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本网诗评】(夜1969专题)《诗歌培训班》同图征诗002期作品展示(含群组成员点评) [打印本页]

作者: 夜1969    时间: 2012-7-29 01:18
标题: 【本网诗评】(夜1969专题)《诗歌培训班》同图征诗002期作品展示(含群组成员点评)
本帖最后由 王法 于 2012-7-29 06:23 编辑 % R) K, e# v) U2 F

) z2 j5 o# J6 _  F【本网诗评】(夜1969专题)《诗歌培训班》同图征诗002期作品展示(含群组成员点评)
! ~1 N  ?# {( C6 F0 D. z7 V* _5 x (, 下载次数: 95) 本期活动图片:加那利群岛上的杜松。. {$ s" {! c# o# `% Z8 r
      加那利群岛位于非洲西北海岸(摩洛哥和西撒哈拉),由大西洋中七大火山岛屿组成。由于岛的地理位置和信风的影响,岛上的杜松生长形状奇特而世界闻名。
* U- P* y9 i( H7 e# q& S
: e( f! J/ Y; z. F   活动概况介绍:
2 B: y7 w7 n* G7 `3 o    《诗歌培训班》同题征诗002期活动征稿于7月23日20:00截止。至截稿时止,总计收到17个作品帖18首作品(其中一个作品帖为流派网编辑顺其自然作品,)2个跟帖作品(019#招小波作品、020#鲁山作品,请注意下次按规定发帖)总计18名诗人的20首作品。
* R" w, P2 s+ U6 _, G    点评环节于7月28日20:00截止,共收到念旗、张运江、水木、盆盆、夜1969、海边边、彭武定、金陵一片云等8人的9篇创作小结,收到群组成员夜1969、金陵一片云、豫姝三人的完整点评,张运江、西湖以及盆盆的部分作品点评。
* x3 k# Q1 |0 B  o( W0 t; i    对以上按照活动规则,积极参加点评及总结交流活动的成员表示感谢!希望群组的创作与交流活动,能够推动大家的创作水平不断提高进步,同时也欢迎更多的成员能够积极参与进来。
4 W' ]- n2 }% u0 i7 M$ C0 u: x7 v    现将活动所收到的作品及相应点评发表于此,鉴于水平关系,谬误之处难免,希望大家不吝指出,多多点评交流。9 O! M5 |" x& [: r: i
    (以下作品及相应点评按照发帖顺序排名)
, K& X! h. q- f) k. @0 N  ?

5 u9 ]7 y! ~3 n3 d0 Z7 O
001#:念旗《生命之重》
) ]. [7 D1 A. J! ]
% ^$ k1 S/ P! Q风的肆掠浸透到了骨骼) t& V: _1 h3 ^# B/ S
只有翠绿的头颅尚在昂扬
, J' [' m+ W: H" o我不想在呻吟中倒塌
9 W% J. C9 a, q& S- s& M最终却6 U( {7 [$ R) n& |( w  Q! Z
用匍匐在地的方式: U& |8 m/ A, p
与生命告别
; s. U* {8 E2 H, |
5 Q- c$ C6 M/ L. n) Q, `+ B生命之重,已无力负荷, F9 F$ p( v5 Y' W
我始终与空气 ,阳光,和土壤
* Z. w1 i: O- G, Y1 N不离不弃9 u# n6 m% O4 `; u) C. B
可土壤的变化,让我绝望; W! t. w4 X& n2 K9 g
" Z4 F6 I4 g6 ]( k# a
请允许我,用不堪的形象告别
& z- D4 t* x# [& ]4 Q, Z$ w以这样的形式完成千年的修行
) T/ S. P# g2 \4 M! q* v$ S也完成一次沉重的生命旅行
, V, b4 w9 m- W- o
4 Q  o0 K: w2 ^  q( Z, [, F
【作者创作小结】我写001#:念旗《生命之重》主要是从环保的角度去写的,想表现出一个生命的凋零,是因为土壤沙化,气候,人对自然的掠夺等造成的,在我眼里,生命是平等的,我以一棵树的语气,告诉大家,珍惜我,就是珍惜人类自己。】
2 ]! h3 Y) G  y; c
* w1 `5 A9 n+ v+ f8 J! ^; X3 v【夜1969点评】首先要说,这首诗以“告别”为主题,悲观主义色彩浓厚,全诗弥漫着一种行将就木的死气——虽然作者努力想以诗化的语言去描写它,给它涂上一抹亮色。作者的主旨可能是想要以此表现出生命的悲壮之美,但是由于火候把握以及表达上的欠缺,最终导致作品笼罩了一层宿命式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是非诗的。生命之重的主题,在这里好像有点写偏了,虽然诗中也有一些精彩的表达,但难以支撑起主题。  p" l) y0 z0 w. b& [
【张运江点评】崩塌的生命,在绝望中发出最后的叫喊,是对生命之重的诠释,只是略显不够深刻。个见,如有错误请见谅。& J( b, a( K% y+ |+ d. m8 Q
【金陵一片云点评】念旗这首读完的感觉正如诗名----沉重。可能是想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但个人以为对图有不贴切之处,毕竟图中的树有盎然之机,尚有生命的存在。
* c! b) r% N  s) \3 s' H【海边边点评】这首诗的立意不错,作者是从环境遭到破坏,并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创作的。突出了环境遭到破坏后,人类,以及植物的生存面临威胁。整篇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但叙说的成分较多,没有突出诗意。个见,问好念旗,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 N1 @1 Q4 U& P* T* E【豫姝点评】第二节虽然关注现实,感觉有些关联不紧密,个感好像不要也不太影响主题。
2 v9 W, H# ~2 Q( h2 x# R% {& M, T3 [3 m- V$ e2 h6 B% y; k$ w5 L, T, s/ r
002#:张新文《吻》, F; g0 Z, Q6 U6 x, c  _/ [1 _
2 y7 E: E& t6 m7 Z& b7 a% [
我以为  K& K% U# u- _! h( w2 a
不是狂风把你吹倒9 d. I8 A- [+ X, z+ X
而是在某个夜晚  你
5 I7 H  m5 R5 z, {突然醒悟
; V* B: L* I5 o1 [纵然腰骨折断  也要
# n- f8 D5 W  ^, w靠着尚存的血管  筋脉
% W$ x- ?) J6 n* R9 {% ]& C. U0 x以及不变的信念
8 s9 \6 J  w8 x# [" h% ]2 U! L/ x用你那颗虔诚的心
- k6 U$ p) A+ T6 _去亲吻一次大地3 V( G3 P0 i9 N; [9 X
感恩的泪水& S$ L9 N4 I- I6 q8 Z0 p8 L
汇成了脚下湛蓝湛蓝的海
6 O0 t* w; a# n" {. y! \0 O2 W6 _  c* ]8 u2 A( @6 j' q) L
【夜1969点评】这首小诗切合图意,立意奇崛。诗人抛开了图片背后的因果探寻,而是以感恩为主题,以不合树木生存常规的俯身之“吻”和“感恩的泪水”,抒发对生生世世养育它的大地母亲“虔诚的心”,可谓深情。/ M4 b' @& I6 x5 C' T
【张运江点评】主题内蕴深刻,树木对自然的感恩,尚可让它们亲吻大地,展现了冥冥中自然界的温情一面,(个见,点评如有错误,请见谅)。
2 a" g2 ?8 X* x【金陵一片云点评】诗如名,给我的感觉就是有着浪漫的气息,犹为喜欢末句。- U( ^& }1 X/ j7 f; G8 R. Q( t7 E+ m
【豫姝点评】立意不错,但好像有些散化。7 s$ _9 J) N; g# H5 N0 |0 ~% S3 b
) W/ O% r* t+ v" \! E9 y! @
003#:蓝向前《就要把根扎在这里》
$ o! b. O; J; D
% r+ c. ^: K, z: u8 P& {就要把根扎在这里( o8 \: H3 L) E1 A/ Y. F
看黄沙落日
0 @3 T2 i2 y' i( [( _; a做大漠最忠诚的子民6 T7 y0 @5 n+ k$ d8 Y7 b
做苦难的行为大师
  O- t. |" {! B! t6 x风沙雕刻了灵魂  t" U7 g! _( f
树洞困住了时间* K( p3 R* A: }( |5 t3 s
借助太阳,沙石,干旱凝练出虬须和铁骨
& S/ }/ ]$ @7 I1 t把沧桑作为一种艺术
" u6 _0 p! |' K5 Z+ e8 x+ n; t腐烂软弱$ K2 F* i; ^1 U
郁葱的头颅昂起来
# D! \  ^/ ?1 c$ R即使成为枯枝也要无限接近蓝天和白云
2 m% Y9 h8 L4 o& L" M' H: ^, `, M$ \5 `$ f, T
【夜1969点评】此诗紧扣图片意境进行延展,生发出众多个性鲜明的意象,耐人寻味。缺点是:语句和意象衔接需要做些调整,尾句提神之笔有点弱。; v- h. W. W. F  E5 X) y
【张运江点评】一颗挺起脊梁的树,即便是弯曲的生命也要无限接近苍穹。欣赏,问好。+ ]$ p8 ]( J7 V8 U! W4 ^( z! b
【金陵一片云点评】这首觉得有一定的“气”,读来感觉出一种真性情。
' d& y* t1 l2 G  V3 G【豫姝点评】生命的颂歌,意象也足,表现形式似乎单一,缺少变化。: l$ P( [' v& Y1 Q% {
3 t) L8 F% I% b( Y9 o( P
004#:张运江《弯曲的脊梁》) [3 h( {2 I" d0 E" c+ z' h. Y7 Q

