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1 12:26
1.在地铁站
人潮中这些面容的忽现;
湿巴巴的黑树丫上的花瓣。(罗池)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1 13:09
庞德说的脸庞不是人群里每个脸庞, 而是他特别注意到的几个。
这一点是个要点。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1 14:02
人群中一些面孔幽灵般
湿漉黑枝条上朵朵花瓣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1 13:48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火星闪烁 发表于 2016-4-22 10:13
叶老师辛苦了!
名家翻译有值得学习之处。
火星闪烁 发表于 2016-4-22 10:23
叶老师理解的深入,分析在理。
我个人理解,原作中bough如果采用复数,
火星闪烁 发表于 2016-4-22 10:25
叶老师翻译的精彩!
学习,欣赏!
火星闪烁 发表于 2016-4-22 10:31
欢迎林水云风同学来访。
您的译文精彩,“浮生”译得精妙。
火星闪烁 发表于 2016-4-22 10:23
叶老师理解的深入,分析在理。
我个人理解,原作中bough如果采用复数,
山水如歌 发表于 2016-4-22 17:29
有可能:
a wet, black bough ===> a Station of the Metro
所以bough不会采用复数。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1 13:48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
火星闪烁 发表于 2016-4-24 05:34
庞德说:诗的翻译就是诗的新作。
一—与林水云风同学共勉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4 16:02
非常同意庞德的话,但云风常为拙笔开脱,译不好,就当是自己的涂鸦
你的译文越改越有新意,花瓣片片雨 ...
顽颜 发表于 2016-4-24 16:48
A Pact 我开了新帖 你们也来一起译啊
附上我早年翻译——看叶老师点评,THESE的意思(甚至包括原意)已 ...
火星闪烁 发表于 2016-4-24 14:20
众里凸现众生相;
湿黑的树干,盛开花瓣。
火星闪烁 发表于 2016-4-24 21:02
今晨看新闻俄罗斯轰炸叙利亚居民区,立即修改了自己的翻译,后面看到你的翻译也更新了,真是巧。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7 14:59
昨天搜到的解释文章:
In this quick poem,Pound describes watching faces appear in a metro station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7 23:56
庞德自己的解释:
Three years ago in Paris I got out of a "metro" train at La Concorde, and s ...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8 11:59
当然要按庞德解释来译,faces 指的是crowd 里面的一小部分, 而不是指全部。我的译文就是按庞德的解释译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8 12:20
庞德从俳句获得启发: 一是用两三行就写成一首诗, 一是某些韵味。 但他写的和日本俳句有明显不同。
...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8 12:55
文章题目是什么,现在哪一页?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8 13:07
我说的是我的分析。 庞德的文章在这里:
http://www.english.illinois.edu/maps/poets/m_r/pound/metr ...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8 13:09
你说“在诗歌评论版有一篇文章谈到这首诗”,我说的是怎么找到这篇文章。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7 14:59
昨天搜到的解释文章:
In this quick poem,Pound describes watching faces appear in a metro station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8 12:20
庞德从俳句获得启发: 一是用两三行就写成一首诗, 一是某些韵味。 但他写的和日本俳句有明显不同。
...
火星闪烁 发表于 2016-4-28 15:07
谢谢林水云风同学!
这首诗是三行,共20个词。标题入诗了。
原诗中有三个大的诗歌意境,有许多意象。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8 12:20
庞德从俳句获得启发: 一是用两三行就写成一首诗, 一是某些韵味。 但他写的和日本俳句有明显不同。
...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8 15:41
英语与日语、汉语的巨大差异,英语是无法写出日语、汉语的古诗的,只能是模仿其形式,借鉴其味道。所谓超 ...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8 16:15
尤其是他把两件完全不同的事物并列在一起, 以它们的内在微妙共性建立结构。
上句应该是兴,下句当是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8 21:34
超现代和古典的本质区别之一我前面说了。 不在于是否用意象。而在于怎样用,用什么样的。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8 21:37
这里,上句不是兴。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8 23:11
That is the substance of a very well-known hokku. Victor Plarr tells me that once, when he was wal ...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8 23:26
稍了解点了俳句,才知道俳句的一个结构,经常表达两部分内容,两部分内容在语法上独立,在意境上也往往截 ...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8 23:26
稍了解点了俳句,才知道俳句的一个结构,经常表达两部分内容,两部分内容在语法上独立,在意境上也往往截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8 23:37
俳句传入英语世界后, 很受欢迎,有很多作品。
庞德这里的诗句结构大致是俳句。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8 23:45
看来按日语的俳句译那当是最合适了,懂日语的诗友应该能译好此诗。我想日本应该有很多这首诗的俳句译文。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8 23:42
没有任何日本俳句被认为是现代意象诗的代表。 而庞德这首诗是现代意象诗的一个代表性作品。
这是其本质 ...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8 23:26
稍了解点了俳句,才知道俳句的一个结构,经常表达两部分内容,两部分内容在语法上独立,在意境上也往往截 ...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8 23:52
所谓现代意象就是那么说而已,日本军官的俳句意象也很好吗,以白色为底的花,而庞德借鉴而为以黑色为底的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8 23:42
没有任何日本俳句被认为是现代意象诗的代表。 而庞德这首诗是现代意象诗的一个代表性作品。
这是其本质 ...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8 23:45
看来按日语的俳句译那当是最合适了,懂日语的诗友应该能译好此诗。我想日本应该有很多这首诗的俳句译文。 ...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8 23:58
松尾芭蕉的俳句:
一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8 23:50
但这首诗并不是完全按照俳句结构写的。 庞德写过俳句:
Ts'ai Chi'h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9 00:03
The footsteps of the cat upon the snow:
(are like) plum-blossoms.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9 00:04
俳句是三行。庞德的这些短诗并非都是标准的俳句结构。两行的不是标准的俳句。
但他这些短诗的意境是和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9 00:03
古典意境。 和《地铁站》有本质区别。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9 00:12
俳句已经有很大的变化,但庞德的地铁站当还是标准的俳句。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9 00:15
诗就是那么回事,写好就是好诗,所谓本质不同,那都是评论家搞出来的。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还是那个山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9 00:18
我写现代诗多年了。 这是我自己的认识。 不是从别人那里读来的。
我对现代画也十分了解。 你去看看现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9 00:18
我写现代诗多年了。 这是我自己的认识。 不是从别人那里读来的。
我对现代画也十分了解。 你去看看现 ...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9 00:21
中国古代的一些山水画,也可说是今天的现代画。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9 00:26
庞德的地铁站,与日本军官的俳句,我看不出有本质的区别,不过庞德名气大,那位军官只是业余写写而已。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9 00:18
我写现代诗多年了。 这是我自己的认识。 不是从别人那里读来的。
我对现代画也十分了解。 你去看看现 ...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9 00:31
毕加索是与达芬奇有区别。可中国画可以说是印象派的鼻祖。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9 00:29
那是你认识的局限。
庞德把关于人群,社会的具象描写, 和树枝花朵并列起来。 而且还有那种幽灵气氛 ...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9 00:36
就是更优秀的俳句。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9 00:29
我前面说的是西方画。
中国古代有些画是超前的。 其实可以说, 中国画的现代变更比西方来的更早。 这 ...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9 00:39
这些艺术都是巨大精神的投入,很难有什么本质的区分,但总有人做这方面的文章。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9 00:29
那是你认识的局限。
庞德把关于人群,社会的具象描写, 和树枝花朵并列起来。 而且还有那种幽灵气氛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9 00:38
你不愿深层地认识, 我也不强求。
从俳句的角度来看, 这首诗谈不上更优秀。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9 00:42
你了解得不够深入而已。
例如你说中国古典画是西方印象派的鼻祖, 这就完全外行。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9 00:47
庞德照人家的饺子,包了个饺子,不过稍大一点,叫包子也可以,但总归是一类食物,但硬要说二者一下有了本 ...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9 01:00
这个就不多说了,至少中国人很早就画没有透视原理的画了,有人说中国人不会画画,把人画的一点都不像,不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9 01:09
俳句也好, 律诗也好, 这些形式都不是关键的。
我说的是诗里表现出的意识, 和表现的手法。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9 01:09
俳句也好, 律诗也好, 这些形式都不是关键的。
我说的是诗里表现出的意识, 和表现的手法。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9 01:22
其实我想说的很简单,这是一首俳句诗,可以用日语俳句和汉俳来翻译,这是我今天才认识到的,至于诗的艺术 ...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9 01:26
这首诗的日语俳句译文指定有,而且会很多,希望精通日语的诗友能找来。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9 01:13
那就不是印象画派了。 印象画是特指的。 例如毕加索就不是印象画派。 他主要是立体主义画派。
还有很多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9 01:34
エズラ・パウンドの詩「地下鉄の駅で」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壺齋散人訳)
群集のな ...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9 01:36
印象画派大体分前后,由写实逐渐变异为表现主观情感,这期间的画和中国山水画很相像,现代派便随之兴起。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9 01:30
其实很多翻译版本都可以说是自由体俳句。
并没有进一步的自由体俳句规格。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9 01:48
火星如果说的对的话,那么庞德的这首诗就应当是标准的五、七、五音节的俳句,而不是其他自由的俳句。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9 01:40
印象派之后出现的很多画派不是从印象画派派生出去的。但印象派开启了新时代。
其中有后印象派, 与新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9 01:40
印象派之后出现的很多画派不是从印象画派派生出去的。但印象派开启了新时代。
其中有后印象派, 与新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9 01:50
日本人翻译也没有那样去看。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9 01:59
山水画也可说就是风景画,东西方自不能完全相同,但其一些理是较一致的。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9 02:06
庞德的诗是否是标准的俳句是一个事情,按不按标准译那又是一回事。如果确定是标准的五、七、五句式的俳句 ...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9 01:51
梵高应当说是承前启后的人物,他的一些画早已没什么古典痕迹了。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9 07:36
他画的一些花瓶中的花, 能看到精致古典的味道。但有其新的特点。
我前面提到过, 徐渭和石涛有些画 ...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9 11:00
艺术没有太多的标准,更没有绝对的标准,我不反对你的看法,而且也可以同意你的看法,但这并不影响我有自 ...
火星闪烁 发表于 2016-4-28 15:07
谢谢林水云风同学!
这首诗是三行,共20个词。标题入诗了。
原诗中有三个大的诗歌意境,有许多意象。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9 11:04
不会有多大差别。 你看看那个日文翻译版本就知道了。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9 11:12
日语的俳句译文应该很多,你提供的这一首,只能参考一下而已。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4-29 11:15
当然只是一个版本。 你可以去搜索更多的。 例如用这个版本的标题。
我不认为会有什么意外的发现。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4-29 11:26
我不懂日语,搜也不会有很好的结果。仅我初次接触庞德,从网上搜到的情况看,国内教授、学习英美文学的, ...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