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向“故乡”致敬!向“风骨”致敬---解读张海荣潘掌诗歌的知性精神与故乡情结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恩荣    时间: 2017-12-28 17:55
标题: 向“故乡”致敬!向“风骨”致敬---解读张海荣潘掌诗歌的知性精神与故乡情结
本帖最后由 王恩荣 于 2017-12-28 18:34 编辑

向“故乡”致敬!向“风骨”致敬


---解读张海荣潘掌诗歌的知性精神与故乡情结

文/王恩荣


张海荣是晋地很有影响力的诗人,近年写了不少有份量的诗作,特别是他以故乡潘掌为元素写的诗别开生面,他的故乡潘掌成为我们好多诗歌爱好者追寻向往的地方。每次读着他赠给我的诗集《潘掌的阳光》,一次次心灵被感动,一次次心灵被照亮。政府工作繁重能写出这么好的东西,我很钦佩。2014年他出版的《从潘掌出发》诗集,短诗较多,大都是灵感的收集。到2016年出版的《潘掌的阳光》诗集,意象已经非常缜密了。读他的诗总让我回忆起故乡的一些事事物物,由于张海荣诗人的家乡也在太行,离我的家乡不远,我们就是故乡人。他的诗中处处体现出一种浓郁的故乡情结,打动着我们这些游子,而且从他的一些诗中时时读出现代诗的知性精神,让我爱不释手。以下我选了几首,权当一个读者的读诗感受吧。

《年迈的井》

年迈的井
依然没有辘轳
而族人为它
罩上了美丽的华盖
天上的云朵丢了面镜子
风中的苇叶子找不到了姨娘

好在
年迈的井
还是满口满口地漾
那新鲜如初的水
依然能照见每一个人的童年
那咕咕的涌水声
依然像梦想的闹钟
催促着每一个乡亲
莫要在这井台上停留

虽然“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童年的记忆离不开水。我们太行山关于水的意象除河就是井了,而井随着社会的发展,吃水由河到井,由井引到家里水笼头,井就与我们越来越远了。所以对井的记忆就是童年的记忆,就是故乡的记忆。张海荣《年迈的井》,题目上就反映了井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将成为历史成为记忆,最终积淀成文化形态。
第一节:“年迈的井/依然没有辘轳/而族人为它/罩上了美丽的华盖” ,一开始就呈现了一个事实,这是一个废井,长期由于不用,辘轳已经没有了,村里人安全起见,把井口用石板盖住,这是我们在山区随处可以看见的现象,他诗意的陈述了它。“天上的云朵丢了面镜子/风中的苇叶子找不到了姨娘”,这两句就更有诗意了,让我们想到记忆中:天上的白云倒映在井水上象一面镜子;井边有很多芦苇,傍着井水养着;井无人维修,有的干涸了,所以如山娃子找不到自己的娘一样。“姨娘”裹着小脚的山里女人,表现力非常的好。

第二节:“好在/年迈的井/还是满口满口地漾/那新鲜如初的水/依然能照见每一个人的童年”,张海荣的诗歌语言是非常纯粹的,很朴素,也很知性。他幸运的看到故乡的井水没有干涸,“新鲜如初”能照见游子的童年。“那咕咕的涌水声/依然像梦想的闹钟/催促着每一个乡亲/莫要在这井台上停留”,前一句是吸引,这句是拒绝,看起来很矛盾,但矛盾中透露出故乡人的爱,这最后一句一下子打开我们的思想,其实诗人何止是说一眼老井,他是在追忆故乡人或渐行渐远的农耕文明啊!


