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羅‧卡索就是蘇紹連! |
1968年‧與洪醒夫、蕭文煌籌組「後浪詩社」於台中市。 1969年‧獲「教育廳學生文藝創作獎」大專組小說獎。 1971年‧與林煥彰、辛牧、喬林、施善繼、蕭蕭、景翔等人共組「龍族詩社」。 1972年‧重整「後浪詩社」,出版《後浪詩刊》共出十二期。 1973年‧參加台中縣國語文競賽教師組作文第一名。 1974年‧與陳義芝、莫渝、李勤岸、楊亭、掌杉、廖莫白、許茂昌、蕭蕭等人將《後浪詩刊》改版易名為《詩人季刊》共出十八期。 獲「創世紀二十週年詩創作獎」。 1978年‧第一本詩集《茫茫集》由大昇出版社出版。 1980年‧以《父親與我》作品獲第十六屆國軍文藝金像獎長詩銅像獎。 以《線索》作品獲聯合報小說獎極短篇獎。 1981年‧以《小丑之死》作品獲第四屆中國時報文學獎敘事詩佳作。 ‧以《大開拓》作品獲第十七屆國軍文藝金像獎長詩銅像獎。 1982年‧以《雨中的廟》作品獲第五屆中國時報文學獎敘事詩優等獎。 1983年‧以《深巷》作品獲第六屆中國時報文學獎新詩評審獎 1984年‧以《三代》作品獲第七屆中國時報文學獎新詩評審獎 1986年‧兒童寫作指導專書《兒童樹》出版。 1988年‧以《童話的遊行》作品獲第十一屆中國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 1989年‧以《呼喊自己》詩輯獲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文學獎新詩首獎。 1990年‧以《童話遊行》詩集獲第十三屆中興文藝新詩類獎章 ‧詩集《童話遊行》由尚書文化出版社出版。 ‧詩集《驚心散文詩》由爾雅出版社出版。 ‧詩集《河悲》由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出版。 ‧以《安莉的腳和樹的手》獲十七屆洪建全兒童文學獎童話優選。 ‧以《媽媽眼中的孩子》獲十七屆洪建全兒童文學獎童詩優選。 1991年‧以《小孩與昆蟲的對話》獲聯合報文學獎新詩獎。 1992年‧與向明、白靈、李瑞騰、蕭蕭、渡也、游喚、尹玲等人籌辦「台灣詩學季刊」社。 1997年‧獲台中縣文藝作家協會頒文鋒獎章。 ‧童詩集《雙胞胎月亮》由三民書局出版。 ‧獲1996年度詩選詩人獎。 ‧詩集《隱形或者變形》﹝散文詩﹞由九歌出版社出版。 ‧以《和一位詩人銅像相遇》詩作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詩類第三名。 1998年‧童詩集《行過老樹林》由三民書局出版 ‧詩集《我牽著一匹白馬》由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出版。 ‧以《世紀末台灣新戀曲》組詩獲第二屆台灣文學獎現代詩佳作‧ ‧【台灣詩土】網站及【現代詩的島嶼】網頁建立。 |
作品特色 | 作品名称 |
一、文字图象化 | 〈雁过〉、〈鱼沉〉、〈人球〉、〈春望〉、〈蝶〉、〈钟摆〉 |
二、文字象征化 | 〈困兽之斗〉、〈文字蝗虫〉、〈草场〉、〈黑金之岛〉、〈水龙头〉、〈沙漏〉 |
三、文本拼合 | 〈鱼鼓〉、〈鞋子〉 |
四、文本破碎 | 〈战争〉 |
五、随机拼组 | 〈人想兽〉、〈某种形式〉 |
六、搜索探寻 | 〈小丑〉、〈纸鹤〉、〈遗失的羊〉 |
七、不同路径 | 〈一棵会走路的树〉、〈曲径〉 |
八、多重选择 | 〈门的情结〉、〈椅子〉、〈窟的秘密〉、〈留言簿〉 |
九、双重结果 | 〈假设发生〉、〈诗人vs总统〉、〈蜘蛛〉 |
十、效果变化 | 〈风雨夜行〉、〈春夜喜雨〉、〈扭曲的脸〉、〈生命浮沈〉 |
十一、掀开与覆盖 | 〈人像之谜〉 |
十二、接合操作 | 〈小海洋〉 |
十三、进行与停止 | 〈果汁蚂蚁〉、〈风车〉、〈表演〉 |
十四、互动操作 | 〈对话〉 |
十五、按键操作 | 〈我的花园〉、〈蜘蛛战场〉、〈小丑玩偶〉 |
十六、散聚操作 | 〈争食之间〉 |
十七、文本重组 | 〈八阵图〉 |
十八、填充操作 | 〈填充〉 |
十九、拼图游戏 | 〈二十岁〉 |
二十、动态变化 | 〈时间〉、〈孩子〉 |
詩作 | 解說 | ||
《 穿過老樹林》 溪水清漣樹老蒼踏著春天的陽光 涉過溪水 穿過老樹林 想到我 我可以變作一隻小動物嗎 四處飛飛跳跳 或者 我可以變作一株小樹嗎 和老樹站在一起 聽聽春風 經過的聲音啊 | 解說:讀這首詩有兩種讀法,其一是把「老樹林」當作「傳統」 來想,「穿過老樹林」就是「進入傳統,走出傳統」,那 麼,變作「一隻小動物」或變作「一棵小樹」,不也表示 一種活潑的生機已在「傳統」中出現? 另一種讀法是:人在「老樹林」的大自然中,可以和大自 然融合為一,不管是變作小動物或一株小樹,都是很好的 方式。 | ||
