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现代诗技臆 [打印本页]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5-12-7 21:34
标题: 现代诗技臆
本帖最后由 南山匹夫 于 2015-12-7 23:04 编辑

现代诗技臆
诗异说(现代诗创作观念与技巧之一)


关于现代诗:现代一词起源于西方,实际上现代文化就是西方文化的移植。我们学习西方,过去一直沿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样的拿来主义观念,没有从根本上革除裹脚思想,这种不彻底的革命精神,导致我们在自然科学领域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我们想前进又一直坚守着自己的祖训,总是害怕数典忘祖,所以面对人文科学的时候,就总是徘徊不前,迈不开步子。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我们对西方人文科学开始逐渐适应。这从中国的动画片上就可以看出端倪,我们过去的动画片,总是太在乎中心思想,注重教育意义,像“猴子搬家”这类动画才能走上舞台。一部动画片要走上舞台,总是在反复强调主题思想“寓教于乐”,忽略了儿童在生长期所需要的天性。让本是给天真儿童带来欢娱的娱乐性动画片,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当我们引进了“米老鼠和唐老鸭”,“蓝精灵”等无主题的娱乐动画片,我们发现这些动画片伴随着我们下一代成长后,我们的下一代并没有因此变傻。于是,我们也学会了以娱乐的方式来制作“熊出没”。也就是说,我们放弃了传统,但并没有因为放弃传统而变得孱弱。

传统是一笔财富,但并不是说我们成天守着这堆财富,不思进取,才是对传统的尊重。对于传统,我们只有用一种正确的方式来认识和对待,才能让其成为我们引以为荣的骄傲。否则传统就将成为一种负担,成为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成为一种羁绊。

诗歌在中国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这些历史和传统中成长的诗歌从此走上了一条规范的道路,这就是律。律是对诗的约束,这种约束有内在的和外在的,外在的注重形式,内在的注重本质。虽然我们一直提倡内外兼修,但往往是金玉其表。对形式的追求胜过对本质的探索,于是对诗歌外在的律要求越来越高,最后细化到每句甚至是每句的每一个字上,这样来格。当段落句式字数音韵平仄这些外在律走在一起,形成一个固定的格律模式后,我们为了迎合这种外在的形式,生搬硬凑的将我们的感情和情绪塞进这些模式文字里,结果我们学会了套用模式,用“填字”的方式,像生产制造机械产品一样生产诗歌。

现代诗是诗歌史上的革命,美国人惠特曼将诗歌的外在律破坏以后,诗歌从此走上了一条自由成长的不归路。现代诗破坏了传统,沿着诗歌本质的道路野蛮地生长。现代诗对于我们这种有着诗歌传统和历史的国家来说,几乎就成为一个全新的概念。现代诗在上世纪初的“五四”以后随新诗一起来到中国,那时的历史并不长。而我们并没有追根溯源地对其进行移植。我们对现代诗的认识,就像我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一样,并不是从原产地直接引入,而是通过日本间接植入。中国的现代诗在其生长过程中,似乎也产生出类似的流程。这就是,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认识到现代诗内在律和外在律,将裸体诗歌的概念提出来,提倡自由诗,成为现代诗理论的吹鼓手和践行者。而冰心走的另一条路则是,在通过学习惠特曼而成功的印度诗人泰戈尔那儿获得营养。





一个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人时,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却记不起他的一首诗,甚至是其中的一个句子。
这是诗坛的耻辱。也是诗人的耻辱。

蓝皮书《现代诗技臆》

内部资料,原创,限量收藏。


作者亲笔签名,盖章。

联系电话:15922737157     qq:2472562133  

联 系人:韦仝(自号:南山匹夫)
此原创资料为中国当今一流诗歌高手,经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总结而成,可谓厚积薄发。其中的部分内容,在网络上分享后,被众多网友转载和收藏在自己的空间和博客里,作为珍藏。
此原创资料相当于一部行军作战的兵书,是写诗品诗鉴诗的典藉。是指导现代诗创作,技术操作的一部工具书。

这本近十八万字的原创作品,引用范例的时候,在能够达到相同效果时,大量引用“中国诗歌流派网”,《中国网络诗歌选》,及其民刊等中的作品。为了对这些作者表示敬意,让他们在诗坛里也有个青史留名机会,每个被引用作品的诗人,都特注明了姓名。在此对所引用作品的作者表示衷心的祝贺和诚挚谢意。





目录
诗学
关于诗的问答         …………………………………………………………………………4
诗人意识          ………………………………………………………………………………5
关于诗人          ………………………………………………………………………………6
潜在诗人          ………………………………………………………………………………6
诗的结构寻根谈        ………………………………………………………………………6
诗的形成过程         …………………………………………………………………………7
情感逻辑          ………………………………………………………………………………9
形象的断裂        ……………………………………………………………………………10
诗的生存权利        …………………………………………………………………………11
关于诗和创作        …………………………………………………………………………12
诗的思想和抒情       ………………………………………………………………………13
诗之所忌         ………………………………………………………………………………15
从语言到逻辑        …………………………………………………………………………15
从语言到形象        …………………………………………………………………………17
从语言到形式        …………………………………………………………………………18
从语言到语言        …………………………………………………………………………20
从语言到情感        …………………………………………………………………………22
从绘画看诗歌        …………………………………………………………………………25
中国诗歌演绎        …………………………………………………………………………28
诗的定位和写作:诗歌为谁写    ………………………………………………………46
再说诗人         ………………………………………………………………………………47
还说诗人         ………………………………………………………………………………49
续说诗人         ………………………………………………………………………………50
诗坛政客         ………………………………………………………………………………50
诗坛的腐败诗人的堕落及其方向   ……………………………………………………52
网络诗歌的发展及其前景    ……………………………………………………………54
致中国诗歌流派网的公开信    …………………………………………………………55
民主精神比诗赛更重要 ——谈谈网络诗歌大赛 …………………………………56
好诗的标准          …………………………………………………………………………58
民主公正的招唤 ____漫谈网络诗赛的前景   ……………………………………59
对网络诗赛的一点建议       ……………………………………………………………60
从中国诗歌流派网“网络诗赛”的倒退看诗坛腐败 ………………………………61

诗艺
诗技        ……………………………………………………………………………………64
案例分析         ……………………………………………………………………………74
表现角度再探讨     ………………………………………………………………………78
现代诗的形式     …………………………………………………………………………80
独自感受      ………………………………………………………………………………82
从八十年代的读书笔记里寻找现代诗技巧      …………………………………83
创作经验谈        …………………………………………………………………………86
诗探索同盟“关于创作”的一次沙龙聚会 …………………………………………92
诗歌的分类        …………………………………………………………………………92
现代诗赏读        …………………………………………………………………………94
新世纪职业诗人宣言    ………………………………………………………………112
非主流诗歌表达方式    ………………………………………………………………114
发表是一门学问     ……………………………………………………………………129

诗话及其它
八十年代的流火岁月遗事  …………………………………………………………135
不幸的诗歌,幸运的人   ……………………………………………………………138
想起一个叫岩松的兄弟   ……………………………………………………………142
八十年代的读书生活 _《野鸟》来了  …………………………………………144
我和“中国诗歌”有个约会   …………………………………………………………145
从傅天琳走红李钢落俗说起    ……………………………………………………147
宋庄的诗人们     ………………………………………………………………………148
宋庄物主义      …………………………………………………………………………151
闲人于贞志      …………………………………………………………………………152
漂泊是一种生活     ……………………………………………………………………153
界限诗人界限分明    …………………………………………………………………155
界限有必要分得这样清吗  …………………………………………………………157
从“界限”说重庆文学    ………………………………………………………………159
从“大家论坛”看重庆文学的堕落 …………………………………………………160
从三代人看诗歌的发展   ……………………………………………………………161
又见天春      ……………………………………………………………………………163
闲说王光池     …………………………………………………………………………164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5-12-8 16:48
技臆?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5-12-8 17:03
张无为 发表于 2015-12-8 16:48
技臆?

对,是作者自己对诗及创作上的一些总结。且注重实战性。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5-12-12 15:18
《现代诗技臆》向“中国诗歌流派网”,《中国网络诗歌精选》及其一些诗歌民刊,网络和公开发行物成为公众资源,所提供下列人员作品成为学术探讨和范本致谢。
冰雨  北城  重庆子衣  蝶雨  龚学敏  红线女  红硕叹息  海灵草  湖北一滴水  剑东  静川  李晓旭  李长青  流泉  来小兮  彭俐辉  彭勇  苏堤春晓  朔阿云  王运用  欣赏坦然  许星  潇潇  杨治军  余幼幼  野鹰  衣水  周承强  张守刚  吴海歌  秀英  洋滔  王京  韩庆成  兰州青青子衿  非白  张强  涂国进  欧学光  沉戈  未满  于坚  宁可  李亚伟  胡东  柏桦  韩东  梁晓明  小君等

如有渴望在公众资源媒体上展示,又虚伪地说自己的作品不愿成为公共资源的作者,如有作品不幸被《现代诗技臆》所选用,成为了探讨和学习的范本,请立即通知南山匹夫,以便在《现代诗技臆》文本中立即删除。《现代诗技臆》已便将机会留给更多写好诗和好诗句,渴望将自己的作品成为公共资源的作者。
特此申明和敬告。


对诗歌的热爱,也是有境界的。
这如同球迷,为了心仪的球队,见他们输球,一流的球迷,会跳楼。
二流的球迷会砸电视机。
三流的球迷骂骂了事。
假球迷就不摆了。
非球迷则说"别个输球关你卵事"。
海子得到尊重,是他对诗歌的热爱超过了生命。海子就是一流的诗迷。

为自己活一回,做自己喜欢又能做的事。
张艺谋说“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们一辈子不缺这点钱,不要因为一点金钱的支出,让自己忍受折磨。错过自己想干又能够干的事,饱受精神摧残。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5-12-12 18:01
《现代诗技臆》之《中国诗歌演绎》分享之一


