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想家》,家是另一种存在
[打印本页]
作者:
诗信
时间:
2016-12-29 21:49
标题:
《想家》,家是另一种存在
走近美华作家哈金诗歌《路上的家园》
《想家》,家是另一种存在
作者 李诗信
这阵阵落叶容易让人消沉
但你习惯了深秋的情景
树木明春还会吐绿
现在你不必黯然伤神
然而想家却是深深的心病
虽然你早已不知道家在哪里
家是另一种存在
失去了就不再回来
只留下隐隐作痛的记忆
如今你心中常常涌现不同的家
它们都在你不曾去过的地方
醒醒吧,其实你的怀新
与恋旧仅仅是遐想
怎样摆脱客居的窘境
——哈金《想家》
“落叶”何以让人消沉?是看落叶便知寒冬将至,还是诗人悲秋因叶落尘土化为泥的感伤?不是,都不是,诗人眼前的“落叶”在中华文化中具有特别的文化内涵,承载了复杂的文化意象,对于游子来说,与之紧密相连的则是“归根”之乡愁,看见深秋的落叶,引发的是游子当归的强烈渴望。可是,身为放弃了母国国籍的他乡游子,自己这片“落叶”还有“根”可归吗?
青年时代很多人都选择离开故乡,要去远方实现人生的理想。“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都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知道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但因为年轻,青春就是闯荡世界的本钱。中华文化本身就具有鼓励人们勇闯天涯的开拓精神,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男儿志在四方”、 “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等等,这些广为流传的习语统统成了游子随身前行的“精神行囊”。 也有少年不更事者,甚至摆出“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气势要与故乡来个一刀两断的永诀!无论是对故乡的爱、恨还是情、仇,选择离别故土移民异国的人总是越来越多,“当世界公民”成了一股时代潮流。
可是,当一个人走遍了世界,岁月在自己的脸上刻下众多的年轮之后,无论是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还是失魂落魄的天涯浪子,谁的心中不会掀起对故乡故园思念和牵挂的层层波澜?
“落叶”年复一年在深秋飘零,杜甫式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成了众多游子年复一年的感伤心结。 “但你习惯了深秋的情景”,这样的“习惯”不会让思乡之情麻木淡漠,只会是“抽刀断水水更流”般的更加无奈,哪怕没有潸然泪下,内心却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树木明春还会吐绿/现在你不必黯然伤神”
是的,严冬过后便是春,落尽枯叶的树木明春还会长满绿叶,春暖就会花开,何必为一个短暂的秋冬而感伤呢!然而,这样的安慰能够骗得过自己么?花草树木按春夏秋冬的季节轮回生发,可是人生在“秋冬”之后还会有“春天”吗?诗人之“悲秋”哪是因为眼前花草树木的秋冬飘零?悲的是人生已经迈入“秋天”,自己这片“落叶”将可能无所归依,还要强颜欢笑说“你不必黯然伤神”,眼里却早就满含泪光!
“然而想家却是深深的心病/虽然你早已不知道家在哪里”。
移居异国数十载,功成名就并已取得他国国籍的壮年游子想“家”了! “家”在哪里呢?经历了长期艰难的移民打拼之后,“家”这个概念变得似是而非,满以为“故乡故园”已经与自己毫无关系,可看到深秋的归根落叶,往昔的“家”又成了缠绵的牵挂。人过中年,当年的豪气化作了成熟,青春的棱角磨砺成了圆润,对故乡的爱与情变得越加醇厚,对故乡的恨和仇也化成了宽容和谅解,突然间就发现,即使对故乡曾经的不解心结,都源之于爱得太深! “家”,正如当年的刘半农所唱:“叫我如何不想她”?“想家”成了游子“深深的心病”,病因就在于“家”的迷失,“你早已不知道家在哪里”。
“家是另一种存在/失去了就不再回来/只留下隐隐作痛的记忆”
移民们为了在新的国土上生存下来,几乎要丢失掉故乡故国的一切!正如哈金在诗歌《困境》中的镜像对白:“你别老提自己的损失/是的,你失去了那么多:/家园、工作、亲人、国籍… …”。新移民丢掉的远不止这些,在新的国度,无论是求学还是求职就业,都要使用新的语言,为了生存下来就必须要竭尽全力把英语说得标准、写得地道,尽量避免语言错误。为了尽快熟练使用新的语言,须设法避免母语干扰,日常生活中都得把母语抛弃到天涯海角。如此的生存环境,客观上迫使许多移民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放弃母语并忘却母国文化。
“家是另一种存在”,这句话充满了哲学涵义,家是相对于什么的另一种存在?
