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也谈谈《松》--繁喧的尘世,每个人最终都各自静了下来
[打印本页]
作者:
独孤九
时间:
2015-8-25 22:09
标题:
也谈谈《松》--繁喧的尘世,每个人最终都各自静了下来
也谈谈《松》--繁喧的尘世,每个人最终都各自静了下来
又到了想通过诗歌来解脱,甚至救赎的时候。把自己近来写的一些诗拿出来修改,整理了几首准备放到自己的博客上。自然看到了庆成兄留下的纸条,知道《松》在本论坛供大家讨论,在此感谢《松》再次被发现。这首诗放在“发现”栏目,也是它比较合适去的地方吧。
每个人都希望被发现,先把别人的重视放在一边,就像活着是为了自我的表达与呈现,我是自己的生产者,所有的产品都是对自己的回报。当然也包括生产出的诗歌,它们对我的回报就是在紧迫和浮躁竞争的生活中,架起了一座能让我净心回家的桥,即使从未被别人所重视。
众多诗友从不同的角度给与的评论,独孤九都深以为然,作为一名诗歌写作者,自己也从不同形式与向度上不断用力,可是最让我敬畏的依然是语言,深感自己掌握的语言,甚至当前的所有语言针对人的所思予以充分表达,是远远不够的。“诗到语言为止”,你怎么说话,用什么语言说话,用什么词语更为准确,还有没有更多的表达词汇拓展自己的表达?在浩瀚面前,我只有低头探寻,每一次新的发现都让人欣喜,自慰。一首诗自然而成,所表达的意境只能供读到的人去入座了。
《松》的形成过程比较紧比较用力,但是又不想有用力的痕迹,而它是从松弛开始的。近年来紧张的现实生活,让我最为渴望的就是哪一天到来的解脱。考虑了很多不着边际的生存意义之后,确认自己只是在生活中混日子,我能掌握的只有自己。在一个普通的下午,我在办公室独自喝茶,看着对面的白墙,我再次想到了自己,从空旷想到了被填充。逐渐被存在与被存在充满。便有了《松》,它由三部分组成。
松
松 这个字
从脑海中浮现
大大的写在墙上
周围再出现一些其它的字
就分别组成含义不同的词语
松树 松鼠 松绑 放松 松散 松紧 松井 松了……
应该还有很多
装饰着我的墙壁
再将这些词语分别和其他的汉字组合
又会成为一句话 甚至
一首诗
-----松,就是我,“我“以前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或者说不清楚有什么意义,但是”我“和这个世界发生了关系之后,开始变得生动,从无“我”到有“我”,从小到大,成为了我。
一棵松树可以长在山顶上,也可以长在一个人的墓碑旁。
眼前的松鼠已经不是多年前见过的那一只,眼前的这个人
不像是以前的那个人。
死刑犯被执行枪决,在死后,他们会被松绑。
有的人喜欢玩儿一些捆绑的游戏,一定要适度,松绑要及时。
出生的时候,母亲需要放松,临死的时候,我需要放松。
回忆就像地上的落叶松散着,被集中,或者一片片被风吹走。
松紧不只是腰带的事情,还有帽子的关系。
松井是个日本人,在战后留在中国,掌握了更多的汉语,
他留下一本书,在文革前病逝。
她的身体越来越松了,一些东西在持续溜走。
----以上可作为第二部分解读,“我“有着无法预知的可能性,“我”不断的被定位,又不断的寻根,生命无常但是有迹可循。现场感通过“松”的不断组合和组成的想象力,将诗的张力和意境拓宽。其中有认命与抗争的矛盾,有不可复制的轨迹,有习惯和斑斓,有抓不住的无奈和存在感,最终离不开“松”。
将这些话再添加上更多的汉字
会成为一部小说 甚至
延续不止的历史
那会写满屋外的走廊和道路
-----作为本诗的结尾,“我”有“我”的归属感和归属地,“我”有“我”的历史“我”无法复制,不能重来,就像我们对一首诗提出的要求,“我”有遗憾,有满足,可“我”遍布人间,就在每个人的身边。
匆忙回复,简单解析。写诗很难,解诗更难,我们确实在探寻诗歌的本来面目,需要解刨、研究。但最终还是自己的事,我的《傻子诗行》已经写了十年,我感觉它会让我最终无命写它。
最后感谢爱诗的人,同时也说明两点,一是,这首诗写完,我就知道它是首好诗,即使实验着语言和形式。
