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现代诗AB分型分析法(一) [打印本页]

作者: 莫测评论    时间: 2017-5-3 23:56
标题: 现代诗AB分型分析法(一)
现代诗AB分型分析法(一)

101现代诗接力赛作品要求与AB分型分析法

1、现代诗AB分型分析法是个新名词,用在诗学上,不公开就是私家诗学,公开了谁都都可以学习实践改良。

2、一个“新”名词出现,就一定有名词解释,释义,词意。简单点,AB现代诗分型分析法,可以分解成:AB、现代诗、分型、分析法

3、AB是个代码,需要设置参数,如A1、B1,A2、B2,相同的阿拉伯数字可以在分析时,针对作品接近的问题,或者分析作品时,根据作品问题的前后标记。也可在AB代码后加拼音字母表示,BWX(有问题的断句外形),BXC(有问题的修辞)等等。这样标记好像很多余,那就要形成相对稳定和分析系统,设置分析参数,分析坐标,熟悉分型之后,可以简化成只标记AB,B,或者不需要标记,作品的写作观念、类型与自己的鉴赏票偏好差距太大,直接不读,沉默。

4、现代诗,这个是作品表现,实质是因为写作观念不断在变化起作用影响作品外形的词。现代诗与现代性、现代主义、现代文学、现代社会、现代哲学,现代艺术思潮(把后现代文学暂时定义为现代主义文学词义的发展或批判,这样比较好设置世界文学发展分析的坐标系)密切相关,AB现代诗分型分析法化繁为简,不再纠缠在与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概念,而是通过大量文本类比,设置参数,模棱两可处,可以通融处设置AB,意味着作品类型的混合胶着状态。

5、分型,这是现代数学几何的概念,在诗学上运用,就是作品类型的分别、类比、包含关系,我们对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主要诗人的作品分析就可以通过文本结构的不同坐标系比较,得出参数。

6、分析法,这说明这是带有跨界意味的现代诗作品分析方法,不是诗学理论,不是教条主义的条条框框。分析者对现代诗发展的坐标系大小粗细程度会影响分析法的运用,另外,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分析者有时也会混沌状态,分析法的运用效果也有差别。

7、坐标系,比较是分析现代诗作品,现代诗流变是不同文化地理时空内共时与历时发生着,举例:现代思潮的超现实主义流派,如果影响文学之外的艺术,使用分析法者自身条件不同,能抽时间走马观花了解也行,或仔细研究也行,AB分型分析法也是化繁为简,把超现实主义的主要诗人的作品,可以一个作者创作作品的先后类比,可以几个诗人作品类比,可以不同时空地理的主要诗人作品类比。

8、类比,最好不要涉及写作观念的二元对立,可以涉及新旧,涉及参数设置,作品之外的写作现场现象批判不要影响类比。

9、什么人需要学习AB现代诗分型分析法?学习后能不能帮助提升现代诗创作?提高现代诗识别,鉴赏、评论、理论能力?这些问题不回答,好学者试一试吧,我自己的心得体会是会很快变成发烧友,自得其乐,远离江湖,自知之明,对阅读分析鉴赏现代诗的能力提升快速,小范围实验,证明对一些人的现代诗写作、修改、陌生化的实践能力能快速提升。

10、王婆卖瓜没有意义,还是务实主义吧,用现代诗分型分析法详细解释101现代诗接力赛的作品要求。这样对参赛者,观望者,推荐者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立竿见影的实用精神,不停留在诗学概念的瞎扯淡上浪费宝贵的时间精力。

101现代诗接力赛参赛作品要求

1、近三十年内(1987年至今)作者原创的作品,发表过作品也可以比赛,推荐作品也是。

现代诗分型分析法详细解释:
不在乎作品新旧,不在乎作品作者是谁,不在乎作品版权保护期(有法律上的协调办法),为什么设置三十年内的原创作品,考虑世界主流国家的现代诗历史每20年一个周期,会明显出现写作观念更新变化,设置30年也综合考虑了中国的文学系统的改革开放程度,也考虑了历史上三个共历时国际文学接轨周期,民国新文化运动不说了,第二次80年代的改革开放,现代诗文学信息(包括哲学文学系统)共时性少,信息量少;第三次本世纪互联网时代,对外交流深度广度明显超越了前两次,相对而言,当代的现代诗发烧友基本可以根据大量的现代诗翻译发烧友同步了解世界主流现代诗的概况。

2、长度在二十行内,句子不要太长(如语境需要,可以部分长句),标点符号,断句不要太形式实验。

现代诗分型分析法详细解释:
这是考虑在手机阅读现代诗作品的舒适度,另外也考虑了汉语诗句的字数传统,考虑投票的作品数量等等,权宜之计,101发烧友的现代诗合集印刷品会放宽这些要求,总体来说世界主流现代诗并不流行写长诗、组诗。语言精练,小叙事也不需要写太长。至于断句,节奏,韵律,我们也在实验。标点符号,排行上标新立异也不是什么诗学创新。

3、拒绝讽刺、打油,社交唱和,政论、议论,说教比例太大,工具性使用诗歌文体的的作品。

现代诗分型分析法详细解释:
这条要求的关键词是:工具性使用,可以用其他要求做注解,如:言外之意,耐人寻味,具象化,形象思维,工具性使用现代诗文体的伪现代诗,在百年历史中的作品太多,中国新诗(同义词有:白话诗,自由体诗,现代诗,现代汉诗等)的词义与对应的作品至今含糊,如郭沫若学习惠特曼的前现代,加浪漫,演变为口号,标语分行,还有某时期与现代诗比较是倒退走的民歌体分行等。

识别工具性利用分行文体,通过作品基调是不是讽刺、打油,社交唱和,政论、议论,说教,细节分析就是相关的字词句比例,通过世界主流现代诗作品归纳分析,社交唱和的分析需要多说几句,如怀念某个诗人,或针对某个诗人的诗学局部写诗人名字,与功利性的社交唱和区别还是要根据具体语境,古代唐诗宋词里比较多,也算是传统,关键是语境不要局限在社交唱和的意图之内,能有言外之意,有趣,社交唱和也是人不能免俗的生活内容,这些活着的人名字能少用到当然更容易避嫌。至于讽刺、打油,政论、议论,说教占作品重心的作品,近二十年世界主流现代诗作品极为罕见。

4、不欢迎作品中象征、隐喻修辞中,超现实,玄思,深度意象比例太多的作品。

现代诗分型分析法详细解释:
这里的象征不是象征主义的全部诗学主张,和隐喻一起作为修辞来说,现代诗从象征着主义开端,与超现实,玄思,深度意象等写作观念被现代诗主流放弃,自然有被放弃的原因和理由,考虑现代诗的流变是螺旋形变化,不是是发展,不争论新旧,诗学不是物质世界的新旧可以量化,不能一刀切,用时间简单划分,还是作品类比的方法识别,就算是局部的新吧,我们只需要取经就化繁为简了,化解办法可以用其他要求补充,如:现实亲历和虚构场景带有现代时空物象,个人体验能让读者还原

5、欢迎现实亲历和虚构场景带有现代时空物象,个人体验能让读者还原的作品。

现代诗分型分析法详细解释:
怎么生活怎么写,取经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世界文学是交叉学习的动态过程,与读者交流的语态语调的作品,就会接近:不故弄玄虚,语法错乱,矛盾修辞。现实亲历和虚构场景带有现代时空物象,个人体验能让读者还原的作品,这里的现实亲历和虚构场景还是要诗文体的:言外之意,耐人寻味,具象化,形象思维,语言精练,与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文体有叙述结构的差异。

6、欢迎用常用普通话语法和字词写作,如语境需要,可用少量典故雅词作品。

现代诗分型分析法详细解释:
用常用普通话语法和字词写作才可能写出与读者交流的语态语调的作品,这里的普通话也是只有100年历史的既成事实,意思是不能用方言口头语,至于书面语,电视台播音员语法,社论语法这些区分,还是可能将其他要求交叉使用,如:不故弄玄虚,语法错乱,矛盾修辞。言外之意,耐人寻味,具象化,形象思维,语言精练,与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文体有叙述结构的差异。控制讽刺、打油,社交唱和,政论、议论,说教的字词句比例。

