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录】
诗,创作与阅读
——海滨与阿依古丽对话
海 滨
海滨:
【阿依古丽:《花园》(51-53)】
——沉潜到意识流动的最深处,所有的语词开始背叛初衷。陌生化的暗涌世界,距离通往花园的幽径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阿依古丽的敏感触须,犹如深海里的水母或者章鱼一样,伸向隐喻和暗示,伸向象征和无意识领域。
阿依古丽:
海滨,当时,台风还没有平息,我急切地想念着自己的“花园”。来到湖边,看到垂柳枝集体倒立在半空,一大片芦苇几乎倒伏在湖面上,我站不稳,手扶湖边的安全围栏,我想到土地的慈悲,台风才无法摧毁这些让我心动的事物。啊,湖中的野鸭哪儿去了?我突然担心起来。在泛着诡异白色的浪花中间,“花园”突然涌向那一片云彩的空白处……
海滨:
【阿依古丽《诗人活在自己的臆想里》】
——从矛盾的冲撞到诗歌意志的和谐表达,帕斯捷尔纳克不动声色地把我带回到他纯净而青春勃发的心上,做了他的灵魂伙伴——“我感到一个无比幸福时刻的到来,帕斯捷尔纳克活过来,活在我的心上......”停不下来的幻念、臆断,激活创作主体,也激活欣赏主体。但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主体必须有激活自己的能力。
在作者与读者之间,诗歌文本显然成为中介,能够激活且具有激活能力的主体是人,而绝非文本本身。作者在充满意念和臆想、想象和联想的创造中激活并且创造了诗歌文本,文本一旦生成,就可以脱离“第一母体”(作者)而独立存在。读者在与文本发生关联的那一刻起,借助于联想和想象、妄想或意念再度激活文本。把凯撒的归于凯撒,把上帝的归于上帝。
阿依古丽:
海滨,用我此文中的一些段落回应你,我认为这是再恰当不过了,即“在我多年没有间断的诗歌阅读体验中,我一次次地体验着那些已故诗人活着的音容,也时常随他们跳动着的诗心一起,或奔放豪迈,或热烈纯真,或忧郁深沉地与他们走到一起。我们成了一个多么美好的存在!我爱他们,也坚信诗人永远活着,活在他们的诗歌中。
诗歌是诗人臆想的结果。诗人活在他们的臆想中,活在这些臆想结出的果实中。读者是守望在这些果实周围的青绿枝叶,这些青绿的枝叶守望着人类精神的乌托邦。
难道罗兰巴特还能说“诗人死了”吗?
海滨:
【阿依古丽《放不下》】
——生活于雾霾已经常态化存在的当下,放下与放不下已经不是关键,关键是如何积极应对和改变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现实。阿依古丽的使命感,让这一首诗有了干预现实的取向。宏大的叙事角度与一组组事象的铺排,增加了诗歌的抒情性色彩。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刻,阿依古丽的诗歌自有其振聋发聩的千钧之力。
阿依古丽:
海滨,我渴望掌握那隐藏在海底的魔法,将自我生命扩张到有能力与自然神、地球,乃至人类建立关系,充分敞开,无条件信任地去爱和给予。女性能活出自己,世界就将发生巨大改变。哈哈,我说的世界,其实只是那个内在的自己。
海滨:
【阿依古丽《尧山记》】
浪迹江湖忆旧游,尧山草木竞风流。阿依古丽文字在,玉皇主峰存千秋。
阿依古丽:
海滨,“好山好景好人,好美的旅途,世间何物可以换得?”但“美总是短暂的,倏忽之间。面对美,自己永远怀一颗敬畏之心,不敢贪恋。”
海滨:
【阿依古丽《自然书5首》】
——或许,回归自然,一心向内,才能真正抵达诗歌的秘境。
阿依古丽:
海滨,这是自然之光向诗的延伸,诗是生活的太阳,让万物有灵。
海滨:
【阿依古丽《诗人与自然的角色互换》】
——给所有平凡的事物,灌注自己生命和性情的色彩和光辉,这是阿依古丽选择的道路之一。
阿依古丽:
海滨,诗人是自己的上帝,诗人的一半是自己,另一半是自己的表达。
海滨:
【阿依古丽《初夏歌》】
——在看似芜杂纷乱的物象和各种生机勃勃的动态罗列中,“新鲜的伤口和河流一起”照亮了这一首《初夏歌》。
阿依古丽:
海滨,你说“照亮”,多美好的一个词,它来到这里,来到我面前,这是我的幸运,否则,我的“初夏”会在黑暗里。
海滨:
【阿依古丽《去桃花源的路上遇雨》】
——李白对自由逍遥的热爱和对权力的心灰意冷,与今天追求自由的人们迥乎不同。
阿依古丽:
海滨,李白也因此成为永生的诗人。我到了李白送汪伦的泊岸,站在青石板的台阶上,默念李白《赠汪伦》一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想着来时的路上,出租司机给我们背诵这首诗的样子,还给我们讲述李白在当地的一些民间传说,已经过去几百年了,诗人李白和他的诗依然与当地文化水乳交融,这让我恍然悟得:诗,诗人与自然原本就是相互给予的关系,诗为自然赋性、赋形,也让诗人成为风景的一部分,得以永生。又及,到桃花潭时恰逢6.4,历史是一面镜子,我只想在这面镜子折射出的光中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陪一陪“他们”,即便天空仍在下雨,可光无处不在,谁可以灭杀光?
