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叶如钢翻译托马斯“不要温和地走入那安夜” [打印本页]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5-10-8 11:06
标题: 叶如钢翻译托马斯“不要温和地走入那安夜”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5-12-21 06:07 编辑

遵循原作的韵律来翻译, 并不是象人们害怕的那么难。不过, 一百年来, 不少这样的翻译
没有做到语句都十分贴切自然。 是改变这个局面的时候了。  请跟我一起努力。

网上其他地方见到的这首诗的各个翻译版本, 都有对原文语句理解上类似的错误。 译者显然没有搞懂那几个句子。

原作每行十个音节。 拙译每行多为十个音节,也有九个音节, 十一个音节, 和十二个音节的。  翻译时切忌把句子拉太长。
那样不够精炼, 韵味也会和原作有明显差别。 句子拉得过长是翻译诗歌的一个通病。

这首诗的韵律其实很简单。 百度上说得不清楚。

下面把韵律注明。 看韵脚, 先把A1, A2上的数字去掉。 所以就是 ABA韵脚。 最后一段是ABAA。
再加上数字: A1和A2这两个句子是完全重复的。


不要温和地走入那安夜


原作: 迪兰・托马斯
翻译: 叶如钢


不要温和地走入那安夜                 A1
晚年要燃烧,在日暮时怒喊           B
发怒吧, 怒对光的熄灭                A2

智者,临终虽知黑暗正确              A
因其言辞未曾激发闪电                  B
并不温和地走入那安夜                  A1

好人, 最后的波浪, 哭微弱功业       A
原本可劲舞于碧绿海湾                      B
发怒吧, 怒对光的熄灭                     A2

狂放人,曾歌唱升日,沐浴日晔          A
太迟才明白曾为日落伤叹                   B
不要温和地走入那安夜                      A1

沉郁的人,临终以昏蒙视觉               A
见盲瞳能象流星闪耀,欣欢               B
发怒吧, 怒对光的熄灭                     A2

而您, 我的父亲, 身置高处悲切       A
以热泪诅咒,福佑我吧, 我祈愿         B
不要温和地走入那安夜                       A1
发怒吧,怒对光的熄灭                       A2




另一版本:

切勿温和地走入那安夜


原作: 迪兰・托马斯
翻译: 叶如钢


切勿温和地走入那安夜
晚年要燃烧,在日暮时怒喊
发怒吧, 怒对光的熄灭

智者,临终虽知黑暗正确
因其言辞未曾激发闪电
切勿温和地走入那安夜

好人, 最后的波浪, 哭微弱功业
原本可劲舞于碧绿海湾
发怒吧, 怒对光的熄灭

狂放人,曾歌唱升日,沐浴日晔
太迟才明白曾为日落伤叹
切勿温和地走入那安夜

沉郁的人,临终以昏蒙视觉
见盲瞳能象流星闪耀,欣欢
发怒吧, 怒对光的熄灭

而您, 我的父亲, 身置高处悲切
以热泪诅咒,福佑我吧, 我祈愿
不要温和地走入那安夜
发怒吧,怒对光的熄灭


注: 翻译时参考了戴钰的翻译。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Dylan Thomas, 1914 - 1953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A1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B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A2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A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B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A1

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A
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B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A2

Wild men who caught and sang the sun in flight,      A
And learn, too late, they grieved it on its way,          B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A1

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 sight   A
Blind eyes could blaze like meteors and be gay,         B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A2

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A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      B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A1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A2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5-10-8 11:36
提起。
作者: 闽中林木    时间: 2015-10-8 11:46
欣赏好译。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5-10-8 22:49
闽中林木 发表于 2015-10-8 11:46
欣赏好译。

多谢诗友!
作者: 火星闪烁    时间: 2015-10-9 09:32
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作者: 火星闪烁    时间: 2015-10-9 09:36
然而你,我的父亲,这里有极度的悲哀,
诅咒,赐福,现在我为你热泪滂沱,我祈求,
不要去那温和的安魂夜.
渴望,渴望对抗死亡的光芒.
作者: 火星闪烁    时间: 2015-10-9 09:49
叶老师好
这首诗不难翻译,关键是要融入中国文化语境.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5-10-9 10:13
火星闪烁 发表于 2015-10-9 09:36
然而你,我的父亲,这里有极度的悲哀,
诅咒,赐福,现在我为你热泪滂沱,我祈求,
不要去那温和的安魂夜.

不是“极度的悲哀”。 上帝在天。 所以是 height

不是“我为你”流热泪, 而是要“你”用热泪。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5-10-9 10:14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5-10-9 10:41 编辑
火星闪烁 发表于 2015-10-9 09:49
叶老师好
这首诗不难翻译,关键是要融入中国文化语境.