《 花兒的影子》 月移花影上欄杆夜裡 我起來看 奶奶留下來的花 那花兒的影子 隨著月亮的移動 爬上了石階 爬上了檻杆 爬上了我的膝蓋 我想把它摘下來 可是 花兒已經凋謝了 | 解說:花影移動,是由月亮所主控,想想看,花是誰留下來的? 因此,可以把「月亮」想作「奶奶」。奶奶將花兒的影子 移到膝蓋上,你想把花兒的影子摘下,是想保留奶奶給你 的訊息,可是實際上花兒不知什麼時候凋落了,留下來的 ,應是對奶奶的懷念而已。 | ||
《向鳥兒借問》 洛陽三月花如錦睡醒的時候 望向庭院 看到一隻小鳥 在花叢間鳴叫 我想向鳥兒借問一聲 現在是什麼時候了 忽然 春風吹過來 告訴鳥兒 時候不早了 該做功課啊 | 解說:試分析如下: 我醒→看小鳥→問時候 春風吹來→告訴小鳥→說時候 「我」「小鳥」「春風」三者之間,「我」和「春風」似 乎沒有關係,但是,藉由「小鳥」,「我」也該知道時間 得把握,趕做功課去。 | ||
《 盪秋千》 鞦韆院落夜沈沈在院子裡 有人盪著秋千 盪上 盪下 像鐘擺 讓人覺得 時間多麼漫長啊 等待著那人停下來 我也想 坐著秋千 把時間盪快一些 | 解說:由秋千的擺盪聯想到時間,中間以「鐘擺」的比喻做這個 聯想的媒介銜接。別人盪秋千,覺得慢,若換由自己來盪 時,卻想盪快一些,這也是小孩急於長大的心理吧! | ||
《 養蠶 》 坐睡覺來無一事穿藍色短褲的 弟弟養蠶 坐在陽光下 觀看小蠶的生長 有的蠶兒 一口一口 吃掉了綠色的桑葉 有的蠶兒 一條一條 吃出了白絲金絲 穿紅色上衣的 弟弟叫了一聲: 蠶兒吐出了一絲絲的陽光呀 | 解說:這首詩提供了色彩的演出,其順序是:藍色(短褲),綠 色(桑葉),白色金色(蠶絲),紅色(上衣),讓本詩 的意象鮮活起來。 最後一句「蠶兒吐出了一絲絲的陽光呀」是本詩的重點, 也是利用聯想力產生詩味的證明。 | ||
《 荒廢的地方 》 梁園日暮亂飛鴉有一個地方 已經荒廢了 太陽將落下時 可看見烏鴉亂飛 我猜想 以前這個地方 有花 有蝶 有鳳雀 但絕對沒有烏鴉 我這樣猜想 心裡就舒服多了 | 解說:夕陽和烏鴉亂飛,構成了一幅淒涼的景象。 然而,象由心生,雖然面對的是荒廢的地方,但是,如能 想些美好的過去或未來,心中也就平坦舒適多了。 這首詩啟迪人們的心思,要往好的方面想,意志也就不會 銷沉了。 | ||
《 笛聲在飛 》 誰家玉笛暗飛聲是誰吹笛子? 笛聲在空中飛呀 一定有翅膀 才會飛吧 我怎麼看不見 而只讓我聽到 也讓別人聽到 它飛累了吧 停下來好嗎 我想 把它養在我的鳥籠裡 讓它每天叫給我聽 | 解說:笛聲有翅膀,才能在空中飛翔,這是詩人的想像,把笛聲 再度想像後,笛聲變成了鳥,養在鳥籠裡,就可以每天聽 到笛聲了。 笛聲是看不見的,長了翅膀、變成了鳥,這都是想像的, 當然也是看不見的。你若想看見,除非進入意象裡。 | ||
《 綠樹的枝葉》 綠樹交加山鳥啼綠樹的枝葉像手 密密的交錯著 不透露 一絲風聲 或一句鳥啼 綠樹的枝葉像手 緊緊的擁抱著 抱著胸懷中的花 風忍不住了 就把花拂落 鳥不盡的啼叫著 | 解說:「不透露一絲風聲及一句鳥啼」,除了形容枝葉的茂密外 ,還可能暗示綠樹上有一些密祕。 樹開了花(花是密祕的象徵),努力的保護著;風忍不住 了,就把花吹落,之後,隱藏在枝葉間的鳥,就不停的啼 叫著,是為花的墜落而傷心嗎?或是枝葉間的密祕被發現 了?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 ||
《 收入河流中 》 晴川歷歷漢陽樹整個天空的雨水 被一條河流收走了 甚至岸上的雜物 也被收入河中 收得乾乾淨淨的 好像 媽媽在做大掃除 然而,卻有一個地方 草長得茂密 花開得豔麗 小生命快樂的活著 河流不忍心收走它 就繞著彎 走了 | 解說:河流尚能盡力為環保「大掃除」,身為人類的我們,能不 慚愧嗎?還好意思破壞美麗的地球嗎? 如果有一個花草美麗的地方,我們能像河流一樣去保持它 、維護它直至永遠嗎? | ||
《 談話的婦女》 狗吠深巷中深巷中 有幾位婦女在談話 幾隻狗在巷口巷尾追來追去 烈日的光占據了這條巷子 我的媽媽也開門出來 去跟那幾位婦女談話 我以為是狗汪汪汪的叫 她們說話時,影子在地上 我走過去,坐在她們的影子裡 我抬起頭來看她們 是一棵大樹 樹上有許多雞喔喔喔啼個不停 | 解說:巷子、婦女談話、狗吠叫、烈日,構成了一幅嘈雜悶熱的 景象。在某一個社區裡,也許可以看到、遇到。 小孩躲在大人的影子下聽大人談話,把大人看成一棵大樹 ,再把大人的嘴看成喔喔叫的雞,真是有趣極了。這是寫 實,也是意象。 | ||
《 我住的家》 眾鳥欣有託這塊花園很美,蝴蝶你來住 這座湖水真清淨,魚兒你來住 這片草原很寬廣,蜻蜓你來住 這處樹林真幽靜,鳥兒你來住 我也愛我住的地方,深深的 深深的愛著 我的家在台灣 是幸福的家呀 歡迎你也來住 | 解說:這是一首對台灣本土讚美、與對本土認同的詩。 台灣這座島嶼的開放與包容,是值得稱讚的。 而台灣的美,尤其是環保問題,更需要住在島上的人共同 來關懷與愛護。 | ||
