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陈亚平:先验-经验同一论 [打印本页]

作者: 周瑟瑟    时间: 2015-3-24 09:02
标题: 陈亚平:先验-经验同一论
陈亚平:先验-经验同一论
                 (纲要节选)



一、相对的绝对先验

人的主体如果要超离主体自身去与外在客体相认识,起中介作用的东西还是人的主体,只不过人的主体要凭借一种使主体自身能够存在的载物,即凭借人的身体上的思,再来决定存在主-客对立的关系。所以,超离主体自身主观又去反思一个外象,本身就是在根据一种凭此而开显存在的直识原基,即直识的自我在场的“先为验”方法。它不可能是主体自身外在客体性的(尤其在超维世界)。   
因此,我们不能将主-客对立统一辩证结构,作为纯粹外在于人的客观普遍化(方法),来面对一切存在-存在物的关系(对象)。
于是就形成了:“知性范畴—想象中介—辩证发展”结构变成“无验直观——识性范畴——非验想象”结构。其后者这种经验-非验结构的内在是一种直识本质的先引性,就与在相互作用之中的过程提升为“绝对”的辩证法产生了互补。就是说,本质直识的先验与内在对立的辩证结构,有没有一种先验-经验异构同体的主体创造性的方法世界?从直识的方法进入,主要直识:
1,非感性直观有限元-------无智我---另智我----无验直识---本质直识
2,想象直观中变量---------我智---另我智----先验延展性想象
3,概念直观中虚置推导------自识---另自识---先验生成范畴---先验-思辨逻辑
4,构成主观之直观延展最终的元结构----识自----另自识---潜验识域---再潜验识域
   
从辩证的方法进入,主要创进:
1,以知性的原初当下化时间知觉联想的主观开显:
----自直觉----另自直觉
2,以知性的第元想象再生无限想象的主观开显:
----觉自----另觉自
3,以知性的有限元的想象进入无限延生想象的主观开显:
----觉它---另觉它





二、相对先验


假设经验客观的东西和先验主观的东西是两个统一在一起,两者是互为补充的平行,或是决定与被决定关系,或是其中一个因素进入另一个因素,这时,就会出现主观的东西把自己发展到自己的对象这一辩证关系命题。并假如,这一命题的实在性就应该在它自身之内具有自己存在的根据。
就是说,我们要在认识之内寻找认识的先决认识方式与方法。如果在认识之内寻找认识方式,就会存在这个观点本身的出处,既是客观存在(机能存在的人的智我)的又是主观存在(思)的,同时,这又是一个客观的主体的主观认识。因此,主体的主观先决了另一主观来源。
若以上述看法作为奠基,就形成康德说的先验范畴“是知性运用一般对象上的纯形式,但却不能仅仅由这形式而思维和规定任何一个客体。”的方向:先验作为先于经验的认识的绝对形式,是不需要验证的先在物。但我们要关注的问题是,作为认识的纯形式的“可能性”既包含了主观当中的关于经验的对象预设和虚设,又包含了主观当中的关于先验的无条件的指涉。比如,概念表象中所谓的“空间、时间、范畴:量、质、关系、模态”范畴(与理念不一样),有没有与经验对象发生的预涉?问题是,有或没有,都存在“先验的观念性”与“经验的实在性”的观念下的“可操作性”。
换言之,“先验的观念性是经验的实在性获得可能的条件”------(邓晓芒阐释康德“这个观念性的意向虽然是主观的,但它是构成任何经验对象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一切经验性的材料之所以可能成为客观对象(现象)的前提”)本身中的主观的观念性,是先天的先验观念所含设,还是先验观念所推演出的先天?康德的解释是:“我们之所以能够从经验中提炼出清楚之概念,只是因为这些概念原本是我们将其放入经验的。只有以范畴(即验前概念)为媒介,经验的任何对象才能被思维。”
但困境在于, 在我们(人)观念运行的主观中,怎样可以超越:成一切相,即心。再或者说,人在知性经历中验证的概念下的对象,必须以先于人经历验证所存在的主观作为指引。

