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内向与诗人(读宗小白诗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梦的门    时间: 2017-11-25 20:54
标题: 内向与诗人(读宗小白诗有感)
《内向与诗人》
      ------读宗小白诗有感
文/梦的门

诗人,我不知道是不是也可以有内向、外向之分。从性格上来说,诗人是人,既然人有内向、外向之别,诗人不也是这样吗?但是,用内向、外向来区分诗人,总觉得好像给人穿上不太合适的衣服,又以衣服来识人,把人个性里本真的东西埋没了。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但我又从来没有清晰地意识到,没有思考过问题的症结所在。直到读了宗小白的诗,那团迷雾开始散去。有些压在心里的问题好像可以谈论了。

比如,我就以这样的问题起步:宗小白算是外向的诗人还是内向的?读她的《城市的雨》,好像看到了作者某一方面的写照,对社会上有些现象,无法去改变什么,只好无奈地哭一场。雨哭城市,而作者又在哭雨,哭雨有时候也是在哭自己。同样关注社会小人物的还有《手》,一双冻得通红的手,一双在城市里辛苦谋生计的手,吃着苦却仍然坚守着清白,不偷不抢,怯弱而又坚强。是一双可怜却又可敬的手!还有《燕子飞》里的外婆,《不用手机的人》里的父亲,等等。同样可亲可敬的身边的小人物,写出来让人觉得格外亲切,且又做到了哀而不伤,抒情很注意分寸,着墨不多,淡淡的一点染,就已完整地把那份情感传递给了读者,引起共鸣。最集中反映对现实社会关注的,大概要算那首《手机掉下去了》。对新闻、新闻里的名字、数字,田野村庄、河塘里漂起的死鱼、生病的奶牛、豪华的政府办公楼、未竣工的高楼大厦,以及作为意象的大象、蚂蚁、火车、追火车的人等等,统统用了一句“掉下去了”,把醒梦的一瞬间描写得这么意象丰富,虚实结合得这么巧妙,渲染出了复杂的内心感受,而又一瞬间像瀑布一般落下,给人震撼的视觉冲击。像是干预诗,却又似乎不完全是。作者这种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生态环境的心情,不是向外宣扬,而是向内倾倒,最后都回归沉积于自身,内化为一份更持久更深沉的情感。所以她没有我们常见的人们的惯常做法,她不是只图自己一时痛快的“喷子”,她没有做作表演的成分,她没有把自己装扮成正义的化身去讨伐谁、讨好谁,她只是她自己,真诚地做自己。除了这类诗外,作者还有大量颇具趣味的写作,写自己生活里的小感受、小心得,写得细微而又灵动,有趣。比如《植物的问题》、《最后的美术课》、《突然》、《名字》等等,不难发现,她是那样乖巧,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得其乐。看起来她的确不属于外向的,她那样安静,思绪来得那样从容。在她身上发现不了社会上的喧哗声,也许她是有意回避,不让太多世俗的气息污染了她的心底。她就像生长在一个角落里的植物,开素雅的碎花。在今天这样物欲横流的时代里,享受着自己的一份安宁,别致、小清新。这样的诗人怎么能不算是内向呢?可是仅仅用内向来形容,好像又不尽恰当。

内向的人我们也常见,分布在社会各个角落、各个阶层、各个人生阶段,各种场合都能遇见。内向的人不多说话,不多参与社会活动。不多说话、不多参与社会活动的却不一定是内向。有时候我们感到身心疲惫,有时候我们不能忍受这个世界的纷乱与荒谬,就宁愿独自一人,承受孤独,或者尽量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的圈子里,将大众的喧哗嘈杂声隔开。如此这般,出于自主的选择,也能说是一种内向吗?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内向却是指性格,会让人联想到胆小、腼腆、害羞等词语。如果内向仅仅被看成是一种懦弱,一种不自信,那么,把诗人说成是内向的会不会是一种贬低?内向的人固然不少,内向而写诗的人却并不多。况且,诗人的状态难道仅仅是封闭自己吗?很多时候他倒是敞开的,像鲜花一样,不仅自己内部是敞开的,也向世界敞开。那么,诗人能够仅仅被说成是内向的吗?