问候火星。

你没有注意韵律。 我现在把韵律注明了。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5-10-9 10:20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5-10-9 12:28 编辑
火星闪烁 发表于 2015-10-9 09:36
然而你,我的父亲,这里有极度的悲哀,
诅咒,赐福,现在我为你热泪滂沱,我祈求,
不要去那温和的安魂夜.


不是“温和的安魂夜”。 而是“温和地去”。

没有“渴望”这个词。

不是怒对死亡的光, 而是怒对光的死亡。

翻译不能随意地改变原文。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5-10-9 10:28
火星闪烁 发表于 2015-10-9 09:32
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
...

bless 后面其实没有逗号。
作者: 火星闪烁    时间: 2015-10-9 10:59
叶如钢 发表于 2015-10-9 10:20
不是“温和的安魂夜”。 而是“温和地去”。

没有“渴望”这个词。

这首诗在英语世界十分有名,被誉为是英语世界写死亡写得最好的一首诗.
英国中小学生都会背诵这首诗.

下面这个链接有翻译这首诗的中国人的名录,这么多热心人在翻译这首诗,说明中文翻译还有完善之处.这是翻译诗歌,不是诗歌赏析.
作者: 蒲必达    时间: 2015-10-9 11:43
火星闪烁 发表于 2015-10-9 09:36
然而你,我的父亲,这里有极度的悲哀,
诅咒,赐福,现在我为你热泪滂沱,我祈求,
不要去那温和的安魂夜.

不是「这里有极度的悲哀」,而是「在悲哀的巅峰那里」。
作者: 火星闪烁    时间: 2015-10-9 11:44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怎么翻译更好?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6643534
作者: 火星闪烁    时间: 2015-10-9 11:47
昨天看到的另一个目录很有趣,我找一下链接上.
作者: 蒲必达    时间: 2015-10-9 11:50
叶如钢 发表于 2015-10-9 10:13
不是“极度的悲哀”。 上帝在天。 所以是 height

不是“我为你”流热泪, 而是要“你”用热泪。

「极度的悲哀」是对的,直译就是悲哀的顶部,也就是极度悲哀。是不是「 上帝在天」是个人的解读。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5-10-9 11:56
蒲必达 发表于 2015-10-9 11:50
「极度的悲哀」是对的,直译就是悲哀的顶部,也就是极度悲哀。是不是「 上帝在天」是个人的解读。

你这是中文式思维。 英文不这样表达。 那样是 height of sadness。
此外, 这不是什么个人解读。 要了解西方的宗教传统。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5-10-9 11:57
火星闪烁 发表于 2015-10-9 11:44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怎么翻译更好?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6643534


这句的意思当然是不要平静地接受死亡。 从诗里的描写看很明显。 但翻译不是去逐句解释。
作者: 火星闪烁    时间: 2015-10-9 12:02
谢谢蒲老师点评.
祝您愉快!
作者: 火星闪烁    时间: 2015-10-9 12:28
叶如钢 发表于 2015-10-9 11:57
这句的意思当然是不要平静地接受死亡。 从诗里的描写看很明显。 但翻译不是去逐句解释。

叶老师好.

即使智者能知道自己的死亡时辰,他们的言辞也不一定能像闪电一样发光.
而诗人狄兰做到了.
他把一个英语中最常见的口语Good night作为标题,结合死亡写就了一首脍炙人口
的诗.
这首诗写的是死亡,但不仅仅是死亡.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5-10-9 12:31
火星闪烁 发表于 2015-10-9 12:28
叶老师好.

即使智者能知道自己的死亡时辰,他们的言辞也不一定能像闪电一样发光.

他的主要意思是不向死亡低头。但是他也承认死亡不可避免。
作者: 蒲必达    时间: 2015-10-9 12:40
叶如钢 发表于 2015-10-9 11:56
你这是中文式思维。 英文不这样表达。 那样是 height of sadness。
此外, 这不是什么个人解读。 要了解 ...

「悲哀的高处」如果翻译回英文的话可以是 sad height 也可以是 height of sadness, 看你是把悲伤当形容词还是名词。如果要避免歧义的话,那就说「令人悲哀的高处」好了,也就是说现在你站着山颠,而且是让人悲哀的山巅,也就是「哀之巅」。作者没有说的自然就是解读了。你说「上帝在天。 所以是 height」,所以这句话是说令人悲哀的上帝之处?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5-10-9 12:40
火星闪烁 发表于 2015-10-9 12:28
叶老师好.

即使智者能知道自己的死亡时辰,他们的言辞也不一定能像闪电一样发光.

我并不觉得这首诗怎么好。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5-10-9 12:46
标题: 诗人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5-10-9 13:00 编辑
蒲必达 发表于 2015-10-9 12:40
「悲哀的高处」如果翻译回英文的话可以是 sad height 也可以是 height of sadness, 看你是把悲伤当形容词 ...



