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诗人叶文福相聚哈尔滨——首届冰雪节诗会点滴忆 [打印本页]

作者: 竹临石    时间: 2016-2-28 11:32
标题: 诗人叶文福相聚哈尔滨——首届冰雪节诗会点滴忆
与诗人叶文福相聚哈尔滨——哈尔滨首届冰雪节诗会点滴忆
                                       
                                    

1988年的元月真冷,尤其哈尔滨,零下二十多度是寻常事。可街头仍有卖冰棍儿的,算得一景。
就在这嘎嘎冷的冬天,哈尔滨首届冰雪节开幕了。南北数十省市的诗人们,纷纷如约而至,《诗林》编辑部报到处一片热气腾腾。来自祖国大南端的女诗人罗瑞玲,因着装单薄而不得不借穿了一件黄军大衣,衣大人小诗歌又好,便倍受关注,也是一景。最受与会诗人关注的,应属著名诗人叶文福了,这位以他的《将军,你不能这样做》一诗而雷震全国的中国汉子,一口湖北话使人觉得也像他的诗一样,硬梆梆热乎乎,更是诗会最火一景了。其实,叶文福先生在当时,不仅仅是写了一首好诗。更重要的是他以自己的一番赤忱,针刺了上层的生活小节,在当时不仅需要有智慧也要有勇气才能做到,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文本的本身。
当然,到会的还有一些著名诗人和诗歌编辑,像河北《诗神》主编戴砚田、诗选刊编辑雁北、著名女诗人杨如雪……等。主办人是当年的《诗林》主编巴彦布,以及一众女编辑陈丹妮、王雪莹、……以及后来的著名诗人潘虹莉、杨启舫等。虽然,当时我的年龄比叶文福先生稍大些,但他是我的偶像。
其实把某个作者称为某某诗人,是正常范围的一种说法,因为他是写诗的。但要真正被人称为诗人某某,我看是不易的。界定它的分界,应是他作品的成色、成份、品味、重量、高度,把当年小荆庄人人都呼叫为某某某诗人,只是个时代的文化景像。把一些小圈子哥儿妹子自封为诗人群,也是一种一时一地的文化景象。而叶文福先生的诗,恰恰不是随波逐流的应景之文字垃圾,而是以他——一个诗人良心智慧与超前意识的情感的迸发,他的力度与影响是超出习俗与平庸,并提升人类文明与进化的审美阶梯的。记得叶文福先生在我们午餐时即兴朗读的诗作《火柴》,我为他的《站着是挚天柱的缩影,躺下是一首待燃的诗》而倾倒!同时上台朗诵的还有哈尔滨大学的大学生和哈尔滨话剧院的演员,演员们是以他们的艺术才华朗诵的;而叶文福是以他的一口湖北腔的生命热血朗诵的,这种很本色的朗诵。一如他用生命热写的诗,令我深深震动。
记得参观呼兰县箫红故居,县宣传部长在讲解箫红坎坷生平时,叶文福先生突地当众嚎啕痛哭了起来,哭喊着:“她再也过不着现在的生活了啊……”,全场为之震动,我更为他的这种赤忱与善良,激动不已,此情此景绵延至今。
读叶文福先生的诗,或与他交谈总有一股火焰般的热扑你而来,这是我与他在冰雪节诗会幸遇的最大享受与得益。他在我的签名本上是这样写的:“一个民族,如若连诗也撒谎,这个民族,注定要灭亡”(待寻厡迹后再发)。是的,他那沸腾热血与铮铮铁骨的交融合壁,正是对我灵魂的双重夹击!
使人更为感动的是,他几次主动邀我与他合影。在当时,我才是个刚刚出道的名者,而他已是一位全国叫响的名诗人,我当然甚为感动。他说:读了你的“《黑大衣蓝大衣草绿呢大衣》应予敬重”。他的举动与话语当时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四天会期,行色匆匆。虽会后联系了几次,但路远迢迢,再没相见。只知道他分到了北京某煤矿学院图书馆,糊口而已。后来又传说他身体不佳,忧思中失去了联系。最最遗憾的是,他前几年曾来朝阳,遭人为阻隔,竟未能见面,事后惊谔之余,唯有遗憾与感叹!
可是,我们的诗缘未尽,四年前辽宁《文苑春秋》主编韩永昭为我提供了他的通联,我写了这篇回忆文字。叶文福先生又立时书写了他自拟的诗行条幅:朱门有酒满河赤,君酿葡萄为奇香(,许个别字句记忆有误,略有出入,适时再另发原字帖。)    自邮局寄赠予我,不想今日又在流派网再次遥遇,可谓宿缘绵绵了!应说是诗歌不死,诗情不灭!
对这位真正的爱国诗人,囿于一时间社会棱角的不顺,除了读到它刊发于《诗刊》的《祖国,我要燃烧》,没见到他更多的诗歌作品。我想,一个真正的诗人,一个真正的文人,如果过多的叮着自己个人,他就很难写出优秀的作品。而叶文福先生能不顾个人利害,写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作品,我突地有悟,他的诗品与人品,一如哈尔滨冬日街头的冰棍儿,寒冷其外。火热其中!

                                  草于2011.11.8晚朝阳无在斋


作者: 黑光    时间: 2016-2-29 19:36
欣读,问好兄长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