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诗歌的现实批判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不会
时间:
2015-7-7 13:17
标题:
诗歌的现实批判
诗歌的现实批判
诗是什么?诗是一种诉诸于人心灵的语言文字,并特别注重韵律,尤其是内在韵律的语言文字,这是它与其他文字最大的区别与不同。
人在读书的时候,常会突然间产生一些想法,就随手把它记下了。不然,人生无定,不知下一秒钟,那古灵精怪的思绪,又跑到哪儿去了。
这天,见抽屉好久没收拾了,就想把它收拾一下,当无意间打开札记,就突然看见了几行字;诗歌中的浮浪、奢靡之风若疯;扫除现代诗歌中的自恋与现代玄言;诗歌的伪现实主义批判。
我已经记不起,这几行字是什么时候记下的,想了很久,也没想起来,好像是夏天吧。不过,什么时候记下的,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曾经记下过这么几行字,就像保留下了思维的火种,可以继续沿着它思考下去。
记得之所以记下那些文字,完全是当时读了一些诗后,心头郁闷和愤懑所致,当然,这种愤懑也包括了自己。如果作批判的话,这批判,也包括对自己的诗歌。而这里说的现代诗歌,不完全是文学概念,亦包括了时间概念。
一、诗歌中的浮浪、奢靡之风若疯
时下,诗歌里的浮浪、奢靡之风若疯,一些诗,还不仅仅是诗,文字娇情得肉麻,像浴后的美人,娇滴滴的,扶都扶不起来了。
不过,只是浴后的美人,倒也罢了,美人也可看,可有些,却实在是走得太远,给人的感觉,就有点像两个擦脂抹粉长着水蛇腰,拉了手在大街上走着的男人。
看那样的诗歌,就真有不小心,窥视到了同性恋者亲昵场面的感觉。现在,许多类文学作品的文字,真的就那样。
其实,诗歌浮浪、奢靡,不是现代才有的事,早在齐梁、宋代时期,那些宫庭和青楼艳词,就已经很浮浪、奢靡了。只不过那是古货。自然,诗不可能完全都写“历史感”或“直面人生”,咏秋呤月,抒写爱情,也同样是诗歌的题材,因为歌呤山川大地之美景,或呤唱人生缠绵悱恻的情爱,皆为生命之美。
可是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让人恶心的浮浪、奢靡呢?
这或许,与人的本性分不开,我想,主要还是诗者本身的意识在作祟。
诗表现着诗人的心灵向往和良心。怎样的意识倾向,或许就会孕育出怎样的诗来。
前边已经说了,诗是一种诉诸于人心灵的语言文字,它关注的是社会变革中人的生存状况和心灵感受。有时,诗人会因各自的原因,或偏重于变革,有时则可能更加关注生存的艰难。
这,使我想起了北岛和舒婷,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就似乎更关注前者,而海子,则偏重后者。因而,虽然同为优秀杰出的诗人,可在语言的表述上,则各有个的不同,前者更张扬、大气、恢弘,后者则内敛、朴实、哀情。
但不论怎样,他们都遵循并把握住了诗的原则与本质,那就是关注人的心灵、生命存在的状态和感受。
可时下的一些诗呢?不是关注社会变革中人的心灵,生命的生存状态与感受,而是关注人的自然性的器官,说白了,就是女人的器官,有些诗的题目,就是女人的自然性的器官。恕不引用了,我只觉得,这是诗的不幸与悲哀!诗家,儿女之事,是你自家的私房中事,何苦要拿到阳光下来展示和炫耀呢?
