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重阳新韵《看明月》赏评 [打印本页]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10 13:44
标题: 重阳新韵《看明月》赏评


唯 倚 窗 前 看 明 月


(代序)


O贺敬之



案头放着一部由人转来的诗稿,作者姜明(笔名重阳)是位五十多岁的老诗人。因为不熟悉作者本人,也是第一次读他的诗作,而且仅仅是诗集中的一部分,觉得不知从何说起,故而颇为踌躇。看了姜明的创作简历之后,便读出作者许多创作的艰辛来。十几岁开始习作,反反复复,历经坎坷,年过半百而诗心不灭,实在是可贵之处不能不让人欣然提笔。

少小吟诗谁人晓,老大填词未成章。
不愿江边叹夕阳,唯倚窗前看月亮。
         ——《唯倚窗前看明月》

作为诗人,作者没有忘记他的追求,没有忘记他生活的土壤,更没有忘记北大荒那片肥沃的黑土地,那儿有他的诗,有他心中的那个月亮。
正如作者所说:“我的诗是自学自悟的,在旧体与新诗中翻筋斗”。他的诗中含有一种热情、诚挚和诗人的纯真。从诗的形式上来看,作者没有追随当今诗坛上的众多潮流。而是用现代诗的写作手法,与中国几千年诗的抒情传统相结合,把追述融与诗中:

……
我的心立时也张开了翅膀
带着我的新诗一起飞向宇天
群雁渐远消失在天边
我的诗沿长城散落山川
空中激荡着如潮的呼唤
像春雷唤醒了冬眠
——《呼唤》

姜明的诗质朴、自然、流畅,读起来有韵味。他的诗是有感而发,而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空洞的呐喊。他笔下的景是实的,情是真的,如一幅风景画:

抱树苗的姑娘,
踏着松软的新土,
穿行在新林里面。
……
调皮的春风,
偏偏一路跑,一路喊:
前面,前面 ……
越过秃岭,跨过荒滩。
——《追求》

诗,既是诗人激情的燃烧,也是民族精神的颂歌;诗,应该是歌颂友谊、勇敢、坚贞和纯洁,当然还应该去歌颂新的生活、追求。
在情与景的描写中,作者是较为应手的,也是成功的。有他自己独到的表现手法。这与作者一直在“旧体与新诗中翻筋斗”分不开。如作者在《春》一诗中写到:

绿绿嫩嫩的叶眉 幽幽暗香的花唇
细软飘飘的柳丝 托起亮丽的彩裙
叮叮咚咚  伴着温馨走来
是小溪  是涌泉  一路风韵
纤柔的小手  梳理秀发  如烟似云
轻拂剌痒的耳轮  脸蛋儿娇润
唧唧啁啁  是口笛  是鸟鸣
如歌吟  似潮讯

写诗是件辛苦的事,尤其坚持几十年更不容易。像姜明这样有恒心的作者确实让人钦佩!在诗里他倾注了心血,也道出了甘苦。
姜明的诗是诗坛上的一朵小花,一朵无名的小花。但也有自己的芳香,有自己的一点亮光:

星星,在广寒的夜空,
只是一个小点点。
它的光,微弱难辩,
但,毕竟是
自己的光源。
——《星星》

姜明的诗也还有它的不足之处,缺乏一种大胆的开拓,把自己圈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一直不愿走出“旧体”范围,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相信姜明能走出一条自己的创作路子,写出更好的诗作来。
94.6.北京


(重阳先生在贺敬之老前辈的历次教导和鼓励下,终于摆脱了旧体束缚,勇于改革创新,坚定地走上了新韵之路。)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10 13:52
新韵诗体,就是中国特色新诗体
.
我非常赞同近期老诗人贺敬之关于创建有中国特色新诗体的建议。
我非常赞同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呼唤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的呼吁。
我非常赞同该文中提出的中国特色新诗形式的三条基本标准:
一是必须押韵且有一定节奏,易诵易唱易记,读之抑扬顿挫;
二是语言简洁精炼,句式与段落整齐而美观;
三是通俗易懂,富有诗歌传统和民族特色,让老百姓喜闻乐见。
这三条标准,就是中国新诗的特色,就是中国新诗的基本元素。
新韵诗体完全符合这三条标准。
新韵诗体就是中国特色最新诗体。
新韵诗体是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
新韵诗体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未来。
新韵诗体是中国小康社会诗文化的象征。
新韵,就是“新华韵”。
即以《新华字典》为准的《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简称“新韵”。
新韵,既是诗韵,又是诗体。
韵,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体,中国新韵体。
新韵,“新”是韵的标签;“韵”是诗的生命。
旧韵千百年,已过时,所以要特别强调这个“新”字。
无韵近百年,丢了韵,所以更要特别强调这个“韵”字。
新韵,是与旧韵的区别;也是与无韵的抗争。
新韵,是中国最新诗体的特殊标志。
新韵,是新韵诗的简称,也是中国最新诗体的总称。
新韵兴起是历史必然!为普及新韵而奋斗! 欢呼新韵时代到来!
(重阳新韵)  《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10 14:06
本帖最后由 菊岭耕夫 于 2016-7-11 14:44 编辑

