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2015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揭晓 [打印本页]

作者: 肖振中    时间: 2016-2-3 21:08
标题: 2015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揭晓
本帖最后由 肖振中 于 2016-2-3 21:12 编辑

2015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揭晓

  据上海教育新闻网报道 2月2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2015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正式发布评选结果。108位优异者从2.3万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分获特等和一、二、三等奖,除共享20万元的奖金之外,还将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获奖作品诗集。
  108位获奖者中,新诗75人,旧体诗词33人。新诗特等奖共设6名,分别花落北京大学炎拓、北京大学脱脱不花、四川大学杨默、中山大学黄宇、陕西理工学院程川和复旦大学的陈丙杰。旧体诗词特等奖3名,分别被中国农业大学胡江波、浙江大学徐盛晖和北京交通大学程凯摘得。

  54天,2.3万人参赛:“万人赛诗”盛况惊人

  这是上海交通大学研会微博网络文化工作室主办的第二届短诗大赛,主题为“人生总要写首像样的诗”,特别新增了旧体诗词的评选。
  2015年8月8日,短诗大赛正式启动。在短短的54天征稿期间,共吸引到来自全球1560所高校的2.3万大学生参与,其中新诗1.7万、旧体诗词6千。如果你对2.3万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想想身边还有几人在坚持写诗,或许你就能感受到此次大赛所影响到的广度和深度。
  根据组委会统计,中国大陆参赛人数排在前十位的高校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574人)、四川大学(348人)、山东大学(245人)、武汉大学(231人)、华东师范大学(200人)、北京师范大学(164人)、中山大学(149人)、南京大学(141人)、浙江大学(136人)和南昌大学(129人)。
  港澳台及海外参赛人数较多的高校有:香港浸会大学(21人)、香港中文大学(18人)、新加坡国立大学(14人)、香港大学(11人)、墨尔本大学(11人)、澳门科技大学(10人)、纽约大学(8人)、香港城市大学(6人)、香港理工大学(6人)、芝加哥大学(6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5人)、台湾大学(5人)等。
  从最终获奖结果来看,乡情、亲情、爱情、自然等这几个题材占比较大。比如,获奖作品就有《我是使爸妈衰老的诸多事件之一》《村庄》《老农》《外婆》《回乡片段》《故乡的石板街》《无字家书》等等。对此,诗人、微信公众号“读首诗再睡觉”主编流马解释说,也许中国的大学生大多都是背井离乡,从乡下来到城市,对故土,对亲人,对田园风物都有着天然的割舍不断的联系,而同时对城市又有一种下意识的隔膜和疏离,所以在大多数诗歌中,都出现了类似的取材倾向。

