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重阳新韵赏评 【五】
[打印本页]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1-30 09:31
标题:
重阳新韵赏评 【五】
新韵劲如弦
泉城杨柳妄婆娑 百泉清音何嗟哦
新韵细如丝 陈词满篓箩
洗耳恭听唯小鬼 高僧大儒念大佛
瘦驴屙硬屎 肥牛嚼唾沫
一鸟入林百羽喑 一曲高歌万人和
新韵劲如弦 时代强音拨
(重阳jm)
据悉,山东济南正举行全国诗歌研讨会,重阳写了这首诗寄给了研讨会。重阳出生于山东省。山东济南市的泉水全国闻名,所以济南又称“泉城”。据记载济南有名泉七十二眼,趵突泉最为有名。所以这里开篇就想到了泉城和泉水。春天来了,气象万千,泉城的杨柳扭曲歪邪,空费力气地飘荡摇摆。还有那百泉的清朗流淌声,把美好的时光白白地虚度了过去。这是感叹,在感叹中联想到了诗句,联想到了新韵,这是妙合。
重阳先生刚刚倡导新韵时,共识的人并不多,微小得就象细丝一般。而那些远离时代性、民族性、人民性的陈词滥调,却充塞着诗界,可说是“满篓箩”。
好的合乎时代的诗音太少了,那些鬼使神差的吟吟哦哦,还有那些自称高深学识的所谓“名僧大儒”们的虚玄妙音,也只能洗耳恭听了。“洗耳恭听”这一成语的本意是恭恭敬敬地倾听。周叔《秋霁》:“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鱼洗耳听。”这里却有轻蔑之意。
无论小鬼的吟哦,还是高僧大儒的玄经,也不过是“瘦驴屙硬屎—-瞎逞能”;“肥牛嚼唾沫——自品味”,没有什么新花样,鲜味道。这里连用了两个歇后语。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广为人民大从喜闻乐见。歇后语入诗,很少见,重阳巧妙地嵌入,使诗更形象生动,诙谐有趣。
有句成语:“一鸟入林,百鸟哑音。”比喻威势压倒众人。重阳倡导的新韵,将要形成“一鸟入林百羽喑,一曲高歌万人和”的势态。他说过:“新韵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二十一世纪的诗坛是新声韵的”。新韵,已经得到了诗界的认可,同仁同道们的拥护,人民的喜爱。自从1998年热烈展开讨论,几年来,在《艺苑》上刊载了有关新韵的研讨文章百余篇,发表新韵诗作千首以上,这些都说明了“万人和”的现实。
新韵刚刚开始时,“细如丝”;而后来就“劲如弦”了。因为最后肯定了新韵的前途光明远大,必然胜利!正如重阳高呼的那样:“新韵万岁!”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1-30 09:38
依样葫芦叹
可叹人言乱飞鸿 又创文字传西东
击节而歌成古律 诗词曲赋巧玲珑
赞先贤 破臼笼 各创新牌促兴隆
试问今人何所为 依样葫芦不变通
(重阳JM)
这首诗开言就赞叹人类的继声和唱。叹:《荀子•礼论》:“《清夜》之歌,一唱而三叹也。”又创造出文字,书来信往,到处传播。鸿是飞鸟,有鸿雁传书之说。《礼记•月令》:“<季秋三月>鸿雁来宾。”后用来喻书信。
我们的祖先,击打器物,或拍掌作为节拍,唱出了古时的韵律。击节:节,一种乐器,也指调节乐曲。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节。”后以形容对别人的诗文或艺术等的赞美。《桃花扇•侦戏》:“点头听,击节赏,停杯看。”那些古律,从春秋数起,就有《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唐诗、宋词、元曲,而且都是那样精巧玲珑。《玲珑》这里有两重含义:形式的灵巧美妙。李白《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也指声音的清越动听。班固《东都赋》:“凤盖棼丽,和銮玲珑。”
敬佩称赞有德有才的先辈们,一代一代都能够在继承民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冲破固守僵式的束缚,创造出各种不同的新体新牌,促进了诗业的兴隆发达,繁荣昌盛。
请问今天的诗怎么办呢?诗人们应该写出怎样的作品呢?自由散乱的不成样子,或循规蹈矩,依样画葫芦地还在写旧体诗,不变通,无创新那怎么行呢?
这首诗涉及了我国整个诗史,既赞扬了古代诗歌,又指出了当今诗的问题,应该怎么办?走向哪里?在这样的局势面前,重阳提出了“新韵说”的理论。正是他说的:“‘新韵’诗体是当代中国多功能的新诗体。”新韵创造出了新诗体,新韵就是中国诗歌的前途和出路。
这首诗的标题是“依样葫芦叹”,即“叹依样画葫芦”。这是化用了一句“依葫芦画瓢—-照样”的歇后语。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后半部分是解释,十分自然贴切。重阳巧妙地将原歇后语反其义而化出新义,给全诗增添了色彩,显得十分形象生动而有力量。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2-2 08:41
虚拟的情歌
蝴蝶姑娘 翻动着轻盈的翅膀
在野花丛中 悠闲地舞蹈
学唱阳春白雪 高雅情调
浮萍妹妹 伸展纤柔玉腕
轻轻掀开薄荷一角
倾听 下里巴人 蛙鸦鼓噪
夜风 穿着亮丽的花袍
踏破季节的大门 走向山坳
唱着那首虚拟的情歌
披着月光 扑进吟子怀抱
愈合了 因诗而流血的伤口
撞翻了 积淤心底的古老歌谣
(重阳jm)
这是一首非常奇妙的、新鲜的、别开生面的新韵诗。读得人轻松、愉悦、有滋有味。真是在嚼着橄榄,越嚼越有味。实如司空图说的话:“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
这是一首“情歌”,是虚拟的,也就是说不是“实事儿”。既然是“情歌”,就应以抒情为主,就应有“情人”。诗中的“情人”是谁呢?是“蝴蝶姑娘”、“浮萍妹妹”,还有“夜风”。而热恋的对象又是谁呢?是诗,是歌。所以全诗必然是拟人化的,比喻式的,象征性的。
蝴蝶姑娘,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姑娘,能歌善舞。你看她,“翻动着轻盈的翅膀,在野花丛中,悠闲地舞蹈。”一边起舞,一边还唱着“阳春白雪,高雅情调。”典故之一:“阳春白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这是高雅的歌曲,全国只有几十人懂得这种音乐。后比喻高深的,不为大多数人能接受的文艺作品。看来,蝴蝶姑娘是懂得这种高深的音乐,爱唱的是“高雅的情调”。
浮萍妹妹,既喜欢装饰,又温柔漂亮,多情善感。看她“伸展纤柔玉腕,轻轻掀开薄荷一角”。她在干什么?“倾听下里巴人,蛙鸦鼓噪”。典故之二:“下里巴人”,“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这是楚国的民间歌曲。后用来比喻能为较多人所接受的通俗文艺作品。浮萍妹妹却喜爱这“蛙鸦鼓噪”。
夜风,象一位自由放荡、潇洒不羁的英俊少年。他同样爱好吟诗,喜欢歌唱。他“穿着亮丽的花袍”,打扮得十分时髦。“踏破季节大门”不管春夏秋冬,都阻挡不住。“走向山坳”。他,“披着月光,扑进吟子怀抱”。诗人摊开双臂,热情迎接他,他高兴万分。因为,为了诗歌而造成的“流血的伤口”得到了“愈合”,把那“积淤心底的古老歌谣”也给“撞翻了”。他不愿唱那老掉牙的古调旧腔了,而要快乐地唱合乎时代的新歌了。这是历史的进展,也是诗歌的变化,那就唱一曲新兴起的“新韵”吧!