海滨:
【阿依古丽《诗与诗人》】
——表象世界是所有诗歌幻象的集散地,符号世界是所有诗人梦工厂的机床,而生命世界才是每个人存在的本质——离开生命,一切创造和体验无从谈起。诗和诗人的关系,就是鸡蛋和鸡——创造成果与创造主体的关系。
阿依古丽:
海滨,您说得对!生命是创作的主题。我是一个生活在感性世界的尤物,现在彻底退居到文字中,可以自由地做梦了,现在才感到这种感性和直觉对我多么重要,它几乎是我的呼吸和心跳,如果它离我而去,我不知道该怎样活在现实中,这真的成了一个问题。
海滨:
【阿依古丽《时光号外》】
——适合穿越——民国风范成为当代部分反思历史的诗人们最后的栖居地。
阿依古丽:
海滨,穿越、游走于历史,是诗的另一个面相,但愿未来我能够在利于我生命扩张的历史镜像中得到写作的灵感,目前,我还是个门外汉。在这首诗的写作中,我自己也融入其中了,仿佛见到了民国丽人杨蒙与久违的情人……使我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情感的波动。
海滨:
【阿依古丽《历险记》】
——真正的梦是潜意识创造物,它能呈现的往往是神秘的多元的视镜或者诗境。
阿依古丽:
海滨,写这首诗时我刚从河南平顶山市的尧山回来,遇到一位过去的老同事,是尧山景区的职业经理人,两天时间,她精心安排行程,陪我分别从两条不同的道路上山,角度不同,看到的尧山气象迥异、感受很丰富,收获很丰富,我被尧山装满,沉甸甸地回到家。写这首诗和《自然书5首》都是必然,是我人生经验、生命状态与尧山留给我的诗性、诗意的瞬间相遇,一直都有期待,也许对人生或生命,也许对诗,我尚且说不清楚,正如我这首诗结尾所说:“岩石见证一切,\我们紧拉着手和晚霞一起,\我们的历险才刚刚开始。”另外,在刚刚出版的《2016江苏新诗年选》中,一本沉甸甸400多页的选集,我的这首《历险记》排在了23页,也许这也是对我的激励吧。
海滨:
【阿依古丽《和水那么深》】
——不回到过去,就去往将来,诗歌的翅膀总需要振翅飞翔在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的地方吗?阿依古丽的诗歌,总是试图不断超越自己,却也遇上了“鬼打墙”,超越需要历经无数次雨打风吹。
阿依古丽:
海滨,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至少我看世界时,保持着这样的角度。“鬼打墙”,好词!风吹入小河潜入地下的巨洞,逃不过洞若观火的您的眼睛,当然,超越是艰难的,即使诗和诗人竭尽终身都会从事这样的努力,殉道者一样,却收效甚微。
海滨:
【阿依古丽《田园诗走向词语锋利的刃》】
——文人诗与文人画一样,王家新的诗歌当做如是观。他的诗里浸透了太多从书卷还原到自然的气质,就像一个经过普通话高级强化训练多年的人,回到了方言遍地的故乡。
阿依古丽:
海滨,王家新老师的这首题为《田园诗》的作品,是一首短诗,对词语的考究、内在结构的巧妙和整首诗表现出的巨大的隐喻力量是值得研究和学习的,其实,短诗难写,写好一首短诗更难!