《 彩虹消失後》 長虹一出林光動我從樹林裡經過 仰頭看見彩虹 在樹梢上 好像綠葉變紅葉 太陽驚訝的 往西逃走 也把彩虹帶走了 我一低頭 葉子落滿地 每一片都 黑了 | 解說:從絢麗轉變為黑暗,是讀這首詩後的感受。對大自然景物 細膩的變化,能夠有如此敏銳的觀察,是這首詩的優點; 平常我們能注意到樹梢上的彩虹把綠葉變成紅葉嗎?入夜 後,你能感覺到落葉在沒有光彩的照映下,是黑色的嗎? | ||
《 池塘景象 》 最喜樹頭風定後池塘邊有棵樹 樹在風停的時候 喜歡叫我爬上去 坐在枝椏的手臂上 看著池塘 池塘有一幅美景 它好像把天空中的細雨 一滴一滴的吸下去 也好像把黃昏時出現的星星 一顆一顆的吸下去 這樣的美景 我會把它畫在記憶裡 | 解說:這首詩不是純寫景物,它還寫出感覺。第二段,池塘吸入 細雨,也吸入星星,用「吸」來描述,其實是一種感覺, 池塘是不會有「吸」這個行為。 池塘中因為有細雨和星星,因而造成一幅奇妙的美景,你 是否感覺到呢? | ||
《棋局》 老妻畫紙為棋局小時候 你撕下一張月曆紙 由我畫上一幅棋盤 你當帥,我就來當將 輸了,贏了 再撕去一張 換由你畫上一幅 你想當兵,我只好當卒 我們再下一局 有時你輸,有時我贏 在學校也畫一幅幅棋盤 有時白天,有時晚上 日子就這樣過去了 我們長大後 在社會上又畫一幅棋盤 很難再分出勝負了 你還想當帥嗎 | 解說:比賽、競爭,是團體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 從小開始,和同伴比賽下棋,在學校比賽功課成績,長大後 在社會上,又要比賽及競爭,拼個你死我活,可見人的成長 過程中,必須擺設好多的棋局啊! | ||
《 燕子和白鷗》 自來自去堂上燕飛呀,飛呀,屋樑上的燕子 游呀,游呀,池水中的白鷗 我抬頭時要像燕子 我低頭時要像白鷗 飛呀,飛呀,燕子引頸看藍天 游呀,游呀,白鷗俯身入綠水 我伸張雙手擺動 我跕起兩腳跳躍 飛呀,飛呀,我和燕子自由自在 游呀,游呀,我和白鷗相親相近 | 解說:這首詩表現了詩的節奏和旋律,以及排比的句法。 自來自去的燕子,相親相近的水鷗,牠們生活的樂趣,都 是我們模仿與學習的目的。可是,人類太複雜了,不像動 物那麼單純。要快樂的生活著,不妨多多親近那些可愛的 動物。 | ||
《越過山坡記》 大風起兮雲飛揚我和我的父親到山坡上去 風正要越過山坡呀 雲也正要越過山坡呀 大家一起比賽 誰最先越過去 沒多久 父親已像一位猛士 站立在山坡上 高聲吟唱「大風歌」 而風停了 雲不動了 我也累了 我遠遠的看著父親 他一定跑第一吧 他說 他為了看故鄉 一定要跑第一 | 解說:小孩要得知大人的生活,往往是從父親那兒去探尋的,父 親做了什麼,孩子會去看、會去想,而親密的父子關係, 更益發使孩子產生對父親的崇拜心理。這首詩,小孩崇拜 父親像一位唱著大風歌的猛士,只不過小孩更會想,想父 親的心事是為了看故鄉。由於這麼一想,詩中的情懷就非 常感人了。 | ||
《 荒涼的路 》 古道無人行這是一條荒涼的路 爺爺說:幾百年前就有的 但很少人走過這條路 我感到奇怪 路為什麼還在呢 爺爺說:沒人走 但有秋風來走啊 看哪,也有夕陽慢慢的走過去 有彩雲慢慢的走過去 有星辰慢慢的走過去 有雨水慢慢的走過去 雖然沒有車痕,沒有人跡 但這條路仍存在於大地上 於現在的年代裡 | 解說:有人就有路,但有路不見得只由人來走。 敏銳的詩人心中,認為大自然(秋風、夕陽、彩雲、星辰、 雨水)也在走著路;路並不孤獨,並不寂寞;每一條路都存 在於大地上,不管是有形、無形或繁華、荒涼。 | ||
《 陽光通往我家 》 返景入深林陽光從學校出發 循著沒有人的一條小路 通往 一座沒有人的山 再通過 一大片深密的樹林 這條小路最後抵達 我家門口 媽媽坐著 等我等到日落 我想 陽光從我上學 到我放學回來 都跟在我身旁守護著我吧 | 解說:對於陽光的依戀,在這首詩中表露無遺。 世界上,唯有陽光是免費的付出,就如同母親的愛。 陽光一路陪孩子上學、放學,正如母親對孩子的守護。 這首詩把陽光的意義做了一番新的解釋,啊,讚美陽光吧! |
《葉牡丹色彩》 老家在歐洲,攝氏二十度以下 從未超過你手中的溫熱 但是到了台灣 氣候偏愛暖和 看到你,心就潤濕了 七天左右發芽 未免太快呀 然而,你已自中心部位開始著色 向外擴展 漸漸憂愁的色彩 塗遍整個下午 整個一生的邊際 絕不 讓你的腦中留下空白 | 《文竹訴願》 我是陪嫁的弱女子 身細如羽毛,遺棄 在新娘吐出的無奈氣息中飄墜 我是陪嫁的弱女子 彎彎曲曲垂掛在白紗禮服的夢幻中 被玫瑰花的紅色背影吞沒 我是陪嫁的弱女子 在窗外高高的吊起來 窗外,床上被壓扁的玫瑰花也和我同一命運 我是陪嫁的弱女子 不願開花,不願結果,不願生兒女 讓我努力為新娘見證她的一生 |