  获奖者感言:给了我重新面对诗歌的机会和勇气

  “写了那么多年,从未发表过任何一首,放在博客上大约总是获得‘阅读(5)’。现在我竟有机会让千百人看到这首诗,感觉真好。”新诗一等奖得主、刚从首都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的林东说,自己正在顾城自杀的那个国家打工旅行,在那里做过数抹布、摘果子、洗厕所、拔杂草等十四份工作,迷茫走过山川湖海,跟各国背包客交换故事。“在鱼油胶囊厂里做了十天工,写了这首《药厂》。”
  本科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目前正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史小杰,以一首《故乡的石板街》过关斩将,获得大赛二等奖。他在获奖感言中无不感慨:“‘我对着镜子说中文’,只有旅居海外多年的人才能体会到这样深刻的感情。母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各民族的人对此都深信不疑。感谢上海交通大学组织这样的活动,也希望中国的语言文化能传播到世界上更多的地方。”
  “此次获奖是给我的莫大鼓励。我曾让诗歌这件事在私人生活里萎缩成无关痛痒的趣味游戏,以此逃避写作的艰辛,宽容自己的懈怠。而你们的鼓励给了我机会和勇气重新面对诗歌,而不是心虚地眼神错开,暗喜被侥幸放过。”新诗特等奖得主、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脱脱不花(笔名)说。他的获奖作品《我是使爸妈衰老的诸多事件之一》,早在海选期间就已经在朋友圈中火起来,引发无数人的共鸣。
  1991年出生的杨默,已有三年多的诗歌创作经历。他的新诗特等奖作品《反复磨一把刀》,同时打动了北岛、胡晓明、蓝蓝、王明韵等四位终评评委,得到他们的点评。“在一个诗歌被边缘化,提起诗人就会被另眼相看的时代,有一群人还在为这件事而坚持着,这是诗歌的幸运”,这位来自四川大学的小伙在获奖感言中还特别感谢了“还不知道自己儿子在写诗的父母”。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罗俊鹏的参赛作品《等》,是所有获奖作品中最短的一首。全诗一共五行,38个字。“三岁时/你说让我等你五分钟/二十三岁时/你却还没回来/爸,我现在不要马路对面的冰糖葫芦了”。诗人安琪称赞说,这首诗让人心头一凛,时间跨度特别大,情节特别丰富,感情特别复杂,都在短短五句的诗行中体现出来,厉害!
  “作为一个旧体诗词业余爱好者,得知自己获奖后特别兴奋,从未想过能获此殊荣。从短诗大赛第一季开始,我便开始默默地关注它。第一季的时候,还没设置旧体诗词的比赛,我心中不免有许多落寞。次年短诗大赛第二季,新增旧体诗词的比赛,给了我们宝贵的参赛机会。真的非常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对旧体诗词的重视,让我们在传承诗词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北京交通大学2013级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程凯的创作的《西江月·渔舟唱晚》拔得旧体诗词类头筹。
  来自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的徐凌羿,斩获旧体诗词类一等奖。他在获奖感言中说,“承蒙评委青眼,令余作有展现之机,我很荣幸,能用长调小令以录事情点滴,篆刻下那难忘的时光,更能以己身传颂华夏古老而深邃的文字而深感自豪。期望我辈一代不负众望,能让美丽文字时刻流淌在祖国的锦绣河山。”

  评委:汉语诗歌的未来令人期待

  “很意外看到一些极其好的短诗,让人相信汉语诗歌的未来令人期待。大量有乡村生活经验的年轻诗人,能够写出接地气的作品,最令人欣喜。你们这个大奖赛显然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终评评委、著名诗人蓝蓝收获了惊喜。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杨庆存教授阅完终评作品后感慨良多,“这些参赛者的水平远远超出我的预期,于才思、于技法都颇多可圈点处。透过这些诗歌,我们能感受到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真、善、美的正能量的追求。此外,诗歌中处处可见题材、技法、思想意识的创新,让人赞叹,这确实是充满创造力的新一代。”
  “读参评的大学生诗作,虽眼花缭乱,但时有惊喜,总体水平不低。其中不少佳作,有的以新奇意象说理抒情,异想天开,值得玩味,也有以日常景象揭示生活和人性真谛,情真意挚,让人共鸣。虽短短十余行,却不乏阔大境界和深邃思想。年轻一代对诗的理解以及驾驭文字的能力,让人为之欣慰。”诗人、《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赵丽宏在完成对240首终评作品的打分工作后如是说。
  “统观这批斩将搴旗已过了两关的诗作,不得不赞叹,青年何其惊人的创造力,将汉字汉语精心捶炼,运用文化元素,钻探日用符号被遮蔽的肌理,拨开生活假面掩饰掉的真相。每一个文本都自成一个世界,值得欣赏。”台湾著名诗人陈义芝对青年诗人评价颇高。
  “我打分普遍较高,一是带有鼓励年轻诗人的想法,二是因为感觉大家都写得还不错,一时难以定决高下。”新诗终评评委、《诗刊》副主编李少君说。
  在连续担任两届大赛终评评委之后,《诗歌月刊》主编王明韵说,“今年短诗大赛的诗歌表现较去年更加丰富多彩,在表达方式上有一些优越性。大赛诗人中很多都是90后诗人,他们那种无拘无束的言说里,融合了现代传媒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的宽广的眼界和思路。抹去了民间和学院的差别,混淆了诗意和非诗的界限,甚至填平了古典与现代的鸿沟。”
  诗人、搜狐网总编辑陈朝华也是第二次担任大赛终评评委。他发现,“成长于网络的这一代,不是沉溺于网络,反而通过网络与外部世界建立了更丰富的连接,从而拓展出更广袤的表达空间和及物指向。那种自得其乐或自我放逐的依靠想象力的激情写作,差不多让位给了真切的生活感受、立体的生命体验,他们用诗意守护内心的尊严,不管是表象之悟或终极之问,都隐约体现出通过诗歌找寻另一种救赎与和解的勇气和主动性,这是我在通读这一批进入终评作品最为欣慰的亮点。”
  有人说创作格律诗词是“戴着镣铐跳舞”。“我看了短诗大赛旧体诗词终评作品,感觉就像是在观赏当代的大学生们按着舞步的规则和节拍跳起了‘格律诗词’的优美舞蹈。格律绝对不是镣铐,只是诗词创作的美丽而严谨的游戏规则!”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杨逸明反问,写诗怎么会“戴着镣铐”?你能说“戴着镣铐”踢足球,“戴着撩铐”下象棋吗?