7、欢迎倾向与读者交流的语态语调的作品,不欢迎故弄玄虚,语法错乱,矛盾修辞的作品。

现代诗分型分析法详细解释:
用常用普通话语法和字词写作,如语境需要,可用少量典故雅词作品。修辞上少用陈旧的发明的自由联想的意识流的超现实的玄想的字词句,就可以接近要求。

8、叙述不是叙事,言外之意,耐人寻味,具象化,形象思维是接力赛作品的基本要求。

现代诗分型分析法详细解释:
这一条主要是针对一次性消费,信息化,娱乐化的叙事文分行与段子分行,另外是针对语言散文化没有现代诗文体的精练,言外之意,趣味。解决方法可以综合其他要求。

现代诗AB分型分析法(二)

101现代诗接力赛作品要求与AB分型分析法参赛设置

1、全面设置
就是把参赛作品要求的欢迎部分标志为A,,反对部分标志为B,中间状态的标志为AB。这样这样标志,初学者初期可以由浅入深,从字、词、句、题目与内容、主题、类型开始,再到语调,修辞手段,句型,断句,造型,画面感,画面分段,画面节奏,事件叙述节奏这些高级的分析。

互相分析互相修改是最好的学习办法,当年庞德、弗罗斯特、艾略特等人在英国留学,每个星期这些发烧友互相修改作品的诗学随意性大。可以偷偷摸摸对当今的国内著名诗人作品分析,关键是设置参数,101现代诗接力赛作品要求是101的阶段性要求,万事万物在运动,101接力赛也会与时俱进,但是,不会突然随意改变,只能是博采众长追随欧美现代诗主流写作的观念,写中国人自己的生活,用中国人的才100年的普通话,逐步实验形成诗文体的节奏与韵律形式,形成取经与本土化的阶段性的诗学理论。

2、单项标志
属于排除法设置,熟能生巧,单项标志就是抛开与101参赛作品要求距离太大的作品,对AB比例纠缠混合的作品,主要是分析朋友与自己的作品,类比,标志B,或者B123序列,B加上具体的问题细节,如BX(修辞问题),做出一个阶段作品合成的坐标系,重点检查作品的主题,局部,字词句的重复部分,进行多种改进,部件组合,另起炉灶等等。

记住每个时期的主流诗人的重要作品都是有限的,次要,写什么差不多,怎么写接近的作品要归类类比,才能形成自知之明的作品序列,这个阶段,接近现代诗发烧友的电脑会储存大量世界现代诗不同周期主要诗人的文档,可以根据诗人主要作品的写作年代,类比分析,国内诗人如法炮制。这样坚持使用分析法,不会太在乎模棱两可的理论和随意性大的评论,阅读诗人作品会更加有主见。

举例:●寻根
作者:为什么不可以

我爹死的时候据说是B1
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睛B2
没有万念俱灰
装殓师在给他净身的时候
他全身赤裸
害羞藏在一条白布单下面B3
那一刻
直想揭开白布单看父亲
看看那个整出我的玩意
是如何的与众不同有天分B4
以至于现在想起父亲
只有形而上
没有形而下B5
闭起眼我就看见
我的发源地
是一具裹着白布的木乃伊B6


B1、据说——多余,与后面的语境矛盾
B2、常用普通话交流,简化陈述
B3、害羞——矫情,故弄玄虚
B4、重复修饰,会加重信息,没有必要停留在中国人忌讳的猜疑
B5、抽象词的化解就是具象化
B6、夸大其词,修辞不准确

这个作品的框架可以扩写成加入家族历史个人历史的中长作品,作为阅读者没有亲历,不想另起炉灶,但是可以隐隐约约感觉作者意犹未尽,语焉不详有些信息没有叙述完美,不过可以在原文基础上锦上添花,至少相对圆润些。


改造后
●寻根

我爹死的时候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没有万念俱灰

装殓师给他净好身
他全身赤裸
在白布单下面
等着别人给他穿时装

我迟到了
没有揭开白布单
看看那个整出我的玩意
是不是与众不同

现在想起父亲
只有形而上的说教
没有形而下隐秘
[groupid=1005]101现代诗歌发烧友[/groupid]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4 03:57
兄弟,几何里那个术语是分形。 意思也不同。
作者: 姚大侠    时间: 2017-5-4 08:19
总觉得这个分析法有诗歌作法软件痕迹,这算是解梦游戏吗?如此多的限制条件,岂不是扼杀了现代诗最可贵的创造性和创新性!——为鼓励创新,第一次在我尚未完全弄懂的情况下给予点亮,以引起更多关注、讨论。
作者: 莫测评论    时间: 2017-5-4 11:22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4 03:57
兄弟,几何里那个术语是分形。 意思也不同。

分型不是分形,分形理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有人用这分支的一些研究成果硬套到诗学分析,得出来的结论,没有太大意义。分型理论的逻辑,是直接来源于作品本体,而不是一个先验的理论。世界是数学的。分型理论不是原有数学理论的应用,是作品本身语境结构现实的显现,这是关键的区别。
作者: 莫测评论    时间: 2017-5-4 11:22
姚大侠 发表于 2017-5-4 08:19
总觉得这个分析法有诗歌作法软件痕迹,这算是解梦游戏吗?如此多的限制条件,岂不是扼杀了现代诗最可贵的创 ...

多读书
作者: 莫测评论    时间: 2017-5-4 11:23
分析法三请加微信公众号阅读。huanyuanmomoce
作者: 莫测评论    时间: 2017-5-4 11:29
分形艺术图形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分形艺术
分形艺术

一、自相似性

如果一个几何对象的某个局部放大后,与其整体相似,这种性质就叫做自相似性。

二、无限精细

任意小尺度下依然有精细的结构。随着图像的放大,不但不会丢失细节,相反会看到越来越精细的细节。

三、极不规则

很多有分形特征的事物不能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去描述。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4 11:30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7-5-4 11:45 编辑
莫测评论 发表于 2017-5-4 11:22
分型不是分形,分形理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有人用这分支的一些研究成果硬套到诗学分析,得出来的结论 ...


兄弟, 错了就认错, 方为好同志。
你说数学几何里的分型理论。 自己发明的吧。 非常遗憾地告诉兄弟, 数学几何里没有什么分型理论。

既然摆出做学问的样子, 就要有做学问的真诚。


作者: 莫测评论    时间: 2017-5-4 13:15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4 11:30
兄弟, 错了就认错, 方为好同志。
你说数学几何里的分型理论。 自己发明的吧。 非常遗憾地告诉兄弟, ...

咬文嚼字去不去,分型也是私有化的名词,更多涉及文本类型,是引用
作者: 莫测评论    时间: 2017-5-4 13:16
莫测评论 发表于 2017-5-4 13:15
咬文嚼字去不去,分型也是私有化的名词,更多涉及文本类型,是引用

将错就错了
作者: 莫测评论    时间: 2017-5-4 13:21
你继续咬文嚼字,解释权在发明者,我是学理科的,不是故意错别字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4 13:57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7-5-5 05:23 编辑
莫测评论 发表于 2017-5-4 13:15
咬文嚼字去不去,分型也是私有化的名词,更多涉及文本类型,是引用


不是咬文爵字。 你明显把数学几何里的分形弄错成了分型。  更主要的是,谈诗何必拉扯上数学? 这个出发点就和时下众多伪诗歌有相通之处。 我给你指出, 你谢谢我才是。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4 14:00
莫测评论 发表于 2017-5-4 13:21
你继续咬文嚼字,解释权在发明者,我是学理科的,不是故意错别字


你是学理科的, 就更不对了。 理科没有学好。 尤其是做学问的态度不对。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4 14:01
莫测评论 发表于 2017-5-4 13:21
你继续咬文嚼字,解释权在发明者,我是学理科的,不是故意错别字


你还狡辩。 数学几何的分型理论? 你别闹笑话好不好。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4 14:02
本人什么都无所谓, 就是看不惯装模作样。
作者: 戒了    时间: 2017-5-4 16: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莫测评论    时间: 2017-5-4 18:04
戒了 发表于 2017-5-4 16:50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学理科不是精神病证件。别以为神经病发作就可以做出格的事。


懒得搭理你,
作者: 莫测评论    时间: 2017-5-4 18:05
戒了 发表于 2017-5-4 16:50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学理科不是精神病证件。别以为神经病发作就可以做出格的事。

