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中国需要现代的唐诗宋词元曲——雁阵与幽燕的诗歌对话 [打印本页]

作者: 雁阵    时间: 2017-5-12 17:29
标题: 中国需要现代的唐诗宋词元曲——雁阵与幽燕的诗歌对话
本帖最后由 雁阵 于 2017-5-13 06:14 编辑

幽燕:这么多年来,你一直追寻着一种诗美理想,这种诗美理想你们建构为新韵诗,新韵诗是民歌、传统诗词和现代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诗体。现在已经形成了大的气候。据我所知,中国作家协会像丁芒、梁上泉、丁国成、雁翼等名家也是力挺新韵诗歌。新韵诗歌的路子会越走越宽阔,成为一条康庄大道。
雁阵:香江一别,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你依然关注着新韵诗歌的发展。你说过,只要诸君努力,新韵诗歌一定成其气候。现在看来,新韵诗歌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好的,虽然现在处于低潮,这有许多的原因,但毕竟在中国诗坛占据了一鼎之地。只要同仁齐心协力,新韵诗歌一定能够绿遍形胜的江山。
幽燕:今年我又来到临沂,来临沂感触很深,一是你依然固守着本土;二是你扛起了新韵诗歌体制建设的大旗。作为文友至交,支持是必要的。我会在我主持的副刊上助你一臂之力。
雁阵: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这个人生轨迹有时是难以突破的。我一直守拙安贫,固守着本土。但我觉得,如果一个人能顺应自己的人生轨迹,干好干成功一两件有意义的事,也就相当不错了。当下,我想做好的其中一件事,就是新韵诗业。
幽燕:新韵旗扛的正是时候。在当代诗坛需要有人扛鼎的时候,就出现了一批勇于开拓创新的新韵诗人。新韵诗业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中国诗坛不乏探索者,却鲜有先驱者。中国诗歌应该在民族强大根基的基础上,融合众家诗体,融汇众多诗流,借鉴取收各种诗艺的精华,开创现代的唐诗宋词元曲。我以为,中华新韵的宗旨、理念和发展路子是对的:一是高举新韵旗帜,开创诗歌新体制,开创中国现代盛诗;二是是创新改革,改革传统诗词,改造自由新诗。只有对诗词体制进行改革,才能产生像楚辞、汉赋、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那样恢宏巨丽的大诗、盛诗。这样的提法,是有很前瞻性,是很有战略眼光的。当前,人们对诗坛的主流诗体相当的不满意。现代自由新诗发展到今天,出现一些了严重的问题,个性解放走向极端。这些诗人要么就像武侠小说中描写的武林高手,气运丹田,运功,气功、神功、玄功都有,出神入化,可惜,读者失去了阅读的兴致。要么写的诗随意性太大,分行便诗,譬如“梨花体”,淡然无味,失去了诗的意韵和本味。传统诗词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好像也剑走偏锋,比较严重的是诗格词律的高度公式化、程式化,说得严重一些,就是体式的僵化。格律诗本是鲜活的东西,即便是精通音律的集大成者杜甫,他也写了数量不少的“变格体”诗。他写了这些变格体诗的目的,就向人们表明,诗歌有“正变”之分。当前,一些“诗词大家”把格律奉若圣明,他们是不懂得诗词的“正变”之道。其实,像《红楼梦》中林黛玉说的那样,诗词格调规矩究竟是末事,第一主意要紧,不因词害意。因此构建什么样的诗歌、诗歌的发展方向如何,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雁阵:现代新诗和传统诗词两种诗流并行不悖。我以为,不论什么诗派,都要防止“剑走偏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新韵诗是现代自由诗和传统诗词的结合下产生的一种比较理想的诗体。相对于两种诗体而言,新韵诗为“变声”。在宋代词为变声,在元代曲为变声。诗坛“变声”的出现,往往会衍变一种新的主流诗体。新韵为“变声”,为改革创新之声。中华诗词学会新近有个提法,“倡今,知古,求正,容变”。这种主张是对的,“容变”,其实也就承认了新韵诗的地位。新韵诗歌横空出世,打破了诗坛的格局。
幽燕:你说的“剑走偏锋”问题,现代新诗尤为突出,新诗从“诗体大解放”到“个性大解放”,现在好像走向了极端,这种极端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摒弃了民族性的一些精髓,比如诗体建构,比如韵律,比如民族的美学理想和审美方式。所以说,诗歌的发展方向是个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往往会造成一种灾难。新韵诗应运而生,它代表着中国诗歌发展的大方向,代表着中国诗歌的美学特质和道德风骨。
雁阵:说起诗歌方向,有些诗人认为,不管是现代诗歌,还是传统诗词,不管新韵诗词还是旧韵诗词,都不存在诗体的高低尊卑优劣之分。不管何种诗体,只要你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都会被诗界认可,不要在纠缠不清的争论中耗费才情。
