。说海子不同凡俗也在他不在诗场做那些俗事,诗里诗外一致,有灵魂,也有节。灵魂事关诗歌,灵魂怎样在诗歌中有真实显露,伪装灵魂露出的也是可疑扮相。

据说海子在社会和诗场没少受辱。
作者: 看山望水    时间: 2015-3-17 08:58
幽幽派 发表于 2015-3-17 00:06
我之前看过你几篇文章,觉得还有点思想,但你不可能什么都通吧。比如圣经,
非信徒是不可能真正明白的! ...

幽幽是基督徒?如果真是,这种看法可以理解。我初中就给不识字姑姑读《圣经》,只把它当本书读。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5-3-17 09:25
本帖最后由 王法 于 2015-3-17 04:33 编辑

问候望水诗友。有些朋友可能急于留评,而没有看到或看清我转载的那篇【海子。。。。】一文后面的署名——(桂杰中国青年报)。对于有的诗友在文后的跟帖,我基本没有回复。尤其东海的跟帖,,,我是一笑了之,他是一个粗莽、撩草之人,无法计较。我不知道有些诗友怎么会看不到文后的署名?
需要申明的是,我极其欣赏海子,并在他的忌日给他写过诗。他的诗集我有下载,并曾反复研读。我当年在人民日报供职期间,无论在北京、深圳以及广州公干的时候,身边一直带着海子的诗集。我生在麦地里,也可以说是在麦地里长大的。【六岁时就随着爷爷割麦子,爷爷割12垄,我割6垄,脚背、手指曾多次被镰刀割伤,至今还留有疤痕。】我自认和有麦子诗人之称的海子,灵魂是想通的。

《清明。祭海子》 (2012-04-07 14:08:15)[编辑][删除]转载▼
标签: 文化       
  
  海子,一个稚气的孩子
  在一个沉沉的雨夜走失


  山峦、流云、江河、湖泊
  野花、小草,五月的麦地
  和以麦地为伴的
  群鸟,春暖花开,赤手空拳
  反复擦拭血色的墓碑

  海子
  赤足穿越阴霾四布,荆棘丛
  生的荒野,心生梦翼要为自
  己,也为人类寻找
  一枚丢失已久的月亮

  海子,写诗的孩子
  一首诗承不起人间的沉重
  海子,天真的孩子
  以梦为马,已认不出
  故国的山河
  2012-清明於长春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5-3-17 09:31
海子如果活到现在,他能够在大学校园深处独善其身吗?纯粹的诗人的确很少,比如梁小斌,被作协排挤在外,连生计都成问题,得个病连个医保都没有。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5-3-17 09:33
风之子 发表于 2015-3-17 04:31
海子如果活到现在,他能够在大学校园深处独善其身吗?纯粹的诗人的确很少,比如梁小斌,被作协排挤在外,连 ...

问好风子兄弟。
作者: 熊重阳    时间: 2015-3-17 09:56
看山望水 发表于 2015-3-17 08:55
的确,诗歌场若糟糕,社会会怎么。好比在一条河最干净的上游取水样化验。海子这类灵魂干净的人活在污浊大 ...

也看过这样的传闻,当年排挤海子的人中也包括我所敬重的诗人。搭一下你刚和人触及的基督教,人人都是罪人,当看不惯别人做法时,也得同样观照一下自己。

也同意你的灵魂说,诗歌可以是种很本真的语言,这和表达方式无关,或朦胧或口语,本真在于它可以是抵达灵魂的一柄密钥,有时会让你自己都吃惊。
作者: 熊重阳    时间: 2015-3-17 10:02
王法 发表于 2015-3-17 09:25
问候望水诗友。有些朋友可能急于留评,而没有看到或看清我转载的那篇【海子。。。。】一文后面的署名——( ...

法老显然多心了,没觉任何人在说你啊。您以前如何善待余秀华的大家都看在眼里,诗人的良心,这是最好的证明不是?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5-3-17 10:05
谈海子的诗首先不应谈诗人,特别是诗人自杀。海子的诗代表了其精神诉求,也是当时以及后来大多人的精神诉求。与现实相碰时出现强烈反弹,我们知道,作用力越大,反弹力就越大。所以海子自杀了。所以我们必须回到诗歌来谈。海子的诗虽不是首首经典,大多是当代诗歌的高峰,他的字句结构原创性很高,说没有技巧的人是因为他不懂技巧,他只明白带像字的基本是比喻句吧?能自己独立言说还用得着借吗?否定海子的人真可爱,在和平年代,你们似乎是主角。
作者: 看山望水    时间: 2015-3-17 10:23
王法 发表于 2015-3-17 09:25
问候望水诗友。有些朋友可能急于留评,而没有看到或看清我转载的那篇【海子。。。。】一文后面的署名——( ...