你估计也是在这遇到女诗人就吹逼毛的二逼
作者: 莫测评论    时间: 2017-5-4 18:45
分形几何学是一门以不规则几何形态为研究对象的几何学。相对于传统几何学的研究对象为整数维数,如,零维的点、一维的线、二维的面、三维的立体乃至四维的时空。分形几何学的研究对象为分数维数,如0.63、1.58、2.72。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因此分形几何学又被称为"大自然的几何学"。

一个数学意义上分形的生成是基于一个不断迭代的方程式,即一种基于递归的反馈系统[2]。分形有几种类型,可以分别依据表现出的精确自相似性、半自相似性和统计自相似性来定义。虽然分形是一个数学构造,它们同样可以在自然界中被找到,这使得它们被划入艺术作品的范畴。分形在医学、土力学、地震学和技术分析中都有应用。

简单的说,分形就是研究无限复杂具备自相似结构的几何学。

是大自然复杂表面下的内在数学秩序。
作者: 莫测评论    时间: 2017-5-4 18:47
普通几何学研究的对象,一般都具有整数的维数。比如,零维的点、一维的线、二维的面、三维的立体、乃至四维的时空。通过最近十几年的发展,新兴的分形几何学诞生了。该理论描述空间具有不一定是整数的维,而存在一个分数维数,这是几何学的新突破,引起了数学家和自然科学者的极大关注分形几何学的基本思想是:客观事物具有自相似的层次结构,局部与整体在形态、功能、信息、时间、空间等方面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相似性,成为自相似性。例如,一块磁铁中的每一部分都像整体一样具有南北两极,不断分割下去,每一部分都具有和整体磁铁相同的磁场。这种自相似的层次结构,适当的放大或缩小几何尺寸,整个结构不变。

维数是几何对象的一个重要特征量,它是几何对象中一个点的位置所需的独立坐标数目。在欧氏空间中,人们习惯把空间看成三维的,平面或球面看成二维,而把直线或曲线看成一维。也可以稍加推广,认为点是零维的,还可以引入高维空间,对于更抽象或更复杂的对象,只要每个局部可以和欧氏空间对应,也容易确定维数。但通常人们习惯于整数的维数。

分形理论认为维数也可以是分数,这类维数是物理学家在研究混沌吸引子等理论时需要引入的重要概念。为了定量地描述客观事物的“非规则”程度,1919年,数学家从测度的角度引入了维数概念,将维数从整数扩大到分数,从而突破了一般拓扑集维数为整数的界限。

维数和测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我们举例说明一下分维的概念。

当我们画一根直线,如果我们用 0维的点来量它,其结果为无穷大,因为直线中包含无穷多个点;如果我们用一块平面来量它,其结果是 0,因为直线中不包含平面。那么,用怎样的尺度来量它才会得到有限值哪?看来只有用与其同维数的小线段来量它才会得到有限值,而这里直线的维数为 1(大于0、小于2)。

对于我们上面提到的“寇赫岛”曲线,其整体是一条无限长的线折叠而成,显然,用小直线段量,其结果是无穷大,而用平面量,其结果是 0(此曲线中不包含平面),那么只有找一个与“寇赫岛”曲线维数相同的尺子量它才会得到有限值,而这个维数显然大于 1、小于 2,那么只能是小数了,所以存在分维。经过计算“寇赫岛”曲线的维数是1.2618……。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分形热”经久不息。分形作为一种新的概念和方法,正在许多领域开展应用探索。美国物理学大师约翰·惠勒说过:今后谁不熟悉分形,谁就不能被称为科学上的文化人。由此可见分形的重要性。中国著名学者周海中教授认为:分形几何不仅展示了数学之美,也揭示了世界的本质,还改变了人们理解自然奥秘的方式;可以说分形几何是真正描述大自然的几何学,对它的研究也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认知疆域。

分形几何学作为当今世界十分风靡和活跃的新理论、新学科,它的出现,使人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世界是非线性的,分形无处不在。分形几何学不仅让人们感悟到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数学与艺术审美的统一,而且还有其深刻的科学方法论意义。
作者: 莫测评论    时间: 2017-5-4 18:49
分形几何学的基本思想是:客观事物具有自相似的层次结构,局部与整体在形分形几何图态、功能、信息、时间、空间等方面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相似性,成为自相似性。例如,一块磁铁中的每一部分都像整体一样具有南北两极,不断分割下去,每一部分都具有和整体磁铁相同的磁场。这种自相似的层次结构,适当的放大或缩小几何尺寸,整个结构不变。

折叠维数信息

维数是几何对象的一个重要特征量,它是几何对象中一个点的位置所需的独立坐标数目。在欧氏空间中,人们习惯把空间看成三维的,平面或球面看成二维,而把直线或曲线看成一维。也可以稍加推广,认为点是零维的,还可以引入高维空间,对于更抽象或更复杂的对象,只要每个局部可以和欧氏空间对应,也容易确定维数。但通常人们习惯于整数的维数。

折叠分形理论

分形理论认为维数也可以是分数,这类维数是物理学家在研究混沌吸引子等理论时需要引入的重要概念。为了定量地描述客观事物的“非规则”程度,1919年,数学家从测度的角度引入了维数概念,将维数从整数扩大到分数,从而突破了一般拓扑集维数为整数的界限。
作者: 戒了    时间: 2017-5-4 21: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5 05:03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7-5-5 05:24 编辑
莫测评论 发表于 2017-5-4 18:05
你估计也是在这遇到女诗人就吹逼毛的二逼


兄弟说话如此下流。 好意思吗。

继续骂人就要禁言的。请兄弟自重。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5 05:10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7-5-5 05:15 编辑
莫测评论 发表于 2017-5-4 18:47
普通几何学研究的对象,一般都具有整数的维数。比如,零维的点、一维的线、二维的面、三维的立体、乃至四维 ...


你抄这些野鸡材料来是要证明你懂是吗。 很好笑。 这分形几何和你的分型研究诗歌有何关系。  把诗歌按照不同方式分分类, 又有什么好吹嘘的。 什么AB理论,
可笑得很。你还不如搞个ABC理论呢。 数论里有个ABC猜想, 兄弟你听说过吗。

抄来的这些野鸡材料, 也是有错误的。 兄弟你理科没学好, 也无法知道哪里错。

  



作者: 莫测评论    时间: 2017-5-5 07:33
含混七型还是七形,图形几何相关用形的多,型也是数学概念,爱怎么玩,去玩吧,多读内容
作者: 莫测评论    时间: 2017-5-5 07:35
戒了 发表于 2017-5-4 21:44
您是学理科的,你打飞机、打航空公母舰的角度、技术、技艺咱也不懂。你不要以为我水平好高,我水平很低 ...

呵呵 ,继续
作者: 戒了    时间: 2017-5-5 07: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莫测评论    时间: 2017-5-5 09:20
分型的几何定义



    任何周期的股票走势图当中,分型可分为顶分型和底分型两种,见图示①②,图中实体部分的最高与最低分别代表实际K线图中最高价与最低价。所谓顶分型就是第二K 线高点是相邻三K 线高点中最高的,而低点也是相邻三K 线低点中最高的;所谓底分型就是第二K 线低点是相邻三K 线低点中最低的,而高点也是相邻三K线高点中最低的。顶分型的最高点叫该分型的顶,底分型的最低点叫该分型的底,由于顶分型的底和底分型的顶是没有意义的,所以顶分型的顶和底分型的底就可以简称为顶和低。也就是说,当我们以后说顶和底时,就分别是说顶分型的顶和底分型的底。顶底分型左边两K线的最高与最低的区间称分型区间,顶分型区间的最低点称顶分型的下沿,底分型区间的最高点称底分型的上沿。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5 12:54
莫测评论 发表于 2017-5-5 07:33
含混七型还是七形,图形几何相关用形的多,型也是数学概念,爱怎么玩,去玩吧,多读内容

那你说说几何里有什么分型理论?  兄弟, 告诉你, 没有的。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5 12:55
莫测评论 发表于 2017-5-5 09:20
分型的几何定义



分型本身可以是一个概念。 但数学几何里没有这个概念。
本来我很客气地给你指出一下, 很小的事情。 你却来一出一出的戏。  兄弟, 你蠢不蠢?
作者: 莫测评论    时间: 2017-5-5 16:12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5 12:54
那你说说几何里有什么分型理论?  兄弟, 告诉你, 没有的。

