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比喻中的月亮井》 [打印本页]

作者: 埙羽    时间: 2012-9-25 04:58
标题: 《比喻中的月亮井》
                                                                                       《比喻中的月亮井》

         比喻总归是蹩脚的、不真实的。比喻你的脸象苹果,这么多年过来,苹果仍然挂在你的脸上并没有被人吃掉。比喻,说起月亮,你就说起门前那口花木掩映下的古井。你说自古以来,古井是座葬月的坟墓。各位不要不相信,多年路过井边的月亮,有哪一轮逃脱滑下井底的命运?也是,没有谁能看见落在井下爬起来的月亮?可是如果仰脸天空,月亮还不是圆满的挂在天空。它瘦的一弯水流也有可能的,那是月亮在生气的时候。那么,泅在井水中的那轮月亮又是怎么回事?井中的月亮是天空的那轮月亮的幻象,这个不可争辩的事实,也是你比喻世上任何比喻都不真实的有力证据的来源。你还问过,移植在井边的花木,是哪年起始时一直蓬松地堆在井口?是不是真的遗忘了,恋爱时分的那年,是你自己去山野中移到井边的。月亮井边不论是谁种植的花木,在越流越薄的时光中,井边一丛丛花木越堆越高,蓬蓬松松的花木只是为了让这口埋月的坟墓更为引人注目而已,当然这也是你的比喻。说这话时,你一直不许我仰望天空,你知道这个比喻也是不真实的。我要去找你说得那口埋葬月亮的月亮井,问你路,你告诉我,月亮井座落在一座有篱笆墙围绕的村庄,记住,那里斜依墙边的杏子树叶子已经落完。还有,快接近月亮井时,还会听到流水声音,脚步放慢些,不要错过月亮井的居住地址。当我一旦背过身,恍惚你就在我的背后慌乱地开始动起手脚,开始移植更多的花草,临时种植在所有能到达月亮井的路上。你的目的就是想让我迷路?比喻说,今夜天空下,辽阔的荒原上因你的走动,花草四处隆起,迷乱的香味散开的大野,是要我东走西顾,找不着那篱笆墙那村庄那杏树那古井,也就是要我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天空;更为慌恐的是要找不到回家的路径,做个荒野中的流浪人,你就兴奋的在我的背后兴乐祸的手舞足蹈,是不是?此刻,我浮在月色中,辗转反侧,忽然想起,我的家是不是在远的要命的地方?或者就在身边一条小河的对岸。你为什么要用比喻掩盖真相,不择手段的在我要去的路上构筑一个个的幻境,让我迷路找不到家门和埋葬月亮的月亮井。在今晚寻找月亮井的日子里,你肯定是个黑森林逃出来,在月光流动的野地里独自撒欢,有时仰起脑袋对着天空的月亮胡乱嘶叫的母畜。当然这也是比喻。而且这蹩脚的比喻不仅不真实,一但说出口,就觉得失败;更有可能在自己失败的比喻中,离家离你离那口月亮井越来越远,并在寻找你们的路途中,一整夜的奔跑,仍然陷入你精心布置的美丽比喻的缝隙里反复挣扎。在你比喻中倒下的一刹那间,我正在考虑是否停止呼吸让疲惫的胸腔休息一下?(2012年)

作者: 卢俊    时间: 2012-9-25 08:19
欣赏。埙羽师,在散文诗的探索中,如果语言精美上再注意些,会更好。
问好。
作者: 书剑飘零    时间: 2012-9-25 08:24
何如寻些可靠的比喻?月与井,人与事。{:soso_e181:}
作者: 戴永成    时间: 2012-9-25 08:26
一看题目,味就有了。一读美文,情就深了。一品内涵,意就美了。一嚼哲思,心就亮了。拜读老师佳作。遥祝秋安!
作者: 江玉中    时间: 2012-9-25 12:31
欣赏美文,月亮和井,是古今最能唤起人们情思的……问好!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2-9-25 13:02
感觉在欣赏一篇抒情美文。
作者: 埙羽    时间: 2012-9-25 13:24
白炳安 发表于 2012-9-25 13:02
感觉在欣赏一篇抒情美文。

试图改变散文诗千篇一律的剖析思想的学院派的语气,从物象出发,无定义散开所写物象意识中的生存中的思维。是试验品。当然,散文诗的本质,例如诗的内核,还有乐感的言语节奏和借以达意的物象所指的公共思想是不能随意改动的。
感谢白编拍砖。
作者: 埙羽    时间: 2012-9-25 13:26
江玉中 发表于 2012-9-25 12:31
欣赏美文,月亮和井,是古今最能唤起人们情思的……问好!

怎样把这古老的物象写出新的意境,是码字者头痛的事。问好。
作者: 离岸    时间: 2012-9-25 13:26
建议老师可以分段,这样视觉效果不是很好,好文章看起来也很累。
学习了!
作者: 埙羽    时间: 2012-9-25 13:29
戴永成 发表于 2012-9-25 08:26
一看题目,味就有了。一读美文,情就深了。一品内涵,意就美了。一嚼哲思,心就亮了。拜读老师佳作。遥祝秋 ...