身体写作,可以休矣,可以结束了。
我常以为,人很奇怪,有时准备好了去想或思考一些问题,却往往适得其反。可有时,并没有准备去思考它,它却莫名其妙地自己闯来了,就像一个突然来叩门的客人,让人手忙脚乱。在这种时候,只有匆匆将它们记入札记,不然,一眨眼就跑掉了。
记得谁说过:“作为一个作家,要多有点平民意识,少一点作家意识。”
如果袭这句话,那是不是诗家该多一点百姓意识,而少一点贵族意识呢?如果老把自己看得很精神贵族,视平民生活若粪土;或封建时代的士大夫,一味沉溺于所谓的内心情感体验,将自家裸着的身体,在镜子跟前扭着、舞着、自恋着,心灵久而久之,就会扭曲变形,笔下,自觉或不自觉地生出“胭脂口红,乳房粉面”,也就一点也不觉奇怪了。
原先的清新,变成了奢靡,原先的真挚,变成了浮浪,而先前的婉约,也变成病态了。
二、现代诗歌中的自恋与现代玄言
现代诗歌的另一种毛病,就是自恋与现代玄言。
现代诗歌在语言的表述上,本应该是很精美的,可一些时下的诗歌,却有着让人难以接受的两大毛病;要么直白浅陋,对时政作亦步亦趋的注释,对日常生活琐事自恋、沉溺而不能自拔。要么就走另一极端,玄言,让人莫说看懂,猜都猜不着北,反正弄晕了得。
先说现代诗歌中的直白浅漏、日常生活琐事的自恋以及对时政的亦步亦趋。
1、直白浅陋
这里不针对初学写作者,谁都有一个由不懂到懂,不精到精的过程。这里指的是,已经有了相当长时间写诗经历的人,其中也包括我自己,而这篇批判,也是包括了我自己的。
有时,一篇诗明白地感知不好,语言粗俗,直白浅陋,意境不佳,可就是不想修改,有时是懒得修改,有时是本身就在立意或构思上先天不足。如此倒也罢了,扔在那,不就完了吗?可仗着有几分名气,就老想拿出去示人,还想让别人说个好字。
再就是,将此作为一种创作追求的方向,有意大白话,大口语化,辞藻堆砌,排比成山。结果,又一堆文字垃圾诞生。是可忍,孰不可忍?
2、对日常生活琐事自恋、沉溺而不能自拔。
一时记不清了,有一首古代打油诗,说有一人,见雪地里有一黄狗,就作了一篇诗,说是雪地有黄狗,黄狗身上白什么的。
现在的人不写这个了,写什么呢?伙食团打饭排轮子,从清晨起,开始与恋人约会的琐碎细节。或我给女友发短信,女友给我发短信。其实,发短信是很好的题材,能写出很好很美的诗来,可诗里却没有,有的只是我给女友八点发,女友给我九点发,我十点又给女友发,如此而已。
再就是自恋自己的身体和那一丁点儿奢靡,甚至有点儿浮浪的情感,这里就不赘述了。
3、对时政作亦步亦趋的诠释
中国人都知道,境内的任何一家报纸,它的宗旨,就是配合党的工作重心,宣传各项方针政策。而报纸,也差不多都带有一副刊,使之宣传形象化。
但形象化不是说教化。问题就出在这里,因报纸的发行量大,且广,一些诗者,也包括我过去的自己,就把这当成了籍此出名的平台或跳板,急着想出名,都想疯了。因而,国家一有什么方针政策出台,就来上一篇,诠释一番,让看稿的编辑哭笑不得。
殊不知,那方针政策,岂是可亦步亦趋诠释的,而想想,诠释又算是诗吗?报纸副刊需要的作品,也是需有一定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的,诠释,确实是一种理解的错误。或许,还在诠释者,该清醒了。诗是寂寞的,真的是需苦呤。
这里,再来谈谈诗歌中的现代玄言。说来,诗歌中的玄言,并非算什么新东西了,就以中国诗歌史论,堪称哪朝哪代都有,但要讲资格和“质量”,恐怕除了晋代,既东晋、西晋,无二家。不过,那是古代玄言了。现代玄言因何而指呢?恐怕主要还是指诗歌创作中表述上的一些怪异。