《潘掌.大红灯笼》

早些年前 没有电灯 你努力绽放
陪麻秆灯 油灯 汽灯一路走来
奉献 不计得失 但阵营里自从有了电灯
有了太阳能电灯 LED灯 你便成为另类
总是没有站队 就明确了立场
你不得不在民间的被保护的残余文化中喋血

过年过节的时候 你阳光满面
而无人知道你光鲜的背后 内心已被更换
一年四季 你更多时候被压成扁平
被抛弃在阴冷的小屋 你想加床被子
你想加厚门窗 你想拒绝灰尘
保鲜着灵魂的纯净与高贵
但是主人不懂你隐忍的心

现在你又被想起 西阁门楼上的四个钩子
闲着 主人把你翻出来
拼命地抽打着你身上的灰尘
有人建议为你更换一张皮 有人认为是多此一举
皮最终被更换 一把肋骨被强压到最大弧度
你恢复到从前绽放的姿态  你有形的皮囊
被装进无限的可能
只是没有了防风的水蜡  一盏电灯强行从
你的喉咙里塞下 你更加光鲜
而无人知道你光鲜的背后 多么希望
就这么一直挂在村口 一直照亮山村
越来越稀少的乡亲 一着陪着山村
褪去今日浮华的颜色

第一节:“早些年前 没有电灯 你努力绽放/陪麻秆灯 油灯  汽灯一路走来/奉献 不计得失”,很感谢张海荣的诗能让我们一下子打开了遗忘已久的记忆。70后左右是刚刚经历了没有电灯的时代,才幸运的拥有了“麻秆灯 油灯 汽灯”贫困但美好的意象。他的拟人化的语言让我们体会的更加真切。“但阵营里自从有了电灯/有了太阳能电灯 LED灯 你便成为另类/总是没有站队 就明确了立场/你不得不在民间的被保护的残余文化中喋血”,这是历史的必然,灯是这样,电话电脑也是这样,世界上一切东西的新陈代谢都是从旧的被取代的阵痛中走过来的。“总是没有站队 就明确了立场”,这样的语言很知性,说灯笼不是逆来顺受,是顺应历史的潮流,与时俱进。
第二节:“过年过节的时候 你阳光满面/而无人知道你光鲜的背后 内心已被更换/年四季 你更多时候被压成扁平/被抛弃在阴冷的小屋 ”,诗人继续展开叙述,说明红灯笼的痛苦,只有过节时候才光鲜,其他时候“被压成扁平”“被抛弃在阴冷的小屋”。读到这儿一种伤感由然而生,我们猛然感觉到这是形而上的追述,诗人意在写一种人吧?“你想加床被子/你想加厚门窗 你想拒绝灰尘/保鲜着灵魂的纯净与高贵/但是主人不懂你隐忍的心”,这是写人的品格的呢,诗人总是关注着一种低处的光,他的悲悯情怀灼照着被边缘化的人或事物。

第三节:“现在你又被想起 西阁门楼上的四个钩子
闲着 主人把你翻出来
拼命地抽打着你身上的灰尘
有人建议为你更换一张皮 有人认为是多此一举
皮最终被更换 一把肋骨被强压到最大弧度
你恢复到从前绽放的姿态 你有形的皮囊
被装进无限的可能
只是没有了防风的水蜡 一盏电灯强行从
你的喉咙里塞下 你更加光鲜”

诗人的细节描写是惊人的。诗贵曲,“现在你又被想起”时,诗人不是明说节日,而是说成“西阁门楼上的四个钩子/闲着”,这种陌生化处理语言的办法很诗意化。 “把你翻出来”,“拼命地抽打”,最终被“更换一张皮”,“肋骨被强压到最大弧度” “有形的皮囊/被装进无限的可能”,写的多么生动!我们跟着它感同身受,跟着它痛苦,诗人的仁心使这种甘愿受苦的体验达到如此的真切的程度。特别是下一句:“一盏电灯强行从/你的喉咙里塞下 你更加光鲜”,比喻的何其知性!何其独到!何其的诗意盎然!而忍受这一切痛苦都是为了什么?在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诗人最后给了答案:

“而无人知道你光鲜的背后 多么希望
就这么一直挂在村口 一直照亮山村
越来越稀少的乡亲 一着陪着山村
褪去今日浮华的颜色”