新韵集《看明月》

重阳著


金陵出版公司出版

1994年10月





重阳简介(封面处加相片)
本名姜明,笔名重阳(重阳jm)等,1939年10月21日(农历9月9日重阳节)生,原籍山东文登。《新韵说》创立人,诗人,新韵诗歌理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佳木斯市东风诗歌爱好者协会会长,新韵学会会长,《艺苑》报主编。著有新韵集《看明月》《千里共婵娟》《新韵集》《新华新韵说》等。创编了《新华新韵谱》即《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谱》(简称新韵谱)。主张“平仄开放,韵律改革,自然巧成,形随意合;传统诗词采用新韵并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新诗体——新韵”。其论文《新韵说•新韵兴起是历史必然》,被收入《世界学术文库》中,并获《世界学术贡献奖》论文金奖。传略及作品被收入数十部典籍中。

通联:15400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长安47信箱•姜明(重阳)
E-mail: ZHXYN999@163.com   QQ 1633951186   电话:13634542647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10 14:16
目 录

............

............


(略)




.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10 14:18
卷首诗

忆 友        

春风海滨戏浪  秋雨隔帘观天
惜别二十六年前  凝眸月儿不圆

蜿蜒河上问古  大桦树下磨砚
回首何必笑当年  搔落白发一片

*谨以此诗献给当年亲友*




作者: 大明定南朱曦    时间: 2016-5-10 14: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10 15:06
大明定南朱曦 发表于 2016-5-10 14:41
新诗坛的墓志铭
             朱曦/诗论

诗人的家园

反反复复地翻阅农田
终于读懂了稻谷的芬芳
时光的风 岁月的雨
轮圆了农田里的草帽
大地布满了绿色诗行

最繁忙的季节过去了
那把镰刀挂在了天河边上
在乡亲们沉醉的日了里
抛撒着安谧的银光
诗人的心无比激荡

(重阳JM)
作者: 大明定南朱曦    时间: 2016-5-10 15: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10 15:27
大明定南朱曦 发表于 2016-5-10 15:13
韵押得不错,只可惜诗味寡淡.....

有那淡淡的一弯月光,足矣。

但还是要谢谢你的指点和鼓励。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10 15:40
赏读重阳新韵《忆友》


忆 友

春风海滨戏浪  秋雨隔帘观天
惜别二十六年前  凝眸月儿不圆

蜿蜒河上问古  大桦树下磨砚
回首何必笑当年  搔落白发一片

(重阳JM)

    这首诗写于1993年,回忆的是二十六年前的一位(或一些)好友,他(她)们是谁,不可知。此诗另名:觅友。有时,诗后附注:二十六年非实指。
    全诗共分两节,每节前两句忆从前,后两句想当前。
    上节回忆起春天和朋友在海边,望着大海,迎着春风,和风浪同戏耍。一个“戏”字,把风浪写活了,也把人的神态写活了。秋天,阴雨连绵。没有好天气,不能出去玩,也就没有好心情,和朋友在屋里焦急地“隔帘观天”。一个“观”字,把人的心情形象的表现了出来。这些已是依依不舍分别二十六年前的事儿了。现在只能集中注意地望着夜空那不圆的月儿了。意味着和朋友不能见面,得不到团聚。
    下节回忆在“蜿蜒河”边的事儿。蜿蜒河,是黑龙江与松花江汇合处的一条小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黑龙江省在这里建设了一个国营水产养殖场。六、七十年代,作者曾在这里牧渔、教学。“问古”,国家考古队在蜿蜒河边发现一座古城遗址(现名古城子)。大桦树,是松花江边的一个小渔村,也是养殖场的一个居民点,由一棵大桦树而得名。作者曾在这里教书。磨砚,即研墨。文化大革命时期,研墨写大字报。
    作者青年时期的大量诗作就产生在这里,也毁灭在这里。作者的那些文朋诗友,各奔东西,现在哪里?……。唉!回过头来看,有什么必要笑那时的那些事呢?现时已是“搔落白发一片”啊!老了,老了啊!
    这首诗写得干净利落,而景真情深意浓,真是如王国维的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万修)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6-5-13 12:24
“缺乏一种大胆的开拓,把自己圈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一直不愿走出‘旧体’范围”——现在似乎依然吧。仅仅强调韵也是“旧体”范围。
《忆 友》“搔落白发一片”本来很好,但自度曲也应该讲究平仄基本格式的。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13 17:43
谢谢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14 10:09
张无为 发表于 2016-5-13 12:24
“缺乏一种大胆的开拓,把自己圈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一直不愿走出‘旧体’范围”——现在似乎依然吧。仅仅 ...

