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去死吧当代诗们 [打印本页]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3 09:36
标题: 去死吧当代诗们
本帖最后由 皿成千 于 2016-3-3 10:59 编辑

《去死吧当代诗们》
李祚福

       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诗的争论。古今中外有不下千种说法,最让我无条件认同的,还是朱零先生的“说人话”三个字。
       诗的形式一直在变化,现代诗也从押韵分行变成了不押韵分行,分行也并不是诗的特征。我由此可以认为诗的形式应会多变的,诗本身也不和谁要区分。诗的重要在内部结构上。好比车,做成牛或马的样子,也是车,当然也可以叫机器。只要其本质上是独有的,我就认为它很诗,它以一种自己的样子出现,也许表面上是散文,是小说,是戏剧,前提都应用文字语言在说人话,让人舒服或不舒服。而诗意也就只对具体作品的意而言,不会是经验里的框框。只能是个创新形成的样子和意思。
      欧阳江河先生说“诗的核心部分不是用来交流的”我十分赞同。读者读诗都会有自己的要求,如果一首诗一千人读被一千人要求,这种诗总体的意义价值,就是人民币式的现实性通用品。因此每一首诗自身必须具备有的排他性。核心不是任何可以被大多人理解的事物,是一种孤绝。
     举例昌耀先生的斯人,以有我与无我之境共建孤绝。
       《斯人》
        静极——谁的叹嘘?
     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援而走。
       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
       接触这首诗很早,被众多人提高了分贝的一首诗。我一直不以为然。前期我重读再重读,甚至我认为第一句就是相当好的,朋友却说是最差的。这让我很不服气,我还是读,仍然认为是相当好的。这是一个爆破点。我不妨试谈一下全诗。
       题目斯人可以理解为“斯世”也可以理解为“小我”。
       先说“斯世”,有我之境。在极静的环境中,诗人体验到的是动态的,这种静被诗人主观化,认为是一种叹嘘。为什么是叹嘘?后面说,虽然这里是静的,但在世界的另一头可不是这么回事。叹嘘说的也就是静的相对性和局限性,后面进一步证实,因为人的存在,世界之大,许多不为人力所能及。唯独人的感召是相通的,从密西西比河这个地点让人认识到诗人所言及的是蝴蝶效应。静者不静。
      再说 “小我”之境,小我可作无我,与万物无关。而我又是万物。从这点看,静与我无关,与谁有关呢?谁反观静而叹嘘。当一只蝴蝶的翅膀扇动原理存在,地球万物都有其自身的平衡律,人的缈小不值一提,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而我即无我,我为万物之物。
      全诗由静与叹的主观介入引发对宇宙格局的思考,构成了“我”之于世界的有无之境共存,突显出“我”的孤绝感!
      说到诗就会想到审美情趣。而大多人并把审美情趣当成读诗写诗的标准。首先朋友们用非审美情趣当成了审美情趣。认为美一定不是丑。从这点上就决定了这样的朋友是非审美情趣在作怪。因为审美情趣对美的先决是审,这就出现了美的客体。以人为主,从艺术角度,人的艺术感受为审。面对裸露的人的生殖器,环境不同,因人不同,美丑不同。而花是植物的生殖器,众人皆大欢喜。这里头就有个问题了。就是艺术感受的能力。对人的生殖器持丑化的朋友,是夹带了道德等因素的,是没有真正艺术感受能力的,这就是非审美情趣,甚至叫热审美。
      艺术感受能力从哪里来呢?当然从学习、思考、实践循环过程中得来。一首诗它不会是单纯的文字柔软而美,它更多的是一些废弃的字,不起眼的字组成它自己的结构。比如一堆乱石砌成墙,比如一张废纸折成鹤,它被背后的人赋予了劳动之美。由此可见,越无意义无用的文字结构成的诗越是美的有用有意义的。
      从细处着眼来说,诗的功能并不是无用的,是无用之用,把文字的表里统一起来,把微妙的地方突显出来。这种突显是自然地有节制地,不是放荡的裸露。一字一词一语和一诗如一人。他(她)的帅和美不全在于脸蛋体形,更在于肌肉、骨骼、曲线甚至生殖器,那些常时间被遗忘和遮蔽的东西。神秘而新鲜的部分。诗要做的就是结构出来的美。这种美或是声是色是思是痛,是忧愁是快乐。
      我认为诗歌所以称之为诗歌主要在于结构上有别于其他。
      每一种属性皆因结构变化而变化。人以思想情感而为人,男女有声音、胡须、喉结等,性别特征。诗歌作为一种文字载体,文字的声、意、韵、律等等重新组合句子产生出有别于常识的意和境。从意和境中能够找到具体识别性的某个或某组文字,它的特定指向,抑或能指上,造就整体语境。我们常说诗是最高级的语言,这最高级并不是因为字少,而是用最少的字表达了别具一格的意,就是所谓诗有别趣之说。再通过文字的特殊功能,比如节奏韵律,做到气息畅通来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或就叫歌。则合称为诗歌。
      结构是怎样呈现其诗歌特征呢?
      举现代诗成功的例子,如郑愁予的《错误》一诗,“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是最为继承了中国传统诗词优点的一首代表性诗歌。整首诗把读者带进了古典语境。识别文字就在“马蹄声”,现代工业社会,交通工具基本不存在马,结合前面所言及的街道景象构成古典特征。再如安徽诗人凛子有句“小火苗一样冲出田字格”田字格原属于作业簿,因小火苗的组合,肯定无法认领常识,这里“田”字也就与李清照句“雁字归时,月满西楼”的“雁”字同妙。可以说陌生化处理是诗歌的一个形式特征之一。
      从律的意义上讲,文字成了篇章好比凳子,四个脚,不是就不能三个脚,三个四个脚其共性是能支撑一个平板,从平板上建立与人的关系,这才是品格所在。而四个脚只是凳子的一种律,从形式上讲得过去。诗歌在古代五言、七言,也有长短句搭配,皆只取其格,可见诗歌特征不在于形式上的律,而在于事物之意,新生事物有限,只有从事物中得来新意是无限的。新意也就成了诗歌的特征之一。
       然而,诗歌是向内的产物,表现形式是否精当,所指、能指的新的价值、意义与内在结构密切相关。大凡与人为本的事物,无非是人性、生命等等的哲学思考。哲学其实质是一种宇宙观,是人与大自然产生的种种感知。以较接近客观的表现形式高度概括。这样看来,诗歌虽是感性的,却必须具备缜密的逻辑思维。举例国际诗人郭金牛《纸上还乡》有句“地球,比龙华镇略大,迎面撞来”言语是轻的,带来的却是生命之重。大于小的反差,静与动的反差。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物体都可以是参照物,都可视为相对静止,也可以是看成运动着。这内在的逻辑思维构成的反衬,轻与重、大与小、静与动、虚与实、阴与阳。从而我们看到,诗在内部结构成形后还有空间,就像网孔一样的。是提供给逻辑思维自身产生光亮,使其有很高的分辩率或能见度。这种空间不是空洞,是质的透明。如玉石。