读到这,我们一下子明白过来,就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是一种公仆精神,是一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诗言志”,诗人也是在写自己啊。


《每次遇到大树》
  
每次遇到古老而苍劲的大树
都有拥抱它的冲动

每次遇到奄奄垂死的大树
都恨人间无力回天

每次遇到已经死去依然挺立的大树
都想它哪一天会不会奇迹般复活

每次遇到已经死去并已倒下的大树
都想它是不是父亲的化身
(2016.01.22)

这是一首非常干净利落的诗。四小节都有“每次”使诗意循佪往复,而且意一层比一层加深,使整首诗最后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象一首颂歌。
第一节:
“每次遇到古老而苍劲的大树
都有拥抱它的冲动”

“古老而苍劲”这是一种精神,我们仿佛看见大树经历着风雨磨难,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有拥抱它的冲动”是诗人爱慕这种精神。
第二节:

“每次遇到奄奄垂死的大树
都恨人间无力回天”

但再坚强的生命也要经历时光淘汰,新陈代谢的规律谁也得去面对,但毕竟是自己仰慕的生命,“恨人间”是感性,“无力回天”是必须回到理性上来。读到这就感觉诗人不是单纯的写树了,是写生命的苦难意识。
第三节:

“每次遇到已经死去依然挺立的大树
都想它哪一天会不会奇迹般复活”

“死去依然挺立”,诗人在这里,是思索灵与肉,理想与现实关系的问题,死去的是肉体,依然挺立的是一种精神。肉体消失就不会存在了,这是现实。“想它哪一天会不会奇迹般复活”这是理想。这也是情与理的矛盾,是诗人内心的纠结。诗人表达的何止是大树,大树只是一个载体,他在写人类终极的一种矛盾与苦难。写人的存在的无奈感。
第四节:
“每次遇到已经死去并已倒下的大树
都想它是不是父亲的化身”

在诗人经历了这些痛苦的思索后,最后才引出父亲,其实情之切才会思之深。诗人蓄力深刻老道,用层层拔葱的办法,写到最后才让读者明白他的用情,深到源头,情与理得到统一,也是诗人正确认识世界的开始,是父亲的生命的消逝给了他这个起点的。这是写人生的一种特殊感受,用至亲的死来复活这个世界观。

张海荣的每一首诗都涌动着一种暗流,我们都能体会到一种新的理解,一种对宇宙人生的知性的把握。读他的诗我们总能获得对生活的重新思考,这种思考是对故乡的回忆和超越故土的反思得到的,我感觉是一种寻根意识。所以他对生命的终极体认的源头是故乡,怪不得他把第二本诗集起名为《潘掌的阳光》,故乡的阳光就是他思想皈依的精神地理。我们再来看他获“军山湖杯”全国诗赛优秀奖的诗《回乡偶得》:

《回乡偶得》
  
野花没有野心
只有
野孩子逃离了故乡

游子没有花心
只有
故乡的山菊挽留着初冬的黄蜂

最初的告别是那么的轻率
最终的团聚是那么的自然
就像黄昏的落日
就像清晨的霞光

这首诗写的很简短,也很别致。第一节“野花没有野心/只有/野孩子逃离了故乡”,野花是诗人选择的归乡后故乡的一个物象,是静止的,野孩子是说游子,是运动的,一静一动,才有“江山依旧,人事皆非”的沧桑感。才形成了亘古故乡的概念。
第二节“游子没有花心/只有/故乡的山菊挽留着初冬的黄蜂”,“花心”写蜜蜂采蜜的地方,暗喻故乡,这句是指游子永远忘不了自己的故乡。“故乡的山菊挽留着初冬的黄蜂”,“ 黄蜂”喻游子。还是一静一动,表现了游子与故乡的关系是谁也离不开谁。黄蜂只有故乡的山菊才能成蜜,但冬天离开春天还会回来。
第三节:
“最初的告别是那么的轻率
最终的团聚是那么的自然
就像黄昏的落日
就像清晨的霞光”