“下里巴人”要唱,是普及;“阳春白雪”也要唱,是提高。歌是虚拟的,情是真切的。这正如沙士比亚说的:“最真的诗是最假的诗”。这是一首假诗,也是一首真诗和好诗啊!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2-13 08:58
文明的感慨
(一)
高级轿车 闯入闹市
摩肩擦背 在人海中委屈
从车窗里扔出一串
高级包装的 污言秽语
(重阳JM)
高级轿车,大概是超过了“红旗”牌的那些进口的日本或什么国的名牌吧!各色各样,乘坐的是些什么人呢?当然是掌权者或是有钱人。闯进了繁华热闹的街市,一个“闯”字,显得肆无忌惮。而且是“摩肩擦背”地在人海中横行,一“摩”一“擦”,真够拥挤啊!只能按响喇叭,驱开道路慢悠悠地往前行驶,觉得道路不畅通,但也只好“委屈”了。“委屈”二字也够辣味!于是就“从车窗里扔出一串高级包装的污言秽语”。这里的几个词用得极有分量:“扔”,很富动作感,可看出扔者的狂妄神态。“高级包装”,也就是在广众面前那些“冠冕堂皇”的装模作样。“污言秽语”不就是肮脏的话吗?或许在骂人,或许是别的难听之言。总之是埋怨两条腿走路的行人妨碍了四个轮子的快速前进。
这是由几句极普通的家常话组成的一首辛辣的讽刺诗。暴露了那些“权者”,“钱者”的假文明行为。还是应当剌痛某些人的心,让他们作一反思吧!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2-16 13:07
“救死扶伤”叹
(一伤者被路人送往医院抢救,因无押金而拒医。时久,流血过多而亡。)
救死扶伤医德美 白衣天使未曾愧
一度秋风劲 几番钱闹鬼
伤残病危求急救 无钱莫治唯落泪
哑言坐等死 傻眼犹心灰
(重阳JM)
伟大领袖毛泽东曾挥毫大书特书过“救死扶伤”四个闪闪发光的大字。战争年代,打了胜仗,对敌人的伤员也要给以治病。平常的年代,犯有死刑的罪犯,关押在监狱里,有了病也得治病。然而我们的人民,贫穷的人民,有了病,受了害,却无法得到治疗,甚至危及到死亡的关头,送到医院,因没有钱拒之院外,致使死亡,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重阳这首诗写的只是其中的一件并不新鲜的事儿。
“救死扶伤”,是医道的美德,历来如此。被誉为“白衣天使”,向来是这样的遵德医病,没有作出惭愧的事情,不愧于盛誉。但是,只因“一度秋风劲,几番钱闹鬼”,就变得不是那样了。那严寒残酷的秋风,杀枯了花草,结束着绿的生命。那闹鬼的金钱,将人都变得成鬼了。不管你伤啊,残啊,甚至危及到死亡边缘,没钱也别想得到解救。只有流淌那悲哀痛苦的眼泪去吧!默默地坐在那里等着死神带走吧!傻眼瞅着去死吧!让你心灰意冷,丧失了一线希望,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问题当然是复杂的。要挽救,得用钱,而钱从哪里来呢?病人没有钱,医院又不能白化钱。不抢救,那是一条生命啊,人命关天呀!这可把我们的“白衣天使”难坏了!按理说,还是先抢救,再说钱。抢救第一,钱第二。因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美德(也是社会的美德)。也只有这样,才不枉费那位路人的好心(人民的心愿)。这首诗,直接呼吁社会,再不可出现这样的让人们悲痛失望的事情!这也就是诗人写这首诗的最大愿望!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2-21 08:29
诗人的脚步
诗人的脚步 蹒跚
在大漠 巨川
在荒原 高山
听 小鸟歌唱
看 蝴蝶蹁跹
林里 蟋蟀弹琴
空中 轰鸣雷电
诗人的脚步 轻盈
未来飞跃 史前纵横
跨出国界 访美
越过海洋 旅英
踩着眼神 走进心灵
(重阳jm)
诗人的脚步,是沉重的,缓慢的。他的足迹,可涉及到浩瀚的沙漠,宽阔的大川,辽远的荒原,巍峨的高山。既可倾听小鸟的娓婉歌唱,也能观赏彩蝶的蹁跹起舞。在茂密的森林欣赏蟋蟀的弹琴,可听到广袤的天空远处,有轰鸣的雷电……。
诗人的脚步,也是灵便轻盈的。他的足迹,可纵横历史,飞跃未来。能不受国界的限制,去走访美国,也可跨过重洋,旅行英国。还可“踩着眼神,走进心灵”。诗啊,就应当透过心灵,反映精神世界。
这首新韵诗既写诗人的脚步,踏遍大地升到天空,从国内到国外,以至整个世界。也是指诗的触角,可以从大地触及到天上,能从国内触及到国外,以至全球。正如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既是实写,也是虚拟,虚实结合。既是实在的意境,也是象征的神韵。这就是诗,这就是缪斯的神秘所在。
这首新韵诗语言上的最大特点是:全用短语组成,一字语,二字语,三字语,四字语,最长也不过五字语。读起来跳跳荡荡,活活脱脱,潇潇洒洒,普普通通,明明白白,极有韵味。正是涅克拉索夫的话:“诗句,如象钱币一样,要铸造得精确、清晰、真实。”同时,大多是一短语,一意象,而且每一个意象都引人神往。好诗,就应当这样。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2-24 16:34
致中山先生
冰刀雪剑冷宇寰 和风细雨息俗尘
晨曦暮露育万物 捉笔提肘勤绘春
饥餐诗赋渴饮墨 新韵风骨见精神
喜闻东瀛新短诗 异曲同工共抚琴
天地可鉴人间美 中日友好万年春
(重阳JM)
中日人民之间从古到今是友好的。唐代日本人晁衡,公元七一七年来中国,曾在唐朝做过官。天宝十二载乘船回国,误传途中海上遇难,李白心中极为悲痛,就写了一首悼念诗《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祝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江云愁色满苍梧。”
卿是古时对友人的亲切称呼。诗中把晁衡的品质喻为明月一般的高洁,表达了诗人对晁衡的深厚友谊。
鲁迅留学日本,对日本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一生写过五十首旧体诗,而从1931年至1934年就有二十首是书赠日本友人的。就是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年代,两国人民同样是友好的。日本侵华政策,也给日本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日本人民是持反对态度的。现不妨抄录一首《送赠田涉君归国》:“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却折垂柳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在二OOO年五月十五日同一天,重阳写了一首《试和中山君<绿荫试笔>》外,还写了这首《致中山先生》的诗。
“冰刀雪剑冷宇寰,和风细雨息俗尘。”这里看似写季节,写气侯,实为写政事。那如冰的刀,似雪的剑,寒冷笼罩了整个大地。这不正象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刀光剑影”地对中国的侵略吗?而今天,中日关系正常化了,不正象“和风细雨”,那些不如人意的“俗尘”也已消失了。
“晨曦暮露育万物,捉笔提肘勤绘春。”清晨的曙光多么亮丽,傍晚的露珠多么晶莹,都在滋育着万物的生长。这正是中日友好的日益增进。这怎能不握住笔提起肘描绘这美好的春光呢?“勤绘春”与前面的“冷宇寰”正好是鲜明的强烈地对照。
“饥餐诗赋渴饮墨,新韵风骨见精神。”朋友相互在这样的热情中,自然要挥毫舞墨题辞赋诗了。自然如“饥餐”似“渴饮”那样的心诚情切,而且赋诗都是合乎重阳倡导的“新韵”的“风骨”和“精神”的。《魏书•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这里的“新韵”,不也正是重阳开一代新诗风的实质吗?
“喜闻东瀛新短诗,异曲同工共抚琴。”“东瀛”借指日本。《史记•秦始皇本记》:“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章炳麟《狱中赠邹客》诗:“邹客吾小弟,被发下瀛洲。”重阳诗后有小注:“中山荣造(逍雀),日本当代新短诗倡导者。”中山先生倡导“新短诗”。重阳先生提倡“新韵诗”,实际上都是一致的,所以说“异曲同工”。因此就能“共抚琴”。诗体相似,心声一致,共同抒情,也就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了。
“天地可鉴人间美,中日友好万年馨。”天高地阔,可照出人间的美丽,也照出中日之间的新变化,中日友好将是万年牢固的。“馨”是芳香,比喻好声誉。《晋书•苻坚载记》:“垂馨千祀。”(商代称年为祀)。最后两句与开首两句相互照映,把这首诗的意蕴推向了更高的层次。
这首诗抒发了重阳先生和中山先生的亲切交往,两人的诗道一致,情谊深厚,称得上一首中日友好歌。
(万修)
作者:
远航小诗
时间:
2016-2-24 16:50
文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2-24 16:57
百花齐放,必须是花。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2-28 16:45
和孙文浩韵
莫言虚度壮诗心 百鸟和鸣满园林
傲骨凛然学屈子 豁达飘逸效三秦
文采俗雅德为本 情动天地见精神
清风两袖悟诗道 剃筋刮骨铸韵魂
(重阳jm)
不要说什么追随缪斯,诗心坚定是虚度年华。在那百花齐放的园林里,一鸟引颈,百鸟和鸣,是多么地悦耳动听啊!
