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浅评李少君诗歌 [打印本页]

作者: 幽林石子    时间: 2017-6-2 19:14
标题: 浅评李少君诗歌

【李少君,1967年11月生,湖南湘乡人,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诗刊》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委员,一级作家。主要著作有《自然集》《草根集》《诗歌读本:三十二首诗》《蓝吧》《在自然的庙堂里》《文化的附加值》等,主编《21世纪诗歌精选》。诗作入选大学教材及百年诗歌大典等数十种选本,并被翻译成英文、德文、韩文、瑞典文、塞尔维亚文、越南文等,多次应邀参加国际诗歌节,被誉为“自然诗人”,所提出的“草根性”已成为二十一世纪诗歌关键词。曾任《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文联专职副主席。】


凉 州 月


一轮古老的月亮
放射着今天的光芒

西域的风
一直吹到了二十一世纪

今夜,站在城墙上看月的那个人
不是王维,不是岑参
也不是高适
——是我

幽林石子浅评:此诗有一种宽泛的素描效应,明月、清风、月下人是画面中最清晰的主题思想血脉。诗题点明了作者诗情的发源地,触景生情,“情”如一把澎湃的古琴,架在浩瀚的月色下,弹奏今古文化之音。诗中的“风”,并不是清风,而是指向于古老的笔墨之心、汉语之声,墨水的河流从西域迂回至二十一世纪的疆土。结尾一个“我”字把月下之人远大的胸怀与抱负,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产生敬佩之情。


傍 晚


傍晚,吃饭了
我出去喊仍在林子里散步的老父亲

夜色正一点一点地渗透
黑暗如墨汁在宣纸上蔓延
我每喊一声,夜色就被推开推远一点点
喊声一停,夜色又聚集围拢了过来

我喊父亲的声音
在林子里久久回响
又在风中如波纹般荡漾开来

父亲的答应声
使夜色似乎明亮了一下

幽林石子浅评:在岁月的汪洋中,我们最害怕一片黄叶,或一脉枯枝,在出其不意中拨动内心的忧伤。如果寒风与冰凌在低吼中命题,而结果总会越来越黯淡。李少君老师的这首《傍 晚》正刻画了命题后的计算过程。父亲老了,喜欢去林中独自漫步,独自演绎黄昏,他的脚步与身影慢慢进入夜色,这让作者生起“黑暗如墨汁在宣纸上蔓延”的担忧。夜色越来越黑,他似乎看见父亲已淹没于最暗的部位。这时他忍不住大声呼唤,因为“每喊一声,夜色就会被推开推远一点点”。如果没有听到父亲的答应声,如果“夜色又聚集围拢过来”,这是最令人沉重的事情。终于,父亲答应了一声,使夜色明亮了一下。就象黄叶在微风中最有生机地踱步,也能赋予人们欢欣与希望。


海之传说


伊端坐于中央,星星垂于四野
草虾花蟹和鳗鲡献舞于宫殿
鲸鱼是先行小分队,海鸥踏浪而来
大幕拉开,满天都是星光璀璨

我正坐在海角的礁石上小憩
风帘荡漾,风铃碰响
月光下的海面如琉璃般光滑
我内心的波浪还没有涌动……

然后,她浪花一样粲然而笑
海浪哗然,争相传递
抵达我耳边时已只有一小声呢喃

但就那么一小声,让我从此失魂落魄
成了海天之间的那个为情而流浪者

幽林石子浅评:如果你要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你的阅读犯了一次很严重的错误。李少君老师的文笔就有这么妙,如一张神奇的大网,可捕住整个诗性的江山,也不放过一小滴细细的萤火。此诗的诗题就是主题,而正文所有的文字都是在为结尾的“情”字布局,诗中的“情”非爱情。在这里,诗人身倚波澜火热的胸口,他必定要向大海倾诉一切人生感悟,倾诉亲情、爱情以及对世界的依恋,以便给生命亲切而绵延地触摸。这所有的悄悄话都只说给海听,爱语回荡在海天之间,海在回应时也只有一小声呢喃。而在呢喃之前,就已经情不自禁地展开了野性的身姿。


荒漠上的奇迹


荒漠上的奇迹
对于荒漠来说
草是奇迹,雨也是奇迹
神很容易就在小事物之中显灵

荒漠上的奇迹总是比别处多
比如鸣沙山下永不干涸的月牙泉
比如葡萄特别甜,西瓜格外大
牛羊总是肥壮,歌声永远悠扬

荒漠上还有一些奇迹
是你,一个偶尔路过的人创造的......