中国诗歌演绎

诗歌最早的兴起,在中国,大致是用来抒情的。从“诗言志,歌永言。(尚书,尧典) ”。到春秋时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将诗看成抒发个人感情和生活中的一种经验学习。“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歌,在让人获得经验的时候,也让人学会思考。“不学诗,无以言。”不懂得诗歌的表现方式,就很难将经验传递出去,和大家产生沟通。在上流社会,诗歌还常常作为一种外交辞令,来调和气氛。诗歌同实用相结合,是实用主义的,也是现实主义的。或者说充满现实主义情结。
《诗经》里的诗,风,是地域性的,且包含了不同类型的作者,有上层的官僚地主,也有下层的市井百姓,且多以下层劳动人民为主。在这里,诗里所表达的生活,有很多就含有地方风俗。这些诗,所反映的内容也以抒情情歌见长。特别是那些底层劳动人民,在繁重的体力劳作中,对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当然他们所表达最多的还是爱情。怨妇也好,抱怨也罢。有些诗其实就是人们在劳动工作中,或工作的间隙,为了减轻工作压力,边工作边唱的。在底层体力劳动者中,现在也还流行着:“生活不谈屄,活路少做些。”的说法。
雅,是官僚地主,在聚会或餐饮时,对现实不满,发发牢骚或相互捧场,互拍马屁,抑或是为调节现场气氛。而搞的一种餐饮文化活动。诗歌在这种时候,是附加在生活中的一种润滑剂。现在所说的互庸风雅,大概就是在生活或工作中,为调节生活或工作劳动中沉闷的气氛,而添加的一点小情趣。以发牢骚达到转移视线,逃避现实的目的。大雅,有时也有对社会不满,通过发泄不满情绪发牢骚的方式,来规劝统治者。
颂,是祭祀歌颂。及其对神灵的敬畏。抑或是对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国家活动。颂,是一种有组织的公共活动,也是一种礼仪。而且是以肯定和赞扬的方式来进行的。
总的说来,诗经的风和雅,都是从抒发个人感情出发,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不论是站在个人的立场,或站在大众的立场(希望社会安定和谐),风和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记录个体情感的方式,向外辐射。
《诗经》反映的年代为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共五百年。
从入世的诗歌到出世的诗歌。从实用主义到浪漫主义。是中国诗歌发展所经历的另一个过程。
战国时期,屈原出来,诗开始寄情于神话人物,关注社会。用浪漫主义方式,将现实寄托于神话人物,抒发自己情感。以《离骚》代表的诗歌,将浪漫主义推向高潮。
“人们通常以风骚分别代表先秦文学的两个发展阶段,风是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骚即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过去,有文学气质的人,能吟诗作赋的人,被称为骚人。 ”
《楚辞》表达对现实不满,对未来的憧憬和渴望,让浪漫主义情节开始彰显。从屈原《离骚》到宋玉《九辩》,都散发出这种气息。
到西汉研究《诗经》者对诗再作总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 ”再次强调个人情感抒发。

西方诗歌的发展同东方中国诗歌发展却不相同。西方诗歌一开始就是浪漫主义的英雄史诗和神话。从荷马到但丁,从希腊到罗马。西方诗歌从叙事开始,用小说的方式讲述着。我们将其称为叙事诗也好,诗体小说也好,西方的诗歌一开始总是长于叙事,而乏于抒情。从希腊到罗马,诗歌也从文字讲述的方式,走上舞台,成为依附于戏剧上的脚本,诗歌语言也成为戏剧台词。
这在亚理斯多德《诗学》里作了细致的说明。“(史诗)只用语言来摹仿。” “称他们为诗人不是因为他们会摹仿,而一概是因为他们采用某种格律。即便是医学或自然哲学的论著,如果用韵文写成,习惯也称这种论著作者为诗人。”
西方人从神话人物开始,也关注现实社会,这些现实主义题材,大多还是通过神化人物来表现的。“初时诗人们碰上什么故事,就信手拈来;现在最完美的悲剧都取材于少数家族的故事。”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也开始采取象征和暗示。“如老年之于生命,有如黄昏之于白日,因此可称黄昏为白日的老年,称老年为生命的黄昏。”
在西方“悲剧比史诗优越,因为它比史诗更容易达到它的目的。”亚理斯多德所处的时代,正是史诗向悲剧转化的时代。这部著于公元前335年的著作正好处于中国的战国时期。
公无前35年左右,在罗马,贺拉斯的《诗艺》里,谈到诗的时候,诗歌已经衍化成戏剧的台词。《诗艺》里说:“情节可以在舞台上演出,也可以通过叙述。通过听觉来打动人的心灵比较缓慢,不如呈现在观众眼前,比较可靠,让观众自己亲眼看看。” 又说:“据说悲剧这种类型早先没有,是忒斯庇斯发明的,他的悲剧在大车上演出。”
从衍化的过程来看,史诗之后的西方诗歌一开始便是依附于政治用神话故事情节来对世人进行道德教化。以规范世人的道德行为。为了使这些道德成为世人的行为准则,而采取普世的戏剧方式进行传播。西方诗歌看似以出世的神话为背景,实际上所表达的都是世俗的行为规范。
“西方诗歌以史诗为传统,中国诗歌以抒情为传统。各自占着主导地位。史诗不是凡俗日常的世界,是超越凡俗的天地。是一种虚构的文学。中国抒情诗以日常生活为素材,表现现实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喜悦和悲哀。”
西方注重实用性。像基督教一样,用入世的方式进入,就容易被人们接受。从这里看,西方诗歌和西方绘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一种入世行为。由外向内或直接深入社会,用艺术的形式对社会进行干预。史诗过后的诗歌用来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绘画用来记录历史。(西方从人文主义革命以后,绘画的主体就转成了对历史的记录。)而中国诗歌和中国绘画一样,以抒发个人情感的方式,回避现实,追求浪漫。都采取了一种出世的方式,逃避现实社会。(中国画的主流以山水为宗,后来的人文画,也是以花鸟为主。就是为了逃避现实社会。)像中国的道教一样。采取出世的方式。中国没有史诗。中国的史诗《格萨尔王》诞生在西藏。西藏过去一直是个政教合一的地方。从这点看,跟西方倒有几分相似。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5-12-13 21:20
本帖最后由 南山匹夫 于 2015-12-15 19:45 编辑

《现代诗技臆》之《中国诗歌演绎》分享续一

中国社会进入汉后,政局趋于稳定。一些权贵和有闲阶层出现。他们没有物质生活的困绕,对生活的品质有了新的追求。希望通过文学来提高生活品味,从而同底层的劳动者拉开距离。
诗歌开始分裂成乐府和赋。一种是适于唱的,一种是用来诵的。唱的,主体从继承传统出发,迎合大众需求。诵的,主体为适应新兴权贵需要,以粉饰太平。从这两种形式上来看。要用来歌唱,有两个局限,一是音韵,二是字数。音韵不和谐,唱不出来,字数太多的宏篇大论,词藻华丽,不易记,也难唱出来。
而很多说理的文章,要通过叙述来完成,靠唱诗很难表达,这类题材显然就更偏向于便于朗诵的赋。赋用于朗诵,对音韵的要求相对就显得宽松。且没有字数的限制,这样鸿篇巨制华丽词藻堆砌的句子,也就有了用武之地。两个方向不同的诗歌体裁几乎是平行发展。只是适用的地方不同。在汉初,汉赋主体从抒情小赋开始,走向“以状物为主,铺排摹绘,夸饰文采” 大赋。
达官贵人对赋的铺排夸张,堆砌词藻,韵散结合独有偏爱。赋,便成为少数贵族阶层专享的体裁。写赋体的甚至可以以此为生计,从“千金重买相如赋(东坡词)”就可印证。
反观乐府,这种用于歌唱,“集民间歌谣,和一些文人制作的歌功颂德的作品。”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以叙事性为主,适于大众的题材和表达方式,则缺少活力,这说明汉初的总体经济是落后的,人们在忙于生计后,还无暇顾及适情雅趣的文化生活。少数达官贵人,他们追求的不是平民的适情雅趣,他们更看重显贵的身份。于是,极尽夸张,铺陈的赋体占据上风。赋体开始盛行于这个时代。“这种不能歌唱。只能朗诵。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用堆砌华丽词藻来表达的方式,为达官贵人所推崇。使御用文人成为汉初一道景观。但这种脱离生活,没有独特感受的创作,最后便衍成为一种文字游戏。司马相如也只好“为赋新词强说愁。”
可以演唱的诗歌,使用通俗的文字,甚至俚语,有着强大的普世情节。加之能用音乐来演奏,乐府也就慢慢的变得重要起来。成为宫廷里和一些特定环境中,一种常用的文艺活动,这个时代的诗歌在表达方式上,已有五言诗出现。但其主要还是用于记叙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故事。
西汉末年,战乱频繁,生活动荡,有闲阶层淡出社会,大赋缺失了关注。在波动生活面前,人们也缺失了那份对文字去细品慢嚼的耐心。赋的主体在东汉后有“向抒情小赋发展趋势。” 到晚期,以 “闺思和愁怨,抒写的情感具有普遍性。”
东汉末年,政局动荡。“建安时代,连年战乱。经济萧条,人口剧减,民生凋敝。”底层劳动者基本上丧失了创作的原动力。诗歌发展继承和推动的责任落到了新兴贵族和官宦及其子弟肩上。曹操出来,“在政治上革除旧制。儒学的传统地位发生动摇,士人从经学桎梏中解脱出来,发现了自我,重感情欲望,重个性表现,所以创作完全是抒一己之情怀,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叙事为浓烈抒情所掩盖,写景的目的也是为了抒情。”
诗歌从娱乐消遣的主流又回到“诗言志”的轨道上来,诗人们根据自己的创作态度,创作诗歌,让诗歌从新回到抒发个人情感中来。在形式上已达到五言诗的成熟境地,追求辞彩华美但又不假雕饰,情之所至,色彩缤纷。
政始时期,司马氏在权力争夺中,为了巩固权势“在政治上大杀名士。在极端黑暗的政治恐怖下,士人建功立业的理想归于破灭,发之于诗,建安诗歌中昂扬的气概没有了,代之以如履薄冰的忧生之嗟。”为了明哲保身,找到老庄思想为依托。以逃避社会的方式隐匿于现实生活中。“他们崇尚老庄,大畅玄风,建立玄学理论,开始了一个思想史上的新时代。由于对现实社会的失望,转而追求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进入诗歌创作,就为在文学中表现人与自然的亲和感,表现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开拓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把人对自然的态度引向审美的层次,成为后世山水诗的思想滥觞。 ”
表现在其作品中,就是“在理想中向往一个自由翱翔的无何有之乡,一个心境澄明与道合一的人生境界。”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5-12-14 22:15
本帖最后由 南山匹夫 于 2015-12-15 19:46 编辑

