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以诗歌爱好者的身份跟你聊诗(共同参与贴) [打印本页]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19 22:23
标题: 以诗歌爱好者的身份跟你聊诗(共同参与贴)
本帖最后由 楚南玉童 于 2017-10-22 10:00 编辑

以诗歌爱好者的身份跟你聊诗
文/楚南玉童

爱诗是我与生俱来的.不过我不会写诗,也不懂诗歌创作技巧;最初我是学写小说的.81年之后写过几首小诗,85年开始参与筹建中国乡土诗人协会,名誉会长当时请刘绍棠担任,还有艾青,藏克家做顾问,筹建工作由黑龙江绥化诗人张洪量<记忆有点模糊>主办,后被中国社科院收编进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之内,第二年军旅诗人杨春光发起决定在海囗召开全国文学青年代表大会,这次会议因被中央主要领导点名否决而吿吹,杨春光被追责,杨春光也因此大会的筹备主要发起人而牵连到很多责任<前些年已因病离世>,英年早逝,十分可惜.他是因诗亡故的第一人.在这个贴中,我们畅谈一下有关诗的故事,或许受点启发.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19 22:32
本帖最后由 楚南玉童 于 2017-10-26 16:50 编辑

相当于朋友间互相交流,把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说出来,至少让个别人少走弯路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19 22:39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文学的又一次鼎盛期,很多文学青年的偶像,特别是诗歌界,既全身心克拜艾青藏克家们,也挥动着舒婷顾城北岛他们的大旗,那时文学靑年的创作热情远比当前高涨,几乎人人都想成为作家,成为诗人,却不知路途有多艰辛.
作者: 刘苏慧    时间: 2017-10-19 22:40
81年之后写过几首小诗,85年开始参与筹建中国乡土诗人协会
作者: 刘苏慧    时间: 2017-10-19 22:40
堪称先锋啦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19 22:48
那时写作品是全手工,工资收入才二三十元一个月,我出差上海,一天的差旅补贴才五角,省下来的钱会化在买书买稿纸上,还有邮票也很化钱,平信四分,重一点八分,有时投稿需要挂号信,要花掉二角一封信,一个月的工资几乎全花在了这些与文学爱好相关的差事上,那有像现在敲敲键盘就免费投稿的好事.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19 22:53
刘苏慧 发表于 2017-10-19 22:40
堪称先锋啦

那有,就是喜爱而已,从没想过要搞点什么名堂,相当于消遣时间
作者: 刘苏慧    时间: 2017-10-19 22:59
楚南玉童 发表于 2017-10-19 22:48
那时写作品是全手工,工资收入才二三十元一个月,我出差上海,一天的差旅补贴才五角,省下来的钱会化在买书买稿 ...

我84年开始迷上诗歌。记得处女作《南来的风》,发表在学校黑板报上。那首诗歌,被当作全班同学的共同心声,寄到对越作战英雄的猫耳洞里的。英雄回校探亲,带回了诗歌,还赠送了我一本《猫耳洞里的诗》
作者: 刘苏慧    时间: 2017-10-19 23:01
从那以后,就迷上了诗歌。刚看到热帖里有个题目《诗歌是什么》,我想写点什么来同题,只想好一句:诗歌是少女的春心
作者: 刘苏慧    时间: 2017-10-19 23:01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19 23:09
本帖最后由 楚南玉童 于 2017-10-19 23:18 编辑

文学创作不同于其它职业,它需要文学常识,历史知识,文辞功底,创作基础,个人悟性,善于观察,心理思维,吸收能力,灵感触发,坚韧不拔,政治立场,人际分析等等,是一门综合性复杂性构筑的学问,同时必须阅览大量古今中外的名著作为创作知识的养料,以丰富创作文字文体的功底积累,再要深入到生活中发生的可塑性故事题材和趣闻性故事的观察收集和整理,不具备第一手基础资料,是很难创作出一个有灵魂的作品的.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19 23:11
刘苏慧 发表于 2017-10-19 23:01
从那以后,就迷上了诗歌。刚看到热帖里有个题目《诗歌是什么》,我想写点什么来同题,只想好一句:诗歌是少 ...

现在的诗歌创作与一幢粗坯建筑很相似,缺乏细腻构件,看似一幢建筑就行了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19 23:13
刘苏慧 发表于 2017-10-19 23:01

这些都是浮澡的社会现象造就的浮澡作品,我是一下难以适应
作者: 刘苏慧    时间: 2017-10-19 23:18
很有见地!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19 23:24
刘苏慧 发表于 2017-10-19 23:18
很有见地!