人生在世,不能有傲气,却应有傲骨。应当学习战国时的屈原,不与坏人同流合污,敢干对辱国丧权的统治者作斗争,神态凛然,让人敬仰。凛然:《宋史•李芾传》:“强力过人,自旦治事,至暮无倦色……望之凛然犹神明。”屈原忧国忧民,当楚国灭亡,流放在外,悲痛万分,沉汩罗江自尽,得到历代人民的崇敬爱戴。几千年来,每逢五月五日端午节,以赛龙舟,包粽子来纪念他。人生在世,也应仿效三秦的心胸开阔。“豁达飘逸”,潘岳《西征赋》:“观天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三秦,当指春秋战国时秦国的三位君主:秦襄公为开国君主;秦穆公攻灭十二国,称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他们三位确够豁达飘逸了。
文采即指辞采、文风。杜甫《丹青引》:“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不论文雅还是粗俗,都应当以德为根本。内容的庸俗,风气的败坏,那是最大的可耻。诗文应以情动人,只有高尚可贵的精神,才能感天动地,流传千古。
“清风两袖”即是“两袖清风”。元代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黎随月步长桥。”指的是廉洁、清贫,而只有这样,才能明白顿悟出诗的发展变化的规律来。然而真正地要铸出诗魂,就得“剃筋刮骨”那样地下一番苦功,去选择出精华,排除掉糟粕。三国有关公刮骨疗伤的故事,《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矢镞有毒,毒入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要解决当今诗歌存在的问题,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读这首诗,有读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诗句:“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之感。
这样的诗本来很难写,最容易概念化。然而作者由于引经据典,增添了诗的深广度和形象化,这是极难得的。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4 14:48
七夕雨倾盆
牛郎织女鹊桥会 七夕落雨 乃是激情泪
而今大雨倾盆泼 激情当比往年倍
人造卫星进月宫 寂寞嫦娥 被接回人间
牛女思凡情更切 日夜盼宇宙飞船
(重阳JM)
这是一首赞颂人类科技发展的诗。诗的上节写牛郎织女七月七日夜相会在鹊桥上,怎能不高兴呢!但这一夜却下起了倾盆大雨,而这雨是激情的泪。“激情当比往年倍”,这是为什么呢?诗的下节作了回答:因为太空出现了人造卫星。这首诗写于1960年,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1970年发射的,所以诗中的这颗卫星当指社会主义国家苏联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了。
下节写的是人造卫星进入了月宫,孤独寂寞的嫦娥也兴奋了起来,因为可以接她回到人间和丈夫后羿团圆了。而牛郎织女也在想人间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情切切地日夜盼望着有一天人们发射的宇宙飞船能接他们也回到人间来。
这首新韵诗想象奇妙,将人类的科学发展和神话故事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也是写诗的一种高超的境界。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6 09:30
本帖最后由 菊岭耕夫 于 2016-3-6 09:35 编辑
和唐一先生
华夏春秋当回顾,通史常读,治国有帮助。
工农商学兵相辅,古为今用不泥古。
改革开放唱新谱,高人举旗,新观念指路。
中华民族忠魂铸,一国两制江山固。
(重阳JM)
华夏即中国,是我国的古称。“春秋”本指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相传鲁国的《春秋》经过孔子修订,后来常用作史书的代称,这里代指历史。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的文明史值得回顾,常读通史,对治国是极其重要的。当今的新中国,工农商学兵组成的一个大家庭,相互辅助。读史的目的是“古为今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却不可死搬照抄,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历史在前进,事物在发展,不变是相对的,变才是绝对的。所以精英高人指出走改革创新的道路是正确的。高举马列主义理论的旗帜,谱写了中华历史的新篇章。“忠魂铸”即“铸忠魂”。“铸”这一动词用得极其有力。以崇高的伟大精神,实行“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江山更加坚固。台湾和大陆必将统一,伟大的中华民族日益繁荣昌盛,迈向世界先进之林。
这是一首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赞颂歌。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7 10:47
和钟一先生
喜看五洲卷红旗 歌颂四海开放时
浩荡东风及时雨 百花齐放遍地诗
(重阳JM)
第一句,写全世界的大好革命形势,五洲指全球。红旗代表了人民的革命,一个“卷”字,声势浩大。也正似毛泽东诗:“五洲四海风雷激”。
第二句,写中国的革命。一片赞扬,歌颂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四海指全国。古代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用四海代指中国。
第三句,浩荡是广阔壮大,潘岳《河阳县作》诗:“洪流何浩荡,修芒有苕绕 ”“东风”即春风。《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祖国大地,春风和煦,又逢上及时的好雨。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里的“风”和“雨”都含有一种寓意在里面。
第四句,春天来了,春风吹拂,春雨飘洒,“百花齐放”,借自然界的百花,“万紫千红总是春”,代喻歌颂盛世的诗花。
这首诗从国际写到国内,又以比喻象征的手法,赞颂了世界和中国革命的大好形势。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9 15:04
书赠寒墨友
三十年前去乌苏 蜉蝣飞处鳜鱼出
抚远昔瞻岸边塔 佳城今阅寒墨书
(重阳JM)
这是重阳先生书赠书法家寒墨先生的一首诗。我们读到重阳先生的书赠诗并不多,从这一点说,这首诗还是很珍贵的。
诗的前两句是想起三十年前,曾去过祖国的最北端乌苏里江。江面上蜉蝣飞舞,也正是捕捞鳜鱼的季节。蜉蝣,是昆虫的一种,幼虫生于水中,成虫在水面上飞行(但不离开水面)。鳜鱼,是我国名贵的水产食用鱼类。张志和:《渔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后两句由过去进入到现在。回忆当年,漫游江边,瞻仰高塔,激情满怀。而今,只能在佳木斯的城里,欣赏朋友的书法了。
这首怀友诗,写得简炼而具体,以景托情,韵味浓烈。因是一首书赠诗,重阳的书法又好,真是闻到了墨香。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12 09:46
文明的感慨
(2)
(二)
魔灯辉映 舞厅嘤嘤
暗淡虚幻的双影
跳瘦了月亮 舞散了星星
(重阳JM)
霓虹灯,色彩纷呈,飞旋不止,魔术一般地辉映着。舞厅里,步声、歌声、笑声、语声嘤嘤,就象鸟鸣一样。灯光是暗淡的,虚幻的。牵手、互抱的双影也是暗淡的,虚幻的。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就是这样的迷舞着。跳啊,舞啊,不停不息地跳啊,舞啊!跳到了什么时间,舞到了什么程度呢?诗的最后两句,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出来:“跳瘦了月亮,舞散了星星”。这不是天亮了吗?也可能是月亮看得愁瘦了,星星欢得躲散了。这又何必大惊小怪呢?反正现在又不是“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时代啊!这就是舞者们的享受吗?这也算是物质文明而外的精神文明吗?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13 15:55
文明的感慨
(三)
酒气冲天 生猛海鲜
陪酒的娇娘妩媚
伴舞的少女妖艳
垃圾 烹调金钱
(重阳JM)
这首诗中写的是些彻头彻尾的腐化堕落分子。在花天酒地里,红口白牙,大喝的是高级香醇美酒,大吃的是国家保护的一类珍稀禽兽和新鲜海产。陪酒的是美姿撒娇的姑娘,伴舞的是年轻妖艳的少女。这是些什么家伙?是社会的渣滓!这些行为,这些现象,就象发臭的垃圾,早该彻底清除!然而,正是这些“垃圾”却在烹炒调制着金钱,是挥霍国家的财产,吸吮人民的血汗。这怎能不引起人民的痛恨呢!难道这也算一种文明吗?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18 11:04
文明的感慨
(四)
诗人 爬格子的螳螂
拖着沉重的稿囊
终究爬不出
自我演炼的营房
(重阳JM)
官人易胖,诗人肯瘦。在这饿死诗人的年代,更是如此。正如李白写给杜甫的诗句:“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诗人瘦,瘦成螳螂的模样,还在不改对诗的执著,苦思冥想地爬格子,弄那些“雕虫小技”,也太痴迷过傻气了吧!螳螂,昆虫,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前腿呈刀状。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有的地方叫刀螂。重阳把诗人比作“螳螂”,既形象又幽默。然而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一切幽默都含有欢笑与愁苦”。
诗人虽然瘦若螳螂,然而却照样拖着那沉重的稿囊,爬呀爬呀,但终究爬不出自己为自己“演炼”的那个“营房”。这里巧用了“演炼”和“营房”两个特别的词语,给人一种感觉,就是不停的创作,坚守在诗歌的岗位上。
这里倒想起了唐代别具一帜的李贺来。他穷困潦倒,终身不得志。白天骑着个如狗的小毛驴,穿着似鹑毛的破烂衣衫,背着个旧袋子,出去觅诗。得句就扔进袋子,晚上回来整理加工润色。就是他呀,十七岁白了头,二十七岁丧了生。但他却给后人留下了二百四十二首闪光的诗章,流芳不朽。
法国大画家米勒说过:“若不是出自内心的作品,则此艺术创作无生命可言”。 这诗正是出自重阳内心的诗。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23 10:50
文明的感慨
(五)
卖冷饮的小女孩
攒着零钱买诗集
诗人
一口气
喝了
十瓶汽水
(重阳JM)
多可爱的小女孩啊,你为什么不去上学,而在卖冷饮呢?大概是交不起学费吧!
多可爱的小女孩啊,你卖冷饮攒点零钱,为什么不去买个蝴蝶结扎在头上,那有多好看呀!而你却要买诗集。看来你是崇敬诗人,热爱诗歌的好女孩!祝愿你好好学诗,学写诗,写出好诗,将来成为诗国的一位女诗人!
我们的诗人啊,你出版诗集,就送给这个可敬可爱的小女孩一本吧!然而诗人也很穷,兜里没有多少钱。而且已经口干舌燥,买不起高级饮料,就只好喝那极普通的汽水了。
我们的诗人啊,你实在太苦渴了,一口气就“喝了十瓶汽水”,这也好,既解除了诗人的口渴,又可让小女孩实现“攒着零钱买诗集”的美梦。
这是历史在向诗人和小女孩开着玩笑吗?不是的,绝对不是的!这是事实,也是客观的存在。
这是一首情真意切的诗,也是一首诙谐幽默的诗。透过诗句,可看出诗人的复杂心理状态。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首诗真能感动人,我是流着泪读这首诗的。
诗啊,这就是诗!