《现代诗技臆》这《中国诗歌演绎》分享续二

两晋和南北朝,在北方社会一直动荡不安。先有八王之乱,后有五胡乱华。但在南方却相对稳定,那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及其官宦子弟,受道家思想影响。采用避世的方式隐藏自己,诗歌开始出现逃避现实社会的趋向。出现游仙诗和玄言诗。到陶渊明谢灵运出来,“把田园生活带进了诗歌,让浪漫主义回到现实生活中,寄情山水以排遣。”
面对北方强悍的游牧民族,王朝迫于自保,早已失去斗志。这使得贵族及其士人大多抱定得过且过的思想,贪图和享乐生活,以期来麻痺自己。为逃避社会责任,他们寄情于文学之上,就是在表达方式上的突破。
这个时期的南方地区成为了诗歌发展的主流。这里“时局稳定,经济发展。诗人们生活在比较安定舒适的环境中,代之以一种平庸写实的内容。由于入世太深,他们虽有飘逸的神采,美丽的容颜,风神姿态潇洒风流,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却非常平庸,着眼于物欲与感官,而没有任何理想色彩。向结藻清英,流韵绮靡的技巧方面发展。这些拟作,虽在思想上无足观,但在艺术描写上却更加细腻。”
这时期的诗歌出现 “重艺术特质重抒情以至重娱乐的方向发展,尤其重视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追求。”这个时代 “重文学特质的发扬,重个人情怀的抒发,而且逐渐由情怀抒发转向重娱乐。同时创造了一种清新的美的理想,为后代所宗仰。更重要的是,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索。” 在诗歌的写作形式上,这时期的诗人沈约谢朓还共同提倡写音律协调,注重对偶的“永明体”诗歌,也使诗歌有了格律倾向。
从艺术的角度去规范诗歌形式。使 “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从纯艺术的标准出发,“永明体诗歌创作朝着装饰与休闲的方向发展。”同时期发展的还有沉靡于享乐的宫体诗。“一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辞采丽靡轻艳的文风。”兴起。“宫体诗尚娱乐,重写实,重抒情,非功利。”使诗歌在表达方式上,更加多元化。
魏晋南北朝,受道家思想影响。诗歌开始出现避世心态,寄情于山水之中,用出世的态度,浪漫主义风格,让诗歌回到现实生活中。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5-12-15 19:47
《现代诗技臆》之《中国诗歌演绎》分享续三

中国社会从隋开始,科举实行。使读书之风盛行,文人增加。用诗表达情感,用文字游戏来调剂生活,在生活中逐渐增加。
到了唐代。社会安定,生活富足。政治上科举取士,读书蔚然成风。文化对大众普及,也使得更多的阶层有了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在安定富足的生活中。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生活,提高生活品质,这种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体现在文学上,就是对诗歌的关注。于是,迎来送往,相互唱合。也被文人广范采用于诗歌中。从而使诗歌走向大繁荣。
隋唐诗歌,不仅言志,很多时候还成为大众休闲娱乐或相互传递情绪,表达情感的一种工具。既有陈子昂“大力提倡汉魏风骨,即建安风骨。要求诗歌反映现实生活,揭露社会矛盾,讴歌进步理想。”也有王维们的山水田园诗,王昌龄们写闺情宫怨的闺怨体和“抒写作者为国安边的豪情壮志,生动再现唐代诗人奋发昂扬精神面貌”的边塞诗。及其李白们的浪漫主义和杜甫们的现实主义。
这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了多元化。诗歌从形式到内容,面目也焕然一新。在经济政治高度发展的盛世社会里,对于那些生活安定的文化人来说,他们也有更多的时间对诗在表达形式上进行探索。从好听,易诵等观念出发,对诗的表达形式从音韵节奏到字数上进行限制。到沈佺期,宋之问出来“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律为音律法律,天下无严于是者。知虚实平仄不得任情,而法度明矣”。五言、七言律诗开始规范。对诗歌体裁规矩的要求也越来越细。这些规矩的细化,使诗歌出现另一种更为严格的表达方式,词。
词。从表现形式上改变了诗的架构,对于音韵,平仄,字数要求更为严格。这些律对作者自由发挥的限制,使词成为一种工匠式的文字堆彻。写词得按词牌一个个将字填进去,因此也叫填词。这种拘于法的游戏规则,在很多时候限制着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由发挥。因词害义,也成为词一大缺陷,常为诗人们所诟病。
词的出现,让原本想从音乐中独立出来的诗歌又回到音乐中去,为大众服务。唐人温庭筠用重娱乐方式“以词藻华丽,色彩浓艳,写女性的闺情,相思”的“花间词派”,让词这种建立在诗歌之上的表达方式,重新回到生活中。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5-12-16 12:31
何谓现代诗?
中国现代诗分两种,一是有韵的,是新韵自由诗。新韵自由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方向。另一种是无韵诗。无韵诗即无节奏、无韵律,无定义,无格式,无诗体,无边无际,无度自由。像似没有附体的游魂。所以不是诗。无韵非诗早已死在二十世纪,却还在二十一世纪发臭,还在继续毒害着青少年下一代。(重阳jm)
重阳新韵论坛址:
http://blog.tianya.cn/blogger/blog_main.asp?BlogID=3567994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5-12-17 20:15
重阳新韵 发表于 2015-12-16 12:31
何谓现代诗?
中国现代诗分两种,一是有韵的,是新韵自由诗。新韵自由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方向。另一种是无 ...

你对诗歌的热爱与执着让人敬佩。但说句不好听的话,你对诗歌的认识很浅薄。从诗歌发展历程来看,诗歌的表达方式很多,你静下来好好看看我对中国诗歌历史的总结《中国诗歌演绎》,或许对你在认识诗歌上有帮助。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5-12-17 20:17
《现代诗技臆》之《中国诗歌演绎》分享续四

五代十国,南方战局相对平稳。执政者“政事不修,纵情享乐。”以艳情为主调“风格柔靡”的词大行其道。到国败人亡,李煜出来抒国破家亡之恨,让一己之情,寄于词中。充满伤感情怀。
至宋代,王安石出来,“一洗五代旧习。”再延续到苏轼“突破艳科藩篱。”开创豪放派。让词的格调发生转变。
词在表达方式上沿袭前人,在思想感情上又不能突破,及至黄庭坚出来,便重视创新,以“在修辞表意的技巧上出奇制胜。”用“刻意追求标新立异”而形成“江西派”。这给“协音律,重典雅为评词的标准,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的李清照,柳永们在表达思想感情,注重格调时,提供了机会。于是,一种清新明丽,委婉,细腻而深刻地展示了内心世界的“婉约词派”应运而生。而对格律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格律词派”也进入主流。
在宋代,词已不再是达官贵人,官宦人家的专用工具,更多的时候成为了文人们共同拥有抒发情感或相互交流感情的通信工具。步韵和诗,和词在宋代已不鲜见。陆游和唐婉的和词更成为了后世津津乐道的美谈。宋代重文轻武,执政的大都是文化人出生,这给尚文的宋代社会提供了后续保障 ,使平民对文化的需求逐渐增大。尚文的作风让文化人面对社会有着更高的社会地位,柳永,姜夔都是屡试不弟的落魄文人,但他们在生活中,作为词人同达官贵人共同交往时,并没有遇到更多的障碍,这也使得落拓的文人们在创作作品时,少了羁绊,这种结果促进了那个时代词的大发展。
诗歌以词的形式出现,是为了让诗歌依附于音乐,更贴近生活。适于演唱,乃是实用主义驱使。
从适应社会,迎合大众出发,词的短小和缺少故事情节之短板,使其很难普及和吸引更多的大众群体。为了拓展更大的市场,词便演化为元曲。让所表达的情绪依附于以故事情节来传递思想感情,便有了更适于传播的戏剧。
由宫调和曲牌组成的元曲,虽然在创作上同词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易于演唱的特点,对于普世有着强大的号召力,这不同词,仅限于文化人之间相互沟通。元曲通过戏剧演唱出来,对于大众传播是一种更好的方式。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2-17 20:43
技臆?

创造新词要和大家招呼一下吧?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2-17 20:44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5-12-18 20:00
采凤 发表于 2015-12-17 20:43
技臆?

创造新词要和大家招呼一下吧?