问好王法兄。一些诗友读帖太马虎!本文中已做了说明。这些年,海子,骆一禾,陈超等的离去,让人感觉到诗歌场生态的恶化。兄的诗也是对孩子的怀念和祭奠。
作者: 看山望水    时间: 2015-3-17 10:25
风之子 发表于 2015-3-17 09:31
海子如果活到现在,他能够在大学校园深处独善其身吗?纯粹的诗人的确很少,比如梁小斌,被作协排挤在外,连 ...

如果海子活着,如果鲁迅健在,如果当年一些文化人不漂泊海外……是的,这些如果真的难以想象。
作者: 看山望水    时间: 2015-3-17 10:29
熊重阳 发表于 2015-3-17 09:56
也看过这样的传闻,当年排挤海子的人中也包括我所敬重的诗人。搭一下你刚和人触及的基督教,人人都是罪人 ...

嗯。我承认诗是艺术,写诗是艺术创作,创作主体的灵魂状况事关思情的真纯及文字的色泽和气息。

我想起海子那句留言,善良地说他的死“跟任何人无关”,他太善良了,事实上大有关系。
作者: 看山望水    时间: 2015-3-17 10:33
皿成千 发表于 2015-3-17 10:05
谈海子的诗首先不应谈诗人,特别是诗人自杀。海子的诗代表了其精神诉求,也是当时以及后来大多人的精神诉求 ...

嗯,海子是文科高材生,不会不懂得些技巧,性格内向不会不读书,身在未名湖畔诗歌重地,对流行诗写法不会不了解。他的诗应该是他做了选择的结果。

如果海子是个小学生,农民诗人,诗坛一些以海子诗单纯而言其这不懂那不懂(没他懂得多)尚有些道理。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5-3-17 11:26
看山望水 发表于 2015-3-17 05:23
问好王法兄。一些诗友读帖太马虎!本文中已做了说明。这些年,海子,骆一禾,陈超等的离去,让人感觉到诗 ...

是的。骆一禾的诗也是经常研读和学习的。问好 致安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5-3-17 11:28
熊重阳 发表于 2015-3-17 05:02
法老显然多心了,没觉任何人在说你啊。您以前如何善待余秀华的大家都看在眼里,诗人的良心,这是最好的 ...

这个我明白。大多数留言我看过。谢谢辛苦。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5-3-17 12:57
本帖最后由 风之子 于 2015-3-17 13:03 编辑
王法 发表于 2015-3-17 09:33
问好风子兄弟。


——海子的诗我都是在网上下载读的,记得高世现在《新诗经131期》我的专辑里,他把海子的一首诗放在我作品的后面(#新诗经##致敬榜#131期:海子《日记》。),我百思不得其解,便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的诗作和海子的很相像。我非常喜欢海子《日记》那首诗,好几篇文章里都提起过。海子的离去我感到非常可惜。读他的诗,有一种心疼的感觉,东荡子的诗读起来也是一样。
——昨天读西川的诗:“《在哈尔盖仰望星空》(海子曾写过一首诗《日记》记录的是诗人途径德令哈时思念姐姐的故事,情感真挚,但情绪较为低沉。我无法较为准确推测西川当他身处青藏高原那样的离“天穹”最近的地方,他是否深切地感受到了高原的神秘讯息和博大而致远的静谧氛围,但可以肯定的是,西川定然在青藏高原这个远离内陆、远离世俗的一个叫哈尔盖的小小火车站,在天色褪尽颜色的夜晚,群星闪耀,所有星星都笼罩着他的时候,感受到整个宇宙繁星似景的宁静而深邃的高原上,神灵正在迫近的神秘的心灵体验。”
——不由得想到海子的《日记》,不为什么,也许我和海子同年都是属龙的。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5-3-17 13:08
本帖最后由 王法 于 2015-3-17 08:15 编辑
风之子 发表于 2015-3-17 07:57
——海子的诗我都是在网上下载读的,记得高世现在《新诗经131期》我的专辑里,他把海子的一首诗放在我 ...