其实是一路走来都遇到,你我都从热血青年走过来,当初也是满腔热血想成为作家,总觉能成为作家便无尚荣光,其实也不过如此,即使最出名,顶多给你文化局或文化馆或杂志社谋一份差事而已,难道上月球不成?
作者: 刘苏慧    时间: 2017-10-19 23:30
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吧,我只是诗歌爱好者,这样方不觉得亵渎诗歌。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19 23:34
刘苏慧 发表于 2017-10-19 23:01
从那以后,就迷上了诗歌。刚看到热帖里有个题目《诗歌是什么》,我想写点什么来同题,只想好一句:诗歌是少 ...

少年之心皆蠢蠢欲动,幻想无比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19 23:39
本帖最后由 楚南玉童 于 2017-10-20 08:18 编辑
刘苏慧 发表于 2017-10-19 23:30
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吧,我只是诗歌爱好者,这样方不觉得亵渎诗歌。


想写什么是各人的自由,诗歌本身是散漫式的,我不作发言.我是觉得自已跟不上潮流了,因为诗是时代潮涌,每个时期可能会有流行色,各人各喜欢,这跟歌曲一样,但经典歌曲是会永远闪光的.
作者: 刘苏慧    时间: 2017-10-19 23:43
曾经诗为媒,曲终劳燕分
爱诗无所悔,愿与诗比邻

笔写心中意,偶成常独赏
流派程乱象,此心自魏然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19 23:47
刘苏慧 发表于 2017-10-19 23:43
曾经诗为媒,曲终劳燕分
爱诗无所悔,愿与诗比邻

这种心态附合诗人的常理,李白杜甫孟浩然,他们写诗就三五知已自鸣,后来是传阅罢了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19 23:49
刘苏慧 发表于 2017-10-19 23:43
曾经诗为媒,曲终劳燕分
爱诗无所悔,愿与诗比邻

笔写心中意,偶成常独赏

喜欢这句
作者: 刘苏慧    时间: 2017-10-19 23:49
跟岛主道晚安了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19 23:51
刘苏慧 发表于 2017-10-19 23:49
跟岛主道晚安了

明天见,我值班24s
作者: 刘苏慧    时间: 2017-10-19 23:51
刚看了探索几篇0回复的帖子,没劲,只提了几帖。
今天工作上稍微有点小压力,没心情。
给岛主道晚安啦!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19 23:53
刘苏慧 发表于 2017-10-19 23:51
刚看了探索几篇0回复的帖子,没劲,只提了几帖。
今天工作上稍微有点小压力,没心情。
给岛主道晚安啦!

我帮你提几贴,睡吧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20 00:21
刘苏慧 发表于 2017-10-19 23:51
刚看了探索几篇0回复的帖子,没劲,只提了几帖。
今天工作上稍微有点小压力,没心情。
给岛主道晚安啦!

自己写好就扔在这里一走了之,也是他自个的不是,自已生了总是要自已去护理的.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20 00:26
刘苏慧 发表于 2017-10-19 23:51
刚看了探索几篇0回复的帖子,没劲,只提了几帖。
今天工作上稍微有点小压力,没心情。
给岛主道晚安啦!

不少爱诗之人总以为扔下一首便有人来看,其实不可能,几万人的论坛,最少自己捞几次,捞过了才算自己关怀了,连自已也不去看,就是自已失职,你不用自责的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20 08:22
刘苏慧 发表于 2017-10-19 23:49
跟岛主道晚安了

今天上午常务副省长冯飞要来我单位视察,所以一直忙了好几天了,加上十九大维稳,这些天有时24s的值勤做准备.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20 08:23
回归正题吧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20 08:38
本帖最后由 楚南玉童 于 2017-10-20 16:20 编辑