这个词不是意象,也不是意象词组
查字典吧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5-12-18 20:16
《现代诗技臆》之《中国诗歌演绎》分享续五


宋元以后,明清诗歌的形式及其思想体系,大多沿袭旧制。
这一时期在西方,1848年左右,英国有了宪章派,法国有了欧仁,鲍狄埃,德国有了海涅。他们已经开始创作无产阶级文学,他们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战斗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代的资产阶级文学,在美国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提出了“打倒权威”,“相信自己”,突出“自我中心”。颓废的忧郁诗人爱伦,坡,成为了法国象征主义代表诗人波特莱尔的“精神支柱”(1857年《恶之花》)。美国人“惠特曼在诗歌内容与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认为一切优秀的诗作,无论是内容抑或形式,都应具有民族时代的特色。”1855年《草叶集》问世。
中国诗歌直到清光绪年间,才有梁启超,黄遵宪出来“倡导‘诗界革命。’要求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这时期的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但同时强调保持旧风格,结果也就是‘旧瓶装新酒。’”像戊戌变法一样的诗歌改良运动“诗界革命”对旧有的形式和表达方式终无实质性突破。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2-18 21:28
南山匹夫 发表于 2015-12-18 20:00
这个词不是意象,也不是意象词组
查字典吧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5-12-19 15:34
《现代诗技臆》之《中国诗歌演绎》分享续六

新文化运动,西风东渐。也迫使中国社会不仅从科技而是要从文化上产生大变革。西方文化大量植入。让洋务运动提倡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再次受到质疑。新文化运动就是要从文化思想上根除旧习。中国不再闭关自守,以大国自居的时候,西方诗歌也跟着走进国门。一种通俗语言,自由格式的新体裁给传统表达方式带来了新的冲击。当然,西方诗歌以通俗语言表达的方式来到中国,是不是由于翻译的原因姑且不论。但那个特定的时期,文化精英们所认定中国落后的原因便是根植于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要强大起来,推翻传统文化,进行西化也成为改革派寻找出路的途径。在移植西方文化这一过程中,文学率当其冲,而文学最基本的革命便是改革语言表达方式。
胡适率先尝试用白话写诗。以减省书面语言同日常生活所使用语言在传递时转换的手续,让书面语同诗歌分离。用大白话,且不避俗字俗语,甚至用口语来表达。从一九一七年胡适第一首白话诗开始,语言革命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在西方,这个时期诗歌在表现方式上的主体也已经从叙事《史诗》转到了抒情上来。而中国诗歌一开始就是抒情的。在这一点上,正好契合。有了共同点,接轨也就更容易一些。但中国诗歌历史悠久,早就形成了一套固有的理论及其体系。中西方诗歌理论上的差异,也使诗歌在表达方式上的争论一直就没消停过。
西方诗歌在表达方式上对中国诗歌的冲击,使中国诗歌的表达方式被细化。这时诗歌分为了两种方式。一种是独立于演唱之外,一种是依附于音乐。鲁迅说诗歌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但究以后一种为好。”可唱的诗衍化为歌诗。“把歌词称作能唱的诗,或称作歌诗 ”。而不依附音乐而独立存在,只用于眼看和读的,又称诵诗。朱自清说:“新诗不要唱,不要吟;它的生命在朗读,它得生活在朗读里。”
但在表达形式上,提倡新诗的革命者,内部并不统一,有彻底革命的郭沫若们,也有不那么彻底的胡适们。除了使用白话成为大家共识外。在表达形式上至少分成了三派。
承袭传统的,首先分为两派,一是承袭本土传统。二是承袭外来传统。
首先是以胡适,闻一多为代表。以渐进的方式对旧有的传统实行改革。当然这种传统主要是东方的。这有些像君主立宪政体似的,实行局部改革。保留一点旧观念,他们称之为扬弃。
胡适们是主张保留一点中国传统的。胡适说:“做梦沿且要经验作底子。”又说:“诗的音节是离不开诗的意思而独立的。它必需顺着诗的自然曲折,自然轻重,自然高下。”他移植西方当代观念,用散文的笔法写诗,但加了韵脚。又反对承袭西方传统形式,并说:“我们刚从中国的小脚解放出来,又何必去裏外国的小脚呢? ”
刘半农在用方言俚语做诗时也说:“破坏旧韵,重造新韵。”
闻一多更是提出了“新诗的格律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创造的。”
安旗说:“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
鲁迅说:“我以为内容且不说,新诗将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没有节调,没有韵,它唱不出来;唱不出,就记不住。记不住就不能在人们的脑子里将旧诗挤出,站了他的地位。但白话要押韵而又自然,是颇不容易的”。又说:“诗须有形式, 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但格式不要太严。要有韵,但不 必依旧韵,只要顺口就好。”
徐志摩说:“诗的真妙不在他的字义里,都在他不可捉摸的音节里。”
饶孟侃说:“音节在诗里面是最重要的一个成份。‘音节’包含格调,韵脚,节奏和平仄等的相互关系。”
朱湘说:“内容,外形,思想,三者并重。想象,情感,思想三种诗的成份是彼此独立的。唯有音节的表达出来,他们才能融合越来越成为一个浑圆的整体。音节之于诗,正如完美的脚之于运动家。”
其次是以冯至们为代表的改革派,提倡洋为中用,倡导全盘西化,直接从西方的传统继承开始。
梁实秋说:“新诗艺术,当然是以外国的诗为模仿对象。我以为我们现在要明目张胆的模仿外国诗。”
冯至们主张直接承袭西方体系,从西方传统入手。他们使用西方的格律体,写十四行诗。郭沫若批评新月派和冯至时说:“不写五律,七律而写外国高籁,是脱掉了中国枷锁而戴上外国枷锁。 ”
而李金发们则提倡同西方当代接轨,直接对接法国的象征派。
王独清说:“我在法国所有的一切诗人中,第一是拉马丁所表现的‘情’,第二魏尔伦所表现的‘音’,第三是兰波表现的‘色’,第四是法拉格表现的‘力’,最完美的诗就是(情+力)+(音+色)=诗。”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5-12-19 16:15
中国诗歌已演绎到新韵诗歌了。

新韵加意加情等于诗。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5-12-19 16:17
中国已进入新韵时代了。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2-19 16:23
重阳新韵 发表于 2015-12-19 16:17
中国已进入新韵时代了。

已经建议封杀
驱逐出坛

自觉点
大家都在自我检点
王法、采凤都随你一道闭门去了。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2-19 16:24
重阳新韵 发表于 2015-12-19 16:15
中国诗歌已演绎到新韵诗歌了。

新韵加意加情等于诗。

希望不要看到
再次警告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5-12-19 16:35
采凤 发表于 2015-12-19 16:24
希望不要看到
再次警告

吃炒饭,惯了。
你就随意吧。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2-19 16:36
重阳新韵 发表于 2015-12-19 16:35
吃炒饭,惯了。
你就随意吧。

看您随意
表态
随便炒饭
蛋炒饭
好啊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5-12-19 16:37
重阳新韵 发表于 2015-12-19 16:17
中国已进入新韵时代了。

老先生,有时间静下来,好好读下我总结的诗歌历史吧!这对你的创作可能有帮助。
成天喊口号没有用,大家都会反感你。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5-12-19 16:44
南山匹夫 发表于 2015-12-19 16:37
老先生,有时间静下来,好好读下我总结的诗歌历史吧!这对你的创作可能有帮助。
成天喊口号没有用,大家 ...

新韵时代的到来,是历史进程,决不只是口号。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5-12-19 16:46
新韵诗体,就是中国特色新诗体
.
我非常赞同近期老诗人贺敬之关于创建有中国特色新诗体的建议。
我非常赞同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呼唤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的呼吁。
我非常赞同该文中提出的中国特色新诗形式的三条基本标准:
一是必须押韵且有一定节奏,易诵易唱易记,读之抑扬顿挫;
二是语言简洁精炼,句式与段落整齐而美观;
三是通俗易懂,富有诗歌传统和民族特色,让老百姓喜闻乐见。
这三条标准,就是中国新诗的特色,就是中国新诗的基本元素。
新韵诗体完全符合这三条标准。
新韵诗体就是中国特色新诗体。
新韵诗体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方向。
新韵诗体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未来。
新韵诗体是中国小康社会诗文化的象征。
新韵,就是“新华韵”。
即以《新华字典》为准的《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简称“新韵”。
新韵,既是韵,又是体。
韵,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体,中国特色新韵体。
新韵,“新”是韵的标签;“韵”是诗的生命。
旧韵千百年,已过时,所以要特别强调这个“新”字。
无韵近百年,丢了韵,所以更要特别强调这个“韵”字。
新韵,是与旧韵的区别;也是与无韵的抗争。
新韵,是中国特色新体诗的特殊标志。
新韵,是新韵诗的简称,也是中国特色新体诗的总称。
新韵兴起是历史的必然!为普及新韵而奋斗! 欢呼新韵时代到来!