海滨:
【阿依古丽《我们什么时候对“官刊”不再信任》】
——诗歌是孤独的艺术,我现在一个人自己玩,连流派网也许久不上了。
阿依古丽:
海滨,诗创作是个体劳动,没有人可以提供帮助,诗人是自己的上帝。但学问,学问,就是在学和问之间建立起来。只需潜心写作,不要担心,自媒体时代会成为官刊、官网和某些官方网站话语权垄断的“滑铁卢”和稀释剂。
海滨:
【阿依古丽《早安,孩子》】
——“高处的欢乐/多么明亮的阳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阿依古丽:
海滨,这首诗的写作是在摇椅上午睡时偶得。我当时身体的肌肉、关节和脏器仿佛都松弛下来,留出缝隙,诗趁虚而入了……
海滨:
【阿依古丽《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缱绻诗心》】
——仓央嘉措正是那位将酥油灯点亮在我们心上的人。你是谁?你要成为谁?我们不禁再次问一问自己,这样的诘问终会让我们在仓央嘉措诗歌的雨露甘霖中栉风沐雨,乃至终身受益。
阿依古丽:
海滨,人类的精神遗产附着在某一载体上(如远古的摩崖石刻)往往伴随着时空景深的变换得以呈现出来,或微观,或远观,摄影艺术中也隐藏着一个看诗、学诗的角度。仓央嘉措的诗是六世达赖的载体,也是作为一个人返本归元的载体,读者只要站在原地就可以接近他了。
海滨:
【阿依古丽《读人7首》】
——在天花板上行走的人,看见大海被地幔包裹,多向度渗入并描摹内心,复制出上帝与撒旦的形象。
阿依古丽:
海滨,这是地核借助喷发的火山回到地表时的样子,粗粝的黑色焦岩跌落在狂涛起伏的海浪中间,此刻的读者就是观光的游客了。
海滨:
【阿依古丽《生日快乐》】
——生死日,苟日新,日日新。每一个白昼都是新生,每一个夜晚都是死亡。
阿依古丽:
海滨,“生死日”,喜欢这个合成词,一种临界的生命状态,这个“界”是“界碑”,也是“高崖”,生和死都冲出来,那位以子宫之爱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人,也在瞬间被生命的强光晃了眼,看到被黑暗遮蔽的世界。
海滨:
【阿依古丽《打开你》】
——打开之前,一切都不可预测,蚌默许一段孕珠的岁月。
阿依古丽:
海滨,真的是无数次的打开,只是打开,珍珠不在了,那颗珍珠折损在蚌里,珍珠缺位时,诗站了出来,代替珍珠现身。
海滨:
【阿依古丽《花园》(42-45)】
——阿依古丽的内心有一座神奇的花园,所有阅读者蹑手蹑脚走进去,迷失在花海草海意象纷繁的幽径深处。
阿依古丽:
海滨,来自土地的种子在诗中开花,可周遭的世界这么广大丰富,许多埋藏在大地深处的宝藏还在我生命的黑暗面上沉睡,我想让它们都醒来,我想让我的生命充满光,没有黑暗,我渴望走得更远。
海滨:
【阿依古丽《情人节献诗三首》】
——超越时间的存在,已经无所谓新旧。所有参照物,都是一个个假象的出口。泪尽灯枯,万象寂灭。情到深处是孤独,地老天荒,亘古绵远。
阿依古丽:
喜欢这样的情境,寻道而行,原本已经在这条路上,虽然行的悲壮,但时光在永不止息地旋转,人们会随着旋转的螺旋向上飞升,与那些天使们相会。
海滨:
【阿依古丽《为处在危险的世界写作》】
——危险的世界,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诗人,渴望救赎充满焦虑不安的人群。人类自身制造的紧张关系,终究要集体意识的全面觉醒方能解除或者缓和。不在对立冲突中妥协,就在撕裂毁灭中告别。诗人不是上帝,是奔赴抢救现场的召集人。
阿依古丽:
海滨,爱人类,学习热爱这个充满危险的世界,诗走在了前面,诗人也要跟上,虽然这几乎是一个理想主义的臆断,一己之力多么微不足道,像蚂蚁一样,但努力就有希望。
海滨:
【阿依古丽《在去湖心岛途中》(二首)】