告别与团聚是矛盾统一的,“轻率”是年轻的标志,“团聚”是最终的结果,都是那么自然,这也是一种叶落归根的意识。就象“清晨”与“黄昏”的关系,就象“落日”与“霞光”的关系。这仍然是一种寻根意识。我们再看诗人的《屋檐》与《苍耳》。


《屋檐》

很多年前我居无定所
我租住的屋檐下住进一窝燕子
它们是最好的吉祥物
是我们全家的希望
有一年 一只壁虎爬进了燕巢
刚破壳的小燕子受到惊吓
它们纵身跳出 摔死在院子里

后来 我买下那所宅子
但那窝燕子再没有回来
一段时间之后
屋檐下又住进一窝鸽子
鸽子也是一种吉祥鸟
不是谁家的屋檐都能让它们安身立命

再后来 为了配合城市改造
我们一家签字走人
那窝鸽子再未与我们相遇

很多年来 我心里住着一窝燕子
还住着一窝鸽子
每年春节的下午 是一年最清净的时间
我就会想起它们
就会想起那些漂泊的岁月
就会想屋檐下那么多那么多的悲欢离合
             (2016.2.9)
第一节:“很多年前我居无定所/我租住的屋檐下住进一窝燕子/它们是最好的吉祥物/是我们全家的希望”,一开始写“我租住的屋檐下住进一窝燕子”,成为“吉祥物”,成为“我们全家的希望”,这是写实。接着写到“有一年 一只壁虎爬进了燕巢/刚破壳的小燕子受到惊吓/它们纵身跳出 摔死在院子里”像小说情节,“一只壁虎”出现,“刚破壳的小燕子受到惊吓”,不幸“摔死在院子里”,这节就是叙述了一个故事,屋檐下一窝燕子的故事。
第二节:“后来 我买下那所宅子/但那窝燕子再没有回来/一段时间之后/屋檐下又住进一窝鸽子/鸽子也是一种吉祥鸟/不是谁家的屋檐都能让它们安身立命”,小燕子死了大燕子就伤心离开了,与燕子的友情使诗人后来买下那宅子,或许就是就是为了等那窝燕子回来,“但那窝燕子再没有回来”,这是一个屋檐下小燕子故事的结束。后来又住进了鸽子,“鸽子也是一种吉祥鸟”。作者然后来了一句“不是谁家的屋檐都能让它们安身立命”或许埋伏笔,或者是有一定的指向性。
第三节:“再后来 为了配合城市改造/我们一家签字走人/那窝鸽子再未与我们相遇”,再后来,由于“城市改造”,这次不是鸽子走,是我走,就“那窝鸽子再未与我们相遇”。读到这我们感觉到就是平常的叙述,小动物的悲欢离合很正常啊,或许你仍然不知道诗人到底想写什么?我们继续看最后一段吧。
第四节:“很多年来 我心里住着一窝燕子/还住着一窝鸽子”,这仍然是承接上面的,诗人没有忘记那屋檐下的燕子与鸽子,诗人的仁心使他悲悯那些小生命。到这诗人忽然转了一下:


“每年春节的下午 是一年最清净的时间
我就会想起它们
就会想起那些漂泊的岁月
就会想屋檐下那么多那么多的悲欢离合”


哦,终于恍然大悟,时间是“每年春节的下午”不重要,关键是诗人清静了,关键是由物及人了,来了一个大转弯“就会想起它们/就会想起那些漂泊的岁月/就会想屋檐下那么多那么多的悲欢离合”,这才是本诗的诗眼,是诗人真正用意所在。诗人是在写自己,写人生。