《案頭杜虹花》 案頭。我在鏡子中陪著妳 把我當作是不老不愛的照片 妳對坐在鏡子前梳理歲月 見白髮一根一根 露了痕跡 成團 成簇 我用很長很長的雄蕊引誘妳的青春慾念 從妳身內飛出了許多蜂 許多蝶,許多....... 在閨房深處飛舞 夏日陽光灑在案頭上 案頭上,有妳的白髮和皺紋 | 《 森林姑婆芋 》 一座黑色的森林就像她撐起的一把傘 她站在山頭,直直的撐起身子 從山下看她,她在雨中 撐著一把黑色的傘就像撐著天空 閃電的光芒勾勒出她的臉龐 擊雷的聲響憾動了她的髮絲 沿著雨水的流向 流向 我們的鞋下 我們走上去 發現她的身旁 插著幾支朱紅閃亮的蠟燭 才驚覺 這樣雨中的山頭 需要一把溫暖的火 為她點燃 |
《西瓜皮椒草》 一片片葉子脈絡綠白相間 綠色來自草原的記憶 白色來自白雲的故鄉 我將瞧見,隱藏在葉子上的你 可能是草原中的一隻綠瓢蟲 或是白雲中的一隻白鴿 沒有其他雜念溶入 也沒有其他雜念形成 如此生活在單純的葉子上 一片接一片,聯結成一簇 草原變得遼闊 故鄉更加遙遠 你一再隱藏將令我瞧不見 我走入草原,在葉子上尋覓 仰望白雲,在葉子上徘徊 此外 我只想把你溶入我心中 | 《五節芒哀歌》 放逐於庭園之外的憂憤子民 從十月底台灣光復後 陸續出現於荒山野地 日據時代,被太陽所烙下的圓形紫暈 在他們額頭繫綁的帶子上 已逐漸褪色 逐漸露出一片白茫 他們,一簇簇的 在寒風中搖撼 無言的 撼動了天地 他們,把身體內凝聚的矽質 逼至葉片邊緣,從髮梢伸出去 像銳利的匕首 為了最後的自衛,割傷了入侵者 |
《風中串鼻龍》 你們把我的身體當成懸崖絕壁 離地數千公尺高 從底下往上攀緣依附 若要抵達峰頂 還要等到明年夏季 我的髮變白時 先在我的膝上釘樁 再到我的腰上繫繩 往上,則到我的肩上豎旗 最後,就在我的髮中 紮著營帳 不是我在搖頭 峰頂是多風的 紮不住營帳的你們 紛紛 在我的髮中飄浮 然後拉開一具具白色的降落傘 乘風而去 | 《水蠟燭焚身》 火焰吐出來的那夜起 風兒就在水面上膜拜 把你的影子一波一波地送過來 我那艘睡著的木舟 被你蕩漾的影子運走了 我無舟可渡,不能靠近你 遠遠地遙望你在水中 自己冒著火焰 焚身 雄花燒盡 再燒雌花 留下的肉身 仍維持你活著的姿勢 讓我那睡著的水舟 載運 載運 在暗夜的水面上 |
《玫瑰花瓣》 妳給我捲曲的舌頭,舔著,背部綿延千里的丘 陵;薄薄的舌頭,舔著,頸間隱入髮際的天梯 ;柔軟的舌頭,舔著,額頂鏤刻歲月的岩壁; 光滑的舌頭,舔著,肩胛沈重的堤岸;沾著露 珠的舌頭,舔著,雙唇覆蓋住的同樣的舌頭。 舌根已潮濕。 舌頭,是一片玫瑰花瓣,在妳說話的言語中, 在妳朗頌的詩詞中,在妳歡唱的歌聲中,是那 麼的鮮紅!一如當年妳給我的愛啊。 | 《鑼聲》 用濃濃的粉墨化妝的臉,一張一張的掛在後台 的舊鏡子裡,其中有一張臉為著今夜即將上演 的角色而流淚。演員一一在鏡子前尋找自己的 臉,以及自己的身世和命運,其中一個演員哀 傷的說:「我不敢看啊,那鏡子裡的臉是我前 世的模樣!」 鑼聲響了!持續響著。戲上演。 我坐在戲台下不禁哭了,我看見許多個我演著 這齣戲,每一個我一轉身,都是不同的面目, 但我知道,有的是前世,有的是今生,有的是 來世。 | |
《我在電腦裡養了一隻貓》 我的手指穿過黑夜,輕輕敲擊鍵盤,螢幕出現 一行行的文字,正是我的一首未完稿的長詩。 我每夜為它趕寫。有一夜,我在鍵盤上每敲出 了一個字,電腦的主機體就發出細微的嗚叫聲 ,當我懷疑電腦是不是有毛病時,螢幕上竟出 現了一隻黑色的貓。 那隻貓隨著游標跳躍,有時離游標遠遠的,有 時追逐著游標,而游標是我手指延伸的末端啊 ,被貓玩弄著,舔著,咬著,害我的長詩寫不 下去了。 後來,只要一開機,牠就出現在螢幕上,而且 牠又漸漸長大,有時也會縮小,游標被牠踩在 腳下,我的手指不管再怎麼敲擊,游標就是動 彈不得。牠不停的喵嗚喵嗚叫著,不知是為了 什麼事啊! 我只好在電腦裡養了牠。牠和我的詩篇檔案住 在一起,我任由牠隨意在詩篇中漫步,甚或搬 移詩行,弄翻字句。有一夜,當我開機後,螢 幕上竟出現兩行詩句: 我盤踞的世界只不過小小的一方 這一方,是在你的心,在你的眼 而那隻貓正以含淚的眼光望著我啊! | 《我的明天》 我在明天的時間裡,是這世界唯一的凍結。人 們繼續走著他們的路,繼續死著他們的心,繼 續生著他們過剩的細胞,他們是不會停止的。 我在凍結的時候,是以詩篇的形式。 誰會在明天讀我,朗頌我,吟唱我? 我在明天的時間裡,化身為一首詩,站在街道 上,任人們穿過,從我的詩行穿過,他們是不 會停止下來讀一讀我,也不會,用我的詩去救 他們死去的心。 誰會在明天刊登我,出版我,鑑賞我? 我凍結得如一塊堅硬的冰,只要人們讀我, 我就甘願溶化,以我的生命。 | |
