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什么是现代诗 [打印本页]

作者: 邓文星    时间: 2016-1-26 08:41
标题: 什么是现代诗
现代诗是与我国古代旧体诗、格律诗相对应的一种以白话文来创作的自由体新诗,它不要求平仄格律和押韵,各句子也没有字数的限制。近百年来,现代诗的产生和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试就现代诗的产生、发展、意义、存在问题、界定标准、价值判断等方面,略作如下探讨。

     一、现代诗的产生、发展和意义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在几千年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我们也算得上是一个诗的国度,但诗的发展到了近代已举步维艰,无法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曾呼吁“诗界革命”。1915年 9月1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反对封建专制,宣传进步思想,推崇民主和科学,并因此掀起了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在这次新文化运动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新诗代替旧诗。胡适、郭沫若、徐志摩、鲁迅、朱自清、冰心等著名文人都积极参与到新诗的创作之中,特别是徐志摩,其新诗影响深远。继徐之后,席慕蓉、汪国真、洛湃的诗集,也都曾以10万册为单位之销量席卷全国。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现代社会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现代诗的创作、交流之中。
     现代诗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其艺术成就和影响力虽然还未达到旧体诗词的高度,但是,在反对封建专制思想方面曾经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启蒙了一代年青人的民主思想。在文革时期及文革之后的一段时间中,现代诗也曾起到过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现代诗的发展,的确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二、当前现代诗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现代诗的流派众多,各流派也都有其上乘的作品,理论界很难为现代诗确立一套统一的衡量标准。再加上现代诗的形式完全自由,毫无约束,也毫无门坎可言,任何文化层次的人只要随便写上几句再分分行,就都可以挂上现代诗的名字。时至今日,现代诗的发展已经到了几乎无路可走的地步了,其主要原因是主流创作存在问题,流下了大量的不受读者欢迎的所谓诗作。以至于,著名作家韩寒质疑:现代诗和诗人怎么还存在?当然,中国不是没有现代诗人,而是如今现代诗人的作品根本就没有什么读者。
     上世纪70年代,朦胧诗的出现,是有其特定历史背景的,因为从当年的价值标准来看,这些诗带有反社会性,刻意朦胧是为了保全作者自己。朦胧诗一度流行,影响了很多写诗的人。自此以后,很多诗人盲目模仿这种朦胧的外在形式,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还以为唯有如此,方能彰显自己的高深水平。如今朦胧诗的发展,几乎达到了晦涩的地步。病句、生造词在诗中随处可见,此类晦涩诗作的大量出现,自然损害了现代诗的形象,让读者不知所云。
     模仿译体诗的作品在中国现代诗中也非常多见。这些诗作,读者也很难接受。现代诗的诞生,其本身就是源自对国外诗歌的移植,而不是对祖国优秀诗歌的继承。其实,国外众多诗歌流派的作品,在我国《诗经》、《楚辞》中都可以找到相应实例或表现手法,但是,国外优秀诗歌一经翻译就走形变样了。任何语种之诗歌的艺术效果,都是构筑在其特定的文化根基之上的。翻译只能译出其大意,无法译出其艺术高度和音韵节奏之美。对这一点,我们反过来看就更好理解。不管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只要译成外文就都一样了,外国读者根本无法辨别哪一首作品译自中国古代的诗或词?哪一首作品译自中国现代诗?而我们本国读者对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诗的差别是一目了然的,其艺术效果和风格也差别好大。流传甚广且通俗易懂的《静夜思》在译成英文以后,不管你看哪一个译本,都无法体会出原诗的意境,众多的英文版本给我的感觉都是散文,根本就不是什么诗了。但是,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现代很多诗人还在盲目地模仿译体诗的写法,其实,他们所学习的并非外国某著名诗人的创作手法,而只是在认真地向翻译人员学习写诗。
     更为有甚的是,近些年来,一些品格不高的人为追求个人扬名而不择手段,有大量写作人体排泄物诗歌的,有大量写作下半身诗歌的,有大量写作歌功颂德之歌颂体诗歌的,等等。这些作品往往引起读者的反感,严重损害了诗歌的形象。网友们对毫无诗意的梨花体作品的狂热,其实,也是对现代诗的一种讽刺。羊羔体作品喜获大奖,抛开官诗因素,可能也是权威界对现代诗发展方向的一种简单导向。现代诗的发展,让人越来越糊涂,到底什么是现代诗?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深思!