海子是不该否定的。也难以否定。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5-3-17 13:11
本帖最后由 王法 于 2015-3-17 08:14 编辑
风之子 发表于 2015-3-17 07:57
——海子的诗我都是在网上下载读的,记得高世现在《新诗经131期》我的专辑里,他把海子的一首诗放在我 ...


“寂寞让我如此美丽”——海子的诗《日记》赏析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惟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惟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这首抒情短诗〈〈日记〉〉,写于 1988年6月27日,从诗后面的小注可以知道,这是海子第二次坐火车去西藏,经过青海省的德令哈市时,自己的所想所感,写的情真意切。全诗采用了日记这种便于抒情的文体,以一个来自异乡的“弟弟”的那种怯弱而朴拙的孩子口吻,同“姐姐”真情告白,如泣如诉。全诗共分成四小节,感情层层递进。如果说第一小节仅仅是交代了自己的处境,即夜色笼罩,我只有戈壁,我在德令哈的话,那么第二、三节就是直接进行抒情了:“这是惟一的,最后的,抒情/这是惟一的,最后的,草原”。到最后这种抒情更是达到了顶点:“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从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此时海子的复杂心绪。他曾经两次去西藏,一是为自己的长诗〈〈太阳〉〉寻求创作素材,获取灵感,也是为了摆脱情感的纠缠和苦闷。作为全诗的中心词是“姐姐”,“姐姐”既是自己的倾诉对象,也是诗歌中的一个意象,她的内涵应该是多方面的。此时海子在个人终身大事上已经是疲惫不堪了,内心的伤痛还隐隐存在,但他追求太阳的信念更强烈了。“姐姐”既可以理解为自己的情人,已经分手的情人,也可以理解为所有美好的事物,包括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仰,甚至招致自己如此痴狂于诗歌创作的冥冥之中的东西。通过“姐姐”这个意象,更好地直抒胸臆。与“姐姐”倾诉交流了一段时间,自己再也不感到荒凉了,精神得到了慰藉。原来“荒凉寂寞的戈壁”也变得美丽了,情由景生,情景交融,从此可见海子此时内心的孤独真是达到了一种极致,一种唯美的境界,他独自享受着孤独和寂寞的如此美丽。     孤独寂寞是人类一个永恒 的话题,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既是诗人也是海子生前好友的西川说:“对于我们,海子是一个天才,而对于他自己,则他永远是一个孤独的‘王’,一个‘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海子的《日记》也毫不回避的透视了这一现象。相对说来,海子更孤独些。当然他的孤独并不是社会疏远了他,而是在他受挫后他有意识的自我封闭自己,把这种寂寞和孤独转移到诗歌创作中去,开辟自己的精神乌托邦,这一点常人是不理解的。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他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这是一个真实的海子。他认为,诗就是把自由和寂寞还给人类的东西。他的另一首《在昌平的孤独》,对孤独的认识也是很别致的:“孤独是一只鱼筐/是鱼筐中的泉水/放在泉水中/孤独是泉水中睡着的鹿王/梦风的猎鹿人/就是那用鱼筐提水的人/放在泉水中/以及其他的孤独/是柏木之舟中的两个儿子/和所有