《曠野公路》 一片枯黃的葉子滑落在曠野公路上,一架黑色 的鋼琴在一輛急速行駛的卡車上,滿臉鬍子的 司機眼睛凝視著前方,還有一個戴著大型草帽 的女郎,不見她的臉。 枯黃的葉子,像一片光。四週逐漸暗了下來。 黑色的鋼琴,是曠野上最陰暗的影子。 卡車停放在路旁,女郎走到路中央拾起那一片 小小的光,這時,星空已降臨。女郎將那一片 小小的光放在鋼琴上,慢慢的,把最陰暗的影 子照亮。 司機凝視著前方,前方是公路生命的盡頭。 曠野中一架黑色的鋼琴,是死亡。 | 《一個很小的聲音》 有一回我睡醒時,才發現我的身體已經成為 聲音穿不透的房間了。在我的四週擠滿了不 同的聲音,想要進入我的身體裡。 我看到一個很小的聲音,我把它拿在手上, 吹一口氣,它竟被我吹出窗外去了。其它的 聲音不斷的推擠著,想要從我的耳朵、鼻孔 、嘴及毛孔進入我的身體裡,可是,我就是 打不開身上的管道,它們怎能進來? 忽然,我想起那個很小的、吹出牆外的、不 知去處的聲音,也許是一句遠方來的呼喚啊 !我著急的追出去,想把它找回來。可是, 已經來不及了。 | |
《空屋》 空屋在人類的四週升起,一幢又一幢鎖住了 生活的空間。我在空屋外遊走,望著深鎖的 門扉,緊閉的窗口,思考著如何住進去。 我僅僅所有的一點錢,只夠買一條樓梯,一 條樓梯能讓我住嗎?或者買一面牆,一面牆 怎能住人?我的妻子孩子跟在我的後面,我 要帶他們通往哪個空屋去? 誰能釋放空屋? 最後,我痛下心買了一條樓梯,扛著樓梯尋 覓,尋覓一幢隱僻的空屋,沒人會發現,那 空屋很高很大。我架好了樓梯,帶著妻兒往 上爬,爬進空屋裡,偷偷的住下來。我們仍 流著淚,沒人知道,我們偷住的空屋是宇宙 。 | 《灑水器》 徒步旅行到了仲夏,我用太陽眼鏡來讚美滿 樹的螢光綠。這時候,人們都不再急躁了, 一一沈睡成窗口淡藍色的帘幕。草地上的灑 水器孤獨的,旋轉著,噴出一滴滴模擬的雨 珠。 我用照相機來讚美這座城市的微笑,以及它 上方的浮雲。一個陌生的小女孩站在門口注 視著我,她怎麼流淚了?我忽然想變作草地 上那個灑水器,把自己不斷的旋轉啊!把自 己想念家人的淚水不斷的灑出啊! | |
《門上的窺視孔》 當整屋子裡的空氣發酵起皺時,我仍是一粒 不肯腐爛的豆子。我掉落在地板上,一隻蟑 螂死在我的身旁,牠的觸鬚斜斜的指向牆上 的日曆,那是牠死亡的日期。我問牠:「你 的靈魂呢?」 有人來敲門了。我撕裂自己的身體,開始抽 莖發芽,一寸一寸的往上生長,直至抵達門 上的窺視孔,發現外面有好多的救護人員, 我就從窺視孔穿出去,冒出嫩綠的靈魂。他 們不敢相信,門上的窺視孔竟然長出兩片嫩 嫩綠綠的芽。 | 《牡蠣》 我總在黃昏開始的時候,望著北方,那座台 灣最大的城市的腦波,輻射在天空的記憶體 裡。不久,月亮睜著向日葵似的眼睛出現了 ,朝著西方的海岸尋找落日,而此刻,岸上 有一隻牡蠣死在自己的剖開一半的殼中。 我一個人向著北方前進,步伐如電腦螢光幕 上一顆小小的游標。﹁那座城市在想什麼? ﹂沒有人回答我這問題,只見天空中愈來愈 多而亂流的腦波,迸射出許多星星,正如我 終日追求的靈感。可是,那一隻牡蠣是怎麼 死的呢?牡蠣的殼中流出了一滴星光。 |
──自析兩首散文詩〈蝙蝠〉和〈合唱〉
在兒童文學的領域上,有此一禁忌:應避免描寫死亡,才不致讓孩子對死亡產生恐懼感;凡寫到死亡的情境,均應避諱。此說是否正確,尚待探究,不過,兒童面對死亡的事,在現實生活上,卻是常可能碰到的事。所以在成人文學創作上,也有多數作品以小孩和死亡為主題來描述,企圖展現生命之成長即與死亡面對的極大衝擊感,而給讀者帶來無限的悲慟。
在《隱形或者變形》這本散文詩集裡,可以讀到數首描述小孩面對死亡的詩,〈蝙蝠〉寫出死亡的面貌,〈合唱〉則寫出死亡的召喚,小孩心理上如何接受?行動上如何處置?這兩首詩傳達了什麼?僅作以下個人的陳述:
一、 人死後像一片臘肉當蝙蝠在白天把自己懸掛時,現代人則把自己「懸掛」在某一個「生活位置」或「工作位置」,每天天一亮,就到自己的「位置」上去,開始生活或工作,例如:董事長到董事長室坐在他的位置,每個職員也到自己的位置,交通警察站到自己的指揮位置,學生坐到自己的上課位置,就像蝙蝠把自己懸掛。每人都有一個位置,不管怎樣,活著就該占有一個位置,死了,也要有一個位置。
詩作〈蝙蝠〉:
在白天,我把自己懸掛,想像自己是一柄刀劍,一具無限電話,或者是一件大衣。有一個小孩走過來凝視著我,十分鐘後,他轉頭問他的父親說:「那是誰的遺像?」
我不禁全身顫抖,想著自己死後是否也會如此懸掛,任日晒雨淋,在風中枯乾的一片臘肉。
蝙蝠想像自己是「一柄刀劍」,刀劍是武器,可以攻擊或可防衛,現代人在詭譎莫測的社會裡,為了生存,誰不會武裝自己、爭取自己的權利?人人像「刀劍」,已是司空見慣的事了。
蝙蝠也想像自己是「一具無線電話」,可以在一定的範圍內走動而通電話,和對方溝通,詢問事情,通報祕密,不管是生意上的交易,感情上的聯繫,現代人際關係的處理上,也許就像那一具「無線電話」。
蝙蝠還想像自己是「一件黑色大衣」,黑色大衣給人的印象也許是黑社會幫派大哥的穿著,披著黑色大衣,戴著墨色太陽眼鏡,顯露一副冷酷的姿態、模樣,威風凜凜,令人心生畏懼。現代人應有不少如此的打扮作風吧?
