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天界:我为什么很少读外国诗歌
[打印本页]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2-9-16 21:38
标题:
天界:我为什么很少读外国诗歌
我为什么很少读外国诗歌
天界
曾有一段时间迷上翻译过来的外国诗歌。算来应该是1986年左右。但后来,因为生活,停了10年写作。2002年,当我重新回到写作,再次拿起翻译过来的外国诗歌阅读的时候,我迷茫了——这就是所谓的外国经典诗歌?而随着对诗歌更深层次的认识,我越发对翻译过来的外国诗歌产生疑问。
历史和文化是有连贯性、继承性、延续性的。翻译过来的外国诗歌起码存在着三种以上的断裂:一、翻译者和读者对西方文化以及各种习性的断裂。二、翻译者所译存在的直接断裂。三、诗歌语言和意象的断裂。这是大的三个方面。任何一种断裂,都会导致一首译诗全面崩溃。而这三种断裂,任何时候都无法解决。说得简单点,就是:翻译过来的外国诗歌已经面目全非了。
诗是一种精妙的艺术。一首诗,如果多一个字少一个字,如果换一个意象,换一个词语,诗的意义和味道都不一样。那么,面目全非后的译诗,你读什么呢?你是在读原作者的诗,还是在读翻译者的诗?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想西方文化同样也是。我们生活在中国,却对自己老祖宗的四书五经、文化精神、思想理学等等,甚至连一些简单的古文都弄不清楚,更不要说继承和发扬了。那么,你又有什么能力去弄明白西方文化和习性?那么,你翻译过来的东西,在思想性的准确性上,就必然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这就是断裂之一。翻译者自身的各方面缺陷,都会甚至很大程度上改变原诗模样。这种缺陷根本避免不了。而更难堪的,是意象和词语的翻译偏差(甚至有些意象和词语是无法翻译的,即意会的东西,但竟然都被翻译者很大胆地填上去了),最后导致一首译诗不伦不类,毫无味道。我想,既然原诗在他的国家得到肯定,那么,起码是优秀的,是得到承认的。但你看看众多翻译版本的狄金森诗歌,有哪一首是真正好的?让人看得头痛的《荒原》,你究竟读到了什么?等等。
我觉得诗是没有办法翻译的。好比古诗今译,只能意会。
我不信把李白就是最白话的《静夜思》翻译成现代文后,还有原来的味道。我更不信把《静夜思》翻译成英文甚至任何一种语言后,还能留下原诗的意境。据说有人把“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翻译成英文,一个在美国某著名大学当教授,曾经也写过诗的中国人看后,他又把英文翻译成中文,竟成了:天上的人要是不爱喝酒,喝酒的明星就不会在天上。地下亡故的人要是不爱喝酒,地下就不会有酒像泉水一样流出来。不光语言完全变了,意境也完全变了。
这位大学教授不无感慨地说:真是神妙啊!
但我不知道要是李白地下有知,会不会爬上来……
每当有诗歌活动,总会听到不少诗人谈诗,但他们很少甚至从不谈中国传统诗意,而是开口外国诗歌怎样怎样,闭口外国诗歌怎样怎样,他们还会说出许多外国诗人的名字,以及不知道是哪一个版本的译句。似乎他们就是学贯中西的诗人,似乎中国传统诗性根本不值一谈。他们的谈论,往往听得我哑口无言。这些时候,我都恨自己很无知。
我很少读翻译过来的外国诗歌,是因为我不懂外文,读不了原文。也不愿把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这里。更是因为传统诗学太精深,奥妙了,学之不尽,享之不尽。再说,一个诗人,如果连自己的母语都过不了关,还谈什么中方西方呢?更别提中西结合了。
但有空闲,我会读一些外国诗人和哲学家的随笔和哲学之类。我相信,不管中国还是外国,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肯定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艺术体系。越是优秀,这个体系越是庞大、独到、完整。而这些翻译过来文字,不同于诗歌——可以不用去考虑诗的艺术。只要思想性大致存在,就不会影响整体。
2012-7-3
转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df4ed801011kxz.html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9-17 00:12
祝贺诗学前沿 上线哈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2-9-17 05:38
祝贺 学习
作者:
天上人间
时间:
2012-9-17 06:52
受益见解独到{:soso_e179:}
作者:
西沈
时间:
2012-9-17 08:11
但我不知道要是李白地下有知,会不会爬上来……
呵呵,很难说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2-9-17 19:11
孤陋寡闻,不知有新栏目上网,抱歉。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2-9-17 19:12
读罢本文,略有微词,但又不值一提!
作者:
大海
时间:
2013-5-15 09:31
还是有道理的。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