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一个人的伊甸园》
作者
韩簌簌
创作时间
2007年
推介词
她自2007年开始诗歌创作以来,多以组诗发表于国《星星》、《诗刊》、《绿风》、《诗选刊》、《诗歌月刊》等各诗刊700余首;
曾获台湾第八届 “叶红女性诗奖”,中国作协举办的 “三苏杯”全国诗歌大赛特等奖诗集《为一条河流命名》已出版。
诗人杨炼:作为华文诗人,融通古今不难,把紧凑句式和纯熟的语感结合完美很难,簌簌这些诗歌让人欣喜。你的长项是语言出古入今,纯熟圆润。但长诗仅语言好不够,还必得思虑深,以深思支撑独创的结构和形式,这些因素缺一不可,且不说更关键的人生经验,这里还要拉开和自己的距离,最难。
诗人评论家简明:韩簌簌诗歌作品中有种高贵的气质。高贵不是贵族。高贵拒绝虚伪、低劣与粗俗,不拒绝真实、贫穷与世俗。高贵呈现内心的向度。高贵并非精神元素中必不可少的惟一要素。更多的人吃着喝着,活着笑着或哭着,无所谓高贵卑贱。
山东文学诗歌主编夏海涛: 读这样的诗歌,你会随着起舞的文字进入到虚幻而宏大的空间,或歌或吟,痛快淋漓。“既不要泛滥地绿,也不要肆无忌惮地红”,作为一个女诗人,她颠覆了传统的女性诗歌的定义。
诗人、评论家白鸦:簌簌的这首长诗(指桃花长诗),叙述气息稳定,结构用心,将人的境遇置身于文化境遇之中,主题或唯美,或宏大,语言偏重书面,整体上已达到较高水准。
小结
本期收到参与“佳作回眸”的评论虽然不多,但是这5篇可以说均有一定的分量的评论。
针对有难度的文本,5篇评论均找到了各自的视角并且有比较深入的思考。
各个作者见仁见智,当然或难免有局限,大可进一步澄清。
时间拖延了,乖本人没能脱开身整理,并在此向韩簌簌与各位评论作者表示歉意!
重读
1、红海滩:精神的返璞,灵魂的归真
2、秦志良:让想象飞起来
3、半山妖:读韩簌簌的《一个人的伊甸园》
4、杨士鹏:仿佛是自恋者的内心清唱
5、明月清风:总有人坚守爱的纯真
推介时间
2015年8月30日
一个人的伊甸园
韩簌簌
其实,作为水草,只是想缠住你
说 那些风吹石乱走的岁月
玉玦,滑行的尺度,仅小于那场飓风
那些沉下去的鱼,让浮云早早上升
说:其实那个洞穴,本就是我们的新房
鱼们游来游去,你身上的佛手游来游去
你挂满了水王孙和莼菜的臂弯,像极了夏娃
豢养的那条蛇,任它的红色信子交给你鲜红的初吻
其实,我们该活在水里,第二阵蓝光闪过
我们生火,我们缝制蓑衣
我们把心形的玉石摆上供桌
河流,经期的血是从朔方介入的
亲爱的人,你介意捡过粗树枝的手,搭在你的额前吗
可你还在结网。
你细长的手指刚好埋下一枚骨针
那个海边清唱的女子,缝好夕阳刺破的
一小块黑,却不知道天色已晚
星光消失
石质的孩子跃上祭坛
2007年
1、精神的返璞,灵魂的归真
——读韩簌簌诗歌《一个人的伊甸园》
红海滩
韩簌簌的《一个人的伊甸园》语言结构严谨,构思明朗,内蕴宽泛,浪漫美好。从狭义理解题目与内容,描绘的是作者理想的精神国度,表达了内心追求回归求真的美好愿望。从广义方面理解,她所向往的返璞归真的生活与人类祖先生活的状态非常贴近,我也可以把这首诗看成是描写人类祖先繁衍生息的初始状态。
诗歌在自述中进入对岁月的回顾,“风吹石乱走”,鱼沉入水里,云升到空中,光明出现。这一段呈现的场景类似天地混沌初成的状态,“玉块”“鱼”这两个古典意象的使用增强了诗意的柔软,玉块代表圣洁,光明,温润;鱼曾经是人类崇拜的一种图腾,它的沉落,预示着新的信仰将要出现。
“你身上的佛手游来游去,你挂满了水王孙和莼菜的臂弯,像极了夏娃豢养的那条蛇”,这句画面动感唯美极具诱惑,蛇即人体本能的欲,并不掺杂功利,代表了相爱男女原始纯洁的欲望。而生活在水里的想象也暗合人类的祖先最初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观点,同时,水又具有透明,清洁之意,它能洗涤一切不洁与凶险,生活在水里是多么美的一件事情,而在水里相爱又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情。