《文明的感慨》共五首,属民歌体,短小精悍,语言泼辣。对社会的歪风邪气,不良现象看得准,写得新,挖得深。让人们读得愤恨、痛激,实属针砭时弊的好诗篇。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27 10:17
上学路上吟
旷野寂静秋虫鸣 晨风如水沾朱英
夜幕未开月为灯 星兄星妹伴我行
(重阳JM)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式的新韵诗。旷野是寂静的,听见秋虫在鸣叫。越寂静越听得清,愈听得清愈显得寂静。清晨的风就象凉爽的水一样沾湿了红脸蛋儿。夜幕还没有拉开,多亏明月打着灯笼,照亮了道路;并有闪闪眨着眼睛的星星,就象可爱的小兄妹,陪同一起去上学。这首形式整齐的诗,既象一首七言绝句,也似一首民歌。全诗聚集了多种意象,就今天读来,也不愧一首形象化的上乘佳作。但也看出语言的文诌,如把“红脸蛋儿”写成“朱英”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30 15:39
芦笛芬芳声
谁弄芦笛芬芳声 沏入秋风渡清溪
牧公挥鞭舞晨霞 吾背书包至界石
(重阳JM)
这是1958年写的一首新韵诗,极其形象生动。第一句写出了奇异的新意,芦笛发出芬芳,声音也有了香味。这使人想起唐代想象瑰诡的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的诗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意为李凭弹箜篌的技艺高超,声音就象昆仑山的碧玉碎破,凤凰的婉转鸣啼;又如芙蓉在哭泣,兰花在欢笑。花怎样哭和笑呢?这是奇特的想象。而小重阳竟也闻到了笛音的香味,这和李贺是异曲同工的。这一句中还用了一个“弄”字,同样让人想到宋代张先《天仙子》中的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第二句中写笛音“沏入秋风”,“沏”字用得十分精当,就象茶色茶味溶进水中一般。第三句也极形象,放牛的人扬起长鞭,挥舞着清晨的云霞,同样想象力极其丰富。就在这样的景象中,背着书包到界石上学去(界石:界石中学)。在这首诗中,也用了一些文言,如“公”、“吾”、“至”。
象这七绝式的诗,还有《月夜游》《二月二熏虫》等,都写得不一般。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4-3 08:37
亲人在苏州
明月到中秋 花落蜂蝶忧
梦游西湖远 亲人在苏州
(重阳JM)
这是1957年写的一首五绝式的新韵诗,构思新颖奇巧。以中秋明月引出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知道中秋节是个团圆的日子,这一晚秋高气爽,金黄的月儿显得特别圆又格外亮,所以最易想念亲人。诗以秋来鲜花败落,使得惜花的蜜蜂和恋花的蝴蝶发出忧愁,这个“忧”字极为传神。小作者不能见到亲人,好像有些愁意。而更巧妙的是用托梦的方式进一步表达了一种真切的心理活动,梦游到遥远美丽的西湖,超过了亲人居住的苏州,这正衬出了在梦中是完全可以见到亲人的。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4-8 09:43
春雨细如丝
春雨细如丝 窗前自有思
吹来雨中风 掀开笔下诗
(重阳JM)
这首新韵诗也写得很妙,“丝”、“思”谐音,象长长的雨丝一样不断地思什么呢?思的是“诗”,所以雨中的风就掀开了笔下的“诗”,“掀”字推敲得很有力度。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4-10 16:01
气冷星寒月
气冷星寒月牙 盏盏马灯晶莹
车夫挥鞭震壁 有货不待天明
(重阳JM)
这是作者中学生时的一首四句的六言诗习作,可说是五绝式的扩展。六言诗在我国古代也有,但相对比较起来,却显得少多了。此诗写出了车夫辛勤操劳和急切的心情。天气严寒,连星星也感到冷了,更有那瘦小的月牙儿,好像也冻得发抖。就在这寒夜里,只有一盏盏晶莹的马灯照着路。车夫扬起啪啪的响鞭,震得山崖都发出回音。只要有货,就不等到天亮,抢着时间在赶路拉送。全诗的景是实在的,情是真切的。更可贵的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表达了小小年纪的诗人就有一颗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之心。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4-16 14:54
青山情意浓
青山情意浓 相伴尽逍遥
百日坐书屋 今日出笼鸟
花芳春静寺 松掩九龙池
何处莺啼切 吾来添新词
(重阳jm)
昆嵛山是山东半岛东部的一座山,大概就在重阳老家的不远处吧。1958年他游览了这座山,写下这首五律式的诗。这首诗采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青山含着浓郁的情意,陪伴着这位中学生享尽了逍遥自在。特别是几个月限制在书屋里,今天就象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儿一样被放了出来,尽情地飞啊,欢乐地唱啊,多么地快活啊!紧接着描绘了景致的美丽宜人,寺院寂静,鲜花竞放,松柏遮掩着清澈的池水。更有传来黄莺一声紧一声的鸣叫,这怎能不激发小作者的灵感呢?自然会吟出美妙的诗章来。同时也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限热爱。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颗自由欢快的童心。
如这样五律式的诗,还有《冒雪路上吟》《雪落满怀》等,都写得很具特色。(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4-17 13:47
日出天宫照
日出天宫照古桥 缓步迎风闻柳莺
问莺古桥何时建 几代英雄桥上行
桥边杨柳愁丝长 几多风流叹涕零
潺潺桥下长流水 一声一声细打听
(重阳jm)
这是1957年写的一首七律式的新韵诗,最大的特点是全诗拟人化。开句不说太阳从东方升起,而是从“天宫”来照耀古桥,想象天上有一座大宫殿,那辉煌的太阳是宫殿里的一盏大明灯,给人特别的新鲜感。小作者慢慢地迎着清风迈步走着,听见绿柳问黄莺的悦耳歌唱,这就浮想联翩了。问黄莺这古桥是何年何月建造的呢?有多少英雄从桥上过来过去的行走呢?这里用了“英雄”,而不是“人们”,含有一种深意。更有桥边长长的柳丝好像在发愁,愁什么呢?愁叹有多少风流人物颠簸艰难路途,涕泪零落,不能如意实现自己的理想吧!而这些事情,也只有桥下潺潺的流水,日日夜夜地一声一声地在细心打听了。一位少年就能把诗写到这等境地,非有一定的艺术功力是不可能的,实在令人敬佩。
(李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4-20 14:44
三春三秋路
睡里挑灯看书 梦回红瓦学堂
十五里路风和雨 独自走读背干粮
仰望长空数飞鸟 低头拣石撇沟塘
三春三秋倜傥路 步步都是好文章
(重阳jm)
这是一首七律式的变体诗,所谓变体,是指来自七律的形式,但却有了变化。第一是字数上的变化,开头两句就各少了一个字;第二是分成了两节。这种诗体的变化,实属难能可贵。构思既不俗套,意境也很客观。在睡觉里都梦见挑灯看书,回到了学堂。感到上学的辛苦,十五里路风雨无阻,背着干粮走读。第二节更为形象,把一位少年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上学的路上,一会儿抬头仰望天空,数着飞翔的小鸟有多少只;一会儿又拣起小石头,向着沟塘的清水撇去,看能溅起多少微波圆圈来。句中有个字,投、扔、抛、丢、掷都可用,却精选了“撇”,太神了。这也引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我比重阳大一岁,小时候和同学们在上学的路上也常常一起玩比赛,就是拣了小石片,斜着向水面“撇”出去,让石片在水面上一边向前跳动,一边溅出些小圆圈,这叫吃扁食(饺子),溅起的圆圈越多,就是吃的饺子越多,谁吃的饺子多谁就是胜利者。不知小重阳的这句诗的来源和我小时候的那种玩耍一样不一样,因一个在山东,一个在陕北,真会不约而同吗?作者就这样三年不停地潇洒无束地来回在上学的路上,而且步步都在增知识,步步变成“好文章”,写得真够实实在在,活活脱脱。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4-29 14:30
喜鹊屋檐啼
喜鹊喳喳屋檐啼 何不随群而至
走读远去界石 何不专心致志
学于文理 乐于管弦
一生之计 在于青春之努力矣
(重阳jm)
这是1958年写的一首自由体新韵诗,也很有特色。抒发了他的一些思想,要随着集体,专心致志地认真学习,热心文理,喜爱音乐,珍惜青春的宝贵时光。青春往往决定人的一生,正与“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样。认识是明确的,思想是正确的,富于哲理性。这首诗的形式自由,句式多变,这种尝试十分大胆。诗的语言文白相杂,用了不少文言:“何”、“而”、“至”、“于”、“非”、“之”、“矣”等。不知是想用文言试着写自由诗呢?还是语言不够成熟呢?在诗集《看明月》中,共收了少年诗十四首,而长短句的自由诗唯有这一首。
在我国的古代,最喜明月,写明月最多的一位诗人就是李白。而重阳仅在十四首少年诗中,就有五首写了明月,即是后来的诗,写明月的也不少。这是巧合,还是李白对他的影响呢?