1 o5 q4 N$ N* Y4 P- n8 b5 {$ ?+ V) m* M弯曲的脊梁是人后的孤苦
9 X! V8 ^0 X. s$ j7 n* F伶仃在浩瀚的寂寞之海* Y* f) V& C& x1 O5 E7 u4 ?- L
错误是遥远的蓝天" X1 @6 N$ I9 @- i. S
当做一片浩瀚的希望
# @4 z/ D; D( f+ S4 q5 x期许这无情的生命
* z0 a) t' u* w6 }画出情比金坚的爱恨& ~- N$ w0 U; V$ \
我也用力去亲吻
/ L: H  C4 G: }, w6 V! t# B5 R让大地去知晓
3 T  z& Y( I6 ~* J1 o$ }( c我的疼痛,救治我的脊梁
! a6 f4 c! r4 p3 V阿拉坦托娅,那金色的霞光
% w4 h0 ^3 x% k! }; E7 j: x# r3 l3 Q- z4 s
弯曲的脊梁是生命的淳朴
' z" [3 j7 f9 O% y2 d4 W$ d0 h6 u  C逍遥在蜃楼的希望之辉
$ B) W- L3 n# V" W; c/ j; c: W流云是拨动的琴弦
  a" y0 w* Y6 _( c4 B1 }诠释碧海蓝天的忧伤3 M, k/ m  _- Q7 ^" U7 {# J/ i, _. \
不如是虚无的生灵
% {# c% U5 v6 k( _描绘白云苍狗的浮沉( R& w4 ]% v2 G# e6 ^% d
就弯曲我的脊梁" i) H7 B+ t7 y, h
向苍穹去呐喊
3 f, o) e2 G# H1 Q% U我的脊梁,我弯曲的脊梁# ?! f3 H- F/ o9 y
阿拉坦托娅,那金色的霞光
7 f8 O$ ~) @! X# s( {) m! {  i6 c: N3 r% X4 d
【作者创作小结】看图,我看弯曲的杜松只有一种感受那就是把他与人相对比,用人的个性来赋予杜松,从这个点展开写作。其次我对于现代诗歌用韵还比较差,我的诗歌在气势上也略显乏力。
+ v5 X: r2 f7 X1 {6 n& P- O9 c0 R% g
+ n- X  k/ X/ C  W$ w' H
【夜1969点评】张运江的这一首作品,明显比001期的那首丰满了许多,两节之间的情绪递进流畅了。其特点还是拥有完全一样的结构模式,每一节的句式完全一样。这样的结构常见于国外翻译作品中,国内的人采纳的好像不多,这是一种谨慎的抒情,或者说是一种控制力的精确表现。为了保持这样的精巧结构,最容易在内容方面出问题——这首作品中就有许多流俗的抒情,作者还需认真体味自己的内心感受,不断打磨。
5 ?4 r4 l: h1 f8 V  n; i  v& z4 u  N- o【金陵一片云点评】很整齐的结构。但实在觉得“错误是遥远的蓝天”不好理解。8 s- `/ e9 l. L0 g/ l
【豫姝点评】整体立意好,最后一节可再凝练,读起来效果会更好。
. B8 d, U% T& ^1 w" t0 W
: ~5 w: j" L/ ?% \
005#:水木《树佛》
2 N( l8 j6 D# E: |5 z( e. Q2 W$ V3 V. C, \$ D% k- _
横卧顶巅。你0 }+ T, D$ k( l. T: Z- N
是得道的高僧
2 H8 B; t& Y( y" n枝头簇拥的绿叶! I& b; j6 @% Z, t  o7 v3 w
是根植厚土修成的正果
  o, {5 H0 S3 m4 {. K& y
- t6 B0 o& A! ^0 R放低姿态。任
  y8 O* a: a8 b& r1 i, I7 x8 Z: q岁月的年轮千转百回' S% j' `! ?  |8 _
悄然绽放智慧大美9 Y) S& M, u+ b! x* `+ ]$ ~; `+ }' a
一棵树,倒地成佛
# a; }+ A$ f0 f7 N1 E0 o5 u; I/ v' W' k& o* S% k
【作者创作小结】看图,直接的冲击是生命力的顽强之美。静思,联想到卧佛的淡定从容之美。围绕以上两种感受,开始构思。在各位老师、朋友点拨启发之下(原帖有点评,就不一一致谢了),反复琢磨而成。欢迎众诗友继续指点。问好!* ^, u. U2 b* y7 b% L- r6 |8 W! {; P

. G" ]% A1 \5 _7 a" r【夜1969点评】这首小诗扣图,主题、立意均不错,出人意料,第一节的描写也很给力(小瑕疵:“顶巅”一词似需调整),但是第二节有点力不从心,意象语句间有点混乱(这种情况下要么需要进行意象的删减,要么需要进行意象的充实),弱化了整首诗的内涵。明显的疵点:“放低姿态”一词多余,“千转百回”需调整。$ M2 I8 D7 l8 ~3 I* }" ~$ d8 W
在我的理解中,第一节就已经将整首诗推向了一个高潮,那么接下来第二节的写作难度就大了许多——这也是作者在第二节出现力不从心的重要原因。小提示:可以从“高僧”到“佛”的递进关系上面做文章,进行适当修改。
+ K+ }) F* s" R% S4 i. x【张运江点评】有一种炸开的感觉,立地成佛、倒地成佛,欣赏,问好,(个见,如有不慎之处,望见谅)第一节有些单薄,让整体的文字排版美感有些差,有时这会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
% _& G+ L/ q7 v% v4 w& ~1 {7 o【金陵一片云点评】这首印象蛮深,不仅因为名的引人,更因为对第二节的喜欢。个人觉得第一节欠缺些。  l8 m$ z. e, i, Z
【豫姝点评】立意好,可再雕琢。0 p- G5 c8 V! L+ {. b3 F! R
【西湖点评】诗意最浓,信息量很大,语言很流畅,升华了原图。
1 y  ?: v2 v' k* _" t2 d8 @/ L3 ?; F$ @& n# S+ q
006#:寒雨《激情燃烧的岁月》+ p' }) H# ^/ {. }, \5 f. i# M

; L5 B  f1 H7 y* Z6 W3 O5 v老松  站在这里- J& D! f- o7 P) z. E
像脚下的土崖一样敦厚9 {! S, `! \" x9 m! v6 e* u
佝偻的身躯是流动的河
) a1 v8 I0 A8 ?  Q5 P2 {3 |挡住行人过往的目光1 l! p4 b# g1 K2 n' C, o8 b  `: R
枯干放射根雕艺术的光芒
+ Z$ i2 D3 e" C1 v; S# G$ N% D枝头依旧歌唱葱郁的春天
, R3 p2 _, L3 N  c0 x  ?
) T; `8 N( Z+ p+ A7 e激情燃烧的岁月: _0 ?) Q! @( Y) }' f+ [! p" t
宁肯向自然低头  也不向命运称臣8 Z2 B; N+ e) b8 x6 N
我疲惫的眼睛  看见
2 w3 H# P9 _0 E$ x2 F) ?鸟儿安详地
0 H, f/ n" t! Y/ n1 p5 J& N在你浓荫里筑巢  孕育8 J8 o7 @# z9 f" u* M) r. q8 P" g

( q, x/ M$ t( R4 t2 n+ n5 ~你点亮火炬  挑战自己' k/ h2 s" U' y% K
生命长寿的秘密在于
% ^( z* I& j/ y  q- z微笑着面对风云际会
5 L( ]$ E* a$ G从你胸前
4 r* l+ y7 s  Y% Q/ ?' A我摘下春天永恒的铜钥匙1 o7 l7 s" @. }. b. R2 {
愿  我通红的手指能与你
& y: U1 d, H( F& e, h- U) K# c绿叶背后的脉搏  产生共鸣     ( l( H1 }- a6 E( p& g* C& A
感受你春天不灭的精神5 ~7 H, j5 z, q) a- @5 M6 P% [