       诗空间所具备的直径得靠内在逻辑思维这个光源所提供,与最大实体或最小实体有关。有的诗歌写实,太实,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为最大实体而作。它不在于空间感,只求本体的质感,按玉石成色分法,糯米色、冰色、水色三种成色,它就是糯米色,但它追求的是翠玉,品质高贵。有的诗歌虚写,太虚,我们视其为最小实体而作。在于空间感,不追求本体质感,此则玉之水色,但因其质地弱小,往往是磨刀误了砍柴工。刀要快的还是钢铁之器,如若砍柴,刀材绝不可做假。那么诗歌肯定不可太实太虚,如果成色与质地同时低下,相当于废品。这其中还得回到内在结构的一个度上来。再看《纸上还乡》有句“少年,某个凌晨,从一楼数到十三楼。 数完就到了楼顶。 他。 飞啊飞。鸟的动作,不可模仿。 ”一个自杀者是不可能数着楼层来跳楼的。这个具数,只是个虚虚实实的所指。其实这少年是第十三个跳楼的人。这样就与事实保持了距离又蓄意点出一个符号性的数据,达到顾左右而言他,避重就轻的艺术效果。这种在质地上贵重(关注生命),成色上能见度高的内部结构,正如冰色翠玉。较好地体现了诗歌的特征。
       综上所述,我认为,诗歌的情感寄托不在于渲,而在于藏。结构好一个藏得住真诚的有机体,才是诗歌的正道,它也是沧桑的。
       然而当代诗坛大多人还在经验的框框里,所谓传统一言蔽之,抱个死传统。去经验化就是让写出的诗去死,死了还有值得让人们怀念的东西,由下一首诗来完成。从诗人个人而言是这样,从诗界群体而言也是这样。诗源于个人个首却不体现于个人个首,具体就得谈谈到一首诗。
我认为诗是分两个层次来看较好。一层叫有篇,第二层叫有篇有句。
      有篇怎么说,就是篇章完整,抓住了极其微妙的一些东西,这微妙的东西就是诗。否则就不是诗。不论你把文字和语言写得多像古人的那些诗,对不起,我都要否定。因为你是一个活在过去的人,不是诗人,更不懂现代诗。现代诗语境不同,不能用古汉语来度量。现代诗也从不与其他文体区别,诗具有自觉性,比如磁,遇到铁才有吸引力,不是看上去像磁就能有吸引力。我们也知道,现代汉语与古汉语是分开的现代诗与古代诗也当是两座不同的山,现代诗的始祖是西方,好比佛教来自于印度,我们中国把它发扬光大,现代诗当然也可以。这一层面上的诗,我把它称之为发现。由此,我认为公文一样可以是诗,比如诗人走召一首:
        《残疾人转让》
         本人手上
         有三个残疾人
         1、双腿全截
          转让费:8000
         2、双腿萎缩
          转让费:5000
         3、聋哑
          转让费:2000
         以上三人
         行乞经验丰富
         温良驯从
         尚有1年使用权
         单转、整转皆可。
         整转八折优惠
         有意者请联系:
         ×××××××××××
         (非诚勿扰)
       这样的诗是非诗而诗,首先是里面有东西才显得什么都没有的。这是一种发现。正是“云深不知处”其中的微妙在于,“经验丰富”、“温良驯从”,一个时代的症状。商品化深入到人们的真情里了。在对社会弱势群体同情的同时,痛切这个出卖一切的时代。是的,有人把出卖说成是转让,主权还是我的。多么讽刺。
再比如:若尘的《中国人》
            你习惯,在黑夜中
            与一盏灯为伍
            与一本书交谈
            习惯:雾霾的都市,荒芜的村庄
            强拆,蜗居和留守
            习惯:官腔,暴力,恐慌
            二奶,性和谎言
            习惯黑白混淆的日子
            习惯: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三两句话把中国现状概括完,结果把自己架空了,显得语言没落到实处。却是一种用语言消灭语言,艺术概括力的一种直接性,直逼人性。
     有篇有句的诗,是经过了第一层后,把语言作了艺术或其他方式处理。让一个句子显得特别有概括力。是哲理的,或是直白的,其他的,它独立出来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比如北岛等人的名篇佳句(略)。在此略过名篇浅谈,我有固执的。因为作为一个资深的诗读者,甚至评论家,都当有勇气面对新人新作而不是名人名篇,这也是去经验化的。
下面举个诗例(借此显摆一下自己):
《再读七步诗》
*李祚福
串联几个关键字,竟然发现曹衣出水之工。
煮字,煮有将主体置于烫水中熟透的现状。
燃字,燃有将主体置于明火里烧毁的现状。
无论是煮还是燃,都是人为两败俱伤之象。
同字,同有归宗共存的意思,一分而开也。
生字,生有上下大小尊卑之别,合二为一。
煮,受用于下;燃,作用于上;水火相融。
煎字,煎有强烈的由外及内环境剧变而成。
急字,急有快速的由内及外环境演化过来。
线性的构造,传达出一场惊心动魄的景观。
国民党与曹孟德没有关系,蒋中正非曹丕。
共产党与建安更没有关系,毛润之非曹植。
国军剿共,越剿天越红,以海峡画地为牢。
如今的世界,司马昭把心从路边捡了起来。
日本国出不了当代关羽,美国出不了周瑜。
不必喝酒能做打虎英雄,以后慢慢就会懂。
杜康就是群众,中国十亿群众就杜康十亿。
一燃,一煮,从豆事洞见庙堂,贯穿江湖。
泣的是亲者痛仇者快,重复上演了几千年。
急的是自己煎了自己,亲手撕毁五星红旗。
        诗篇里有句“日本国出不了当代关羽,美国出不了周瑜。”就是从自我认知而言,这样的句子,从废话中得真话,这种真是有历史、文化底蕴之实,有缜密的逻辑之理,从而贯穿于全诗又是个非常好的截句。当然有很多无名者有名者写得了数目惊人的诗篇、佳句因各种原因不被人们所知。
        也请相信,一个进入了自觉写作的诗人是能够有自我甄别能力的。好的刊物和奖都是为好作品设的,从认识意义上讲,刊的奖的不是具体作品具体诗人,而是代表性的,代表这么一些作品和人。那么名利之下,我们是不是就成了局外人呢?不应该呀朋友。就我个人而言,写诗十几二十年了,拿出去发表参奖的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认为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因为我这些作品是敢于放到台面上的,基于不被如政治等其他因素干拢的,是有保留的。对诗而言也是有私心。谁又不是。所以,我们写诗更多时候应该是观众。