欢迎永成老师拍砖,这章散文诗根据自己的生存经验还能充塞进意想不到的内容。
作者: 埙羽    时间: 2012-9-25 13:31
书剑飘零 发表于 2012-9-25 08:24
何如寻些可靠的比喻?月与井,人与事。

生活中需要比喻,是为了增添愤怒的力量、或者是兴奋的发泄剂。每天,听到多少比喻,大叫大嚷的,轻言细语的,明的暗的,有主语或略去主语的。不要找,比喻在生存的空间,自由滋生。哈。握手。
作者: 埙羽    时间: 2012-9-25 13:35
本帖最后由 埙羽 于 2012-9-25 13:37 编辑
卢俊 发表于 2012-9-25 08:19
欣赏。埙羽师,在散文诗的探索中,如果语言精美上再注意些,会更好。
问好。


语词的精美方面,我尽量努力吧。目前试图用些生活中多指性的看似傻里傻气的语言来写散文诗,例如:“我的家住在远的要命的地方”。拍大砖,我受得了。
作者: 书剑飘零    时间: 2012-9-25 13:36
埙羽 发表于 2012-9-25 13:31
生活中需要比喻,是为了增添愤怒的力量、或者是兴奋的发泄剂。每天,听到多少比喻,大叫大嚷的,轻言细语 ...

呵呵,还是要我们去找啊,过去的歌是过去的人写的,明天的歌是明天的人写的。
羽老师认为还有一个比喻自在的空间,我还是认为它们都在我们的脑浆里。
作者: 埙羽    时间: 2012-9-25 13:46
离岸 发表于 2012-9-25 13:26
建议老师可以分段,这样视觉效果不是很好,好文章看起来也很累。
学习了!

我试过,分不了段,语词与意象之间牵着筋连着骨,一分段就要重新构筑内容。感谢读帖和意见。分段的散文诗我写过,例如:

                                                                         《旧雪》

      旧雪你是看不到的,只能用心去听。
      薄於蝉翼的雪,一起飞,就折了翅膀。雪,不如安心住居下来。雪住了多少年,你就有几许年纪,雪,就堆积了几许层。
      你能不能听到?寂寞的雪,它是黑色的土地中流出的冷冷的曲子。曲中本来是空的,偶尔有几枝梅填入几句绿的、红的词。好香。听雪的人都这么说。可是,听众还没有来得及听完,另一场新雪,就乘着落叶飘下。所以每年月亮最圆的时候,也就是秋天快要结束的时候,你问我:羽毛丰满了没有?要不,没有羽毛,棉衣缝好了没有?在落雪之前,最后的月亮浮在空中。其实你明白,明月是天堂圆睁的眼睛,在落雪的前夕,他痴痴地望着我们。天堂是老了的男人。男人有泪不轻弹。他的月亮即使饱含着泪水也不愿流下。
      雪总是回避不了的。每年旧雪上面覆盖新雪,就像我又老了一岁,你也大了一年。你一边唠叨着,一边自然也很随意讯速地一弹指,河岸的细草便由绿变黄,陌上的秋果也从枝梢玛瑙般的呯然落地,下嫁於闪亮的流水了。
      每年的雪野,虽然冷,梅花总归要填词的,哪怕填一二阕也行。曲子不能空,听雪的人也不能太冷。只是在填词之前,梅告诉你,填完词,梅死之后,不要忘了,嘱咐所有听雪的人把梅葬在雪的下面;一层梅花一层雪,这当然是梅伫望死后浪漫的事。
      去年的新雪成了旧雪。今年又是新雪。过不了多少时候,填词的梅花成了故人,今年的新雪,又成了旧雪。旧雪,又会为你的岁月增高新的一层;而你又离天堂近了一尺。
      你说听雪的日子过得真快,听着听着,就快要到家了。我当然知道,你走向尘间的日子之前,你本来就是天堂降落下来的;你的家在天堂。就象这雪一样,从天堂降落下来,然后,雪一层层地长高,企望有一天爬向天堂。(2012年)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2-9-25 19:58
埙羽 发表于 2012-9-25 13:24
试图改变散文诗千篇一律的剖析思想的学院派的语气,从物象出发,无定义散开所写物象意识中的生存中的思维 ...

我不敢拍砖,怕拍痛你,若掏心说句真话,只能提醒一下:不能只用此写法把散文诗写到底。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2-9-25 20:05
你的结构形式、语气、手法,有千篇一律的感觉。这下可能会拍得你不舒服。见谅!
作者: 埙羽    时间: 2012-9-25 20:36
白炳安 发表于 2012-9-25 19:58
我不敢拍砖,怕拍痛你,若掏心说句真话,只能提醒一下:不能只用此写法把散文诗写到底。

这种创造性的写法以经完成一个集子,无主题的散射性情绪,裹起物象所指的隐在文内的缺位的在场主题思想,让进入的读者打开,并继续补充它未完成的细节。现在还不能肯定它是散文诗,什么文体目前很难定性,虽然被国家级权威的散文诗专集选用过,被标为新锐散文诗。创造是有风险的,创造中只有二条路,一是生,被肯定。一是死,就是不去创造,自己的三千多个文字就会在重复别人的文体中萎缩甚至停止呼吸。目前,文稿在进行语词的再润色。不创造、难以出新,努力使自己的文体每一篇都是独立体,自己无法重复,自己也无法复制。这个集子的完成,今后我的文字的生存何去何从,也许在散文诗这领域继续挖掘新的写法,或者掉转头寻找另一条文字的生存之路。握手白编。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2-9-25 20:45
埙羽 发表于 2012-9-25 20:36
这种创造性的写法以经完成一个集子,无主题的散射性情绪,裹起物象所指的隐在文内的缺位的在场主题思想, ...