看起来,世界给外向的人留了太多展现的机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竞争,生计的艰难,让很多人相信只有脸皮变厚,心肠变狠才能立足,于是各种表演,各种伎俩,内心越来越油滑,而情感越来越麻木,终于也会感觉到一种悲哀,发现自己不能爱了,爱得做作,爱得浮夸,爱得没感觉。人就被掏空了,变成空心人。空心人会幸福吗?拥有却无法享受到拥有的乐趣,就像肚子里塞满食物的人对任何美味都失去了胃口。还有什么可珍惜可尊敬可爱慕可思恋的呢?真挚热忱一旦失去,人生不就如沙漠一般荒凉吗?内向终归也有内向的好处。内向让人变得谦卑,内向让人羞于夸夸其谈,内向让人多了一些求而不得的苦闷,因而也增加了几分渴盼、几分恳切、几分流连不舍。这些情感在内心里绵延,只要不变质,不因爱生恨,总会化为一种动力,也可以化为一种写诗的动力。

回归到写诗上来。我们很多时候写诗,是有点儿像小孩子的玩乐,怀着一点好奇,把一些玩具翻来覆去,看个造型,听个响动,就心满意足了。这其实不是真正的写诗。因为他连自己的内心都没进去,只是拿别人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来编织自己的小玩具小饰品,怎么能算是写诗呢?写诗的人首先应该是沉醉在自我感受之中的吧?自己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是活跃的,会说话的吧?虽然诗人表面看起来那么安静,就像一片安静的树林,诗人的内心不是充满了各种灵性吗?彩色的翅膀,花朵的馨香,鸟儿虫儿的鸣叫不是一直都没有停歇吗?诗人的内心有个山水世界,有四季图,有梦幻里的五彩缤纷,也有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诗人不就是这样用淳朴的心,观看、聆听、感受世间的万事万物吗?

要说诗人是内向的也可以,就像宗小白这样,因为内向,所以专注,所以陶醉,所以纯粹没有杂质,四周的世界都变得安静,内心反而生机盎然。这是一种幸福,每当我想写而不能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时,我就一直在憧憬这种幸福。宗小白拥有这种幸福,所以她可以完整地做自己,她可以鲜活地做自己,她可以用笔抒写她自己的独特感受,而不必到处觅词汇,找灵感。从这种意义上说,她是多自在多快活呀,她又是多幸运!能把这种写作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和自己的生活融为一体,变成自身的一部分,得心应手,而不被陈词滥调所挟持、困扰,毕竟只是少数人才能做到的。
作者: 王恩荣    时间: 2017-11-26 08:36
欣赏,提读1
作者: 王恩荣    时间: 2017-11-26 08:41
"像是干预诗,却又似乎不完全是。作者这种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生态环境的心情,不是向外宣扬,而是向内倾倒,最后都回归沉积于自身,内化为一份更持久更深沉的情感。"

品论的角度切入的好!
作者: 王恩荣    时间: 2017-11-26 08:46
“她就像生长在一个角落里的植物,开素雅的碎花。在今天这样物欲横流的时代里,享受着自己的一份安宁,别致、小清新。”

把握的到位。小白的诗有“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的味儿。
作者: 王恩荣    时间: 2017-11-26 08:50
“不仅自己内部是敞开的,也向世界敞开。”,也向外在世界开放,在风中执着走自己的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干预,只要“走”就不是退缩
作者: 王恩荣    时间: 2017-11-26 08:56
诗评不仅在理性上的解读,或许更多的诗在感受上的诠释,此评在三四五段不惜篇幅在感受上的同构,就是感同身受,大赞诗评者,比纯粹理论上的论述更接地气
作者: 王恩荣    时间: 2017-11-26 09:08
诗评能进能出游刃有余,不错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11-26 19:23
征集帖读了  不错
作者: 梦的门    时间: 2017-11-26 21:15
敖华 发表于 2017-11-26 19:23
征集帖读了  不错

再次感谢
作者: 梦的门    时间: 2017-11-26 21:16
王恩荣 发表于 2017-11-26 09:08
诗评能进能出游刃有余,不错

多谢您的关注鼓励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11-26 21:17
梦的门 发表于 2017-11-26 21:15
再次感谢

不用客气  朋友
作者: 宗小白    时间: 2017-12-12 15:09
谢谢评读,问候~!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