(重阳新韵)  《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

重阳新韵论坛址:
http://blog.tianya.cn/blogger/blog_main.asp?BlogID=3567994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5-12-20 13:53
《现代诗技臆》之《中国诗歌演绎》分享续七


西方诗歌从叙事转为抒情,从雪莱,拜伦直抒胸臆的浪漫主义表达开始,影响着整个西方诗歌创作。
到了美国人瓦尔特.惠特曼那里,便衍化成更为自由的散文化表达。“《草叶集》打破了美国传统诗歌格律,创造了‘自由体’的新形式,这一重大革新在美国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草叶集》对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创作有重大的、积极的影响。”受惠特曼影响,后来胡适对表达形式的看法有了改变。胡适说:“诗的音节全靠两个重要分子,一是语气的自然节奏。二是每句内部所有字的自然和谐。至于句末的韵脚,句中的平仄,都是不重要的。语气自然,用字和谐,就是句末无韵也不要紧。”
惠特曼对东方诗歌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从他的谈话里也可以看到:“他告诉我关于来自印度的对他的赞词,只是淡淡一笑说‘瞧,我野蛮的粗话响彻了世界屋脊’。 ”
胡适对新诗革命越来越彻底的时候,也使他走向另一极端,抛弃了诗歌固有的本质,提倡用惠特曼那种散文式直接表达的方式来取代含蓄。胡适说:“诗需用具体的做法,不可用抽象的说法。凡是好诗,都是具体的,越偏向具体的,越有诗意诗味。凡是好诗都能使我们的脑子里发生一种--或许多种--明显逼人的影像,这便是具体的。”
诗歌成为分行的散文,这直接导致散文化趋势。但换一种说法,散文化对后来散文诗的出现,是具有里程碑式指导作用的。胡适承袭西方用散文直抒胸臆的形式,对传统诗歌进行破坏,也使大量的反对者群起而攻。穆木天说:“中国新诗运动,我以为胡适是最大的罪人。胡适说‘作诗如作文’那是他的大错。”
用哲理式的散文笔意,抒发情感。在东方受惠特曼影响的大国中,是19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如果说泰戈尔是以其特有的语言方式,还不如说是泰戈尔的获奖,让中国新诗受到了冲击。郭沫若谈自己的新诗直接说:“第一阶段是泰戈尔式的。”冰心说:“我自己写《繁星》和《春水》的时候,并不是在写诗,只是受了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把许多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而矣。”
但这种模仿只是短暂性的。
在二十世纪初期,“在现代派文学运动的滥觞时期,从‘半开化国家’(庞德语)到英国去的两个美国青年,一个才华横溢,情绪变化无常,有时显得狂躁不安;一个温文尔雅,博学多才,有时显得过于拘谨。他们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庞德和艾略特。是他们在英国,把伦敦作为阵地,发动了一场诗歌运动,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革命运动,无论是在英国文学史上还是在美国文学史上,他们都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当美国人艾兹拉.庞德对惠特曼重新审视,并从东方诗歌中寻找到新的表现方式--意象。艾略特口语加意象现代的长叙事诗(用批判现实主义方式),再一次向诗坛发动冲击的时候,(“1915年左右,英美文学的中心仍在伦敦。”)中国传统诗歌面对西方诗歌的侵扰,已溃不成军。“卞之琳、孙大雨、戴望舒、何其芳等九叶诗人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接受了艾略特现代诗派诗歌的影响。”
这一时期另一个影响中国诗歌的西方国家是法国, 1857年发表《恶之花》的波特莱尔,是象征派先驱。1886年发表象征主义宣言后,兰波、魏尔兰、马拉梅等发起了象征主义,“强调通过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等手段来表达诗人内心微妙世界。”中国受影响的诗人以李金发为主。

二十世纪初,现代派在欧美兴起。:“在文艺观上,现代派都强调写主观世界、心里的真实;认为艺术是表现,是创造,而不是模仿和反映;注重形式,认为内容即形式,形式即内容。”这种思想对新文化运动的诗歌创新,及在表现形式上的多样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西方观念的入侵,让另一些人,对传统诗歌走过的路线再一次产生质疑。他们要颠覆传统,重新建构诗歌。于是,再次从诗歌原本的本体出发,寻根溯源,重新架构。彻底推翻旧形式,旧观念,旧体制。从诗歌本质上,建立全新格局和体系。用发展的眼光同西方的当代接轨。
美国人爱默生1844年的超验主义,“提倡‘打倒权威’、‘相信自己’。”突出“自我中心”的观念,再一次影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们。
郭沫若说:“我们反对不以个性为根底的既成道德。反对否定人生的一切既成宗教。自由地表现自己。泛神论就是无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自我也只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自我’的表现。”他们彻底否定传统,从诗的本质上重新认识诗。
郭沫若说:“诗是精神在其内在的韵律。所谓‘内在韵律’就是做诗不讲究音韵与格律(或说无形律)并不是什么平上去入,高下抑扬,强调长短,宫商微羽,也不是什么双声叠韵,甚至押在句中的韵文。这些都是外在律或有形律。内在韵律便是‘情绪的自然消涨’,它诉诸于心而不诉诸于耳。”又说:“表示它的工具,用外在律也可,若不用外形律,也正是裸体的美人。”
俞平伯说:“不愿顾念一切做诗的律令,只愿随随便便的,活活泼泼的借当代的语言,去表现出‘自我’。至于表现出的,是有韵的诗或无韵的诗,是因袭的或创造的诗,甚至于是诗不是诗。这都和我本意无关。”又说:“做诗原是自己抒发所要说的,不得不说的话,博心理的一种痛快安慰。”

新诗在表现方式上及其形式上的革命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社会政治上处于不稳定的动荡时候。
这一时期,也是国际局势处于意识形态争端的时期。以英美为主体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国家意识形态的纷争,导致世界格局发生转变。形成了以资产阶级为领导阶级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无产阶级为领导阶级的社会主义阵营。资产阶级通常是以自身利益和个体感受为出发点,而无产阶级的团队精神似乎更强,他们将集体看成一个大家庭。以阶级利益、大众需求为出发点。马克思主义被带到中国以后,无产阶级创作路线同样影响到了中国诗歌的创作。鲁迅说:“创造社,(1921年,留日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所建)太阳社(1927年成立于上海,蒋光慈、孟超、夏衍、殷夫)的一些作家,在诗歌中填进口号和标语,自以为就是无产阶级。但那是因为内容和形式,都没有无产气,不用口号和标语,便无从表示其‘新兴’的缘故,实际并非无产文学。”
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国社会是走向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也正成为精英知识分子及其大众关注焦点。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影响和受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影响,也直接影响着诗歌创作。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民族主义,爱国思想等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意识。在国家意识形态冲击下的社会,也使得那些深受影响的爱国人士,进步青年们多了一种义务。一种传播意识形态的义务。这时,诗歌便成为他们的宣传手段和发泄工具。这个时期开始,诗歌在创作中,就出现两种不同的创作指导思想。一种是将诗歌依附于政治,将个体溶入社会意识形态之中,在这个意识形态集体中,抒发共同的感受,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无产文学。一种是追求脱离政治的独自感受,为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文学。
康白情说:“平民的诗是理想,是主义。贵族的诗是事实,是真理。”

蒲风将这一时期的诗歌分为了四个阶段。即“(1919--1925)尝试期和形成期。(1925--1927)聚盛期和呐喊期。(1928--1931)中落期。(1932--1934)复兴期。”
孙作云将新诗分为三个阶段。即“郭沫若时代,闻一多时代,戴望舒时代。”
朱自清和佩弦将这十年分成了三派。即“自由诗派,格律诗派,象征诗派。”
作者: 依然邦东    时间: 2015-12-20 14:16
不胜期待之中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5-12-21 19:31
依然邦东 发表于 2015-12-20 14:16
不胜期待之中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5-12-21 19:32
《现代诗技臆》之《中国诗歌演绎》分享续八


无产文学的诗歌,主要集中在苏联社会主义国家里。在世界大环境里,苏联走在了前面。在苏联的诗歌革命中,让诗歌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一种武器。但这种武器是以文字传播的方式来进行的,要让文字传播的效果更好,范围更广,就必须让它面向大众,满足大众的阅读理解及审美需求。让诗歌从象牙塔里走出来,为大众服务。诗歌在表达方式上也就朝着更直白,更易记,易诵的方向发展。
无产阶级文学同资产阶级文学的斗争,是集体和个体的斗争。无产阶级倡导集体主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成为一家人,一个集体。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追求及其向往。而资产阶级是自由竞争的一个个个体,一个个有别于他人的个体。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人生,他们在不同中追求个体的独特感受。无产阶级则表达群体的共同感受。无产阶级是个体即群体,个体代表一个群体。资产阶级正好相反,他们是群体即个体。他们是一群貌合神离的人,他们远看一个群体,但群体内部个体与个体间差异巨大。他们没有共同感受,只有独特的自我意识独特个体感受。
苏联的诗歌传统是叙事诗和抒情诗并举。“1925年6月,俄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党在文艺方面的政策》决议。决议指出,在阶级社会里不存在也不可能有中立的艺术,号召建立摆脱资产阶级影响的、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先进的文学,反对向资产阶级思想投降。”表现形式没有改变的叙事和抒情方式到了马雅可夫斯基那里,加入了大量的政治符号,从而将叙事抒情诗作为无产文学创作主流。产生出一种政治抒情诗。
诗歌革命在无产文学中广泛漫延,这种冠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对现实社会和生活进行歌颂和鼓动。苏联的马雅可夫斯基率先做出了榜样“还在二十年代初,马雅可夫斯基就被介绍到中国来了。解放后,马雅可夫斯基的作品被大量地介绍过来。马雅可夫斯基诗歌的战斗风格和写作技巧,对我国诗歌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十年代来的‘无产阶级’诗歌渐渐出现了‘我们’这些诗作由‘个体’转向‘阶级’言说。抗战爆发后,在延安的解放区诗歌里,‘人民’的声音遮盖了‘个体’的‘低吟’。”
中国社会在沿袭苏联社会模式后,诗歌创作也以直接吸收和稼接民歌体等方式承袭了这一表达方式。马雅可夫斯基的创作风格直接影响了田间和郭小川。