     三、现代诗的界定标准
     现代诗发展到今天,并没有什么权威的标准。硬要为它加个什么标准,可能也不合适。但是,我们也不能认为:凡是以白话文撰写的分行断句的作品,就都是现代诗。笔者多年从事歌词创作,也认真阅读、体会了大量诗词作品,以本人管见,我认为现代诗应至少同时具备以下七个条件:
     (一)现代诗应该具有一定的思相内容,并且前后连贯
     什么是诗的思相内容?诗的思相内容是指一首诗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一定水平的人在认真阅读之后都可以得出的比较一致的中心意思。所谓一定水平的人并不是指哪一个学历层次以上的人,而是指理解能力正常并且阅读本诗不存在文字障碍的人。任何文学作品都应该有一定的思相内容,诗也并不例外。诗中没有思相内容,就会空洞无物;诗中思相内容不一,前后不连贯,就会让人不知所云,怎么看也不会有什么感觉,不明白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一些发在报刊或网络上的诗作,真让人看得一头雾水。我曾私下询问过多名作者,其本人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意思,只是想到这些句子就写出来了。这种诗作拿去作为高考试题,估计全国高考语文状元都不知其然。这种忽悠人的文字排列,实在没有什么阅读和赏评的价值。当然,它也有一个作用,就是浪费读者的时间和精力。
     (二)现代诗应该具有一定的诗意
     什么是诗意?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所谓诗意,笔者认为,它是指诗的意境和美感,是诗歌作品中所营造出来的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诗意并非神秘莫测,它是可以被人感知的。对同一首诗而言,人们通过仔细品读和体会,都可以从潜意识中浮现出相同的内心感受。诗区别于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特点,不在于它分行断句的外在形式,而在于它的内在诗意。没有诗意的文字作品都不能叫做诗。例如,“上帝啊/女王怀孕了/谁干的”,这是一篇大家都熟悉的并且荣获了金奖的短篇小说之全部内容。尽管我把它分行断句了,但我相信应该没有人把这当作是一首诗。所以说,诗意是一个文字作品之所以叫做诗的前提。下面,笔者试从诗的意境和诗的美感两个方面,对诗意略作探讨。
     1、从诗的意境来说,一首短诗通常只营造一个意境,而表达一个意境则需要多个意象的介入。引发诗意,应有合适的意象,通过多个相互关联的意象来表达出诗的意境。例如,本人诗作《没有月亮的夜晚》:“没有月亮的夜晚/ 看不见思念/ 是那一缕秋风/ 远远地吹来/ 当年的只语片言// 多少年了/ 曾经的往事如缕如烟/ 幻化成一对/ 河边追梦的少年// 今夜,我们依旧/ 隔水隔山/ 隔不断的,还是/ 这份思念// 落叶飘零/ 我在定定地看/ 不知哪一片/ 是我们风干的诺言?”我们知道“明月千里寄相思”,也懂得“有情人千里共婵娟”,但是,没有月亮是不是就没有思念呢?当然不是。这诗就展现了一幅有情人在无月秋夜之下苦苦思念的画面,画中有山有水,有秋风落叶,还有童年的幻影和甜言蜜语。这就是这首诗的意境。而这意境是通过“秋风”、“落叶”、“山”、“水”、“河边少年”等意象,而营造出来的。
     2、从诗的美感来说,诗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结合体。就形式美来说,诗的美感体现在诗的语言美和节奏美两个方面。语言美要求一首诗作的用语应当规范,简洁凝练,符合汉语语法,无语病、错别字、生造词和晦涩、别扭的表达,并且尽量不用生僻词。可以合适地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但不能刻意追求,要以一般读者能理解、能读懂为限。节奏美要求一首诗作的文字排列和结构安排能有一定的音乐节奏感。节奏感有利于读者阅读、理解和欣赏诗作,好的节奏感就像诗中存在一种无声的旋律一样。从作曲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曲家看后的第一感觉是比较好配旋律,与多数乐曲的曲式结构比较一致;从一般的角度来理解,就是读起来比较舒服、顺畅,声音中会有长短起伏的变化,平仄相间,抑扬自如,比较活跃。读者在颂读过程中,不会产生呆板的感觉,也不会有累的感觉。就内容美来说,诗的美感体现在诗的意境美和含蓄美两个方面。意境美就是一首好的诗作所表达出来的意境要优美。让人阅后,如同欣赏了一幅画,在潜意识中能产生一种画面的美感,甚至联想翩翩。含蓄美则是要求诗作应当多用意象的手法,迂回曲折地表达思想,不能直来直去,让人阅后能回味无穷,留下想象的余地,如同雾中观山,但拨开云雾之后,依旧山还是山。
     (三)现代诗应该写得比较好懂
     尽管难懂的诗作中也有写得好的作品,但好懂是诗作流传的重要条件之一。音乐界也是一样,越是难唱的歌,就会越难流传。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歌《我和你》的演唱难度很大,尽管歌曲不错,政府也大力宣传,但时至今日,大江南北都没有多少个人愿意传唱。现代诗领域也是一样,好懂的诗作,喜欢的读者才会多。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光中的《乡愁》的影响力都非常之大,流传也非常之广,你看其中哪一句或哪一段让人晦涩难懂了?席慕容、汪国真的诗集也都非常畅销,你看其中哪一首晦涩?
     好懂当然重要,但好懂的标准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好懂的标准是至少应让初中以上水平的人中之绝大多数都能看懂。因为这这种文化层次的定位,才是诗歌受众的绝大多数。但是,现实中,不少现代诗作者总是刻意追求云里雾里的感觉,自以为越是写得难懂的诗作,就越能彰显自己的水平之高。这实为现代诗创作的一大误区,也是失掉读者市场的主要原因。再难懂的诗,也不能让一个大学生借助《辞海》都还看不懂。果真这样,试问你的大作还剩下多少个读者?你以为真有大学生捧着《辞海》来阅读你的现代诗吗?古代文人的文字功底普遍超过我们现代的人,你看他们创作的千古流传的诗词经典作品中哪一首晦涩难懂?
     现代诗的发展曾经出现过朦胧诗,但朦胧诗最早是产生在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在当时看来是具有反社会性的,之所以朦胧,是为了逃避当局的打击。例如,朦胧派诗人食指在1968年写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的手中……”这诗中的“妈妈”绝对不是指作者的生母。诗在后面也指明了“妈妈”就是“北京”,但也是以部分指代全部,北京是祖国的政治中心,实指祖国。自古“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在游子离家时对母爱的感受往往都催人泪下,怎么可能变成了穿透孩子心胸、让孩子无比痛苦的针线呢?回想文革时推行过的一段愚民政策,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者写作这诗之时,正座在离开北京,去山西下乡的列车上,前途未卜,感觉自己被祖国抛弃了。祖国就像操控风筝一样,把自己完全控制了。要想抗拒知青下乡的政策,是不可能的。作者爱国,但报国无门,所以心中骤然疼痛。这类诗带有政治性,但司法机关要追究作者之法律责任时又非常困难,因为写得很朦胧。朦胧诗在当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能呼唤人性,引人进行理性思考。随着文革过后,我们党实现了伟大的拨乱反正,推行依法治国和改革开放,尽管朦胧诗还延续了一段时间,但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可惜的是,时至今日,还有大量所谓的诗人刻意模仿,把诗写得比朦胧诗还难懂,以为这样就可以实现高深莫测或自成一派了。其实,难懂不等于水平高,好懂不等于没水平。真正的好诗,应该是既写得好懂,又富有诗意。这才是最难写出来的。
    梨花诗其实并无诗意,也无水平,但至少好懂、言之有物。较之难懂的晦涩诗来说,更受读者欢迎!
(四)现代诗应能比较自然地入韵,但不刻意去追求押韵
    诗界有人提出,没有平仄格律和押韵的作品都不是诗,五四以后的“新诗”都只能算作随行体文学。这种观点我不赞成。一首作品是不是诗,这不是谁说了算的。诗在本质上区别于其它文学体裁的特质是诗意,并不在于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古今中外各种语种的诗歌,都说明了这一点。当然,韵律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表现出诗中的美感,同时,诗入韵后也能更好地让读者记住,颂读出来还有一种听觉美,这样,喜欢这首诗的人就会更多些,也就更有利于诗的流传。一首现代诗能比较自然地入韵是很好的,但是,刻意去追求押韵会损害诗的内容,万不可取。顺便提一下的是,韵律感不仅仅靠韵来体现,它还包括平仄格律和句式结构,即前面提到的节奏美之问题。
    (五)现代诗应有一定的思想高度
    诗人的人格应该是伟大的,诗人的胸怀应该是宽广的,其追求的应该是真、善、美。诗可以反映下层社会的呼声、弱者的灵魂,但拒绝为强者辩护和宣传。至于低级、下流、庸俗、不道德、不健康、非正义之类的东西,都不宜写进诗中。缺乏思想高度的庸俗之作,在网络上传有很多,我就不举例了,以免影响读者的心境。诗是用来陶冶情操的,看后让人恶心、反感的作品,还叫什么诗啊。
    诗的思想高度是靠读者领悟出来的。伸长脖子,扯高嗓门,大喊各种假、大、空的政治口号,并不是什么思想高度。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它不应该带有任何的政治色彩。文学艺术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它是没有国界、没有人种区分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作品,其诗的品格也就不高了,更不是什么思想高度。
    (六)现代诗应有一定的艺术高度
    诗在文学作品中,应该是最高艺术效果的代表,其用字最少,凝练优美,而艺术表现能力最强。散文、小说、剧本、新闻等作品的用字通常都比诗歌多得多,其表达只要到位即可,使用语言也没有多少艺术效果的要求。而诗就不能这样,诗是要追求艺术效果的。诗的艺术效果要通过其精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和含蓄的表达来实现,其艺术高度要通过其语言美、意境美、含蓄美、节奏美和音韵美来综合体现出来。前四种美在前文已有论述,音韵美则主要是指诗作押韵以后出现的效果。国家一级作家、“鲁迅文学奖”评委、著名诗人赵丽华的《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一只蚂蚁/ 另一只蚂蚁/ 一群蚂蚁/ 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2010年“鲁迅文学奖”得主、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的《徐帆》:“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 我一直想见她,至今未了心愿/ 其实小时候我和她住得特近/ 一墙之隔/ 她家住在西商跑马场那边,我家/ 住在西商跑马场这边……”这两首诗作,尽管出自中国著名诗人之手,但其艺术高度是让人质疑的,给我的感觉是毫无诗意。
    (七)诗歌语言的跳跃性绝对不能破坏思维的连贯性
    诗歌的语言忌讳直来直去的平铺直叙,适当的跳跃是合适的,也能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但这种跳跃不能破坏思维的连贯性。一旦破坏了思维的连贯性,就属于另外写的一个内容了。诗中内容杂乱,就会让人不知所云。最后,就成了一首晦涩之作。当然,晦涩还跟生造词、不当搭配、生僻字等因素有关。诗中多种意象的创设,必须具有共同的内核,否则,就是晦涩之作。例如,著名台湾诗人非马的《大雪》:“把所有不合季节的/ 热/ 情/ 统统冷却深埋// 然后招引一双双不怕冷的脚/ 去徘徊/ 去乱踩/ 去不知所云。”这诗前后两节的语言具有跳跃性,但结合标题《大雪》,读者就会明白:前面一节是写下大雪,后面一节则写了雪后人们外出玩雪的景象,通过雪地上的脚印就反映出来了。这诗的手法很高明,诗中并无“雪”、“脚印”的字样,但这确是本诗的两个主要意象,而且两者存在密切的逻辑关系。诗中作者语言的跳跃无碍于读者思维的连贯,“雪”和雪后“脚印”两个意象的内在联系也符合常理。
    总而言之,上述七个条件,若能得到诗界的认可或进一步完善,当然也就成了界定现代诗的标准。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1-26 08:49
何谓现代诗?