幽燕:这种提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对。是的,诗体从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诗体都是在不断探索、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发展成某一个时代的诗歌高峰。但一个时代必须有这个时代的代表诗体。正如清人赵翼所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果我们只关心自己的创作,不关心诗歌的发展,不关注诗坛的走向,中国诗也就停滞不前,也就不存在辞、赋、乐府、诗、词、曲、新诗这些丰富多样的诗体了。
雁阵:当前新韵诗歌有时会遇冷眼遭反对,这是正常现象。词在早在唐代就出现了,在当时被讥为“旁门左道”,当时处于“诗尊词卑”的局面,直到宋代,词被柳永、李清照、苏轼、辛弃疾等一批大家鼎力推动,词才被确立为文学的正统,才奠定了词与诗相同的文学地位。新韵也是这样,尽管尚未被诗界某些“方家”认可,但它顺应了诗歌发展的大势,符合诗歌艺术的演进规律,最终会发展成时代的诗峰。
幽燕:最近,我注意到你的一些主张,也就是“新诗体,新诗风,新诗境,新诗韵”的“四新”提法。这“四新”主张表明了新韵旗帜的纲领,涵括了新韵最基本的理论命题,在诗坛开宗明义——“创诗歌新体,吹诗坛新风,拓诗界新境,倡中华新韵”。这种鲜明的主张就有了强大的感召力,就为新韵诗人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作了定位。我想,新韵的宗旨也很有气魄的,“根据毛泽东关于中国诗歌出路的伟大构想,由民歌、传统诗词、自由新诗相结合,开创出像楚辞、汉赋、乐府、唐诗、宋词、元曲那样代表一个历史时期,具有社会主义时代特征的中华新韵诗体。”这个大定位、大方向是振奋人心、深入人心的,无论给予多么高的评价都不过分,因为当下中国最需要的就是——现代的唐诗宋词元曲!
雁阵: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诗歌也是这样,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演进。中华传统诗词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必须向现代化迈进。现代新诗一开始便“师法欧美”,相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断层。在实践过程中,又常常偏离了民族的发展航向,与中华民族的美学理想和审美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自由新诗必须民族化。我们的奋斗宗旨就是开创中国现代盛诗。新韵诗就是中国现代的唐诗宋词元曲。因为它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兼具民族性、现代性和人民性,与辞、赋、乐府、诗、词、曲一脉相承,吸取了现代新诗的“意韵”和古典诗词的“声韵”的精华,是“声韵” 和“意韵”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比较完美的新诗体。新韵诗人既然确立了自己的宏伟目标,就义无返顾,为开创中国现代盛诗而奋斗。
幽燕:开创中国现代盛诗是个宏大而艰巨的工程。它包括诗体建构、诗词改革、诗风变革等等诗坛敏感而重大的命题,这样做,非得有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有识之士推波助澜共同完成不可。在八九十年代,中国诗派迭起,诗潮奔涌,朦胧诗派、先锋诗派、后现代派,未来派、达达派、荒原派、非非派、整体主义,流行着那么多的诗派,中国诗坛就像群雄并起的春秋战国,也像军阀割据的民国时期,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可惜好景不长,就陷入寂寞和困境之中。不管他们的初衷有多么美好,也不管他们多么的有才情,他们的探索与中国的国情多么的不合时宜。也就是说,他们对现代诗的探索偏离了民族的航向,失去了民族文化的强大根基,尽管有些现代诗人以生命和鲜血为代价,但他们的付出注定是悲剧性的。但悲剧性的东西往往最具有借鉴和利用的价值。我们从正反两方面总结经验和教训,开创一种代表一个历史时代的诗歌体式。
雁阵:是的,我们没有理由过多地求全责备他们,他们毕竟为中国诗的探索迈出了最坚实最卓越的一步。他们的付出为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提供了丰富的体式和鲜活的个例,也为中国诗的发展起到借鉴和催进作用。尤其是现代诗人所标举的诗歌精神和建构的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所无法比拟的。没有现代诗的探索、建构、发展和困顿,就没有对诗歌体制的重构和体认,就没有新韵的兴起和崛起。我们开创中国现代盛诗,自然而然的包含了现代自由诗的因子,也包含了传统诗词的因子。新旧诗之间只有互相借鉴、互相学习,才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新旧诗并非井水不犯河水,它们的大合流、大融合,就是一种宏大的新兴诗体的出现。