——阿依古丽在现场呈现诗意,充满了空间层次感,却又将时间推后,推向百年之后,留在文字里的每一个细节,又将被有心人重温,这是多么美好温暖的瞬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诗歌应该是最具有弹性和魔性的语言艺术,我们尽可能地将主观世界里的各种幻象与现实世界里的各种物象重新组合在一起,用时间的提前与退后,用空间的变形与夸张,完成对这个世界最具新意的诗意表达。或许,阿依古丽需要营造一座世界上最美丽迷人的语言迷宫,让真正懂得的人居住在她的内心。
阿依古丽:
海滨,我必须找方法待在那个神秘的诗性空间。在这个空间,大精神可以被呈现,经由这个空间,事物被命名,诗显形,这是一个神秘的过程,而湖心岛正是我想要的。四月,我曾在樱花时节登岛,与这个岛意外相遇。第一次登岛之后,我对这个岛诗性、诗意的思考持续了近一个月,内心告诉我,这个岛呈现给游客的历史不属于我书写的范畴。诗对它的书写是严苛的,不是什么都能入诗,诗反抗平庸。第二次登岛真是鬼使神差。我天天想着要到岛上去,心神不定,读书无味,挣扎中,终于打点行装,再次登岛。我在岛上转悠了两圈,毫无目的,走遍了岛上的角角落落,坐在湖边的太湖石上读叶芝的诗集,在密林中的长椅上静坐,耳边是鸟鸣,远处有一群野鸭戏水。回到家,我的过敏症复发了,也开始感冒。哈哈,这就是代价。
海滨:
【阿依古丽《诗创造读者》】
——当我说诗歌的时候,所指一定是具体的作品,即这一首;能指则是具有诗歌属性的全部,即指这些。当我说诗人的时候,所指一定是一个具体的在诗歌方面具有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人,即那个人;能指则是具有诗歌创造力并产生一定影响力的那一群人。严格意义的界定,才能使论述的概念或者语词有了自己的特定内涵和意义边界。从概念到判断,究竟有多远?同样需要更加理性的分析,诗人与诗的关系问题,诗与读者的关系问题,都可以重新开始评估和认定,基于事实,我与阿依古丽的每一次讨论,都会是一个重新认知与评价的出发点。
阿依古丽:
海滨,我的这个作品的写作是给予经验、诗性和感觉层面上的一次认知,不是诗学理论或逻辑上的深探,期待未来您在“诗与读者”的层面有所建树,据说,这还是一个空白,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都不是我的长项,往前走,我会胆怯。
2017-5-12
[groupid=795]现代中国诗歌[/groupid]
作者: 姚大侠 时间: 2017-5-17 22:30
这种对话很有意义。点亮共赏——
作者: 海滨 时间: 2017-5-18 14:02
谢谢主持人聆听对话,谢谢姚大侠高亮支持!
作者: 王元 时间: 2017-5-18 14:06
这样的对话,禅机四伏,话锋内敛而闪耀着思想的光芒,诗歌创作与阅读,需要这样的诗性与哲理的对话。
作者: 王元 时间: 2017-5-18 14:07
有深度的对话,有文本的对话,有态度的对话,欣赏学习!
作者: 自由人 时间: 2017-5-18 14:27
渴望对话,在平等的精神层面,进行深层对话。
作者与读者的互动,是一种最理想的诗歌生态。细细读来,收获不小。
作者: 自由人 时间: 2017-5-18 14:32
我们在这样的对话里,真正体会到思想的交锋与交融。
意义产生于关系之中,诗歌创作者需要一种原创推动力,这种力量促使创作者不断超越自我。
作者: 尖峰存在 时间: 2017-5-18 14:39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这样的一场关于诗歌创作与阅读的对话,才能碰溅出如此耀眼的火花。
作者: 尖峰存在 时间: 2017-5-18 14:41
这样的诗歌评论,让人眼前一亮!别具一格,仿佛从田野深处吹来一股绿色而清新的风。
作者: 长安客 时间: 2017-5-18 14:45
此前,我也读过一些阿依古丽的诗歌作品,感觉另有一番气象吧,就是无法言说。
忙里偷闲,将这一篇对话录读完,感觉心里一直幽暗的某个通道,被这一篇对话照亮了。
作者: 长安客 时间: 2017-5-18 14:47
跟大侠一起学习,这样深入到作品的深处,与作者的互动对话,太难能可贵了!