中国现代诗分两种,一是有韵的,是新韵自由诗。新韵自由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方向。另一种是无韵诗。无韵诗即无节奏、无韵律,无定义,无格式,无诗体,无边无际,无度自由。像似没有附体的游魂。所以不是诗。无韵非诗早已死在二十世纪,却还在二十一世纪发臭,还在继续毒害着青少年下一代。(重阳jm)
重阳新韵论坛址:
http://blog.tianya.cn/blogger/blog_main.asp?BlogID=3567994

作者: 阿依古丽    时间: 2016-1-26 09:06
什么是现代诗???
作者: 筷子    时间: 2016-1-26 09:57
欣赏学习
作者: 西部雄鹰    时间: 2016-1-26 11:04
诗论写得不错!许多现代诗写的确实不知所云.....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6-1-26 13:43
问好文星
没必要整那么多文字
一次发多了
接受能力有限
可以列出终点,分几次发的

探讨的东西,不适宜论点过多,过杂
一次只选好一个主题拿出来,参加讨论好了
愉快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1-26 14:01
本帖最后由 菊岭耕夫 于 2016-1-26 14:07 编辑
阿依古丽 发表于 2016-1-26 09:06
什么是现代诗???


真正的现代诗,是新韵诗。


新韵诗体,就是中国特色新诗体

.
我非常赞同近期老诗人贺敬之关于创建有中国特色新诗体的建议。
我非常赞同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呼唤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的呼吁。
我非常赞同该文中提出的中国特色新诗形式的三条基本标准:
一是必须押韵且有一定节奏,易诵易唱易记,读之抑扬顿挫;
二是语言简洁精炼,句式与段落整齐而美观;
三是通俗易懂,富有诗歌传统和民族特色,让老百姓喜闻乐见。
这三条标准,就是中国新诗的特色,就是中国新诗的基本元素。
新韵诗体完全符合这三条标准。
新韵诗体就是中国特色新诗体。
新韵诗体是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
新韵诗体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未来。
新韵诗体是中国小康社会诗文化的象征。
新韵,就是“新华韵”。
即以《新华字典》为准的《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简称“新韵”。
新韵,既是诗韵,又是诗体。
韵,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体,中国特色新韵体。
新韵,“新”是韵的标签;“韵”是诗的生命。
旧韵千百年,已过时,所以要特别强调这个“新”字。
无韵近百年,丢了韵,所以更要特别强调这个“韵”字。
新韵,是与旧韵的区别;也是与无韵的抗争。
新韵,是中国特色新体诗的特殊标志。
新韵,是新韵诗的简称,也是中国特色新体诗的总称。
新韵兴起是历史的必然!为普及新韵而奋斗! 欢呼新韵时代到来!
(重阳新韵)  《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



作者: 大明定南朱曦    时间: 2016-1-26 17: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1-26 18:12
大明定南朱曦 发表于 2016-1-26 17:14
自由诗体,乃宇宙内外之体也
自由诗意,乃天地万物之萌动意象是也
新韵诗体,不过痴人说梦体而已

胡说八道!
作者: 大明定南朱曦    时间: 2016-1-26 20: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6-1-27 07:33
课题有意义,需要深入探讨,分步从各个侧面展开会更好。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1-27 14:38
大明定南朱曦 发表于 2016-1-26 20:21
你懂个铲铲....

你懂物极必反吗?
你懂自由无度的后果吗?
你懂自由与约束是矛盾的统一吗?!
作者: 大明定南朱曦    时间: 2016-1-27 14: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邓文星    时间: 2016-1-27 17:48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1-26 08:49
何谓现代诗?

中国现代诗分两种,一是有韵的,是新韵自由诗。新韵自由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方向。另一种是 ...

毫无根据,问好小朋友!
作者: 邓文星    时间: 2016-1-28 16:45
大明定南朱曦 发表于 2016-1-27 14:52
一切妨碍自由表达
和淋漓尽致呈现人类情思的诗体
都是腐败的尸体

很有道理!问好诗友!
作者: 山水如歌    时间: 2016-1-28 20:13
大明定南朱曦 发表于 2016-1-26 20:21
你懂个铲铲....