/ D( Q7 {9 t! s, d【夜1969点评】这首诗的描写和抒情都比较顺畅,但是其间有些意象、语句之间存在问题,使得这种顺畅如同无根之云一样,经不起推敲。比如:“宁肯向自然低头  也不向命运称臣”,立意存在问题,导致与全诗积极向上的精神不符。又如:“你点亮火炬  挑战自己”的表述方式,与下文的沟通存在障碍。收尾时以“愿”开头,将自己剥离出了诗歌主体以外,弱化了结尾的提升力度。
% @5 ?4 |& V; |: Z' w4 H【金陵一片云点评】觉得写得比较完整,既能贴合图画,又有所展开,欣赏。
% F% \, ^- t2 s- i0 T0 x; G【豫姝点评】后半部分不错,前半部分有点散化,全诗可再凝练。9 J  J: B8 ~+ v4 G) z5 l
( X& _7 A$ G) U6 c
007#:寒雨《以根雕艺术的形式   醒世》 5 ]0 R  X& _) ~9 |
0 t* f) o! s5 x
又刮风了
5 z! C2 _- u3 g" w, W, x+ L1 A苦涩的日子
7 x* P  |3 Y2 o) \* k5 _" M. V" e' q往裤腰里干煸
; ~2 s5 J2 S7 u% |! ]- W# b
' ^9 I0 U6 n& r河  真想问你$ L( L! y) A3 ^) u' c( C5 W) a/ p
黄昏时分
" `& |/ L3 ?' J1 Y" s' _2 l可否给我松气的机会8 r1 b& ^0 S* `' h
! _* K; K3 n, @
嗯  潮汐替你回答
" r& @5 A0 A+ k1 n& j5 l1 u规律不可违背9 A9 U/ ?- @" ~
你只能谨遵法令  躬身吐秀
5 M% f4 c: A* k% w6 C3 z, P2 j
这是谁的王法啊
3 u' ^3 T% h. q. X剥去我的外衣  裤衩: o/ s/ A4 y+ ~  L3 F5 t
催我以根雕艺术的形式  醒世  
7 D. s) o8 n& ]9 @* B珍惜生命中的水分
3 x9 e  L1 e4 w3 D! a8 u# P2 m  d" I6 b/ J' a
【夜1969点评】这首小诗与上一首完全是两种风格,“往裤腰里干煸”“这是谁的王法啊/剥去我的外衣  裤衩”等句子似乎又重现了寒雨在001期里面的文风。结尾两句不错,很提神,但是前面的铺垫明显有点随意了。
( p; X/ R  {; s" A【张运江点评】可否给我松气的机会--<改>--可否给我松一口气(个见,调一点小毛病啊,哈哈)。9 Q- Q% O/ K* @2 V
【金陵一片云点评】有一种调皮活泼的口吻,唯觉“干煸”一词用得似乎不当。
2 P1 l% z- _  X% Z0 }% s【豫姝点评】这首立意出新,再雕琢会更好。
) E( Z( w  R  ~7 a3 m+ ?! ~( `) }, C4 t- V$ ~; e% D4 T
008#:西湖《望海松》7 ~; V. U+ c% h- T% p7 T
# W7 O# @# _5 ~! E- U7 y
人们说要站如松
! }1 Y0 ], P" O/ Y2 x你为何被雕成这样?! p- V! C8 v: \0 z2 X6 g
斜撑在那里- n- D1 X8 E; X- h+ P
扎根在孤独里
% s  R7 u* b& d9 x汲取
& l2 e6 Y) G8 h: J( A2 \: t
& d; _' O: l1 |9 p1 ]$ k其实你也想昂首挺胸啊2 n6 E) F, F2 F+ }* D  X. P' k
但是迎着怒涛和狂风
( _* e: K$ d1 S- D  T& i8 d* w为了听清一种声音6 \, P: p3 }+ u* B7 D, q- s
你只好弯下身子
0 C) d$ s$ ]/ Y/ N9 n1 \- ^" c6 X* I3 m% Z
九百年了4 H7 x2 K  h  V# O: J# R
是谁把你带来这里?
. O+ [4 X/ L4 v$ j+ z——临海的岸边+ D* `  {8 Z9 W3 O! K+ Z
你的身影一天天
, ?$ e$ M4 b/ Z! @+ H+ i被涛声拍碎
4 h+ S' h5 }( m+ L# \4 O
( }5 Y7 t- T: O, W' L2 x  X
我知道,九百年来
$ u" P/ [6 _) j1 D9 \; i你都在谛听——7 ?/ R+ U9 J2 w6 F( l8 j
我无声的呼唤
( n; f) I( [' x$ }- D虽然隔着千山万水8 W% Z2 k% g1 a6 o' d
隔着遥远的思念
' g* |, e. F0 w; Z7 p
9 ^% m( R2 ^0 M: J. @9 z: O: ~6 c【夜1969点评】这首诗紧扣图片内容而展开,立意不错,屡有精彩之笔,如“斜撑在那里/扎根在孤独里/汲取”,“为了听清一种声音/你只好弯下身子”,以及后文的从容展开。收尾的意图能够看出来,是平中见精神的,但是在表达上面稍稍有欠缺。文中的不足也是明显的:前后关联不够紧密,略嫌拖沓。9 d2 d4 ^5 s0 A! b% @& S8 ~
【金陵一片云点评】很特别的解读,和诗名特贴切。
* O5 r- c, y& ~9 m( P【豫姝点评】这篇感觉有些散化
3 a% E2 Q7 M6 |) g0 }' l: u  V& g8 l1 s
009#:盆盆《恰好》
4 S, P, Z3 L' K
3 }5 e4 _4 n2 ~4 [# B对!我是驼背,
8 }; W0 S5 O' V7 B7 ?; F已经一千年。( u3 ]1 K/ M. ?" h! W0 i

0 O: i; E  j9 \1 \* ?
就以这个姿势——一个尖锐的角度,
! _$ b2 O, U8 q: F9 p0 u3 q背离了最初的愿望。
+ x4 M& W3 z5 v2 P5 R' ]$ ^  |' U/ n+ f$ [, B% O2 _
呵!恰好,
6 v, Y1 J+ V3 I# J整张脸都能
/ U: r( I: y) i4 j面朝大海。7 g8 W4 ~$ E+ J* i& x* ~

  _. f$ T0 \, H: Y【作者创作小结】乐观!是我想向大家表达的意思。+ s; t. J3 h  G1 p# n  O" h8 w
3 K0 c0 b9 R4 Y3 m+ L0 ~9 r' N
【夜1969点评】这首小诗切合图意,立意奇崛,更难能可贵的是:语言干净利落。以第一人称角度切入,叙述上更有优势。而看似平淡的结尾,其中包涵了一种泰然、平和、宁静的态度,也蕴含了众多的变化与可能,不由不引发读者思考。/ Z5 s+ G$ z' c; X( C$ r
【张运江点评】这个像爆炸一样,就是《恰好》。) @. F, i+ }2 C. y8 H
【金陵一片云点评】言简意赅,欣赏。6 s# [% v+ o/ V4 n9 C4 K5 N
【豫姝点评】小诗,立意和行文都新颖,可再雕琢。7 z2 |' N" N% K! w' F+ C
【西湖点评】在语言上张力很足,气势高涨,已不易修改。' j! F9 D4 c6 U; T  Y) H' W% n
% \! i# `  a( E5 S

6 _2 @9 t; y) S+ p( `& l6 L8 L1 Q5 Q# z. G, m
# a* F6 Y( m2 _. _2 l8 k& }# S" c

作者: 夜1969    时间: 2012-7-29 01:18
本帖最后由 夜1969 于 2012-7-29 01:29 编辑
0 [- C# m4 I. N. U! A* g* v: p. s9 e% h! N0 ]2 t: L
(第二部分)1 I/ ^2 M, ~( ~2 S' O. A( D
010#:夜1969《松之舞》

3 Y8 N! B- e* J2 I$ t7 C; t7 w+ ^. T. U' D
要如何样艰难
  c" u, v! ]+ U; C! S3 w4 \+ R& r9 l才能舍弃刚直的灵魂
0 m1 D9 s9 o, O6 J/ |! R# ]8 D9 j要如何样不屈
. G; q; m. p9 r1 l" B) n% E3 |才能舞得这样恣肆9 g. c5 z9 C4 x5 E
8 s0 _8 {+ V, g
那来自撒哈拉的信风
: ^  Z+ A7 `$ z- |9 y/ e8 U6 k没有摧垮你的信念, R5 u% C0 ]( {. t/ c
却雕刻出了你的铮铮铁骨' p  n% I& g  a0 w+ o% N( P