雖然蝙蝠發揮想像,把自己想成可以面對社會環境的三種模樣,就像現代人對自己外在的裝扮或掩飾,但是,在小孩直接的凝視中,這三種模樣完全瓦解於無形,而且,露出本來的面目,本來的面目在小孩的眼中,竟然是「一幅遺像」!那麼,人生在世,不管你武裝成「一柄刀劍」,或忙碌成「一具無線電話」,或冷酷如「一件黑色大衣」,當你生命結束後,其實都只是「一幅遺像」!
蝙蝠聽到小孩發出疑問,才猛然醒悟那三種「想像」,無疑是非常「虛幻不實」,蝙蝠還是蝙蝠,絕不是一柄刀劍、一具無線電話、一件黑色大衣。蝙蝠驚覺後,全身顫抖了,不由得想著自己死後,是否還能如生前一樣懸掛在世界上的某一個位置,死守那生前把持的地盤?可是,一生的日晒雨淋,到最後只得變成一片在風中枯乾的臘肉了。蝙蝠死後,竟是臘肉一片啊,可見,生命死亡後的面貌,不管是蝙蝠或人類,其實也不過如此!
二、合唱招魂曲也許,那是個沒有大人的世界,大人都死了,或不見了,只剩下一群瘦瘦小小的小孩,在葉片上行走,在花朵裡尋覓,忙碌得如一群螞蟻,或如一群蜜蜂。只是,他們沒有歡笑,面容沒有喜悅,他們是為了一件事情而忙碌。原來,有一個人在「寂靜而漫長的時間」裡睡著了,至今都沒有醒來,小孩們想把那個人從「時間」裡拉出來,就投入一條好長好長的「繩子」,這就是小孩們忙碌的事。
詩作〈合唱〉如下:
聽說,這裡睡了一個人,一星期、一個月,甚至超過一年了,都還沒醒過來。在葉片上行走,在花朵裡尋覓,一群小孩向寂靜而漫長的時間,投入一條好長好長的繩子,想要把那個人拉起來。也許,驚動了一隻孤獨的青蛙,牠緊閉著嘴,在一口深不見底的井裡。
一個小孩說:「我們自己唱吧!」用飢餓的喉嚨發音,張著乾裂蒼白的嘴唇,可以看見僵硬的舌頭,焦黃缺落的牙齒,孩子們盡力的用童稚的聲音唱著,破損的歌曲,在幽靜的野外,在睡了的那個人的耳朵裡迴盪。小孩繼續齊聲唱著「招魂曲」,他們相信那個人,一定是他們的父親。
那群小孩的行為驚動了一隻青蛙,青蛙卻緊閉著嘴,而且還踞守在一口深不見底的井底,也不跳出來了。青蛙不叫,一切還是寂靜無聲,驚動不了那個人,那個人仍然睡得非常沈穩,好似那個人也睡在這口沒有動靜的井底。
小孩、葉子、花朵、井、青蛙構成了童話般的境界,一切寂靜安詳,尤其是還睡了一個人,青蛙甚且無聲,這麼美好的氣氛下,誰敢驚動?可是到了第二段,竟然大為轉變,令人訝異驚惶!
那麼,是因為太寂靜無聲了,所以小孩要自己唱歌,把睡著了的那個人叫醒。小孩一唱起歌來,我們才看清楚小孩已不是小孩的模樣,而是又病又窮一副衰老的長相:「飢餓的喉嚨」「乾裂蒼白的嘴唇」「僵硬的舌頭」「焦黃缺落的牙齒」,這些描述加在小孩的臉上,彷彿變成了非洲盧安達的難民兒童,令人心疼難過。小孩外表已不成人形了,他們還努力的用童稚的聲音齊唱著不完整的歌曲,是為了什麼?原來,他們相信那個睡著了的人,是他們的父親,為了要找回父親,他們在葉片上行走,在花朵裡尋覓,唱著「招魂曲」。
這首詩從第一段童話境界般的溫馨期待,到第二段急轉直下,變成了現實世界的殘酷面貌,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第一段寫睡了的那個人,其實,就是死了的父親,而這群孩子尋尋覓覓的、齊聲唱著的,只為了招回父親的靈魂。結果如何?就算招回了父親的靈魂,這群生活在沒有大人世界裡的小孩,又將如何繼續生存下去?