你的说法只附合新韵格律诗。新韵诗还有其它形式。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6-5-14 10:27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5-14 10:09
你的说法只附合新韵格律诗。新韵诗还有其它形式。

我在消息的咨询尚未回复哦。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14 11:15
张无为 发表于 2016-5-14 10:27
我在消息的咨询尚未回复哦。

我的消息里没有你的咨询。你是发在我的消息里吗?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6-5-14 13:32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5-14 11:15
我的消息里没有你的咨询。你是发在我的消息里吗?

哦,是给重阳新韵 的消息。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6-5-14 13:52
张无为 发表于 2016-5-14 13:32
哦,是给重阳新韵 的消息。

已经回复了。请阅。请教。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15 07:51
谢谢交流、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19 15:03
2.起早上学路吟

旷野寂静秋虫鸣  晨风如水沾朱英
夜幕未开月为灯  星兄星妹伴我行

(重阳JM)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式的新韵诗。旷野是寂静的,听见秋虫在鸣叫。越寂静越听得清,愈听得清愈显得寂静。清晨的风就象凉爽的水一样沾湿了红脸蛋儿。夜幕还没有拉开,多亏明月打着灯笼,照亮了道路;并有闪闪眨着眼睛的星星,就象可爱的小兄妹,陪同一起去上学。这首形式整齐的诗,既象一首七言绝句,也似一首民歌。全诗聚集了多种意象,就今天读来,也不愧一首形象化的上乘佳作。但也看出语言的文诌,如把“红脸蛋儿”写成“朱英”。(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21 16:08
本帖最后由 菊岭耕夫 于 2016-7-11 14:52 编辑

秋晨上学闻笛

谁弄芦笛芬芳声  沏入秋风渡清溪
牧公挥鞭舞晨霞  吾背书包至界石

(重阳JM)

    这是1958年写的一首新韵诗,极其形象生动。第一句写出了奇异的新意,芦笛发出芬芳,声音也有了香味。这使人想起唐代想象瑰诡的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的诗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意为李凭弹箜篌的技艺高超,声音就象昆仑山的碧玉碎破,凤凰的婉转鸣啼;又如芙蓉在哭泣,兰花在欢笑。花怎样哭和笑呢?这是奇特的想象。而小重阳竟也闻到了笛音的香味,这和李贺是异曲同工的。这一句中还用了一个“弄”字,同样让人想到宋代张先《天仙子》中的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第二句中写笛音“沏入秋风”,“沏”字用得十分精当,就象茶色茶味溶进水中一般。第三句也极形象,放牛的人扬起长鞭,挥舞着清晨的云霞,同样想象力极其丰富。就在这样的景象中,背着书包到界石上学去(界石:界石中学)。在这首诗中,也用了一些文言,如“公”、“吾”、“至”。
    象这七绝式的诗,还有《月夜游》《二月二熏虫》等,都写得不一般。(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26 08:33
象这七绝式的诗,还有《月夜游》《二月二熏虫》等,都写得不一般。(万修)


月夜游

桃红柳绿燕飞鸣,万紫千红闹芳菲。
春色诱人眠不得,高歌月下未曾归。
1957前


独到江边春花艳,月光如水水如天。
何不同来月夜游,夜景依稀似仙山。
1957前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26 08:34
本帖最后由 菊岭耕夫 于 2016-5-31 18:21 编辑