从重阳的少年诗看,推测他从小就背诵过不少的古诗。再加上具有写诗的才华,所以小小的年纪就能把诗写得这样的精美。他的少年诗多是在上学的路上构思的,来自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十四首中,有六首是写上学的事。抒情达意,情真意浓,韵律和谐,节奏明快,善摄意象,形象生动,构思新巧,想象奇特,并能调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具有古典韵、民歌味,还涉及到自由形。他老来提出的《新韵说》,由古典诗词、民歌、自由诗三者融合产生出一种新诗体。看来这一理论从小就扎下了坚实的根基,并不是偶然的随意的想出来的。
从重阳的少年诗看,《新韵说》的诞生有其深远的根源,可谓是水到渠成的了。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4-30 16:43
心蕾欲待放
心蕾欲待放 花飘万里香
智慧满胸膛 情谊银河长
灵明旭日光 神志如朝阳
宇宙琴一张 彩虹如弦永弹唱
(重阳JM)
这首语句短促,比喻新颖,节奏明快,一气呵成的新韵诗,不仅意境含蕴深遂,而且极具浪漫色彩。表达了作者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心花怒放的豪情壮志。心中的花蕾开放着,并且花香飘荡万里。这花,就是智慧之花;这香,就是智慧之香。智慧这样美,自然满胸膛。那情谊就像银河一样宽广,那灵性就像旭日一样明亮,那神志就像早晨的太阳。结尾想象奇丽,胸怀远大,把整个宇宙看成一张琴,而天空的长虹又如那七色的琴弦,永远弹奏演唱着无尽的奋进之歌。21岁的青年人,竟想得这样奇异美妙!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2 15:23
扬手舞江山
长空赤黄纵抹 山麓白雾横涂
短笛一声幽谷醉 镜里飞出银鱼
扬手舞腾江山 移足碾碎宙宇
风吹日历千千册 回首亦当唏嘘
(重阳JM)
这首新韵诗的整个意境,可用两个字概括:“高远”。望天空,红霞像纵向抹出;看山脚,白雾似横着涂上,一“朱”一“白”,色彩对比鲜明,一“抹”一“涂”,动感十分强烈。山谷沉醉在悠扬的笛声里,更有银鱼从明静似镜的水面上飞出来。在这样的清晨美景中锻练身体,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奔骋。挥起手,能使江山腾跃舞动,踏下脚可把宇宙碾碎,“舞”、“碾”极富动感。时代的风吹翻过千万册的日历,真有毛主席《满江红》中的词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之感。这是一首不挂牌、不讲平仄的新韵词。词的上节的景是真实的,下节的情是浓郁的,景情交融,启发人心。这首诗和《心花颂》可称为姊妹篇,也是青年重阳的志向篇。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4 16:45
不愿再蹉跎
春霞诱人登上海滨岩崖 茫茫大海在眼前鼓荡
冲天涛澜从心底涌起 扑向喷薄欲出的太阳
近桅刺天信旗高高飘扬 远帆点点携同白鸥飞翔
尽管彩霞似锦五彩斑烂 行云流水皆皆不在想望
凝望旭日涌涛波 如闻喧哗不愿再蹉跎
艳昕暖翠流光竞丽珠 鹏程达日桨击万浪破
(重阳 JM)
我国古代,写观潮的诗屡见不鲜。毛泽东一九五九年九月也写过一首《观潮》:“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重阳《观潮》这首新韵诗,不仅雄伟壮观,珠玉溢彩,而更大的特色是融进了宏愿豪情,抒发了敢于战斗,不畏风浪,冲向前进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全诗气势磅礴,意象纷呈。五彩的云霞,高巍的岩崖,茫茫的大海,滚滚的浪涛,喷薄欲出的太阳;近处桅杆高高,信旗飘飘,远处白帆点点,鸥鸟飞飞……,然而这些景象全不在作者的意愿。意愿是什么呢?是全心贯注地望着那轮涌向波涛的红日,倾听那雷霆万钧的轰鸣,心潮也澎湃起来,不愿虚度年华,搏击在那千波万浪中,到达那鹏程万里的光辉远方……。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7 11:29
可有桂花酒
凤有高梧鹤有松 鸟鸣长空鱼海游
花枝满院蜂蝶舞 树高林密蝉声稠
偶向江边解闲愁 拂云指见月中楼
嫦娥漫舞逗月兔 吴刚可有桂花酒
(重阳JM)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我们的年轻诗人也是有忧愁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情感。全诗的构思十分新奇,不仅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而且还融进了动人的神话故事。这是一首不标律,不讲平仄的古体新韵诗。
凤凰落高高的梧桐树,仙鹤栖郁郁葱葱的松柏林;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游;蜂蝶有鲜花陪伴,蝉鸣靠高树扬声。它们都快乐地生活着,而且有依有靠。然而,年轻的诗人心中忧愁,为什么愁?愁什么?不知道?但我想,这是诗人弃学投亲到黑龙江边牧渔时写的一首诗。弃学的心痛,牧渔生活的艰苦,处境的孤寂,对他正值二十几岁的青春期,可谓风华正茂时,或许因前途而迷茫,或因爱情而忧伤……。
他静坐在江边解愁闷,忽然抬头望见了一轮明月,就想起了那美丽的神话故事:月宫中有琼楼玉宇,当年嫦娥偷吃了西王母给她丈夫后羿的仙药后,抱着玉兔升上了月宫,想象她正高高兴兴地轻歌漫舞,而且还逗着玉兔嬉戏呢。还有天帝罚吴刚在月中砍伐桂树,斧起而愈合,永远也砍不倒。但那芬芳的桂花可酿出馥郁浓香的桂花酒,想痛饮那桂花酒来浇解心中的忧愁。举杯痛饮呀,消除愁闷吧!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8 13:29
燕子穿柳丝
忆昔哀哉桃红时 呢喃燕子穿柳丝
心潮澎湃梦难寐 冲破夜寂警钟诗
指问桃花几度红 单知锦菊三番开
既有松竹青其枝 岂无园童除其苔
(重阳JM)
我国唐代独树一帜的青年诗人李贺,二十一岁时写过一首咏叹人生的诗《浩歌》,开头四句是: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笑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成几回死。
重阳二十三岁写的这首人生咏叹诗,当然要比李贺的积极向上多了。那时他已弃学三年了。想起那桃花鲜红,绿柳绵长,燕子穿梭的明媚春光,正是三年前他写“警钟诗”而突遭打击之时节,就心潮汹涌起来,久久不能入睡,便挥毫吟唱起激励自己的诗章来。这时他的心胸宽广,思路深远:他坚信,既然有翠绿的松竹,必然有清扫苔迹的园童。然而,那桃花红艳,金菊灿烂三次了,三年了!重阳深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天长地久,人生短暂,生命宝贵。一定要珍惜这美好的春光,热爱生活,努力奋进,绝不虚度青春年华。这曲人生之歌,唱得多么响亮啊!