2016-03-02总述

作者: 有烟无火    时间: 2016-3-3 10:33
这文值得一读。
作者: 大明定南朱曦    时间: 2016-3-3 10: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3 10:56
有烟无火 发表于 2016-3-3 10:33
这文值得一读。

多交流,批评无妨!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3 10:57
大明定南朱曦 发表于 2016-3-3 10:34
视角新颖,见解独特之作......

批评无妨。只要坚持有自己的观点就好!
作者: 有烟无火    时间: 2016-3-3 11:05
皿成千 发表于 2016-3-3 10:56
多交流,批评无妨!

谦虚了。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3 11:24
有烟无火 发表于 2016-3-3 11:05
谦虚了。

不谦虚!因为我知道兄的理论水平高!很多兄弟都很了不起,只是露脸的渴望不高。
作者: 有烟无火    时间: 2016-3-3 11:29
皿成千 发表于 2016-3-3 11:24
不谦虚!因为我知道兄的理论水平高!很多兄弟都很了不起,只是露脸的渴望不高。

我也只是喜欢快人快语,偿存一些正气罢了。理论谈不上。加之自己还得为三斗米折腰,来的少了。
作者: 明月清风    时间: 2016-3-3 12:36
分析透彻,问候。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3 16:09
何谓诗?

何谓诗?
中华民族的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
文体,与内容无关,与好坏无关。
是这个样子的是诗,不是这个样子的就不是诗。
韵是诗的本质特征,韵是诗的独特标志,
韵是诗的命根子,韵定是非,无韵非诗。
(重阳jm)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4 01:12
明月清风 发表于 2016-3-3 12:36
分析透彻,问候。

问好!多交流!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4 01:13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3-3 16:09
何谓诗?

何谓诗?

祝贺你有自己的认识!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4 01:13
有烟无火 发表于 2016-3-3 11:29
我也只是喜欢快人快语,偿存一些正气罢了。理论谈不上。加之自己还得为三斗米折腰,来的少了。


作者: 李显    时间: 2016-3-4 21:01
一篇好文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5 01:49
李显 发表于 2016-3-4 21:01
一篇好文

多批评!
作者: 章浅浅    时间: 2016-3-5 08:39
学习了。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5 09:52
章浅浅 发表于 2016-3-5 08:39
学习了。

谦虚!多批评!
作者: 春雷    时间: 2016-3-6 16:10
读来过瘾,好文章!诗:亦思,是理性的逻辑性思考,或由个体情感的波澜引发,或由客观事物的矛盾冲突引发。诗;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开放的。诗歌则不同,她必须是开放的,站在舞台中央。像美女,必须着衣示人。好的诗歌就是美女穿着华丽得体的衣服。词语、韵律就是这华丽得体的衣服,隐蔽也夸大了肉体的美。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6-3-6 16:24
李祚福?楼主?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6 16:52
春雷 发表于 2016-3-6 16:10
读来过瘾,好文章!诗:亦思,是理性的逻辑性思考,或由个体情感的波澜引发,或由客观事物的矛盾冲突引发。 ...

韵律是诗的体,诗的魂。不是衣服。
意,才是诗的衣服,可以随便换换。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6 16:54
韵 根

中国诗的幸运,是有了韵根;
中国诗的不幸,是丢了韵根;
中国诗的出路,是找回韵根。
中国诗的未来,是新华新韵。

(重阳jm)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6 17:07
春雷 发表于 2016-3-6 16:10
读来过瘾,好文章!诗:亦思,是理性的逻辑性思考,或由个体情感的波澜引发,或由客观事物的矛盾冲突引发。 ...

嗯,说得好!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6 17:07
张无为 发表于 2016-3-6 16:24
李祚福?楼主?

