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陪苏东坡喝茶赏月 (散文诗) [打印本页]

作者: 方福光    时间: 2015-10-15 08:05
标题: 陪苏东坡喝茶赏月 (散文诗)
                                            陪苏东坡喝茶赏月          (散文诗)

       陪苏东坡喝茶赏月,在梦中.是我的幸运.这是早秋的一天,我俩在树林边的座椅坐下来休息。这里很少有游人经过,周围一片静谧,若是一个人,只呆呆坐着,放松心情,在这暖阳之下也可以坐一个上午。随意地聊着,时间便走的很快。他忧伤地讲叙他坎坷的人生。使我十分惊诧。
他递过我一只面饼。又去同游龙井村,被誉为江南“茶乡第一村”,因盛产顶级西湖龙井茶而闻名于世。东临西子湖,西依五云山,南靠滔滔东去的钱塘江水,北抵插入云端的南北高峰,四周群山叠翠,云雾环绕,就如一颗镶嵌在西子湖畔的翡翠宝石。这里的村民们以龙井茶为生,拥有近八百亩的高山茶园。一下车,深吸一口山间清新的空气,远望高山上大片绿油油的茶田,小伙伴们也是醉了。龙井村的公路并不太宽阔,少有公交。沿途最常见的便是当地人自己开办的茶社了。稍一驻足,主人便会热情的招呼你进去品茗问茶。西湖龙井茶主要产于龙井村地带,龙井的茶不仅汇茶之色、香、味、形的四绝于一身,而且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的五名于一体。而冠名的西湖龙井茶叶有狮、龙、云、虎、梅之别,以狮峰、龙井地之茶为最优,其中奥妙,唯有亲去龙井村品茗问茶方可悟出,因此就有了“龙井问茶”之趣说。龙井泉水清澈甘洌,龙井茶更负盛名,人们争先前来问询,构成了独特龙井茶文化。登高望远。一口气爬到了茶山地势较高的一处凉亭。远望茶山,一行行的茶垄之间,弯曲出一条小道。可以想见春季时,采茶人在茶田中忙碌而愉悦的点点身影。山的低矮处,灰瓦白墙的房子错落有致,当地茶农的生活简单而充实。坐在凉亭休息,微风拂面,寂静的山岭中,耳畔只有蝉鸣鸟叫,隐约夹杂着农家鸡鸭的叫声,一切都变得简单和安静下来。看着这阳光下的郁郁葱葱,每一片深绿的茶叶都显示着勃勃生机。抬眼望去,满山层峦叠嶂的茶垄在光影中仿若大师手中雕刻的塑像一般令人赞叹。沿着山间小路返回,穿过一片片的农家小院。车夫说,当地的茶农是幸福的。想也是,在这所幽静的山中,种茶、采茶、遇到志同道合的问茶客人一起坐下来品茗,淡淡的日子,闲适的生活,这不就是世间最简单的幸福吗。
在两旁高大树木的庇护下,我们一路走到茶山脚下。经过问询和善的当地村民,我们从小路绕道而上,眼前渐渐显露出茶山的壮阔面貌。所谓“茶垄满山转,茶叶四季香”,走进茶田,身处在一望无垠的茶垄之间,绿油油的茶树几乎没过上身,随意转身,满眼都是如大海波涛般的绿色。端起手中相机,任意角度拍下都是一副美画儿。
途径龙井村公交站的有27路定时班公交线路,附近有4个公交站,分别是龙井茶室、龙井寺、龙井山园等。
苏老前辈是倡导西湖游的第一代导师。我很幸运。
苏老前辈既喜欢酒又喜欢茶饮。更会亲自制作特色美食。我俩进了侨园酒店。环境清雅幽静,大厅灯光稍带暖红色,整墙的水墨画,精致的灯具和摆设物件都让人体味到浓浓的江南情怀。除了大厅的就餐区外,酒店的露天区域也摆放着两排藤木桌椅,旁边贴心的架起遮阳伞,非常适合在下午时光里,品上一杯龙井,坐下来看书闲聊。农家土鸡煲:与灶丰年间的椒麻鸡相比,土鸡煲主要是炖汤来喝。整鸡炖到酥烂,清汤加几片小油菜、山蘑菇和枸杞,在天意渐凉的时节里非常暖胃。
草鱼清蒸:很用心的一道菜。草鱼整面切花刀,每一刀内放入一片薄姜和一片五花肉,姜片去除淡水鱼的腥味,五花肉代替大油,会使鱼肉更鲜香滑嫩。元宝虾:锡纸盛盘,虾炸至酥脆摆盘,铺上炒好的酱汁和细碎葱绿,口味酸甜为主,虾壳酥到可以入口,虾肉也浸满酱料的丰富口感。酒酿圆子:也是一道江南地区的特色小吃。滚包糯米粉的小圆子与酒酿同煮而成,酒酿味浓甜润,圆子较糯,馅甜香。不过习惯了北方咸重口味的我,对酒酿不太感兴趣。石锅肥牛:也是一道大众菜品。新鲜的牛柳口感极佳,配上酸菜、金针菇烧制,完成之后在汤汁上撒一层细细的香菜和白芝麻,让人垂涎欲滴。毛笋干烧肉:是江浙一带比较常见的家常菜。五花肉热油炒干,再加上切成粗丝的毛笋,味鲜肉烂,油而不腻。炸春卷:最后一道菜是春卷,平日在北方城市的餐厅里吃惯了豆沙馅的甜春卷,这次咸口的春卷着实让我惊喜。春卷馅用了萝卜丝、白菜丝、香菇丝、笋丝,咬一口之后点点蘸醋,味道竟然格外鲜美。