没有你那么无聊无耻,下流下作。你抄些野鸡材料来想干什么?想证明你是学理科的?你咋不上天呢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5 22:38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7-5-5 22:40 编辑

兄弟,闭上你的脏嘴。
你品格怎么这样低等。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5 23:06
唉~
大师怎么在一个同音字上被墙了呢。。。
分形,就是分出不同模块;分型,就是把模块归类。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5 23:25
大师们别误会,绿溪我是来找答案的,上次提问过。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5 23:27
莫测评论 发表于 2017-5-5 16:12
没有你那么无聊无耻,下流下作。你抄些野鸡材料来想干什么?想证明你是学理科的?你咋不上天呢

兄弟, 闭上你的脏嘴。
你品格怎么如此低等。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5 23:27
再说,在不违法乱纪范围,绿溪我是有公民言论和行为自由的。绿溪从来不被奴役,只要被觉醒。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5 23:28
绿溪 发表于 2017-5-5 23:25
大师们别误会,绿溪我是来找答案的,上次提问过。

绿溪好。这里只有一个莫测大师。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5 23:28
绿溪 发表于 2017-5-5 23:25
大师们别误会,绿溪我是来找答案的,上次提问过。

绿溪好。这里只有一个莫测大师。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5 23:33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5 23:28
绿溪好。这里只有一个莫测大师。

你们都是绿溪我的大师!我知。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5 23:34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5 23:28
绿溪好。这里只有一个莫测大师。

晚上好!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5 23:53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5 23:28
绿溪好。这里只有一个莫测大师。


提供和打开学习的知识面,也是布施行为。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5 23:55
相信,任何知识的发现者,都不会孤独。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6 00:06
绿溪 发表于 2017-5-5 23:53
提供和打开学习的知识面,也是布施行为。

欢迎大家都多写多发。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6 00:06
绿溪 发表于 2017-5-5 23:55
相信,任何知识的发现者,都不会孤独。

真实的知识总是有其价值。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6 12:35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6 00:06
欢迎大家都多写多发。

但又不能乱写乱发言,是吧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6 12:37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6 00:06
真实的知识总是有其价值。

先生,知识没有真假分别。倒是人的学问有大分别。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6 12:38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7-5-6 12:39 编辑
绿溪 发表于 2017-5-6 12:35
但又不能乱写乱发言,是吧


怎么说都可以。 有不同意见提出讨论。

有的人嘴巴脏。 那一位想说脏话的时候, 就应当闭嘴。然后回去问问老爸老妈, 为什么没把自己教养好。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6 12:40
绿溪 发表于 2017-5-6 12:37
先生,知识没有真假分别。倒是人的学问有大分别。

假的知识网上散布的很多。

做学问, 就要有做学问的诚实态度。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6 12:56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6 12:38
怎么说都可以。 有不同意见提出讨论。

有的人嘴巴脏。 那一位想说脏话的时候, 就应当闭嘴。然后回 ...

先生你在选择性记忆!对于同样的不太文明 的行为,忘记自己牢记别人!兴许,后者是在学习前者的习惯,或者说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也许,骂,才是快速让人觉醒和觉悟的法宝,对吧。想起了父骂,师骂,国骂~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6 13:19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6 12:40
假的知识网上散布的很多。

做学问, 就要有做学问的诚实态度。

是,教训也是知识的一部份,分辩力也是。知识就是知与识。做学问的过程就是认知与识别的过程。炒现饭或翻花样都是学问。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6 14:10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7-5-6 14:15 编辑
绿溪 发表于 2017-5-6 12:56
先生你在选择性记忆!对于同样的不太文明 的行为,忘记自己牢记别人!兴许,后者是在学习前者的习惯,或 ...


你怎么可以睁着眼睛说瞎话?  你不感到羞耻吗?白纸黑字摆在那里, 你造谣又有什么用?

你一个女士,看到那些脏话, 居然视若不见, 你真够可以。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6 14:16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6 14:10
你在造谣。

准确地说,我是在惹是生非。先生骂过绿溪,绿溪记着呢。流派里无端骂过绿溪的人,绿溪我都记着。所以,绿溪我的分辩力进步很快,能准确地分辩出诗歌和诗人的好和坏来。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6 14:16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6 14:10
你怎么可以睁着眼睛说瞎话?  你不感到羞耻吗?白纸黑字摆在那里, 你造谣又有什么用?

你一个女士 ...


莫测, 你用脏话辱骂我。 你要向我道歉。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6 14:18
绿溪 发表于 2017-5-6 14:16
准确地说,我是在惹是生非。先生骂过绿溪,绿溪记着呢。流派里无端骂过绿溪的人,绿溪我都记着。所以,绿 ...

我不仅没有骂过你,我没有骂过任何人。 你诬蔑。 你应当为此感到羞耻。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6 14:19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7-5-6 14:20 编辑
绿溪 发表于 2017-5-6 14:16
准确地说,我是在惹是生非。先生骂过绿溪,绿溪记着呢。流派里无端骂过绿溪的人,绿溪我都记着。所以,绿 ...


你在这里又造谣说我骂过你。 你必须向我道歉。我从来不骂人。 和你也没过任何冲突。 你怎么可以造谣?
你什么目的?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6 14:20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6 14:18
我不仅没有骂过你,我没有骂过任何人。 你诬蔑。 你应当为此感到羞耻。

感到羞耻的绿溪我,是选择性的记忆。只记住了被骂,没记住鞭策。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6 14:20
绿溪 发表于 2017-5-6 14:20
感到羞耻的绿溪我,是选择性的记忆。只记住了被骂,没记住鞭策。

我从来没有骂过任何人。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6 14:21
绿溪 发表于 2017-5-6 14:20
感到羞耻的绿溪我,是选择性的记忆。只记住了被骂,没记住鞭策。

你必须为你的造谣道歉。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6 14:23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6 14:19
你在这里又造谣说我骂过你。 你必须向我道歉。我从来不骂人。 和你也没过任何冲突。 你怎么可以造谣?
...

先生这是借题发挥上纲上线!绿溪水大了,也只能载舟,不可能覆舟,放心~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6 14:24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6 14:20
我从来没有骂过任何人。

你骂过我绿溪,你叫我滚。所以,绿溪就滚了。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6 14:27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6 14:21
你必须为你的造谣道歉。

我说的是事实。绿溪我在流派从不向事实低头。正如当初我写《哥哥,我爱你》引起的纷乱,抬头面对张教授的陈词。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6 14:31
绿溪 发表于 2017-5-6 14:24
你骂过我绿溪,你叫我滚。所以,绿溪就滚了。


我从来不用滚这个字。


我和你争论过什么吗? 没有过。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6 14:33
绿溪 发表于 2017-5-6 14:27
我说的是事实。绿溪我在流派从不向事实低头。正如当初我写《哥哥,我爱你》引起的纷乱,抬头面对张教授的 ...

你造谣。 我和你没有过任何争论。 我也从来不对任何人说滚。  甚至对骂我的人, 我也没有说过
滚。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6 14:39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6 14:31
我从来不用滚这个字。

绿溪我自知和先生不是一个级别的,怎么可能发生争论呢,在先生一个论诗歌语言什么的贴子里,绿溪我因为敬重先生,便真诚地发言,结果是被你恶骂(其后删除修改,可能出于对手无寸铁的绿溪,于心不忍)。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6 14:43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6 14:33
你造谣。 我和你没有过任何争论。 我也从来不对任何人说滚。  甚至对骂我的人, 我也没有说过
滚。

按理是这样,一是个信佛的人。可先生是人不是佛,是人就有不能触极的敏感地带,绿溪我可能在不经意间碰了一下,先生痛了,便本能地破口大骂了。绿溪我记仇也是要遭报应的,我知。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6 14:45
绿溪 发表于 2017-5-6 14:39
绿溪我自知和先生不是一个级别的,怎么可能发生争论呢,在先生一个论诗歌语言什么的贴子里,绿溪我因为敬 ...

我从来没有骂过任何人。更不可能恶骂。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6 14:45
绿溪 发表于 2017-5-6 14:39
绿溪我自知和先生不是一个级别的,怎么可能发生争论呢,在先生一个论诗歌语言什么的贴子里,绿溪我因为敬 ...

