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简读长林晓歌微诗《北海东炮台遗址》 [打印本页]

作者: 硬撑    时间: 2017-10-6 03:32
标题: 简读长林晓歌微诗《北海东炮台遗址》
简读长林晓歌微诗《北海东炮台遗址》
文/硬撑

    此岸,彼岸说乃佛学概念,放在认识论中,则是一个人见识的成长。如果再放到诗歌创作中,在技术层面,一定是对技巧追求再放弃的过程。貌似求法归来,一切如初,而大道致简。
    微诗《北海东炮台遗址》,在表达立意上,如果有捷径,绝不走弯路。这是自此岸到彼岸再回归此岸的成熟诗者的特征。
    在地下地上到处是遗址的文明古国,作者恰巧路过不太知名的一处。而恰巧,这处小小的遗址有它的前世今生。但其实,另一些人恰巧路过另一些遗址,而那些遗址的故事与遭遇,就不是恰巧,而有一种共性。这个共性就是:毁。在严格按作品给出的信息解读下,文革只是举个例子。一个严重的例子。
    这首微诗有两个层面。前台的遗址,以及遗址背后的人与事。
    北海东炮台遗址与张之洞有关。除了遗址的毁坏,还有人与事的毁誉或至少说是淡忘。
    惯于以共和国为分界线的时代,一度,在新与旧之间爱憎分明。物质的非物质的传承则决口不提。
    如此看来,在文革过去多年后,作者被一处遗址触动,不假技巧,如实给出遗址的前世今生,是一种提醒。诗的力量在于,如此真实、关切,如此不动声色,却又,如此难于撼动。

                                                                                                                            2017.10.06。于中国诗歌流派网。

附录:
北海东炮台遗址

\长林晓歌

没有炮,没有炮台
遗址上,一棵枝繁叶茂的榕树
几栋紧挨的高楼。栏墙上的小黑板
刻着它清朝时卫国的伟绩
却没说明它毁于文化大革命

(发表于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微诗栏目2017-8-18 13:21)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10-8 17:23
难得佳评   亮读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10-8 17:24
赏读   问候
作者: 硬撑    时间: 2017-10-25 13:16
敖华 发表于 2017-10-8 17:23
难得佳评   亮读

问好敖华编。多指正。
作者: 硬撑    时间: 2017-10-25 13:16
敖华 发表于 2017-10-8 17:24
赏读   问候

辛苦。问安。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10-25 16:00
硬撑 发表于 2017-10-25 13:16
辛苦。问安。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10-25 16:00
硬撑 发表于 2017-10-25 13:16
问好敖华编。多指正。

谦虚啦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