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结构主义诗学》 [打印本页]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5-7-16 10:14
标题: 《结构主义诗学》
《结构主义诗学》
皿成千/文

    我认为诗歌所以称之为诗歌主要在于结构上有别于其他。
    每一种属性皆因结构变化而变化。人以思想情感而为人,男女有声音、胡须、喉结等,性别特征。诗歌作为一种文字载体,文字的声、意、韵、律等等重新组合句子产生出有别于常识的意和境。从意和境中能够找到具体识别性的某个或某组文字,它的特定指向,抑或能指上,造就整体语境。我们常说诗是最高级的语言,这最高级并不是因为字少,而是用最少的字表达了别具一格的意,就是所谓诗有别趣之说。再通过文字的特殊功能,比如节奏韵律,做到气息畅通来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或就叫歌。则合称为诗歌。
    结构是怎样呈现其诗歌特征呢?
    举现代诗成功的例子,如郑愁予的《错误》一诗,“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是最为继承了中国传统诗词优点的一首代表性诗歌。整首诗把读者带进了古典语境。识别文字就在“马蹄声”,现代工业社会,交通工具基本不存在马,结合前面所言及的街道景象构成古典特征。再如安徽诗人凛子有句“小火苗一样冲出田字格”田字格原属于作业簿,因小火苗的组合,肯定无法认领常识,这里“田”字也就与李清照句“雁字归时,月满西楼”的“雁”字同妙。可以说陌生化处理是诗歌的一个形式特征之一。
    从律的意义上讲,文字成了篇章好比凳子,四个脚,不是就不能三个脚,三个四个脚其共性是能支撑一个平板,从平板上建立与人的关系,这才是品格所在。而四个脚只是凳子的一种律,从形式上讲得过去。诗歌在古代五言、七言,也有长短句搭配,皆只取其格,可见诗歌特征不在于形式上的律,而在于事物之意,新生事物有限,只有从事物中得来新意是无限的。新意也就成了诗歌的特征之一。
     然而,诗歌是向内的产物,表现形式是否精当,所指、能指的新的价值、意义与内在结构密切相关。大凡与人为本的事物,无非是人性、生命等等的哲学思考。哲学其实质是一种宇宙观,是人与大自然产生的种种感知。以较接近客观的表现形式高度概括。这样看来,诗歌虽是感性的,却必须具备缜密的逻辑思维。举例国际诗人郭金牛《纸上还乡》有句“地球,比龙华镇略大,迎面撞来”言语是轻的,带来的却是生命之重。大于小的反差,静与动的反差。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物体都可以是参照物,都可视为相对静止,也可以是看成运动着。这内在的逻辑思维构成的反衬,轻与重、大与小、静与动、虚与实、阴与阳。从而我们看到,诗在内部结构成形后还有空间,就像网孔一样的。是提供给逻辑思维自身产生光亮,使其有很高的分辩率或能见度。这种空间不是空洞,是质的透明。如玉石。
     诗空间所具备的直径得靠内在逻辑思维这个光源所提供,与最大实体或最小实体有关。有的诗歌写实,太实,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为最大实体而作。它不在于空间感,只求本体的质感,按玉石成色分法,糯米色、冰色、水色三种成色,它就是糯米色,但它追求的是翠玉,品质高贵。有的诗歌虚写,太虚,我们视其为最小实体而作。在于空间感,不追求本体质感,此则玉之水色,但因其质地弱小,往往是磨刀误了砍柴工。刀要快的还是钢铁之器,如若砍柴,刀材绝不可做假。那么诗歌肯定不可太实太虚,如果成色与质地同时低下,相当于废品。这其中还得回到内在结构的一个度上来。再看《纸上还乡》有句“少年,某个凌晨,从一楼数到十三楼。 数完就到了楼顶。 他。 飞啊飞。鸟的动作,不可模仿。 ”一个自杀者是不可能数着楼层来跳楼的。这个具数,只是个虚虚实实的所指。其实这少年是第十三个跳楼的人。这样就与事实保持了距离又蓄意点出一个符号性的数据,达到左右而言他,避重就轻的艺术效果。这种在质地上贵重(关注生命),成色上能见度高的内部结构,正如冰色翠玉。较好地体现了诗歌的特征。
     综上所述,我认为,诗歌的情感寄托不在于渲,而在于藏。结构好一个藏得住真诚的有机体,才是诗歌的正道,它也是沧桑的。

2015-06-13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