你为什么要诽谤我?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6 14:47
绿溪 发表于 2017-5-6 14:43
按理是这样,一是个信佛的人。可先生是人不是佛,是人就有不能触极的敏感地带,绿溪我可能在不经意间碰了 ...

你为什么要造谣? 我不仅没有破口大骂过任何人,我根本没有骂过任何人。
有人骂过我,恶毒地骂过我, 但我也没有回骂过。  你为什么要造谣诽谤?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6 14:47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6 14:45
我从来没有骂过任何人。更不可能恶骂。

算了,对于不能记起也是最优秀的面对。我认。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6 14:48
绿溪 发表于 2017-5-6 14:43
按理是这样,一是个信佛的人。可先生是人不是佛,是人就有不能触极的敏感地带,绿溪我可能在不经意间碰了 ...

你是否有幻觉?如果是, 建议你去看看医生。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6 14:49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6 14:45
你为什么要诽谤我?

先生应该问我一个小小的绿溪为什么有这么自尊和高贵之心。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6 14:49
绿溪 发表于 2017-5-6 14:47
算了,对于不能记起也是最优秀的面对。我认。

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我相信你一定有幻觉。 我不怪你。 所以, 我也不需要你道歉了。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6 14:50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6 14:47
你为什么要造谣? 我不仅没有破口大骂过任何人,我根本没有骂过任何人。
有人骂过我,恶毒地骂过我, 但 ...

算了,别太执着。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6 14:51
绿溪 发表于 2017-5-6 14:49
先生应该问我一个小小的绿溪为什么有这么自尊和高贵之心。

你自尊高贵当然很好。 但这个和我没有任何关系。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6 14:52
绿溪 发表于 2017-5-6 14:50
算了,别太执着。

好。 算了。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6 14:53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6 14:48
你是否有幻觉?如果是, 建议你去看看医生。

这就是先生间接骂人的证据!还说从来不骂人,我当真信了你潜意识的干净。可是,先生天生反骨,天生就是个批判主义者。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6 14:53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6 14:51
你自尊高贵当然很好。 但这个和我没有任何关系。

自尊和高贵和人类文明进步有关系呀~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6 14:54
本帖最后由 绿溪 于 2017-5-6 14:56 编辑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6 14:52
好。 算了。


先生永远是绿溪我师!只是绿溪天生不爱授人之意,独来独往,滚了,又来了。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6 15:23
绿溪 发表于 2017-5-6 14:53
这就是先生间接骂人的证据!还说从来不骂人,我当真信了你潜意识的干净。可是,先生天生反骨,天生就是个 ...

有的人确实有幻觉。可以通过服药医治。
这并不是品格问题。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6 15:26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7-5-6 15:27 编辑
绿溪 发表于 2017-5-6 14:54
先生永远是绿溪我师!只是绿溪天生不爱授人之意,独来独往,滚了,又来了。


我真地从来不用滚这个字。
如果不是幻觉,那我就假定你记错人了。

作者: 淡色的雾    时间: 2017-5-6 15:32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6 15:23
有的人确实有幻觉。可以通过服药医治。
这并不是品格问题。


是的,那么多诗人,那么多说梦者,那么多唱歌的队伍,肯定有人发烧,并且不排除高烧。

绿溪我, 是的,绿溪是我,淡色的雾。那不是幻觉,是实相的自然遮蔽,不需要吃药。看不清真相的人,心灵蒙灰,需要清洁。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6 15:42
绿溪 发表于 2017-5-6 14:53
自尊和高贵和人类文明进步有关系呀~


我记得和你有过一次讨论。但一直没有想起来具体。刚才我去查了一下我自己的帖子, 这才想起来。 有一次,我写了一首关于月亮的短诗。你很友好地和我探讨。 过后我又写了一个, 里面还写进去了你和我的对话。

http://www.zgsglp.com/thread-449619-1-1.html

那次是很友好的交流。
作者: 拈花一笑    时间: 2017-5-6 15:44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6 15:42
我记得和你有过一次讨论。但一直没有想起来具体。刚才我去查了一下我自己的帖子, 这才想起来。 有一次 ...

好!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6 15:45
淡色的雾 发表于 2017-5-6 15:32
是的,那么多诗人,那么多说梦者,那么多唱歌的队伍,肯定有人发烧,并且不排除高烧。

绿溪我, 是 ...

淡色的雾。 很好。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6 16:37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6 15:45
淡色的雾。 很好。

芝麻,绿溪,淡色的雾,是自然物相,都好。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6 16:39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5-6 15:42
我记得和你有过一次讨论。但一直没有想起来具体。刚才我去查了一下我自己的帖子, 这才想起来。 有一次 ...

是的。契机是什么,忘了。
作者: 绿溪    时间: 2017-5-6 16:39
拈花一笑 发表于 2017-5-6 15:44
好!


作者: 莫测评论    时间: 2017-5-6 18:21
 杨典:“高烧派”诗评

  尽管一百多年前,兰波就说了:诗人皆兄弟。但是在对诗歌本身的评论上,人情关系却成了最大的阻力。兰波作为一个有“卑贱血统的高卢蛮人后裔”,他可以上天入地,卖军火,贩黑人,参加一个人的革命,却自然很难体会到中国社会中特有的微妙。中国诗人作为一种动物、异形和恐龙,又在现代中国这个非太阳系星球上,有着太多走样的基因和形象。

  写了就得有人看,有人说,有人被感动或者被别人否定。

  而诗歌又是免费的。所以我也就爱说不说,你们也爱听不听。

  我一直认为,一个诗歌批评者,也应该自己具有好的诗歌创作水平,譬如艾略特、波德莱尔、叶芝或布罗茨基,譬如姜夔、袁枚、王国维、梁宗岱、冯至等。我们在前人所辑《历代诗话》或欧美诗论中,看到的不少好的评论,其作者也是好的诗人。不写诗,至少也该具备好的文学创作水平,譬如别林斯基或者纳博科夫。否则,所谓的批评就会变成盲目赞美,罗列著名格言或词语来为修饰一些不恰当的诗句,拿历史上那些著名的“秋天”来形容一个平庸的秋天,这种断章取义是评论吗?我以为这是语言游戏和恶作剧罢了。

  而且评论了半天,最后还牵扯出一个“国学知识分子诗人”的头衔。

  什么是国学?这个问题太没意思了。但显然又很敏感。这里附带出了一大堆艺术与文学以外的意思,如传统文化、复兴、批判欧化、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等和诗歌关系不大,却可以充分被诗歌利用的东西。“国学知识分子”这顶帽子,听说季羡林和李零先生都不愿意戴,我看就别瞎扣了。更不能随便往诗人头上扣。只有中国人才会这么在乎这个“国”字,而且是狭隘地在乎。其实你就是用英语、法语和世界语写作,你也是中国人。没人会拿你当西方人。纳博科夫用英语写作,就不是俄国人了吗?他翻译与注释的普希金诗歌以及有此产生的《微暗的火》,都只能更加证明其俄国血统。中国人不是一件夹克,想穿就穿想脱还能脱。现代诗人只是用汉语白话在写作,诗歌中有传统文化符号而已,跟国学的关系真的很小。

  而且,中国人的一贯作风就是“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现在标榜谁是国学的那些人,一旦时局有变,往往也就是批判国学的人。在广场上喊口号的人,也正是在全球经济异化中走得最快的人。中国文人都是在《资治通鉴》的招数里走出来的,百足大虫,死而不僵,这些教训难道历史上我们还见得少吗?