酒足饭饱,本来想去九溪一览风采,但算算时间步行过去要一个多小时,最终决定下午时光留在龙井村采风。于是,我有机会踏上重返龙井村的归途。
傍晚时分,我和苏老先生来到了河坊街。
河坊街,位于吴山脚下,是清河坊的一部分,属于杭州老城区,东起江城路,向西越南北向得建国南路、中河中路、中山中路、华光路、劳动路至南山路,路长1800多米,吴山广场至中山中路段为步行街。
曾是古代都城杭州的“皇城根儿”,更是南宋的文化中心和经贸中心。作为杭州市区惟一的保持古城历史风貌的老街,河坊街凝聚了杭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商业文化、市井文化和建筑文化,是目前最能够体现杭州历史文化风貌的街道之一。而对于一帮远道而来的吃货,在这时刻河坊街最重要的功能便是夜宵圣地了。每人发到手的50元美食基金,足够我们在热闹的夜市小吃中大快朵颐,而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逛完吃好归队,又使得我们一路走马观花,没有足够的时间闲适的体味吴山夜市风情。
夜幕中的河坊街上,橙黄色的瓦片、青白色的骑墙、明晃锃亮的牌楼,在冷暖相宜的灯光下勾勒出的古建筑的线条中徜徉,仿佛回到了明清时代的优雅时光。让我们一路驻足,却总是因为时间紧迫,只能用手中的镜头留住画面。龙须糖、酸辣粉、糖葫芦,各花入各眼。走累了,在阿姨奶茶买一杯特色的酒酿奶茶解渴。滋补,因其中配上了枸杞、木耳、蘑菇、粉条、鹌鹑蛋等等,汤头露白,浓酽醇厚。拉面面筋光滑,薄长易入口。羊肉切成薄片铺在面上,浸汤后格外鲜嫩酥烂。灶丰年间的大餐虽还未消化,对着眼前的美味烩面,我却忍不住又吃了大半碗。正宗的生煎包。虾肉生煎被端上来时,精致的外形简直惊喜,四颗生煎排队站好,外皮铺上点点黑芝麻和小葱,生煎皮油光水滑,没想到简单的包子也可以做到色相极佳。倒上小碟醋,准备开动。用筷子轻轻夹起,在生煎皮上咬一小口,轻轻一吸,包在馅子里的汤汁便一下溢了满口,那鲜美,“简直不敢相信!”吸掉汤汁,咬开生煎,就见得了整颗的虾仁包在肉馅内,肉馅嚼在口中,味鲜至极。
一条狭窄的小吃街上,两旁都是来自各方的特色小吃大排档,中间是简单的桌椅板凳供客人们就餐。环境虽然简陋,但毫不影响年轻人们对夜宵的热情。
西湖莼菜汤:同属杭帮名菜之一。这道汤菜看上去简单清淡,却别具特色。原料自是西湖莼菜,是西湖的特产。莼菜滑嫩,汤汁清淡味美。
宋朝旧家具上卸下来的杂色木板做成的地板,墙上的老式年画,木桌木椅,青花瓷的餐具,老旧的书架和摆设物件,无一不散发着亲切而熟悉的古朴气息。
灶丰年间的红烧鸡爪,据说在杭州已经是名声在外。鸡爪论个卖,二个起卖。我们每人分到一个,只卖相已经非常诱人了,入口感觉酥糯中带着韧劲,咸鲜中带着香甜。鸡爪本身已经被炖得极为酥烂,丰富的胶质溢出,每人一个的饥饿营销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外婆家的糖年糕做法了。桂花糖浆的味道非常浓厚,年糕口感油而不腻,堂房叔伯家小伙伴们纷纷抢食,我回味起少年的美好时光。
灶丰椒麻鸡:被冠名了的椒麻鸡,想必也是这家的招牌菜之一了。配料很多葱段、辣椒和麻椒,鸡肉炖的很烂,用筷子轻轻用力就可以拨开。入口又麻又辣,非常适合来自北方的爱重口味的我。
手撕羊排:看上去像是一整盘辣椒被端了上来,小段的羊排隐藏在红的发亮的辣椒之中,羊排肉质松软,辣椒很好的避掉了羊肉的膻味。整盘菜卖相诱人,酥香可口。
剩下的时间也差不多了。一个人踏上返程的路。这一次的杭州游,终以自认为完美人生落幕。预先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子了。
午夜里,我在距离西子湖畔六公里的西溪一处柳林中准备上吊自尽。苏老前辈似一支白鹭飞至我身边。咬断了系在柳树上的白色尼龙绳。我的肉体和灵魂被拯救了。我被苏老先生救回了人世。
作者: 胡蝶    时间: 2015-10-15 10:33
首读佳作,问候晨好!
作者: 胡蝶    时间: 2015-10-15 10:33
   陪苏东坡喝茶赏月,在梦中.是我的幸运.这是早秋的一天,我俩在树林边的座椅坐下来休息。这里很少有游人经过,周围一片静谧,若是一个人,只呆呆坐着,放松心情,在这暖阳之下也可以坐一个上午。随意地聊着,时间便走的很快。他忧伤地讲叙他坎坷的人生。使我十分惊诧。



