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化 州 三 章 [打印本页]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2 08:11
标题: 化 州 三 章
化 州 三 章


冼太庙

粤西的化州不但有冼夫人庙,而且叫冼太夫人庙。
她是石龙太夫人。太夫人的称呼,就是从化州开始的。
事情发生在南北朝。冼夫人嫁给冯宝时,冯业、冯代、冯融到冯宝,冯氏家族在罗州与石龙郡(均为后来的化州)为官已有四代了。加上子冯仆、孙冯喧则是六代。
电白妹嫁给了化州仔,俚族少女嫁给官府子弟,都是好事。
冼夫人就这样成了电白的姑婆,化州的祖婆。
由此翻开了岭南历史100多年稳定与发展的新一页。由此造就了“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从《隋书》,《北史》、《资治通鉴》到历代《化州志》,正史里都在记载这一历史。这座同庆镇宏道村的冼太庙,也在无言地告诉这一事实。

我是第一次来到化州的冼太庙。
看到有横幅写着:“中国的冼夫人,世界的冼夫人。”
说得太好了。当然,历史又是按顺序翻开的。她首先是——
电白的冼夫人,化州的冼夫人。
(2016年6月22日)

化橘红

化橘红是化痰止咳的神药。这一点,早在1700年前的晋朝就知道了。
当然,此前的千百年,并没有被人知道。
这种表皮长有白色绒毛的野生柚子,便空有救民之心报国之志,而没有用武之地。
幸好有了罗辩,是他发现绒毛柚子的奇特功效,还垦地手植了千株果树,治愈患者无数。
疗效最好的是它的皮。晒干后略呈红色,且有吉祥之意,诞生了“橘红”的美称。
于是流过的江成了罗江,筑起的城成了罗州,后来又叫做化州。
这种奇果只有化州才出,这种神药只有化州才有。“化橘红”从此天下扬名。
多少年的积累。多少人的口碑。多少代的传承。
走进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走进了明清皇宫成了贡品。后来,又走进了《中国药典》和《美国药典》。
现在,被制成药品、食品、工艺品,橘红瓶、橘红罐、橘红烟斗、橘红念珠也在源源不断地涌现。
它的身上还有多少潜能?谁能说得清还会有什么奇迹发生?

我到了化州,才终于亲近它的面目,及它的身世。
读到了一部特产的发展史。
又似乎是一部人才成长史。
(2016年5月21日)
 
孔  庙

孔子来过化州吗?当然没有。
孔子的思想来过。800多年前的宋代,就在这里的宝山南侧驻扎下来,一来就不走了。
思想的脚步是跨越时空的。那时孔子已离世1700多年了,他的思想不会离世。在这座学宫住下,就在岭南大地住下了。
也坍塌过,也打倒过。但有些东西是不会倒塌的。
30多根石柱,就在此屹立800多年。
雕梁画栋、盘龙飞凤的殿宇也在,飞檐翘角、琉璃筒瓦的顶盖也在。
随着近年修缮工程的竣工,大成殿、西庑、大成门、尊经阁又重放光彩了。
那一天,我慕名来到这里,为这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气势而赞叹。
为它作为南粤现存两大孔庙之一的硕果幸存而庆贺不已。
真是太难得了!
也许得益于这块一直是学校的地,得益于这里是文化的传承地与庇护处?
也许得益于这里的人,对文化的爱,对孔子“仁、义、礼、智、信”思想的爱?
也许,就得益于这座城市的名字——
人说是变化之化,我说是文化之化。
(2013年8月)



作者: 胡蝶    时间: 2016-6-22 10:04
首读新作,早上问候老师好!
作者: 胡蝶    时间: 2016-6-22 10:06
冼夫人就这样成了电白的姑婆,化州的祖婆。
由此翻开了岭南历史100多年稳定与发展的新一页。由此造就了“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从《隋书》,《北史》、《资治通鉴》到历代《化州志》,正史里都在记载这一历史。这座同庆镇宏道村的冼太庙,也在无言地告诉这一事实。


传统文化的发扬。。。欣赏
作者: 胡蝶    时间: 2016-6-22 10:07
这种奇果只有化州才出,这种神药只有化州才有。“化橘红”从此天下扬名。
多少年的积累。多少人的口碑。多少代的传承。
走进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走进了明清皇宫成了贡品。后来,又走进了《中国药典》和《美国药典》。
现在,被制成药品、食品、工艺品,橘红瓶、橘红罐、橘红烟斗、橘红念珠也在源源不断地涌现。
它的身上还有多少潜能?谁能说得清还会有什么奇迹发生?


