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宫白云评荐:罗伟的诗《悬空记》 [打印本页]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6-4-29 20:24
标题: 宫白云评荐:罗伟的诗《悬空记》
悬空记
       罗伟
  
  
  他把词曲和日常都搬到高处。
  从前的阳光,野树林,
  旁边仅存的田垄上,飞着白鹭。
  他感恩这注定的消逝之物,
  并为此绞尽脑汁。
  茶需有相宜的浓淡。
  人不必太真,但需尚在人间。
  万物有灵,需在意它们的想法。
  而暮色正咸,
  他的头颅像染了霜,
  闪着落日的亮光。

  
  宫白云读诗:造句的恰当和谐与有机生发
 
  写诗的朋友中,我常常向三位诗人蓝喉、沪上敦腾、最瘦的人学习他们的汉语造句能力。他们的诗各自独树一帜,与他们超强的造句密不可分。基本每首诗都有出奇的句子。蓝喉说:诗歌的中枢就是句子,没有出奇的句子,基本这首诗就完了。只有句子才能灌注呼吸,气息,气势。而意象、词语都不能,词语只是碎片。从三位诗人的句子来看,蓝喉的是“紧张感”,不枝节,诗写的流水一样长而有力。沪上的是“涣散感”,容量大,散得开。最瘦的人是“分寸感”,拿捏得恰当和谐。就如他的这首《悬空记》,这首诗他把造句的线索放在“悬空”上,而在诗人的眼里什么是“悬空”的呢,他衷爱的“词曲”,逃避不了的“日常”;“从前的阳光,野树林”;诗人把它们都“悬”向了高处,“仅存的田垄上”诗人也让飞着的“白鹭”悬在上面,这些悬着的物事虽然注定要消逝,但诗人对它们仍然深怀“感恩”,甚至对这些“绞尽脑汁”,这是为什么呢?诗人给出了神性的回答:“茶需有相宜的浓淡。/人不必太真,但需尚在人间。/万物有灵,需在意它们的想法”,人与万物的和谐不动声色中完成,这就是功力。最绝的是最后一节,造句的恰当可见一斑,“而暮色正咸,/他的头颅像染了霜,/闪着落日的亮光。”,诗人再次以“悬”着的东西为造句线索,水到渠成般地请出“暮色”“头颅”“落日”,并让暮色的“咸”,生发头颅的“霜”,由此,把几近“落日”的人生“悬”出一片光亮。短短的三个奇妙的句子道尽了人生的苍茫,并让这种苍茫饱含了清晰可辨的一种神性徽记,而这些都是他卓绝恰当的造句所达成的效果。这种效果在他其它诗中屡屡可见,如《春日令》中的“世尊,可知桃木如我,/又可知我如桃木。/一半在云端成佛,/一半在炉膛成灰。”;《失眠手记》中的“逝去的人,正从更高的云端回来。/像一滴闪光的雨,落在屋檐。”。在这些诗中,诗人原本不过的日常思维,在造句的有机生发中结果意外地收获了另一种美学嬗变。
  

外二首
  
春日令
     罗伟


世尊,今我来此,
已远远高于尘世。
桃花生生不息,
桃木压低了流水。

我若皈依,是这一树桃花。
我若欢喜,也是一树桃花。

我将宽恕每一个,
摘下桃花的人。
他们举着相机,
照见彼此,也照见了,
我鹿角上的火焰。

世尊,可知桃木如我,
又可知我如桃木。
一半在云端成佛,
一半在炉膛成灰。


失眠手记
       罗伟
         

是电脑和生物钟合谋的谎言。
星星若隐若现,床轻得像一朵云。
我拥有这虚幻瞬间。
如此荒谬,正是我需要的
一座寺院。遗忘是它的承重墙。
我想起一片空白,
和一张粗糙记忆中的脸。
逝去的人,正从更高的云端回来。
像一滴闪光的雨,落在屋檐。


罗伟,笔名最瘦的人,70年代,职业工人,业余写诗。现居四川自贡。


欢迎关注订阅我的微信公号:
       诗赏读    gbyshisangdu
(, 下载次数: 20)