  寄语青年诗人:请超越我们这一代

  终评评委、著名诗人北岛建议青年诗人在写作上不要太保守,不要追求表达方式上的安全感。他说,“像这样的年龄,你们是天之骄子,又是诗歌创作中最关键的转变时刻,要敢于尝试,敢于冒险,甚至可以说,每一次的写作都是冒险,永远从零开始。”
  “写诗需要不断修炼,语言如何准确地处理经验,这门学问可以贯穿诗人的一生,语言魅力无穷,充满神性,文明或者文眛,令人着迷,难以琢磨,犹如在黑暗地层中寻找钻石。终其一生,一无所获者数以吨计,看看那些被刨出来的废土,钻石只是那么几颗。”于坚认为,写得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对诗发生兴趣的过程中,意识到无的魅力,生命因此充实、美好、喜悦。
  新诗终评评委、香港诗人廖伟棠给年轻诗人最诚恳的忠告是,“写诗,首先要写自己的诗,写自己最不能回避的炽热与幽暗。你们的才华远超于我们这一代,希望你们在其他方面也超越我们。”
  “作为年青一辈的诗人,不宜表达过于颓唐、老态的情感,无病呻吟则更可不必。这类作品,就留给中年以后的作者好了。不过故作大言,其失亦相畴。要之,文章本天成,能自然流露作者的情感,乃是成功创作之第一步。”旧体诗词终评评委、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林立说。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钟振振对大学生诗词创作者提出两点希望,“一是希望同学们应从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里跳出来,更加关注世界、时代、社会,视野更广阔,眼光更敏锐,笔锋也更有穿透力。二是不要过分拟古。写得再像古人,也只是高仿真,赝品。要写出当代人的生活、理想、抱负、情感来。要学会将当代好的语言融入到诗词里来。”
  “现在年轻诗人总体普遍比前辈诗人好,但问题的难点在于因为新诗才百年历史,起点较低,所以超越前人并不难,难的是超过同时代的人。所以对于年轻的大学生诗人们来说,你们的对手其实并非前辈诗人,而是同龄人,你们诗歌的道路其实还很漫长,也许需要一辈子才能证明自己的独特价值。”李少君说。
作者: 肖振中    时间: 2016-2-3 21:15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罗俊鹏的参赛作品《等》,是所有获奖作品中最短的一首。全诗一共五行,38个字。“三岁时/你说让我等你五分钟/二十三岁时/你却还没回来/爸,我现在不要马路对面的冰糖葫芦了”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