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九 江 之 夜 (二 章) [打印本页]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7-10 15:02
标题: 九 江 之 夜 (二 章)
九 江 之 夜
(二  章)


夜访琵琶亭

一座亭子站在浔阳江头,便该是当年白居易送客之处了。
主人的马不在,客人的船也已远去。
此时不见秋月白,这个被月光忽视的夏夜,连一盏灯也没有。
据知琵琶亭正在整修,暂停开放,也没有别的游人。
这样也好,只留下我,与一曲《琵琶行》同在。
无法登亭也罢。这座始建于唐代的亭子,屡经兴废,多次迁移,再修也不是古物。
好在616字的长诗永在,历经千年吟诵,却无需整修,一字也不可移动。
这时,诗境涌出,忽闻水上琵琶声。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琴女不在,只听得“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青衫湿的江州司马也不在,只记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一千多年了,这琴声还是那么扣人心弦,这诗句还是那么回肠荡气。
这时分,黑夜把一切都已省略,只有汉白玉的白居易塑像仍在发亮。
我想,亭子整修之后,长诗会在,琵琶曲也会在。
琵琶女也会在吧?不在厅堂,也会在街头墙角。
不过我要问:座中泣的官员会在吗?
更要问:为此长歌短叹的诗人在不在?
——我举头问长空,当然,也得低头问自己。
(2015年7月7日)

站在浔阳楼外

明知夜间不开放,我还是要来看浔阳楼。
明知这已不是古代文物,我还是要来看当代重建的浔阳楼。
我在围墙外徘徊。我在大门口徜徉。我的心绕着三层楼飞升。
1200年了!韦应物就在此“复卧”,白居易也在此“知其然”。
苏东坡为浔阳酒楼题匾时,因墨污而舍弃了酒字,更显了大气魄。
施耐庵在《水浒传》里,描绘了“雕檐映日,画栋飞云”的美景。
最广为人知的当然是宋江,他在二楼饮了“蓝桥岁月”酒。
更为人知的是醉后题反诗:“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是的,这晚在门外,我见不到这些人,这些物。
即使白天前来,也看不到它的原版与原装了。
可是千百年了,人们还是川流不息,来同古诗、故事、名人、名著相会。
来领略因一人而名世的胜地,来赏识为一书而增色的山水。
寄托于这座楼的非物质财富,已穿越了时间,而固定着地点。
这正是一座城市之魂。
也不止是这座城市之魂。
(2015年7月10日)

作者: 招小波    时间: 2015-7-10 15:44
推荐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5-7-10 17:26
一座亭子站在浔阳江头,便该是当年白居易送客之处了。
主人的马不在,客人的船也已远去。
此时不见秋月白,这个被月光忽视的夏夜,连一盏灯也没有。
据知琵琶亭正在整修,暂停开放,也没有别的游人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5-7-10 17:27
意境幽深
作者: 苏慧敏    时间: 2015-7-10 17:40
学习。问好!
作者: 胡蝶    时间: 2015-7-10 18:09
读蔡老师新作,问候夏琪~
作者: 胡蝶    时间: 2015-7-10 18:09
一千多年了,这琴声还是那么扣人心弦,这诗句还是那么回肠荡气。
这时分,黑夜把一切都已省略,只有汉白玉的白居易塑像仍在发亮。
我想,亭子整修之后,长诗会在,琵琶曲也会在。
琵琶女也会在吧?不在厅堂,也会在街头墙角。


引人入胜的美!
作者: 胡蝶    时间: 2015-7-10 18:10
可是千百年了,人们还是川流不息,来同古诗、故事、名人、名著相会。
来领略因一人而名世的胜地,来赏识为一书而增色的山水。
寄托于这座楼的非物质财富,已穿越了时间,而固定着地点。
这正是一座城市之魂。
也不止是这座城市之魂。



感受古文化的魅力~学习!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7-10 18:50
谢谢点亮。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7-10 18:50
招小波 发表于 2015-7-10 15:44
推荐

谢谢青睐!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7-10 18:52
朱荣兴 发表于 2015-7-10 17:26
一座亭子站在浔阳江头,便该是当年白居易送客之处了。
主人的马不在,客人的船也已远去。
此时不见秋月白 ...

特定的时间、地点、环境,给诗意的舒展提供一个平台。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7-10 18:52
朱荣兴 发表于 2015-7-10 17:27
意境幽深

过奖。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7-10 18:52
苏慧敏 发表于 2015-7-10 17:40
学习。问好!

问好!谢谢!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7-10 18:53
胡蝶 发表于 2015-7-10 18:09
读蔡老师新作,问候夏琪~

回问夏安!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7-10 18:53
胡蝶 发表于 2015-7-10 18:09
一千多年了,这琴声还是那么扣人心弦,这诗句还是那么回肠荡气。
这时分,黑夜把一切都已省略,只有汉白玉 ...

谢谢肯定。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7-10 18:54
胡蝶 发表于 2015-7-10 18:10
可是千百年了,人们还是川流不息,来同古诗、故事、名人、名著相会。
来领略因一人而名世的胜地,来赏识为 ...