"你懂个铲铲" --- 听起来像重庆话,有点亲切。
作者: 大明定南朱曦    时间: 2016-1-28 21: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吉连成拉    时间: 2016-1-29 09:55
学习了!
作者: 吉连成拉    时间: 2016-1-29 09:55
学习了!
作者: 邓文星    时间: 2016-1-29 21:36
吉连成拉 发表于 2016-1-29 09:55
学习了!

欢迎诗友!
作者: 孩子的游戏    时间: 2016-1-30 08:29
前来学习兄弟的评论。祝福您写作快乐。
作者: 邓文星    时间: 2016-2-12 00:13
孩子的游戏 发表于 2016-1-30 08:29
前来学习兄弟的评论。祝福您写作快乐。

新年快乐!
作者: 孩子的游戏    时间: 2016-2-12 08:42
邓文星 发表于 2016-2-12 00:13
新年快乐!

兄弟早上好。祝福您。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2-12 11:25
中国诗歌的是与非

重阳JM


   说起现时的中国诗歌,真是五花八门。有晦涩的固式格律,有不知所云的朦胧,有散乱无涯的现代,后现代,还有先锋们的污言秽语……。真不知诗为何物,竟弄到这等地步!被经济大潮、崇洋大潮冲昏了头脑的诗人中,除了不无目的的诗痞诗狂诗疯子,就是那些想在诗路上吃洋荤的大腕们。支个牌子,发个启事,招些学员,只要有钱赚,管他真的伪的洋的,自办刊物发表了就捧,就吹,金字奖牌满天飞,造得诗坛上真诗不多,非诗不少,严重地污染了诗风。
    那么何谓诗呢?诗在中国权威辞书中的解释是:“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这句话再简单不过了,再明确不过了,再清楚不过了,再通俗不过了,恐怕不会有人不明白吧!也就是说,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是诗。可是,在当今的现实中,无节奏,无韵律被称为诗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如阴云布空,铺遍大地,简直是泛滥成灾了!真让人弄不懂,古今中外,有节奏有韵律的是诗,怎么无节奏无韵律的东西也叫诗呢?!奇怪的是,尽管如此,却“给一百大洋也不看”就算了,不管他是真的,伪的,洋的,任其“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吧!自由嘛!百花齐放嘛!于是,指鹿为马便成了见怪不怪、习非为是、习以为常的现实了!  
   “西诗”被中国效仿,无可非议。洋为中用,中西结合是必要的,这也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必然结果。可是中国人模仿外国诗,只模仿了皮毛形式,并未全吸取其精华,起码没有理解外国诗的韵律之美,使国人认为外国诗就是没有韵律的诗。其实,外国诗也是有韵律之美的。这也许是不懂韵律的笨拙的译诗者给国人造成的灾难吧!或是因为语言文字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外国诗的韵律美不能用汉语文字翻译过来,正如中国诗的韵律美不能用外文翻译过去一样,因此造成了国际性的大遗憾!
    中国诗坛的另一怪象是泥古不化的所谓古声古韵。现时代普通话的推广,南腔北调的中华民族语言,已被普通话规范化了。声韵的变化是自觉与不自觉的事,是自然转化与教化的必然结果。君不见,任何形式的古声古韵的诗文,或是南腔北调的汉语,都在当今的简化汉字中传播,都在普通话中讲说。因此,声韵的转化是必定的。那些泥古者的固化是毫无意义的,也是做不像的。大家都知道北京举办的唐宋名篇大朗诵吧!千百年前古人的名篇大作,到了今天,有谁还能用千百年前的古声古韵表达出来?活生生的现实显示,哪一篇不是用普通话朗诵出来的?是吟?是念?是唱?哪一篇离开了现代声韵?千百年前死人的大作如此,当今活人的大作又怎么能回到千百年前的古声古韵中去呢!铁的事实证明,不管怎么用所谓的古声古韵作诗为文,在现代化的今天,都难免被现代的语音韵律所感染,不但要用法定的简化汉字来刊载书写,还要用法定的普通话来诵读讲说。即使用南腔北调的方言来读,也逃脱不了现代语音的渗透,怎么可能保持所谓的“古声古韵”呢!更何况,现代人中有几许能说准千百年前的古声古韵是个什么样子?更何况,古时代的中国语言也是南腔北调,方言繁杂的。所谓的古声古韵,不外乎是指古书中所记载的北方语系罢了。请问,有谁能说准当年李白的口音语韵是什么样的?正如现代的广东人,上海人,或者江淅人说不准普通话,不是很自然的现象吗?那么,现代人怎么能弄准古声古韵呢?我想,就标榜为“古韵新声”的大家们也难免自我尴尬,既是“古韵”又怎么会是“新声”呢?大概是将“韵”古化了,而唯独将“声”近化了吧!真不知他们将“古韵”和“新声”是怎么分开来读的?又能读出怎样一个情景来!所以,就诗词来讲,形体可以不变,但声韵却是必变的!因为古典韵书中所标注的那些字,到现今多已演变成现代语音了。即使有些字的古音与今音完全一样,也只能是今音而不是古音。如果真有现今还活着的千岁老人,那他只能是今人而不是古人。因为他不是与世隔绝的死人,而是与时代同步的活人,因为他已经演化成今人了。因此,现代人用现代文字所作的古体古韵也好,固式格律也罢,不管怎样地标榜所谓的唐宋风韵,都不外乎古体新韵,或新韵古体。在现代化的现时代,纯正义意上的古声古韵是不存在的。即便偶成,也只能算作赝品古玩罢了。
    诗歌是有时代性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诗体形式也在不断地演变。诗体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变化,这是不诤的史实。如中国历史上的“诗经”,是上古时代诗歌的积淀。后有楚辞,汉赋,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格律,民国新诗,直至现今的新华新韵,无不展现着时代的色彩,生发着时代的气息,轰响着时代的脚步!
    新韵代表着中国诗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具有无限生命力!   
                                                  2001.10.  
首发2001年12月《艺苑》总147期。
转刊2003年1月《文学信息报》总260期。

作者: 邓文星    时间: 2016-2-13 10:20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2-12 11:25
中国诗歌的是与非

重阳JM

很好的文章!严重支持!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2-13 11:13
邓文星 发表于 2016-2-13 10:20
很好的文章!严重支持!

谢谢支持。祝福!
作者: 邓文星    时间: 2016-2-15 17:27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2-13 11:13
谢谢支持。祝福!

是老师写的吗?挺棒!
作者: 远航小诗    时间: 2016-2-15 19:04
学习!
作者: 邓文星    时间: 2016-2-15 21:46
远航小诗 发表于 2016-2-15 19:04
学习!

新年快乐!遥握并祝福诗友!
作者: 邓文星    时间: 2016-2-28 12:50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1-26 08:49
何谓现代诗?

中国现代诗分两种,一是有韵的,是新韵自由诗。新韵自由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方向。另一种是 ...