这是一首不标律的古体新韵诗。诗的唐风很浓,就语调、意境、形象、手法而言,确实是唐骨唐韵的展现。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10 11:15
柳绿花红晚
风和日丽近清明 蛛丝飞落挂红腮
黑水春冰将泮时 黄河桃花谅已开
独语江边谓南风 燕剪莺歌几时来
莫嫌柳绿花红晚 一样春衣剪剪裁
(重阳JM)
这是一幅春回大地图。身在遥远的北大荒,心却回到老家山东。从时令上,春姑娘是从南方逐步向北方走来。祖国的地大物博,正如贺敬之《放声歌唱》中赞颂的那样:“桃花—南方。雪花—北方。”南方花已开,北国雪未消。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就要到清明节了。黑龙江上厚厚的冰雪也消融了,成块成块的漂流着。作者在想,老家山东黄河边的桃花估计已经开放了。自己一个人却坐在黑龙江岸上,自言自语地喃喃念叨着,南方的暖风也必定会吹拂到这大东北来的。含有一种急切的心情。去冬南飞的燕子和黄莺的歌声什么时候才能看见和听到呢?但也不要嫌弃这里柳变绿花开红太晚,到时候春姑娘是会带着紫燕飞回来,像剪刀一样裁出春天的新装给北大荒穿起来的。这里表达了作者既思念山东的家乡,又热爱北大荒第二故乡的情谊。全诗联想得实际、巧妙。情是真的,意是浓的。
这是一首不标律、不讲平仄的古体新韵诗。诗中有些词语选得极有份量:“近”、“挂”、“将”、“谅”、“谓”等。可看出作者青年时词汇就很丰富。
颂春的诗还有《春渔》三首,是他渔鱼生活的真实写照,读来也很有滋味。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14 14:14
蝴蝶戏芙蓉
呢喃燕子廊檐 吟罢鸣蝉柳纱
林边池水平似镜 跳进一只青蛙
池边芳草兰花 蜻蜓纷舞上下
只见蝴蝶戏芙蓉 匆匆蜜蜂去哪
(重阳JM)
这是一幅盛夏美景图。从形式上看,象一首词,实为一首不挂牌,不讲平仄的新韵新诗。吱吱啁啁的燕子在屋檐上,孵出了乳燕,忙忙碌碌地在外边寻捉虫子,来来回回地喂着快快长大。还有知了在绿荫荫的柳丝间不断地鸣叫。那林边的池水清澈见底,微波不起,就象平静的明镜,青蛙跳入池中游来游去。池边生长着茂盛的芳草,开放着馨香的兰花。空中还有蜻蜓在飞舞,彩蝶嬉戏在鲜艳的荷花上面,而却少见忙忙碌碌的蜜蜂,到哪里去了呢?诗中意象连翩:飞燕、鸣蝉、柳纱、芳草、碧池、荷花、青蛙、蝴蝶、蜜蜂等,诗还能不具形象吗?这样的诗,谁读了也会感到悦目赏心。(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16 10:46
这样的诗,谁读了也会感到悦目赏心。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19 13:28
群峰如临仙
隐隐群峰如临仙 互应对答不见面
一对黄莺撞柳帘 落了露珠飞了蝉
日出天边湿漉漉 秋田一片沉甸甸
牧笛不解天公意 横向牛背无定弦
(重阳JM)
这是一幅秋日丰收图。远景:秋雾浓重,隐约出现的模糊的群峰,就象走近了仙人居住的地方,你高声呐喊,可以相互对答,但却不能见面。近景:一对黄莺撞进了绿柳织成的帘子,抖落了露珠,惊飞了知了。远景:天边现出了红日,浓浓的雾气象把红日都浸润得湿漉漉的;那片片农田,长满了沉甸甸的丰收果实。近景:放牛的孩童,不理解这是大自然的造化,骑在牛背上随便地吹奏,为什么不吹一曲赞颂这美丽的秋景和丰满的硕果呢?诗要形象说话,不能概念化,忌讳直白。重阳的青年诗都很形象,这首也同样。“群峰临仙”,山奇;“莺撞柳帘”,景美。一“临”一“撞”,都动作化了。红日“湿漉漉”,水气浓;秋田“沉甸甸”,丰收年。增强了表现力。结尾更出新奇:虽似埋怨牧童不会用笛声来表达这美好的金秋景致,实却反映了丰收农民的喜悦心情。
这是一首古体新韵诗。如此写秋的诗较多,还有《秋池》四首、《感秋》、《秋夜》、《晚秋》等。这也可能因为金秋是个收获的季节而特发感慨吧!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21 15:41
本帖最后由 菊岭耕夫 于 2016-5-27 15:58 编辑
冰封江河渔
天撒银硝,风扬芦花。江河封固,雪掩黄沙。
走钩于持,冰穿于胛。行网趋趋,霜打下巴。
烟绕香飘,煨鱼烤虾。篝火拥襟,何处闻笳。
(重阳JM)
这是一幅雪天捕鱼图。诗中描写了冬天风雪里,破冰捕鱼的艰辛,大家共享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美味。整个的环境是满天飘散着雪花,形象地用“银屑”作比,寒风吹起芦花和雪花一混飞舞。山河全被冰雪封固起来,落雪复盖了黄沙(河滩),人们拿着捕鱼的工具,急匆匆地破冰运网劳作,并将捕来的鱼虾,用篝火烧烤,香气萦绕,而且还在什么地方传来悠扬的胡笳声。写得多么贴切而又形象生动啊!
这首古体新韵诗,象一篇小叙事诗。景物、人物、行为、情节、情感都融合在了一起。特别突出的是动词的选用:“撒”、“扬”、“封”、“掩”、“走”、“穿”、“趋”、“打”、“绕”、“飘”、“煨”、“烤”、“拥”、“闻”等,这就够成功的了。
重阳从小就喜爱诗书画,而在中学时期,就开始创作。从以上的诗中,给人们的感觉实是“诗中有画”。读他的四季诗,就会想到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神情诗》:春水满田泽 /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 /冬岭秀寒松。
重阳青年时就是一位写景的能手,即便是小诗也同样引人入胜。(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24 08:46
这首古体新韵诗,象一篇小叙事诗。景物、人物、行为、情节、情感都融合在了一起。特别突出的是动词的选用:“撒”、“扬”、“封”、“掩”、“走”、“穿”、“趋”、“打”、“绕”、“飘”、“煨”、“烤”、“拥”、“闻”等,这就够成功的了。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27 16:01
雾开满天霞
庭前杨柳披绫纱 篱笆挂满牵牛花
几唱雄鸡日方出 揭开雾帷满天霞
(重阳JM)
庭前的杨柳树,就象披着绸绫丝线,篱笆上挂满了红紫的牵牛花。一个“披”,一个“挂”,多么准确的动词啊!经过雄鸡几次的歌唱,才将那轮红日邀请出来。这时又象揭开了雾的帏帐,铺展起满天的彩霞,多么美的清晨啊!一个“揭”字,再无别的动词可代替了。
这是一首古体新韵诗。如此写晨的诗还有《海港的早晨》、《晓》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30 08:27
银河水漂月
问萤何必拎灯信游
请听蟋蟀弹琴鼓瑟
巡天遥遥曾经几重宫阙
银河水深漂起一轮明月
(重阳JM)
问那萤火虫儿,何必拎着灯笼随便的飞游呢。“拎”字用得好!还是请你听听那蟋蟀悦耳的弹琴鼓瑟吧。这时诗人就展开了美妙的想象:巡视那遥远的天上,有多少重重叠叠的宫殿,更有那深深的天河,银波汹涌,漂浮起一轮光辉的明月。“漂”使月亮有了动感。这样的夜景,怎能不惹人喜爱呢!写夜的另有《夜宿渔窝》。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6-2 17:36
重阳从小就喜爱诗书画,而在中学时期,就开始创作。从以上的诗中,给人们的感觉实是“诗中有画”。读他的四季诗,就会想到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神情诗》:春水满田泽 /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 /冬岭秀寒松。
重阳青年时就是一位写景的能手,即便是小诗也同样引人入胜。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6-9 07:34
新韵刚刚开始时,“细如丝”;而后来就“劲如弦”了。因为最后肯定了新韵的前途光明远大,必然胜利!正如重阳高呼的那样:“新韵万岁!”
作者:
李万修
时间:
2016-6-12 08:07
云月透江明
霞散波逝一江平 柳影云月透江明
花落水面文章布 有韵无声深春情
(重阳JM)
天边的晚霞消散了,江中的波浪平静了,风吹柳影乱摇摆,月光洒得满江明。这是多么美好的夜景啊!那艳丽的花瓣飘落在水面上,就像情书一样排布起来。却只有心思而无声音,只有默默地想念着。这是惜青春,也是惜爱情,当是情爱的萌动吧!这里最高妙的是情全由景托出,景中饱含了情。
(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6-14 08:44
有句成语:“一鸟入林,百鸟哑音。”比喻威势压倒众人。重阳倡导的新韵,将要形成“一鸟入林百羽喑,一曲高歌万人和”的势态。他说过:“新韵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二十一世纪的诗坛是新声韵的”。新韵,已经得到了诗界的认可,同仁同道们的拥护,人民的喜爱。自从1998年热烈展开讨论,几年来,在《艺苑》上刊载了有关新韵的研讨文章百余篇,发表新韵诗作千首以上,这些都说明了“万人和”的现实。
作者:
原草
时间:
2016-6-17 08:32
《新韵劲如弦》新韵刚刚开始时,“细如丝”;而后来就“劲如弦”了。因为最后肯定了新韵的前途光明远大,必然胜利!正如重阳高呼的那样:“新韵万岁!”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6-20 09:16
《云月透江明》这是惜青春,也是惜爱情,当是情爱的萌动吧!这里最高妙的是情全由景托出,景中饱含了情。
作者:
李万修
时间:
2016-6-28 09:30
初春恋恋词
一吹春风逗柳丝 寸草嫩蕾月光滋
悄悄芳舟西园里 馥郁满载恋恋词
(重阳JM)
这首古体新韵诗,可说与《有情》异曲同工。实为《有情》的续篇,却写得含而不露。
在一个新春的夜晚,清风吹着柳丝儿摇摆,好象在逗着玩耍。一个“逗”字意境顿生。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夜空,滋润着那鲜嫩的草芽和怒放的花蕾,也悄悄地照耀着西园里的一只小船。“悄悄”二字突出了夜的寂静。小船里坐着一对热恋的情侣,也载着初恋的悄悄话。那些切切私语,和芳草鲜花一样的甜蜜芳香。这才是真正的自由恋爱,真实的幸福生活。诗写得非常形象,十分生动。
读重阳这两首诗时,使我想到了元代大剧作家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三五明月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7-1 13:54