1、天书般的语言
这世间凡有点文化的人,读的大抵都是人间书,写的都是人间文,表述的都是人间的感情。
可是在这些年的诗歌中,却有不少的天书,其语言根本就没法让人读懂,更猜不出意思。
常常一首诗,读之难,难于上青天,感觉有一种莫名的深奥。
读着那番“深奥”,不明白,只好骂自己笨。扔了诗,头晕半日,只疑那是写给外星人的情书,至少,也得几百年后的人才能读懂。
2、意象泛滥成灾
意象与意象派诗歌不同,意象缘于中国,意象派诗歌却始于近代西方。
如果单纯诠释意象,《易经·系辞(上)》里说得明白:“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不明白,再看王昌龄的《诗格》,也说得很清楚:“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
而意象派诗歌是一个诗歌流派,它的特征是:“用象征,凭意象暗示,不对主题直接表述。”可以说,意象派诗歌是对生活的曲折表现和反映。
眼下的诗歌,意象似乎太滥,而且被弄得不知是意象派诗歌中的意象,还是作为“立象以尽意”的形象,只感觉一片意象蝗虫漫天飞。不过,我不贬它,乱世出英雄,或许,明天它不定又生出个什么好东西来。谁知道呢?
3、哲理被弄得过于高深
古语曰:诗言志。
诗忌直白,要求写得含蓄些。含蓄作为诗的一种美,有着特殊的审美价值。可如果含蓄过头,就会走向晦涩、难懂。
我一直认为,诗歌要有平民情节。
眼下的诗歌呢?却有两个最为明显的偏颇倾向,一是矫揉造作之风,也就是浮浪、奢靡。再就是故弄玄虚,作大哲人状。
矫揉造作前边已述,这里不讲,只述作大哲人状。
作大哲人状者,常常在诗中毫无道理地弄一些“超级哲理”,令人感觉高深莫测,又极是厌恶。
近年来,诗歌流派多,路子野。加之如雪莱所说:“诗使它触及的一切变形。”诗歌单靠读确实已难明白,有些诗,就只得凭感觉去把握,去猜了。
这说明什么呢?只说明诗者,还没有那种化有为无,化无为有的本领,收天地阴阳于掌间的柔绵之功,还不能把生活中的纷繁现象,提炼成既充满美感,又让人过目不忘的优美诗句,所以,为了招摇,就只有作令人作呕的大哲人状了。悲乎?悲也!
诗不是叫人撒谎的,诗教给人以真诚,而这,也正是千百年来诗受人爱戴和尊敬的缘故。
诗人也从不逃避现实,他们的人格和诗作从来都是直面人生,直面生活现实,去探求、寻觅生活的真谛。
作为一个真爱诗的诗人,他写诗并非就是为了那诗人的桂冠,而是生活的现实,触动了他的灵魂,令他拿起笔,将自己的热情,或悲愤,倾泻在纸上。
所以,有人称,诗属于勇者,属于思想者和真正的有良知的诗人。
三、诗歌的伪现实主义批判
什么是诗歌的伪现实主义?或许可以这样说:伪现实主义就是以貌似现实主义的思考、手法,来进行文学活动的一种观念和表述手法。
其表现主要有;
1、两眼向上,赶着风向写,时髦什么就写什么。
现实主义的原则,是要求人们立足生活现实,关注现实中的人生。捕捉那些平凡,但有代表意义的东西,并将它表述成生命或艰难或美丽的生存画卷。可时下的不少诗歌,却是跟风追逐,流行什么写什么,时髦什么写什么,就感觉昨日遗臭今尤在,哪见一代新诗风?
2、歌舞升平,粉饰太平,不愿触及民生之多艰。
这有两种情况,一是有的人有贵族派头,或小资情调:
“咱们玩的就是布尔乔亚!谁愿与你打工一族、耕夫军丁者玩?”