认同见解。想补充的是,既然写成一本集子那么多了,那就告一段落了,另外创新路子。方文竹的散文诗风格就样化,不会千篇一律的。他是学习榜样。
作者: 埙羽    时间: 2012-9-25 20:48
白炳安 发表于 2012-9-25 20:05
你的结构形式、语气、手法,有千篇一律的感觉。这下可能会拍得你不舒服。见谅!

这是一组长篇组合文本,你说的这些存在,主要关注文内不同的情节变化,不敢变化,否则难以一口气完成长达五万字的组合文本。传统的主题先式解剖主题的写法,便入掌握,二十年前就写过,写腻了。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2-9-25 20:54
埙羽 发表于 2012-9-25 20:48
这是一组长篇组合文本,你说的这些存在,主要关注文内不同的情节变化,不敢变化,否则难以一口气完成长达 ...

那发一些二十年前的旧作,看看跟现在的有那些不同与变化,比较一下,如何?
作者: 埙羽    时间: 2012-9-25 21:05
白炳安 发表于 2012-9-25 20:45
认同见解。想补充的是,既然写成一本集子那么多了,那就告一段落了,另外创新路子。方文竹的散文诗风格就 ...

说得也是,己经告一段落,应该重新开场演出。是有二个多月没写了,一直在改、在充实这个集子中的文章。每拿出一篇,就有改和充实的冲动,玩笑地说,这种写法,无论怎样充实都充实不完它的空间。就像一幢宠大的空房子,隔着无数个房间,这篇就是,三四百字的小感想,一动笔就变成了一千字。其它篇章也是这种情况,只要回过读,就会有动笔充实的欲望。可怕,怎么也无法定稿。说到文竹兄,就是在他的不断鼓励下,我才完成这个集子的。我懒的很。节日好。
作者: 埙羽    时间: 2012-9-25 21:23
白炳安 发表于 2012-9-25 20:54
那发一些二十年前的旧作,看看跟现在的有那些不同与变化,比较一下,如何?

八五年、八六年、八七年《安徽文学》《安徽日报●文艺版》同年的《富民报●散文诗专版》《初中生必读●佳作欣赏栏目》《东方少年》都有此文类型的原创,后来一起收进2010年本人诗●散文诗合集《梦幻山谷中爱情蓝调》一书中,待有时间重新打字上稿帖在这帖子下。我发表的东西重来不留的,今年的《中国诗人》《天津诗人》《诗歌月报》《散文诗》还有很多地市级发的作品我一件没留,乱扔或者送了人。不收捡的缺点很不好,需要时找不到,填个表格还要到处找资料。
作者: 天然石    时间: 2012-9-25 21:34
一气呵成啊,挺畅快,来学习
作者: 卢俊    时间: 2012-9-26 08:41
埙羽 发表于 2012-9-25 13:35
语词的精美方面,我尽量努力吧。目前试图用些生活中多指性的看似傻里傻气的语言来写散文诗,例如:“我 ...

“傻”中含智,这很可贵,闪烁朴素美的光芒。但问题是,愚以为散文诗要精美,避免散文化。虽然很内涵,语言的”散“,影响了诗的美感。
向埙羽师问好。
作者: 金风    时间: 2012-9-29 14:35
看完此贴的各位老师的论述受益颇深。
作者: 埙羽    时间: 2012-10-3 01:30
本帖最后由 埙羽 于 2012-10-3 09:25 编辑
卢俊 发表于 2012-9-26 08:41
“傻”中含智,这很可贵,闪烁朴素美的光芒。但问题是,愚以为散文诗要精美,避免散文化。虽然很内涵,语 ...


你没有感觉到么?试着把十个人写得散文诗放在一起,文本的意境和语言大致一样的风格,读来读去,怎么也找不到文本作者本来的面孔。创新可能会死,也会生;不创新肯定死。
作者: 卢俊    时间: 2012-10-3 08:42
埙羽 发表于 2012-10-3 01:30
你没有感觉到么?试着把十个人写得散文诗放在一起,文本的意境和语言大致一样的风格,读来读去,怎么也找 ...

师说得对,不仅散文诗如此,现在的诗更明显,打开一本刊物,往往有这种感觉。由此,我时刻关注着有创意的诗写。但尽量做到诱惑更多人的眼球,以便更好的形成自己的特色。
作者: 楚楚!    时间: 2018-8-3 15:03
上提,,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