二是“我”不是高级的“乌青体”,“乌青体”也不是被人所谓的“乌青体”,它有它孤独的词汇和不渴求的同境,有时让我羡慕。每个人都骑着自己的马赶路,每个人可以走马观花,也可以快马加鞭。
作者:
李显
时间:
2015-8-26 15:16
沙发了。松还是天下万物为公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5-8-26 15:29
作为一名诗歌写作者,自己也从不同形式与向度上不断用力,可是最让我敬畏的依然是语言,深感自己掌握的语言,甚至当前的所有语言针对人的所思予以充分表达,是远远不够的。“诗到语言为止”,你怎么说话,用什么语言说话,用什么词语更为准确,还有没有更多的表达词汇拓展自己的表达?在浩瀚面前,我只有低头探寻,每一次新的发现都让人欣喜,自慰。一首诗自然而成,所表达的意境只能供读到的人去入座了。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5-8-26 15:32
近年来紧张的现实生活,让我最为渴望的就是哪一天到来的解脱。考虑了很多不着边际的生存意义之后,确认自己只是在生活中混日子,我能掌握的只有自己。在一个普通的下午,我在办公室独自喝茶,看着对面的白墙,我再次想到了自己,从空旷想到了被填充。逐渐被存在与被存在充满。便有了《松》,它由三部分组成。
松,就是我。
“我“有着无法预知的可能性,“我”不断的被定位,又不断的寻根,生命无常但是有迹可循。
“我”有“我”的归属感和归属地。
理念,建构,层次,剖析
学习,欣赏,并问候
作者:
红海滩
时间:
2015-8-26 15:44
欣赏。
作者:
章浅浅
时间:
2015-8-26 16:01
进来读了,学习支持一下独孤先生
很敬重
作者:
曼步莲华
时间:
2015-8-26 16:46
能看出独孤兄的独特立意跟精心安排,应该说这首诗是思考加灵感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妙手而为之了。
这首诗放在众多诗作中,自然是有其鹤立鸡群之处。
但是于是就说这是一流之作,空前绝后,在下是不敢认同的。
为什么说它是高级一些的乌青体呢?因为跟乌青体一样,都具有解构主义,后现代的特征,但是的确比乌青写的布局精巧一些。
“诗到语言为止”,恐怕说这句话的人也弄不清楚这句话究竟什么意思吧。诗的确是到语言为止,同时也是从语言开始,循环不休,绵绵不息。
在下拙见,中国古诗才是到语言为止。因为中国古诗将古汉语的形,意,韵之美充分展现了出来,一首古诗,你即使不懂它的意思,单看文字,就觉得很美,现代汉语,虽然十分方便,但是优缺点都很明显,诗固然可以到现代汉语为止,但是仅仅从语言角度而言,现代汉语比古汉语从诗性上来说还是差了一筹的。
浅见。
作者:
曼步莲华
时间:
2015-8-26 17:00
不管怎样,这首诗的总体构思跟语感还是不错的。学习一下。
作者:
半山妖
时间:
2015-8-26 19:21
这个浮躁的社会,一首诗能让人有片刻的安宁或者快乐就已经足够了。欢乐之后是落寞,痛苦之后是忧郁,一次诗写,是一次对自己内心深处的一次抚慰。
作者:
大荒
时间:
2015-8-28 22:52
作者:
崔保连
时间:
2015-8-31 18:23
这就是一首乌青体,浅显直白。松字当然能组成许多词,这些词又能组成句子,句子可以组成小说、历史书........这些小学生都知道,还用诗人写成诗吗。写成诗也是乌青体,而乌青体我写过一首同名诗,说明它不是诗。
崔保连
作者:
陶金喜
时间:
2015-9-1 23:07
无论是从向度还是文本本身都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读过很多正和反的讨论,无可否认,它将一种思考引入创作和理论之路,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是好诗。
问好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