作者: 布衣木叶 时间: 2017-5-18 14:52
沉潜下来近一年时间,从诗歌到哲学,从哲学到宗教,一番精神游历给予我更多沉思。
聆听海滨与阿依古丽的对话,感受到诗歌背后的学养、见识、气度,原来诗歌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作者: 布衣木叶 时间: 2017-5-18 14:55
主持人眼光独具,诗歌批评应该有更多种可能,这是我见到的最有收获的、令人心悦诚服的诗歌交流与批评。
作者: 安居士 时间: 2017-5-18 15:09
上一次在完成对薄小凉诗歌的评论时,我谈到从文本到人本的理论问题,现在看到这样一篇对话录,忽然一下子明白过来,这不就是最典型的从文本到人本的对话吗?诗到语言为止,但是诗歌最终指向人的内心。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欣赏主体,都需要借助于文字或者文本这样的中间媒介完成彼此之间的交流,因此从诗歌的终极价值与意义而言,文本永远处于中间状态,而作者与读者处于此岸和彼岸,从文本到人本的交流与对话,终将成为最具有探索性的一种审美批评样式。
作者: 安居士 时间: 2017-5-18 15:11
从文本到人本的交流,这才是最具魅力的精神对话。
作者: 海滨 时间: 2017-5-18 15:14
谢谢大家的支持,这样的对话,未来还将在持续进行之中。
作者: 海滨 时间: 2017-5-18 15:15
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作者: 海滨 时间: 2017-5-18 15:16
思想的磁场在那里,所以才会有吸引力。
作者: 海滨 时间: 2017-5-18 15:17
欢迎抽出更多的时间去读,在一个人的作品里,去阅读一颗敏感而丰富的灵魂。
作者: 海滨 时间: 2017-5-18 15:18
修行,这是一种多么恰当的称谓!诗歌从根本上而言,直接抵达宗教的核心。
作者: 王元 时间: 2017-5-18 17:06
反复阅读这一篇对话录,依然觉得关于诗歌的思考像浓缩铀一样,有着不可忽略的巨大能量。
联想到有一些无关痛痒的诗歌评论,随附一篇百年新诗诗事论︱石华鹏:诗评家们,请对号入座
诗评家们,请对号入座
◎ 石华鹏
还没入“夏至”,榕城就迫不及待地热起来。热是那种闷热、溽热,让人心慌气短,性情浮躁,坐卧难安。就在黄昏来临时,招呼吃海鲜、喝冰啤加聊天的电话进来了。一事无成,谁与解忧?唯有喝酒聊天了,我便欣然前往。
聚会的是一桌诗人,有几位不是诗人,是诗人的朋友——手中有钱或者有权能为并愿为诗歌活动买单、支持中国诗歌事业发展的朋友。
很多诗歌聚会,从不同地方拉十几个诗人来,很粗暴地就把全国诗人给代表了,然后每人说几句不着边际的话,冠以“中国诗歌论坛”、“全国诗坛研讨”等大帽子“诏告天下”便完结了事。这已是诗坛尽人皆知的伎俩了。
那么,我们今晚的聚会,是不是也可以模仿着这样说呢——是以诗歌神圣的名义,谨代表榕城闽江南岸(大部分聚会诗人住宿地)全体诗人组织的一次“诗歌•海鲜”会。因为到会的均为闽江南岸之著名诗人,所以请允许我将他们的名字以字母来介绍:Y诗人、S诗人、J诗人、W诗人、G诗人、S诗评家,等等。
菜肴很丰富,当然没有我们所谈论话题丰富。几瓶啤酒下肚,话题似脱缰之野马,跑过来跑过去,不过终究没有跑出“文学圈子”、“诗歌圈子”这两大圈子。脸红耳热之时,X诗人将话题引向了对当下诗评家的“清算”、“批判”,Y诗人以极其愤怒的口吻——他是否没有受到诗评家的青睐呢?好像不是啊——指出:
现在有一类诗评家堪称“招潮蟹诗评家”。Y诗人在海边长大,他熟悉那些海产胜过他的兄弟。他说,我的老家海滩上有一种蟹,名招潮蟹,这种蟹的特点是,前顶两只螯,一只螯比另一只螯大得多,大螯暗红鲜亮,大到比它的身子还大,另一只小螯呢,像患过小儿麻痹症般细小,怪怪的样子。每当潮水退落时,它们爬出洞穴,在露出水面的海滩上来回奔跑觅食。而每当潮水滚滚上涨时,又在洞口高举着那只粗壮有力的大螯,好像在招手示意,欢迎潮水的到来。无论潮涨潮落,招潮蟹总在潮头欢呼雀跃。有一类诗评家跟招潮蟹一样,无论什么诗歌潮流袭来,他都在潮头奔跑、紧跟潮头,生怕落在了潮头后面,比如“下半身诗派”出现了,他说好;“垃圾派”出现了,他也说好;“口语诗”、“废话诗”出现了,他还说好;比如“梨花体”出现了,他说好,“羊羔体”、“乌青体”出现了,他依旧说好。他也不怕口水淹没了他。总之,这类“招潮蟹诗评家”紧跟潮流,就怕别人说他不懂、落伍。比如北京的C诗评家、南京的Z诗评家等就属于这类。
在座的诗人对Y诗人生动的概括,报以热烈的掌声,深表赞许。X诗人发言完毕后,“击鼓传花”的游戏至此拉开序幕,随后,S、J、W、G等诗人一个一个慷慨陈词,将他们心目中的诗评家分类归档,明嘲暗讽,极尽揶揄之能事,而且同X诗人一样,他们大都选择了一样海产品来比喻诗评家,我将他们的观点分述如下。
虾蛄诗评家。虾蛄又称皮皮虾,浑身长着一层硬硬的甲壳,甲壳边缘有锐钩状的刺,张牙舞爪,样子看起来很威猛,有的虾蛄的脖子部位还有一个“王”字,吃起来很不方便,不小心,刺就划了口。最重要的是,这种东西味虽然鲜,但吃起来没什么肉(只有每年1到3月份肉才较肥),除了壳厚、样子吓人外,无实质性的内容。我们有一类诗评家,也是虾蛄这样子,披着一身所谓“理论”的大壳,论起诗歌来,样子十足吓人,引用的都是外国人的话,我们也不知真假,但仔细推敲,其实是扯着大皮,内里什么内容都没有,就像吃虾蛄一样,看了他的诗歌论调,每次都后悔。比如广东的H诗评家、上海的W诗评家属“虾蛄诗评家”。
香蕉鱼诗评家。据说——我没有见过——这种鱼样子很普通,爱吃香蕉,称香蕉鱼。它们成群结队游到一个洞里去,那儿有许多香蕉,它们游进去时还是样子很普通甚至有些斯文的鱼。可是它们一进了洞,就馋得跟猪一样了。它们吃得太胖了,就再也无法从洞里出来,连挤都挤不出洞口了。再后来,香蕉鱼们都死了。这种鱼的特点是,很傻,很不靠谱。有一类诗评家就是很傻,很不靠谱,他们的批评观只有两种:要么吹捧,捧上天;要么棒杀,一棒子打死。正因为爱走两个极端,所以他们的诗歌评论只是一些“大词”、“虚词”的激情上演,悲哀在于,说好时不知道真正好在哪里,说坏时也不知道真正坏在哪里,像香蕉鱼一样很不靠谱,不知节制,自己把自己吃死。比如北京的L诗评家属此类。
狗鱼诗评家。狗鱼是一种性情凶猛,行动迅捷的肉食鱼类,每小时能游8公里以上,常以矫健的行动袭击其它鱼类,很是厉害。一篇《鳗鱼因“狗鱼”而存活 》的文章介绍,日本的北海道出产一种味道珍奇的鳗鱼。鳗鱼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区,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一位老渔民发现了使鳗鱼不死的秘诀,就是在整舱的鳗鱼中,放进几条叫“狗鱼”的杂鱼。鳗鱼与狗鱼是有名的“对头”。几条势力单薄的狗鱼遇到成舱的对手,便惊慌地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这样一来,反而把满满一船舱死气沉沉的鳗鱼全部激活了。有一类诗评家可以称“狗鱼诗评家”,他们对诗歌有较强的艺术敏感力,反应迅速,文字攻击力强,诗坛因为有了他们而生机勃勃,比如济南的Z诗评家、北京的L诗评家当属此类。
五花帽子头诗评家。当G诗人说出“五花帽子头”时,我们都不相信,以为他是为了凑数而编造的一个名头,其实不是,他说,五花帽子头是一种观赏金鱼,他家里的鱼缸里就有。五花帽子头,头大腹圆,四开大尾,全身以浅蓝色或粉红色为基色,体表由红、蓝、黑、白色等花斑或花纹组成,五彩绕身,分外美丽。头顶有方形肉瘤,像是戴着一顶帽子。这类诗评家喜欢给诗人戴帽子、贴标签,比如所谓的“新生代诗歌”、“第三代诗人”、“女性主义诗人”、“新红颜写作”等等,五彩缤纷的帽子、标签满天飞,看上去很美,实则如肥皂泡。我以为,戴帽子、贴标签是一种不可救药的毛病,会桎梏和遮蔽诗人的成长。如果说我给诗歌戴帽子或者贴标签的话,只有两个:好的诗歌和差的诗歌。