& v) v; `6 ?5 s7 B1 Y内心所有的向往' y, ?1 P6 T3 p" Q6 ]: X& E' V
此刻已化作狰狞的舞步
+ t' B1 {- d. Y1 n  v* Z以不可能的姿势
5 }$ o, T3 G: Q7 S, B  f完成对大地和天空的拥抱3 F- g  ]1 @2 Z$ {( O5 d
1 {4 g7 h( o# O/ j! Q8 P& S; w
【作者创作小结】在我理解,这张图片蕴含着两种因素:1、大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其对事物或毁灭、或改造的恐怖手段;2、在这不可抗拒的恐怖力量下,杜松的顽强抗争所造成的近乎狰狞的生长状态。我这首诗的目的,就是要表现出这两种因素的博弈过程,以及对杜松顽强抗争的礼赞。  G! ?8 h8 e% u5 J
' t* b: `0 ^' F2 d( `% l& E
【夜1969点评】这首诗在扣图的基础上,通过冷静、客观的观照,做到了深入挖掘,在体味内涵、挖掘意境、表现杜松所蕴含的精神方面,有所集成,并尽可能地做到了语言张力的最大化。在交流中有好几个诗友都提到了尾节的“狰狞”一词,认为不妥,我在此予以说明。
& G. ~* |+ S8 g$ p! V' s6 a+ }    记得在此诗脱稿发表之初,我的好友就指出了“狰狞”一词,那时我也有过动摇,并做了相应改动。朋友走后我又斟酌再三,觉得其它词语在此处都无法完全表达和升华出我内心的感受,还是“狰狞”一词最为妥帖。为什么?1、“狰狞”是图片所展示的,杜松的客观生存形态;2、“狰狞”是大自然恶劣的气候环境之破坏力的必然表现;3、“狰狞”是杜松在与大自然搏斗和抗争的过程中,克服大自然巨大压力的外在表现。有压力才有反抗,压力越大反抗就越激烈,而要克服大自然超级恐怖的破坏力,反映在杜松的生长情态上,就必然是用尽全力的抗争,其求生存的舞步必然是“狰狞”的,而非优美的。在诗的前半段,叙述手法上的压抑和限制,所努力制造出的也是一种爆发前的情境,这和杜松的生长环境是一样的。而在收尾时兀然出现的“狰狞”一词,才是它真正意义上的爆发和释放,现出了他为生存而“舞蹈”的本来面目。
9 B% x, t. i9 G# o6 ^! a6 h& @不相信的朋友,可以试着用其它任何词语来替换它,看看到底有没有能够替换的。1 l$ s* [1 S4 o
【张运江点评】杜松的舞蹈是绝不认输的信念。; v3 \! k4 d( _2 [' `( j. C
【金陵一片云点评】很贴图的一首。# K6 t! p; N. X# F" c. t" p# e
【豫姝点评】很流畅,好像一呵而就。最后一节狰狞的舞步,感觉可再雕琢。
! w! S; Y5 V% e2 ^7 j; r9 [" ?【西湖点评】作为一首诗是较为成功的,诗意饱满,唯一“狰狞”一词煞风景,不足取。
1 \" s$ }  O0 R! [【盆盆点评】特别要说一下“狰狞”,我读到时,联想到的是“原始的图腾”和“捉鬼的钟馗”,感受到的是他们吓人的表象下是对信仰及责任的执着,所以“狰狞的舞步”我觉得,“恰好”。: b* g) J# z: q3 l9 S

8 p; y! P2 P/ E( J% m- h
011#:自然《姿态》. q1 X4 Q$ l! Q0 C: K" O

0 H* q/ U, N$ x
命运  把你的长发 $ \3 m& e% {0 E) i' h# u
盘起  让沧桑   
9 ]7 {. G, D" v5 ?也风流的回眸2 p& r5 A( f% ?. h" t% a' M
我知道  这个形象6 L4 B% K( P7 O/ h
不是你的目的4 m" S, H5 _1 O7 U
你只是以匍匐的姿态
8 e+ u' x. @" J: `% W4 a3 {% B告诉这个世界
9 B$ a0 @$ F  N/ ?1 p9 p) {风  来过的
$ @) t7 j4 ^% a2 \; H谜底
  x* V8 N( _9 V  X- D4 @9 k7 K( f) }9 E/ G+ H
【夜1969点评】这首小诗的出彩之处在于其奇崛的结尾。相比之下,前半部分的铺垫倒是显得有些臃肿了,另外还有点瑕疵:“回眸”之后的戛然而止,似有待斟酌。不过瑕不掩瑜,这个精彩的结尾完全有能力托起整首诗的亮度。
- K7 n) X  G1 {9 O% R5 m' {【张运江点评】是被风吹的弯曲,社会敲打人生的弯曲。) x$ w- a5 i8 x$ e: w
【金陵一片云点评】轻描淡写,自然而然。欣赏。但更希望末句只留下“风,来过”。  Q: E" S" ^5 W3 `& v
【豫姝点评】看好这首诗歌。简洁流畅,跳跃灵动。不去想岁月流逝,不去问风雨侵蚀,更不谈世事变迁,沧桑年轮镌刻了多少风霜刀剑。让一切静默,静默成秘密。在臆想和探究的目光里,寻求思想的共振,聆听一首生命之强音: y2 Q9 _2 W4 {. G  F+ w
3 {: Z; ^9 d* ?+ G  O
012#:一刀《松》
( c- G* }2 g/ D# j: S2 F6 @, z4 @; W2 I0 D6 j0 Q$ l) h& |7 Q
在海边% d% @/ o$ t2 @7 z6 F8 c9 e4 p( G
在时光平行的臂膀里
9 }8 L8 N! ~) u3 b: T  O% L. _在遥远海平线上
4 J& N$ b2 o+ W% z; l滑行的祖先* j0 `8 H* z9 ]! A" z1 o5 S
在直立生长的训诫中- ?3 K) F8 _6 w4 U( F
我们扭曲的躯体
5 M7 z, u9 c9 Z- J似少女突然甩下的长发  j6 u- z4 G' q
似后印象派大师的杰作    z2 y; n1 v$ [- J7 ]+ B. o+ s3 Z
是我们身体里一圈圈$ @. `" S  N; h0 Z/ I
散开的年轮
5 c  _3 D3 d- m: M4 d4 t  b6 M9 b" p* d  f) a1 H  }* [# b& p
【夜1969点评】正像我在上一次点评中所说的,有些作品是需要慢慢地读、慢慢地品,然后才能深入其中的。一刀的这一首小诗,又让我经历了这个过程。实话说,这首诗我起初读来是有障碍的,因为那句“滑行的祖先”的突兀感。对此,作者的解释是:“我知道,这一句的跳跃有点大,诗歌不是学术论文,不好解释。诗歌的美在于语言的多义性……”。后来在一次次的体味中,我终于理解到了其间的蕴含——然后一切就都通透了。杜松的种子需要鸟类来传播,这也许可以成为解读这句诗的内在因果吧!内在的完整的表述,浓厚的蕴含,为这首诗凭添了许多魅力。9 S$ A* F( j$ p' s7 u
【金陵一片云点评】这首感觉跳跃性比较强,我这个初学者甚觉惭愧,因为不易理解,就听听大家的说法吧。% T2 z) x1 n, M+ u2 y
【豫姝点评】这首立意不错,似乎凝练和灵动欠佳。2 u5 b7 Y9 g" x3 A4 Z" |
3 E  p' @) g8 Q  T
013#:赵会敏《海岸悬崖边的杜松树》
" }( h- O; c* l" q( Q, s- Q$ w. r: P9 R" U, m, t! e
一夫当关,傲然屹立
5 p0 h* U! f  @3 [9 T——海岸悬崖边的杜松树
) B* j' F9 P5 f* I" Q6 i  
  q0 @- w7 z$ l# N即便苍老了,跪地而死2 v! N1 S1 e  N& {0 m$ p! k
也要作悬崖站岗的壮士
7 [" `- j2 Y8 ]; [即便颈项扭弯
9 Z8 z0 ~- C. y- F/ e/ k; ]- y8 a也要让脊梁伸正挺直
; }1 I  D8 ?# Q8 j# {不屈的头颅$ |0 o  [& B! @0 X
顽强迎向风霜烈日......7 Y5 O+ E  ~. h* J3 j' B

7 v+ ^0 N7 r# Z+ \( D. m于是" [$ \( B& X, L9 M3 a( l$ \
多少年之后,人们看到
# i9 @# k  [) ?1 s0 Z那新生的潜伏的伪装已葱郁成瀑布- k: s% X8 p  \7 S& X
层层叠叠 叠叠层层
, B5 q8 ?5 T6 u4 k# }/ G守护着遮蔽着 沧桑海岸5 e7 X- K% M' x. L/ P
那永无休止的洗礼和考验
/ F, {2 J$ r8 X  W0 Q0 n/ _  V
7 ^* w2 ^4 v! x6 {% h【夜1969点评】这首诗是正面的、励志的爱国主义抒情,初作使我联想到了南海争端,以为作者会向着那个方向去写,但是最后的修改结果却是绕了个弯子,走向了另一个方向。不得不说,从第三节开始的这个结尾,几乎把前两节所造的气势一下子泄掉了许多,尾部的提升有点勉强,感觉明显弱化了。( @' ?" t9 o4 E  i& h, \% A8 u
【金陵一片云点评】最喜欢第二节,可能是因为和自己对图的理解有相似之处吧,而且写出了坚强之意。
* d) |5 G% B8 c5 [# U【豫姝点评】立意稍平,行文可再雕琢。
2 y' \$ w7 S" s! c: ?# A
* n) |2 Z% P% e' d% u( v; }
014#:海边边《我会安然的离去》
2 I% v: r4 q. b- G, v9 i$ l; d' d6 a# X) i
一个世纪的等待, x+ }) W- Y7 R- p6 m. h& D
源于这片贫瘠的土地. j" I/ A5 S7 q7 G9 r& T
源于一片海$ D, A/ ~3 N' _8 S* ~  ?) M2 y
源于一次,你在我的发丝上插上的那朵红花: k3 a) a' u4 {( P