女儿,围着诗经桑麻沅湘木叶/在爱情中失败/他们是鱼筐中的火苗/沉到水底/拉到岸上还是一只鱼筐/孤独不可言说\\\"。在海子的一生中,死亡轻生的意识始终弥漫着,挥之不去,驱除不得。像《日记》这首诗歌,对自己的孤独心理描绘的很是逼真,轻生的意识倒不是那么强烈。由原来的两手空空到后来觉得美丽,这其实是一个思索的过程,一个把小我融于天地与自然的过程,海子的思想就是这样超脱。名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说“给每一条小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把幸福留给了他人,而自己忍受的是莫名的不可排除的孤独和寂寞,这就是海子。封闭的自己,平时与人交往不多,现实的压抑,加上几次都与爱情擦肩而过, 使得他更像一个孤独的孩子。也正是西藏这“西方最后净土”的感染,才使得海子的回归意识变得如此强烈,摆拖尘事烦扰的时间变的才如此迅速,他的孤独感也才日益芬芳四溢。海子实则是一个孤独的吟唱者,一个内心空灵的诗人,表面上他孤独,但他通过写诗,构建着诗歌大厦,独自品享着寂寞的美丽,他又是一个精神的富足者。    海子是一个专心作诗的人,一个天生作诗的人,他的存在就是为了作诗。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他身上始终纠缠着理想与现实的影子,矛盾重重,他把美丽和祝福留给别人,而自己咀嚼着苦涩,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写的越是明澈,内心越是孤独。海子是一个文学现象,又是一个社会现象,他曾几次彷徨在自杀的边缘,最终还是搭上天梯(火车道轨)去了遥远的天国,追逐心中的太阳、麦子和情人去了。 时代及海子个人的性格注定了海子只能是短命的一颗彗星,虽短暂,但光彩熠熠。美国人西尔维娅 .普拉有句话“ 死是一门艺术,诗人的死实际等于诗人的再生。”,那么,春天,十个海子会再复生的,一定!    作者: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版的诗集有《土地》(1990)、《海子、骆一禾作品集》(1991)、《海子的诗》(1995)、《海子诗全编》(1997)。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  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城市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 幽幽派    时间: 2015-3-17 13:39
看山望水 发表于 2015-3-17 08:58
幽幽是基督徒?如果真是,这种看法可以理解。我初中就给不识字姑姑读《圣经》,只把它当本书读。

希望你不要在基督教面前秀优越感,这很可笑也很可怜!吃无神论饭长大的就是容易不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当回事!
海子这个可怜虫,圣经学了点皮毛,楞头青年纪好大喜功自作聪明写所谓大诗史诗且写起诗来故弄玄虚像巫婆神汉的咒语,摆明了就是魔鬼借他这个自作聪明的蠢才来忽悠你们这些无知的跟屁虫。
真正的大师或优秀诗人总是具备忽悠家不具备的深入浅出的能力,你懂吗?
除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记得几句他的文字?真正的诗人是有诗句能进入人心进入记忆海的,只能记载在书本和图书馆以及现代的网络的不是垃圾就是平庸货!你懂?
他那个搞笑的亚洲铜,亚洲其它国家会认同吗?并且有人说过海子一直有自杀倾向,亚洲铜里他把鸽子比作屈原的落水后留下的鞋子,你不觉得他真的想狗尾续貂布屈原后尘?
我告诉你,屈原自尽也是不对的,但值得同情,人们纪念他我觉得也无不可。
但海子的自杀却令人恶心,还有更恶心的,就是他那个铁杆粉丝所谓卧夫。。。

话说得重了点,是希望有人能够猛醒且梦醒,不再为可怜或可耻的自杀者唱赞歌了!
言尽于此,听或不听,最好三思!
作者: 看山望水    时间: 2015-3-17 15:16
幽幽派 发表于 2015-3-17 13:39
希望你不要在基督教面前秀优越感,这很可笑也很可怜!吃无神论饭长大的就是容易不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当回 ...

生命是父母的,生命是国家的,生命是主的,也许个体生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但我想生命首先是自己的。我在文论中从来没有鼓励自杀,恰恰是通过剖析个案揭示自杀的因由,这应该比空谈珍爱生命更有用。
作者: 燕子飞    时间: 2015-3-17 16:40
      海子和海子的诗歌是难以抹杀的,也是不可模仿的,他的自杀也是不可模仿的。
    不管能不能诗意地生活,活到不能活了也不要自杀是对的;不管生活诗意不诗意,我决意要离开也是对的。
    不要杞人忧天,我们都活在自杀和他杀中,只是方式不同,过程不同,实施时间的长短不同。
作者: 琴雨    时间: 2015-3-17 17:42
曾经因为海子的自杀而痛恨海子,但没有疑异或贬低,那是我没有资格谈论的问题。如果海子看到当今诗坛的吵吵闹闹,那他的自杀也是预言,先知......
作者: 琴雨    时间: 2015-3-17 17:56
写诗要靠组合运用出新,诗意要靠结构性生成,海子简单的普通用词,写出了神性(人性的极致),这是精神境界炼化的语言。
作者: 琴雨    时间: 2015-3-17 18:00
每个人都在大谈特谈诗人该肩负着历史的使命,社会的责任,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子,只想写一首山清水秀没有污染的诗,将美好延伸至桃园之外......只想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能用我的诗感染更多的心灵,呼唤世人的正直、善良与爱......如果能这样,我就很知足。