他们不愿蹚进生活现实的河流,而只愿躲在自己的心情文字构成的小房间里,以红烛、红酒,熬炼自己情感的咖啡。与想像中的爱人饮,或自己独酌。偶尔也廉价而庸俗地“赞美生活”,但他们却害怕飞扬的泥尘,弄脏了自己的手套和衣裙。
另一种情况则是不愿,也不敢正视“民生之多艰”,极力想逃避。
不过,话说回来,心情文字好弄,“民生之多艰”却不那么好弄,文字功力、文学叙事技巧,厚重的思考,还须有化平淡为神奇之能事,或许,方可画出现实生存之艰难画卷。
3、简单而庸俗地调侃生活,逃避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我前边已经说了,诗人关注社会生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着重关注社会变革对人心灵的影响,在诗的手法表现上,它语言奔放,个性张扬,派别繁多,过去谓之浪漫派、现代派。但在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变化后,今天的这些类诗,我皆称之为现代浪漫诗歌。这是由它们的语言特征来决定的。
另一种,就是着重关注社会变革中生存对人心灵的影响,艰难、困苦,它表现的是人的生存状况和心灵的渴望、企盼。这一派诗,语言内敛、朴实、哀情,我称之为现代现实主义诗歌。这,也是由它们的语言特征来决定的。
但不论哪种,只要是认真对待和思考生活,并以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字诉诸于人的心灵,让人感触、感动和感慨,就都是好诗。
那么,什么是简单而庸俗地调侃生活?
对生活作庸俗、狭隘甚至自私的理解,然后以此作为对生活的评判尺度。庸俗地对生活进行调侃,不仅止使现实主义受到了莫大嘲讽,也常使诗家自己,陷入一种莫名的尴尬和悖论。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生活就是日复一日的日子,就是身旁那些杂乱无章的琐事。这,实则是简单化了。
日子和琐事,构成生活,它们是生活构成的元素。但诗歌,不是照搬和摹仿日子和琐事。
记得不知是川端康成,还是哪位作家说过,生活是深藏河面下的湍湍急流。注意,是湍湍急流,不是河面上的那些浮浪与泡沫。
如果将一些生活的琐事和假象,无休止地当做生活的湍湍急流来描写,势必会使文学庸俗和狭隘,终将使诗者以平庸的溢美或诋毁,取代客观冷静的思考和感悟。而思考和感悟,则是诗最本质的灵魂。
诗歌本是一门使人睿智的艺术,可通过上述对伪现实主义的剖析,不难看出,许多的诗歌却使人愚昧,甚至蠢笨。因为,人在其中渐渐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对生活现实的认识和感悟,也越来越表面化和肤浅。
最后说一点,以上这些诗的现象,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媒体在作祟,参与了其中,并推波助澜的。
我在我的那篇《文学的随想》中说过,这是一个猎奇猎艳的时代,一个泛美女的时代,也是一个泛殇情的时代。为了生存,文学的生存,人的生存,杂志就得想法增加发行量或吸引读者,就有意无意拆了防火墙,或降低了高度。而网络,为了点击率,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你看了也就看了。不异不怪,谁看?
联起手来,整垮诗歌,有时,我心里就真有那样的悲痛,一种极其痛苦的心灵怆然和感觉。
如此一来,诗歌被人抛弃的路,到底还有多远?就可想而知了。
记樊川漫笔
http://blog.sina.com.cn /s/blog_48ebdc80010003rl.
作者:
学不会
时间:
2015-7-7 13:18
余世存先生说您的写作有三大主题,死亡、恐惧和残忍,您怎么看这个评价?