     (长按此二维码或扫一扫添加关注)
作者: 筷子    时间: 2016-4-29 22:39
问好!  五一快乐!
作者: 黄小线    时间: 2016-4-30 03:08
分析在理,见解独到。
作者: 叶枫林    时间: 2016-4-30 08:15
。蓝喉说:诗歌的中枢就是句子,没有出奇的句子,基本这首诗就完了。只有句子才能灌注呼吸,气息,气势。而意象、词语都不能,词语只是碎片。

赞同!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6-4-30 08:37
最绝的是最后一节,造句的恰当可见一斑,“而暮色正咸,/他的头颅像染了霜,/闪着落日的亮光。”,诗人再次以“悬”着的东西为造句线索,水到渠成般地请出“暮色”“头颅”“落日”,并让暮色的“咸”,生发头颅的“霜”,由此,把几近“落日”的人生“悬”出一片光亮。短短的三个奇妙的句子道尽了人生的苍茫,并让这种苍茫饱含了清晰可辨的一种神性徽记,而这些都是他卓绝恰当的造句所达成的效果。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6-4-30 08:37
云的评析就是好看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6-4-30 08:38
五一快乐,云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6-4-30 12:54
汉语造句能力,的确是。
作者: 施扬煜    时间: 2016-4-30 16:38
有意思的解读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4-30 16:45
诗是韵文,无韵非诗。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6-5-1 11:05
阅读好诗好文。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6-5-1 19:34
汤胜林 发表于 2016-5-1 11:05
阅读好诗好文。

问候白云,祝福五一!
作者: 张绍舟    时间: 2016-5-4 13:46
欣赏  学习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6-5-5 01:16
再读。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6-5-6 15:36
筷子 发表于 2016-4-29 22:39
问好!  五一快乐!

筷子好。。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6-5-6 15:38
黄小线 发表于 2016-4-30 03:08
分析在理,见解独到。

哦。。原来小线早在。。论坛来得少。。才碰上。。。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6-5-6 15:38
叶枫林 发表于 2016-4-30 08:15
。蓝喉说:诗歌的中枢就是句子,没有出奇的句子,基本这首诗就完了。只有句子才能灌注呼吸,气息,气势。而 ...

  问候。。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6-5-6 15:39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6-4-30 08:37
最绝的是最后一节,造句的恰当可见一斑,“而暮色正咸,/他的头颅像染了霜,/闪着落日的亮光。”,诗人再次 ...

而暮色正咸,/他的头颅像染了霜,/闪着落日的亮光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6-5-6 15:46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6-4-30 08:37
云的评析就是好看

好看。。是对我最好鼓励。。。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6-5-6 15:51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6-4-30 08:38
五一快乐,云

快乐。。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6-5-6 15:52
张无为 发表于 2016-4-30 12:54
汉语造句能力,的确是。

问候张老师。。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6-5-6 15:52
施扬煜 发表于 2016-4-30 16:38
有意思的解读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6-5-6 15:53
汤胜林 发表于 2016-5-1 11:05
阅读好诗好文。

谢谢汤老师。。问候您。。。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6-5-6 16:00
张绍舟 发表于 2016-5-4 13:46
欣赏  学习

问好,,,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6-5-6 16:00
汤胜林 发表于 2016-5-5 01:16
再读。

问候您 汤老师。。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6-5-6 16:01
尘星童云 发表于 2016-5-5 06:57
  写诗的朋友中,我常常向三位诗人蓝喉、沪上敦腾、最瘦的人学习他们的汉语造句能力。他们的诗各自独树一 ...

没有出奇的句子,基本这首诗就完了
作者: 黄小线    时间: 2016-5-6 16:03
宫白云 发表于 2016-5-6 15:38
哦。。原来小线早在。。论坛来得少。。才碰上。。。

我早注册了 但也来的少 这两个月来多些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6-5-6 16:06
黄小线 发表于 2016-5-6 16:03
我早注册了 但也来的少 这两个月来多些

有缘就能碰上。。
作者: 清泉流水    时间: 2016-5-10 20:08
学读精篇!
作者: 暗王    时间: 2016-5-13 18:17
很棒,喜欢,但我的也不差,和第一首风格相近,在此毛遂自荐下,唐突了,问好
作者: 陶金喜    时间: 2016-5-13 20:21
先学习,再细读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