幽燕:我觉得新韵理论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诗体建构理论,诗体建构最精髓的东西就是民歌和新旧诗体的结合。新韵诗人要在“结合”上下大力气,做大文章。怎么结合,怎样结合,结合后会产生哪些新的体式,比如,当前,诗坛出现的新格律诗,新韵诗词,新创词曲,新民歌,这是新韵诗人在探索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体式问题。
雁阵:新韵诗今后的道路就是在新旧诗体的结合上做文章。新旧诗的结合必然会产生一种新的主流诗体,形成一种新的诗歌秩序。新韵诗人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开拓出一新或几种让人耳目一新的诗歌体式,这也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幽燕:现在,新韵诗歌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提出新韵诗歌崛起的主张,提出开创现代盛诗的主张,可能会遭遇到其他诗派的不理解甚至反对,这是正常现象。中国历史上任何一种新诗体的产生,往往会被人不理解,甚至强烈反对,但只要我们以海阔天空的胸怀,团结他们,影响他们,我相信他们一定会理解支持我们的。
雁阵:我们对于任何诗派和任何诗体,“敬其所异,爱其所同”,新韵诗人不搞话语霸权主义,不搞“罢黜百家,独尊新韵”。新韵诗是属于现代的,她的崛起,代表着一个崭新的诗歌时代的开始;新韵诗也是属于传统的,她续接唐诗、宋词、元曲之链,披韵律之霓裳,壮中国诗之精魂,唱真善美之丽歌,将开创一个恢宏的诗歌时代。
幽燕:新诗发展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从一开始狂飙突进式的白话诗运动,朦胧诗运动和后现代诗运动,却未能开创成像唐诗宋词元曲那样的诗歌高峰。原因很多:第一,没有很好地继承发扬几千年的诗传统,摒弃了传统诗词的诸多精华;第二,就是忽视了诗体建构。中华古典诗歌注重诗体构建和建设,中国历次新诗体的演变形成,都是体制创新的结果;第三,当代诗坛某些大家对诗歌韵律的错误导向,一方面使现代诗偏离了民族诗歌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也使传统诗词囿于韵律的束缚,而不能产生质的飞跃。对于韵律,诗界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存在极大分歧和争议。一种论调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主线就是韵律,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都由这条主线贯穿着。韵律(包含节律)是中国诗歌的标志和本质。另一种论调是,中国现代诗歌突破了韵律的束缚,是历史与时代的大进步,是诗体和个性的大解放。开放、多元、嬗变的审美路径已经使中国诗演变成了两条迥然不同的河流。一条河流是属于传统的,具有民族性和承传性;一条河流属于现代的,引“西流”入中。这两条河流代表着中国诗歌当前的两种不同的诗歌方向。正是缘于人们对韵律的发展缺乏全面的认识,才导致诗坛不同门户的观念之争。其实,韵律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形式,即“韵在句首,韵在句尾,韵在句中”这三种用韵方法。“韵在句首”不常见,“韵在句尾”最普遍,这是中华诗歌的长期发展演进的结果。现代诗最主要的标志是“韵在句中”。现代诗在诗句中看不到韵脚的存在,但我们分明感觉到韵律和节奏的存在。所以,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的用韵形式,不以“韵在句尾”作为诗歌韵律唯一的标准。自由新诗论者也提韵律和节奏是诗歌的标志,只不过他们讲的韵律与节奏指的是诗歌内在的韵律和内在的节奏。不受诗歌外在韵律束缚的现代诗正适合表达现代人复杂、敏锐、多变的思想、情绪和情感,现代诗人精心营造的意韵凸显出现代诗歌的魅力,这是中国现代诗几经沉浮起落但依然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雁阵:韵律(含节律)是诗歌之本,传统诗词论者这样认为,新韵诗论者这样认为,现代新诗论者也可能这样认为。传统诗词以“声韵”为胜,自由新诗以“意韵”为胜。通常,我们所指的韵律是专指“韵在句尾”这种形式。如果对于诗歌声律和韵律赋加的规则过于精严,忽略对意韵的追求,诗歌就会走向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如果我们对于“意韵”把握不好,放弃诗体建设,诗歌就会出现自由主义的泛滥和诗歌的散文化。因此,我们提倡“声韵”和“意韵”的结合,产生出新体式,新韵诗就是声韵和意韵的最佳结合体。提倡“声韵”和“意韵”的结合,更有益于新韵诗歌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促成诗歌“声色”与“性情”的统一,从而开创出具有中国气派、民族风骨和现代神韵的盛诗。