菊岭的意见有些偏执了。问好老弟!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2-28 13:08
何 谓 “诗”(一)


重阳 JM


    何谓“诗”?“诗”在汉语字典里的解释是:“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
    华语诗应该是中华民族的诗,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诗,它是由中华民族特殊语言、特殊文字、特殊民俗民风,特殊历史演变过程而形成的特殊的概念化称谓,即中华诗词。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诗文化的象征,它只能在中华民族这一特殊语言、特殊文字、特殊民俗民风、特殊历史文化传统中生存与发展。当然,它可以在外来文化的渗透与影响下,变化与完善。但它决不可能成为抛弃传统的断线风筝,也决不可能成为固步自封的古化石。这就是中华新韵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必然。
    “中国新诗”是什么?“新”应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新”当指从“旧”脱胎而出的新生物。那么,真正的“中国新诗”当指中国传统诗创新发展、脱胎而出的新体诗。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就产生了“有韵白话诗”和“古体新诗”,那就是真正的“中国新诗”。那就是“新韵”的生发。
    中国引进了“西诗”,冲破了陈旧传统的束缚,让中国诗歌天地开朗了。“西诗”在中国的迅猛发展,是中国现实社会环境营造成的。被禁固的中国人民的心灵,开放了。特别是青年诗人们,张开了自由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自由飞翔。于是乎,“西诗”象“西服”、“西医”一样,迅速占领了整个中国诗歌“市场”,在中国的大地上营造了一个空前的“西诗”大潮。然而,令人遗憾和痛心的是,“西诗”没有象“西服”、“西医”那样给人们一个明确的称谓,而是强占了“新诗”这个名子,从而形成了一个谬误的混乱的概念:认为“新诗”就是中国诗。以致模糊了人们的眼睛,扭曲了人们的思维,毒害了人们的心灵。而且还被编入大、中、小各种学校的文学教科书,继续在毒害着青少年下一代。罪恶地构筑了一个迷宫怪圈,弥天大网,笼罩着整个中国诗坛。“新诗”这个时髦而混乱的名子,在全国千万种报刊、杂章、编著中漫天飞舞,已被诗大家们称之为“中国诗的主流”。而真正的“中国新诗”却被再次推向绝灭的边缘……。这不能不引起有良知的中华民族子民们的警惕和觉醒!从量变到质变啊!既然“新诗”这个名字已经变质,已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国新诗,已成了“西诗”的代名词,况且那些西诗大家们死咬住“新诗”这个名子不放,那就由它去吧!由它去作个可怜的短命鬼吧!真正的中国新诗已经有了自己的更新更准确的名子:“新韵”。这个名子是任何外国诗所不能占用的,也是占用不了的。因为,“韵”是中华民族诗文化所特有独具的象征。这不能不让人意识到普及新韵是何等的迫切和重要!
普及“新韵”,为“新诗”正名,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民的呼唤,是历史的使命,是诗人的责任!
2000.11       

作者: 邓文星    时间: 2016-3-8 21:59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2-28 13:08
何 谓 “诗”(一)

“西诗”象“西服”、“西医”一样,迅速占领了整个中国诗歌“市场”,在中国的大地上营造了一个空前的“西诗”大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9 15:25
何谓诗(二)


