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原创首发】旋转木马(6.1与师友同题) [打印本页]

作者: 远山行人    时间: 2016-6-1 08:54
标题: 【原创首发】旋转木马(6.1与师友同题)
本帖最后由 远山行人 于 2016-6-1 10:20 编辑

远山行人

据说那时候没有木马,只有竹马
青梅挂在枝头。旋转也只是一种假设
以右脚尖为轴心,用力滑动左脚
他们最初这样子模拟飞翔。自旋的陀螺
在恍惚中依稀,建筑物上残留的标语一再闪现。那些宏大
迅速把内心的渺小排挤
以拔苗助长之力,把童心的棉株掐顶
只有那浩荡的队伍,极像这旋转木马:阵列美观彩旗飘飘
喧闹热烈但永不抵达。只在岁月的无眠里
挥动绝望的四蹄;只在抬头的瞬间
定格内心的嘶鸣,沿泥泞的天路
”哒哒“而来

2016年6月1日


[groupid=953]中国元素[/groupid]
作者: 红屋子    时间: 2016-6-1 08:57
看看竹马,有意思
作者: 远山行人    时间: 2016-6-1 09:00
红屋子 发表于 2016-6-1 08:57
看看竹马,有意思

问好红屋子姐姐,好久不见。夏天快乐,儿童节快乐呵呵
作者: 远山行人    时间: 2016-6-1 11:25
据说那时候没有木马,只有竹马
青梅挂在枝头。旋转也只是一种假设
以右脚尖为轴心,用力滑动左脚
他们最初这样子模拟飞翔。自旋的陀螺
在恍惚中依稀,建筑物上残留的标语一再闪现。那些宏大
迅速把内心的渺小排挤
以拔苗助长之力,把童心的棉株掐顶
作者: 吴一    时间: 2016-6-1 14:13
提读!诗中的一些补足反而妨碍了文本内部的张力,这几乎存在于兄的每一首作品里。
作者: 远山行人    时间: 2016-6-1 14:57
吴一 发表于 2016-6-1 14:13
提读!诗中的一些补足反而妨碍了文本内部的张力,这几乎存在于兄的每一首作品里。

车兄的意思还要补呢呵呵
作者: 吴一    时间: 2016-6-1 15:01
远山行人 发表于 2016-6-1 14:57
车兄的意思还要补呢呵呵

乌鸦嘴的话只能听一半......
作者: 远山行人    时间: 2016-6-1 15:30
吴一 发表于 2016-6-1 15:01
乌鸦嘴的话只能听一半......


作者: 欧小单.    时间: 2016-6-1 15:31
远山行人

据说那时候没有木马,只有竹马
青梅挂在枝头。旋转也只是一种假设
以右脚尖为轴心,用力滑动左脚
他们最初这样子模拟飞翔。自旋的陀螺
在恍惚中依稀,建筑物上残留的标语一再闪现。那些宏大
迅速把内心的渺小排挤
以拔苗助长之力,把童心的棉株掐顶
只有那浩荡的队伍,极像这旋转木马:阵列美观彩旗飘飘
喧闹热烈但永不抵达。只在岁月的无眠里
挥动绝望的四蹄;只在抬头的瞬间
定格内心的嘶鸣,沿泥泞的天路
”哒哒“而来
作者: 欧小单.    时间: 2016-6-1 15:31
学习,俺只有学习
作者: 吴一    时间: 2016-6-1 15:35
远山行人 发表于 2016-6-1 15:30

真的。我不止一次说过他与屠夫,诗写如果只是参照别人的理论生搬硬套,是写不出好作品的。
作者: 许剑桐    时间: 2016-6-1 15:57
学习知日版主的高作。中诗的专家们都点赞三百二了,咱就略去颂词。
作者: 小龙女!    时间: 2016-6-1 16:25
行人,这首好好!
作者: 远山行人    时间: 2016-6-1 16:43
吴一 发表于 2016-6-1 15:35
真的。我不止一次说过他与屠夫,诗写如果只是参照别人的理论生搬硬套,是写不出好作品的。

唯一提醒,小声点呵呵
作者: 远山行人    时间: 2016-6-1 17:03
许剑桐 发表于 2016-6-1 15:57
学习知日版主的高作。中诗的专家们都点赞三百二了,咱就略去颂词。

那边熟人多,人家不好意思批评呵呵,我还算是有自知之明。本来想在这边听听不同意见——问好剑桐!
作者: 远山行人    时间: 2016-6-1 17:03
小龙女! 发表于 2016-6-1 16:25
行人,这首好好!