文化的力量。
作者: 徐三白    时间: 2015-7-10 18:59
学习了
作者: 郝茂军    时间: 2015-7-10 19:15
学习。
作者: 辛树江    时间: 2015-7-10 20:05
佳作学习欣赏。问好老师!
作者: 曾晓华    时间: 2015-7-10 20:19
学习O(∩_∩)O
作者: 曾晓华    时间: 2015-7-10 20:20
学习O(∩_∩)O
作者: 戴永成    时间: 2015-7-10 20:41
取材厚重,诗质感强,哲思启人。拜读。问好!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5-7-10 20:43
蔡旭 发表于 2015-7-10 18:52
特定的时间、地点、环境,给诗意的舒展提供一个平台。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5-7-10 20:44
蔡旭 发表于 2015-7-10 18:52
过奖。

远握!
作者: 带头大哥    时间: 2015-7-10 20:48
学习,问候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7-10 20:59
徐三白 发表于 2015-7-10 18:59
学习了

欢迎交流。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7-10 20:59
郝茂军 发表于 2015-7-10 19:15
学习。

互相学习。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7-10 21:00
辛树江 发表于 2015-7-10 20:05
佳作学习欣赏。问好老师!

谢谢赏读。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7-10 21:00
曾晓华 发表于 2015-7-10 20:19
学习O(∩_∩)O

谢谢。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7-10 21:01
戴永成 发表于 2015-7-10 20:41
取材厚重,诗质感强,哲思启人。拜读。问好!

谢谢过奖。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7-10 21:01
朱荣兴 发表于 2015-7-10 20:43

谢谢赞同。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7-10 21:01
朱荣兴 发表于 2015-7-10 20:44
远握!

紧握!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7-10 21:02
带头大哥 发表于 2015-7-10 20:48
学习,问候

问好!
作者: 吴翰凌    时间: 2015-7-10 21:27
学习,欣赏,问候!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5-7-11 13:19
蔡旭 发表于 2015-7-10 21:01
紧握!

周末快乐!
作者: 陈中明    时间: 2015-7-11 18:52
更要问:为此长歌短叹的诗人在不在?
——我举头问长空,当然,也得低头问自己。

有思考的
欣赏学习老师佳作
作者: 吟啸徐行    时间: 2015-7-11 19:55
在历史与历史人物之间,诗思纷飞!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7-11 21:25
吴翰凌 发表于 2015-7-10 21:27
学习,欣赏,问候!

感谢!问好!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7-11 21:26
朱荣兴 发表于 2015-7-11 13:19
周末快乐!

一起快乐!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7-11 21:26
陈中明 发表于 2015-7-11 18:52
更要问:为此长歌短叹的诗人在不在?
——我举头问长空,当然,也得低头问自己。

光问别人不问自己,也是一种不负责任。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7-11 21:28
吟啸徐行 发表于 2015-7-11 19:55
在历史与历史人物之间,诗思纷飞!

有历史则厚,有现实则重。
谢谢评点。
作者: 叶枫林    时间: 2015-7-12 14:36
一千年了,九江之夜因为浔阳楼而生动!
问好蔡老师!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7-12 16:52
叶枫林 发表于 2015-7-12 14:36
一千年了,九江之夜因为浔阳楼而生动!
问好蔡老师!

谢谢!确是这样。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7-13 06:57
〈夜访琵琶亭〉已被〈诗歌周刊〉168期(2015,7,13)录取。谢谢小波编委的推荐!
作者: 郝茂军    时间: 2015-7-13 08:17
再读,再学习。感觉这样信手拈来的文字我也能写出,可是写来写去也写不自然,有时间多读读蔡老师的作品。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7-13 10:45
郝茂军 发表于 2015-7-13 08:17
再读,再学习。感觉这样信手拈来的文字我也能写出,可是写来写去也写不自然,有时间多读读蔡老师的作品。

似是信手拈来,但功夫下在构思时:从何入手?在哪收脚?想好之后,动笔就容易了。
构思时要精心,动笔时可随意。
作者: 江玉中    时间: 2015-7-13 11:39
欣赏精彩的诗章!问好蔡老师!
作者: 郝茂军    时间: 2015-7-13 15:42
蔡旭 发表于 2015-7-13 10:45
似是信手拈来,但功夫下在构思时:从何入手?在哪收脚?想好之后,动笔就容易了。
构思时要精心,动笔时 ...

谢谢老师指导!!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7-13 20:16
郝茂军 发表于 2015-7-13 15:42
谢谢老师指导!!

只是交流。
作者: 陈中明    时间: 2015-7-14 06:45
蔡旭 发表于 2015-7-11 21:26
光问别人不问自己,也是一种不负责任。

光问别人不问自己,也是一种不负责任。

呵呵  老师说得对。
学习了。
作者: 清水心荷    时间: 2015-7-15 09:04
学习。问候老师夏安!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7-16 12:49
清水心荷 发表于 2015-7-15 09:04
学习。问候老师夏安!

夏安!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