抗战文化,是中国社会特有的一段历史。这时诗歌的主流,开始脱离旧有的思想观念,创作开始以一种集体意识观念进行,站在民族主义,爱国思想的集体或团体中,以集体的表达方式呈现。诗人成为集体或这个团体的代言人。这种在创作观念上以主题先行、围绕意识形态创作为主流的诗歌。不再囿于个人的恩恩怨怨,小情小调,抒发一点无端的烦恼。他们追求范围更大的集体利益,如宏钟大吕。抒发的是“大我”情感,民族的心声,大众的意志,集体的感情。由于受众面更宽广,且文化及修养的参差不齐。为最大限度的增加受众面,达到为更多的大众服务,在表达方式上开始追求和鼓励直抒胸臆。这种追求“大我”的诗,在很多时候,不仅在抒发感情,而且还成为一种政治宣传形式。这时的诗,也开始成为为政治服务的工具。
穆木天说:“我们的文艺,是用着推动革命的。诗歌大众化是一种‘政治革命手段’。去打碎帝国主义加在我们身上的铁链。去鼓励全民族的抗战建国的战斗情绪。诗人必须是大众的一员,必须积极地同大众一起参加战斗。他才能真正地成为大众的响亮的回音。同大众的感情起了共鸣,把大众庞杂的斗争感情统一起来,他们的诗作,才是能代表时代的,而且是推动时代的。”
蔳风说:“理解现制度下各阶级的人生,着重大众生活描写。有刺激性,能够推动大众的,有刺激性,表现斗争或组织群众。”
藏克家说:“革除旧时代诗人孤芳自赏或自怜的那些洁癖和感伤,剪去‘长头发’和那些自炫的装饰。”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斗争,以无产阶级领导人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确立了路线和方针。在这个路线和方针成为指导思想后,中国社会的主流诗歌便沿着这一方向前进。沿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统一思想,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以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的无产文学,成为新时期的唯一合法表达。歌颂,赞美,鼓励成为创作主旋律。”
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是,李季以民歌体的叙事手法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王贵与李香香,1944年,李季) (郭小川受马雅可夫斯基影响而作政治抒情诗,向困难进军)这种形式一直延续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回延安,1956年。雷锋,1963年,贺敬之)。
杨骚说:“文学是为社会服务的。诗人做诗不是为自己陶醉用的,而是奉献社会的。”
王亚平说:“若有好的内容,即使技术稍差,也有诗的条件。有什么条件写什么诗。用大众能懂的形式去写,诗的真正价值是艺术表现和社会现实的完全合致,必须是艺术性和政治意义紧密的结合。”
肖三说:“新诗,真正普通流传成宣传鼓动有力的工具。”
李广田说:“必须强调诗的政治效能。”
劳辛说:“我们诗作品不只要单纯地描写现实。把诗歌活动紧紧地与政治任务配合起来,口号诗、粉笔诗、要提倡。诗要想完成战斗任务,我们宁可强调诗的思想性。”
亦门说:“诗是攻击前进的红色信号弹!诗是烈火,和旭日一样在清晨的原野上红光四照的烈火--诗是烈火,它使人远远地就觉到温暖,觉到光明。诗要有破坏力量,不主张吟风弄月。诗是自内向外的,不是自外而内的。诗,乃是一个时代的号角,乃是4千万人民的喉舌。”
田间说:“诗的形式,不仅是诗的皮肤,同时也是诗的血液,是诗和诗人的化身。思想情绪语言明确时,就会有形式上的明确性。思想情绪语言和群众打成一片时,才有可能使形式和群众打成一片。街头诗是一种通俗而又有鼓动性的短诗,人民创造了它,并把它写在墙上、街头与枪杆上。墙头诗、枪杆诗、传单诗都是街头诗。写得亲切,不空洞,一针见血。像猎人手上一支出了弦的箭,射即中。”
沈康仁说:“抒情诗里引起人民共鸣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了与人民思想感情相一致的,诗人的艺术个性表现的。抒情诗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价值,则是决定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民的思想感情联系的密切程度,通过具体感受(感情)反映现实生活,就成为抒情诗的特点。”
冯至说:“新诗是有成就的,在表达新的思想感情,加强战斗性和鼓动性等方面,是旧诗不可能办到的。”
易征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没有抽象的诗意,只有具象的阶级的诗意。”
杨匡汉说:“来自生活底蕴并表现了崇高的思想,情感和非凡的向上力的诗篇,才是宏钟大吕式的诗篇。”
尹在勤说:“写诗立意,不要像酿酒那样,去考虑它的浓度,如何才能让人沉醉。而应该象制造枪炮那样,考虑它的实战性能,好让战斗前沿的战士用它冲锋陷阵。写诗是为了战斗,不是叫人沉醉。”
谢冕说:“那种如机枪扫射,如军号凌霄,以朴素粗犷为主要特点的,用豪言壮语直呼而出的枪杆诗、快板诗,应该受到激赏。远离时代和人民写得晦涩,古奥、矫揉造作的诗,应该受到白眼。”
雁翼说:“诗人要有强烈的爱憎,要‘未有曲调先有情’。 ”
公刘说:“诗要表现人民,表现‘自我’那也因为‘自我’是人民的折光,不要孤芳自赏。”
流沙河说:“雕虫小技,壮夫不为!言不及国家前途,品不及民族命运,徒以孤芳自赏,玩弄意象游戏,真是太没出息。”
冯雪峰说:“倘若有生命就有诗,诗和生命同在。诗和国民精神同在,诗和大众同生。”
田间说:“我要使我的诗成为枪--革命的枪。”
任钧说:“我们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的歌调。”
王亚平说:“与人民大众共同爱,共同憎,以人民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
石灵说:“诗人是预言者,是时代的喇叭。他呼吸着时代的氛围气,叫出人间的苦闷,向一般人的心的深处,掘发出苦闷的根源。他以代言人的姿势,把这共同的苦痛叫出来,而且用着预言的形式,指出这苦痛的出路。”
亦门说:“诗人不是宫廷中为珠光宝气所围绕的孔雀,他是天空上和狂风骤雨同飞翔的老鹰。诗也是人格的声音!诗的形象,往往就是诗人自己。因为诗往往是,诗人直抒胸臆的呼声。”
晓雪说:“诗人的忧郁就是人民的忧郁,诗人的悲哀就是人民的悲哀。”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5-12-22 20:11
《现代诗技臆》之《中国诗歌演绎》分享续九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郭沫若在报告中宣称:‘代表无产阶级和其他革命人民的,为人民而艺术的路线。’它是新文学的主流。‘代表软弱的资产阶级的所谓为艺术而艺术的路线。’其作品已丧失了群众。从而贬斥那些表现非革命的主题,诗作的题材确立反映阶级斗争生活和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的诗歌‘主流。’确立诗歌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工具’特性。确立以农民(工农兵)的审美趣味为旨归,具有民间形式特点的诗歌为‘正宗’。 ”
(在新时期的)郭沫若说:“诗歌应该是犀利而有效的战斗武器,对友军是号角,对敌人则是炸弹。写诗人要有‘严峻的阶级意识’,通过诗歌鼓舞,在反对和防止修正主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闻山说:“用一些可怜的玻璃片,一点小碎纸,装起一只万花筒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没有出路。只有‘根植于中国的土壤,面向自己的民族,才能产生矗立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独具风格的诗。”
贺敬之说:“诗必须属于人民,属于社会主义事业。”
政府行政上的鼓励和导向,以及诗歌自身的特点,作为一种文学宣传形式,诗歌越来越受到底层文化人们的喜爱。这一时期的诗歌发展,使诗成为中国社会一种最普及的文学形式,呈现出一种到处是诗,到处有诗的文学现象。
天鹰说:“人人是画家,人人是诗人。”

“1957年冬天,许多地方为了动员群众,将政治,生产口号歌谣化。”
毛泽东说:“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1957年1月) ”…… “我看新诗的出路恐怕是两条,第一条是民歌。第二条是古典,这两方面都要提倡学习,结果要产生一个新诗。现在的新诗不成型,不引人注重,谁去读那个新诗?将来我看是古典同民歌这两个东西结婚,产生第三个东西,形式是民族的形式。内容应该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 “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民歌中倒是有一些好的,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取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
“1958年毛泽东在成都的一次讲话中指出,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是民歌,第二是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形式是民歌的,内容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对立统一,太现实就不是诗了。”毛泽东“提出新诗要在民歌和古典基础上发展并号召诗歌界要收集民歌。后来被发展成为‘人人写诗’,的‘新民歌运动’。这与当时的‘大跃进’,‘浮夸风’相结合,使诗歌的浪漫主义走向‘假大空’。”
“1958年,萧三将歌谣化的口号和民歌选了其中一部分,在报刊上登出。并称他们是最好的诗。
1958年4月,全国文联发出通知,要求成立采风组织,开展规模浩大的‘社会主义采风运动。’并强调这是一项政治任务,中共八届二中全会提出‘新民歌开拓了诗歌新道路’。 ”
1958年4月21日郭沫若发表了‘新民歌’体新诗;
咒麻雀
麻雀麻雀气太官,
天垮下来你不管。
麻雀麻雀气太阔,
吃起米来如风刮。
麻雀麻雀气太暮,
光是偷懒没事做。
麻雀麻雀气太傲,
既怕红来又怕闹。
麻雀麻雀气太骄,
虽有翅膀飞不高,
你真是只混蛋鸟,
五气俱全到处跳。
犯下罪恶几千年,
今天和你总清算。
毒打炮轰齐进攻,
最后方始烈火烘。
连同武器齐烧空,
四海俱无天下同。
1958年5月,国家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诗歌活动围绕着这个总路线,在全国各地蓬勃地开展起来。
“当时,这种有领导,有组织的‘新民歌’创作活动方式,花样繁多。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举办各种赛诗会,民歌演唱会,诗歌展览会,诗擂台,诗街会等。以口头演唱,诵读为主。赛诗会规模小的可以是家庭范围,大的曾有几万人参加的‘广播赛诗会’,有的还确定了主题,如‘丰收年赛讲会’,‘反对美帝侵略中东赛诗会’等。二是开辟诗歌园地,名目有诗棚、诗亭、诗窗、诗栏、诗碑、田头山歌牌、献诗台等。三是成立各种组织,许多省市县乡都召开了群众创作大会,文艺跃进大会,民间歌手大会等,成立各种民歌创作组。”
“据报导,江西一省到七月已有5千多个山歌社,四川湖北则有2万多个……全国各地的报纸刊物纷纷以大量的篇幅刊登‘新民歌’作品。数十个县、乡、村被树为‘诗县’、‘诗乡’、‘诗村’的典型。‘新民歌’的各种出版物,数量惊人。据统计,1958年仅四川一省出版的各种民歌集,即达三千七百余种。《诗刊》选编的《1958年诗选》序言里,对当时这一民歌运动有这样的描述:‘到处成了诗海,中国成了诗的国家’。几乎每个县,从县委书记到群众,全都动手写诗。全都举办民歌展览会。到处诗赛。以至全省通过无线广播来赛诗……诗写在街头上,刻在石碑上,贴在车间里,工地和高楼上,诗传单全国飞舞。
‘新民歌’从性质上看,以当代配合中心工作。阐释政治口号作品,没有什么区别。
许多地方推行这一运动时,采用搞政治运动的行政手段,下达创作指标,要求人人写诗。上至七八十岁老人,下至十几岁小孩。把艺术创作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看着物质生产那样的可以大批量订货生产。因此,绝大多数的‘新民歌’不过是质量低劣千篇一律的‘顺口溜’。
‘新民歌’与当时社会生活中夸大主观意志的潮流相一致,这些作品宣扬精神万能的唯意志论,并把这当作‘革命浪漫主义’的体现。”(附录几首大跃进诗歌,见注1)