家的含义可以从不同层面来解释,物质的、精神的、狭义的、广义的。对于远古农耕人家来说,家就是一座可供自己安居的房子,还养了些家禽家畜就算一个家;而哈金诗歌中的 “家是另一种存在”,这样的存在肯定不是三维物理空间下供人居住的房子,而是一种精神归属的心理居所,是具有深厚精神文化涵义的广义之大“家”,它承载了自己曾经在那里成长的故园、故乡、故国,还有那片土地上对自己来说是与生俱来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狭义的小“家”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建立,而广义的大“家”,对于在美国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哈金诗人看来,似乎真是“失去了就不再回来/只留下隐隐作痛的记忆”。
“如今你心中常常涌现不同的家/它们都在你不曾去过的地方”
失去了的“家”只留下隐隐作痛的记忆,而自己在新大陆的精神家园似乎尚未真正建立,经过艰苦漫长的拼搏奋斗,很多人都获得了各种各样的成就,甚至进入了这个社会的精英阶层,可是在精神层面上,心灵深处仍然与这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有难以逾越的鸿沟和隔膜,才会有“如今你心中常常涌现不同的家”的幻觉,却又是“它们都在你不曾去过的地方”, 这样的“家”并不适合自己的族群文化背景,精神上彼此都无法认可。在“家”这个问题,游子们进退维谷,无所归依,惶惶无所终日,这样的状态的确会让许多人心理崩溃!正如哈金在诗歌《灾难》中写道:“是啊,你骨子里清楚/灾难又要降临了/这回它会呈现什么面目?/你见过死亡和病魔/也有过家破人散的恐惧/一回又一回你都接近崩溃/呻吟说‘我完蛋了!’”
有一个声名显赫的诗人,移民到澳洲一个他自认为有无尽诗意的海岛,过了几年近乎封闭的“诗意”生活后,因为心理崩溃精神失常而挥起了屠刀,先杀死妻子,再毁灭了自己。哈金在诗歌《流亡的选择》中写道:“… …像那位艺术家/买下一个遥远的荒岛/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由地生活/养鸡,种菜,做木工/把果树和竹子栽满山坡/那小岛上四季如春/只听得见潮汐和鸟语/安静美丽得快让人窒息/可是别忘了他最终选择自杀/甚至对妻子也下了毒手/因为他觉得实在无路可走/完全被疯狂和恐惧压垮… …”这样的悲剧一直都在上演,只不过是普通移民之毁灭没有著名人物那么让人惊愕。
如果不是“官二代”或“富二代”,对任何一个靠自己打拼的新移民来说都必须经历近似于死而复生的凤凰涅槃,待到功成名就之时,通常都是两鬓斑白,总算有闲暇时间可以回首往昔了,心中自然会问:“家”在哪里呢?这样的追问一次次反复在心中纠结,却总是难以自圆其说地给出满意的回答。
“醒醒吧,其实你的怀新/与恋旧仅仅是遐想/怎样摆脱客居的窘境”
像哈金这类在美国的成功人士,有博士学位和大学终身教授职位,能够流利使用英语,创作的英文小说多次获得美国国家级的大奖,却始终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流亡者心态,如此功成名就者在心理上也有“客居的窘境”,而对于其他不怎么成功的第一代移民来说,这个心理问题恐怕就更为严重。