野夫:世存是我非常看重的民间学家,他对我的总结我认为是很到位的,我也确实集中地写了一批普通人的死亡,我写死亡又写了这个社会的残忍以及带给大家的恐惧,我觉得恐惧和残忍是今天为止我们这个时代并没有根除、并没有消亡的东西,甚至还在频频出现的东西。像前面提到的,老师要惩罚一个小孩,让其他的同学去打他,每个人扇他两耳光,这就是最残忍的教育,你能想象在一个西方国家,一个文明国家会有这样的老师吗?在生活中她还是一个老公眼中的好老婆,孩子眼中的好妈妈,邻居眼中的好邻居,但是她却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采用这种方式,而这一事件并不足以引起广大中国人的愤怒,为什么?因为这种残忍的现象司空见惯。我也希望在我的写作中间强化我想解剖的这个民族的一些病灶,这是这个民族身上的病灶。
您觉得这是作家的使命所在吗?
野夫:我理解的文学使命是这个,但是也有很多作家认为文学就是语言技巧的一种炫耀,周围很多诗人是不关注社会不公的,是不关注社会黑暗的,只在那儿做语言的技巧游戏,他可以把语言玩到极精致,意向啊、比喻啊各种手法,达到和世界诗歌可以比肩的程度,但是在他们的诗歌中看不到他们所处的时代,这样的诗人我认为永远进入不了伟大的诗人行列。一个只会歌颂爱情的诗人,一个不关注身边黑暗的诗人,我充分怀疑其伟大。
您现在理解母亲对于死亡的选择吗?
野夫:不理解也要理解,母亲的遗书里面包含了这层意思,就是我走了,你就轻松了。她是为我们松绑,她不走我得在武汉守孝,我在武汉要是找一个很烂的工作养家糊口,也许就没有我的未来了,从另一个角度,用这句话说确实会很残忍,就是你感谢你的母亲用自绝的方式换你上路了。
但是回头想,如果母亲当时没有这样做,可能我在武汉只是一个平庸的公司职员,就不会有拎着换洗衣服来到北京的那个冬天,没有那个冬天就没有我在北京十几年的打拼,虽然很艰辛,但是今天我过上了那种我想要的生活。
作者:
学不会
时间:
2015-7-7 13:19
不关心民众疾苦的诗人不是好诗人
在民众遭受苦难之时,那些熟视无睹,麻木不仁,或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诗人,不管他的诗艺多么高超,不管他的名气多么伟大,都不够资格称为好诗人。当然,我们是指那些从中国诗歌红地毯走过的人,是指享有中国诗歌人气资源的人,是指拿过中国诗歌红包的人,是指那些“红诗”专业户生产者。
当今中国的现实是冷酷而严峻的。在进入过热的经济建设时期以来,金钱的驱动和诱惑,渗透了全民族的每个细胞,就像东方的罂粟花,开遍大江南北,伦理道德跌到建国以来最低谷,“为人民服务”几乎成了五个废字;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把两代人推向两端,一端是朱门酒肉臭,一端是“古道西风瘦马”;在满城闪烁的霓红灯阴影下,多少灵魂和肉体脱光,逼迫变成了“地下生产力”。在争夺国际星座的竞赛中,中国正像一列提速再提速的发飚的动车,往往,以民众利益甚至生命为代价,这次“7.23”动车追尾造成震惊世界的恶果,是必然,不是偶然。
中国诗歌当然应该乐于为民而歌,但也应勇于为民而泣。尽管纸上的分行文字不如一株小草,无力抹干苦难者的泪水,更无法唤醒化为骨灰的英灵,但是,这是诗歌赋于我们的担当和良知。那些错误地认为,诗艺高超就可以登上诗人殿堂的诗写者,要知道,诗歌并非“到语言为止”,一首词句花俏而远离现实的诗歌,除了语言欣赏价值之外,只不过是一具穿着迷你裙的行尸走肉。
一位诗友留言说得好:没有永恒的诗歌,只有永恒的人性。所谓要与现实保持距离写永恒诗歌的诗人比僵尸还可笑。沉默的本质就是谋杀的同谋,是自私到骨头的懦夫。
作者:
我是圆的
时间:
2015-7-8 18:05
学。祝好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5-7-12 21:38
记樊川漫笔?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