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舟自横渡 于 2017-9-23 21:48 编辑
简读《北海东炮台遗址》
文/舟自横渡
北海东炮台遗址
长林晓歌
没有炮,没有炮台
遗址上,一棵枝繁叶茂的榕树
几栋紧挨的高楼。栏墙上的小黑板
刻着它清朝时卫国的伟绩
却没说明它毁于文化大革命
“没有炮,没有炮台”,既为遗址无可厚非。想想更多比东炮台更具历史价值更有警世作用的遗迹早已荡然无存,那么“几栋紧挨的高楼”尚未蚕食于此实属幸运!这或许正是诗人稍感释然并诗以记之的缘故吧!
“遗址上,一棵枝繁叶茂的榕树”,似乎浸润了英雄的鲜血,得以生机勃勃繁荣昌盛;又好像一位历史老人见证了烽火硝烟离奇荒诞,可他不会说什么,也不想说什么了,他紧抿的双唇作着无声地抵抗。“栏墙上的小黑板”正在越俎代庖,堂皇地“刻着它清朝时卫国的伟绩”。呵呵,我不知道这个遗址是否又是一个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有此遗耻确是虽败犹荣,至少有那么些不屈的精神可以激励后人落后就要挨打。
可是,诗人要说的仅仅于此吗?如果此炮此台毁于战火湮灭于荒草那是何等悲壮,英雄当可安息!问题是“却没说明它毁于文化大革命”,呜呼!十年浩劫生灵涂炭,包括地下已朽未朽的骸骨也难逃被鞭三百的命运。谁敢说呢?当身边最亲的人都要检举揭发你的时候,说真话简直找死,人伦丧失何至于此!法治的理性被人治的冷酷阉割殆尽!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文革不是一天革成的,文革遗毒也不是一天可以革除的,更何况是刻意隐埋真相,强制打入禁宫!呵呵,“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由来已久的治国之道可不能毁在咱们手里呢!
《北海东炮台遗址》一诗前四句淡而无味,看似山穷水尽之际实则峰回路转,末句并非末路,恰是又一村。这正是微诗之魅力,也是微诗之难写所在。此诗主旨明确,意象得体却略显单薄,可能是微之所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