: U5 g$ s" `# B  l就这么轻轻的一插6 d7 r  t( H; v& t* a
依然为一个世纪的守望0 X' j/ A& q. N2 E
记得那天你出海的时候3 e  n& i, ^0 Y+ s/ a
我就一直伫立在这里& ~* L" A, U, I
面朝大海$ L7 j& w% g* J: B2 w& V; n2 x! a7 R3 M

7 ^5 P) {: r3 F' B1 X
越陷越深的身体' b5 ?. h' i0 L& |2 X; i
现在,我只能以躺
0 b# R( G& I: z; R4 ?或仰的姿势
& c/ V3 D' m3 T% S8 i% n) u3 X. K奉上我仅存的一缕青丝
6 J, E7 f4 ~4 x  N+ r& I渴望你再次在我额头上插上, `% f2 `+ G' ^+ ~) Q
那朵曾经的向往
! j2 r; O* F5 ~: ?6 G  s
. L4 f& T3 l- c6 B
【作者创作小结】以图的视觉来看,一棵古树位于海边,犹如一位年迈的老人守望出海打渔多年未归的丈夫。从创意的角度来说;新婚之日,新郎给新娘发丝上戴上一朵红花,这是多么幸福的时刻!然而,为了生计,新郎出海了,一去不返。由此,新娘每天站立海边,渴望丈夫的回归。可是这一等就是千年,由一颗青涩的小树,站成枯黄。枯树弯曲的模样,是否像躺着,或仰望?当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依然想着那朵红花,一个至死不渝的爱情。希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能够再次戴上那朵爱情的花朵!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教!谢谢!6 {( R& J5 t+ F, ^$ Q$ q1 A
% o7 r7 e9 _% E3 c# [& n
【夜1969点评】从作者的创作总结里面可知,这首诗也是以“等”来立意的作品,本期立意类似的还有008#西湖的《望海松》、018#金陵一片云的《等》。作者赋予了这张图片以望夫石般的情境,整体在扣图的情况下均都是围绕此意来写。作品写得情深意浓,图片中的场景借用也恰切到位,唯一的疵点就是作品中有些细节部分还需打磨,如第二节中“依然”一词的运用,似有待斟酌,第三节前半部分也有待斟酌丰满。另外,前后两次“红花”的出现,其间的递进关系不明显,显然在情节上还需再斟酌,从新拟定收尾。
' X, o7 n8 [6 |: V' r; R. p9 J【金陵一片云点评】特别的解读,感觉扣图处太少。4 z+ I6 J3 a) R' l- C
【豫姝点评】立意不错,再雕琢会更好。
) M: T9 j! I0 _3 S9 \
# x: u8 j; f/ O+ I
015#:彭武定《面对大海春暖花开》1 h: C0 F* }! L# m. a

+ e& e+ V5 j9 E5 e! \
呼啸的海风* \9 B' ~4 C- m1 x: k0 L; R
剥掉我的衣裳$ g( h9 Y2 m, z0 ?/ k
裸露的胴体
0 w: j5 ?' J6 J早已瘦骨嶙峋# R: @. N9 v" T# l. o& j

3 j' ^0 k% u: L! ~0 q% `纵使我已风烛残年
' Q; m/ ~5 j  f2 x心中的羞涩# U9 a9 d  @1 ~0 r, U: w- D
依旧让我不敢仰望蓝天
: z. c" ^- D4 a' V4 ^低头弯腰
8 R. M  F1 h7 ^! U/ ^成一处无可奈何的风景
7 F7 \' N7 {8 e2 O; \. ?; }3 d& v+ f& v4 ?+ b% h
我依然努力地, ?, @* h" g( z. n6 T
喂养着我的头发
# K! n" ]. X, a' s1 A' [让它青翠欲滴  o3 n' n. z; e" H  b
我坚信,海子说的没错
4 t) a) {3 g- U: I- @( U面对大海春暖花开
4 u4 `& k% L( _: N. u' \& V, b0 {3 {1 X/ P/ A. n2 h
【作者创作小结】我写015#,以老树的形象,依然期盼春暖花开的季节,寓意人老情与心永远不老,力求表现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w9 ^8 p! P1 u4 e
$ f; Z/ v: Z% C3 S! L0 r) Z: L* @
【夜1969点评】这首诗的立意不太清晰,从第二节“心中的羞涩”开始出现败笔,第三节一度想扭转乾坤,遗憾一直到收尾都没能扭转过来。对海子诗句的引用,似乎没有对作者的构思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与作者的行文没有产生什么关联,甚至于在诗的后半段,在作者的构思还没有成形的时候,更是直接请出了海子匆匆收尾。不得不说,这首诗的写作是不成功的。/ D8 k/ O. P8 S" c- v- N
【金陵一片云点评】看到这诗名就想到海子,果不其然,末两句看到了海子二字。可能因为个人喜欢积极向上的诗,所以觉得这首似乎显得消极了些。
) m) }3 e5 t. d【豫姝点评】立意稍平,行文变化少,灵动不够。2 s! r8 i3 N" A& q) O) G" |$ C, V
1 U6 v$ M# ?- B  P
016#:因为有你《松之舞》
% g! v. l# K* K/ h& q. `+ ]# q7 ?* X6 R8 H! O# T
这,不是我本来的模样
5 j6 _8 }  D, k5 {3 F  Q2 h曾经8 \9 {3 {' r( X8 Z& g
犹如年轻小伙般强壮
& b: ?7 t4 C$ f! B% T一头青丝翠绿5 g# D% \+ `) n
四肢挺拔
9 S" Q2 b2 P8 m2 [2 C+ x# r无奈
9 r, D# m& d& T$ J呼啸的海风太疯狂! P# a  k# L4 M; l- o# \, C8 g
割破我的皮囊; i8 N' r" P4 h3 w$ f' k
: S& W, R5 a  {$ u: m+ j7 H
腰,无情地被吹折
' G$ Z0 i! l% z! s8 N* c$ Q不哭泣不彷徨4 x) A- @2 G: c' S
与大地来个亲密拥抱
, G" ~0 R& k$ z甜蜜亲吻也无防
$ R( D$ |; A! h' p相信6 D0 e0 M1 N4 Y
只要沐浴阳光
) |5 L0 ~; q- t$ V8 d只要根还在
4 Z- D2 e; _5 f" t8 }1 v3 P0 h9 l一切
+ ^3 M( B+ z' l0 N6 ^就有希望
( s0 c/ K! v0 P7 D- [
& l$ O) _# u/ U; e
【夜1969点评】这首诗在一路平淡的叙述之中,也有一个平淡中略微上扬的收尾,给它平添了一层亮色。当然不是说它的立意不够好,而是说在它有了一个尚算提神的结尾的情况下,诗的前半部分无疑就显得散文化气息浓了些,平铺直叙的不够凝练。第二节的铺垫造境也不够,用了很多现成的意象(也许作者所感受到的就是这些意象吗?),语句有点流俗,好像是作者在潜意识里面希望降低写作难度的感觉,使收尾的转折提神之笔流于平淡。这一点在上面彭武定的作品中表现更明显,但是这一首明显要强了得多,最起码是按照自己的感受写完了,而彭武定的作品收尾直接宣告了失败。+ H. n, c6 C. ?# ]- Y
【金陵一片云点评】感觉有点像我写诗的风格了,虽然简单易理解,但可能显得就浅了些。个人对这首的感觉,是喜欢的。“无防”应是“无妨”吧?诗名仿佛要再斟酌一下。
5 M. n5 `" R: u" X% Q5 [9 o, _! ~【豫姝点评】立意不错,诗意可再灵动凝练。" B0 X3 {+ @6 z4 u

2 ?7 H7 N% E8 L  T* ]% W5 {: b8 V017#:金陵一片云《生命的歌唱》0 @' \6 y( f% V
9 q$ i( c% a  i+ a9 u
我要歌唱
6 w( Q7 \! g4 \" h. n+ A就在那无形的风中4 Q6 {2 {8 ^0 V, E! R' m  W
即便那风6 n6 h  R' ~1 q" R) M
伸出的是无情的手8 ]1 ^* X, R# `" F5 _; \
) u$ J0 L7 h8 `/ [5 J
我要歌唱
$ n: ?+ u4 Z& w1 z$ r3 T就在那陡峭的崖边
# C8 \. H' x4 U- N4 T4 _即便那崖7 V9 w; N9 D" O) o% Q
在与我扎下的希望对抗2 G0 d  ]1 @! g- i8 d
8 @! W5 n( f7 s/ [4 }
我要歌唱
2 a, R0 D3 m6 o5 p当走过的沧桑谱写成一曲生命的乐章
* o! t. i  ]( _7 ~看,我以强者的姿态
% p$ |- o! Q9 \: U7 i追逐那一片片蔚蓝* n, P, O" L$ N# I+ s