重阳JM


        为“新诗”正名
       


    何谓“诗”?“诗”在汉语字典里的解释是:“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那么“无韵不成诗”自然是对的。或者说:“无韵不成汉语诗”是最起码的常识。至于外国人对外国诗是如何解释的,那就诗随国意,当在别论了。
    我以为,“诗”者,文体也,它与“衣”、“医”、“画”、“乐”等,是一样的指某一事物的属性或概念化的称谓。比如“衣”,总言之无外乎人类身体的遮附物罢了。随着人类的进化与发展,世界上演化出各种不同的民族和国家。“衣”便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变而被演化成一种服饰文化。因此便产生了各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不同的五彩缤纷的服饰文化,甚至成为某民族和国家的象征。正如现时人们所说的西服、中服、各民族服饰等,这便是人们所共知的“衣”的概念化称谓。
   “医”亦如此,无外乎是人类与疾病抗争的手段。但世界各民族和国家各有不同的特点和独到之处。如现时人们所熟知的中医、西医,即是“医”之概念化称谓。
   “画”亦如此,它是人类文明,文化艺术的展现手段之一。世界各民族和国家都有各自特有的文化艺术特征。正如现时人们所共知的中国画、西洋画等等,便是“画”之概念化称谓。
   “乐”亦如此。世界各民族和国家也都有各自特有的表现形式。正如人们所共知的中国乐器、中国乐曲,西洋乐器、西洋乐曲等,均是“乐”之概念化称谓。
   “诗”亦如此。世界各国各民族也都有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正如人们所共知的中国诗、各种外国诗一样,是“诗”之概念化称谓……。 如此林林总总的概念化称谓,便形成了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文化的千差万别。
    如此说来,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各自特有的文明文化,从而构成了各国各民族文明文化的特征,这是一个无可置疑的现实。另一方面,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相互渗透,影响着各国各民族文明文化的发展,这也是一个无可置疑的现实。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证实了这一点。
    现在可以这么说,世界各国各民族现时的文明文化是本民族历史传统的演化结果。也就是说,世界各国各民族不可能将本民族的文明文化一下子抛弃掉,除非它是灭国灭族了的亡国奴。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各民族不可能不接受外国外民族文明文化的交流与渗透,除非它是固步自封的古化石。高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更是如此!
    如此说来,中华诗词这一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展现形式,这一中华民族诗文化历史传统演化的结果,这一民族象征的诗文化是不可能一下子被抛弃掉的。因为我们不是灭国灭族了的亡国奴!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也不可能不接受外国外民族文明文化的交流与渗透,中华诗词也不可能不在外国外民族诗文化的影响下变化与发展,因为我们不是固步自封的古化石!中华新韵的产生与发展,正是这一历史演变的必然结果。
    因此,任何民族和国家文明文化的演变与发展,都不可能是全盘的否定或全盘的接纳。因为那不是演变与发展,而是推翻与毁灭,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灾难!世界历史上诸多被灭亡了的国家和民族,不正是如此吗?在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中华传统诗词被推向绝灭边缘的年代里,不也是如此吗!所以说,民族传统的毁灭,就意味着民族的灭亡!
    那么,何谓“诗”呢?(本文皆指诗体形式,并不涉及内容)。确切地说,何为华语诗呢?我认为,华语诗应该是中华民族的诗,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诗,它是由中华民族特殊语言、特殊文字、特殊民俗民风,特殊历史演变过程而形成的特殊的概念化称谓,即中华诗词。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诗文明的象征,它只能在中华民族这一特殊语言、特殊文字、特殊民俗民风、特殊历史文化传统中存在与发展。当然,它可以在外来文化的渗透与影响下,变化与完善。但它决不可能成为抛弃传统的断线风筝,也决不可能成为固步自封的古化石。这就是中华新韵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必然。
    那么,“中国新诗”是什么?“新”应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新”当指从“旧”脱胎而出的新生物。那么,真正的“中国新诗”当指中国传统诗创新发展、脱胎而出的新体诗,就是被现今称为“新韵”的当年的“新诗”。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就产生了“有韵白话诗”和“新韵古体诗”,那就是真正的“中国新诗”,那就是“新韵”的生发。中华民国期间还产生了相应的“新韵”韵书,那时是专指“声韵”的。现今的“中华新韵”,不仅仅指“声韵”,更重要的是指“诗体”。遗憾的是,当年的“新诗”这个新鲜稚嫩的名字,却被“西诗”霸占了,成了“西诗”的代名词。所以,现时中国泛称的“新诗”,并不是“中国旧诗”脱胎出来的“新诗”,而是从国外引进的或演变过来的“西诗”,它与中国传统诗毫无承传关系。所以,相对于中国传统诗而言被称为“新诗”,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几十年来,虚伪的中国新诗人们,一直不能像“西服”、“西医”、“西画”、“西乐”那样坦率地称“西诗”,以致强占一个“新”字,在中国诗坛上形成了一个很大很大的误区,或者说是一个混乱的顽固的怪圈,蒙骗了几代人,并继续蒙骗着现今的青少年下一代,这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个悲哀。然而,“韵”是中、西诗的“试金石”。混乱的“新诗”在“韵”这个“试金石”下就泾渭分明了:有韵的是“新诗”,无韵的是“西诗”,这是最起码的区分。“新韵”这个名字,正是区分“新诗”与“西诗”混名的得力武器。“新韵”这个称谓揭开了“西诗”的面纱,还了“新诗”以清白。
    那么,为什么风行全国的“西服”、“西医”等“西”货,没有象“新诗”那样形成混乱的怪圈呢?关键就在于“西服”、“西医”等“西”货都有个明明白白、直言不讳地“西”字称谓,让人们有了个清晰的概念。
    那么,“西”货好不好?这自有历史的评判。请看,“西服”让中国人的腰板潇洒了起来,“西医”让中国人战胜病魔而健康了起来……。可以说,险些灭亡了的中华民族,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科技落后的中国人民,如果不接受西方的先进思想、科技文化,就得完蛋!这是历史所证实了的。但是,“西毒”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不也是有目共睹的吗!所以,“西”的就是“西”的,好的就是好的。要明确概念,不能自欺欺人,更不能假冒伪劣,否则就是误导与灾难。难道,君不见当今假冒伪劣,自欺欺人所造成的恶果吗?“西诗”也同样,为什么不让它概念明确化呢!为什么?!
    中国引进了“西诗”,冲破了陈旧传统的束缚,让中国诗歌天地开朗了。“西诗”在中国的迅猛发展,是中国现实社会环境营造成的。被禁固的中国人民的心灵,开放了。特别是青年诗人们,张开了自由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自由飞翔。于是乎,“西诗”象“西服”、“西医”一样,迅速占领了整个中国诗歌“市场”,在中国的大地上创造了一个空前的“西诗”大潮。然而,令人遗憾和痛心的是,“西诗”没有象“西服”、“西医”那样给人们一个明确的称谓,而是强占了“新诗”这个名子,从而形成了一个谬误的混乱的概念:认为新诗就是中国诗。以致模糊了人们的眼睛,扭曲了人们的思维,毒害了人们的心灵。而且还被编入大、中、小各种学校的文学教科书,继续在毒害着青少年下一代。罪恶地构筑了一个迷宫怪圈,弥天大网,笼罩着整个中国诗坛。“新诗”这个时髦而混乱的名子,在全国千万种报刊、杂章、编著中漫天飞舞,已被诗大家们称之为“中国诗的主流”。而真正的“中国新诗”却被再次推向绝灭的边缘……。这不能不引起有良知的中华民族子民们的警惕和觉醒!从量变到质变啊!既然“新诗”这个名字已经变质,已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国新诗,已成了“西诗”的代名词,况且那些西诗大家们死咬住“新诗”这个名子不放,那就由它去吧!由它去作个可怜的短命鬼吧!真正的中国新诗已经有了自己的更新更准确的名子:“新韵”。这个名子是任何外国诗所不能占用的,也是占用不了的。因为,“韵”是中华民族诗文化所特有独具的象征。这不能不让人意识到普及新韵是何等的迫切和重要!
    那么,何以说“新诗”是被“西诗”强占了的混乱的概念化称谓呢?
    首先,所谓“新诗”并不“新”。因为无韵的“自由诗”在世界上已经很老很老了,象中国传统诗一样的古老。其二,所谓“新诗”,其真正的“新诗”成分很少。椐有关资料显示,现今的“新诗”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西诗”。其三,所谓“新诗”是中国诗的发展的说法,是个极端的错误。因为“新诗”与“中国诗”已经毫无承传关系,已经变质,成了“西诗”的代名词。所以,由于“西诗”冠以“新”字而误导成中国诗坛上的一个很大的“怪圈”。“怪”,就怪在它不是“新诗”却被称为“新诗”。几十年来,中国新诗者们在这个怪圈里走火入魔地横冲直撞,不但声称“新诗”是中国诗的发展,还创造了什么纯自由、纯艺术、朦胧、先锋、近代、现代、后现代等等一系列的洋探索,不但被称之为“中国诗的主流”,还高喊着要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试想,如果中国人说“西服”是“中服”的发展,并让它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是不是笑话?中国人说“西医”是“中医”的发展,并让它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是不是疯话?那么,中国人说“西诗”、“西画”,“西乐”是“中诗”、“中画”、“中乐”的发展,并要让它们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是不是神经病?说这种话的人知不知道自己还是不是中国人?!至此,他还想坚持“新诗”正不正名无所谓吗?!他还想继续向他的子孙后代们卖弄他的愚蠢吗?!
    今天,我们为“新诗”正名,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民的呼唤,是历史的使命,是诗人的责任!奉劝那些穿西服、吃西餐、写西诗的中国新诗人们,不妨就穿着西服给老祖宗磕个头吧,暗自提醒自己,千万可别跟错了“主子”认错了“爹”呀!
                                                           2000.11
首发2001年3月《艺苑》总144期。
转载2002年7月《中国风》第152页。
2008年《中国文学》总12期第132页。


作者: 邓文星    时间: 2016-3-11 21:04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3-9 15:25
何谓诗(二)

值得一读!问好小朋友!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12 09:27
何谓现代诗?

中国现代诗分两种,一是有韵的,是新韵自由诗。
新韵自由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方向。
另一种是无韵诗。无韵诗即无节奏、无韵律,
无定义,无格式,无诗体,无边无际,无度自由。
像似没有附体的游魂。所以不是诗。
无韵非诗早已死在二十世纪,
却还在二十一世纪发臭,
还在继续毒害着青少年下一代。
(重阳jm)

作者: 邓文星    时间: 2016-3-18 21:39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3-12 09:27
何谓现代诗?