月光下的诗意心境。。。欣赏!
作者: 胡蝶    时间: 2015-10-15 10:33
河坊街,位于吴山脚下,是清河坊的一部分,属于杭州老城区,东起江城路,向西越南北向得建国南路、中河中路、中山中路、华光路、劳动路至南山路,路长1800多米,吴山广场至中山中路段为步行街。
曾是古代都城杭州的“皇城根儿”,更是南宋的文化中心和经贸中心。作为杭州市区惟一的保持古城历史风貌的老街,河坊街凝聚了杭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商业文化、市井文化和建筑文化,是目前最能够体现杭州历史文化风貌的街道之一。而对于一帮远道而来的吃货,在这时刻河坊街最重要的功能便是夜宵圣地了。每人发到手的50元美食基金,足够我们在热闹的夜市小吃中大快朵颐,而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逛完吃好归队,又使得我们一路走马观花,没有足够的时间闲适的体味吴山夜市风情。


散文的笔触
作者: 胡蝶    时间: 2015-10-15 10:34
多来与文友交流~
作者: 方福光    时间: 2015-10-15 10:40
胡蝶 发表于 2015-10-15 10:34
多来与文友交流~

胡蝶------------诗友好!你对本人习作如此钟爱,认真评介的高姿态令人感动和振奋!谢了!敬上江南米酒二杯,嘿嘿--------握手!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5-10-15 14:23
欣赏!问好!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5-10-18 17:31
午夜里,我在距离西子湖畔六公里的西溪一处柳林中准备上吊自尽。苏老前辈似一支白鹭飞至我身边。咬断了系在柳树上的白色尼龙绳。我的肉体和灵魂被拯救了。我被苏老先生救回了人世。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5-10-18 17:31
学习了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5-10-18 17:32
问好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5-10-18 22:20
问候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