作者: 姚大侠    时间: 2017-5-12 22:31
新韵诗就是声韵和意韵的最佳结合体——不知能否贴上几首这种成功之作,让我一饱眼福?
作者: 李慕白    时间: 2017-5-12 23:51
本帖最后由 李慕白 于 2017-5-13 08:47 编辑
姚大侠 发表于 2017-5-12 22:31
新韵诗就是声韵和意韵的最佳结合体——不知能否贴上几首这种成功之作,让我一饱眼福?
千呼万唤始出来!我个人认为,声韵与意韵结合下的成功之作不少,比如,闻一多的《死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郭沫若的《凤凰涅槃》,它们都是。这些诗歌即注重音韵效果,又意韵绵长,为开山之作吧。
作者: 雁阵    时间: 2017-5-13 00:30
姚大侠 发表于 2017-5-12 22:31
新韵诗就是声韵和意韵的最佳结合体——不知能否贴上几首这种成功之作,让我一饱眼福?

好的,姚兄,抽时间我专门帖出中华新韵诗歌体例展。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7-5-13 10:20
新韵之“韵”之解  

新韵的“韵”,是韵律,节奏,诗韵,意韵,诗体,音乐美等的总称、 简称或标签。如说:无韵诗,无韵非诗,韵定是非,唯韵是路等。“韵”不单作字韵、尾韵解。韵是一个系统化的概念。
(重阳jm)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7-5-13 10:23
何谓新韵诗?

“新韵”,就是“普通话韵”,即《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简称“新韵”。
“新韵新体诗”就是采用“新韵”的中华传统诗词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新体诗。
简称“新韵诗”。所以,此“新韵”,既指“诗韵” 又指“诗体”.。

当今的新韵诗分三种:
一是新韵格律诗,是格律,讲平仄,中华新韵,传统式。有待于进一步革新。
二是新韵古体诗,不是格律,不讲平仄,普通话韵,现代诗语,自然四声。
三是新韵新体诗。自由式,普通话韵,精简通俗,当代诗语,大众化。
新韵兴起是历史必然。欢呼新韵时代到来!

(重阳jm)(人民网)(新华网)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7-5-13 10:25
新韵诗体,就是中国特色新诗体

我非常赞同近期老诗人贺敬之关于创建有中国特色新诗体的建议。
我非常赞同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呼唤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的呼吁。
我非常赞同该文中提出的中国特色新诗形式的三条基本标准:
一是必须押韵且有一定节奏,易诵易唱易记,读之抑扬顿挫;
二是语言简洁精炼,句式与段落基本整齐而美观;
三是通俗易懂,富有诗歌传统和民族特色,让老百姓喜闻乐见。
这三条标准,就是中国新诗的特色,就是中国新诗的基本元素。
新韵诗体完全符合这三条标准。
新韵诗体就是中国特色中国化的最新诗体。
新韵诗体是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
新韵诗体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未来。
新韵诗体是中国小康社会诗文化的象征。
新韵,就是“普通话韵”。
即《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简称“新韵”。
新韵,既是诗韵,又是诗体。
韵,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体,中国新韵体。
新韵,“新”是韵的标签;“韵”是诗的生命。
旧韵千百年,已过时,所以要特别强调这个“新”字。
无韵近百年,丢了韵,所以更要特别强调这个“韵”字。
新韵,是与旧韵的区别;也是与无韵的抗争。
新韵,是中国最新诗体的特殊标志。
新韵,是新韵诗的简称,也是中国最新诗体的总称。
新韵兴起是历史必然!为普及新韵而奋斗! 欢呼新韵时代到来!

(重阳JM)  (人民网)(《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新华网)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7-5-13 19:12
应该介绍对话人哦
作者: 雁阵    时间: 2017-5-14 21:46
张无为 发表于 2017-5-13 19:12
应该介绍对话人哦

好啊!
作者: 雁阵    时间: 2017-5-14 21:46
本帖最后由 雁阵 于 2017-5-14 22:05 编辑
张无为 发表于 2017-5-13 19:12
应该介绍对话人哦


抽时间帖上。
作者: 姚大侠    时间: 2017-5-15 07:24
李慕白 发表于 2017-5-12 23:51
千呼万唤始出来!我个人认为,声韵与意韵结合下的成功之作不少,比如,闻一多的《死水》,徐志摩的《再别康 ...

待到雁阵贴上新韵经典再来对比一下!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7-5-15 08:30
姚大侠 发表于 2017-5-15 07:24
待到雁阵贴上新韵经典再来对比一下!

新韵诗歌在流派网上出现了那么多和那么长时间,你竟然无视其真,还妄求经典。还想与何比较?什么意思?
作者: 雁阵    时间: 2017-5-15 18:48
本帖最后由 雁阵 于 2017-5-15 18:51 编辑
姚大侠 发表于 2017-5-15 07:24
待到雁阵贴上新韵经典再来对比一下!