“第二道蓝光闪过”后,诗歌背景有了实质的变化,从水里转到陆地:“我们生火,我们缝制蓑衣。我们把心形的玉石摆上供桌”,“你还在结网”“海边清唱”,这些细节情景的描述古朴生动,完全是一幅安居乐业,自给自足的不受污染的生存画卷。空间转换与时间对接紧密,而“石质的孩子跃上祭坛”表达了崇拜的对象由单纯的物(鱼,玉石)过渡到特指的某类人,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体现,而诗中的生活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另一个崭新的阶段。
“河流,经期的血是从朔方介入的”,“朔方”是中国古代北方以方,是寒气聚集的地界,地名的出现,说明生命之水来自苦寒荒凉的北方,婚姻的结合是不同地域迁徒混居后,血液的融合,在漫长的岁月中磨擦,互知,孕育生命。朔方一词的出现让我推翻了先前认为伊甸园是西方上帝创建的乐土,作者的伊甸园应该是中国式的伊甸园,而不能单纯从字面上理解。
诗歌整体语言有水的柔软与韧性,多处使用的古典意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诗歌的浪漫与想象,这些古典意象令我联想到很多古老而质朴,粗犷而美好的生活画面,作者心中的伊甸园也是现代人幻想与追求的简单快乐,它是现实愿望的精神延伸。读诗的过程是在跟着作者的思路游走,也在原诗的想象基础上翼生出自己想象力的翅膀,这种双重想象的力让我真心觉得读韩簌簌的诗歌是一段微妙而美好的旅程。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5-5-29 19:07)
2、让想象飞起来
——读《一个人的伊甸园》有感
秦志良
有些诗不能一字一句的读,它需要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去阅读,诗人的每一个字,每个词,每个停顿,都象小鸟的翅膀在不停地振动,又像海水一样不停地敲击你的心房,读这样的诗,你会沉迷在诗人的海阔天空里,不能自拔。韩簌簌的一首《一个人的伊甸园》似乎拥有了以上所说的魅力,诗意全部在想象中展开,让想象的翅膀真正飞了起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伊甸园,伊甸园作为想象中的你, 诗人的想象无疑是丰富多彩的,如水草一样缠绕,如风吹石走的岁月,如玉玦,如滑行的尺度,如飓风,如沉鱼,如浮云,这些美丽的景物被诗人采用巧妙的技巧连接起来,让诗句灵动且灵气十足,仿佛有许多故事悄悄而来。第一节结束,为第二节寻找洞,寻找新房,找到了发力点。那些鱼,那些佛,纷然沓至,水王孙和莼菜的臂弯,迅速回到神话的夏娃,诗人思维开阔,跳跃尺度宽,因为有了想象的翅膀在不断的飞翔,每一个节拍都拍得有力,就像鼓点一样准确。展开第三节,从神话故事跃到水里,连接自然而成功,水里生火,缝制蓑衣,再次让想象无穷无尽,心,桌子,河流,血,人,手,额,每一个意像都散发出迷人的信息,都有一个不平常的故事穿行在其中。第四节,第五节,就让想象继续结网,埋针,清唱的女子,夕阳,黑,星光,石头的孩子,祭坛,所有的词语意象经过了诗人精心的构思,依次出场 仿佛神仙降临,神话面世。打开了我们想象的世界,看鸟的翅膀飞起来了,飞向蓝天,飞向诗意的天空,美好的一瞬间就此完成。
