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如钢 发表于 2016-6-25 05:27
这首诗的设计很好。 但细节还需推敲。 脖子快砍断时, 女人已经不能那样完整说话了。最多再哼一声。
倚诺 发表于 2016-6-25 06:32
不知道,这或许是故意如此夸张的处理吧!逻辑上没问题,当鬼片看吧!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6-25 07:13
如果是故意, 那没有必要。夸张而放弃诗写的真实, 是不好的选择。以叙事来建构的诗,是不能不注重细节 ...
倚诺 发表于 2016-6-25 13:21
这很好理解,其中有个先后顺序,女的说那句话时,脖子应该还没断。可以是说话的同时脖子就被砍了。之后,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6-25 13:46
诗里说剁了很多刀。 人不可能坚持到脖子断之前的一瞬。 此前就已经断气了。 这个是非常明显的一件事。 ...
绿溪 发表于 2016-6-25 18:56
两位老师都说错了,男人不是在砍女人。
读错,是都市男人对爱情理解的错。极端自私是占有和毁灭。然 ...
倚诺 发表于 2016-6-26 09:40
这里应该有个时间和先后问题,或是亲眼目睹与传谣者之间的误差问题。小说讲究虚构,那现代诗歌小说体应该 ...
绿溪 发表于 2016-6-25 18:56
两位老师都说错了,男人不是在砍女人。
读错,是都市男人对爱情理解的错。极端自私是占有和毁灭。然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6-26 09:56
不合理的事情放进现实中会显得更合理
--抽象,一般地这样论断, 当然总有道理。 具体到这首诗的叙事, ...
倚诺 发表于 2016-6-26 10:03
句我了解侯马诗歌写作多年,这应该不会是兴起之作。其诗歌写作功力也是得到过许多有威望的诗人所认可的。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6-26 09:56
不合理的事情放进现实中会显得更合理
--抽象,一般地这样论断, 当然总有道理。 具体到这首诗的叙事 ...
孩子的游戏 发表于 2016-6-26 09:57
被逼成的浪子。悲催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6-26 09:58
”脖子快砍断了“----如果这是实写, 那么男人就是砍了女人。从诗的标题来看, 也是写的一桩杀人案。
孩子的游戏 发表于 2016-6-26 09:59
回头找时间细品诺的点评
倚诺 发表于 2016-6-26 10:07
叙事诗不像叙事文,其间必有跳跃。在取舍间诗人的取舍还是值得肯定的。这首诗歌书写的一种常态,没有争议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6-26 10:06
这种假设本身就不对。 我们读任何一个人的作品, 都应当根据文本。 任何一个作者都是凡人。 北岛作品里有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6-26 09:58
”脖子快砍断了“----如果这是实写, 那么男人就是砍了女人。从诗的标题来看, 也是写的一桩杀人案。
倚诺 发表于 2016-6-26 09:47
绿溪解析的很深刻。这确实存在通过一种悖论形态表述一种压抑与被压抑的关系的倾向。在悖谬论的基础上,往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6-26 10:13
这里并不是跳跃的问题。 跳跃是省略了中间环节。 但允许有中间环节, 由读者自己补充。 这里的叙事并非 ...
倚诺 发表于 2016-6-26 10:15
缺憾并不难理解,茶倒七分,或许留下的三分是人情。有点事态观念或是禅学修为的人都不愿意把文章写绝。这 ...
倚诺 发表于 2016-6-26 10:22
假如是这样,倒是可以理解如刚兄的困惑。只需给文本加入一个条件就可以连贯或是顺畅的理解侯马的这首现代 ...
绿溪 发表于 2016-6-26 10:21
情绪的发泄这一点是肯定的。现在问题是表达。
先不管作者在诗中想表达什么,暂顾读者能读到什么。绿溪本 ...
绿溪 发表于 2016-6-26 10:17
男人在砍女人以外的人。男人自己或第三者。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6-26 10:26
现实中这样的残害妻子或者其他亲人是发生过多次的。 新闻报道中时有。
绿溪 发表于 2016-6-26 10:21
情绪的发泄这一点是肯定的。现在问题是表达。
先不管作者在诗中想表达什么,暂顾读者能读到什么。绿溪本 ...
倚诺 发表于 2016-6-26 10:30
是“剁”。这意味着像做菜一样。剁个鸡,剁个鱼的“剁”。假如剁菜说成砍菜是不是有点那什么?这微妙的词 ...
倚诺 发表于 2016-6-26 10:34
这里面还存在第四个男人
绿溪 发表于 2016-6-26 10:31
我们不是在分析案件来龙去脉,我们也不是社会调查员,我们是在读诗歌文本。
先用平常眼光看待这首诗作: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6-26 10:23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关于北岛的翻译。 北岛在一篇谈翻译的文章里, 讨论一首德语诗。 他批评别人的翻译 ...