呵呵,姚兄,我自认为自己的拙作不成气候,所以迟迟未帖。怎能与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郭沫若等大师级诗人作比?
作者: 李慕白    时间: 2017-5-15 21:16
本帖最后由 李慕白 于 2017-5-15 21:27 编辑
重阳新韵 发表于 2017-5-15 08:30
新韵诗歌在流派网上出现了那么多和那么长时间,你竟然无视其真,还妄求经典。还想与何比较?什么意思?


叹!叹!叹!叹三声!
杯弓蛇影,草木皆兵。

作者: 姚大侠    时间: 2017-5-15 22:25
雁阵 发表于 2017-5-15 18:48
呵呵,姚兄,我自认为自己的拙作不成气候,所以迟迟未帖。怎能与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郭沫若等大师 ...

老弟是误解了吧?那些大师的经典作品并不是我所例举,况且那些作品也不是以新韵理论为指导而创作的,凡事都向古典求出处、找依据,无疑是“中国古已有之”的翻版,如是,火箭、足球......什么都属于中国发明啦,打住。作为一种理论倡导和创建,总得有些实践样品方能服众......
作者: 李慕白    时间: 2017-5-16 05:51
姚大侠 发表于 2017-5-15 22:25
老弟是误解了吧?那些大师的经典作品并不是我所例举,况且那些作品也不是以新韵理论为指导而创作的,凡事 ...

姚兄所言极是!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7-5-16 07:57
本帖最后由 重阳新韵 于 2017-5-16 08:04 编辑
姚大侠 发表于 2017-5-15 22:25
老弟是误解了吧?那些大师的经典作品并不是我所例举,况且那些作品也不是以新韵理论为指导而创作的,凡事 ...


姚大侠所说的新韵经典,是指在新韵理论的指导下产生的新韵经典作品啊,这话合情全理呀!请问:新韵作品集《风云人物》一部十三卷,是新韵会员近年之作,已创世界吉尼斯纪录,其荣誉金鼎就立在联合国总部。这能不能算不算是新韵经典之作啊?这部作品现已作为新韵时代群组举办的《999精短诗歌大奖升级赛》的奖品,姚先生有兴趣可参赛获奖而拿到,再细观其妙啊。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7-5-16 07:58
本帖最后由 重阳新韵 于 2017-5-16 08:13 编辑

新 韵 经 典 之 说



    有人说,现在还没有新韵的经典之作产生,或者说,现在新韵理论的空谈不少了,还缺乏新韵经典之作的充实。
    那么,新韵的经典之作是什么?现在有没有,在哪里?
    请大家一起寻找新韵的经典之作吧。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新韵?什么是经典?这样的经典之作现在有没有?在哪里?这就在于我们的发现!发现过去的和现在的,进而创造未来的。
    什么是新韵,新韵就是《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简称“新韵”。采用新韵的中华传统诗词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新诗体,就是新韵诗体。也就是说要有传统风格,民歌情调和现代诗语的自由式诗歌。我们就按照这个“样子”去寻找去对照以往的诗吧。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只是诗的形式,这只不过是最起码最基础的形式而已。并没有涉及诗的内容和其它技艺。要成为经典之作,就不单是形式的要求。诗的技艺深广无限,要找出经典之作,就不能不作全面的考核和比较。只有比较才能出珍品,只有创新才能有佳作。
    在无韵诗泛滥成灾的今天,“何谓诗”还没弄明白,诗的形式还没弄清楚,诗的标准还没弄准确,还谈什么经典?!无韵诗不是诗,再怎么经典也不是诗!这是诗的“定义”所决定的,不是任何人所能随意乱说的。不管他是什么人,不管他地位有多高,名望有多大,不是诗就不是诗!
在世界闻名的诗国,把无韵诗捧上天的今天,称无韵诗为诗,而对戏剧唱词,新韵歌词反倒不称诗,岂非咄咄怪事!新韵者们要把这个颠倒的“世界”再颠倒过来,这是历史赋予的使命,容不得谁说“不”!
    新韵,即普通话韵。而普通话是以北方语系为基础的。北方语系则是历史演化的结果,是有历史根源的。否则,便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此, 新韵诗可以上溯至五•四时期甚至更远。凡是相对新于旧韵古韵的传统诗词、民歌和有韵新诗及新韵唱词、歌词,都属于新韵诗歌的范畴。我们可以把新韵诗歌都找出来,再进行比较对照,就不难发现珍品所在,“经典”也就会自然出现。
    中国的新韵古体诗很早就有,国外也不乏佳作;中国的有韵新诗与无韵新诗好像是双胞胎,其“诗龄”也并不短,其中亦不乏精品;中国的戏剧、歌曲、民歌,何止百千万!其唱词、歌词,或优雅别致,悦耳动听,声正腔园;或节奏明快,抑扬顿挫,韵步雄健;或恢宏大气,长风大潮,如雷似电,或韵律优美,似水流云,仙音婉啭 ……。难道这都不是中国诗歌吗?难道这都不是新韵诗歌吗?难道还不够“经典”吗?它们深入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随处可听,随处可见,难道还要一段段,一首首地点名摊牌吗?是啊,这些也许都不被所谓新诗权威们认作新韵诗歌,又怎么会认作“经典”呢?这大概就是无韵诗权威们所谓的“认知方式”的不同吧!这大概就是所谓“观念”的不同吧!这大概就是所谓“标准”的不同吧!既如此,新韵者们认新韵古体、新韵新体、新韵民歌、新韵歌词、新韵唱词为“一家子”,不就是天经地义的吗?还需要谁“认不认可”吗?既如此,新韵的经典之作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会更有,不是很自然地顺理成章吗!(重阳JM)
      