小孩凝視死亡,跟大人有何區別?死亡的面貌會帶給小孩恐懼的印象嗎?死亡的陰影下小孩如何堅持生存的意志?〈蝙蝠〉和〈合唱〉這兩首詩提供了思考的方向:活著的大人如果行屍走肉,在小孩的眼光中亦如一副死亡的面貌,如蝙蝠變成臘肉一片;大人死了,小孩會抑制悲痛,不管怎樣無助,小孩會說:「我們自己唱吧!」去做著他們該善後的事。
這兩首詩不屬於兒童文學,它是寫給成人讀的現代散文詩,但均探討了兒童在面對死亡的心理印象,只不過,正由於是小孩,所以更讓成人觸痛了久已失去的童年原始心靈,亦即成人透過小孩的眼睛去凝視自己不敢凝視的死亡。
二、《沈默的嘴和落寞的眼睛》
很少看見小孩的臉上有一張沈默的嘴,一對落寞的眼睛,而在《隱形或者變形》﹝九歌出版社出版﹞這本詩集裡卻讓我看到了這種面容。小孩涉世未深,心靈本為純真無邪,何來沈默和落寞?或許是有特殊原因,從其時代背景、生活環境、成長歷程、生理狀況來探究,想能得證一二吧?然而,詩往往給的文字訊息太少,縱使要探索,亦因其詩句的歧義不一,故而顯得困難重重。
一、 沈默的嘴:風鈴據我所知,嘴唇呈藍色或紫色,是患病的現象,而且病情非彼尋常,應該算是嚴重的慢性病症狀吧?六七個病童在一起,從哪裡來?是從同一個病院出來的,或從同一個收容所來的,或從同一個患區來的,都有此可能。詩的第一段說,這六七個小孩常常來看「我」,「我」是誰?是怎樣的一個人?是小孩嗎?還是一個成人?一個老人?也是病患嗎?或是……同樣的,也都有此可能。
先看這首題為〈風鈴〉的詩:
玻璃窗外,那六七個有藍色嘴唇與紫色嘴唇的小孩,常常來看我,把臉貼在玻璃窗外,一直沈默著,也彷彿一直企求著,想要和我敘說什麼似的,可是,我已累了,沈睡了。
我夢見那些小孩變成一群鳥,緊緊靠著,張著嘴巴,卻沒有叫聲。我驚醒過來,推開玻璃窗,看不到小孩,可是,迎面吹來的風,搖響了窗框上掛著的一串風鈴,叮叮噹噹,彷彿是一群啼叫的鳥,彷彿是那些小孩留下的小小嘴唇,藍的、紫的光影印在玻璃上。
詩裡的人物有「我」和「六七個小孩」,「我」在玻璃窗內,六七個小孩在玻璃窗外,兩相互望,卻沈默無聲。只因陌生,卻無話可說?小孩來看「我」,是出之於好奇嗎?為什麼會有一個人在玻璃窗內,也不出來,顯得那麼疲累,而且後來竟睡著了。是累,是憔悴,「我」經歷了什麼事,為什麼累了?詩中沒有明寫,也沒有以上連番疑問的答案。詩,變成不斷的推理、假設及疑問,種種可能的答案由讀者在自己的心中衍生,而形成解讀的樂趣。詩,是所有解讀中最會產生歧義的文體,由此可見。
第一段中「也彷彿一直企求著,想要和我敘說什麼似的」此為猜測句,其實已明確透露小孩來看「我」的目的,雖然嘴巴沈默,但眼神有所企盼,心中有話要說。敘說什麼話呢?詩中無所述,我們不能得知。小孩一方面要說話,一方面卻沈默,看似矛盾,其實乃因小孩與「我」之間隔著玻璃窗,窗內的「我」既知小孩多次來到窗外探望他,為什麼不和小孩說話呢?前面已說過,是他太累了,累得睡著了。
到了詩的第二段,則寫睡著的「我」做夢,其夢正是睡前所見的事物影像之映射及轉換,小孩變成一群鳥,緊緊靠著,沒有飛翔,或者無法飛翔,張著小小的嘴巴,卻沒有叫聲。小孩變成了鳥,應該是多麼美的夢幻,可是,我們看見詩中所描述的,是一群令人憐憫的鳥,彷彿受盡折磨後而緊緊依偎在一起,等待救援,他們張著嘴巴想呼救,想乞求援手。在這裡,夢,反映了現實;夢,讓現實更為深刻。這一夢,非常短,只有物和人相對轉換的意象。這一夢,到了第三段就消失了。
第三段寫「我」驚醒過來,想找變成鳥的小孩,「我」才推開窗,但已太遲,小孩不知何處去,「我」此時必然一方面感到遺憾,一方面感到虧欠。遺憾,是因為想見小孩而去開窗,卻不見小孩了;虧欠,是因小孩原先常來看「我」,「我」竟不予以理會,以致小孩可能失望而離去。人間多少機會因而錯過!人間多少緣份因而流失!小孩也許永不再來看「我」了!
讀到第三段,「風鈴」一物才出現。初見詩題「風鈴」,在讀第一段時也許會猜想:那六七個有著藍色嘴唇與紫色嘴唇的小孩,會不會就是風鈴?擬人喻物,人即是物,小孩即是風鈴?小孩不見了,風鈴才出現,因此「風鈴」有可能是「小孩」的化身。本詩有三個擬喻之處,如下:
1、夢中的小孩→變成了一群鳥,沒有叫聲。「小孩」和「風鈴」兩者的擬喻都指向「鳥」,這是其共同點,唯一的區別是,夢中的鳥沒有叫聲,風中的鳥卻有叫聲;此乃未開窗時,無風,沒有聲音,開窗後,有風,有聲音。如此看來,很明顯的,詩中寫的「小孩」,其實就是「風鈴」,那種有有六七個藍色、紫色串在一起的風鈴。最後又說風鈴「彷彿是那些小孩留下的小小嘴唇」,「嘴唇」是風鈴的具體形象,懸掛在窗口,並把光影印在窗玻璃上,留下追憶的幻影。
2、風中的風鈴→彷彿是一群鳥,啼叫著。
3、風中的風鈴→彷彿是那些小孩留下的小小嘴唇。
綜合來看,此詩乃「風鈴」種種擬喻下的作品,第一段不明說,把「風鈴」喻為「小孩」,第二段竟把「小孩」喻為(變成)「鳥」,第三段把「風鈴」明確地也喻為「鳥」,又喻為「嘴唇」。此詩就在這多重擬喻中形成其多變的意象,再混合現實與夢、真與假、醒與睡、有聲與無聲、窗內與窗外,如此錯綜建構而成的作品。
二、落寞的眼睛:金魚眼的小孩
和〈風鈴〉極為類似的另一首詩〈金魚眼的小孩〉如下:
臉上有一對金魚眼的小孩,從窗口看著我,我正憂鬱的沈思如一座塑像。小孩好奇的眼睛在透明的玻璃窗外游移,真像一對金魚呀!一定想游進屋子裡來。我心裡一想著,那對眼睛果然穿透玻璃游進來了。