嗯,身份证名。注册中心有!
作者: 春雷    时间: 2016-3-6 17:10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3-6 16:52
韵律是诗的体,诗的魂。不是衣服。
意,才是诗的衣服,可以随便换换。

韵可以是歌的魂,或者是古诗词的魂
现代诗应是意义为魂。
可以存异,各抒己见。不必苟同1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6 17:30
春雷 发表于 2016-3-6 17:10
韵可以是歌的魂,或者是古诗词的魂
现代诗应是意义为魂。
可以存异,各抒己见。不必苟同1

对。说得好!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7 09:52
春雷 发表于 2016-3-6 17:10
韵可以是歌的魂,或者是古诗词的魂
现代诗应是意义为魂。
可以存异,各抒己见。不必苟同1

以意为魂,就可以称诗吗?
散文以意为魂不是更好吗?
诗,是文体。是有韵之体。
为什么要丢韵丢体而楞称诗呢?!
既是可以存异,各抒已见,
为什么对新韵者封杀禁呢?!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6-3-7 10:39
每一首诗自身必须具备有的排他性。核心不是任何可以被大多人理解的事物,是一种孤绝。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7 10:39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6-3-7 10:39
每一首诗自身必须具备有的排他性。核心不是任何可以被大多人理解的事物,是一种孤绝。

问好悠然!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6-3-7 10:43
诗的功能并不是无用的,是无用之用,把文字的表里统一起来,把微妙的地方突显出来。这种突显是自然地有节制地,不是放荡的裸露。一字一词一语和一诗如一人。他(她)的帅和美不全在于脸蛋体形,更在于肌肉、骨骼、曲线甚至生殖器,那些常时间被遗忘和遮蔽的东西。神秘而新鲜的部分。

诗要做的就是结构出来的美。这种美或是声是色是思是痛,是忧愁是快乐。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6-3-7 10:45
诗空间所具备的直径得靠内在逻辑思维这个光源所提供,与最大实体或最小实体有关。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6-3-7 10:45
诗歌的情感寄托不在于渲,而在于藏。结构好一个藏得住真诚的有机体,才是诗歌的正道,它也是沧桑的。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6-3-7 10:46
值得细细阅读的好字字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6-3-7 10:47
皿成千 发表于 2016-3-7 10:39
问好悠然!

阅读好文字也是机会哈

谢谢皿成千带来的精彩
作者: 牧之歌    时间: 2016-3-7 10:56
诗首先是要说人话。

论的到位。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7 11:19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6-3-7 10:47
阅读好文字也是机会哈

谢谢皿成千带来的精彩

上班了!海涵!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7 11:19
牧之歌 发表于 2016-3-7 10:56
诗首先是要说人话。

论的到位。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6-3-8 20:31
狠了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9 01:08
汤胜林 发表于 2016-3-8 20:31
狠了

狠得不够!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6-3-9 13:38
问好成千兄。
中间歇了一个月。
很想你。
作者: 车行    时间: 2016-3-9 20:54
顶顶。转摘了。。。问好皿兄。。。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6-3-9 20:56
车行 发表于 2016-3-9 20:54
顶顶。转摘了。。。问好皿兄。。。

我先下了。
作者: 牧神    时间: 2016-3-9 22:33
品读佳评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10 10:33
采凤 发表于 2016-3-9 13:38
问好成千兄。
中间歇了一个月。
很想你。

同感,想你了这么一位劳模。你不在的日子空空的。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10 10:34
车行 发表于 2016-3-9 20:54
顶顶。转摘了。。。问好皿兄。。。

很感谢车兄!问个好!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10 10:34
牧神 发表于 2016-3-9 22:33
品读佳评

问好兄,回好并请多批评!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10 10:45
春雷 发表于 2016-3-6 17:10
韵可以是歌的魂,或者是古诗词的魂
现代诗应是意义为魂。
可以存异,各抒己见。不必苟同1

现代诗应是意义为魂。?

那就是没有附体的游魂!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10 10:46
皿成千 发表于 2016-3-6 17:30
对。说得好!

现代诗应是意义为魂。?

说得好吗?
那就是没有附体的游魂!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10 10:48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6-3-7 10:39
每一首诗自身必须具备有的排他性。核心不是任何可以被大多人理解的事物,是一种孤绝。

无韵诗也是一种孤绝:无韵非诗。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10 10:56
本帖最后由 菊岭耕夫 于 2016-3-10 11:04 编辑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6-3-7 10:43
诗的功能并不是无用的,是无用之用,把文字的表里统一起来,把微妙的地方突显出来。这种突显是自然地有节制 ...


诗,仅仅只是一种文体。
文体,与内容无关,与好坏无关,与美丑无关,.....
是这个样子的是诗,不是这个样子的就不是诗。
正如人,仅仅只是人体。
人体,与好坏无关,与美丑无关,与思想无关,......
是这个样子的是人,不是这个样子的就不是人。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11 01:05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3-10 10:56
诗,仅仅只是一种文体。
文体,与内容无关,与好坏无关,与美丑无关,.....
是这个样子的是诗,不是 ...