《初春恋恋词》,这首古体新韵诗,可说与《有情》异曲同工。实为《有情》的续篇,却写得含而不露。
作者:
李万修
时间:
2016-7-3 10:35
《初春恋恋词》读重阳这两首诗时,使我想到了元代大剧作家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三五明月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6-7-5 15:50
《初春恋恋词》 在一个新春的夜晚,清风吹着柳丝儿摇摆,好象在逗着玩耍。一个“逗”字意境顿生。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夜空,滋润着那鲜嫩的草芽和怒放的花蕾,也悄悄地照耀着西园里的一只小船。“悄悄”二字突出了夜的寂静。小船里坐着一对热恋的情侣,也载着初恋的悄悄话。那些切切私语,和芳草鲜花一样的甜蜜芳香。这才是真正的自由恋爱,真实的幸福生活。诗写得非常形象,十分生动。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7-9 10:41
《依样葫芦叹》 这首诗的标题是“依样葫芦叹”,即“叹依样画葫芦”。这是化用了一句“依葫芦画瓢—-照样”的歇后语。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后半部分是解释,十分自然贴切。重阳巧妙地将原歇后语反其义而化出新义,给全诗增添了色彩,显得十分形象生动而有力量。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7-11 14:19
送君十里途
草嫩绿茸茸 花苞吐郁浓
鸟鸣深林里 蛙声满塘蒲
百花无心看 彩蝶何翩舞
难尽别离语 送君十里途
三送三携手 五回睹彼眸
珠泪挂红腮 滴落别君处
(重阳JM)
这首古体新韵诗,是一首爱情诗,亦可谓是《初恋》的续篇。
这首爱情诗真够情真意切了。嫩嫩的绿茸茸的小草蓬勃生长,艳艳的花苞吐出浓郁的芳香。鸟儿在深深的树林里鸣啼,青蛙在清清的水池中歌唱。然而,向着芳艳花草无心观,对着宛啭鸟声无意听,而且还埋怨起双双的彩蝶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飞舞在眼前,更加重了心中的痛苦。这里的美景全起着衬托离愁的作用。那离别的话儿难以表达尽,这恋人上路远行,送了十里不愿分手,又送一程还不想分开,拉着手儿再送一程。多少次地回望恋人的眼睛,泪珠儿挂满了两腮,朴簌簌地洒落在与恋人分手的地方。把一对相爱的恋人别离远行时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这位多情女子的心理状态,更是细腻地描绘了出来。写得有情有景,情景互衬,实属一首成功的新韵爱情诗。
(万修)
作者:
李万修
时间:
2016-7-15 16:06
《救死扶伤》 “救死扶伤”,是医道的美德,历来如此。被誉为“白衣天使”,向来是这样的遵德医病,没有作出惭愧的事情,不愧于盛誉。但是,只因“一度秋风劲,几番钱闹鬼”,就变得不是那样了。那严寒残酷的秋风,杀枯了花草,结束着绿的生命。那闹鬼的金钱,将人都变得成鬼了。不管你伤啊,残啊,甚至危及到死亡边缘,没钱也别想得到解救。只有流淌那悲哀痛苦的眼泪去吧!默默地坐在那里等着死神带走吧!傻眼瞅着去死吧!让你心灰意冷,丧失了一线希望,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7-18 10:19
《和唐一先生》华夏即中国,是我国的古称。“春秋”本指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相传鲁国的《春秋》经过孔子修订,后来常用作史书的代称,这里代指历史。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的文明史值得回顾,常读通史,对治国是极其重要的。当今的新中国,工农商学兵组成的一个大家庭,相互辅助。读史的目的是“古为今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却不可死搬照抄,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7-21 10:57
《送君十里途》 这首爱情诗真够情真意切了。嫩嫩的绿茸茸的小草蓬勃生长,艳艳的花苞吐出浓郁的芳香。鸟儿在深深的树林里鸣啼,青蛙在清清的水池中歌唱。然而,向着芳艳花草无心观,对着宛啭鸟声无意听,而且还埋怨起双双的彩蝶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飞舞在眼前,更加重了心中的痛苦。这里的美景全起着衬托离愁的作用。那离别的话儿难以表达尽,这恋人上路远行,送了十里不愿分手,又送一程还不想分开,拉着手儿再送一程。多少次地回望恋人的眼睛,泪珠儿挂满了两腮,朴簌簌地洒落在与恋人分手的地方。把一对相爱的恋人别离远行时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这位多情女子的心理状态,更是细腻地描绘了出来。写得有情有景,情景互衬,实属一首成功的新韵爱情诗。(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7-26 08:33
心海起波涛
书 唇焦口渴谁人晓
破万卷 心海起波涛
书 撵旻轰冬迎艳阳
昼望日 晟心夜视罡
(重阳JM)
这两首新韵小诗,像两首十六字令。酷爱书藉,读得口干舌燥,读破万卷,又有谁能知道呢?然而只有自知,感到非常欣慰。由于在书海里航行,心潮竟激动得翻起了波涛。读书得到了极大的收获与快乐,能够驱散秋冷冬寒的天气,迎来光明的太阳。白天像望见那一轮红日,夜晚似得到北斗星指引的方向。
赞扬读书的名言佳句太多了,但以诗把读书提到这样的境地,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赏识。(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7-30 09:28
《文明的感慨》三, 这首诗中写的是些彻头彻尾的腐化堕落分子。在花天酒地里,红口白牙,大喝的是高级香醇美酒,大吃的是国家保护的一类珍稀禽兽和新鲜海产。陪酒的是美姿撒娇的姑娘,伴舞的是年轻妖艳的少女。这是些什么家伙?是社会的渣滓!这些行为,这些现象,就象发臭的垃圾,早该彻底清除!然而,正是这些“垃圾”却在烹炒调制着金钱,是挥霍国家的财产,吸吮人民的血汗。这怎能不引起人民的痛恨呢!难道这也算一种文明吗?
作者:
李万修
时间:
2016-8-4 15:58
《心海起波涛》 这两首新韵小诗,像两首十六字令。酷爱书藉,读得口干舌燥,读破万卷,又有谁能知道呢?然而只有自知,感到非常欣慰。由于在书海里航行,心潮竟激动得翻起了波涛。读书得到了极大的收获与快乐,能够驱散秋冷冬寒的天气,迎来光明的太阳。白天像望见那一轮红日,夜晚似得到北斗星指引的方向。
作者:
李万修
时间:
2016-8-8 16:54
《送君十里途》把一对相爱的恋人别离远行时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这位多情女子的心理状态,更是细腻地描绘了出来。写得有情有景,情景互衬,实属一首成功的新韵爱情诗。
作者:
李万修
时间:
2016-8-12 11:07
《心海起波涛》 赞扬读书的名言佳句太多了,但以诗把读书提到这样的境地,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赏识。(万修)
作者:
李万修
时间:
2016-8-15 08:42
《七夕雨倾盆》 这是一首赞颂人类科技发展的诗。诗的上节写牛郎织女七月七日夜相会在鹊桥上,怎能不高兴呢!但这一夜却下起了倾盆大雨,而这雨是激情的泪。“激情当比往年倍”,这是为什么呢?诗的下节作了回答:因为太空出现了人造卫星。这首诗写于1960年,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1970年发射的,所以诗中的这颗卫星当指社会主义国家苏联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了。
作者:
李万修
时间:
2016-8-19 10:23
《新韵劲如弦》 据悉,山东济南正举行全国诗歌研讨会,重阳写了这首诗寄给了研讨会。重阳出生于山东省。山东济南市的泉水全国闻名,所以济南又称“泉城”。据记载济南有名泉七十二眼,趵突泉最为有名。所以这里开篇就想到了泉城和泉水。春天来了,气象万千,泉城的杨柳扭曲歪邪,空费力气地飘荡摇摆。还有那百泉的清朗流淌声,把美好的时光白白地虚度了过去。这是感叹,在感叹中联想到了诗句,联想到了新韵,这是妙合。(李万修)
作者:
李万修
时间:
2016-8-27 15:09
《和唐一先生》历史在前进,事物在发展,不变是相对的,变才是绝对的。所以精英高人指出走改革创新的道路是正确的。高举马列主义理论的旗帜,谱写了中华历史的新篇章。“忠魂铸”即“铸忠魂”。“铸”这一动词用得极其有力。以崇高的伟大精神,实行“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江山更加坚固。台湾和大陆必将统一,伟大的中华民族日益繁荣昌盛,迈向世界先进之林。
这是一首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赞颂歌。 (万修)
作者:
李万修
时间:
2016-9-2 09:33
小兔的心愿
透过窗口远望 风景明丽把我心引诱
山脚下的树林里 鸟声啾啾
小河流过青草地 鱼儿在游
高山切开的那片蓝天上 白云在飘流
前面那个花园口 有枝花儿探出了头
还有几只花蝴蝶 翩舞着不肯飞走
远处隐约滚雷闪电 近处有美妙的鸟鸣
和风洗净了炊烟缕缕 暖阳下风景幽优
我在屋里早已坐够 想要走出去游游
(重阳JM)
这首诗作者将自已比成小兔子(挺有意思)。是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直抒胸臆。坐在屋里,从窗口望出去,外面是一幅引人入胜的风景画。山脚下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鸟儿在歌唱;一条小河从青草地流过,水中鱼儿在畅游;前面是一座花园,花枝伸出墙外好象探出了头,一个“探”字把花儿活现了,感情化了;并有蝴蝶在翩翩起舞;柔和的风把炊烟吹散好象洗净了一般,阳光温暖的照耀着;高山象把蓝天切开一样,天上还飘着白云。“切”字用得好极了!