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人民都是家庭的一员。大家一起吃大锅饭,住集体农庄。“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还常常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要“斗私批修”,时刻提高警惕,同“资产阶级思想作斗争”。在革命大家庭里的社会主义成员,对那些散发着资产阶级情调的花前月下和资产阶级花香的毒草都予以铲除,割掉资本主义的尾巴。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成员保持高度的同一性,他们用“阶级情”取代了“个体的独立感情。”结果就是寻求一种共同的生活模式,摈弃那些个体对生活享乐腐化的独特感受。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和目标,诗歌便成为社会公众表达,成为大众共同的声音。所抒发的情感,就是大众的共同情感,所表达的愿望和理想,便是大众的共同愿望及共同理想和共同心声。
宋垒说:“大跃进新民歌的产生,诗歌抒人民之情的时代正逐渐变为劳动人民抒自己之情的时代。”

在出版时间为1965年的宣传画上,附有林彪语录:“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
1965年七月,毛主席给陈毅同志的一封信中说:“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古典绝不能要。但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民歌中倒是有一些好的。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5-12-23 21:59
《现代诗技臆》之《中国诗歌演绎》分享续十

文革时期,毛主席的几次讲话对诗歌创作主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66年7月,在《对中央首长讲话》中说:“凡是镇压学生的都没有好下场。”
1966年8月5日《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让两个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条路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最后形成一种声音。诗歌的题材也局限到“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
进入文化大革命后,林彪那句语录,基本上成为了文革主力军红卫兵们行动主导思想。
五四时写新诗的郭沫若也写旧诗词了。1966年8月19日(上海百万人大游行庆祝文化大革命)水调歌头---郭沫若)
大鼓云霄震,火炬雨中红。
千万人群潮涌,上海为之空。
昨日天安门外,主席亲临检阅。今夕一般同。
若问何为者?领袖在心中!
颂公报,歌决定,庆成功。
寰球共仰,八届新开十一中。
改造上层建筑,扫荡蛇神牛鬼,一切害人虫。
深入新阶段,革命展雄风。

同年9月5日,郭沫若再次调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的第一张大字报’炮打司令部)
一分总为二,司令部成双。
右者必须炮打,哪怕是铜墙!
首要分清敌友,不许鱼龙混杂,长箭射天狼。
恶紫夺朱者,风雨起苍黄。
触灵魂,革思想,换武装。
光芒万丈,纲领煌煌十六章。
一斗二批三改,四海五湖小将,皓皓映朝阳。
捍卫毛主席,捍卫党中央

“1966年下半年的天安门广场上,毛泽东连续8次接见红卫兵小将达1100多万人。”这一行动更加激发了青年人的激情和创作热情。
同年11月《红旗》载文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
1967年12月在《毛主席论教育革命》中说:“从古以来,发明家创立学派的,在开始时,都是年轻的,学问较少的,被人看不起的,被压迫的……举这么多例子,目的就是要说明年轻人要胜过老年人,学问少的可以打倒学问多的人。不要被权威名人吓倒,不要被大学问家吓倒,要敢想敢说敢做。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1969年10月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中说:“打倒閻王,解放小鬼。”在1970年11月《卑贱者最聪明》中说:“不是西风压倒东风,而是东风压倒西风……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美的字,好画最美的图画。”
这些充满鼓励的讲话,壮大了年轻人的勇气。
毛泽东偏爱古体诗,针对古体诗创作他说:“诗难,不易学。经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 又说:“形式是根据内容需要而形成的,形式又是为内容服务的,老瓶装新酒,旧的形式可以容纳新的时代内容。”
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在毛主席的“形式是民歌,内容应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青年人的诗歌创作中便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非古典的旧诗或民歌的形式,以阶级斗争或生产斗争为指导思想创作的诗歌。(诗歌实例见注2)
“建国后十七年,终于完全确立了‘我们体’的核心地位。文革时期,政治凌驾于一切生活领域之上。”文革诗歌在题材上受到限制,在表现形式上甚至回到了五四以前。他们用了古典及民歌的形式,但不讲平仄,又追求不规范的韵脚,为了适应革命青年的创作,还按鲁迅那种对韵的要求,新编出《现代诗韵》。
在表达形式上,这一时期“李瑛创造一种‘对话体’,诗歌形式。与‘社论体’诗歌的独断霸权语式形成鲜明的对照。”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5-12-23 22:00
注1:(大跃进时期诗歌)
二个谷穗不算长,
黄河上面架桥梁。
十辆汽车并排走,
火车驶过不晃荡。


麦秸粗粗像大缸,
麦芒尖尖到天上。
一片麦壳一片瓦,
一粒麦子三天粮。


不准月亮再缺边,
不准太阳溜下山。
跃进显得地球小,
明天把种撒上天。


《我来了》诗曾轰动一时,被推崇为‘大跃进’民歌的代表作
天上没有玉皇,
地上没有龙王。
我就是玉皇,
我就是龙王。
喝令三山五岭开道,
我来了!

农民诗人王老九说:“诗那有窍门,就靠自己心里生。写出来是自己心里的话。要说得巧妙,别人见了才爱读,又对他有教育意义。
我是田间向是葵,
主席亲手来栽培。
根深叶绿长年绿,
开花结果放光辉。


码头工人黄声孝的《装卸工》
我是一个装卸工,
万里长江显威风。
左手搬来上海市,
右手送走重庆城。

我是一个装卸工,
革命干劲冲破天。
太阳装了千千万,
月亮卸走万万千。

注2:(文化大革命时期诗歌)
“造反”!“造反”
老子就是要“造反”!
“造反”就是“有理”么
只要你是当权派
管他娘是红是白
嘿!我都要他妈统统滚蛋


离我远一寸
干劲增一分
离我远一丈
干劲无限长
我字若全忘
刀山火海都敢上。


刀架脖子眼不眨
造反到底不怕杀
竹子砍断青色在
东风吹来又发芽


大刀长矛对胸口
眉毛没有皱一皱
要叫老子低下头
除非长江水倒流


天塌下来地接到
砍掉脑袋碗大疤
碧血洒在赤旗上
人间开遍革命花


大刀长矛加钢炮
文的不行来武的
干就干,拼就拼
老子一腔热血泼给你。


……
把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踩在脚下
叫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拿起笔,作刀枪
集中火力打黑帮
革命师生齐造反
文化革命当闯将
杀!杀!杀!嘿!
干劲真是大,
碰天天要破,
踩地地要塌。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5-12-27 12:04
《现代诗技臆》之《中国诗歌演绎》分享续十一


1976年秋,文革结束,以纪念伟人的形式出现的“伤感主义”抒情诗歌。(一月的哀思---李瑛。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在表达形式上,从新回到英美或苏联浪漫抒情诗模式上去。他们从拜伦、雪莱或普希金、莱蒙托夫那里寻找的表达方式。也恰恰弥补了五四继承西方诗歌留下的空缺。冯至们从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那里,寻找欧美诗歌的源头。李金发们继承法国的象征派,冰心们间接的承袭了惠特曼,卞之琳、何其芳、戴望舒同英美诗歌现代派的庞德和艾略特接轨。郭小川们承接了马雅可夫斯基的政治抒情诗,他们对欧美诗歌在中国的推广和移植中,恰恰漏掉了欧美诗歌这一浪漫主义抒情时代。
长期处于亢奋状态的诗歌,在走过高歌猛进的时代过后,终于停了下来。人们在怀念前辈们那些缠绵悱恻的诗歌中,无法释怀的情感找到了寄托。在高亢声音中精神高度亢奋的人们,那些紧绷的神经渐渐的松弛下来。
文革诗歌已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红光亮”走到了“假大空。”铺天盖地的口号式表达,已很难激发人们对诗歌这一体裁的渴望和满足。没有感情投入,只有干瘪瘪的口号,人们对诗歌的审美情趣已经丧失,面对这种长于抒发内心感受又是直抒胸臆的抒情诗,人们对诗歌的热情又重新高涨起来。
中国诗歌从文革诗歌高度亢奋的状态一下回落到伤感的抒情上来,一开始,面对这种真情实感的情感宣泄,产生出共鸣。但长时间沉溺在这种伤感主义中,让人们情绪陷入一种低落状态。
朱光潜说:“浪漫派拜伦、雪莱之流,他们的诗本无可厚非,但不要做青年人的模范。原因是浪漫派的‘唯物主义与伤感主义’的气息太浓,学他们的人,很容易作茧自缚,过于信任‘自然流露’。”
但这种英美直抒胸臆的抒情表达,对大众的审美和阅读不会造成太大的障碍。于是,一种借着这种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加上积极健康向上思想内容的极积浪漫主义,开始成为这一时期诗歌的主流。“我是……”体,成为潮流。集体英雄主义思想也时有出现。实际上这种集体英雄主义诗歌多多少少还保留着政治抒情诗遗风,只是在形式上借着抒情的外衣,重新回到生活中。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文革诗歌缺乏真情实感,在思想内容上成为了纯粹的政治口号,从新寻找诗歌的本质及其表达方式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
“小草在歌唱。”用政治抒情的方式对文革进行反思,伤痕文学应运而生。
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指引下,意识形态淡化。国家领导人在公众场所,提倡穿西服,打领带。中国知识分子们发现除了革命工作,还有生活。
邵燕祥说:“只歌颂光明太单调了,生活要复杂得多。”
闻山说:“诗不能只充当‘冲锋号’和‘鼓角’,人们还应该从诗中听到‘大提琴的浑沉,小提琴的清丽,单簧管的欢乐,以至带点巴松的忧郁。诗是战鼓也是琴音。是人民愤怒的雷霆,也是染绿新苗的漓江春水。是年轻妈妈的催眠曲,也是烈火悲壮的歌。’”
袁可嘉说:“返回本体,重获新生。”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5-12-27 15:21
中国社会走向小康的时期,也就是新韵时代到来之际。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5-12-28 19:05
《现代诗技臆》之《中国诗歌演绎》分享续十二