还有什么比想象更迷人呢?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呤留别》中,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那浪漫 的气息至今还记忆犹新。韩簌簌的《一个人的伊甸园》让我闻到这股气息。诗人通过想象,对爱情充满美好的向往,有忧伤,有快乐,故事绵绵不断,尽藏其中。情节留白有味,情感饱满迷人,诗意浪漫而神性,值得品读。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5-5-23 23:23)
3、读韩簌簌的《一个人的伊甸园》
半山妖
这是一首易懂的诗歌,没有必要大刀阔斧的进行解析,而且我也不喜欢动不动就翻译现代诗。
这首诗不是写生活的境地,也不是说出精神上更深层的意义。而是和大多数平凡的女人一样,她知道需要什么,需要爱需要疼痛,需要真实的活着,不一定轰轰烈烈,不一定充满传奇。
她一直是在倾诉,用最纯洁的情感,营造细腻、柔软、略有点悲情的景象,而真正的意义就是打捞生命的厚度,打捞活着的过程。向往如何活着,怎么活着,怎样爱着,怎样痛着。不是你说生命厚就厚,如果说生命的某个点很厚,生命那么多点,那应该多么厚,或许想象都不能想象到。
其实,我们更需要学习一种写法。
小题大作,这是诗的写法,一个聪明人的写法,一个灵性诗人的写法。一个人的伊甸园,其实是很多女人的伊甸园。
整首诗都在自然的流着,不刻意,不做作。有时候,我在想,诗歌不是按规律写出来,是自然生长出来的,自然生长出来的会更干净、更好看。
最后我说,读诗后的快乐,就像一个人晨起跑步之后浑身是汗,轻松且舒展。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5-5-21 08:39)
4、仿佛是自恋者的内心清唱
——浅析诗人韩簌簌的诗歌《一个人的伊甸园》
杨士鹏
这首诗歌的创意应该引于《亚当与夏娃偷吃禁果》的传说典故。它从作者的灵感里迸发而出,又依附作者的意图而节生情感的外枝,使人每每读之,都会产生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一首时过境迁的诗,没有被厚重的年轮覆盖,反而会随着年轮的纹脉越走越清晰,这就是它存在于时光进程的价值。
一个人的伊甸园,其实就是我们常常所想象的一个人的天堂。在此,我先断言此诗的作者对她为诗的走笔与企图:把自己精神世界构思的预算场景不动声色地揉进典故细节中,而且又把自我放进去穿针引线,达到我与其密不可分,我亦可所意所为。“鱼们游来游去,你身上的佛手游来游去//你挂满了水王孙和莼菜的臂弯,像极了夏娃//豢养的那条蛇,任它的红色信子交给你鲜红的初吻”这段诗句便是佐证。
诗人其实真正的深层次用意,或许是把自己内心的一段自恋情结,通过描绘、构思与臆想呈现到这般凄美、纯朴和带有古典色调的典故中去。我们从来没有真正看到过《圣经》里所记载的上帝创造人类亚当与夏娃的一系列情节,但作为作者可以以此为想象的蓝本,用自己强烈的情感去发挥。这好比一位站在时空里渴望幸福的迷惘之人,她不停地用自己内心的信念清唱,不停地想象、期盼与尝试自己想要的那种浪漫、纯粹的爱情生活。“我们该活在水里,第二阵蓝光闪过//我们生火,我们缝制蓑衣//我们把心形的玉石摆上供桌//河流,经期的血是从朔方介入的//亲爱的人,你介意捡过粗树枝的手,搭在你的额前吗”品味着这样的诗句,读者的心里始终会掠过阵阵波浪,并与之产生共振,同入其境而不愿离开。
其实真没有想到,这首创作于2007年的情感之诗,还会让我对它产生如此好感,如此深入思解,如此愿意析开它的内核之心。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5-5-20 15:05)
5、总有人坚守爱的纯真
明月清风
其实读完诗人簌簌的《一个人的伊甸园》,依稀就看见一女子所追求的爱情是什么。以及一个女人为什么有这样的渴望,憧憬。诗人给我们呈现一个女子的自觉,和自省,不盲目,她有她眼里的爱情观。她把自己比作水草,这就暗示她有水一样的温情,温婉,也有草一样卑微但又坚韧的个性。