其实,现在的诗歌爱好者与我们年轻时的追求和理想,差距太大了,特别是创作基础条件先进,先是阅读方面;那时就看书,也无法检索什么内容,现在可是争开眼想看什么都行;其次是丰富视野,那时内陆人不出远门,不少人还不知大海何样?飞机何样?宾馆何样?即使海鲜又何样?洋美女更是少见?现在可好,背一行包,全地球的转,什么都能看到,感悟性东西特多,创作题材十分充足;再则,便利条件先进,想写点什么都行,轻轻一敲,投稿飞向全球;想想过去,现代青年人真的太幸福了......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20 16:31
记得85年到87年之间,已故诗人汪静之在杭州恢复湖畔诗社,在杭州那个中学记不清了,开了几期培训班,我第一期参加了,共不到二十人,都是小年轻,热血方刚,充满幻想,那时开的都是夜班,晚上六点半到九点半,必须坐公交或自行车,这群文学青年竟已热衷到这般地步,可见,诗真的属于年少者的创作天地.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21 08:46
楚南玉童 发表于 2017-10-20 16:31
记得85年到87年之间,已故诗人汪静之在杭州恢复湖畔诗社,在杭州那个中学记不清了,开了几期培训班,我第一期参 ...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21 11:29
以前的文学前辈为人格外亲和,你如有提问,他们都会具体用心跟你沟通,不像现在,人一出名便耍大牌,秘书经纪人一大帮,几乎是上了天了,凡人很难与他们能搭上边,这是一种文化悲哀!记得83年我与河北诗人刘章有过几次通信(那时只有信才是联系方式),至今我还保存着这些信件,老前辈们不光诗写得出色,对待文学爱好者也是无比热心,他们就是楷模.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21 14:55
本帖最后由 楚南玉童 于 2017-10-21 15:27 编辑

诗是由心情与观察,文字与色彩所组成.诗的主体是文字,诗的修辞是景物,诗的诱引是思维的转化,其它的一切都是诗以外的工具,想要成为诗匠,先要有工具,再寻找诗源,再用心灵去激发,此刻,你的诗词变成了歌,成为与大众见面的作品,至于质量好坏就看你功底的深浅;有大量素材积累是第一,绘成美图引来别人关注是第二,情感的抒发是基石,景物的拓展是手段,当你具备了这些条件和要求,你就是一名诗场战士,能不能冲锋在前立战功晒战果就是你自个的事了......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21 15:14
本帖最后由 楚南玉童 于 2017-10-21 15:26 编辑

诗很童话,也可以抽象,更可以散漫,但必须要有框架;诗很感性,也可以任性,更可以随意,但必须要有诗情诗景.一艘船没有桨,便是一个躯壳,要让船在水中前行,必须配上橹,槁,桨,只有前行了,才可以看到波浪和两岸活的景致,才可以看到两船交错水浪拼发的浪花......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21 15:21
本帖最后由 楚南玉童 于 2017-10-21 15:25 编辑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五千年文明与文化的诗底蕴是一处永远看不完学不完的宝藏,早期的像形文到甲骨文,每个字就是一首诗,我们汉文化永远是个取之不尽的宝库,外来文化仅是大千世界的一粒沙尘,学它无非是研究比对,何须借鉴?......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21 15:48
我先要声明一下,我不是在聊创作经验,我只是说出我的遭遇和所见过的平淡趣事;涉及到诗这方面常识的文字和用词,权属交流之用,并非心得<因为我更本没创作心得可言>.只当朋友见面在某处闲聊,聊到那里算到那里.....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22 15:41
不过,刚喜欢诗的盆友,他在创作路上一定遇到词组修饰的障碍,思维拓展能力的障碍,人物与景致表述的障碍,即使最流水的诗,它也是需要韵味的,过度的苍白就不具备的诗歌的功能,也没有了活力......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22 15:52
本帖最后由 楚南玉童 于 2017-10-22 20:46 编辑

诗是用文字组成的以简练形式表述主题的一种文学载体,而歌是在配以动人诗章附会乐曲后,以说唱形式来表达的文学艺术载体,前者以静来感染读者,而后者以动来打动观众的心灵;所以,诗歌就是一种精采动人,感染力极强的综合文学作品,人类心灵的催化剂......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22 16:04
诗人写作品不是凭一时冲动,即兴就成的,有时灵感来临会在脑海泛起几句自觉很经典的诗句,那只是一个未经思维有序组成的片段,且很快会忘记.诗创作其实需要毅力的,意大利诗人但丁从1308年到1321年用了13年时间才创作出了旷世杰作<<神曲>>,试想,一个人有几个具备活力的13年呢?......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23 22:36
刘苏慧 发表于 2017-10-19 23:30
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吧,我只是诗歌爱好者,这样方不觉得亵渎诗歌。

今天好像出了乌雅贴,看过吗
作者: 刘苏慧    时间: 2017-10-23 22:39
楚南玉童 发表于 2017-10-23 22:36
今天好像出了乌雅贴,看过吗

还没来得及呢。
现在在版块里读帖子
作者: 楚南玉童    时间: 2017-10-23 22:42
刘苏慧 发表于 2017-10-23 22:39
还没来得及呢。
现在在版块里读帖子

在原创版,围观者之众不少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