谢谢老乡鼓励!
作者: 车行    时间: 2016-6-1 23:33
远山行人 发表于 2016-6-1 16:43
唯一提醒,小声点呵呵

小声点大声点我都听见了。。。,,,但有关系吗?。。。
作者: 车行    时间: 2016-6-1 23:35
本帖最后由 车行 于 2016-6-2 00:20 编辑
吴一 发表于 2016-6-1 15:35
真的。我不止一次说过他与屠夫,诗写如果只是参照别人的理论生搬硬套,是写不出好作品的。


吴兄看看俺修剪的版本,对比一下,并参照我的解读,说说看法?我的修剪源于我的解读,原因就不必说破了吧?.....


据说那时候没有木马,只有竹马
青梅羞涩在枝头。旋转,也只是一种假设
以右脚尖为轴心,用力滑动左脚
以陀螺的方式,模拟飞翔
依稀,土坯墙上残留的红色标语一再闪现
那时,我们都是祖国的花园里
被修剪得整齐划一、天天向上的幼苗
只有那浩荡的队伍,像极了四十年后
眼前旋转的木马,阵列美观彩旗飘飘
喧闹热烈但永不抵达。只在岁月的无眠里
挥动绝望的四蹄。只在抬头的瞬间
定格内心的嘶鸣,沿泥泞的天路
“哒哒”而来——




作者: 车行    时间: 2016-6-1 23:36
吴一 发表于 2016-6-1 15:01
乌鸦嘴的话只能听一半......

能被听一半,说明我很成功了嘛。。。
作者: 车行    时间: 2016-6-1 23:39
吴一 发表于 2016-6-1 14:13
提读!诗中的一些补足反而妨碍了文本内部的张力,这几乎存在于兄的每一首作品里。

这首我很看好,稍后我细评一下,我个人认为够资格上周刊了,兄弟认为呢?。。。。
作者: 车行    时间: 2016-6-1 23:41
许剑桐 发表于 2016-6-1 15:57
学习知日版主的高作。中诗的专家们都点赞三百二了,咱就略去颂词。

砖头也没有了吗?。。。俺的砖头没有准星。。。
作者: 车行    时间: 2016-6-1 23:42
本帖最后由 车行 于 2016-6-2 00:16 编辑

据说那时候没有木马,只有竹马
青梅挂在枝头。旋转也只是一种假设
以右脚尖为轴心,用力滑动左脚
他们最初这样子模拟飞翔。自旋的陀螺
在恍惚中依稀,建筑物上残留的标语一再闪现。那些宏大
迅速把内心的渺小排挤
以拔苗助长之力,把童心的棉株掐顶
只有那浩荡的队伍,极像这旋转木马:阵列美观彩旗飘飘
喧闹热烈但永不抵达。只在岁月的无眠里
挥动绝望的四蹄;只在抬头的瞬间
定格内心的嘶鸣,沿泥泞的天路
”哒哒“而来


车行简评:

这是一首从旋转木马切入一代人的童年,夹带历史反思的作品。“浩荡的队伍,阵列美观彩旗飘飘”——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相信不用说破。“喧闹热烈但永不抵达”——可以作为诗眼来解读这首诗歌。而“旋转木马”的意喻,本身即是一种讽刺。“只在岁月的无眠里,挥动绝望的四蹄”,这是反思,也是痛点。好在诗者痛定思痛,依然“定格内心的嘶鸣,沿泥泞的天路”哒哒“而来。。。纵观文本:根情而实义,爱与悲悯早已深植。在深入浅出方面:四两千斤已至极致。在内核的思想性方面:极具社会意义与绝对高度。。。



作者: 远山行人    时间: 2016-6-2 07:59
车行 发表于 2016-6-1 23:42
据说那时候没有木马,只有竹马
青梅挂在枝头。旋转也只是一种假设
以右脚尖为轴心,用力滑动左脚

我检讨一下:尽管真心希望听到批评意见,但对于你的鼓励仍然发自内心地喜悦
作者: 远山行人    时间: 2016-6-2 08:00
车行 发表于 2016-6-1 23:36
能被听一半,说明我很成功了嘛。。。


作者: 吴一    时间: 2016-6-2 16:12
车行 发表于 2016-6-1 23:35
吴兄看看俺修剪的版本,对比一下,并参照我的解读,说说看法?我的修剪源于我的解读,原因就不必说破了 ...

