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溪边的垂柳 [打印本页]

作者: 渠清如许    时间: 2011-11-30 07:16
标题: 溪边的垂柳
本帖最后由 渠清如许 于 2011-11-30 07:31 编辑

                                                                         溪边的垂柳
                                                 柳萍          皖宁国水泥厂           ( 242312)
      我的娘家在皖南山区的一座小镇上。
      那是一座依山傍水、小巧玲珑的古镇。
      那时,我大概只有十四、五岁(1976年左右),还是一个含苞待放的妙龄少女。每逢星期天,我总是帮妈妈下河洗衣服,以减轻妈妈的劳累。
      记得是在油菜花开的时候,我和妈妈经常是一前一后地拎着大一篮子小一篓子待洗的衣服到附近田畈上、大家都称之为“长沟”的地方去捶洗。
      在多雨的季节,长沟里的水总是那么丰润、那么清澈,不过到了干旱的夏季,这里就池浅水浑了,成了附近半大不的小孩子们玩水逮鱼的好去处。每到夏天,就能看到一群小孩在近乎是死水一团的长沟里搬螃蟹、捉泥鳅等。
      顺着沟里水流走向一边的堤岸上铺就了好几块长青石板,这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留下的,是专门供人们淘米、洗菜、捶衣服用的,由于天长日久地在青石板上捶洗,其表面的粗糙和棱角都早已被磨平整了、磨圆润了,看上去好一片净光、摸上去好一阵圆溜。
      在长沟旁边有一棵碗口粗的垂柳,在那个季节,它总是皮青叶绿的,那一根根从树顶、枝头倒挂下来的柳枝、柳叶,远看酷似美少女那一头飘逸的披肩秀发。垂柳下面有一块不大不小的平展草地,这是夏天农夫们“汗滴禾下土”后休息乘凉的好地方,也是婶嫂们下河淘洗等候石板时顺便聊天的好场所,而那棵垂柳的枝叶又是跟在妈妈后面来沟里凑热闹的小孩们制作土玩具的好材料。
      如果遇到来沟里淘洗的人很多时,那几块青石板就不够用了,大家只好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轮着来。这时,那些等候的人们就把竹篮往地上一搁,垫个槌棒就坐下,一个个地拉起了家常。张阿姨说:“粮站卖的米实在太粗糙,根本不如在街上买的黑市米好吃。”(注:那年头,农民产的米是不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公开出售的,否则要是让工商管理部门发现了就会没收,这也叫割资本主义尾巴。所以农民们常常把自己种的多余的粮食象做贼一样偷偷摸摸地去卖给东一家西一家,因为这是地下行动,因此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称之为“黑市米”)、王大妈讲:“昨天,上街头的二黑子结婚好热闹呀,办了50多桌酒席!”李嫂子却冷不丁地岔开话题:“我那小姑子长得太胖了,她扯布做一件衣服能够抵得上我做两件。”……等等,谈论的都是些日常琐事。
      那些跟着大人来到沟里玩耍的小孩子也耐不住寂寞,都哼哼唧唧地吵着叫妈妈给他们刨草根、摘油菜花或是逮蜜蜂什么的,尽是些邪皮乱款之事。大人们被纠缠得无可奈何,就随手折断几根柳枝来,胡乱一编就给孩子们做了一顶蔽荫柳条帽,又随手往小孩头上一框,让他们一个个都变成了小战士的模样。这下孩子们可来劲了,这个说:“你是敌人,我是解放军。”那个说:“我是民兵,你是特务。”……
      往往就在这时又会听到一阵“呜啦啦”的声音,原来这不知道是哪个人躲在那里吹柳笛(实际上由柳树皮制作的一种简易小喇叭)。这下可又炸开了锅,孩子们都吵着妈妈也做一只柳皮喇叭给自己玩。大人们又只得从菜篮子里找出菜刀,把折断的柳枝剁成象炮竹一样一截截的短棒,然后把短棒放在刀面上或者放在石片上,再用槌棒紧挨着短棒象擀面一样地用力搓擀着,不一会工夫,短棒外面的那层青皮就褪了出来,接着把一头压扁,柳皮喇叭就做好了。妈妈先用嘴含住压扁的那头,使劲一吹,哇,响了,真好玩!于是孩子们都效仿着妈妈含着柳皮喇叭就吹起来。呵,长沟里可热闹了:石板上捶衣服的“啪啪”声、柳树下大家的谈笑声和孩子们吹喇叭的“呜呜啦啦”声交织一片,在一阵阵嬉娱之中,洗走了一批又一批人,不知不觉地轮到了自己捶洗。
      淘好了米、洗完了菜、捶净了衣服之后,孩子们又戴着柳帽、拿着柳条、含着喇叭,各自跟着妈妈后面摇头晃脑、吹吹打打地回家了。

      附注:作者是我老婆!

作者: 阳村    时间: 2011-11-30 23:20
朴实的往事,美好的回忆!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