二月二熏虫

今晨雾露昨晨霜,冬去春来暖还凉。
万物欣欣向荣日,家家焚烧熏虫香。

1958.1.21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31 18:21
忆华兄

明月到中秋  花落蜂蝶忧
梦游西湖远  亲人在苏州

(重阳JM)

    这是1957年写的一首五绝式的新韵诗,构思新颖奇巧。以中秋明月引出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知道中秋节是个团圆的日子,这一晚秋高气爽,金黄的月儿显得特别圆又格外亮,所以最易想念亲人。诗以秋来鲜花败落,使得惜花的蜜蜂和恋花的蝴蝶发出忧愁,这个“忧”字极为传神。小作者不能见到亲人,好像有些愁意。而更巧妙的是用托梦的方式进一步表达了一种真切的心理活动,梦游到遥远美丽的西湖,超过了亲人居住的苏州,这正衬出了在梦中是完全可以见到亲人的。(万修)

作者: 暗王    时间: 2016-5-31 19:13
发发有韵诗好作品的评论比啥都强。
作者: 暗王    时间: 2016-5-31 19:14
这个贴我顶。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31 19:16
暗王 发表于 2016-5-31 19:14
这个贴我顶。

谢谢,祝福。
作者: 暗王    时间: 2016-5-31 19:17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5-31 19:16
谢谢,祝福。

我只就事论事,并没有一定之观点,我希望百花齐放。
作者: 暗王    时间: 2016-5-31 19:20
形象有余,给人的思考性不足。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31 19:21
暗王 发表于 2016-5-31 19:17
我只就事论事,并没有一定之观点,我希望百花齐放。

百花齐放,放的必须是花。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31 19:22
暗王 发表于 2016-5-31 19:20
形象有余,给人的思考性不足。

给人的思考,取决于他自己。
作者: 暗王    时间: 2016-5-31 19:22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5-31 19:21
百花齐放,放的必须是花。

在你眼里不是花,在别人眼里不一定不是。
作者: 暗王    时间: 2016-5-31 19:23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5-31 19:22
给人的思考,取决于他自己。

好的诗歌是投入读者心湖的一块巨石。如果大多人无法共鸣,那就是失败了。一个人说不好,不是事,很多人说不好就是事了。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31 19:26
本帖最后由 菊岭耕夫 于 2016-5-31 19:28 编辑
暗王 发表于 2016-5-31 19:22
在你眼里不是花,在别人眼里不一定不是。


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作者: 暗王    时间: 2016-5-31 19:27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5-31 19:26
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

凡物存在自有其理由.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31 19:27
暗王 发表于 2016-5-31 19:23
好的诗歌是投入读者心湖的一块巨石。如果大多人无法共鸣,那就是失败了。一个人说不好,不是事,很多人说 ...

无韵诗在中国是大多数人共鸣的吗?
作者: 暗王    时间: 2016-5-31 19:28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5-31 19:27
无韵诗在中国是大多数人共鸣的吗?

不知道,反正有读者就是.
作者: 暗王    时间: 2016-5-31 19:28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5-31 19:27
无韵诗在中国是大多数人共鸣的吗?

下了,没意思.88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31 19:31
暗王 发表于 2016-5-31 19:28
不知道,反正有读者就是.

流氓也有人欣赏。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5-31 19:32
暗王 发表于 2016-5-31 19:28
下了,没意思.88


习近平主席近日在考察北师大时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作者: 原草    时间: 2016-6-11 16:58
本帖最后由 原草 于 2016-6-11 17:01 编辑
暗王 发表于 2016-5-31 19:28
不知道,反正有读者就是.


新韵诗没有读者吗?


贺敬之说:姜明(重阳)的诗质朴、自然、流畅,读起来有韵味。他的诗是有感而发,而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空洞的呐喊。他笔下的景是实的,情是真的,如一幅风景画。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7-1 14:22
重阳新韵《起早上学路吟》赏读

起早上学路吟

旷野寂静秋虫鸣  晨风如水沾朱英
夜幕未开月为灯  星兄星妹伴我行

(重阳JM)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式的新韵诗。旷野是寂静的,听见秋虫在鸣叫。越寂静越听得清,愈听得清愈显得寂静。清晨的风就象凉爽的水一样沾湿了红脸蛋儿。夜幕还没有拉开,多亏明月打着灯笼,照亮了道路;并有闪闪眨着眼睛的星星,就象可爱的小兄妹,陪同一起去上学。这首形式整齐的诗,既象一首七言绝句,也似一首民歌。全诗聚集了多种意象,就今天读来,也不愧一首形象化的上乘佳作。但也看出语言的文诌,如把“红脸蛋儿”写成“朱英”。(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7-9 10:49
秋晨上学闻笛