学习!
作者: 胡蝶    时间: 2016-6-22 10:07
孔子来过化州吗?当然没有。
孔子的思想来过。800多年前的宋代,就在这里的宝山南侧驻扎下来,一来就不走了。
思想的脚步是跨越时空的。那时孔子已离世1700多年了,他的思想不会离世。在这座学宫住下,就在岭南大地住下了。
也坍塌过,也打倒过。但有些东西是不会倒塌的。
30多根石柱,就在此屹立800多年。
雕梁画栋、盘龙飞凤的殿宇也在,飞檐翘角、琉璃筒瓦的顶盖也在。
随着近年修缮工程的竣工,大成殿、西庑、大成门、尊经阁又重放光彩了。
那一天,我慕名来到这里,为这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气势而赞叹。
为它作为南粤现存两大孔庙之一的硕果幸存而庆贺不已。
真是太难得了!
也许得益于这块一直是学校的地,得益于这里是文化的传承地与庇护处?
也许得益于这里的人,对文化的爱,对孔子“仁、义、礼、智、信”思想的爱?
也许,就得益于这座城市的名字——
人说是变化之化,我说是文化之化。



博大精深的古代遗产
作者: 特爹    时间: 2016-6-22 11:39
学习妙章!问好!
作者: 多梦的江南    时间: 2016-6-22 11:57
悠远,厚重。欣赏问好!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2 13:09
谢谢给亮。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2 13:09
胡蝶 发表于 2016-6-22 10:04
首读新作,早上问候老师好!

谢谢首评。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2 13:10
胡蝶 发表于 2016-6-22 10:06
冼夫人就这样成了电白的姑婆,化州的祖婆。
由此翻开了岭南历史100多年稳定与发展的新一页。由此造就了 ...

这是听历史在说话。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2 13:11
胡蝶 发表于 2016-6-22 10:07
这种奇果只有化州才出,这种神药只有化州才有。“化橘红”从此天下扬名。
多少年的积累。多少人的口碑。多 ...

谈我对一种神奇的认识。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2 13:11
胡蝶 发表于 2016-6-22 10:07
孔子来过化州吗?当然没有。
孔子的思想来过。800多年前的宋代,就在这里的宝山南侧驻扎下来,一来就不走 ...

谢谢评赞。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2 13:12
特爹 发表于 2016-6-22 11:39
学习妙章!问好!

谢谢分享。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2 13:14
多梦的江南 发表于 2016-6-22 11:57
悠远,厚重。欣赏问好!

悠远,厚重,正是对历史题材作品的要求。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6-6-22 13:55
也许得益于这里的人,对文化的爱,对孔子“仁、义、礼、智、信”思想的爱?
也许,就得益于这座城市的名字——
人说是变化之化,我说是文化之化。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6-6-22 13:55
学习,问好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6-6-22 13:55
上提
作者: 戴永成    时间: 2016-6-22 14:40
取材厚重,触角新颖,诗质鲜活,哲思深邃。拜读。问好!
作者: 刘春晖    时间: 2016-6-22 15:28
蔡老师风格多样,至现在趋于质朴而隽永。欣赏、学习。问好。
作者: 西蜀胡华强    时间: 2016-6-22 17:39
非常厚重的篇章。学习。问好蔡老师!
作者: 陈中明    时间: 2016-6-22 17:45
它的身上还有多少潜能?谁能说得清还会有什么奇迹发生?

说的也是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2 19:11
康京凌 发表于 2016-6-22 13:55
也许得益于这里的人,对文化的爱,对孔子“仁、义、礼、智、信”思想的爱?
也许,就得益于这座城市的名字 ...

从一座庙引出对一座城市的评价。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2 19:12
康京凌 发表于 2016-6-22 13:55
学习,问好

同问您好!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2 19:12
康京凌 发表于 2016-6-22 13:55
上提

有机会提拔总是好的,总是应该感谢的。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2 19:13
戴永成 发表于 2016-6-22 14:40
取材厚重,触角新颖,诗质鲜活,哲思深邃。拜读。问好!