在衣食无忧、生存问题彻底解决之后,第一代移民为何会始终存在“怎样摆脱客居的窘境”问题?显然不是物质条件的问题,应该是东西方文化冲突成为他们融入主流社会的一道巨大障碍。
人们为什么要移民?移民潮的根本原因,是在于人类始终存在在寻找另一种生存方式的精神冲动,这也是人类朝气蓬勃向前发展的原始动力,正是依靠这种动力,原始人类才走出了非洲。早期的欧洲殖民者探险开发新大陆,近代亚非拉人涌向北美和欧洲,同时又有大批的发达地区的人们来到落后地区寻求新的发展机会。这种循环往复的人口流动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寻求变新”意识支配下的行为。
“寻求变新”意识支配下的行为在文化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漫长的移植过程,是一个带着千丝万缕的故土文化情结进入新的文化土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精神上的阵痛必然是复杂漫长的。第一代移民与故土的关系,从语言文化和生活习俗等各方面来说基本上都不可能彻底摆脱,这也是造成他们“客居的窘境”的重要因素。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写作就成了他们消解精神痛苦、宣泄内心苦闷的最佳方式,写作的过程恰好又成为他们一次又一次回归故里和文化“寻根”的精神旅途;所以,移民作家的文学作品必然会有“家”的情结意象。像哈金这样用英语写作的作家,写出的小说几乎全是中国故事;每一个移民诗人必定会写很多的乡愁诗歌。通过写作中国故事和乡愁诗歌,海外游子们就在精神层面上建立了自己“路上的家园”。
哈金的《路上的家园》,犹如大洋中的孤舟,迷失方向的舵手不知该是往西还是向东……
哈金们“想家”了,他们总以为“家是另一种存在/失去了就不再回来”。实际上“家”一直都在那里,并没有失去,游子们只是暂时的“背向远离”,只须“回头眺望”,相距不过就“三千六百五十里”!
在 2016-12-07 14:53:33,"施雨" <
2032336041@qq.com
> 写道:
- 显示引用文字 -
【网易自营|30天无忧退货】无印良品制造商直供便携拖鞋等好物,限时29元起>>
作者:
诗信
时间:
2016-12-29 21:54
路上的家园(组诗)
文/哈金
《人民文学》,2016年6月期
困境
你别老提自己的损失
是的,你失去了那么多:
家园、工作、亲人、国籍
你飘落到另一片土地
那里一切都陌生
你必须重新开始
有时你像学语的孩子
有时你像惊恐的老人
乱了心绪,找不到自己
多年来你生活得
从迷失到迷失到迷失
完全被困难包围
然而,哪个有意义的生命
不是出自困境?
不是由困难构成?
别再说自己的苦难了
苦难从不平等——
比起那些芸芸草民
你还是应该庆幸
因为你有机会重新做人
灾难
是啊,你骨子里清楚
灾难又要降临了
这回它会呈现什么面目?
你见过死亡和病魔
也有过家破人散的恐惧
一回又一回你都接近崩溃
呻吟说“我完蛋了!”