河豚诗评家。河豚又名气泡鱼,长得小小胖胖的,样子很可爱,身上有漂亮的暗色斑纹,也称小玉斑。我们知道河豚有剧毒,但是其肉鲜美柔嫩无比,据说,“食得一口河豚肉,从此不闻天下鱼。”剧毒、肉美,这就构成了一对矛盾,所以总有人“冒死吃河豚”。有一类诗评家跟河豚一样,样子看上去很可爱,又热情,但是有毒,有什么毒呢?就是品行低劣,招摇撞骗,骗财骗色,靠在诗评界混的一点小名声,加上花言巧语,专门去搞定一些急切想出名的诗人,能吹捧就吹捧,不能吹捧就诱骗,上当的人不少。这类“河豚诗评家”是诗评界的“大恶”,不可道也。比如河北的某某、成都的某某等都是。
马桶刷诗评家。这个“命名”是在座的那位胖胖的企业家朋友提出的,他说“马桶刷诗评家”不是他的发明,是他太太跟他说的,他太太是一位诗人,出版诗集时请过好几个“大腕”写序。什么叫“马桶刷诗评家”呢?马桶刷是洗刷马桶的刷子,无论马桶是干净还是不干净,拿来了,都要刷一刷。中国有一类诗评家,专门给人写序或写后记,称得上“序言大师”或“后记大师”,因入行早,名声很大,一辈子算下来写了一两百篇序,只要你托情了,他就写,像马桶刷子,每个马桶都刷一刷。每个都要写,那怎么办呢,诗评家便耍滑头,不是左右而言他,就是东一榔头西一喇叭,说好也不着边,说坏也不着边,反正不得罪人,皆大欢喜。“马桶刷诗评家”,话虽粗但理不糙,且生动传神,入木三分,比如北京M诗评家、W诗评家均为此类。
……
最后,当我将诗人们的发言排列到一块儿的时候,我发现,中国诗评家竟拼成了一桌丰盛的海鲜大餐,当然除了命名有些不雅的“马桶刷诗评家”以外。
在座的每一位诗人说完之后,大伙儿盯上了在场的唯一一位诗评家S,他是今晚一直沉默的极少数,有人要求S也要对“诗评家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甚至还要他“清算”、“批判”诗评家。
话说到这里,酒喝到这里,已经有些不讲理了。S诗评家知道无法沉默下去,便开口了,他说,我是个有职业操守的诗评家,不置评臧否我的同行,是我的道德底线,我不能越线;另外,我又是个内心强大,宽容、包容一切观点的诗评家,对于各位诗人对我们诗评家的“清算”、“批判”乃至攻击,我奉行我的外交“三不政策”:不回应、不辩解、不报复。
对于S诗评家耍滑头的发言,诗人们不满,群起而攻之,十几张嘴如在岸上挣扎的鱼的鳃,忙碌地开开合合。S诗评家不得不暂时违背自己的“三不政策”,做出回应。他提出用自己的两个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态度:一是当众一口气“吹掉”一瓶啤酒,以代表诗评家向诗人谢罪;二是用对号入座的方式,对自己诗评家生涯来个“盖棺定论”。
S诗评家说自己应该归入“狗鱼诗评家”的座号。当诗人们发觉在这么多的座号中,只有“狗鱼诗评家”是正面的、积极的时候,大伙儿觉得S诗评家有自我表扬的嫌疑,不可饶恕,一杯杯啤酒洒向S诗评家……
落汤鸡一般的S诗评家不得不再次表态,他发出两个号召:号召全中国的诗评家都来对号入座,检讨自己,批评自己,纠错改错,争取做一个有良心、有责任、有艺术感觉的诗评家;号召在座的诗人以“诗评家”为题,当场写一首同题诗,来发泄自己胸中的不快。
这两个号召得到认同,喝得舌头有些大的诗人们,开始了他们的现场创作与朗诵。平心而论,这些诗质量参差不齐,愤怒的情绪太过强烈,多过了理性的发现与反思,只有W诗人的一首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堪比经典,他声情并茂地朗诵道:
我和无数 / 不能孵化的诗歌 / 站在一起 / 高贵的诗评家色迷迷地走来 / 对我行奸污 / 然后穿上死人的衣裤走开……
华灯已上,微风拂来,溽热散尽,夜已经深沉了,整座城市正以华丽的身姿慢慢进入睡眠之中。这一刻,我们的“诗歌•海鲜”会落下帷幕。李白诗云:“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多么美妙的光阴!有凉风,有迷醉,但我突然发现,诗人们都穿着T恤,无袖,也舞不起来哟!
