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网络正成为激活诗歌翻译的“磁场” [打印本页]

作者: 李明利    时间: 2016-1-14 19:29
标题: 网络正成为激活诗歌翻译的“磁场”
网络正成为激活诗歌翻译的“磁场”

  据文汇报2016年01月14日讯  “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这首《秋日》,曾对中国新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一个世纪以来,梁宗岱、冯至、卞之琳、绿原等人都曾译过里尔克的作品,但他逾九成的诗作仍没有中文译文。

  日前,四卷本汉译《里尔克诗全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首次完整收录了里尔克毕生创作的2000多首诗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项庞大的翻译工程竟是源自于网络平台。

  两位“网上诗友”完成全集翻译

  《里尔克诗全集》收录了里尔克毕生创作的2000多首德语诗和400多首法语诗,包括“生前正式出版诗集”“原初与未刊诗集”“逸诗与遗稿”和“法文诗全集”共4卷。两位译者陈宁和何家炜,都是在网上论坛自发地讨论、翻译里尔克的诗作,积少成多,用十余年的时间最终译出了这套全集。

  何家炜回忆说,自己在2001年翻译了一首里尔克的法文诗,把译作贴在了一个诗歌翻译论坛上,从而认识了翻译德文诗的陈宁。

  陈宁更为人熟知的是他的网名“Dasha”,他自学德语、网络技术,在2002年创办了“里尔克中文网”,除了分享译诗以外,还整理了有关里尔克的非常详尽的研究资料。他的网站聚拢了一大批里尔克的拥趸,“Dasha”豆瓣账号有5500多人关注,这对中国当代诗歌爱好者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何家炜也在豆瓣等网站上建有高人气群组,并创办了“星期天读书会”。翻译全部里尔克诗作并出版,是陈宁与何家炜在网络上的约定。

  2012年,陈宁完成了所有里尔克德文诗的翻译,但遗憾的是,就在那年年底,他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何家炜继续法文诗的翻译,两人的2000多首译诗终于结集出版。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诗人王家新说,这套全集不仅是他在国内见过的里尔克诗集中最全的,也是最专业的,翻译得非常严谨、忠实。

  全部诗歌翻译来自于网络

  近来,微博的推广让一度岑寂的诗歌阅读再次“复苏”,却也让优质译诗匮乏的问题凸显出来。“国内的诗歌翻译一直很难。一方面,出版社出书大都只看译者名望、不看译作质量;另一方面,专业译者因为译诗稿酬低、受众面相对较小,也不太积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德语教授林笳说,国内对于包括歌德、席勒在内的德语诗人,都没有译出过全集。而这次《里尔克诗全集》的诞生,从缘起、资料搜集、翻译,到与读者进行讨论、勘正,基本都是在网上进行,正象征了网络给诗歌翻译带来的重大改变。

  “诗歌翻译的网上交流从网络普及时就有了,至今大约有15年的历史。”何家炜告诉记者,从诗歌论坛,到个人小站,尽管几个重要的阵地这些年有所转移,但一直很活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诗歌爱好者。在里尔克诗稿的翻译过程中,陈宁和何家炜不断在网上贴出最新的译文,阅读网友的讨论、纠错、建议,然后进行修改。相比于传统的封闭式翻译,这种网上的分享、互动让翻译成了动态、开放的过程。“译诗是一件难事,也是一件寂寞的事。”何家炜说,网友的鼓励也让他们能够十数年如一日地将如此庞大的翻译工作坚持下去。

  林笳还指出,网络打破了诗歌翻译中“专业”与“业余”之间的绝对壁垒,让很多没有专业背景的年轻译者有了施展的平台。陈宁曾在翻译过程中向林笳求教语言问题,他对海内外资料的广泛搜集、详细考证,令林笳印象深刻。其他不少活跃在网站上的业余译者,在学术性、严谨程度上也都不亚于专业翻译。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