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的诗有两点过人之处。一是从梵高镜中的自画像感悟,是诗性的最佳入口之一;也是蹊径,因为此前尚无。梵高割左耳而画中是相反的,镜像与真实即可成为思考的结点,可惜在第3节展开时,诗意指向有所偏离。二是其诗尾节更是后写者应有的思考,到位即有突破,况且诗中的梵高与大家的对照很是精彩。另外,题记意义不大。
自然的诗起句切题,进而解读画意。“可否走出画面”是奇句,但对“面孔”的解释主观单一了。以“自由的风儿/扯断了纸鸢的牵绊”比喻准确但不新,且有颂扬自杀之嫌,或许正是为了下文戏谑后人而铺垫吧。是的,结尾可谓精彩。



严肃地投一票:我选自然兄的,觉得他的好。诠释得很到位,而且表述方式是我喜欢的。那个西泠兄,别怪我呀,我只想说真话来着。
西泠的诗有两点过人之处。一是从梵高镜中的自画像感悟,是诗性的最佳入口之一;也是蹊径,因为此前尚无。梵高割左耳而画中是相反的,镜像与真实即可成为思考的结点,可惜在第3节展开时,诗意指向有所偏离。二是其诗尾节更是后写者应有的思考,到位即有突破,况且诗中的梵高与大家的对照很是精彩。另外,题记意义不大。
自然的诗起句切题,进而解读画意。“可否走出画面”是奇句,但对“面孔”的解释主观单一了。以“自由的风儿/扯断了纸鸢的牵绊”比喻准确但不新,且有颂扬自杀之嫌,或许正是为了下文戏谑后人而铺垫吧。是的,结尾可谓精彩。













|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