  至于对一种传统语言的借用,被误读为性格,这更是不合适的。

  我从来不认为写古代的符号就是传统,正如我也不认为写口水话,白话或色情话就是叛逆,或者就是什么先锋美学。一首汉语的好诗,应该在其语句中使用它该使用的语言。偶然出了一句古体诗并非就是不是现代了,只要它用得恰到好处;正如某些时候突然有了口语,脏话或混话,也未必就是不传统了。薛蟠的苍蝇诗也是曹雪芹写的。目前的不少“先锋群体”(自封的)就是在语言问题上,和老一代今天派、和前后朦胧诗、第三代以及官方那些诗人在对抗。这个对抗是否成熟?现在还不好说。我个人也并不认为他们就代表先锋。因为历史上一切先锋艺术、文学的成熟,都需要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不可能在现代汉语才只有九十年,新诗才只有三十年的情况下,就出来一整套成熟的先锋派。但是我认为“语言对抗”本身却有点催化剂的意义。因为汉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二十几个朝代,397个皇帝,几百个经典文学家和诗人,以及汉赋唐诗、明清话本、民国白话、毛泽东文体、打油诗、黑话、口头禅、段子、标语、口号、西方翻译作品、新生代外来语、网络异化词语……每个时期,每个种类都是汉语的构成部分。没有一个种类能代表全部汉语。

  但是历史上每个时期的新语言,都来自一系列的对抗与反对抗。这是事实。譬如韩愈古文与唐宋话本传奇的对抗,就会产生唐代语言;腐儒与狂禅的对抗,就会产生宋明理学与心学的语言;新文化运动和八股文对抗,就有民国现代文学的语言;食指、北岛等人当初和后毛泽东时代的官方话语对抗,就会产生《愤怒》与《回答》等语言。而无论什么语言之间的对抗,其根本交战的双方就两个:即白话和文言。也就是所谓的地下和地上。胡适之曾用《白话文学史》一书详细讨论了这个口语在文学中的核心问题。这里就不谈了。我想谈的是:一首诗如果不是来自对抗,而是来自归顺,这说明什么?

  目前,的确有很多人的诗来自“归顺”。

  莫非大家都意识到“颓废是英雄主义最后的闪光”?这是自后期象征主义以来,经过几代人的迷路才遇到的一个安全岛。而且还过时了。我看也并不是这样的。诗人性格不一,写的东西自然千差万别。但是好诗,一定能立刻动人,或让你感受到它未来的深远意义和可能性。现在的很多诗却并非如此。而“归顺”基本上是让人绝望的!跟招安差不多。不,不要跟我说柏桦,或者后期的北岛。北岛是从激情到后现代的转型,是一种对早年风格局限于时代的自觉。他们从来就是一个,不是两个。至于柏桦,他的《水绘仙侣》以及近期的一些诗歌言论,与他早年反差极大。他把这个定性为“文学的逸乐观”,这也是要和早年的激进对抗和比较而言的。单纯看现在的北岛或柏桦,都根本不成立。但是很多年轻一些的人就不太一样了。他们没有意识到,其实《水绘仙侣》也是在纳博科夫对语言与文体学激进感召下才有的。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逸乐文本。至于其中的明朝、古诗和传统文献与情感的云集,恰恰是其表象。这就好像后期的庞德在《诗章》里写点中文,没人说他写的就是中国诗,那恰恰是表象。庞德只是学到了东方诗的简练,他的本质一直是《美国》和一些零散不成熟的纳粹的美学,是被诗化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没有一个人的诗不来自对古代与前辈的诗的影响。即布鲁姆所谓“影响的焦虑”。而胡乱写批评,就是没有焦虑。今天派动辄把谁搞成大师,和下半身群体那些人动辄把谁搞成大师一样可笑。譬如柏桦是个善良的人,他对大多数人都称“天才”,从不会激烈到完全去反对谁,包括对伊沙,也包括对陈东东。我小时候他还说我是天才呢,我也请他写过对我的艺术与诗做评论,但那又如何?!他还是他,我还是我。而对陈先发、杨健等江南一些诗人的诗。我想很多诗人也看得见,不少江南诗人具有和世俗与经济社会浮躁的对抗性,但又十分缺少对语言方式和词语的对抗性。“吴音清婉”,是这个地区的历来风格。主要是,我认为都太不精炼了,而且晦涩的造语有时出现在不合适的地方。把一些叙述风花雪月的诗动辄说成是复兴汉语传统,这是撒谎。汉语是单音节语言,句子太长,不如写散文。其作品譬如陈的《丹青见》或《鱼篓令》等,很难在瞬间吸引我。只有一首《绝句》,我觉得还不错。只是对词语的运用我觉得很不够极端和简练。陈的原诗是:“月亮,请映照我垂注在空中的身子/如同映照那个从零飞向一的鸟儿”。我试改之如下:

  月,映照于我高悬的肉体

  如擦亮一只从O飞向一的鸟

  改诗与否不是目的,我只是想说我个人对语言简练的理解。

  每个人读诗都可以是另外一首。陈、杨等先生的诗很多,别的我就不一一例举了。对于好诗,每个诗人应该拥有共同的敏感性。但他的诗在大多数时候我未能敏感到其惊人。可能我写诗太久,对一般性的词语风景已经麻木了。类似的作品在杨健等人那里也一样多,何谈优秀?我只觉得陈是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或“箴言作家”,譬如其《黑池坝笔记》,其中的句子不乏惊人的。但他并非是优秀的抒情诗人。因为一个优秀的抒情诗人应该具有“集中词语”的精神和天赋,而不是分散词语。再则,如果写了一些诸如达摩、姚鼐或者梁祝,就是写作的“原创”,那原创就太多了。鲁迅写故事新编,海子都写过一大堆老庄,钟鸣还写过一大堆花鸟虫鱼,莫非都是原创?太夸张了。我相信陈先生自己都会觉得有点言过其实。词语被符号化,或者分散,这和词语是否是“汉化”或古典无关。每个汉字的来源都是古代汉语,但其拼贴与连续的方式,决定了语言的时代属性,也决定了是诗歌还是散文,或者别的什么东西(譬如翻译的诗,那种分散是由原文带来,没有办法)。词语分散就如一杯被冲淡注水太多的酒,也仍是酒,但是永远也不可能醉人了。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孙文波、臧棣和钟鸣等老一些的诗人作品中。

  不过相对而言,余怒的诗是简练的,极端的。但又缺乏情感。

  如果说每首诗都曾来自情感,那这个问题就可以不谈了。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余怒很聪明,能克制自己不让诗的语言激进到自己不能掌控的地步。但是我在其作品背后大多数看到的是一颗冰冷的心。他的技巧遮蔽了他的爱、激动和抒情的野性,而他自己觉得最好的《野兽》,却最后只能是一大片词语的堆砌,很难感染人。诗能这么写吗?当然能。谁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没人拦着。但这只是技术,还远不是艺术。余怒的短诗有不少漂亮的,可我看到的多数都是机器,只有少数属于心灵。

  当然,也不是就说他们。我的诗也是有缺点的,我自己很清楚。我一直远离诗歌圈子,也是不想被影响。我丢掉了早年一些诗歌中好的东西,以此换取更吸引人的技术和题材。

  我知道自己的在哪儿,什么阶段该写什么,以后要写什么。

  但这并非是最后。我也在探索。

  讨论讨论,先讨伐与检讨,然后才是争论、辩论、评论。我在论坛里看见所谓“讨论”,除了吹捧,还有什么呢?我说是一群奴才在盲目赞美一个庸才,这话有点过分,但话糙理不糙。奴才不是骂人,是当国民性在某些领域显得盲目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过的。庸才也不是骂人,是指当这个盲目性所负载的诗人被搞得信以为真的时候。人在发高烧的时候,一定会觉得世界和声音都很遥远。这是因为血热与筋络堵塞了耳朵,使听觉麻木了。我不相信到了2008年了,中国诗歌界忽然就会涌现出了那么多天才,跟唐朝发癔症似的,人人竟然都成了汉语诗的代表。每年还发那么多奖,开会、吃饭、吵架……这一点都不真实。一个世界充满了对什么的标榜,就正好说明这个世界缺什么。

  世界上任何行业都有天才和庸才之分,做饭还分一级厨师和家庭主妇呢。难道一概而论就能抵消写作的差异?