谁弄芦笛芬芳声  沏入秋风渡清溪
牧公挥鞭舞晨霞  吾背书包至界石
(重阳JM)

    这是1958年写的一首新韵诗,极其形象生动。第一句写出了奇异的新意,芦笛发出芬芳,声音也有了香味。这使人想起唐代想象瑰诡的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的诗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意为李凭弹箜篌的技艺高超,声音就象昆仑山的碧玉碎破,凤凰的婉转鸣啼;又如芙蓉在哭泣,兰花在欢笑。花怎样哭和笑呢?这是奇特的想象。而小重阳竟也闻到了笛音的香味,这和李贺是异曲同工的。这一句中还用了一个“弄”字,同样让人想到宋代张先《天仙子》中的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第二句中写笛音“沏入秋风”,“沏”字用得十分精当,就象茶色茶味溶进水中一般。第三句也极形象,放牛的人扬起长鞭,挥舞着清晨的云霞,同样想象力极其丰富。就在这样的景象中,背着书包到界石上学去(界石:界石中学)。在这首诗中,也用了一些文言,如“公”、“吾”、“至”。
    象这七绝式的诗,还有《月夜游》《二月二熏虫》等,都写得不一般。(万修)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7-11 14:29
月夜游




桃红柳绿燕飞鸣,万紫千红闹芳菲。
春色诱人眠不得,高歌月下未曾归。
1957前


独到江边春花艳,月光如水水如天。
何不同来月夜游,夜景依稀似仙山。
1957前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7-11 14:30
二月二熏虫

今晨雾露昨晨霜,冬去春来暖还凉。
万物欣欣向荣日,家家焚烧熏虫香。
1958.1.21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7-11 14:33
冒雪路上吟

腊月北风寒,风急云不休。
天撒银花花,改尽山川旧。
举首望太虚,低头自有思。
长空降洁帛,但待谁锦绣。
1958.1.11



雪落满怀

银幕降银雾,山川银雾里。
车盖银花被,吾穿裸絮衣。
悲鸿纷飞野,忍叹画眉泣。
额角汗成冰,离家去界石。
1958.1.12
界石:文登县第四中学址。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6-7-11 14:57
自 励

喜鹊喳喳屋檐啼  何不随群而至
走读远去界石  何不专心致志
学于文理  乐于管弦
一生之计  在于青春之努力矣

(重阳jm)

    这是1958年写的一首自由体新韵诗,也很有特色。抒发了他的一些思想,要随着集体,专心致志地认真学习,热心文理,喜爱音乐,珍惜青春的宝贵时光。青春往往决定人的一生,正与“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样。认识是明确的,思想是正确的,富于哲理性。这首诗的形式自由,句式多变,这种尝试十分大胆。诗的语言文白相杂,用了不少文言:“何”、“而”、“至”、“于”、“非”、“之”、“矣”等。不知是想用文言试着写自由诗呢?还是语言不够成熟呢?在诗集《看明月》中,共收了少年诗十四首,而长短句的自由诗唯有这一首。
    在我国的古代,最喜明月,写明月最多的一位诗人就是李白。而重阳仅在十四首少年诗中,就有五首写了明月,即是后来的诗,写明月的也不少。这是巧合,还是李白对他的影响呢?
    从重阳的少年诗看,推测他从小就背诵过不少的古诗。再加上具有写诗的才华,所以小小的年纪就能把诗写得这样的精美。他的少年诗多是在上学的路上构思的,来自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十四首中,有六首是写上学的事。抒情达意,情真意浓,韵律和谐,节奏明快,善摄意象,形象生动,构思新巧,想象奇特,并能调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具有古典韵、民歌味,还涉及到自由形。他老来提出的《新韵说》,由古典诗词、民歌、自由诗三者融合产生出一种新诗体。看来这一理论从小就扎下了坚实的根基,并不是偶然的随意的想出来的。
    从重阳的少年诗看,《新韵说》的诞生有其深远的根源,可谓是水到渠成的了。
(万修)

作者: 萧仲莲    时间: 2016-7-12 09:58
你有辉煌的青春,也有松柏样的黄昏!敬佩!
作者: 李万修    时间: 2016-8-12 11:19
心花颂