谢谢赞评。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2 19:16
刘春晖 发表于 2016-6-22 15:28
蔡老师风格多样,至现在趋于质朴而隽永。欣赏、学习。问好。

涉及风物与历史,不得不写得实一些,这与我写生活、写亲情的篇章显得不一样。
质朴有余,而隽永不足。
不过也没办法,只能题材决定写法。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2 19:17
西蜀胡华强 发表于 2016-6-22 17:39
非常厚重的篇章。学习。问好蔡老师!

过誉了。谢谢!
作者: 洪芜    时间: 2016-6-22 19:28
由此翻开了岭南历史100多年稳定与发展的新一页。由此造就了“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作者: 洪芜    时间: 2016-6-22 19:29
学习!问好蔡老师!
作者: 张生祥    时间: 2016-6-22 19:55
孔子来过化州吗?当然没有。
孔子的思想来过。800多年前的宋代,就在这里的宝山南侧驻扎下来,一来就不走了。
思想的脚步是跨越时空的。那时孔子已离世1700多年了,他的思想不会离世。在这座学宫住下,就在岭南大地住下了。
也坍塌过,也打倒过。但有些东西是不会倒塌的。
30多根石柱,就在此屹立800多年。
雕梁画栋、盘龙飞凤的殿宇也在,飞檐翘角、琉璃筒瓦的顶盖也在。
随着近年修缮工程的竣工,大成殿、西庑、大成门、尊经阁又重放光彩了。
那一天,我慕名来到这里,为这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气势而赞叹。
为它作为南粤现存两大孔庙之一的硕果幸存而庆贺不已。
真是太难得了!
也许得益于这块一直是学校的地,得益于这里是文化的传承地与庇护处?
也许得益于这里的人,对文化的爱,对孔子“仁、义、礼、智、信”思想的爱?
也许,就得益于这座城市的名字——
人说是变化之化,我说是文化之化。
作者: 张生祥    时间: 2016-6-22 19:55
学习,问好蔡老师!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6-6-22 21:25
蔡旭 发表于 2016-6-22 19:11
从一座庙引出对一座城市的评价。

写作快乐。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6-6-22 21:25
蔡旭 发表于 2016-6-22 19:12
同问您好!

写作快乐。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6-6-22 21:25
蔡旭 发表于 2016-6-22 19:12
有机会提拔总是好的,总是应该感谢的。

写作快乐。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2 21:29
陈中明 发表于 2016-6-22 17:45
它的身上还有多少潜能?谁能说得清还会有什么奇迹发生?

说的也是

的确是。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2 21:30
洪芜 发表于 2016-6-22 19:28
由此翻开了岭南历史100多年稳定与发展的新一页。由此造就了“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这一切,都与冯冼联姻有直接的关系。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2 21:31
洪芜 发表于 2016-6-22 19:29
学习!问好蔡老师!

回赠问候!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2 21:31
张生祥 发表于 2016-6-22 19:55
孔子来过化州吗?当然没有。
孔子的思想来过。800多年前的宋代,就在这里的宝山南侧驻扎下来,一来就不走 ...

谢谢认同。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2 21:32
张生祥 发表于 2016-6-22 19:55
学习,问好蔡老师!

同好!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2 21:32
康京凌 发表于 2016-6-22 21:25
写作快乐。

快乐写作。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2 21:32
康京凌 发表于 2016-6-22 21:25
写作快乐。

有写作才有快乐。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2 21:33
康京凌 发表于 2016-6-22 21:25
写作快乐。

写作令人快乐。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6-6-22 21:33
蔡旭 发表于 2016-6-22 21:32
有写作才有快乐。

祝福老师。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6-6-22 21:33
蔡旭 发表于 2016-6-22 21:32
有写作才有快乐。

祝福老师。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6-6-22 21:33
蔡旭 发表于 2016-6-22 21:33
写作令人快乐。

祝福老师。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6-6-22 21:34
读新作,问候老师好!
作者: 叶枫林    时间: 2016-6-22 22:05
学习蔡老师质朴深厚的三章!
作者: 叶枫林    时间: 2016-6-22 22:05
问好蔡老师!
作者: 贺孝恩    时间: 2016-6-22 22:51
游记散文诗很难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四者融为一体,且要考虑诗情、诗意的呈现。蔡老师处理得很好。
作者: 张生祥    时间: 2016-6-22 23:11
蔡旭 发表于 2016-6-22 21:31
谢谢认同。

祝创作丰收!
作者: 张生祥    时间: 2016-6-22 23:11
蔡旭 发表于 2016-6-22 21:32
同好!