“悲哀的高处”本来在中文里就没有“悲哀至极”的意思。

诗人呼唤上帝, 想象或看到天父在那里, 在高处。 为什么说悲哀呢? 因为诗人在谈论死亡。 所以他感到
上帝所在之处是悲哀的。 因为他期望上帝为人的死亡伤心。

上帝当然不会悲伤。 但诗人这样讲也很自然。 如果说上帝悲哀到了顶点, 那就不对了。

你还可以联系下句。 诗里还有there 这个词,进一步表明是在说方位。

再者, 用的是 on , 而不是 at。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5-10-9 13:08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5-10-9 13:42 编辑
蒲必达 发表于 2015-10-9 12:40
「悲哀的高处」如果翻译回英文的话可以是 sad height 也可以是 height of sadness, 看你是把悲伤当形容词 ...


考虑到托马斯的写作背景, 这里的父亲应当理解为兼指他的生父。 父亲在死亡中。 他向天国去。 所以说
在高处。 所以说悲哀的高处。

我不认为是专指他的生父。 上帝是包含在里面的。 这从 curse 和 bless 这两个词可以看出。 一般来说,生父不会curse 他, 尤其不会在临终前。 只有上帝才会curse 他。

但这个理解对于译文的字面没有影响。 因为用的是“我的父亲”。

理解为作者生父, 最后的两句就是对生父说的。 这样似乎比较自然。  如果理解为天父, 最后两句就是结论性的, 并不是对天父说。
这也可以讲得通。

把天父放进来, 诗更有深度, 也更有感染力。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5-10-9 13:11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5-10-9 14:56 编辑
蒲必达 发表于 2015-10-9 12:40
「悲哀的高处」如果翻译回英文的话可以是 sad height 也可以是 height of sadness, 看你是把悲伤当形容词 ...


老美通常不用sad height来表达extremely sad.  一个站在在悬崖上想自杀的人可以用 sad height 描述。

翻译一定要依照文本语言的用法习惯。 不能按照中文习惯想当然。
作者: 火星闪烁    时间: 2015-10-9 19:1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bb00a7c0102v81n.html#cmt_3139264

这两个链接发在这里,主要是一个网友对一首诗歌的态度值得点赞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bb00a7c0102v7x1.html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5-10-9 19:34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5-10-9 20:51 编辑
火星闪烁 发表于 2015-10-9 19:1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bb00a7c0102v81n.html#cmt_3139264

这两个链接发在这里,主要是一个网 ...


有待努力。
作者: 黍黎释    时间: 2015-10-9 23:24
翻译的出韵味了,个别句子读着不理解。智者,虽知黑暗正确,言辞未激发闪电
作者: 黍黎释    时间: 2015-10-9 23:25
黑暗怎么正确,言辞怎么激发闪电
作者: 蒲必达    时间: 2015-10-9 23:40
黍黎释 发表于 2015-10-9 23:25
黑暗怎么正确,言辞怎么激发闪电


「黑暗怎么正确」是说死亡是有道理的,人老了,自然就要离去。
「言辞怎么激发闪电」?比如我读一句诗,感觉像闪电一样震撼。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5-10-10 07:07
黍黎释 发表于 2015-10-9 23:24
翻译的出韵味了,个别句子读着不理解。智者,虽知黑暗正确,言辞未激发闪电

多谢黎释。
这两个句子下面讨论。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5-10-10 07:17
黍黎释 发表于 2015-10-9 23:25
黑暗怎么正确,言辞怎么激发闪电

原文是 dark is right.   

我直译成 “黑暗是正确的”。 意思怎样理解呢? 我们来看:

因为其言辞未能激发闪电, 智者在临终前知道黑暗是正确的。

智者在其一生中试图用言辞, 用心智来点亮世界。 但他们未能成功。 世界终究还是黑暗的。
智者说: 世界的本质应当是明亮的。 黑暗说: 世界的本质是黑暗的。 智者临终时终于明白, 自己是错的, 而黑暗(之灵)是对的。 如果把“黑暗”翻译成“黑暗之灵”, 意思就容易理解。 但原文没有那样写。  我们读中文诗歌时, 也会遇到理解的问题。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5-10-10 07:25
黍黎释 发表于 2015-10-9 23:25
黑暗怎么正确,言辞怎么激发闪电


也可以翻译成“形成闪电”。

fork  的这个动词用法来自于  lightning fork.  闪电的形状是枝杈, 所以说  lightning  fork.
而 fork  lightning 就是形成,生成枝杈状闪电。

言辞怎样激发闪电: 言辞包含和表达的是智慧。 人类靠智慧看明白世界, 照亮世界。 例如我们说中世纪是黑暗的。 而文艺复兴, 启蒙, 就照亮了世界。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