心蕾欲待放  花飘万里香
智慧满胸膛  情谊银河长
灵明旭日光  神志如朝阳
宇宙琴一张  彩虹如弦永弹唱

(重阳JM)

这首语句短促,比喻新颖,节奏明快,一气呵成的新韵诗,不仅意境含蕴深遂,而且极具浪漫色彩。表达了作者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心花怒放的豪情壮志。心中的花蕾开放着,并且花香飘荡万里。这花,就是智慧之花;这香,就是智慧之香。智慧这样美,自然满胸膛。那情谊就像银河一样宽广,那灵性就像旭日一样明亮,那神志就像早晨的太阳。结尾想象奇丽,胸怀远大,把整个宇宙看成一张琴,而天空的长虹又如那七色的琴弦,永远弹奏演唱着无尽的奋进之歌。21岁的青年人,竟想得这样奇异美妙!
(万修)
作者: 李万修    时间: 2016-8-15 09:09
忆华兄

明月到中秋  花落蜂蝶忧
梦游西湖远  亲人在苏州
(重阳JM)
       
    这是1957年写的一首五绝式的新韵诗,构思新颖奇巧。以中秋明月引出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知道中秋节是个团圆的日子,这一晚秋高气爽,金黄的月儿显得特别圆又格外亮,所以最易想念亲人。诗以秋来鲜花败落,使得惜花的蜜蜂和恋花的蝴蝶发出忧愁,这个“忧”字极为传神。小作者不能见到亲人,好像有些愁意。而更巧妙的是用托梦的方式进一步表达了一种真切的心理活动,梦游到遥远美丽的西湖,超过了亲人居住的苏州,这正衬出了在梦中是完全可以见到亲人的。(万修)

作者: 李万修    时间: 2016-8-19 10:33
观  雨

春雨细如丝  窗前自有思
吹来雨中风  掀开笔下诗

(重阳JM)

    这首新韵诗也写得很妙,“丝”、“思”谐音,象长长的雨丝一样不断地思什么呢?思的是“诗”,所以雨中的风就掀开了笔下的“诗”,“掀”字推敲得很有力度。(万修)

作者: 李万修    时间: 2016-8-27 15:18
萧仲莲 发表于 2016-7-12 09:58
你有辉煌的青春,也有松柏样的黄昏!敬佩!

谢谢赏光。祝福!
作者: 杨少峰    时间: 2016-9-5 16:16
前来学习。
作者: 罗尧云    时间: 2016-9-5 16:35
重阳先生在贺敬之老前辈的历次教导和鼓励下,终于摆脱了旧体束缚,勇于改革创新,坚定地走上了新韵之路。
作者: 姚义    时间: 2016-9-9 13:01
姜明的诗是诗坛上的一朵小花,一朵无名的小花。但也有自己的芳香,有自己的一点亮光。
(贺敬之)

星星,在广寒的夜空,
只是一个小点点。
它的光,微弱难辩,
但,毕竟是
自己的光源。

——《星星》
作者: 李万修    时间: 2016-9-13 15:25
本帖最后由 李万修 于 2016-9-13 15:31 编辑

7.古桥

日出天宫照古桥,缓步迎风闻柳莺。
问莺古桥何时建,几代英雄桥上行。
桥边杨柳愁丝长,几多风流叹涕零。
潺潺桥下长流水,一声一声细打听。

1957前



作者: 李万修    时间: 2016-9-13 15:28
《古桥》    这是1957年写的一首七律式的新韵诗,最大的特点是全诗拟人化。开句不说太阳从东方升起,而是从“天宫”来照耀古桥,想象天上有一座大宫殿,那辉煌的太阳是宫殿里的一盏大明灯,给人特别的新鲜感。小作者慢慢地迎着清风迈步走着,听见绿柳问黄莺的悦耳歌唱,这就浮想联翩了。问黄莺这古桥是何年何月建造的呢?有多少英雄从桥上过来过去的行走呢?这里用了“英雄”,而不是“人们”,含有一种深意。更有桥边长长的柳丝好像在发愁,愁什么呢?愁叹有多少风流人物颠簸艰难路途,涕泪零落,不能如意实现自己的理想吧!而这些事情,也只有桥下潺潺的流水,日日夜夜地一声一声地在细心打听了。一位少年就能把诗写到这等境地,非有一定的艺术功力是不可能的,实在令人敬佩。(李万修)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