祝贺你对了!
作者: 委鬼走召    时间: 2016-3-11 17:18
好文,顶起!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12 10:01
无韵诗死定了


重阳JM


   《诗刊》2002年第一期上半月刊,第13页《诗人观点》栏中,发表了严阵的题为《诗是不是真的死定了》一文。文中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诗歌作者与一名书商的对话:
    书商:“最近在忙什么?”
    作者:“我在写诗,我最近写的诗已经够出一本诗集了。”
    书商:(很快收起笑容)“哥们,你能不能写点别的?不管你写什么,小弟都给你出,就是诗,不行!”
    作者:“为什么?”
    书商:“你这人怎么这样?你难道至今还不知道,诗已经死定了!”
    上面这段对话,引发了严阵先生的一番感慨,发了一大番议论。总言之,先说了诗的困境,人们之所以说诗死定了的原因。而后大发感慨地说“诗不但死不了,而且还会更好的活着。”
    谢谢严先生为我们开启了心机,让我们知道了诗不能死和还能更好的活着,让我们有了新的希望。
    不过让人不解的是,文中所说的诗,是什么诗呢?书商所说的诗是什么诗?那位作者所写的诗是什么诗?严先生所说的诗又是什么诗呢?文中一概笼统地说“诗”,让人如入迷雾中,不知所云。这里笔者不妨作一点儿猜想或诌议。
    如果文中的“诗”指的是中华传统诗词,那么,文中所说的“死与不死”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中华传统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国宝,当然不会死的,而且还要发扬光大。如果指的是中国新诗,那就要分清是哪一类的新诗了。中国新诗种类繁多,这里暂且大致分为有韵的和无韵的两种吧。如果指的是有韵新诗,当然不会死,因为有韵诗歌正兴旺着呢!中华新韵的兴起,促发了中国诗歌的无限生机,给人们带来了无限希望,为中国诗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君不见,被谱曲传唱的有节奏有韵律的新韵歌词,被唱遍了天南地北,唱红了祖国大地,唱红了歌星一大邦,唱迷了歌迷一大群……。如果指的是无韵新诗,那可就真的死定了!而且早就死定了(无韵诗不是诗,生下来就死了)。因为在二十世纪中期,毛泽东就已经宣判了无韵新诗的死刑:“给一百大洋也不看”。毛泽东不看,中国的老百姓更不看!这不正是众所周知的中国诗歌的落寞吗!你说,它是不是死定了!我想那位书商所说的“诗已经死定了!”就是指的那些无节奏无韵律的违背民族传统的歪诗,邪诗,非诗,伪诗吧!它当然真的死定了!这是伟大诗人毛泽东对它的宣判,这是中国人民对它的宣判,这是中华民族对它的宣判,这是人类历史对它的宣判!
   “无韵非诗”,生在十九世纪的美国,死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尽管“无韵诗尸”早已臭在二十世纪里了,虽然现今又被搬进了二十一世纪的门槛,还会在二十一世纪里“尸臭”一阵子。但是,严先生想象的“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出现的”“排长队去购买一本新诗集的时刻”,绝不会是一本“无韵诗尸”吧!
    这里暂且不谈未来的事,就看看当前吧。在同一期的诗刊上,同时发表了严阵先生的一篇长诗《绽放的中国》。多好的内容啊!只可惜,一朵香花插在牛粪(无韵式)上。这不会是从西方“精神文明的垃圾桶”里“取出来的”“一串珍珠项链”吧!却怎么总还是散发着“无韵诗尸”的臭气呢?也许是“忘了把手好好洗一洗”的缘故吧?于是,我断想,在“无韵非诗”早已死定了的今天和今后,凡是丢了民族国宝的,凡是丢了诗歌节律法则的,凡是丢了诗歌生命的,凡是无节奏无韵律的,不管他怎么巧妙的花样翻新,都不外乎是“无韵诗尸”的炒作!正如这朵插在牛粪(无韵式)上的香花,不会因为花香而否认粪(无韵式)臭吧!
    再看看本期诗刊的开篇大作,被“诗人珍爱的诗”,被我们荣称为“中国诗坛泰斗”的艾青老前辈的大作《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抗战初期的思想情绪、艺术个性和创作风格的最典型的代表作”,无疑也是“冲破散文与诗之形式壁垒”的,摒弃了节奏和韵律,摒弃了民族传统的代表作吧?那么,真可惜,它不是诗!它不是诗啊!伟大的“诗坛泰斗”的珍爱的诗!
    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节奏和韵律是诗的生命,无韵不成诗!因此,对于诗,无论何人,不管他地位有多高,名望有多大,凡是没有节奏没有韵律分行写的东西,统统都不是诗!
    诗人郭沫若、巴金及艾青等等老一辈诗人的青年时期的诗,都是受西方诗风即惠特曼诗风的影响而创作的,它摒弃了中国诗的有节奏有韵律的概念界定而任意自由。正如彭金山先生在《形式建设——一个重新提起的话题》一文(见同期《诗刊》第61页)中所说:“他(郭沫若)的诗正是以个性解放的内容和惠特曼式的自由形式开创了一代诗风”。然而,这一代诗风的后果,在摒弃了传统形式的同时,把节奏和韵律也摒弃得精光,彻底地背叛了民族,导致了中国无韵非诗的泛滥,这也是他(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吧!请问健在的,最新连任中国作协主席的巴金老前辈,你能向中国的青少年,向我们的子孙后代喊一声:“没有节奏没有韵律分行写的文字就是诗”吗?我想,巴金老前辈如果真的喊得出这句话,那么,可怜的田人先生(《城里的农夫》作者,见同期《诗刊》第33页)即便“用尽毕生”也难“写出一首让人们记得住的诗” !还是认真思考一下彭金山先生所说的:“今天,则需要从我们民族语言自身求得形式上的突破”吧!
                                                              2002.1.16
首发2002年1月《新韵》总18期。

作者: 燃素    时间: 2016-3-12 10:50
喜欢老师这篇文章
“ 欧阳江河先生说“诗的核心部分不是用来交流的”我十分赞同。读者读诗都会有自己的要求,如果一首诗一千人读被一千人要求,这种诗总体的意义价值,就是人民币式的现实性通用品。因此每一首诗自身必须具备有的排他性。核心不是任何可以被大多人理解的事物,是一种孤绝。”
学习了。说的真好

作者: 鲁二顺    时间: 2016-3-12 11: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12 14:42
燃素 发表于 2016-3-12 10:50
喜欢老师这篇文章
“ 欧阳江河先生说“诗的核心部分不是用来交流的”我十分赞同。读者读诗都会有自己的要 ...