7 Q: g- e$ g5 l! e+ M9 E
【作者创作小结】因为看到此图时,已是截稿的当日了,所以匆匆而就,围绕着看到图首先跳出来的两个词“生命”与“坚强”,加上自己偏喜积极向上,遂取诗名为《生命的歌唱》。写此诗,意在表达一种身处逆境,依然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6 V5 j% m7 E. n/ W
+ B  P6 {- y2 R  K
【夜1969点评】在这首诗里,作者在三节中运用了相同的结构方式,每一节均以同一语句开笔,希望赋予诗歌以铿锵的韵律。这样的结构方式在现代诗中也是常见的,其要领是应在诗的内在情绪上步步推进、在诗的铺垫造境上层层递进,一步步向深层矛盾发展,最终在情绪和意境上将整首诗推向高潮。但是作者在这首诗的写作上却有些散,意象单薄缺乏凝练,铺垫造境力度明显欠缺,唯有第三节的中间两句有些力度,也切合题意。在这首诗的写作上,作者其实要向赵慧敏的《海岸悬崖边的杜松树》学习,如果诗的前半部分充满了这样的状态,那么这首诗无疑就是成功的了。1 g0 Z0 O" e: g
【金陵一片云点评】正如一刀所说,这首说是歌词可能比较恰当些。因一蹴而就,未作丝毫修改就传了上来,所以不足之处太多。
, y, q; D. |! U: g8 g" W# {) \【豫姝点评】立意平,有些散化,读下来像抒情散文。
: }2 ^/ P& a  n* L
9 }  F) G* K" _/ |
018#:金陵一片云《等》  I; K9 @2 Y: ]8 a# i+ x7 ^
! Q5 d! e  }: P9 Y
2 C6 x" N& q) Z: |
站在崖边
) {! k5 E! z( S听风啸, r: c2 ^: S; w# S, I: Z
听浪吟3 F3 U& J2 U3 b7 }$ I
弯腰,去吻脚下的土地% n# O6 @8 ?- N( A/ A1 R
昂首,去迎四季的流云4 L+ E% Q9 N7 v1 `
我将希望汇集
, _, v" ?; z: J5 q静静地,等  l8 a; A6 ?! d' w6 U
只为你( Q6 P# B1 X- d# F& P5 i

1 [8 }3 R! q# z/ x3 D. N5 \【作者创作小结】老实说,这首诗从写到上传不超15分钟,后经大家建议,略作了修改。应该说,这首的出现可能多是灵感的闪现吧。其实这首与《生命的歌唱》中所想要表达的有相同之处,就是乐观,从容的生活态度,只是重点在末尾三句的理解“我将希望汇集/静静地,等/只为你”。我的本意是:杜松将根一丝丝地扎下土地,便是扎下一缕缕生的希望;至所以用“静静地,等”,一层意思是因为扎下根是从外部不易察觉的,另一层意思是表现了一种从容的态度;末句“只为你”,这里的“你”也有几层意思,看读诗人如何理解。一是指生的希望,二是指能真正欣赏到此情此景的人。另一层意思也是想增加一些浪漫的情丝。
2 d! K$ _1 F* p# ^( ~& @! m$ I3 H9 g; _/ A- n# r2 C
【夜1969点评】这首小诗紧扣图片,立意和抒写都没有太大的问题,结构也比较完整,算是一首成功的作品。唯一的瑕疵:诗中部两个“去”字可有可无,应斟酌修改;收尾前的铺垫稍嫌平淡,影响了结尾的力度。
& C/ ?# E, t) |7 s3 v【金陵一片云点评】此修改稿是在大家的建议下进行的,自我感觉比初稿好些,但正如会敏所说,两个“听”字避一个,比较好,所以想改为“望浪涌/听风啸”,只奈已进入总结期,遂罢。4 A' [* q# C7 q% X; {
【豫姝点评】比上一篇要好一些。
. P7 Y3 A2 V8 P. m7 j
0 l& x8 P1 ~8 n
019#:招小波《风之子》
) c3 l8 [0 _& V& Q' i4 v
% y2 {8 c1 N1 G& E2 k当风嫁给了杜松,7 i* a# a/ R/ I
杜松便遗传了风的基因。8 `5 K8 g' j' T4 e
多么生动的风啊,
4 U# E0 [$ q. }4 z它们诞下伟岸的风之子:* w$ V: z1 j$ B1 a" ~7 [
一百个、一千个、7 Z- F: w. o$ ?5 b+ ~
一万个......
, O% i1 t7 b7 \& c2 n0 O* F4 N都像风的的模样!
1 q. V1 ~2 x4 @7 H: W( S  u( c6 [" m# ~
【夜1969点评】这是一首浑然天成的精妙之作,作者竟以婚嫁和遗传为切入点,直接为杜松赋予了风的遗传因子,使得其生长自然而然获得了风的特征。这立意可称得上是巧夺天工了,虽然作品中还存在瑕疵,可修改之处也不少,但都可以直接忽略了。2 Y) W& s6 o! [5 p  a& q+ d2 |$ Z9 I
【金陵一片云点评】这首的解读最特别,充满了童话色彩,出其不意。+ N7 ^* R1 A6 N# [6 T) N
【豫姝点评】感觉立意有些匆忙似的,意犹未尽。
  U5 @, h; ?: W- n5 z% N; g
& P  r5 [, n4 H
020#:鲁山《杜松》1 j0 w# `% P/ L0 v( E+ k+ g" r4 q
* x/ |% O7 _/ [, J; T
暴烈的信风把它扭曲, r' v- z) ]& Y" J6 @
摧裂的树干弯下 难以直立
* e& e9 D0 a! }* [9 a0 A一棵棵杜松似乎匍伏6 M( Z* o4 f0 ?
又像是要努力撑起
4 D. a3 `. u$ F& Y那奔流着绿血的生命之力
* p. S8 U" t4 G
. v# n4 w' {5 u+ h7 k4 u- G& Q【夜1969点评】这首小诗立意、抒写无大问题,但语句缺乏起伏灵动,整体略嫌平淡。如果三、四句能够切换个叙述的角度(原句都是用的不确定语句,削弱了结尾提神之笔的诗意),结合再修改下尾句,结果可能就会不一样了。
% R% H% {% A5 z- F+ E【金陵一片云点评】短短五行,把杜松之态和生存的环境都写出来了。欣赏。9 A, ^7 c; L0 E/ e& q3 d4 d, V
【豫姝点评】感觉三四行合并为一句,是首不错的小诗。3 S  B- `$ G9 A, c$ ]
) W/ O; j" q) Z. P

; I) F- R9 s4 e9 P7 d( O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7-29 05:23
欣赏哦,图也蛮个性。
作者: 水木    时间: 2012-7-29 07:05
夜兄,辛苦了。致敬!
作者: 张智文    时间: 2012-7-29 07:29
诗作精彩 点评细致  谢谢    辛苦了   自然致敬
作者: 招小波    时间: 2012-7-29 08:29
本帖最后由 招小波 于 2012-7-29 08:33 编辑 ' n8 x$ _2 E% O1 I; q2 h% G# D# `

/ u; }) U( N, Y3 h1 y" w  p' ]005#:水木《树佛》
- e0 [) n4 ]7 H% v8 X" q7 H% ?
3 m" ]2 m+ S6 D: `) H- Z6 S横卧顶巅。你
' C5 l9 S7 D/ I' U7 h& A  n是得道的高僧; Q, P7 s) q( Y) o5 o. K4 h
枝头簇拥的绿叶
* ~; p( I5 z+ [4 |是根植厚土修成的正果2 j4 v: ?0 A* M: b! ?1 m* F3 Y  f% r
% ?  g% F0 j. d- c* d6 a$ p; |
放低姿态。任8 c# _) ]3 Y' p# K- |/ Z
岁月的年轮千转百回
( t% [3 M+ B# a" Q+ Q悄然绽放智慧大美1 \4 o; g5 Z! s" V) m; R' D  S
一棵树,倒地成佛% K" x/ |# c6 K7 r( H6 a

5 V% D6 `4 q/ H4 S写出了新意和深意,还有禅意。
作者: 招小波    时间: 2012-7-29 08:40
009#:盆盆《恰好》5 b: Q3 L- [8 ~; h9 T

9 r( R. u# v) K9 z对!我是驼背,! D- ~' F7 b' t% r0 ?2 i
已经一千年。5 s) ]  k/ \9 d& ]* E4 U  \  j