改革开放,淡化了意识形态.。对古文化的发展继承重新被提起,重新认识古文化,古文化不再只是封建毒草。这期间,挖掘古文化和引进外来文化几乎是同步进行。在引进外来科学文化时,“不谈姓资姓社。” 于是,大量的古籍及其传统文化扑面而来。大量的西方哲学,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也开始进入中国。徐志摩、戴望舒、卞之林、李金发等五四运动的非革命诗再一次摆到了书柜上。西方诗人波特莱尔、惠特曼、庞德、艾略特再一次被重新认识。
率先从资产阶级诗歌中吸取营养的“朦胧诗”,在表达形式上有了突破。
北岛们近追“五四”时的郭沫若,远追美国人爱默生。“提倡‘打倒权威’、‘相信自己’。”自办民刊,倡导“自我”意识。
港台歌曲及其诗歌,也入侵大陆。生活化对崇高的冲击,回到真实“自我”,被普遍接受。
邹荻帆说:“新时期诗歌分为二个阶段。第一;1976---1978。第二;1979---1982年底。有些人则分为喇叭诗派、自由诗、民歌诗派、格律诗派、朦胧诗派、崛起诗派、伤痕诗派、小花小草派。”这划分现在看来有些混乱,将表达方式同创作的题材内容混在了一起。前五种是表达方式上的,后三种则是表达题材上的。

这时期的诗歌,在表达形式上有所突破。但在表达内容上的局限,却受到新崛起诗坛的质疑。在舒婷批判里,基甫说:“‘朦胧诗’群体也就像一个大家族的一群孩子。他们表面上风格各异,但他们是兄弟,他们有着同一种精神遗传和心理状态。有一个共同的父亲(或母亲)。而且,特别是在装成小孩唱童谣的时候,他们精神血缘的同一性,就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一致性。这与其说是抒情,不如说是‘撒娇’,也许从根本上说‘朦胧派’就是‘撒娇派’。 ”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5-12-29 20:37
《现代诗技臆》之《中国诗歌演绎》分享续十三



改革开放,少了限制,在创作上题材不再受局限(少有禁区),对外交流也逐渐增多。
“1984年底,金斯堡应邀到我国几所大学讲述当代美国诗歌。(主要是他自己的诗歌)” “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以《嚎叫》震动了当时美国文坛的金斯堡们,给中国诗歌界不仅仅是带来了诗歌,更多的是意识和观念。这些充满反叛性的意识和观念,给中国诗歌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诗歌再一次进入繁荣状态。
在八十年代中期,全国各地诗社林立,民刊遍地。有的城市据说有“鸟枪打诗人”之称。也有的地方称“从楼上一块砖头掉下来,要砸到三个诗人。”这些写诗的人们以各种方式对诗歌进行着阐释和注解,这些诗歌创作者们,有着超强的创造力和反叛精神。他们篾视权威,对传统的《诗刊》他们称要倒着看。他们口里喊着“打倒北岛”,行动上也以及其反叛的姿态出现在诗坛上。他们以新表达方式写诗,著诗歌理论,编印民间诗歌刊物。
到八十年代中期,安徽省当年创办的《诗歌报》以其先锋性,赢得了那些写非主流诗歌群体边缘诗人们的青睐。1986年10月同《深圳青年报》联合推出较为客观的“1986诗歌大展”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也使得安徽合肥成了“中国先锋诗歌的延安。”
第三代诗人应运而生。他们坚持诗歌理想,按自己的道路行走,关注日常生活。不管是写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的作品,都按照独自的感受去创作,不随波逐流。以一个个个体的面貌呈现。从而解构了诗的主体意识,使诗的形式和内容都变得多元。这种各自为阵的结果,让诗坛进入一种无序的状态。
1987年1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一些观点鲜明比较前卫,有着先锋性和探索精神的报刊,相继停刊,或改弦更张。前卫先锋的诗歌平台风光不再。大部分识时务的诗歌写作者,纷纷落跑。但还有一些诗人为着自己的诗歌理想,在诗坛苦苦挣扎。在“海子批判”中,秦巴子说:“做一个精神贵族,在一些人看来似乎还是可能的。凌空蹈虚,高高在上不问凡事。不顾现实的文化人并不鲜见。在诗歌界表现就是,躲在家中的书柜里面,焚香修习,耕耘耙梳。做着高蹈于生活现实之上的语言打磨和修辞练习,梦想着超凡入圣的‘大诗’临幸斯人。而其诗学上的表现,就是置诗歌的现实于不顾,逆诗歌发展的潮流而动。”
当海子们最后以为诗歌殉葬的方式,结束诗歌生命的时候,诗歌界已变得混乱不堪。那些在诗歌界的投机分子们便相互拉帮结派,使诗坛一些腐败行为迅速蔓延。
在“崔健批判”里,李思说:“把一位与诗歌无关的人扯进诗歌创作领域里,对其劳动进行价值判断,这一点是极其恐怖和滑稽的事情……这尴尬不属于中国诗歌。而属于我们这个非诗的时代,以及许多打着诗歌名义败坏诗歌的人。一方面,我们时代优秀的诗歌被这样那样的原因剥夺了面向公众的机会。另一方面,伪诗歌频繁出现于各种刊物与选本中,与赋体颂诗相映成趣。构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最丑陋的诗歌景观。不说人话,肆意败坏民族语言的‘作品’,屡屡赢得诗坛内互抬轿子般的称颂。谁站出来说‘不’,谁就要被‘大师’、‘教授’、‘博士们’指斥为‘流氓’、‘黒社会’。批评文坛腐败在今天已一律被视为‘靠骂人出名。’文学创作的环境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恶劣……最反动,最脱离时代的‘作品’,反过来给诗歌在读者中造成了极坏影响,并培养出了一大帮天下最蠢的诗歌编辑,诗评家和文化记者。”
伊沙说:“靠跟名人搞对话,做名诗人的小兄弟的混法竟然还能奏效,北京那地方会和饭局像狗屎一样多,经常露面也能混出个名堂来,还有一种混法,互相吹捧,一块出名。”
九十年代,混乱的局面,使诗歌很快陷入低潮。
诗歌再一次回暖,当是网络的崛起。在二十一世纪初,网络开始逐步普级。随着网络普级,诗歌专题网站也应运而生。在诗歌网站民主的论坛上,自由表达的诗歌观念和诗歌作品,再一次将远离诗歌的写作者们,齐聚到诗歌周围。据诗歌流派网不完全统计,到2014年6月,诗歌专题网站和诗歌民刊已达近200家,仅在《中国诗歌流派网》注册会员就达85000)多人 。

此文参考及“部分引用”书目如下:
《诗经全译》(江苏古籍出版社)
《楚辞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诗学.诗艺》(亚理斯多德、贺拉斯。人民文学出版社)
《词谱简编》(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张峰屹、赵季。南开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万光治,徐安怀。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诗论要略》(常文昌著。兰州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新诗史》(洪子诚,刘登翰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教程》(湖南教育出版社)
《外国名诗选读》(杜承南编。重庆大学人文科学组)
《国际诗坛》(漓江出版社)
《文化大革命时期诗歌研究》(作者:王家平)
《中国诗歌,智慧的水珠》(邵毅平)
《中国现代诗论》(杨匡汉、刘福春编。花城出版社)
《中国当代诗论50家》(古远清著。重庆出版社)
《中国现代诗论40家》(潘德颂著。重庆出版社)
《十诗人批判书》(时代文艺出版社)
《歌诗之路》(文化艺术出版社)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5-12-29 20:37
古人说“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诗艺》中由于涉及实战技术操作,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属“秘技”之列,是秘而不宣的,只适宜少数人使用,就不分享了。



附录《诗艺》一则:
诗歌的叙述与其它文体不同,她常使用跳跃,省略的方式。
例,在一般的文体中,“一群老人站在村口的大树下。”我们说“老人们像黄昏的夕阳,他们站在村口的大树下。”在诗句中描述一群老人站在村口的树下,就直接写成了“村口的大树下洒满了黄昏的夕阳”。
这个省略和跳跃的过程,我们来做个如下的剖析。
这里用跳跃的方式省略了“老人们像”什么。而直接说,“老人们”是“黄昏的夕阳。”
用其它文体述描应该是“村口的大树下站满了老人。”
将老人作了修饰则成为“老人们像黄昏的夕阳。”句子就成了“站在村口的大树下,老人们像黄昏的夕阳。”
用诗歌的语言,不说“像什么”而说“是什么”。就成了“村口的大树下站满了黄昏的夕阳。”
再使用移情论,用移花接木的方式,以“洒满”替代“站在”。让“黄昏的夕阳”看上去显得更自然或更合乎情理一些。句子就变成了“村口的大树下洒满了黄昏的夕阳”。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