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新生结构和沉睡期——从诗的第三只眼和超结构、经验唤醒谈起 [打印本页]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6-26 02:31
标题: 新生结构和沉睡期——从诗的第三只眼和超结构、经验唤醒谈起
本帖最后由 皿成千 于 2016-6-26 12:34 编辑

      第三只眼是诗人的,超结构是指诗作所指能指在语言框之外,可以认为是,一首诗的核,很难交流的个人化东西。难,不是不能。那么我们是与能定论,交流就需要沉得住气。

      那么,结构,变得十分明确了。我们分自然结构和新生结构。一方面形式的:自然结构可以是旧体的七言五言和平仄格律,也可以是新诗的题图写景及一些状物的有机体等等,新生结构就不好一言概之,比如田字格,在诗经验中是作业本内部结构,可定性为自然结构,但田字格一旦反经验(有迹可循),李清照雁字归时,雁字与田字在同一结构上,当一诗中要启用这一结构时,这就是新生结构。

      内容的结构一般也是建立在形式之上。很多作品或作品中的思考重点相近时,作者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联,是并联还是串联,形成方向性,只有这样,一首诗的内容表现才更有力,更趋于建设好诗者的思想和诗学体系。

      关系到一个诗者,终点何为,我认为,写诗,完善与完成自我更有效些。所以,我认为,超结构之说,当以内核为重点讨论,这第三只眼,建立在诗者实际写作中的形式自觉,而后所及之处是过去和当下不及之处,也正是一种探索。说白了也只是一个真正诗者必须。一生为诗,只为能有一诗,这一,不是一首,是一句一首和一个整体诗性。

      面对大量诗,从中挑出一些你认为好的诗,这时候,你会发现,没有或者少。这种现象,我认为是遮蔽现象,一者是诗作本身沉睡,诗者没有醒来,写的是自我梦语。另者是你在给自身经验陪葬,没有活起来。唯一能让你不睡不死的就是时常更新学识,走不同的路,让学识和途中的内容唤醒自己的经验,然后同样唤醒读者,也是一种活法。因为决定你诗写和评审诗客观高低的不是别的,是各人的视野和能量。第三只眼就是你更新中的窗口。

      关于诗的新生结构,在这里进一步阐述,我想也是有必要的。
      语言有语言的自然结构,物体有物体的自然结构(物质特性),因此,诗在言说过程中往往不能好好说话,比如没有每个词都能像“嫉妒”反过来也一样。虽说诗忌用词,却也有必需的时候,这样反过来用时,一般出于押韵或者语感会反词结构运用,我认为这当属新生结构的一种。再看物体特性,汽车四个轮子为自然结构,当诗性需要时,诗中出现八只脚十只脚的,我们也视作新生结构。如果诗中出现“七脚汽车八脚不等,急行于XX高速。”不奇怪。

       关于诗者的沉睡期,我想也有必要谈谈。我认为诗者是有天生性特征的,有的人一辈子写不了一首像样的诗作,有的人一出道就佳作连连。这其中正是因为诗者还在沉睡期与被唤醒。换言之就是悟性。但我认为叫沉睡期确切,因为,有悟性的诗者也不一定写得出过硬的作品,因为诗需要的不仅仅是悟性。诗写是不断更新的过程,心中必定另藏活物,叫第三只眼不为过。要唤醒它就必须惊梦,不断学习、行走,不断充电加强能量,吸收精华知识,当与诗相遇时,就会产生火花,这样的结果就是一种经验唤醒。



此注:第三只眼由诗人叶如钢提出;超结构由诗人熊重阳提出;经验唤醒为诗人于坚提出。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6-6-26 07:45
第三只眼看诗,慧眼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6-6-26 08:29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6-6-26 09:33 编辑

欣赏好文。  这是成千在《第三只眼之诗人沙龙》参与讨论”诗人的第三只眼“和”诗的超结构“的发言文本。

“诗人的第三只眼”是我首次提出。  “诗的超结构”在流派网是熊重阳首先提到。 还望能在文中说明一下这个来历和《第三只眼之诗人沙龙》的讨论背景。

沙龙纲要里原来没有说明概念的来源。 现在加注了。

问候成千。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6-6-26 08:30
绿溪 发表于 2016-6-26 07:45
第三只眼看诗,慧眼

诚邀绿溪光临和参与“第三只眼之诗人沙龙”。 在翻译栏置顶部位。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6-26 10:41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6-26 08:29
欣赏好文。  这是成千在《第三只眼之诗人沙龙》参与讨论”诗人的第三只眼“和”诗的超结构“的发言文本。
...

哦,好的!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6-6-26 10:44
皿成千 发表于 2016-6-26 10:41
哦,好的!

多谢!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6-26 10:46
绿溪 发表于 2016-6-26 07:45
第三只眼看诗,慧眼

问好!慧眼也是你的!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6-6-26 10:50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6-26 08:30
诚邀绿溪光临和参与“第三只眼之诗人沙龙”。 在翻译栏置顶部位。

绿溪又不是牛魔王~
绿溪只有两只眼,还时常睁一只闭一只,忽略的同时又制造忽略~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6-6-26 10:50
皿成千 发表于 2016-6-26 10:46
问好!慧眼也是你的!

诗人慧眼识珠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6-6-26 11:13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6-6-26 11:14 编辑
绿溪 发表于 2016-6-26 10:50
绿溪又不是牛魔王~
绿溪只有两只眼,还时常睁一只闭一只,忽略的同时又制造忽略~


第三只眼之”诗人沙龙“。 而不必: 第三只眼之诗人的沙龙。 所以, 不一定要是牛魔王的后代。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6-6-26 11:30
两个术语值得思考。超结构在西方多元文化中与中国单一化理解有别。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6-26 11:33
张无为 发表于 2016-6-26 11:30
两个术语值得思考。超结构在西方多元文化中与中国单一化理解有别。

嗯,欢迎张教授精僻阐述。我又加入了进一步说明!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6-26 11:37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6-26 08:30
诚邀绿溪光临和参与“第三只眼之诗人沙龙”。 在翻译栏置顶部位。

已经加入进一步说明!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6-6-26 11:40
皿成千 发表于 2016-6-26 11:37
已经加入进一步说明!

看到了。 多谢成千!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6-26 12:29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6-26 11:40
看到了。 多谢成千!


作者: 春雷    时间: 2016-7-7 00:11
第三只眼,是天眼。打通任督二脉,天眼就会看见:诗,就是南柑北枳,口感不同,本质酸甜;或者是,诗,就是流感病毒,被击中的人,症状却不尽相同!
诗,是隐秘的揭露,也在揭露隐秘。诗,让人欣赏的,是共鸣;事,让人震惊的,是独特!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7-7 06:46
春雷 发表于 2016-7-7 00:11
第三只眼,是天眼。打通任督二脉,天眼就会看见:诗,就是南柑北枳,口感不同,本质酸甜;或者是,诗,就是 ...

uk问好,早上好!
作者: 春意阑珊    时间: 2016-7-12 20:05
成千,你也有第三眼的!俺相信!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6-7-12 21:50
春意阑珊 发表于 2016-7-12 20:05
成千,你也有第三眼的!俺相信!

谢谢信任!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