主旨比原作更明了,结构更紧凑,但语言失去了原作的张弛性。
作者: 吴一    时间: 2016-6-2 16:18
车行 发表于 2016-6-1 23:39
这首我很看好,稍后我细评一下,我个人认为够资格上周刊了,兄弟认为呢?。。。。

乌鸦嘴的眼界太窄,《诗歌周刊》的作品就质量高?还有中诗网的什么卷、刊、研讨会,有几首过硬的好作品?
作者: 远山行人    时间: 2016-6-2 17:38
吴一 发表于 2016-6-2 16:12
主旨比原作更明了,结构更紧凑,但语言失去了原作的张弛性。

吴兄此说中肯,说了我想说没敢说的话
作者: 远山行人    时间: 2016-6-2 17:39
欧小单. 发表于 2016-6-1 15:31
学习,俺只有学习

欢迎师友,不要客套哈,奉茶!
作者: 许剑桐    时间: 2016-6-2 17:42
车行 发表于 2016-6-1 23:41
砖头也没有了吗?。。。俺的砖头没有准星。。。

额,,那个,,小二,给我来一筐豆腐。。。
作者: 吴一    时间: 2016-6-2 17:51
远山行人 发表于 2016-6-2 17:38
吴兄此说中肯,说了我想说没敢说的话

兄就是太儒雅了。能聚在一起交流的朋友,不用藏着掖着,尤其是与乌鸦嘴车行、吴一交流,只是镇州也不来流派玩。
作者: 吴一    时间: 2016-6-2 17:58
诗作中的第6、第7行如改为车行版中的第6行、第7行,我会毫不犹疑地送兄一根红萝卜。
作者: 远山行人    时间: 2016-6-2 18:10
吴一 发表于 2016-6-2 17:58
诗作中的第6、第7行如改为车行版中的第6行、第7行,我会毫不犹疑地送兄一根红萝卜。

我是有盲点的呵呵,好的我看看哈
作者: 远山行人    时间: 2016-6-2 18:22
吴一 发表于 2016-6-2 17:58
诗作中的第6、第7行如改为车行版中的第6行、第7行,我会毫不犹疑地送兄一根红萝卜。

那时,我们都是祖国的花园里
被修剪得整齐划一、天天向上的幼苗


是的,这是他觉得补足后更具质感,而我认为应当交给读者的部分。结论:不要红罗卜了
作者: 吴一    时间: 2016-6-2 18:32
远山行人 发表于 2016-6-2 18:22
那时,我们都是祖国的花园里
被修剪得整齐划一、天天向上的幼苗

作者也有义务为读者指明方向。
偶知道,红萝卜的味道比不了朋友间真诚交流的美妙。
作者: 远山行人    时间: 2016-6-2 18:48
吴一 发表于 2016-6-2 18:32
作者也有义务为读者指明方向。
偶知道,红萝卜的味道比不了朋友间真诚交流的美妙。

金不换的课堂
作者: 车行    时间: 2016-6-3 10:27
吴一 发表于 2016-6-2 18:32
作者也有义务为读者指明方向。
偶知道,红萝卜的味道比不了朋友间真诚交流的美妙。

1:修改版的土坯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暗示了落后状态
2:第6、7行原稿诗语太硬,痕迹重。修改版更具时代特色,同时向心力也加强了。。

吴兄同意,说明我也没有看错嘛。镂空是由此及彼的逻辑的镂空,不应该是牺牲质感与细节。。。

当然,还是仅供参考吧!——
作者: 车行    时间: 2016-6-3 10:33
以我个人看来:你固执了些。当然,固执己见也是优点。只是,原稿的结构骨架思想性角度都很好,文本不能更进一步,有点可惜。。。。祝好——
作者: 吴一    时间: 2016-6-3 11:46
车行 发表于 2016-6-3 10:27
1:修改版的土坯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暗示了落后状态
2:第6、7行原稿诗语太硬,痕迹重。修改版更具 ...

2、不是诗语硬的问题,而是原稿该露的没有露得峥嵘。
作者: 远山行人    时间: 2016-6-3 11:53
车行 发表于 2016-6-3 10:33
以我个人看来:你固执了些。当然,固执己见也是优点。只是,原稿的结构骨架思想性角度都很好,文本不能更进 ...


*镂空是由此及彼的逻辑的镂空,不应该是牺牲质感与细节*.这一句很好!我是不好意思搬用别人太多东西,已经借用了你的“哒哒”了——
作者: 红屋子    时间: 2016-6-3 11:54
再品佳作
作者: 远山行人    时间: 2016-6-3 11:55
车行 发表于 2016-6-3 10:33
以我个人看来:你固执了些。当然,固执己见也是优点。只是,原稿的结构骨架思想性角度都很好,文本不能更进 ...


作者: 远山行人    时间: 2016-6-3 11:56
吴一 发表于 2016-6-3 11:46
2、不是诗语硬的问题,而是原稿该露的没有露得峥嵘。

“不是诗语硬的问题,而是原稿该露的没有露得峥嵘。”
作者: 远山行人    时间: 2016-6-3 11:57
红屋子 发表于 2016-6-3 11:54
再品佳作

欢迎,问好!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