倚诺 发表于 2016-6-26 10:42
我知道了。是这样的。侯马的一些诗歌作品,我读着在逻辑上也确实有问题。不过后来融会贯通后也能理解出其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6-26 10:41
当然是分析分本。 但分本说了一个故事。 所以要弄明白这个故事。 如果认为女人没有被砍, 那么文本(包括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6-26 10:25
多谢依诺的指点。 不妨说说加入什么条件呢?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6-26 10:26
现实中这样的残害妻子或者其他亲人是发生过多次的。 新闻报道中时有。
绿溪 发表于 2016-6-26 10:31
我们不是在分析案件来龙去脉,我们也不是社会调查员,我们是在读诗歌文本。
先用平常眼光看待这首诗作: ...
倚诺 发表于 2016-6-26 10:58
我要讨论的也是这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家暴事件?有的甚至还发生了流血的事件。这和社会环境和中国的教育 ...
绿溪 发表于 2016-6-26 10:40
如果这样依字循迹钻进作品主人翁的心理,当然可以拓展出一幅凄美的情影故事画卷~
用 剁 字刻画杀人案本 ...
绿溪 发表于 2016-6-26 10:41
是在,存在多方受害者,比如读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6-6-26 11:00
纠结而现实的诗。
俩人吵翻了——屋子里吵翻了
——这样拓展开来是否可以避免细节问题?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6-26 10:41
当然是分析分本。 但分本说了一个故事。 所以要弄明白这个故事。 如果认为女人没有被砍, 那么文本(包括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6-26 10:43
侯马的其他作品我没有读过。 也许读了更多会有帮助。
讨论有益。
绿溪 发表于 2016-6-26 10:44
标题和评论重在 受害 。故事的发生在文本中己被解构
张无为 发表于 2016-6-26 11:00
纠结而现实的诗。
俩人吵翻了——屋子里吵翻了
——这样拓展开来是否可以避免细节问题?
孩子的游戏 发表于 2016-6-26 11:04
又学习一遍好诗精评。我更觉得男人是受害者。即使女人说出了那句。是否心在自己男人身上和自己的家庭里了。
倚诺 发表于 2016-6-26 11:23
这只能说是悬而未决,任何事态发展都应该有其一定的逻辑性。即使这个逻辑是错误的,那这个错误本身的存在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6-26 11:10
犯罪在任何社会, 任何时期都会有。 但现在社会上似乎常见某种暴戾的心态。 这有多种原因。 教育当然是其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6-26 11:34
这是一般性的论述。
倚诺 发表于 2016-6-26 11:33
这就是需要读者自己去补充的了。
倚诺 发表于 2016-6-26 11:38
绝对的符合逻辑的写作,应该是不存在的。能达到百分之八十,应该已经是达到了大师级的水准。遵循一条逻辑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6-26 11:42
很多啊。
诗人有意在诗中引入矛盾或者悖论也是一种很好的手法。 我自己也使用过。 但需要小心使用。
孩子的游戏 发表于 2016-6-26 11:41
赞同你的说法。亮点在于对话上。
倚诺 发表于 2016-6-26 11:47
我是说悬疑小说,这应该与篇幅的长度有关系。与题材也有一定关联。相对陌生的领域,其逻辑性才值得去研读 ...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6-26 11:42
很多啊。 大多数诗歌作品是符合逻辑的吧。 我们一般说话写文章也是符合逻辑的。 这个并不难做到。 但牵 ...
倚诺 发表于 2016-6-26 11:48
这也是其文学本质存在的地方,也是这首诗歌的价值所在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6-26 11:50
不错, 悬疑小说的情节设计要十分小心。 经典的福尔摩斯故事里, 我以前读就没有看到过不合理的地方。 但 ...
倚诺 发表于 2016-6-26 11:52
这还是与高度与深度挂钩的。浅显的文本多数是好理解。
倚诺 发表于 2016-6-26 12:01
这也许就是其现实性吧!或是具体的遵循事态发展而进行的创作。其中也必然夹杂了一些超现实的东西,比如心 ...
倚诺 发表于 2016-6-26 12:06
没有必要再进行深度探讨了,再挖,就把恐惧都挖出来了。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6-26 12:10
心境虽然不是现实世界里的, 但心境描写却很多是现实性的。 超现实的描写, 可以是描写物象世界的, 也可 ...
绿溪 发表于 2016-6-26 20:32
那么,综上所述,叙事文本不在情节真实与故事生动,而在于文本结构所呈现的意义与故事所揭示的本质
孩子的游戏 发表于 2016-6-27 14:09
祝贺诺。加油
倚诺 发表于 2016-7-10 07:26
谢谢孩子提读!早上好!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