【作者简介】石华鹏:1975年5月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市。200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2005年结业于鲁迅文学院第五届高级研讨(文学理论与评论家)班。1998年开始写作,在《文艺报》《文学自由谈》《文学报》《光明日报》《当代作家评论》等报刊发表评论、小说、散文200余万字,出版随笔集《鼓山寻秋》《每个人都是一个时代》,评论集《新世纪中国散文佳作选评》《故事背后的秘密》。曾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第六届冰心散文理论奖、首届“文学报•新批评”优秀评论新人奖、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等。现任《福建文学》杂志副主编,副编审。
作者: 海滨 时间: 2017-5-18 17:16
反躬自省,对号入座。我觉得自己一直在路上,一个人走,但是一点也不孤独。谢谢支持!
作者: 龙心 时间: 2017-5-18 17:59
学习
作者: 阿依古丽 时间: 2017-5-18 18:31
啊,好惊喜啊,感谢海滨老师和所有爱诗的朋友!当我大声说出春天,春天早已先我来到这里!
作者: 阿依古丽 时间: 2017-5-18 18:36
啊 ,好惊喜!感谢海滨老师,感谢流派网,感谢爱诗的朋友们。当我大声说出春天,春天已经先我来到这里。
作者: 姚大侠 时间: 2017-5-18 21:58
从文本到人本的理论问题——居士可以此篇诗话为模版参照,完善你的这一理论体系,我乐见其成!
作者: 姚大侠 时间: 2017-5-18 22:24
真诚的交流,是完全打开的,包括灵魂中的幽暗部分,都能够相互照亮!
作者: 姚大侠 时间: 2017-5-18 22:31
对于在生活的表面浮游的都市人,尤其欠缺这种深潜后的沉淀!
作者: 姚大侠 时间: 2017-5-18 22:34
是啊,我曾梦里寻她千百度......
作者: 姚大侠 时间: 2017-5-18 22:41
这是心与心的碰撞,必定能闪烁出生命的火花,我们都能得到它余光的照耀!
作者: 马维驹 时间: 2017-5-19 08:11
海滨老师的阐述非常精彩,我完全赞同。
作者: 海滨 时间: 2017-5-19 09:03
谢谢你的赏读!对话依然在继续,诗歌创作与欣赏都需要沉静下来,进入文本的深处,进入创作主体的内心深处。
作者: 海滨 时间: 2017-5-19 09:04
用灵魂写诗,不为修辞与观念!十分赞赏。
作者: 海滨 时间: 2017-5-19 09:06
古丽好!有空的话,请将关联的作品及相关链接发在这里吧,更加方便友友们阅读和交流。
作者: 海滨 时间: 2017-5-19 09:07
创作需要激情,需要被点燃,有时创作动力也来源于一种有力的回应。
作者: 尖峰存在 时间: 2017-5-19 13:56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 尖峰存在 时间: 2017-5-19 13:57
好一个思想的磁场!喜欢那些有思想的对话。
作者: 长安客 时间: 2017-5-19 13:58
深潜后的沉淀,才能显现出一种力道。
作者: 长安客 时间: 2017-5-19 14:00
在此之前,我曾拜读阿依古丽的作品,值得学习。
作者: 姚大侠 时间: 2017-5-19 15:04
作者: 姚大侠 时间: 2017-5-19 15:06
两人都入诗极深!
作者: 姚大侠 时间: 2017-5-19 22:12
精彩继续!
作者: 海滨 时间: 2017-5-22 14:15
感谢姚大侠!关于诗歌的深度阅读、写作与对话依然在继续。
诗,创作与阅读 - 诗歌评论 - 诗歌周刊 http://sgzk.org/sgzk/200/262/sp/2090.html
作者: 自由人 时间: 2017-5-22 14:33
愿我们现在生命的途中,都能够遇见那一刹那的亮光照耀。
作者: 安居士 时间: 2017-5-22 14:41
嗯嗯,需要沉淀,通过大量文本的阅读以及对创作主体的深度探究,才能最终形成从文本到人本的理论问题的阐述。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