& U' F9 [) a& C) [就以这个姿势——一个尖锐的角度,; W* q7 @  R* h1 P
背离了最初的愿望。
( v: b) G3 F( V1 k
2 Y- v& w$ }7 K( r呵!恰好,
0 e/ a$ g; f7 e6 U0 l- v1 ~+ h整张脸都能4 y, H& B* m/ _1 P& B  h5 Z
面朝大海。8 d0 F! Y  S! a
/ K' I- x6 L# A8 }
角度新颖。
作者: 招小波    时间: 2012-7-29 08:43
011#:自然《姿态》
0 u% f  d) e8 C2 L$ _% S( c2 c% p( d/ U7 d4 y( Q, M
命运  把你的长发
) u+ C) z; m$ _- x4 t9 L, F盘起  让沧桑   
4 w) z7 o3 U$ {也风流的回眸
6 W5 h$ u2 ]2 T5 W  z- o7 _6 y/ A/ L我知道  这个形象
/ c# K1 d- B5 t/ \不是你的目的
# L1 W6 {+ v. a) E6 h0 g4 j6 E& s你只是以匍匐的姿态3 C2 ?, Y5 r* r! u
告诉这个世界
, S, [- _( D  q/ r/ d: y风  来过的) ^: n, k9 k+ S+ ]- S. Y- f% y6 Q( l
谜底
) {, U6 }' g5 A# K1 |4 S, M* }  F6 p, |% f" g, @
结尾画龙点睛。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2-7-29 08:52
这次错过了,下次认真点,补上!
作者: 一刀    时间: 2012-7-29 12:17
019#:招小波《风之子》% ~. y6 {0 G/ N# M
4 g! a7 _& P. R
当风嫁给了杜松,
/ R3 G) S. g( e, A+ h杜松便遗传了风的基因。
4 J6 L& `" z* O! N/ P& L2 Z多么生动的风啊,# Z5 \6 ]; [- B. e7 a5 D
它们诞下伟岸的风之子:
, T, v4 r2 m! q一百个、一千个、0 U3 F8 T( X  e# V* ]6 @: U4 S0 Z
一万个......% Z  j3 V3 s- [
都像风的的模样!
1 T' X; W2 u/ a7 ?----------------其实个人觉着这首不错,作者是个成熟的诗人吧,角度新颖,语言很灵动,富有诗意。 个人觉着所有作品中这首比较成功,起码在文本上和表达上没有多少毛病可挑
作者: 一刀    时间: 2012-7-29 12:20
003#:蓝向前《就要把根扎在这里》/ [$ P0 {: N! v3 j' Y. _( \3 P5 M8 }

9 r! C: H( G8 x: K- G( g就要把根扎在这里
8 ?( d" O) i' S: }2 b6 e% n9 ~1 H看黄沙落日
8 I, }+ y) b/ [3 ]) p做大漠最忠诚的子民% q3 q: t( C) t5 {1 D5 A) q
做苦难的行为大师
: S+ G9 p; R% J" `2 C风沙雕刻了灵魂! A) o# Q. |  \8 s
树洞困住了时间
/ u3 \, o; L/ |: f3 t& N( M9 Z借助太阳,沙石,干旱凝练出虬须和铁骨
; b- X% ?( a  }6 L) L把沧桑作为一种艺术  d) F; E2 G& _  c" d
腐烂软弱
" ~% ]7 r- U- a0 |7 C9 |* g7 c郁葱的头颅昂起来
/ R; ^( k! S% R% @" q; s4 @即使成为枯枝也要无限接近蓝天和白云
) |, E2 g1 S) y, e-------------蓝兄的这首风格很硬朗,这要归功于作者扎实的功底,切入直接,比较容易打动人。
作者: 一刀    时间: 2012-7-29 12:26
本帖最后由 一刀 于 2012-7-29 12:28 编辑 * ?" s" E1 h* [" t0 e+ [+ Z2 ^& l

: P# t8 l# t$ Q(第二部分)
8 f' |+ O& K  `/ s010#:夜1969《松之舞》
: F7 Q# n6 W. R# s6 Y  Q+ L
1 o& s2 _4 g, e8 e; X! A9 ]+ U2 `' l要如何样艰难% q2 q- |/ n! C; j  ?7 J
才能舍弃刚直的灵魂
8 I2 D, L  z4 O- a* \4 Z6 Y要如何样不屈, G0 @+ j7 G) X0 y( M( `9 D
才能舞得这样恣肆
) j$ ]9 {0 r( e# j$ l
: |7 v$ T9 H' N# Y& c那来自撒哈拉的信风
! ^; @4 v! H$ ]4 q9 M没有摧垮你的信念( j4 [$ Q3 w* I  _3 M+ k
却雕刻出了你的铮铮铁骨8 h- i4 Y) l' ^

+ s- s# g! S! |内心所有的向往' {+ r) n! m1 Z2 _& A. d: g( L
此刻已化作狰狞的舞步
1 S( i& Z- B' y7 n) t4 Y6 y" r以不可能的姿势/ g( R0 W1 v( Y0 j% Z) ]' B9 V4 D' _
完成对大地和天空的拥抱
7 K; f2 F9 ?0 C2 p$ g9 x-------------其实群主的评论还是比较有见地的,功力也很扎实,但我不明白为什么这首的第一节非要那样写,让诗歌缺少张力,不给读者留空间。其实这种感觉你不必写出来的,要让读者去感受,不必写的那么满,这种不必要的修饰根本就是矫情。
% a0 @3 Y' h4 o( j如果去掉第一节,和第二节的第三行,这倒是一首不错的诗* R6 l: s. q2 I

作者: 西湖    时间: 2012-7-29 12:35
这一期将大家的点评合并起来,很好的形式。夜受累了。越办越成功啦。继续努力!
作者: 夜1969    时间: 2012-7-29 13:27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7-29 05:23
# E5 t+ p4 t& U$ U6 [1 m欣赏哦,图也蛮个性。
+ F; ?' ^3 z: e
欢迎无为兄到访,问好
作者: 夜1969    时间: 2012-7-29 13:28
水木 发表于 2012-7-29 07:05 ' I, k$ C: O: ^* f6 f. b9 E4 k
夜兄,辛苦了。致敬!
3 n, K) R' C/ f2 B2 z4 Y& t
不客气,点评不到之处海涵,问好水木
作者: 夜1969    时间: 2012-7-29 13:29
顺其自然 发表于 2012-7-29 07:29 . ~7 t/ I& j$ B7 }2 o8 W
诗作精彩 点评细致  谢谢    辛苦了   自然致敬
3 _; f' l  n7 R& C) a4 u8 P
欢迎自然兄,问好
作者: 夜1969    时间: 2012-7-29 13:29
招小波 发表于 2012-7-29 08:29
( @, j) I- I0 O# M, h005#:水木《树佛》
8 O  y& H' o" g' A0 ~% L7 M+ ?( V, V
7 B1 Z$ w; Z" F, x9 A+ D- d横卧顶巅。你
) i1 f  \+ ?3 d9 z6 ]
欢迎小波兄到访,问好
作者: 夜1969    时间: 2012-7-29 13:30
蓝向前 发表于 2012-7-29 08:44 ) j  J& P) U* n  F, x: D( E$ ~) [
刚集中培训学习归来,错过了点评和自评,这样的微诗方式很喜欢,就是辛苦了夜兄。7 Z) m. ]& D, B4 ?' m) g" r5 ]
欣赏:005#:水木《树佛 ...

9 B# l3 I* J+ M/ Y* q# m& c9 {& l欢迎向前,点评不到之处海涵,问好
作者: 夜1969    时间: 2012-7-29 13:30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7-29 08:52 ' p5 S2 L2 D2 s+ o* ~5 k
这次错过了,下次认真点,补上!

3 q* W! d1 d* S/ o0 F9 h$ x就是就是,欢迎汤编到访,问好
作者: 夜1969    时间: 2012-7-29 13:32
一刀 发表于 2012-7-29 12:26 & L  j8 x: c5 e: E9 x( g/ c
(第二部分)
, v( v8 B" E5 Y, h4 q6 e8 y010#:夜1969《松之舞》
. H, Z" `! _$ o& l! g
接受建议。一刀的点评如果能够早一些,在上个帖子里就好了。我的点评有不到之处请海涵,问好
作者: 夜1969    时间: 2012-7-29 13:36
西湖 发表于 2012-7-29 12:35
' b4 y. c8 b, z3 i4 A: h$ q, |这一期将大家的点评合并起来,很好的形式。夜受累了。越办越成功啦。继续努力!
6 S" E) O6 b) X' J% g. I
这样的形式,方便大家对照学习和交流,以后就这样搞了。就是大家的点评不够及时,最终的点评展示帖出来后,才又呼呼冒出好多点评,让我很无奈。
作者: 叶晓霏    时间: 2012-7-29 14:31
水木的《树佛》、盆盆的《恰好》、自然的《姿态》、招小波的《风之子》,视觉新颖、独特,富有新意和禅意。3 }1 n8 s8 a( L
念旗的《生命之重》、一刀的《松》、海边边的《我会安然的离去》、彭武定的《面对大海春暖花开》,诗意的延伸与扩展,形象而深刻。以上几首都很喜欢。
$ J9 {3 E8 W0 }8 f' t9 w云的《等》,中间的两个“去”字去掉,尾句去掉,“静静地/等”结束。这样更简洁凝练、余味十足。
( e) W0 F- w% ~5 ?6 X4 c' x1 Y个人感觉,意为交流。问好夜!祝越办越好!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2-7-29 15:45
蓝向前 发表于 2012-7-29 15:41
- l, {& m+ n8 w汤兄,你们的同图微诗可以考虑加入夜的这种点评模式,或者结合大安刘饶的佳句摘抄的方法
: k* Z- Y. Q. B; E
这个建议有价值,待每阶段20首(共3段60首)推荐佳作出来后再请理论水平高点的人做个综合性评价吧!谢谢你。
作者: 张洁    时间: 2012-7-29 16:25
题图诗若仅仅停留于画面本身,终究还是太浅
作者: 半纳    时间: 2012-7-29 20:34
都不错。9 e1 \4 g  I1 b  N" v$ k
我以前这个图也写有一首的。
作者: 招小波    时间: 2012-7-29 21:27
夜1969 发表于 2012-7-29 13:36 ; a( a4 b8 `- `5 Q  P9 N
这样的形式,方便大家对照学习和交流,以后就这样搞了。就是大家的点评不够及时,最终的点评展示帖出来后 ...