在诗的第一节中“水草”虚构了两个人生活的画面,是不管东西南北风,把这些统统不必理会,一心一意坚守在两个人的世界,两个人的小幸福中。‘
第二节,和第三节又进一步铺陈这种画面,尤其第二节,可谓是两性生活的写真,但却没有以往情爱画面的淫秽低俗之感,而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第三节是水草进一步虚构的一个人伊甸园,正如陶渊明有南山视自己的桃花源,正如郑板桥以难得糊涂视精神桃花源,这是一种真正的回归,远离世俗文明生活方式,回到最原始的生活,但又不同于伊甸园那种生活,不是赤身裸体,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自食其力,亲力亲为,躬耕陇田,是就地取材,这是一种原生态生活。因为劳动,自然双手失去了圆润,细腻之美,所以问“亲爱的人,你介意捡过粗枝的手,搭在你的额前吗”这句给人一种自言自语之感,由此过渡衔接下一节,可谓转承自然,从我内心世界回到你,回到现实的画面,那个你此时在做什么,在结网。细长的手指我想是写一个人向另一个人招手的画面,夕阳下,影子拉长了一个人手的影子,我甚至能想到水草站在那个你的背后,而另一个女子在你的前方。水草 ----你 -------那个海边的女子,一幅人与光影的画就立起来,那女子正背对夕阳清唱,这时那个你,被这个女子吸引了,以至于忘了天色黑了。
如果水草代表一个我,当她满怀希望地与一个她理想中的男子,虚构一场爱情婚姻故事,在这里与现实对接上了,显然现实中这样的男子,这种我渴望的爱人是稀有的人,不断被外界美色所吸引,失望油然而生,于是第五节自然转和,“星光消失”,即是呼应上一节最后一句:却不知道天色已晚,也是恍然大悟,也正暗合题目:一个人的伊甸园。以“石质的孩子跃上祭坛”带着一种宗教的仪式祭奠。是对我追求理想爱情破灭的一种纪念,也是对现实爱情婚姻的讽刺。
这首诗详细地描摹一位女子渴望一种爱情婚姻生活,从这渴望里我看到一个女子脱俗,超越现实,这暗示现实中的女子追求的正相反,她们要的是不劳而获神仙一样的日子,每天漫步海边,唱唱情歌,靡靡之音,男人们拼劲一切打捞生活,一心要娶的美若天仙的女人,符合时下“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当男人和女人爱情观退到物质与美色肉体交换上,那么真爱还有多少呢?这是对爱情的亵渎,也似爱情的不幸,也是社会的悲剧。我想这首的构成,许是基于这以创作主旨而写创作的吧,自从有了一系列,一个人的朝圣,一个人的故乡,一个人的祖国,一个人的战争等待,我不知这一是不是诗人第一个创造,但一个人,就是一种独立的自我觉醒,自我守望和审视,我相信这样的人不会被世俗同化,像一支莲保持自我独立。。
这首诗写得唯美浪漫,用一些陌生词语做意象,即新颖又使得整首诗充满一种迷人的诗意,正符合爱情崇尚的唯美,浪漫,甜蜜气息。整首诗用大量笔墨诗句写了一个人的伊甸园,可见诗人是多么渴望这样的一种生活,然而无论我的理想有多美,现实却是残酷的,无情的,只需那么一点点黑的漏洞,就不复存在了。
诗的结尾,略有点遗憾,却没给人造成失落的痛,这说明诗人是清醒的,这也是草的一种不屈,不妥协,也知道这种一厢情愿的虚构与当下相悖不存在的,但为什么诗人还要写的,我想这就是诗人的一种自觉,大千世界,不管这个时下的风气在流行什么,崇尚什么,其实总有人看到这种流行中隐藏的毒箭,或者说这种风气形成导致的原由。关于这点,我想我们都懂得,就不必说了。
在这个5.20的日子里,读这首诗,又给人别样的味道。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5-5-20 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