祝创作丰收!
作者: 陈中明    时间: 2016-6-23 17:46
蔡旭 发表于 2016-6-22 21:29
的确是。

再来欣赏
老师晚上好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3 20:30
朱荣兴 发表于 2016-6-22 21:34
读新作,问候老师好!

谢谢分享。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3 20:31
叶枫林 发表于 2016-6-22 22:05
学习蔡老师质朴深厚的三章!

谢谢评赞。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3 20:31
叶枫林 发表于 2016-6-22 22:05
问好蔡老师!

同好!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3 20:34
贺孝恩 发表于 2016-6-22 22:51
游记散文诗很难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四者融为一体,且要考虑诗情、诗意的呈现。蔡老师处理得很好。

我也是在探索。关键是要选好角度,力求与众不同,写出新意。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3 20:35
张生祥 发表于 2016-6-22 23:11
祝创作丰收!

同祝,共勉。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3 20:36
张生祥 发表于 2016-6-22 23:11
祝创作丰收!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3 20:36
陈中明 发表于 2016-6-23 17:46
再来欣赏
老师晚上好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6-6-23 21:53
蔡旭 发表于 2016-6-22 21:32
有写作才有快乐。

诗安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6-6-23 21:53
蔡旭 发表于 2016-6-22 21:32
有写作才有快乐。

诗安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6-6-23 21:53
蔡旭 发表于 2016-6-22 21:33
写作令人快乐。

诗安
作者: 张生祥    时间: 2016-6-23 22:09
蔡旭 发表于 2016-6-23 20:35
同祝,共勉。


作者: 张生祥    时间: 2016-6-23 22:10
蔡旭 发表于 2016-6-23 20:36


作者: 河南张绍金    时间: 2016-6-24 09:47
学习蔡老师力作
作者: 陈中明    时间: 2016-6-24 18:17
蔡旭 发表于 2016-6-23 20:36

问候蔡老师晚上好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5 07:20
康京凌 发表于 2016-6-23 21:53
诗安

编安!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5 07:21
河南张绍金 发表于 2016-6-24 09:47
学习蔡老师力作

似欠力度,不算力作。谢谢!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5 07:21
陈中明 发表于 2016-6-24 18:17
问候蔡老师晚上好

迟复了!已是第三天的早晨。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6-6-25 18:09
蔡旭 发表于 2016-6-25 07:20
编安!

周末快乐
作者: 陈中明    时间: 2016-6-25 21:49
蔡旭 发表于 2016-6-25 07:21
迟复了!已是第三天的早晨。

老师客气了
祝周末愉快!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6 10:43
康京凌 发表于 2016-6-25 18:09
周末快乐

得到认可而感到快乐。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6 10:43
陈中明 发表于 2016-6-25 21:49
老师客气了
祝周末愉快!

一起快乐!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6-6-26 12:32
蔡旭 发表于 2016-6-26 10:43
得到认可而感到快乐。

问候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7 22:52
“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微信”今天刊用了这三章。谢谢!
作者: 胡蝶    时间: 2016-6-28 10:26
再读老师作品,问候写作愉快!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9 12:29
康京凌 发表于 2016-6-26 12:32
问候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29 12:29
胡蝶 发表于 2016-6-28 10:26
再读老师作品,问候写作愉快!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6-6-29 12:34
蔡旭 发表于 2016-6-29 12:29


作者: 曾洁    时间: 2016-6-29 16:24
学习!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30 20:53
康京凌 发表于 2016-6-29 12:34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6-6-30 20:54
曾洁 发表于 2016-6-29 16:24
学习!

谢谢!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6-6-30 22:45
蔡旭 发表于 2016-6-30 20:53


作者: 远航小诗    时间: 2016-7-1 08:52
厚重的诗章。欣赏。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