  难道说谁是庸才,就是不客观的吗?林彪曾说:“毛主席是世界上几千年才出一个的大天才”。他就很客观?说天才其实很简单。而在一个诗歌根本不能影响社会意识,不能影响人们生活和历史的时代,动辄说谁是庸才,比动辄说谁是天才要好得多。不要把诗歌界搞得也跟政治界和娱乐界一样,需要靠互相吹捧才能共存共荣的地步,那样,中国当代文学真的将变成一场可耻的宴席。

  所以我说:批评就要从对批评的批评开始。

  我们还没有学会真正的现代文学批评,就好像中国人还没有学会民主和宪政一样。这也没什么新鲜的,大家都在同样的大环境里。

  复杂的诗歌界基本跟黑社会一样,具有很多神秘的牵制和外力。

  1、在批评中说好话的往往都是在互相吹捧。

  2、说不好的或者批判的,往往又会被看作是心理不平衡。

  3、说废话的没有人理睬。说话也需要学习。

  4、不说话的基本是有城府的、有人情的或者不知道说什么的。

  5、有思想的不说话,说话的没思想。

  其实有朋友劝过,让我不说话。就跟目前大多数版主一样。这样岂不更加息事宁人?对论坛或对我以后的人际关系,也自然更好。《今天》也推荐过我,在同一个平台与虚拟的生物链上,我没必要得罪任何人。关于版主的态度问题,我想目前的十多个版主里,估计也只有我这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其他的不是沉默,就是马上被一群三流追星族用冷嘲热讽给凉在那里。面对好或不好的东西,睁眼闭眼。这办法我也会,都是在祖国内地长大的,“老子的队伍才开张”,眼扎毛都是空的,谁还不知道怎么做人?但是文学的目的是为了对个人心灵的教化。你们不是总标榜传统吗?《中庸》开篇第一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所谓教”。论坛虽小,时间也不长,却也算是某种中国诗歌界的缩影。我看既没几个有真性情的人敢文以载道,也没几个谈得上真教化,却有一大把自称很“传统”的诗人在误读中庸。再说,是传统就是好的吗?我想如果整个论坛从版主到普通会员连一个说真话的人都没有,那可真像食指曾说的那样:“我的愤怒将化为一片可怕的沉默”。

  《今天》是从说真话开始的,希望论坛保持这个传统。

  现代社会,诗歌是一个完全没有丝毫实际利益可取的领域,如果在这样一个领域还不能有真性情,说点真话,那就真的太可怕了。当然,谁都可以继续沉默。沉默也是每个人的权利,和认真地说话一样。从现在开始,对论坛上诗歌批评方面的问题,我也可以保持沉默。

  话就说到这里。不写了,也不改了。就这么发。我也没有精力一直对一些不重要的东西连续絮叨。

  你们喜欢吹就继续吹吧。高烧中的孩子都不喜欢吃药。

  2008-9-25

《“高烧派”诗评》http://www.jintian.net/bb/thread-7362-1-1.html
作者: 莫测评论    时间: 2017-5-6 18:23
 杨典:“高烧派”诗评

  尽管一百多年前,兰波就说了:诗人皆兄弟。但是在对诗歌本身的评论上,人情关系却成了最大的阻力。兰波作为一个有“卑贱血统的高卢蛮人后裔”,他可以上天入地,卖军火,贩黑人,参加一个人的革命,却自然很难体会到中国社会中特有的微妙。中国诗人作为一种动物、异形和恐龙,又在现代中国这个非太阳系星球上,有着太多走样的基因和形象。

  写了就得有人看,有人说,有人被感动或者被别人否定。

  而诗歌又是免费的。所以我也就爱说不说,你们也爱听不听。

  我一直认为,一个诗歌批评者,也应该自己具有好的诗歌创作水平,譬如艾略特、波德莱尔、叶芝或布罗茨基,譬如姜夔、袁枚、王国维、梁宗岱、冯至等。我们在前人所辑《历代诗话》或欧美诗论中,看到的不少好的评论,其作者也是好的诗人。不写诗,至少也该具备好的文学创作水平,譬如别林斯基或者纳博科夫。否则,所谓的批评就会变成盲目赞美,罗列著名格言或词语来为修饰一些不恰当的诗句,拿历史上那些著名的“秋天”来形容一个平庸的秋天,这种断章取义是评论吗?我以为这是语言游戏和恶作剧罢了。

  而且评论了半天,最后还牵扯出一个“国学知识分子诗人”的头衔。

  什么是国学?这个问题太没意思了。但显然又很敏感。这里附带出了一大堆艺术与文学以外的意思,如传统文化、复兴、批判欧化、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等和诗歌关系不大,却可以充分被诗歌利用的东西。“国学知识分子”这顶帽子,听说季羡林和李零先生都不愿意戴,我看就别瞎扣了。更不能随便往诗人头上扣。只有中国人才会这么在乎这个“国”字,而且是狭隘地在乎。其实你就是用英语、法语和世界语写作,你也是中国人。没人会拿你当西方人。纳博科夫用英语写作,就不是俄国人了吗?他翻译与注释的普希金诗歌以及有此产生的《微暗的火》,都只能更加证明其俄国血统。中国人不是一件夹克,想穿就穿想脱还能脱。现代诗人只是用汉语白话在写作,诗歌中有传统文化符号而已,跟国学的关系真的很小。

  而且,中国人的一贯作风就是“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现在标榜谁是国学的那些人,一旦时局有变,往往也就是批判国学的人。在广场上喊口号的人,也正是在全球经济异化中走得最快的人。中国文人都是在《资治通鉴》的招数里走出来的,百足大虫,死而不僵,这些教训难道历史上我们还见得少吗?

  至于对一种传统语言的借用,被误读为性格,这更是不合适的。

  我从来不认为写古代的符号就是传统,正如我也不认为写口水话,白话或色情话就是叛逆,或者就是什么先锋美学。一首汉语的好诗,应该在其语句中使用它该使用的语言。偶然出了一句古体诗并非就是不是现代了,只要它用得恰到好处;正如某些时候突然有了口语,脏话或混话,也未必就是不传统了。薛蟠的苍蝇诗也是曹雪芹写的。目前的不少“先锋群体”(自封的)就是在语言问题上,和老一代今天派、和前后朦胧诗、第三代以及官方那些诗人在对抗。这个对抗是否成熟?现在还不好说。我个人也并不认为他们就代表先锋。因为历史上一切先锋艺术、文学的成熟,都需要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不可能在现代汉语才只有九十年,新诗才只有三十年的情况下,就出来一整套成熟的先锋派。但是我认为“语言对抗”本身却有点催化剂的意义。因为汉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二十几个朝代,397个皇帝,几百个经典文学家和诗人,以及汉赋唐诗、明清话本、民国白话、毛泽东文体、打油诗、黑话、口头禅、段子、标语、口号、西方翻译作品、新生代外来语、网络异化词语……每个时期,每个种类都是汉语的构成部分。没有一个种类能代表全部汉语。

  但是历史上每个时期的新语言,都来自一系列的对抗与反对抗。这是事实。譬如韩愈古文与唐宋话本传奇的对抗,就会产生唐代语言;腐儒与狂禅的对抗,就会产生宋明理学与心学的语言;新文化运动和八股文对抗,就有民国现代文学的语言;食指、北岛等人当初和后毛泽东时代的官方话语对抗,就会产生《愤怒》与《回答》等语言。而无论什么语言之间的对抗,其根本交战的双方就两个:即白话和文言。也就是所谓的地下和地上。胡适之曾用《白话文学史》一书详细讨论了这个口语在文学中的核心问题。这里就不谈了。我想谈的是:一首诗如果不是来自对抗,而是来自归顺,这说明什么?