但你还是爬了起来
重新出发上路
虽然你必须转弯
必须越过新的山谷
必须学会另一种蹒跚
现在灾难又要来了
但你不再战栗
你已经熟悉它的规律:
狰狞的面具下藏着
各种鬼神,包括机遇
流亡的选择
虽然你已经接近中年
但你仍要将自己连根拔起
去远方重新开始
你迟迟没动身
还拿不准在哪里扎根
你常说希望能像那位艺术家
买下一个遥远的荒岛
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由地生活
养鸡,种菜,做木工
把果树和竹子栽满山坡
那小岛上四季如春
只听得见潮汐和鸟语
安静美丽得快让人窒息
可是别忘了他最终选择自杀
甚至对妻子也下了毒手
因为他觉得实在无路可走
完全被疯狂和恐惧压垮
一开始他就应该明白
选择了流亡
就不会再有自己的土地
——他心里将涌起
不断出发的欲望
他的家园只能在路上
你别梦想在哪儿扎根
一旦启程
你就得活得像只船
就得接受漂泊的命运——
从港湾到港湾,到港湾……
一位55 岁的画家去美国
明天你就要离开
你心爱的上海
去远方寻找另一种生活
“也许是另一种死亡”
这些天你常笑着说
你已经死过好几回
不要仍把死亡当作心事
无论那边的生活多么艰难
你都要活下去
活下去就会有奇迹
是啊,你不懂英语
也没有从头打拼的力气
但你有坚毅和画笔
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
你要和过去一样
生活得执著而又精致
还要戒酒,少熬夜
你要牢记自己存在的意义:
不管流落到哪里
你的足迹都将成为路碑
双向街
友情是一条双向街
来来往往才红火
你如果老是闭门谢客
或久居他乡
再深厚的友谊都会淡薄
鲜明的记忆终将模糊
爱情也是双向街
没有人会永远一头热
别再说爱是默默的奉献
是永不割舍
假如没有温暖和欢乐
再热的心也会冷缩
亲情更是双向街
不要以为血脉相同
就能保证孝敬和爱心
你付出多少
决定了对你怎样感恩
你要用关爱来培育亲情
选择故乡
奇怪啊,你这么容易
就找到了故乡
而且是在我寄身的地方
你选择扎根
不再跟我流浪
你长大了
也许知道我已经接近
旅途的终点
从此可能在原地打转
我曾以为你会像我一样
扬起风帆
驶向另一片海洋
现在你有了永久的港湾
不再需要远航
真没想到,无根的我
却成为你的根
也许这就是命运:
这一代人历经艰辛
只为下一代人
提供能量,改善环境
其实,每一个故乡
都曾经是前人的异乡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
有福的人不用到处闯荡
去为后辈开疆辟壤
他们生死在同一个地方
不需要故事
也不会有损伤
想家
这阵阵落叶容易让人消沉
但你习惯了深秋的情景
树木明春还会吐绿
现在你不必黯然伤神
然而想家却是深深的心病
虽然你早已不知道家在哪里
家是另一种存在
失去了就不再回来
只留下隐隐作痛的记忆
如今你心中常常涌现不同的家
它们都在你不曾去过的地方
醒醒吧,其实你的怀新
与恋旧仅仅是遐想
怎样摆脱客居的窘境
孤独
你不知道我多么喜欢孤独
灵魂更热爱古远的来宾
但他们只在你独处时才肯光临
别再说孤独多难忍受
无论你在哪里,岛屿或远村
都不会缺少神灵般的朋友
只要你不走出家门
你不知道我多么讨厌交际
一桌桌丰盛的酒席
一场场派对——让人欢喜
却缩不短众人间的距离
热闹使你听不见悠远的话语
还让你乱认兄弟姐妹
你不知道我多么感激孤独
墓园
我观赏过那座墓园的美丽
那里有披满阳光的山坡
还有北大西洋的绿水
抚摸着石阶和草地
弯曲的小径旁石碑簇立
周末墨西哥园工在修剪花卉
处处安静明亮,井然有序
我明白你俩为啥要去那里安息
还替国内的家人在那儿买了墓地
你们知道自己身后将去哪里
也就收敛了漂泊的心事
生活也跟着安定下来
其实,墓园是另一类村庄或城市
人们身后可以去那里定居
我真羡慕你俩清楚自己的归宿
而我却拿不准将去哪里
也不曾眷恋任何土地
即使死后,也许还要迁徙
纸
你要珍惜面前的白纸
在上面写下擦不掉的字句
如果你幸运,它们会
滋育常青的故事
也会融入你立身的底气
这张纸是卑微的开始
可是没有诋毁,没有权力
能撼动上面的黑字
你的声音和久远的消息
将从这里慢慢飞起
你要把全部力气
都给与面前的好纸
作者:
冀卫军
时间:
2016-12-30 09:36
欣赏问好朋友!
作者:
诗信
时间:
2016-12-31 11:05
问好卫军朋友,谢谢你的欣赏!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