如果这样,所谓先于人经历验证所存在的主观界指引,就已经融进了经验界,而表现出“可经验”与“能经验”成份了。这种在自主指引显验中的显验的主观性,也只有对经验世界而言才显现为先决性。
如果要追溯“一个在主体中先天规定的使主体和客体相遭遇的”之所以可能的根据----“人类遵循自然的机械因果律,以规定判断力的基本原则”,即会出现:先验那种不确定的无限生成与经验那种有限封闭之间的独立的一个中间维,这个中间维不是对立两极的辩证统一的因果世界,而是直观的间性交互同一体---先验-经验同一结构。即人的认识方法应该是先验-经验的。这种相对稳态,既非经验只是人在主体先验选择内认识到的经验态,也非先验只是人在主体经验选择内认识到的先验态。
因为,人既是先验的存在----它有着,并通向思辨范畴的对象,又是经验的存在者----它观着,并通向对象客观性,二者的中介是先验-经验一体化,即具有感性经验直观和智性想象直观互相依存层次的双元同一关系。它们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两者呈交互的各有各暂存的直观对象,并且都在思的生成的过程发生维度上得到了存在上的关联。经验只能在经验的界面上确定先验,但不能代替先验的再先验化。而先验也只能在先验的界面上确定经验化的先验。
    经验中包含先验的先主性,界定了先验的普遍性这种非矛盾结构,在“脱离了经验的经验主观,又以特殊的方式预设着先验主观的本质还原”中,则又使我们的上述结构,出现了反思。
据此可知,这正是从根本上建立纯粹思的本体的可建条件。既然人的客体性中包含主体性,并由主体性来智观客体性,即在客观的主观自身中产生出偏离主观自身的可动性。那么,这个自身中产生出偏离自身的动力在哪里? 是否是在:“为了亲身地并原初地把握一本质,我们可以从相应的经验直观开始,但也可从非经验的、不把握事实存在而‘仅只是想象的’直观开始”中。
   
    人们普遍认为,思维逻辑的结构是以现实世界可感性经验的反映或延伸作为存在前提,并以皮亚杰的认识发生原理为依据:认为在人的活动中所起源的包含逻辑、序列逻辑、对应逻辑能构成逻辑数理结构的基础。思维的逻辑是人的行动逻辑的内化。但此问题引发的问思是:对这个问题的各个角度的反思认识与感性材料的实证行为过程本身,就已经处在一种对象认识的“包含逻辑”指引的前提上。
我构想,知性与感性的界限,最终还是以思维中运行的认识生成过程来划分的,即以认识自身所给定的东西为准。这样,知性与经验性的界限,终极本质上,还是回归“知-感”同一非对立的界面。简言之,物质现象界所直观的经验性客体,是在一种经过了主体先验的部分主导作用下的客体,这个主体知性范围中,有一部分是主体先天自在之识,而这种先天自在之识,可能是自然的本存状态赋予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先天自在之知能把客体感性直观的对象的某物,在先天判知下与纯主观相交互。我表述为,不同于范畴形式和经验内容统一体的先验-经验-知性-直观与经验-先验-直观-知性同体化过程。而过程作为一种能动的本己否定具有自身联系性,过程是过程的自身又是过程的对方的无限,这种包含自由的没有规定的自在存在,决定了事物的生成与发生的内在本性,这种本性表征为:过程是自己本身的对方的相互依存,而过程的对方就是它的否定的另一个新过程。而不完全如康德所说:“如果我们愿意把我们心灵在以某种方式受到刺激时接受表象的这种感受性称为感性的话,那么与此相反,自己产生表象的能力,或者知识的自发性,就是知性。我们的本性导致直观永远只能是感性的,也就是说,只包含我们被对象刺激的方式。与此相反,对感性直观的对象进行思维的能力是知性。思维无内容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通过对一种在纯粹主体中发生的世界知识之本质条件的说明而理解根本和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本身”。

这样,我们可假设,先验-经验-知-认与经验-先验-认-知同体化循环过程,就是对认识能力的涉思。例如,时间和空间既是先天显现的对象之可能性的客观直观,也可能是纯粹观念直观。先验-经验过程能把客体感性直观的对象的某物相交互或相差异,而此过程就是观念中的先天的概念之间的纯粹直证、直思、直析。