中国现代诗分两种,一是有韵的,是新韵自由诗。

怎么感觉你就是重阳老朽?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19 06:49
邓文星 发表于 2016-3-18 21:39
怎么感觉你就是重阳老朽?

重阳是我老师。
咱们还是就事论事,就诗谈诗吧。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19 06:54
中国诗歌的流与潮

.
作者/重阳JM

.

    “西诗”引进中国后,随着崇洋大潮的汹涌澎湃,由一朵欢快的浪花,迅猛发展呈高峰之势。难怪一些新诗大家们高喊着“中国诗的主流”,还要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为此,人们不禁要问:何谓诗之“流”?何谓诗之“潮”?
    “流”原指液体沿着一定方向持续的移动。如水流成河,引伸为相继延续之意。“潮”原指海水受日月影响而起落的现象。其喻意为风潮、思潮等。可见,“流”与“潮”是有区别的,也是相辅相成的。
    要论诗之“流”,当从诗之“源”谈起。否则,无源之水将无从谈“流”。那么,诗之“源”是什么?它在哪里?这又要从人类的语言谈起。因为我们的老祖宗,在远古时代首先有了语言,而后才有“诗”的产生。远古时代的民歌民谣,大概就是诗之“源”吧。远古时代的“击掌而歌”、“顿足而歌”及“击节而歌”,不正揭示了节奏和韵律吗?在没有语言符号即文字产生之前的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曾有多少个“潮”产生,恐怕不会有人知道。但是,那诗(歌)必定是有节奏、有韵律的这一点,恐怕不会有人否认!所以,诗(歌)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流”了千百万年了,也不知该有多少个内容和形式的“潮”产生。但所“流”的并不是其具体的内容和形式,而是其节奏和韵律。也就是说,诗之“流”,当是“节奏和韵律”之流。我们知道得最早的中国诗,当是《诗经》吧!《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那是我们的老祖宗发明了文字之后对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诗(歌)的光辉记载。《诗经》里的内容和形式,只是远古时代无数的诗(歌)内容和形式积淀下来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但却把“节奏和韵律”全部地“流”给了我们。因此说,诗歌的主流是节奏和韵律(韵律之诗),而不是内容和形式。也就是说,诗之“流”和“潮”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依存的。诗的韵律之“流”是鲜活的,永恒的;而内容和形式之“潮”,则是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相对一时的。自远古悠久漫长的岁月中,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之“潮”,不管有多少之多或多大之大,都毕竟潮起潮落,成为浮糟或沉碴,留给了历史。而唯有“韵律之流”,流光溢彩,永葆青春,流过远古,流至现今,必定将流向未来!她永远是鲜活的,永恒的!
    因此,在中国诗之文明史上,曾有过的辞、赋、诗、词、曲、格律之潮,都是在“韵律之流”上、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的诗形式之“潮”,从而代表着(体现)中国历史上各个不同时代的诗之主流,直至今日新韵的兴起。所以说,新韵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她才是真正的代表着(体现)中国诗的主流。我们时刻关注着准备着迎接新韵大潮的到来。
    那么,我国在崇洋大潮的影响下形成的“西诗潮”,它的流在何处?流自何处?很显然,它是从外国流进中国的。人们不禁要问: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之一就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那么“西诗潮”能代表(体现)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吗?中国人在世界上真正的彻底地站起来了吗?“崇洋大潮”“西诗潮”又意味着什么呢?
    外国诗,它是外国语言所形成的适合外国语音韵律的文体形式,由于语言思维的不同,译者不能也不可能用汉语把它的韵律译出来,正如中国诗的韵律不能也不可能用外语把它译出来一样!中国的“西诗潮”不是在中国诗的“韵律之流”上形成的,所以,对中国来说,它只是一个特殊的“潮”而不是“流”,更不是主流。因为它仅仅是当代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罢了。况且,“西诗潮”的回落已是有目共睹的现实了!
                                                                 2001.7.
首发2001年9月《新韵•艺苑》总146期。
转载于2002年7月《中国风》第151页。

作者: 邓文星    时间: 2016-3-24 21:36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3-19 06:54
中国诗歌的流与潮

.

文章不错!
作者: 月夜明朗    时间: 2016-3-25 02:16
以前读过,好象是在小诗网一年前。再次来读,问好!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25 11:03
        中国诗歌的生命


        重阳JM       


        人,天地间的至高生灵,被概念界定为能制造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人,是动物,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是能劳动的动物。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区分人与其它动物的标志。
        诗,人类最精练的文体,被概念界定为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诗,是文体,是有节奏的文体,是有韵律的文体。节奏和韵律是区分诗与其它文体的标志。
    历来,把具有人形之物称人。如泥人,雪人,纸人,稻草人,机器人等等。但都不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因此,都不是真人。
    当今,人们把形似诗歌的分行的文体也称诗。如自由诗,散文诗,先锋诗,现代诗等等。但凡没有节奏没有韵律的诗,都不是真诗。是诗,不分行也是诗;不是诗,分了行也不是诗。
    痴情于现代诗的人们,把无节奏无韵律的诗标榜为现代诗是徒劳的。因为所谓的现代诗,其实质是倚存于内容而不是形式。如果指形式那就荒唐了,因为新诗至今尚无确定的形式,它一旦抛弃了内容其形式便毫无意义地消失了。
    中华民族诗歌纳宇宙大自然的节律法则或规律而形成了诗歌自身的节律法则或规律。节律,即节奏和韵律是永恒的,从远古到未来,从自然到社会,永远是鲜活的。节奏和韵律是诗歌内容的载体,内容与节律辩证地统一而成诗。抛弃了节奏和韵律内容依然存在,但不是诗;抛弃了内容,节奏和韵律依然存在,但也不是诗。因为,单凭内容可以成文,但只能是除诗以外的别种文体。而单凭节奏和韵律也会神奇地反映内容,如乐曲,器乐演奏,舞蹈等等。但若抛弃了节奏和韵律便是一塌糊涂!因此,我们倡导新韵,因为新韵是有节奏有韵律有机的内容和形式辩证地统一体,是真正的中国新诗体;新韵代表着中国诗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
    节奏和韵律是中国诗歌的法则或规律;节奏和韵律是中国诗歌的生命!
                                                             2001.12
首发2002年3月《艺苑》总148期。

作者: 邓文星    时间: 2016-3-30 15:36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3-25 11:03
        中国诗歌的生命

文章语句通顺,前后连贯。韵是对诗歌很重要,但有韵不一定就是诗。无韵新诗中,也有好的作品。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30 15:53
邓文星 发表于 2016-3-30 15:36
文章语句通顺,前后连贯。韵是对诗歌很重要,但有韵不一定就是诗。无韵新诗中,也有好的作品。

有韵不一定是诗,无韵必定不是诗。


新韵说       


  重阳著《新华新韵说》,简称《新韵说》。


  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无韵不成诗.
       