  目前,的确有很多人的诗来自“归顺”。

  莫非大家都意识到“颓废是英雄主义最后的闪光”?这是自后期象征主义以来,经过几代人的迷路才遇到的一个安全岛。而且还过时了。我看也并不是这样的。诗人性格不一,写的东西自然千差万别。但是好诗,一定能立刻动人,或让你感受到它未来的深远意义和可能性。现在的很多诗却并非如此。而“归顺”基本上是让人绝望的!跟招安差不多。不,不要跟我说柏桦,或者后期的北岛。北岛是从激情到后现代的转型,是一种对早年风格局限于时代的自觉。他们从来就是一个,不是两个。至于柏桦,他的《水绘仙侣》以及近期的一些诗歌言论,与他早年反差极大。他把这个定性为“文学的逸乐观”,这也是要和早年的激进对抗和比较而言的。单纯看现在的北岛或柏桦,都根本不成立。但是很多年轻一些的人就不太一样了。他们没有意识到,其实《水绘仙侣》也是在纳博科夫对语言与文体学激进感召下才有的。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逸乐文本。至于其中的明朝、古诗和传统文献与情感的云集,恰恰是其表象。这就好像后期的庞德在《诗章》里写点中文,没人说他写的就是中国诗,那恰恰是表象。庞德只是学到了东方诗的简练,他的本质一直是《美国》和一些零散不成熟的纳粹的美学,是被诗化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没有一个人的诗不来自对古代与前辈的诗的影响。即布鲁姆所谓“影响的焦虑”。而胡乱写批评,就是没有焦虑。今天派动辄把谁搞成大师,和下半身群体那些人动辄把谁搞成大师一样可笑。譬如柏桦是个善良的人,他对大多数人都称“天才”,从不会激烈到完全去反对谁,包括对伊沙,也包括对陈东东。我小时候他还说我是天才呢,我也请他写过对我的艺术与诗做评论,但那又如何?!他还是他,我还是我。而对陈先发、杨健等江南一些诗人的诗。我想很多诗人也看得见,不少江南诗人具有和世俗与经济社会浮躁的对抗性,但又十分缺少对语言方式和词语的对抗性。“吴音清婉”,是这个地区的历来风格。主要是,我认为都太不精炼了,而且晦涩的造语有时出现在不合适的地方。把一些叙述风花雪月的诗动辄说成是复兴汉语传统,这是撒谎。汉语是单音节语言,句子太长,不如写散文。其作品譬如陈的《丹青见》或《鱼篓令》等,很难在瞬间吸引我。只有一首《绝句》,我觉得还不错。只是对词语的运用我觉得很不够极端和简练。陈的原诗是:“月亮,请映照我垂注在空中的身子/如同映照那个从零飞向一的鸟儿”。我试改之如下:

  月,映照于我高悬的肉体

  如擦亮一只从O飞向一的鸟

  改诗与否不是目的,我只是想说我个人对语言简练的理解。

  每个人读诗都可以是另外一首。陈、杨等先生的诗很多,别的我就不一一例举了。对于好诗,每个诗人应该拥有共同的敏感性。但他的诗在大多数时候我未能敏感到其惊人。可能我写诗太久,对一般性的词语风景已经麻木了。类似的作品在杨健等人那里也一样多,何谈优秀?我只觉得陈是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或“箴言作家”,譬如其《黑池坝笔记》,其中的句子不乏惊人的。但他并非是优秀的抒情诗人。因为一个优秀的抒情诗人应该具有“集中词语”的精神和天赋,而不是分散词语。再则,如果写了一些诸如达摩、姚鼐或者梁祝,就是写作的“原创”,那原创就太多了。鲁迅写故事新编,海子都写过一大堆老庄,钟鸣还写过一大堆花鸟虫鱼,莫非都是原创?太夸张了。我相信陈先生自己都会觉得有点言过其实。词语被符号化,或者分散,这和词语是否是“汉化”或古典无关。每个汉字的来源都是古代汉语,但其拼贴与连续的方式,决定了语言的时代属性,也决定了是诗歌还是散文,或者别的什么东西(譬如翻译的诗,那种分散是由原文带来,没有办法)。词语分散就如一杯被冲淡注水太多的酒,也仍是酒,但是永远也不可能醉人了。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孙文波、臧棣和钟鸣等老一些的诗人作品中。

  不过相对而言,余怒的诗是简练的,极端的。但又缺乏情感。

  如果说每首诗都曾来自情感,那这个问题就可以不谈了。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余怒很聪明,能克制自己不让诗的语言激进到自己不能掌控的地步。但是我在其作品背后大多数看到的是一颗冰冷的心。他的技巧遮蔽了他的爱、激动和抒情的野性,而他自己觉得最好的《野兽》,却最后只能是一大片词语的堆砌,很难感染人。诗能这么写吗?当然能。谁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没人拦着。但这只是技术,还远不是艺术。余怒的短诗有不少漂亮的,可我看到的多数都是机器,只有少数属于心灵。

  当然,也不是就说他们。我的诗也是有缺点的,我自己很清楚。我一直远离诗歌圈子,也是不想被影响。我丢掉了早年一些诗歌中好的东西,以此换取更吸引人的技术和题材。

  我知道自己的在哪儿,什么阶段该写什么,以后要写什么。

  但这并非是最后。我也在探索。

  讨论讨论,先讨伐与检讨,然后才是争论、辩论、评论。我在论坛里看见所谓“讨论”,除了吹捧,还有什么呢?我说是一群奴才在盲目赞美一个庸才,这话有点过分,但话糙理不糙。奴才不是骂人,是当国民性在某些领域显得盲目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过的。庸才也不是骂人,是指当这个盲目性所负载的诗人被搞得信以为真的时候。人在发高烧的时候,一定会觉得世界和声音都很遥远。这是因为血热与筋络堵塞了耳朵,使听觉麻木了。我不相信到了2008年了,中国诗歌界忽然就会涌现出了那么多天才,跟唐朝发癔症似的,人人竟然都成了汉语诗的代表。每年还发那么多奖,开会、吃饭、吵架……这一点都不真实。一个世界充满了对什么的标榜,就正好说明这个世界缺什么。

  世界上任何行业都有天才和庸才之分,做饭还分一级厨师和家庭主妇呢。难道一概而论就能抵消写作的差异?

  难道说谁是庸才,就是不客观的吗?林彪曾说:“毛主席是世界上几千年才出一个的大天才”。他就很客观?说天才其实很简单。而在一个诗歌根本不能影响社会意识,不能影响人们生活和历史的时代,动辄说谁是庸才,比动辄说谁是天才要好得多。不要把诗歌界搞得也跟政治界和娱乐界一样,需要靠互相吹捧才能共存共荣的地步,那样,中国当代文学真的将变成一场可耻的宴席。

  所以我说:批评就要从对批评的批评开始。

  我们还没有学会真正的现代文学批评,就好像中国人还没有学会民主和宪政一样。这也没什么新鲜的,大家都在同样的大环境里。

  复杂的诗歌界基本跟黑社会一样,具有很多神秘的牵制和外力。

  1、在批评中说好话的往往都是在互相吹捧。

  2、说不好的或者批判的,往往又会被看作是心理不平衡。

  3、说废话的没有人理睬。说话也需要学习。

  4、不说话的基本是有城府的、有人情的或者不知道说什么的。

  5、有思想的不说话,说话的没思想。

  其实有朋友劝过,让我不说话。就跟目前大多数版主一样。这样岂不更加息事宁人?对论坛或对我以后的人际关系,也自然更好。《今天》也推荐过我,在同一个平台与虚拟的生物链上,我没必要得罪任何人。关于版主的态度问题,我想目前的十多个版主里,估计也只有我这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其他的不是沉默,就是马上被一群三流追星族用冷嘲热讽给凉在那里。面对好或不好的东西,睁眼闭眼。这办法我也会,都是在祖国内地长大的,“老子的队伍才开张”,眼扎毛都是空的,谁还不知道怎么做人?但是文学的目的是为了对个人心灵的教化。你们不是总标榜传统吗?《中庸》开篇第一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所谓教”。论坛虽小,时间也不长,却也算是某种中国诗歌界的缩影。我看既没几个有真性情的人敢文以载道,也没几个谈得上真教化,却有一大把自称很“传统”的诗人在误读中庸。再说,是传统就是好的吗?我想如果整个论坛从版主到普通会员连一个说真话的人都没有,那可真像食指曾说的那样:“我的愤怒将化为一片可怕的沉默”。

  《今天》是从说真话开始的,希望论坛保持这个传统。

  现代社会,诗歌是一个完全没有丝毫实际利益可取的领域,如果在这样一个领域还不能有真性情,说点真话,那就真的太可怕了。当然,谁都可以继续沉默。沉默也是每个人的权利,和认真地说话一样。从现在开始,对论坛上诗歌批评方面的问题,我也可以保持沉默。

  话就说到这里。不写了,也不改了。就这么发。我也没有精力一直对一些不重要的东西连续絮叨。

  你们喜欢吹就继续吹吧。高烧中的孩子都不喜欢吃药。

  2008-9-25

《“高烧派”诗评》http://www.jintian.net/bb/thread-7362-1-1.html
作者: 叶如钢    时间: 2017-5-7 03:15
莫测评论 发表于 2017-5-6 18:23
 杨典:“高烧派”诗评

  尽管一百多年前,兰波就说了:诗人皆兄弟。但是在对诗歌本身的评论上,人情 ...

杨典这篇不错。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