' E" X1 |0 ^7 G- _4 j1 y你很努力、认真,是个做事的人。
作者: 赵会敏    时间: 2012-7-30 05:06
半纳 发表于 2012-7-29 20:34 ' H" }* W" g: }% e  S3 K- J; g
都不错。
6 D: S+ ?) Y- w# z. r; o我以前这个图也写有一首的。

& \. R5 t; {' q* T$ _! _7 J, n欢迎半纳编辑帖出来,大家同样的心情一同欣赏多好啊!
作者: 赵会敏    时间: 2012-7-30 06:08
夜1969 发表于 2012-7-29 13:36
' h3 N' z( A2 i, ~这样的形式,方便大家对照学习和交流,以后就这样搞了。就是大家的点评不够及时,最终的点评展示帖出来后 ...

' }* {7 ~( P; R的确是这样,起初是不想评,看看别人的;这样子一等,别人评了,自己有时候就耐不住了!我就是这样子的吧!
作者: 赵会敏    时间: 2012-7-30 06:41
夜1969 发表于 2012-7-29 13:36
1 K' ~6 u/ y" Q/ L6 r& o' ?这样的形式,方便大家对照学习和交流,以后就这样搞了。就是大家的点评不够及时,最终的点评展示帖出来后 ...

& s/ ~. j6 ^0 P+ u9 `确实,这样的创新,来本网还是头回见到,即方便对照,又方便交流啊!继续下去,班长!
作者: 赵会敏    时间: 2012-7-30 07:13
      看了下大家总体的评点包括夜的汇总,其中的优点大家自然分明可见且出彩的还真不少呢!而我在此的观点是,只说缺点:
+ q! W9 C+ U6 Y
4 \( S  h" v8 X: p+ y; r  题图诗的局限,就在一图一诗上;适当的偏离、拓展是提倡且不违规的,但有的写着写着就不自觉偏离得离谱了!
7 s4 x6 i* O/ V! r, S8 \9 ^
9 h& s# U, p4 {  其中,有视野的开阔变成狭窄了;有思维角度的偏颇而跑了题了;有原本“画面质感”上的大气变成小气了、有原意写的是动态的风格最后变成静态甚至把活的写成静止的了!
% F( p( i# M' {
$ D2 U- g0 n4 q, E/ T5 C. k7 O3 P  局限在一图一诗固然保守,但杜松树的图片版主最初给出参考的可不止一幅啊,仅参照一图作诗未免难逃狭隘和浅显的束缚甚至失败的结局!: P+ I) C4 U2 u) y1 j+ G
3 Y# ?' `  U. k  R& ^
  夜1969 版组编辑,本来昨个上午就见邀请参与回评的纸条了,但类似我等这种不讨好的评点,总觉着不发的好.怎奈第二天凌晨再看帖再思索,又忍不住还是想把这些"与众不同"的意见完全裸呈给群组大家好些,且权作一种交流的尝试甚至也不枉与师友们共同题诗一回吧!妥不妥贴,均是个见,不恭之处,万望师友们见谅宽怀;即便这样也担心会有误会,以为会敏存有私心或心有不轨之嫌......其实还是装作糊涂些的好做人啊!!!
. D9 ?# s# }% E, O7 I! o& G
作者: 宋志纲    时间: 2012-7-30 09: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赵会敏    时间: 2012-7-30 09:11
宋志纲 发表于 2012-7-30 09:04 / S3 }) \2 a; l) J+ N$ ]
赏读学习!

! v, B7 C9 {6 \3 [6 C欢迎宋志纲编辑来我群组赏诗点评!
作者: 赵会敏    时间: 2012-7-30 09:11
张洁 发表于 2012-7-29 16:25 # D% l& v# S! d! ^% x. {2 u$ O- p
题图诗若仅仅停留于画面本身,终究还是太浅
8 Q0 V8 l1 p0 y0 O$ x$ u1 h
欢迎张洁编辑来我群组赏诗点评!
作者: 宋志纲    时间: 2012-7-30 09: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夜1969    时间: 2012-7-30 11:12
蓝向前 发表于 2012-7-29 15:48 3 Z, a6 {5 B6 b7 }+ u- N1 T6 B
对,就是评出前二十名之后加入这种点评,然后才会有信服力,最好是编辑推荐时加入点评
4 R/ H- h3 a' z2 A) F! _3 a8 P
这个建议我在参加第二期同图诗赛的时候,已经发专帖说过了,讨论的人也很多。我就是看迟迟没人采纳,才组建自己的群来进行实践的。
作者: 夜1969    时间: 2012-7-30 11:16
张洁 发表于 2012-7-29 16:25 3 r' n3 D8 \2 @% k+ d& s
题图诗若仅仅停留于画面本身,终究还是太浅
: t; V5 m  E3 A6 P% k, w
这里没有大诗人。我的初衷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检验创作水准、锻炼写作水平、成员见进行交流的场所而已。群组成员有收获就行了。
作者: 夜1969    时间: 2012-7-30 11:17
叶晓霏 发表于 2012-7-29 14:31 7 b/ T0 Z  ]0 k0 P  T6 \
水木的《树佛》、盆盆的《恰好》、自然的《姿态》、招小波的《风之子》,视觉新颖、独特,富有新意和禅意。 ...

5 j  a6 U# u& a. M7 R0 `问好晓霏
作者: 夜1969    时间: 2012-7-30 11:19
半纳 发表于 2012-7-29 20:34
  |+ l, s( y2 p' B$ j4 H& O( }  w都不错。
3 o) F+ q7 [# n3 R' o1 l我以前这个图也写有一首的。
' c+ X; R" j. ~8 w: u4 ]
贴来看看呗,大家也可以学习学习!
作者: 夜1969    时间: 2012-7-30 11:21
招小波 发表于 2012-7-29 21:27   c! ~7 |1 M# o; f
你很努力、认真,是个做事的人。

0 S1 L% A! w$ O7 h6 x( V4 b" S( ^谢谢小波兄的肯定,我今后会努力的。握手问好
作者: 夜1969    时间: 2012-7-30 11:22
赵会敏 发表于 2012-7-30 06:41
5 F, P$ D: Y) M确实,这样的创新,来本网还是头回见到,即方便对照,又方便交流啊!继续下去,班长!

+ W, D4 s7 p: a& s2 u多谢支持,握手问好会敏
作者: 夜1969    时间: 2012-7-30 11:26
赵会敏 发表于 2012-7-30 07:13 " z/ k' t: n& C6 c
看了下大家总体的评点包括夜的汇总,其中的优点大家自然分明可见且出彩的还真不少呢!而我在此的观点是 ...
6 z% r$ U8 M) R* q- F
谢谢会敏及时总结。我也是在探索一条路子,好让这个群组朝着“培训班”的目标努力,让大家都有收获。
作者: 赵会敏    时间: 2012-7-30 11:59
夜1969 发表于 2012-7-30 11:16
; r( B1 W1 m. n$ U这里没有大诗人。我的初衷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检验创作水准、锻炼写作水平、成员见进行交流的场所而已。群组 ...
! d5 Z- v: Y  h" E* O7 ~# c
必定是有收获的,且和参与度成正比!
作者: 金陵一片云    时间: 2012-7-30 12:56
群主的认真令云感动!
3 N' I0 a( R6 m$ Y: Z谢谢!
6 P  l( J8 f* @. ^- g也一并谢谢各位的点评!

作者: 夜1969    时间: 2012-7-30 12:58
金陵一片云 发表于 2012-7-30 12:56
  b: ]7 X$ y. J" G5 T群主的认真令云感动!
/ J% W6 j3 Y4 L7 |- F- c7 x0 R谢谢!: a+ X( C; j1 V+ p+ @8 X' o
也一并谢谢各位的点评!
7 X. t  i' {( l$ S( X
不客气,参与就有收获。欢迎参与第三期,问好云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