   “新韵”,就是“新华韵”。即以《新华字典》为准的《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简称“新韵”。采用“新韵”的传统诗词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新诗体,简称“新韵体”。因此,新韵,既指“诗韵”又指“诗体”.
       
“新韵”诗韵,即“新华韵”。就是以〈新华字典〉为准的《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简称“新韵”。新韵是平水韵等古诗韵演化至今的结果,平水韵等古诗韵是新韵的前身.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辩证地发展观。平水韵等古韵中的绝大部分韵字都被编入《新华新韵谱》中。旧韵(古韵)已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被自然淘汰了,继续使用不合时宜。

   “新韵”诗体,就是采用新韵的传统诗词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新诗体。新韵诗体是当代中国多功能的新诗体。它采用了以〈新华字典〉为准的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的标准语音并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她综合了传统诗词和民歌与自由新诗等多种诗体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实现“平仄开放,韵律改革,自然四声,形随意合”,以适应新世纪社会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

“新韵谱”,就是“新华韵谱”。即《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谱》,简称“新韵谱”.就是提取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十六个韵母作为十六韵部,(含一个儿化音);按四声分为六十四韵,包括以《新华字典》为准的所有汉字。

十六韵部为:
a  o  e  i  u  ü  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ong  er

“新韵简谱”,选取以《新华字典》为准的常用简化汉字编制。
( 欲知详情,请网络搜索重阳《新韵说》(全文),重阳《新韵谱》(全文)即可)。   
作者: 邓文星    时间: 2016-5-8 08:01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3-30 15:53
有韵不一定是诗,无韵必定不是诗。

与韵无关,只是你太过迂腐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8 15:15
邓文星 发表于 2016-5-8 08:01
与韵无关,只是你太过迂腐

有韵为诗,无韵非诗。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8 15:16
邓文星 发表于 2016-5-8 08:01
与韵无关,只是你太过迂腐

有韵为诗,无韵非诗。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8 15:16
韵 根
中国诗的幸运,是有了韵根;
中国诗的不幸,是丢了韵根;
中国诗的出路,是找回韵根。
中国诗的未来,是新华新韵。
(重阳jm)

韵根.2
无韵自由诗没有诗体,
像似没有附体的游魂。
新韵自由诗有韵诗体,
坚守着永恒的民族根。
(重阳JM)

作者: 邓文星    时间: 2016-5-9 21:56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5-8 15:16
有韵为诗,无韵非诗。

此言差矣!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6-5-12 20:53
有思考
作者: 邓文星    时间: 2016-5-20 15:48
汤胜林 发表于 2016-5-12 20:53
有思考

欢迎汤编!下午好!
作者: 邓文星    时间: 2017-2-20 16:39
北大中文新诗版主邓文星作词歌曲:
1、《没有翅膀也要飞翔》(演唱:韩红,2015年中国歌王),被选为38集电视剧《单翼雄鹰》主题歌。
2、《戒爱》(演唱:崔健、崔景天),2010年由北京天乐华语文化发展公司发行,是歌手同名专集的主打歌。2016年,本歌由刘厚鹏再次录制、发行,并选为电影《鬼马吼江湖》主题歌。
3、《红妆》(演唱:格格),由演唱《火苗》成名的格格发行。
4、《情系大草原》(演唱:何龙雨),由深圳志航公司发行。
5、《偏偏遇见你》(演唱:艾歌、何龙雨),由杭州艾格美公司发行。
6、《梧桐雨》(演唱:尚锋、张行),由尚锋、张行分别发行。
7、《爱要怎么走》(演唱:郑耿一),由郑耿一发行。
8、《唯一的结果》(演唱:羽哲),由羽哲发行。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7-2-21 12:57
阿依古丽 发表于 2016-1-26 09:06
什么是现代诗???

新诗,现代诗与无韵诗,不是一回事。
新诗之初,是有韵律的自由诗,现代诗包括有韵自由诗。与无韵诗截然不同。不是一回事。
无韵非诗,不是诗,混在新诗与现代诗中,妄称诗。
作者: 邓文星    时间: 2017-3-20 17:16
顶出来给不懂新诗为何物的诗友们好好学学!这文章肯定还有不足,也欢迎大家斧正!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7-3-21 09:16
本帖最后由 重阳新韵 于 2017-3-21 09:19 编辑

关键是:“是不是”,不是“好不好”。

诗是韵文,无韵非诗。是说整体有韵便为诗。但整体无韵,便不成诗。或某处失韵,节奏还在,便不能整体否认其为诗。我们批判无韵诗,就是对整体无韵,有意避韵,弃韵,无节奏的分行文字强称诗的作为。我们说无韵非诗,只说其是不是诗,而无关系其好坏。贵妇人怀里抱的巴儿再好,它是狗不是婴儿,充气娃再好它不是人。

(重阳JM)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7-3-21 09:17
本帖最后由 重阳新韵 于 2017-3-21 09:20 编辑

诗的传承

诗的传承,永远不会消亡。
诗传承什么?永远不会消亡的是什么?
诗的传承是诗基因,诗基因是韵律。
诗永远不会消亡的是韵律。韵律消亡了就不是诗了。
诗的生命力贵在出新,所以才有了新韵诗的出现。
为了内容的需要而突破韵的框架,是错误的。
百年新诗的失败,实践证明了丢韵是错误的。
百年新诗丢韵丢传统,背祖叛宗,是历史的悲剧。

(重阳JM)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7-3-21 09:18
中国新诗

中国新诗是以现代汉语为基础,以西诗分行为格式的一门新兴的诗歌艺术,迄今已百年。中国白话新诗的初衷是反传统,是有韵自由诗。但却被无韵诗篡改和利用,反传统反过了头,丢了传统基因,丢了韵。最后结果是背宗叛祖栽了跟头,成了无韵非诗 —— 自己不是诗了,也不知诗为何物了。

(重阳JM)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3-21 14:03
他享细读。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3-21 14:07
重阳新韵 发表于 2017-3-21 09:18
中国新诗

中国新诗是以现代汉语为基础,以西诗分行为格式的一门新兴的诗歌艺术,迄今已百年。中国白话新 ...

诺奖同意。你已成功了~就不要再这样见缝插针,大版面提贴了,留点空隙让别人发言吧,话语权平等的基础上应追求谦让~
作者: 文也哉    时间: 2017-6-16 00:19
好文章!
作者: 酱卤窄处    时间: 2017-6-16 09:23
帮提!
作者: 邓文星    时间: 2017-10-16 20:36
酱卤窄处 发表于 2017-6-16 09:23
帮提!

谢谢朋友提贴!问好!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