谢谢赏读与理解。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12 14:44
诗坛打假


重阳JM


    在商品市场上,有假货,已是习以为常的事了。现今假东西太多了,正如一个文艺“小品”中所说的:假烟,假酒,假药,假食品,假饮料,甚至假高干,假公安,假教师……,就连爹妈也有假的!这一点儿也不夸张,也不奇怪。要不,人们都在喊:要谨防假冒伪劣呢!特别是当今中国还出了个专业打假的“名人”,并且还成立了个专业打假的“公司”,据说,生意还相当不错。
    也难怪,在当今经济大潮中,有了钱就有了一切,为了钱,就不顾一切!为了钱,不顾违法乱纪;贪污受贿,打砸抢夺,坑蒙拐骗,黄赌淫滥……,都在为钱发疯发狂,无不尽所能!
    经济场上如此,文化场上亦如是!且不说盗版书籍、黄毒色像,就文艺作品自身也在假货泛滥。别的不说,就说诗歌吧,“非诗”“假诗”不也正在泛滥成灾吗!看看如今的诗报刊,除了极少数的旧体诗词外,有几首是真诗?无节奏无韵律,一句话拆开了,分行写了就是“诗”。特别令人注目的是《诗刊》一月号上,还将某人的一篇发言稿分行发表,不知是自称其为诗呢,还是编者的启发?引诱?让别人也称其为诗呢?分行的文字就是诗吗?中国诗歌发展到了这个份儿上,还能让人说什么呢?因此,有商品市场上的打假,那么,文化市场上的诗歌不是也该打假吗!
    为了青少年,为了下一代,为了中华民族的诗文化,诗坛打假不仅仅是持戈以待吧!

                                                                 2002.2.18
首发《艺苑》继发《新韵》。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12 15:27
读重阳《诗坛打假》随笔赋

甘肃•戴笠翁

读重阳论打假启迪灵感,百忙中奉打油无意赋闲。
说实话议假货难以计算,饮假酒吃假药常吸假烟。
假饮料假食品市场常见,真警察真打假真假难言。
用真币买假货提心吊胆,谁又能拒假货保护安全?
假中真真中假无比混乱,造假者丧人性专为骗钱。
打砸抢赌淫贪坑蒙拐骗,越打假假越多不择手段。
商品中真里假难以分辨,文化上假中真怪象空前。
黄色书毒录像经常盗版,贼不知什么是知识产权。
更可笑诗坛上传统改变,谤李白讥杜甫不识屈原。
外国人学华诗访华不断,中国人效洋腔身不出关。
不知韵不识律诗集出版,会分行称诗星今古奇观。
将散文冒诗词改头换面,文不通句不顺故弄虚玄。
不知韵胡哼哼大言不惭,假诗作假诗人似有特权。
上报纸发杂志又上诗刊,大诗赛小诗报专版宣传。
虽则是无读者假诗泛滥,假诗人真评论接二连三。
诗无韵岂是诗成千上万,假诗人获大奖铜牌高悬。
我中华古诗国史超公元,假诗章假诗人失我尊颜。
诗坛上无打假任其混乱,说一个古笑话与诗有关:
古代人初入学诗经为范,先识字后学韵再学对联。
孔夫子论诗词兴观群怨,他言说不知韵无一可言。
暂不说古诗经义意深远,只诗字一个字创造非凡:
言外寺寺外言诗字型见,学成诗留寺壁让人赏观。
有三寺僧曾人幼读诗典,苦吟哦成诗迷广招高贤。
识韵的大诗人奉荣留饭,不知诗入寺院只收香钱。
有氓夫夜投宿求赐方便,小和尚先告他知诗供餐。
鲁鲁夫屎误诗一字错乱,随应承有必多明日我担。
假骚客多食粥半夜大便,厢房锁难入厕磬中周旋。
隔窗听老和尚又问诗篇,才知晓闯了祸有口难言。
半夜里破窗逃只恨腿短,小和尚追出寺难以阻拦。
追问他诗几首告我去捡,若无诗请留下昨夜饭钱。
鲁鲁夫怕追赶回头谎编:供桌上铜磬中不信去看。
老方丈又催问不可怠慢,共几首快码来让我一观。
小和尚挽起袖伸手去探,老方丈又催问几首几篇?
左一手右一手稀臭不堪,一字差造成了如此笑叹。
此笑话载笑经流传民间,如果是在今天何必作难!
不知韵不识诗自有答案,老和尚岂能识无韵奇观!
有此章又岂肯深夜逃蹿,清早间会老僧还冒诗仙。
此传说真与假令人恶厌,古已有打假者真象揭穿。
如果是在今日有谁去管?任那些无韵者屎与诗然。
无智夫不识韵还怕丢脸,看今日假诗人以此耀炫。
讽刺文真与假老僧常谈,回头来且说说今日诗坛:
我中华古诗国金光灿烂,不发扬有韵诗愧对祖先!
外国人学中诗吸取经验,中国人不识韵苦学何难?
中华诗万世雄传统勿乱,炎黄韵古文明岂能失传!
为国粹为后代不丢脸面,望诗坛速打假枕戈待旦。
最希望假诗人自觉自愿,作诗人应学韵不可迟延。
长短句若有韵依然新鲜,莫断章勿故意颠倒生烦。
应学习老前辈作诗经验,不知韵岂能有新诗佳篇?
毛主席开国赋意境深远,新韵者倡新诗永驻春天。
继传统造富强世界称赞,科学是生产力智慧泉源。
十亿人跟党走打假除乱,为中华振国威卫护尊严。
倡新韵唱创新凯歌奉献,古诗词新韵篇共兴诗坛。


    2002年国庆节拜读重阳《诗坛打假》之后即兴随笔于搜奇斋。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13 01:25
委鬼走召 发表于 2016-3-11 17:18
好文,顶起!