(另有新韵作品集《风云人物》一部十三卷,是新韵会员夏永奇先生在新韵理论的指导下创作的近年之作,已创世界吉尼斯纪录,其荣誉金鼎就立在联合国总部。请问,可谓之新韵经典不?!)


作者: 李慕白    时间: 2017-5-16 18:53
本帖最后由 李慕白 于 2017-5-16 23:00 编辑
重阳新韵 发表于 2017-5-16 07:58
新 韵 经 典 之 说



你的新韵经典在哪里?不妨贴出来让大家看一看。
作者: 李慕白    时间: 2017-5-16 19:01
本帖最后由 李慕白 于 2017-5-16 23:00 编辑
重阳新韵 发表于 2017-5-16 07:57
姚大侠所说的新韵经典,是指在新韵理论的指导下产生的新韵经典作品啊,这话合情全理呀!请问:新韵作品 ...


遥远的东方有条龙,他的名字叫变色龙。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7-5-17 08:30
李慕白 发表于 2017-5-16 18:53
你的新韵经典在哪里?不妨贴出来让大家看一看。

经典,是个泛称,广义的,狭义的,各有各的说道吧。

我的作品与你比,或许没有经典,与我自己比,或许都是经典。我已贴出了许多许多许多,可你视而不见呀,或不俏一顾吧?!
作者: 雁阵    时间: 2017-5-17 09:51
本帖最后由 雁阵 于 2017-5-17 10:09 编辑
重阳新韵 发表于 2017-5-17 08:30
经典,是个泛称,广义的,狭义的,各有各的说道吧。

我的作品与你比,或许没有经典,与我自己比,或许 ...


呵呵,各有各道。
作者: 李慕白    时间: 2017-5-17 10:07
重阳新韵 发表于 2017-5-17 08:30
经典,是个泛称,广义的,狭义的,各有各的说道吧。

我的作品与你比,或许没有经典,与我自己比,或许 ...

经典作品与优秀作品是有区别的,经典作品影响力大,读者的熟知度广,代表着作家的风格,而优秀作品则不是,它是作家的成功之作,但影响力没有经典作品那样深广。所以说,你在《新韵经典之说》混淆了这个概念。“新韵经典之说”,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而你的篇篇经典之说则是针对自己的,因此你还要贴出代表你的诗学理念和新韵诗学方向的诗作,挂出这样的作品,才有意义。天天挂的作品,未必是精品和珍品。
作者: 姬安宁    时间: 2017-5-18 20:44
姚大侠 发表于 2017-5-12 22:31
新韵诗就是声韵和意韵的最佳结合体——不知能否贴上几首这种成功之作,让我一饱眼福?

大有启发,跟我的观点基本相同,也想看看几首成功作品!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7-5-19 11:12
李慕白 发表于 2017-5-17 10:07
经典作品与优秀作品是有区别的,经典作品影响力大,读者的熟知度广,代表着作家的风格,而优秀作品则不是 ...
经典作品影响力大,读者的熟知度广,代表着作家的风格



其实,我对经典是什么样子一概不知。自以为是而已。
好吧,按着李诗友的三条标准选几首拙作,让大家拍拍砖也好知道个好歹不是!


(下面随意选的几首都是让无韵诗痴们疵牙裂嘴,十分头疼的,可谓影响力大矣!也可谓熟知度广矣!更可也代表我的风格矣!)



中国现代无韵诗.1
中国现代无韵诗,粉碎了传统脊梁,却又不能自立也。
借洋人的手指头,拎起一根脖子筋,骄傲地走向世界。
  

中国现代无韵诗 .2
中国现代无韵诗,鸠占鹊巢令人嗤。
鼓吹诗无韵有罪,无韵非诗谁不知!


