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诗”与“史”的价值刻度——读我是阿色的诗 [打印本页]

作者: 方文竹    时间: 2017-7-3 16:13
标题: “诗”与“史”的价值刻度——读我是阿色的诗
“诗”与“史”的价值刻度
■方文竹

古今中外,“诗”与“史”之关系成为一桩美学公案。以“诗”证“史”,或以“史”解“诗”皆不可取。关键是看你是取社会的抑或美学的视角。“史”就是过去事实的罗列?其实,诗歌中的“史”已被发酵、化解、改写、变形、质变、增殖等。当然我这里是指好诗、优秀的诗、真诗之化史,伪诗、平白如话的诗不在此之列,因为散文化、没有诗味的诗记述“史”就和“史”本身没有多大区别。
在我是阿色的诗中,以“洺河滩”为“诗”“史”的“生产车间”,围绕“洺河滩”布置大量人物、事件、风物并注意细节的镌刻增亮或抹暗全篇,表面上看,“史”为“诗”的填充材料或供血站。“诗”性的有无严峻地考验着诗歌写作本身。然而诗人只是呈现,并未直接加入自己的“解释学”。冒险在加大,且在继续:诗人几乎全用“笨”的手法,似乎与有意“史”对应,他的诗似乎不多用日常诗的手法——象征、意象、比兴等,而平白、直叙却让人感觉得诗“味”盎然,让人感觉得“诗”和“史”之外都粘血连骨带着一个黑暗的空间、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让人萌生“这段常见的文字平日里读起来是史,咋现在读起来却是诗”?……得力于一定的遣词造句能力和语气、语态、语感的天份以及调动看得见看不见的种种诗写手段……其中我看出一项“标题引伸、提升、扩展法”如《历史的天空》《民国》《浮尘记》《我的宗教》《人世间》等。但也不全是“诗”,光是“诗”是“史”都不算成功,而是在“诗”与“史”之间走钢丝,若即若离,亦此亦彼,非此非彼,但也不是一笔糊涂账,否则就不见“诗”与“史”的价值刻度。
他的能量在于集束式展示,两首是加法,三首以上则是乘法了,做到了诗性增殖,由“史”向“诗”的递进、邅变。同时,“诗”意包含了“史”实,因为一首诗的诗意往往大于一个史实,当然这里指成功的“史”诗。例如《你长得那么高》甚至用唯美的画面涂抹时间的裂缝。诗歌比“历史”更具有“雄心”,对此,我是阿色的写作是存在论意义上的表达,即“已经过去”和“朝向未来”在“当下”得到了统一,这也是克罗齐名言“一切的历史是当代史”的诗性润色。不过,在当代诗人和诗歌写作致敬杜甫的有益尝试中,我是阿色也告诉我们:现代的归现代,过去的归过去。这样才有“诗”与“史”的价值刻度,才是不可重复性,否则诗人的写作还有什么意义?
总之,为了证实以上的拉拉扯扯,现举一例,可以一窥我是阿色的“史”诗之脉象。

花船
花船里
她摆弄着姐姐的胭脂
系红头绳的月亮
拴在岸上

她的姐姐
跟着胡家的灯笼
跨过青石拱桥
紧走几步

从散发着紫薇香气的侧门
进入胡老爷的院墙

       我将此诗的解读分成三个层次。
       一,花船、胭脂、红头绳、岸、灯笼、石拱桥、侧门、院墙等时代的一幅感性画面,虽是黑暗时代,却有一种纯净的美。
        二,年轻姑娘嫁给老头,在纯净的美的画面中透露出淡淡的忧伤,表现得非常隐忍。
        三,淡淡的忧伤甚至带有丝微的美感中,是否意味着“她”将来的同样命运?
        看起来平铺、直白,其实对于现实并非直线式呈现,隐藏着些许“阅读症候”。

作者: 车行    时间: 2017-7-3 17:00
在我是阿色的诗中,以“洺河滩”为“诗”“史”的“生产车间”,围绕“洺河滩”布置大量人物、事件、风物并注意细节的镌刻增亮或抹暗全篇,表面上看,“史”为“诗”的填充材料或供血站。“诗”性的有无严峻地考验着诗歌写作本身。然而诗人只是呈现,并未直接加入自己的“解释学”。冒险在加大,且在继续:诗人几乎全用“笨”的手法,似乎与有意“史”对应,他的诗似乎不多用日常诗的手法——象征、意象、比兴等,而平白、直叙却让人感觉得诗“味”盎然,让人感觉得“诗”和“史”之外都粘血连骨带着一个黑暗的空间、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让人萌生“这段常见的文字平日里读起来是史,咋现在读起来却是诗”?……得力于一定的遣词造句能力和语气、语态、语感的天份以及调动看得见看不见的种种诗写手段……其中我看出一项“标题引伸、提升、扩展法”如《历史的天空》《民国》《浮尘记》《我的宗教》《人世间》等。但也不全是“诗”,光是“诗”是“史”都不算成功,而是在“诗”与“史”之间走钢丝,若即若离,亦此亦彼,非此非彼,但也不是一笔糊涂账,否则就不见“诗”与“史”的价值刻度。
他的能量在于集束式展示,两首是加法,三首以上则是乘法了,做到了诗性增殖,由“史”向“诗”的递进、邅变。同时,“诗”意包含了“史”实,因为一首诗的诗意往往大于一个史实,当然这里指成功的“史”诗。例如《你长得那么高》甚至用唯美的画面涂抹时间的裂缝。诗歌比“历史”更具有“雄心”,对此,我是阿色的写作是存在论意义上的表达,即“已经过去”和“朝向未来”在“当下”得到了统一,这也是克罗齐名言“一切的历史是当代史”的诗性润色。不过,在当代诗人和诗歌写作致敬杜甫的有益尝试中,我是阿色也告诉我们:现代的归现代,过去的归过去。这样才有“诗”与“史”的价值刻度,才是不可重复性,否则诗人的写作还有什么意义?
作者: 车行    时间: 2017-7-3 17:02
引渡诗歌写作意义的深层次思考!点赞!!!
作者: 阿三子    时间: 2017-7-3 19:49
看起来平铺、直白,其实对于现实并非直线式呈现,隐藏着些许“阅读症候”。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7-4 06:21
感谢老师。现在回想起来,我第一次想写一首诗的时候(还不知道是诗),是因为害怕和孤独。许多年过去,
真的只想做一个只喝酒,醉了说一通疯话的大众男人。所有文字中的人,都是阿色。问好,祝福所有借字呼吸的写诗人。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7-4 06:22
阿三子 发表于 2017-7-3 19:49
看起来平铺、直白,其实对于现实并非直线式呈现,隐藏着些许“阅读症候”。

感谢老师,问好。祝福你。
作者: 吴一    时间: 2017-7-4 07:20
在“诗”与“史”的解释中有点“绕”,也与作者的诗歌文本关联不大,但评中不乏真知灼见,可当作一篇独立的诗学美文来欣赏与学习。
作者: 冀卫军    时间: 2017-7-4 08:01
学习问好!
作者: 放蜂人    时间: 2017-7-5 08:00
有论,有评
作者: 方文竹    时间: 2017-7-14 07:50
时间匆忙,还要进一步思考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8-27 15:15
尘星童云 发表于 2017-8-22 12:35
人生何为?

我也不知道。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7-8-27 15:16
尘星童云 发表于 2017-8-22 12:33
让道德跟不道德,跟金钱较劲……

感谢老师的关注。
作者: 陈红为    时间: 2017-9-14 22:14
拜读学习!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