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孩子说,好好做人。其实做人很简单,不做坏事,不伤害别人。
作者: 琴雨    时间: 2015-3-17 18:02
老师写得很细致,精准,足见老师把论坛的边边角角都打扫了一遍。
辛苦,琴雨上茶!
作者: 琴雨    时间: 2015-3-17 18:05
字太小了,累死眼睛 了。
作者: 看山望水    时间: 2015-3-17 18:46
燕子飞 发表于 2015-3-17 16:40
海子和海子的诗歌是难以抹杀的,也是不可模仿的,他的自杀也是不可模仿的。
    不管能不能诗意地生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作者: 看山望水    时间: 2015-3-17 18:48
琴雨 发表于 2015-3-17 18:05
字太小了,累死眼睛 了。

可以放大点呵。来论坛偶尔扫一下帖子标题么,打开看得不多。
作者: 琴雨    时间: 2015-3-17 19:11
看山望水 发表于 2015-3-17 18:48
可以放大点呵。来论坛偶尔扫一下帖子标题么,打开看得不多。

琴雨一字不漏地看了,好像有个字不对。嘻嘻
作者: 琴雨    时间: 2015-3-17 19:11
看山望水 发表于 2015-3-17 18:48
可以放大点呵。来论坛偶尔扫一下帖子标题么,打开看得不多。

琴雨一字不漏地看了,好像有个字不对。嘻嘻
作者: 琴雨    时间: 2015-3-17 19:11
看山望水 发表于 2015-3-17 18:48
可以放大点呵。来论坛偶尔扫一下帖子标题么,打开看得不多。

琴雨一字不漏地看了,好像有个字不对。嘻嘻
作者: 看山望水    时间: 2015-3-17 20:03
琴雨 发表于 2015-3-17 19:11
琴雨一字不漏地看了,好像有个字不对。嘻嘻

原来是长贴,做了次修改,细校还没做。谢谢帮忙!
作者: 一笑了之    时间: 2015-3-17 20: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月夜明朗    时间: 2015-3-17 21:28
路过看看,
作者: 看山望水    时间: 2015-3-17 22:21
一笑了之 发表于 2015-3-17 20:17
诗歌是限制的艺术。诗歌是一个特指或一个事件。

  而没有什么比重复泛化的抒情更令人不耐其烦了 ...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艺术派”,有“文本主义”倾向,但这是“一”,诗不那么简单刻板,所以还要知“二”。现代语言学研究发现语言与认知活动有同一性,纯净的思情与纯净语言有密切关联,这不是单纯用“艺术表现手法”就能概括的细微处。我们要注重理论,但不能把理论搞死,所以评论者最好是个写作者,我比较信任有写作实践的理论家评论家的文字,他们不是“框框主义”。这么多年我不知道所谓诗歌评论家除了吹捧(流派宣传扫描排序综述)还做了什么,有哪些独到贡献。读理论性文字,我认为中外名著比较靠谱。

我们都知道,越是天才作品越具有独特性,而独特性往往意味着反既定理性认识,海子这种灵魂写作,单单用文本剖析和艺术性来阐释是不够的。相对于实践,理论并不具有超前性,有其不适用于创造性活动。文学史中有学许多个案存在,不是一些理论能跟上“逮”到的。

虽然我一直在研读诗学和文艺理论,但对理论还是有些警惕,警惕自己变得僵化,冬烘。以此与喜欢理论和评论的朋友共勉。
作者: 一笑了之    时间: 2015-3-17 22: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无领地诗人    时间: 2015-3-17 22:58
沉沉读完痛心而写出的诗人论,沉痛悼念英年早逝的诗人海子!一位诗人有一两首诗流传后世就“足矣”了,海子能流传下去的,至少会多于两首。
作者: 看山望水    时间: 2015-3-18 08:25
无领地诗人 发表于 2015-3-17 22:58
沉沉读完痛心而写出的诗人论,沉痛悼念英年早逝的诗人海子!一位诗人有一两首诗流传后世就“足矣”了,海子 ...

是这样。除了神一般的莎士比亚等少数大诗人,并没有哪位诗人写出大量传世杰作,一位诗人能有一两首代表作传世就足以不朽,海子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们诗坛应该尊重那极少部分优秀者、卓越者,而非总想踩一脚以遮掩自己写作的平庸。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