幽林石子浅评:这是一首比较自然清新的小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也不注重技巧性的呈现。整首诗都流露平静舒缓的自然的表情,不诡异,没有情感上的平平仄仄,没有深呼吸。这首诗最动人的诗眼是结尾句,“是你,一个偶尔路过的人创造的......”。最终,所有的语言都成了他的配角,为他的一小片奇迹而生存,为主角的绝技而平静地表演。


抒怀


树下,我们谈起各自的理想
你说你要为山立传,为水写史
我呢,只想拍一套云的写真集
画一幅窗口的风景画
(间以一两声鸟鸣)
以及一祯家中小女的素描
当然,她一定要站在院子里的木瓜树下

幽林石子浅评:中年生活实际是人生脉络的一段沉稳的巅峰。诗中通过两个人的聊天对话,各自抒怀,互诉对未来的展望。一个是浊浪滔天的理想主义者,足痕与生机满满地挂在嘴上。而另一个却比较沉淀与理性,他把成熟的欸乃之声压进深水。风帆扬起辉煌的平仄,同时把手伸向跟随在身后的人,骨肉是身体最重要的一部分。当阳光落进村庄,可以安闲地与亲人一起享受家庭的宁静与温暖。


美的分寸感


美的分寸感
呈现在她每一缕
精心梳理过的细腻的发丝上

深夜,他蹑手蹑脚地潜入
却仅仅亲吻了一下她的额头
没有偷走任何东西,包括她的心

幽林石子浅评:这首小诗真正把一位男子对一位姑娘的爱慕写得入目三分,貌似作者的亲身经历。因为他爱她,所以很尊重她。她可能是一个传统的羞涩而美丽的女子,正因为这种传统与羞涩,所以诗中美的分寸感,就自然地引申出爱的分寸感。这里“尊重”就与“分寸”建立了刻骨的因果关系。整个第三段都是“爱的分寸感”的有效呈现,尤其结尾收得妙。他所有的举动其实就是爱的表现,有一种优美的可以听到呼吸的冲动,但因为有“尊重”为前提,火热自然被“尊重”扑灭,所以“仅仅亲吻了一下她的额头”。一个“偷”字用得俏皮而可爱,体现了恋爱中的人善于制造传情游戏的心理,这是恋爱中必不可少的小浪漫、小温馨、小精彩。至于有没有偷走她的心,就只有女主角最清楚,读者不得而知,呵呵。


泄露


她垂下眼帘
关闭了自己的内心秘密
仿佛一睁开就会泄露似的

她总是这样神秘而遥远
仿佛白云辉映之下
墙角里的独自摇曳的一株幽草

幽林石子浅评:读到这首诗时,我真想给李少君老师取一个绰号了。“情诗王子”,可能读者不答应,因为他的很多别的题材的诗一样精彩。这个问题还是交给少君老师自己去考虑一下先。此诗从一开始就进入高潮,常常吸引读者的视线。明明有话要说,怎么一垂下眼帘,就把内心的秘密关起来了呢?诗歌的韵味就是这么撩人,这么丰足,散文与小说远远不及。这“秘密”的含义可就很丰富啦!或许是柔软的秋波,或许是灼热的沸水,还可以是清凉的小溪。至于最后如何定义,就取决于身边男人在乎的那把“锁”。你要爱,就去春天找到钥匙,你若不爱,就让眼睛一直锁着。


春夜


春夜,无人时
一个青年男子,在树木稀疏的小道上
优雅地脱下白衬衣
搭在左肩上

他经常在林中散步
吸收着草木之清香气息

幽林石子浅评: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此诗的主题思想,应该是:“春夜,一位男子经常在小道上,一次又一次,卸下沙砾、烟雨、夜色,装上草木之清香”。如果把生活的沉重比喻为沙砾,那么孤帆的迷蒙就是烟雨,梦想也只是在黑暗中游移。所以,一生的绎站使人时起时落,同路与不同路的人都长得有些朦胧,目光非常幽深。当快乐沉下去,忧伤便会浮出水面。这时候,我们需要晃动抒情的尾巴,说时隐时现的涛声,舞悠悠扬扬的细水。




【幽林石子,实名石世红,女,湖南省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诗歌培训班学员,音乐诗人,专栏作家。近六百篇作品发于《诗选刊》《星星诗刊》《西北军事文学》《山西文学》《中国文学》等全国数十家报刊杂志。作品入选《2015中国年度作品.散文诗》《2015中国诗歌排行榜》《2012中国当代汉诗年鉴》《诗屋2015年度诗选》等多种年度选本。数次荣获省级、国家级诗歌奖。被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文联授予“2014--2015长沙文艺新人”。诗集《草木的事业》出版中,入选2017长沙文艺创作重点扶持项目。】
作者: 重庆文杰    时间: 2017-6-2 21:06
来读好诗好评。
作者: 幽林石子    时间: 2017-6-6 12:29
重庆文杰 发表于 2017-6-2 21:06
来读好诗好评。

谢谢朋友,远握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7-6-10 19:26
支持集中的一组点评。
作者: 幽林石子    时间: 2017-6-11 16:37
张无为 发表于 2017-6-10 19:26
支持集中的一组点评。

谢谢张编辑支持,刚刚在诗歌周刊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发于第264期,多谢。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