要中国化.1
教材改革国萃丢,经典一任付东流。
高人一语中国化,新韵击浪在前头。


要中国化.2
一语中国化,万千惊天词。
若非新韵倡,何得动地诗!


无韵非诗患绝症
中华诗词博大精,继承传统新韵兴。
自由无度念歪经,无韵非诗患绝症。


诗方向
无韵非诗妄疯狂,民族传统放光芒。
新韵兴起千帆过,旭日东升大方向。


普通话韵天下行
中华新韵民国生,只韵旧体演新声。
改革创新普通话,普通话韵天下行。        


抒怀.1
舞韵扬歌六十年,著书立说不稀罕。
修身养性体魄健,喜看儿孙绕膝前。


抒怀.2
陈规旧律当更新,诗词改革新韵人。
花甲正当青春宝,新韵园地勤耕耘。


新韵普及孩童始
千古诗业不可泯,中华诗词博大精。
新韵普及孩童始,一代诗风定可兴。


诗方向
无韵非诗妄疯狂,民族传统放光芒。
新韵兴起千帆过,旭日东升大方向。


只因代表诗方向
普通话韵当兴旺,一石激起千重浪。
何以威震坛上客,只因代表诗方向。

(重阳jm)


作者: 李慕白    时间: 2017-5-20 12:38
本帖最后由 李慕白 于 2017-5-20 12:47 编辑
重阳新韵 发表于 2017-5-19 11:12
其实,我对经典是什么样子一概不知。自以为是而已。
好吧,按着李诗友的三条标准选几首拙作,让大 ...


平心而论,这几首诗既不是经典诗歌,也不是优秀诗歌,它只是口号诗。而第一首却是你所反对的无韵非诗,但它又与无韵非诗有着本质的差别,它没有诗性和诗意,只是表明你的诗歌理念的两句话。而其他首却没有体现你的新韵诗歌理念,新韵诗歌是传统诗词与自由新诗的结合。这几首诗歌还停留在四八句五七言的古体诗的形式上,给人的感觉是没有体式创意,也没有多少艺术创意,没有体现出你的诗歌水平。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7-5-20 16:24
哦,前一组是新韵古体诗。而传统诗词与自由新诗的结合,则是新韵新体诗或新韵自由诗。那就再来一组,该是经典的经典吧!


春 光

无数只小手  朝太阳抓挠
像吮乳婴儿的脸  在笑  在笑
那么俊  那么俏
哦  无边的麦田  滚浪的青苗


呼 唤       

那是一架巨大的望远镜
在向古老的长城望去
一群大雁飞近眼前
引颈展翅疾风般飞去
我的心立时也张开了翅膀
带着我的新诗一起飞向天宇

群雁渐远消失在天边
我的诗沿长城散落山川
空中激荡着如潮的呼唤
象春雷唤醒了冬眠
   

春 的 伴 侣

这是一首温馨的歌  她有个春的伴侣
满天的风筝  如花似絮
她把春的思念  拉得很长很长
看得眼花缭乱  也乱了心绪
小哥哥呀  愣着干啥
快把风筝放出去  莫忘了把春风拽住
      

栽 树
       
踏着一路春风 她和他  一块去荒山
挖开纯朴的心田 栽进甜美的心愿
把幸福填满 将希望浇灌 ……
摸着含苞欲萌的枝桠 扶着亭亭玉立的树干
想起槐荫下的神话  羞红了彩霞一片


追 求

抱树苗的姑娘,
踏着松软的新土,
穿行在新林里面。
春风跟她说着悄悄话儿,
紧紧贴在她的耳边:
“认准呀,姑娘,
那是一株好苗苗,
千万可别看走了眼。“
姑娘羞了,红着脸。
树枝划破了她的衣衫,
她愠恹地把它折弯。
“不能折呀,姑娘,
这枝上萌着他的誓言,
还蕴着他的痴情一片“。
姑娘惬意地一瞥,
辫稍儿抿在唇边。
眸子左顾右盼,
却怎么也看不见。
“他在哪?”
“前面,前面。”
“轻声点儿!别让人家听见。”
调皮的春风偏偏一路跑一路喊:
“前面,前面,前面……”
越过土岭,跨过荒滩。       



偶 像

藏在心灵深处的瓷坛,纵然那么清晰而平淡。
虽然它很脆弱,可从未有人打破。


我是诗

我是诗,
诗是我。
诗书作干粮,
跋涉。
岁月。
路上。



星 星

星星  在广寒的夜空闪现
它的光  微弱难辨
虽然  只是一个小点点
但  毕竟是自己的光源



作者: 李慕白    时间: 2017-5-20 17:40
本帖最后由 李慕白 于 2017-5-20 18:52 编辑
重阳新韵 发表于 2017-5-20 16:24
哦,前一组是新韵古体诗。而传统诗词与自由新诗的结合,则是新韵新体诗或新韵自由诗。那就再来一组,该是经 ...