在我前後左右環繞,緩緩的游著,使我昏眩了。我眼中含著淚水,等待,企盼,果然那兩隻金魚游過來了,游入我的雙眼裡。我終於用淚水餵養了小孩那對落寞的眼睛。
這是寫一位有著「金魚眼」的小孩,從窗口來觀望「我」,以致產生幻覺的情形。先試探作者為什麼喜歡以小孩探望「我」做為詩的題材呢?有兩個可能原因:第一,小孩是作者自己的幻影,也就是作者自己在觀看自己,藉由小孩純真無邪的眼中來描述自己,也藉由自己回溯式的想念來描述小孩,所以小孩可能就是作者童年的模樣,而以這種類似依戀童年的情結形成了〈風鈴〉及〈金魚眼的小孩〉兩首詩。第二、是作者自我的仰慕心理,在詩中安排自己當成小孩矚目的焦點,想以小孩未受汙染的目光來欣賞自己;但其實,小孩不過是作者自己的化身,等於作者在鏡中觀看自己,亦如同臨水自憐的水仙而已,並沒有外人對作者的欣賞,如此看來,作者是相當孤獨而寂寞的。
現在就看此詩作者怎麼憐愛自己,「我」怎麼憐愛小孩。
小孩的長相上,特殊的地方是有一對「金魚眼」,眼瞼短,眼球凸出,此種眼睛有明顯的大眼球,若加上長長的黑睫毛,則頗像一對金魚;但是擁有這樣的眼睛不見得是正常人的長相,亦有可能是患上某種疾病的症狀。是不是病童並不重要,作者藉金魚游動的意象寫出了這個令人憐愛的小孩,這才是值得重視的。
當小孩從窗口看「我」時,「我」正在「憂鬱的沈思」,一方面是沈思的姿態,一方面是憂鬱的表情,則「我」是一手托住下巴,一手撫住胸口,加上眉宇深鎖,瞳仁凝視不移而如一座塑像。「我」因何事憂鬱?又沈思何事?詩中雖無明確說明,卻使這首詩的敘事情境上更添加了神秘感。小孩的眼睛流露著「好奇」,看著玻璃窗內的「我」,也許「我」是一個被鎖住的病患、被關住的罪犯,或被囚住的動物,失去活動空間,只能如一座塑像踞守在裡面,而讓窗外的小孩觀賞。從小孩「好奇」的眼睛中,「我」猜想小孩是想進屋子裡來,可是,未開門,未開窗,小孩能進來嗎?小孩如何進來?詩中有神奇的一幕:
「我心裡一想著,那對眼睛果然穿透玻璃游進來了。」
這是魔幻意象,只用心上的念頭,就能於現實世界中成為真實的情景,唯有魔幻才有可能吧!由於眼睛變成了一對金魚,所以才有游的動作,當它穿透玻璃游進屋內,像在不可能的幻境中,完全已脫離寫實,而變成「魔幻寫實」,產生了如真如幻的意象。
詩轉入第二段,繼續營造魔幻意象。像金魚的那對眼睛游進來後,開始圍著「我」,在前後左右環繞,此即顯示小孩的好奇,想看清楚「我」的姿態是如何沈思,「我」的表情是如何的憂鬱,這樣的一座塑像到底是如何引起他的好奇。由於眼睛在周圍不斷的環繞,而使「我」昏眩了,「我」亦在追隨小孩那對眼睛,但「我」卻如一座塑像不能動彈,只能以「我」孤立在中心,而任由小孩的眼睛環繞在四周如金魚緩緩游著,注視著「我」,仰慕著「我」,欣賞著「我」。從來未曾成為矚目焦點的「我」,因而感動了,感動於小孩對「我」的仰慕,感動於小孩不離「我」而去,感動於小孩能克服阻礙而進來看「我」,所以「我」眼中淚水盈眶了!
然而,「我」仍在等待、企盼,為什麼?「我」不甘願只是被觀賞吧?「我」真正等待、企盼的,是一種與小孩的「融合」及「交會」,讓小孩與「我」有所互動。小孩的眼睛化做兩隻金魚,游在半空中,只有空氣,哪裡有水,為了活下去,那就讓它游進「我」的雙眼裡,「我」的雙眼可以化做兩缸水容納它。當它游進「我」的雙眼裡時,亦即小孩與「我」的目光「交會」碰在一起,互相看見對方,小孩在「我」的眼睛裡,「我」在小孩的眼睛裡。此即「我」真正要等待的一刻和企盼的事了。
小孩的眼睛→游入(像金魚)→我的眼睛
這種魔幻般的意象,仍得藉擬喻的技巧才能完成,因此,「金魚眼」三字是實際對小孩眼睛的描述,也是對小孩眼睛的擬喻。唯有讓小孩的眼睛由「像」金魚,進而轉變「為」金魚,這首詩的整個想像境界才得以由第一段的一般寫實演進到第二段的魔幻寫實。
本詩的最後一句:「我終於用淚水餵養了小孩那對落寞的眼睛。」給了以下兩個再深入探討的意涵,其一是「落寞的眼睛」:寂寞而無人理會、孤寡而無歡樂的小孩,他為討「我」注目、企盼「我」關懷,眼睛先露出好奇之光,等與「我」實際接觸後,再呈現原來落寞的神色;這樣的小孩缺乏父母親情朋友的愛,也許如此,「我」才會成為小孩仰慕親近的對象。其二是「淚水餵養」: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畫面,宛如母親餵養子女,動物餵養幼雛那般情景;「我」對於小孩的關懷,也同樣付之於餵養的行動,小孩的「渴」與「餓」由那對落寞的眼睛暗示出來,他渴望愛的滋潤,他需要愛來填飽,因此,「我」用感動和憐惜的「淚水」來餵養了小孩。
「風鈴」與「金魚眼的小孩」這兩首詩,都是以小孩為題材,前首寫小孩的嘴唇,後首寫小孩的眼睛,又同樣寫小孩來看「我」,但前者小孩離去,後者小孩進來,前者留下嘴唇的藍色或紫色光影,後者的眼睛游入「我」的眼睛裡而得到淚水的餵養。兩首詩的結局雖然不同,但「我」與小孩兩相企盼互見一面的心理卻是一樣的,這是一種人與人之間自然流露的關懷,「我」可能是一個在精神上及現實上被困鎖的人,小孩由於嘴唇或眼睛的異常症狀,可能是一個病童,他們由於因緣際會而見面,他們想相互憐愛,想相濡以沫,想融合為一體,在此種情形之下,「我」即是小孩,小孩即是「我」。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