近处风和日丽,鸟语花香,远处却隐约传来轰雷闪电。这优美绚丽的风光,这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无限景观和奥秘,怎不诱人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弄弄清楚,求个舒畅明白呢?
全诗分为两节,前节12行,后节6行,一韵到底。这也可看出重阳青年有韵自由诗的多样化,亦可从中窥见他倡导“新韵”诗体的萌动。这时期的有韵自由诗,韵脚很自由,隔句韵,连句韵,连两句韵,并且多次换韵。这就大大地冲开了古典形式的束缚。而且也体现了“平仄开放,韵律改革,自然巧成,形随意合”的新韵理念。(万修)
作者:
姚义
时间:
2016-9-9 12:54
《小兔的心愿》全诗分为两节,前节12行,后节6行,一韵到底。这也可看出重阳青年有韵自由诗的多样化,亦可从中窥见他倡导“新韵”诗体的萌动。这时期的有韵自由诗,韵脚很自由,隔句韵,连句韵,连两句韵,并且多次换韵。这就大大地冲开了古典形式的束缚。而且也体现了“平仄开放,韵律改革,自然巧成,形随意合”的新韵理念。
作者:
李万修
时间:
2016-9-13 15:15
《小兔的心愿》
这首诗作者将自已比成小兔子(挺有意思)。是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直抒胸臆。坐在屋里,从窗口望出去,外面是一幅引人入胜的风景画。山脚下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鸟儿在歌唱;一条小河从青草地流过,水中鱼儿在畅游;前面是一座花园,花枝伸出墙外好象探出了头,一个“探”字把花儿活现了,感情化了;并有蝴蝶在翩翩起舞;柔和的风把炊烟吹散好象洗净了一般,阳光温暖的照耀着;高山象把蓝天切开一样,天上还飘着白云。“切”字用得好极了!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9-22 14:45
《小兔的心愿》近处风和日丽,鸟语花香,远处却隐约传来轰雷闪电。这优美绚丽的风光,这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无限景观和奥秘,怎不诱人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弄弄清楚,求个舒畅明白呢?
作者:
李万修
时间:
2016-9-30 14:44
故乡小记(一)
茶水河
朗朗茶水河 曲曲绕村过
碧波映朝阳 四季伴我歌
(重阳JM)
这首民歌体新韵诗,是一幅山村水墨画。那清朗朗的一条茶水河,弯弯曲曲地绕着村庄流过,早晨升起一轮红日,倒映在清清的碧波里面,春夏秋冬都象陪同着作者歌唱着。连用了三个动词“绕”、“映”、“伴”,大大加强了表现力。(万修)
作者:
李万修
时间:
2016-10-13 09:53
故乡小记
(二)
(二)
登白虎山
登上白虎脊 远望好河山
俯瞰山脚下 大海洪涛蓝
登上白虎山,就象站在了虎背上。仰望,见到的是壮丽的山河,低头,看到的是大海的波涛。一个“蓝”字,显出大海的深广。同样连用了三个动词“登”、“望”、“瞰”,表现了不同的举动,极其形象。(万修)
作者:
原草
时间:
2016-10-23 09:29
故乡小记(三)
采 蕨
采蕨瓶山西 十指快如飞
忽闻菜花香 日落提篮归
(重阳JM)
这首民歌体新韵诗,是一首欢快的劳动之歌。去到瓶山的西面采摘蕨菜,动作飞快。表现了劳动的欢乐。忽然闻到了菜花的香味,这大概是晚风吹来的吧。这时才发现太阳要落西山了,急忙提着篮子往回走。看来,劳动得多么认真,多么欢快,竟不知时间,忘记了疲倦。诗中同样用了准确的动词“采”、“闻”、“提”、“归”等。
作者:
原草
时间:
2016-11-3 09:27
故乡小记(四)
(四)暮 归
群鸠隐芳翠 人来突然飞
腾空千双翅 击搏响如雷
一群斑鸠悠闲地隐伏在翠绿的草丛中,人们走过去时,不经意中惊动了它们,突然地飞了起来,那振翅腾空的响声,竟如雷霆一般。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动词推敲得十分精当:“隐”、“飞”、“腾”、“击”、“响”等。
作者:
原草
时间:
2016-11-15 13:31
《故乡小记.四》 《暮归》 一群斑鸠悠闲地隐伏在翠绿的草丛中,人们走过去时,不经意中惊动了它们,突然地飞了起来,那振翅腾空的响声,竟如雷霆一般。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动词推敲得十分精当:“隐”、“飞”、“腾”、“击”、“响”等。
作者:
李万修
时间:
2016-11-22 09:08
无边的麦田
无数只小手
朝太阳抓挠
像吮乳婴儿的脸
在笑 在笑
那么俊 那么俏
哦 无边的麦田
滚浪的青苗
(重阳JM)
重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烧毁了几十册诗稿,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曾搁笔十几年。这首诗,是他重操诗笔写的第一首诗。
春光是温暖的,春光是具有活力的,春光是朝气蓬勃的,春光是给大地带来生机的。赞颂春光,就是赞颂生命,就是赞颂青春,就是赞颂希望,就是赞颂美好。
“无数只小手/抓挠太阳”,这是对光明的无限热爱的表现。“抓挠”二字太传神!那动作就像偎在母亲怀里的婴儿,抓挠母亲的乳房一样,这是至爱的真情。
“吮乳婴儿的脸/在笑 在笑/那么俊 那么俏”。这是在颂扬阳光下的可爱的小生命,活泼地笑,快乐地笑,幸福地笑,笑得多么开怀呀!重叠“笑”,增浓了语气。而且那么“俊”,那么“俏”。“俊”得让人心旷神怡,“俏”得让人心痒心跳!
“哦/无边的麦田/滚浪的青苗”。放眼那无际的麦田,欣慰那碧绿的青苗,春风吹过来,摇摇摆摆,不正像“无数只小手”在把那阳光抓挠吗?不正是一派生机盎然激人奋发的景象吗?
春光啊,多么明媚的春光啊!在这神奇的春光里,重阳的诗心又萌动了,激奋的手又抓起了写诗的笔。
这首小诗,全用拟人,展开想象,语句凝炼,短语重复,一唱三叹,热烈抒怀,是一首很是感人的“新韵”新诗。(万修)
作者:
原草
时间:
2016-11-28 09:39
《无边的麦田》 重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烧毁了几十册诗稿,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曾搁笔十几年。这首诗,是他重操诗笔写的第一首诗。
作者:
原草
时间:
2016-12-10 09:06
《无边的麦田》 春光是温暖的,春光是具有活力的,春光是朝气蓬勃的,春光是给大地带来生机的。赞颂春光,就是赞颂生命,就是赞颂青春,就是赞颂希望,就是赞颂美好。
作者:
李万修
时间:
2017-1-15 10:54
〈无边的麦田〉...... “无数只小手/朝太阳抓挠”,这是对光明的无限热爱的表现。“抓挠”二字太传神!那动作就像偎在母亲怀里的婴儿,抓挠母亲的乳房一样,这是至爱的真情。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7-2-9 15:53
〈无边的麦田〉 “吮乳婴儿的脸/在笑 在笑/那么俊 那么俏”。这是在颂扬阳光下的可爱的小生命,活泼地笑,快乐地笑,幸福地笑,笑得多么开怀呀!重叠“笑”,增浓了语气。而且那么“俊”,那么“俏”。“俊”得让人心旷神怡,“俏”得让人心痒心跳!
作者:
新韵使者
时间:
2017-3-1 14:25
《无边的麦田》 “哦/无边的麦田/滚浪的青苗”。放眼那无际的麦田,欣慰那碧绿的青苗,春风吹过来,摇摇摆摆,不正像“无数只小手”在把那阳光抓挠吗?不正是一派生机盎然激人奋发的景象吗?
作者:
新韵使者
时间:
2017-3-27 10:35
《七夕雨倾盆》这首新韵诗想象奇妙,将人类的科学发展和神话故事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也是写诗的一种高超的境界。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7-4-21 15:18
书
书 唇焦口渴谁人晓
破万卷 心海起波涛
书 撵旻轰冬迎艳阳
昼望日 晟心夜视罡
(重阳JM)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7-5-9 11:21
诗之根
(新韵)
诗是韵文千古定,节奏韵律诗之根。
海浪节奏谁能改,风云雨雪自更新。
(重阳JM)
作者:
莫测评论
时间:
2017-5-9 19:55
不合时宜了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7-5-10 13:58
莫测评论 发表于 2017-5-9 19:55
不合时宜了
是啊,不合时宜啦!
海浪节奏谁能改,风云雨雪自更新。
作者:
淡色的雾
时间:
2017-5-13 22:10
学习。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