这几首诗倒不错,多数为优秀之作。我认为你把主要精力搞一搞诗歌创作,比你天天出炉你的口号诗要强得多。当今社会,靠作品说话,也靠诗人的实力说话的。
作者: 李慕白    时间: 2017-5-20 17:47
本帖最后由 李慕白 于 2017-5-20 18:49 编辑
姬安宁 发表于 2017-5-18 20:44
大有启发,跟我的观点基本相同,也想看看几首成功作品!


相信作者会挂出这样的作品,期待着,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7-5-21 07:00
本帖最后由 重阳新韵 于 2017-5-21 10:16 编辑
李慕白 发表于 2017-5-20 17:47
相信作者会挂出这样的作品,期待着,


是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口号与作品相互应嘛。再贴一组。



秋思.1
舟飞荷塘,碧波荡漾。
花伞彩扇笑语狂,夏三伏多风光。
舟卧荷塘,碧波仍荡漾。
风冷霜冻寂无声,荷已残菊正黄。
       
秋思.2
杨柳细腰,风拂浪摇。
东施效颦堪可笑,贵妃酒醉如桃。
燕雁南迁,秋蝉鸣树梢。
蹊跷往事如烟消,朝花夕拾悟道。


秋思.3
那片不忍脱落的霜叶,
侧着红红的脸儿俯瞰人间。
心里泛起那酸楚的记忆:
呀呀学语的娃娃在春光里耍玩,
少男少女像蝴蝶在花丛中争妍。
迎亲的人群托起靓丽的婚纱,
在吉庆的唢呐声中欢语笑颜。
行迹匆匆的人们为生存而奔忙,
佝偻妪翁在路边柱杖蹒跚。
人生像一条奔腾的小河,
匆匆流去便永远不再返还。

微机
一手轮转春夏秋冬,
十指展开宇宙辰星。
轻点海呼山啸,
细拈鸟语虫鸣。
滚动着浓缩的太阳,
童化了古老的文明。




纷纷扬扬,梨花漫舞。
朦朦胧胧,似笑似哭。
轻轻飘飘,随风而出。
唯有影子,擦身而过。
想抱住,没抱住。

泪珠儿,不尽意,
颗颗粒粒,散落一地。
银光闪闪,无边无际。




绿绿嫩嫩的叶眉 幽幽暗香的花唇
细软飘飘的柳丝 托起亮丽的彩裙
叮叮咚咚  伴着温馨走来
是小溪  是涌泉  一路风韵
纤柔的小手  梳理秀发  如烟似云
轻拂剌痒的耳轮  脸蛋儿娇润
唧唧啁啁  是口笛  是鸟鸣
如歌吟  似潮讯



葡萄架下欲眠的折扇,
鱼腮儿开合着思念。
滚落额角的汗珠儿,
压低了再难负重的双肩。
坐也不稳,卧也不安。
无奈,一团火正悬中天。
火辣辣熨过她的唇尖。

雷鸣电闪,隐若云端。
清风一缕越过河湾。
伴着粉蝶儿扑进心田。
抖落了眉间许多恩怨。



时令由菊花领班   唤回百花妆扮新娘
南山镀金北岭涂银  踏着彩虹送来嫁妆
葡萄挂着夏的雨滴  枫叶翻阅春的记忆
朗朗清溪淌着酒香  沉沉梦里醉红了高粱
屋檐前燕舞欢歌  电线上列队仪仗
小燕子是娘家客  欢宴后便飞回了南方




风卷雪尘匆匆飘去,
空空白白茫茫原野。
残缺的苇叶颤颤瑟瑟,
绻曲的心任寒风撕裂。

不稳的脚踏一路海誓山盟,
随即被飞扬的雪淹没。
迷朦的眼见一片“勿忘我”,
却又被卷进风的旋涡。

你在哪里?唯我在喊。
你在哪里?唯我在听。
回来吧!唯我再喊。
回来吧!唯我再听。

喊也无人应,
听也无回声。

(重阳JM)
作者: 雁阵    时间: 2017-5-24 11:31
姚大侠 发表于 2017-5-12 22:31
新韵诗就是声韵和意韵的最佳结合体——不知能否贴上几首这种成功之作,让我一饱眼福?

姚兄:我已在探索诗歌栏目现贴出我的诗歌一组,敬请批评!以后将继续推出其他诗人的诗作。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