兄弟一来,又升一楼。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13 01:27
燃素 发表于 2016-3-12 10:50
喜欢老师这篇文章
“ 欧阳江河先生说“诗的核心部分不是用来交流的”我十分赞同。读者读诗都会有自己的要 ...

问好!多批评!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13 01:41
本帖最后由 皿成千 于 2016-3-13 01:44 编辑
鲁二顺 发表于 2016-3-12 11:28
你说说人话是不错的,但请问这个人指的是什么人,是指那些故弄玄虚显得高深的人,是指那些玩弄形式或 ...


能理解你的情绪。
说人话在诗的前提下,我认为,一是口语,二是作为人应当去表达的东西,有义务、责任去说的东西。
回1,装也是一种美德。女人下身穿着裤子就是装。
回2,中国人这首诗,打动不了你,是不是如你所说我不知道,我却可以认为比许多所谓像诗的诗强多了。
回3,这个你说的,我也同样说过,走召认为你我都错了,要的就是麻烦。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13 01:41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3-12 15:27
读重阳《诗坛打假》随笔赋

甘肃•戴笠翁

高人!
作者: 张远浩    时间: 2016-3-25 18:15
特别喜欢若尘的《中国人》
            你习惯,在黑夜中
            与一盏灯为伍
            与一本书交谈
            习惯:雾霾的都市,荒芜的村庄
            强拆,蜗居和留守
            习惯:官腔,暴力,恐慌
            二奶,性和谎言
            习惯黑白混淆的日子
            习惯: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作者: 张远浩    时间: 2016-3-25 18:19
走召的:
        《残疾人转让》
         本人手上
         有三个残疾人
         1、双腿全截
          转让费:8000
         2、双腿萎缩
          转让费:5000
         3、聋哑
          转让费:2000
         以上三人
         行乞经验丰富
         温良驯从
         尚有1年使用权
         单转、整转皆可。
         整转八折优惠
         有意者请联系:
         ×××××××××××
         (非诚勿扰)

刻画就是对现实的批判。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25 20:30
张远浩 发表于 2016-3-25 18:19
走召的:
        《残疾人转让》
         本人手上

是的!问好张兄!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26 09:06
何谓当代诗?

中国当代诗分两种,一是有韵的,是新韵自由诗。
新韵自由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方向。
另一种是无韵诗。无韵诗即无节奏、无韵律,
无定义,无格式,无诗体,无边无际,无度自由。
像似没有附体的游魂。所以不是诗。
无韵非诗早已死在二十世纪,
却还在二十一世纪发臭,
还在继续毒害着青少年下一代。

(重阳jm)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26 20:36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3-26 09:06
何谓当代诗?

中国当代诗分两种,一是有韵的,是新韵自由诗。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27 10:06
中国诗歌的是与非

重阳JM


   说起现时的中国诗歌,真是五花八门。有晦涩的固式格律,有不知所云的朦胧,有散乱无涯的现代,后现代,还有先锋们的污言秽语……。真不知诗为何物,竟弄到这等地步!被经济大潮、崇洋大潮冲昏了头脑的诗人中,除了不无目的的诗痞诗狂诗疯子,就是那些想在诗路上吃洋荤的大腕们。支个牌子,发个启事,招些学员,只要有钱赚,管他真的伪的洋的,自办刊物发表了就捧,就吹,金字奖牌满天飞,造得诗坛上真诗不多,非诗不少,严重地污染了诗风。
    那么何谓诗呢?诗在中国权威辞书中的解释是:“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这句话再简单不过了,再明确不过了,再清楚不过了,再通俗不过了,恐怕不会有人不明白吧!也就是说,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是诗。可是,在当今的现实中,无节奏,无韵律被称为诗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如阴云布空,铺遍大地,简直是泛滥成灾了!真让人弄不懂,古今中外,有节奏有韵律的是诗,怎么无节奏无韵律的东西也叫诗呢?!奇怪的是,尽管如此,却“给一百大洋也不看”就算了,不管他是真的,伪的,洋的,任其“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吧!自由嘛!百花齐放嘛!于是,指鹿为马便成了见怪不怪、习非为是、习以为常的现实了!  
   “西诗”被中国效仿,无可非议。洋为中用,中西结合是必要的,这也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必然结果。可是中国人模仿外国诗,只模仿了皮毛形式,并未全吸取其精华,起码没有理解外国诗的韵律之美,使国人认为外国诗就是没有韵律的诗。其实,外国诗也是有韵律之美的。这也许是不懂韵律的笨拙的译诗者给国人造成的灾难吧!或是因为语言文字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外国诗的韵律美不能用汉语文字翻译过来,正如中国诗的韵律美不能用外文翻译过去一样,因此造成了国际性的大遗憾!
    中国诗坛的另一怪象是泥古不化的所谓古声古韵。现时代普通话的推广,南腔北调的中华民族语言,已被普通话规范化了。声韵的变化是自觉与不自觉的事,是自然转化与教化的必然结果。君不见,任何形式的古声古韵的诗文,或是南腔北调的汉语,都在当今的简化汉字中传播,都在普通话中讲说。因此,声韵的转化是必定的。那些泥古者的固化是毫无意义的,也是做不像的。大家都知道北京举办的唐宋名篇大朗诵吧!千百年前古人的名篇大作,到了今天,有谁还能用千百年前的古声古韵表达出来?活生生的现实显示,哪一篇不是用普通话朗诵出来的?是吟?是念?是唱?哪一篇离开了现代声韵?千百年前死人的大作如此,当今活人的大作又怎么能回到千百年前的古声古韵中去呢!铁的事实证明,不管怎么用所谓的古声古韵作诗为文,在现代化的今天,都难免被现代的语音韵律所感染,不但要用法定的简化汉字来刊载书写,还要用法定的普通话来诵读讲说。即使用南腔北调的方言来读,也逃脱不了现代语音的渗透,怎么可能保持所谓的“古声古韵”呢!更何况,现代人中有几许能说准千百年前的古声古韵是个什么样子?更何况,古时代的中国语言也是南腔北调,方言繁杂的。所谓的古声古韵,不外乎是指古书中所记载的北方语系罢了。请问,有谁能说准当年李白的口音语韵是什么样的?正如现代的广东人,上海人,或者江淅人说不准普通话,不是很自然的现象吗?那么,现代人怎么能弄准古声古韵呢?我想,就标榜为“古韵新声”的大家们也难免自我尴尬,既是“古韵”又怎么会是“新声”呢?大概是将“韵”古化了,而唯独将“声”近化了吧!真不知他们将“古韵”和“新声”是怎么分开来读的?又能读出怎样一个情景来!所以,就诗词来讲,形体可以不变,但声韵却是必变的!因为古典韵书中所标注的那些字,到现今多已演变成现代语音了。即使有些字的古音与今音完全一样,也只能是今音而不是古音。如果真有现今还活着的千岁老人,那他只能是今人而不是古人。因为他不是与世隔绝的死人,而是与时代同步的活人,因为他已经演化成今人了。因此,现代人用现代文字所作的古体古韵也好,固式格律也罢,不管怎样地标榜所谓的唐宋风韵,都不外乎古体新韵,或新韵古体。在现代化的现时代,纯正义意上的古声古韵是不存在的。即便偶成,也只能算作赝品古玩罢了。
    诗歌是有时代性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诗体形式也在不断地演变。诗体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变化,这是不诤的史实。如中国历史上的“诗经”,是上古时代诗歌的积淀。后有楚辞,汉赋,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格律,民国新诗,直至现今的新华新韵,无不展现着时代的色彩,生发着时代的气息,轰响着时代的脚步!
    新韵代表着中国诗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具有无限生命力!   
                                                  2001.10.  
首发2001年12月《艺苑》总147期。
转刊2003年1月《文学信息报》总260期。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27 14:56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3-27 10:06
中国诗歌的是与非

