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在当代美国诗坛,说到佛教禅宗影响至深的诗人,除了加里.斯奈德、艾伦.金斯堡等著名诗人外,出生于1953年女诗人简.赫斯菲尔德也是一个深受佛禅思想影响的诗人。她迄今共出版了《十月皇宫:诗》、《心的生活:诗》、《给的糖,给的盐:诗》以及2011年的《来,小偷》等7本诗集。出版散文集《九道门:进入诗的意境》,翻译并出版了由日本近代浪漫主义女诗人小野小町(Ono no Komachi)以及和泉式部(Izumi Shikubu)的爱情诗集《墨黑的月亮》。赫斯菲尔德曾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和T.S.艾略特诗歌奖决赛,并获“诗中心书奖”(The Poetry Center Book Award)和加州图书奖。作为中西诗歌的交流者,简. 赫斯菲尔德,因其诗歌中独特的哲学艺术气质而被誉为“形而上的诗人”,一直被认作当代美国诗人的代表。
赫斯菲尔德的诗歌短小精炼,多以自然意象和生活意象为主题,体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瞬间的灵感。诗人及翻译理论家Rosanna Warren认为,赫斯菲尔德的诗歌形式简单但主题意象深刻,语言简洁通透,体现了感觉的哲学艺术。她的诗歌涉及了人类生存的核心问题:既有形而上的沉思,也有关于生态的话语,更有对日常生活和日常经验的细微描述。赫斯菲尔德的诗歌语言为我们开辟了一片沉思的新天地。更重要的是,赫斯菲尔德的诗歌因佛禅思想的融入,时刻给人以一种顿悟,让人重新审视个人身心与自然界。浸润着禅思的诗歌贴近人的心灵,反映人的真实生活,时刻飘扬着一种内省、内观的声音。
国外对赫斯菲尔德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研究,结合诗人的主要诗集作品,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深入研究了诗歌特点、思想。下面将其特点归结为三个方面:对人与自然的关注,自我消除以及世界万物处于普遍联系中。关于赫斯菲尔德的诗学与美学思想研究主要采取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力图揭示其诗歌背后的思想。
在《另一个地方》一书中,作者讨论了赫斯菲尔德诗歌中体现的联系观。她认为在其诗歌中,世界是紧密联系的整体:鱼、鸟、水与人类,人与他人,个人与大千世界。然而人类忽视了一些小动物,把它们的存在当做理所当然。这种整体性体现为一种连续性:诗人与世界的连续、痛苦与欢乐的连续、生与死的连续等,这些和佛禅思想中的“因果轮回”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死,新的生活新的开始也就不可能存在了,一切都将归于尘土。生命皆关联,生命乃一体。此外,作者提到的“通过沉默与寂静把自我排除在外”,从而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无我”在诗歌中的参与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优美。
Mark A.Eaton细致全面地概括介绍了诗人的大部分诗歌集,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赫斯菲尔德诗歌的全景图。他特别分析了赫斯菲尔德诗歌中的自然描写,认为诗人的沉思源于她对自然的喜爱,并其将其诗歌中的自然观归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诗歌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界的关注,而且还表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责任感。并通过“沉思的静默”这一思考方式展现一种开悟。
Tony Hoagland指出,赫斯菲尔德的诗歌采用间接的写作手法论述了禅宗思想,诗歌把瞬间的支点揉进诗歌当中,令人自省。文中,作者提到了“非我”,瞬间的非我可以给他人带来自由与空间。文中还提及了诗人的写作技巧,其中诗人善于使用“无言”以及沉默寡言的艺术也有着佛禅思想中“无我”的韵味。 Peter Harris探讨分析了赫斯菲尔德的禅修经历与她的诗歌创作的关系,认为修禅经历给她提供了一个不同于西方的世界观,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诗人更加突出的是自然的重要性。此外,诗歌中也体现了世界固有的整体联系以及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我们无法避开世界的晕染,而诗歌的任务就是发现创造并建立已经破碎的联系。“去中心主义”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纵观国外对赫斯菲尔德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学者聚焦于其诗歌特点,比如指出其对人与自然、世界万物处于联系中的关注,有些学者虽也探讨了禅修经历对她诗歌诗歌创作的影响,但并没有注意到其诗歌的特点与佛禅的具体关系。笔者认为,赫斯菲尔德不仅将佛禅经历融入到诗歌创作中,其诗歌特点与佛禅思想中的整体性、无我论也是遥相呼应的。而对佛禅背景下研究赫斯菲尔德的生态思想也没有进行单独考察。Mark A. Eaton指出,赫斯菲尔德的早期作品所蕴含的生态思想映衬了Cheryll Glotfelty提出的生态批评观――人类文明与物质世界的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或许正是这简明扼要一说,为我们开展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可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