三、先验-经验异构同一

据上,我们有课假设:先验-经验同一化过程,是将所有知性中的观念对象与感性对象,进行一番先验-经验一体化的预设的处理。这样,对于先验的纯粹知性对象而言,则可以在先验的概念直观到概念-范畴直观的空域中开显一种非现象性存在,意义在于,弥补了经验自体的形而下范围的定限性存在。例如,在“元范畴”、“终极范畴”、“超验范畴”等纯思辨逻辑范围上,经验范围就是一种认识维向的蔽限。比如,直识(或辩证)逻辑在特殊对象范围上都是先验的,它并没有给予其思辨结构中的可能的经验性以实证的基础,即没有必然性地说明逻辑结构与经验发生联系的途径条件和模式。它不受特殊时空关系限制,不受现象的时空界限的限制。另一方面,对于经验的纯粹感性对象而言,则可以在经验的实感直观到实存直观的空域中开显一种显象性存在,意义在于,推助先验自体的形而上范围的定限性存在。
先验-经验同体化过程,实现了先验作为以普遍的建元概念,独立于在其适用范围内的特殊对象与特殊关系,成为经验中催生客体表象、感知、感意的先天主导性。请注意,此段论述本身,也正处于纯粹知性概念运行中,进而对先验-经验同体化的一种纯粹概念形式的范畴演替。尽管其纯粹知性的逻辑性和辩证性,有着经验提供的客观基础,但本质上,在超出特殊对象与特殊时空关系的情形中,还是构成了纯粹知性概念的先决性,这种先决性按康德的说法,既包括主观性已经成立的条件下的“知性范畴、先验的统觉、先验想像力的三重综合”, 也包括感性先验范畴的先验直观即时间和空间、知性先验范畴的先验概念即先验范畴和先验逻辑。
故此,在这种以一种概念(不是经验的概念)引申另一种概念的运思生成中,先验-经验同体认识方法,就并不仅仅是在特殊语境下,主导于一种感性。而更重要的是要在先天的纯粹概念的东西中,运行一种在经验中尚待条件以潜在的方式内含而存在的指引,即构成经验之可生性的多层面主观来源,而不是凭借经验性的基础,而是根据其先验的自在源头。包括:以意识自身对立而显象的基始认知、思维启显的潜功能、使概念有其发展的超越性想-想的心能根源。
因为它先天地包含着纯粹直识层次的继生性元构机能,这个机能(或许是感官综合基础在特定条件下生成,不是辩证运动生成)的场域有许多空隙,它没有清晰的边缘。若要证明它的基础与起源,就要凭借一种根源条件范畴才能确定此种证明是在证明。所以,此处思想中生成的不仅是一种先验的知性机能,而且先验本身已是作为一种为先验提供部分主导的直识的可运行力。例如:
(1)认识总是在构造着它的认识对象,在主体性心性活动中存在内在性的各自的本体,即人的心所识为存在(本体)。
(2)认识主体对客体的一个时间性的意识过程,假如是一个发生学意义上的系统的交互知觉生成效应,这种交互生成效应是将主体与客体的各单体场域进行生成性的心智直识的具体活动的环节或者部分联系。并因这种联系,保证了主体与客体的间性同体而产生的混成功用,成为心智过程的具体活动的环节。所以,识化的主体自我不能在感觉环节机制中,就把自己直观为主客统一体,而只能把自己概念地直观为受到限定的对象。因此,感觉机制只是有限制状态内的这种自我直观。
(3)先验主体主观性中的一些本质结构可生成演绎构成性的认识序列,是自本而外的由显呈到显呈地对于意识进行有结构和组成成分、可分解剖析的再生成因素,从而达到那种先验主体性包含认识之外无物的本体。具体示意:
感知主体结构中的生理物质基元--------→表象系统对应表征-----→自我于原始有限制状态之内直观自身而没有意识到这种直观活动的阶段-----→先验天赋主体具有内部对立生成的结构-----→主体到客体起中介作用的知觉或客观性自身中构成后天经验的自我感性认识-----→前概念工具加工制作-----→ 从感知格局到概念过渡-----→客体对象不断的在前经验中而渐显。
只有自在之物和人自身主体的思维形式作为认识的交互方法前提和源泉问题解决了, 才可说先验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而这一切正是观念中的先验-经验统一体是其所是。



四、先验-经验混维平行

我分析认为:从先验思维主体出发的逻辑位置上看,先验就是经验的暂在与潜在。
经验当中的先验成份是直识的---在存在论上不受制于对象, 先验当中的经验因素是交互的---在存在论上受制于对象 。这个先验-经验模态就是思-证与证-思一体化的交互关系。因为,先验-经验模态本身就是观念的观念性的界证,它也在主观性自足的不可替代与不可超越中,它也在逻辑先决的前置之下对对象的思与证。

以我上述推论,先验-经验-知-认与经验-先验-认-知同体化的结构表征,需要两个层次方面的共同互动,即是将主体和客体融合一体的先验主体和经验主-客体的同一性,才是达到其概念到逻辑演绎运作空间生成中的主观基础,而以此成为共同的普遍的本质的结构。这种先决性,就将认识的方式,推向交互或间性的直识中。据此,先验-经验复合结构就是对先验对象之非自然存在物,作一种先验意识的参与。就是说:让经验客观性融合在先验主体的意识主体性中而产生纯粹混合。
具体过程的生成:
1、先验-经验生成复合结构----------从零意识向初意识过渡、从概念运作到范畴统辖的局域存在形式
2、经验-先验差异复合结构----------生命的全域存在形式
3、先验-经验异构平行----------------从自然自觉到天智直觉、从种属潜思维特质到半逻辑位置的局域存在形式
4、先验-经验混维平行----------------发散性的非因果式的思辨、体悟的大脑左右半球的联合及胼胝体的局域存在形式
存在-存在者主体如果是对立统一关系,先验-经验就是作为间性直识而同一的关系。那么,辩证(真实经验的矛盾的运动世界)与直识(非矛盾的直觉假定的在的世界)就共同成为一种处于内在性中的观察者所发现的互存。
2015年3月23日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5-3-24 16:43
先验-经验-知-认与经验-先验-认-知同体化的结构表征,需要两个层次方面的共同互动,即是将主体和客体融合一体的先验主体和经验主-客体的同一性,才是达到其概念到逻辑演绎运作空间生成中的主观基础,而以此成为共同的普遍的本质的结构。这种先决性,就将认识的方式,推向交互或间性的直识中。据此,先验-经验复合结构就是对先验对象之非自然存在物,作一种先验意识的参与。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5-3-29 09:50
陈亚平入境了哈。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