重阳JM


不错,说得有一定道理,但我看允许建房子,也允许长花草树木嘛。你在建房子叫诗,别人在长花草树木就不叫诗。随你了!
从根本上讲,你的认识理论上不错,而你的实际把握能力不够。几时见你写出了能接近于诗的作品来,才能证明你的理论有理。因为目前只有你自己认同你的理论观点是唯一的!
作者: 吕增军    时间: 2016-3-27 15:29
真够犀利。。。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27 18:43
吕增军 发表于 2016-3-27 15:29
真够犀利。。。

问好!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28 11:59
皿成千 发表于 2016-3-27 14:56
不错,说得有一定道理,但我看允许建房子,也允许长花草树木嘛。你在建房子叫诗,别人在长花草树木就不 ...


秋 池 (新韵)



重阳JM

(一)
鱼戏波  鹤戏荷  瑟瑟  苇作歌

(二)
鱼戏水  风弄波  波载舟  舟载我。

(三)
蓝天飘云  云飘水底  舟行水里  我在云里

(四)
我采菱角  鱼戏荷花  舟在脚下  我在舟下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3-28 21:19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3-28 11:59
秋 池 (新韵)


这个还不如我们家乡的兴国山歌呢!看来你老是孤陋寡闻了!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3-29 08:50
   手 帕(新韵)

珍藏多年,那块手帕。皱皱折折,似朵小花。
一瓣是汗,一瓣是泪。一瓣是心,是瓣是肺。
那块手帕,夹进书涵。不愿封存,不可随便。
日日相见,时时相伴。怕人看见,发问犯难。

(重阳JM)
作者: 阿威玛斯    时间: 2016-5-2 14:43
还是多欣赏些好诗吧~~~呵呵~~~

共勉之。。。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2 15:50
秋 晨(新韵)


隐隐群峰如临仙  互应对答不见面
一对黄莺撞柳帘  落了露珠飞了蝉
日出天边湿漉漉  秋田一片沉甸甸
牧笛不解天公意  横向牛背无定弦
(重阳JM)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2 15:51
(新韵)

问萤何必拎灯信游
请听蟋蟀弹琴鼓瑟
巡天遥遥曾经几重宫阙
银河水深漂起一轮明月
(重阳JM)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5-2 22:02
阿威玛斯 发表于 2016-5-2 14:43
还是多欣赏些好诗吧~~~呵呵~~~

共勉之。。。


作者: 九月雨    时间: 2016-5-3 10:10
《中国人》
            你习惯,在黑夜中
            与一盏灯为伍
            与一本书交谈
            习惯:雾霾的都市,荒芜的村庄
            强拆,蜗居和留守
            习惯:官腔,暴力,恐慌
            二奶,性和谎言
            习惯黑白混淆的日子
            习惯: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这个题目太主观了,太武断。只能说《有的中国人》或《有的人》,概念都搞不清楚。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作者历练不够,思想过于浅显,表达欲望过于强烈,驾驭不了自己的思想
作者: 九月雨    时间: 2016-5-3 10:11
还有,这个题目,标题党了。没有必要搞这个小聪明,小伎俩,真的。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5-3 22:20
九月雨 发表于 2016-5-3 10:10
《中国人》
            你习惯,在黑夜中
            与一盏灯为伍

呵呵,还是没有你主观、武断。你懂诗?到底谁的概念不清楚呢?这才是个问题!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5-3 22:23
九月雨 发表于 2016-5-3 10:11
还有,这个题目,标题党了。没有必要搞这个小聪明,小伎俩,真的。

你没看明白就小题大做。服你!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