《苍耳》

故乡的苍耳不能采食
我不能  山野间的那些鸟兽也不能
而苍耳爱我们  不管不顾地爱
它爱从它身边走过的一切生灵
像故乡揪着游子的心肠  生活麻痹着苍生的神经


有时我想应该把故乡和生活这两个词改为苍耳
有时我想自己就是一只带刺带毒的苍耳
在故乡甘愿做疗治生活的痴情人
不怕满身长刺苍老难看  不听软语直达生活的病灶
只管爱  爱到没有遮拦
无须谁来同意

(2016.2.16改定)

这首诗更有意思,张海荣每首诗无论写什么都不离故乡的物象。苍耳是山区常见的野生草本植物,草丛中的一种带刺的圆球,当你爬山经过草丛时会不经意沾在鞋上和衣服上的。百度上这样解释苍耳。苍耳子,属于一种祛风湿中药,主治: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此外,苍耳草或全草亦可药用,但苍耳为有毒植物,以果实为最毒,使用须严格遵照医嘱。我们还是来看诗吧:
第一节:“故乡的苍耳不能采食/我不能 山野间的那些鸟兽也不能”,一开始又是陈述,看了前面的介绍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我“不能采食”?为什么“山野间的那些鸟兽也不能”?因为有毒。接着下一句一下子把苍耳的更多的特点,人格化,诗意化了:“而苍耳爱我们 不管不顾地爱/它爱从它身边走过的一切生灵/像故乡揪着游子的心肠 生活麻痹着苍生的神经”,不是吗?我们小时候还非常讨厌它们的,爬到我们鞋上裤上黏得到处都是,拿就没法拿。诗人把这知性化成:“苍耳爱我们 不管不顾地爱”“爱从它身边走过的一切生灵”,有趣吧!张海荣的诗就这样,要么深刻,要么趣味横生。然后他又写到“像故乡揪着游子的心肠”,马上我们的心沉甸甸的,苍耳与野花,和故乡的一切一样,都是游子的牵挂,都是游子的心结。最后“生活麻痹着苍生的神经”,我们马上感觉苍耳又变成我们自己,麻木、有刺......

第二节:“有时我想应该把故乡和生活这两个词改为苍耳”,继续第一节的故乡和生活是苍耳,这是对生活的挖掘。“有时我想自己就是一只带刺带毒的苍耳”,诗人是苍耳。然后直达胸臆,把诗人对故乡的苍耳的感悟喷薄而出:


“在故乡甘愿做疗治生活的痴情人
不怕满身长刺苍老难看  不听软语直达生活的病灶
只管爱  爱到没有遮拦
无须谁来同意”


这就是苍耳给诗人的启迪,也是故乡给诗人的启迪。读到最后感觉痛快淋漓, 真是一首好诗!情感饱满,“只管爱 爱到没有遮拦/无须谁来同意”,诗人的真性情由此可见。而且知性很足。当然张海荣的诗除处处闪现出知性的光芒和浓郁的故乡情结之外,幽默也是他诗歌的一大特色。比如《人民》:感觉大而无当,却又如此的合适;比如《年关将近》:抵达心灵的记忆,能感动得能让你流出泪;比如《诗会》:辛辣的象匕首。

《人民》

如今 妻子老以人民自居 她说
趁周末做些有益于人民的事吧

我想与人民为敌是危险的
就整理整理地下室的杂物吧

整个下午 我挑挑拣拣
把多年敝帚自珍的物件坚决地扔掉
把做不了人民主的物件留了下来

人民最后来验工的时候
拎起一包水彩颜料说 扔掉扔掉
谁还会像少女一样去画玫瑰梦

可拿起二十多年前的那把口琴时却说
叫我找得你好苦 原来你在地下室呆着
整个晚上 人民快乐地吹着口琴
没有表扬一句我这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首诗写的异常有生活趣味,整首诗弥散着夫妻之间浓浓的爱意,却是从诙谐的语调抵达更加饱满的效果的。全诗有两层:第一层写自己干家务活;第二层写妻子验工。
第一层就是一、二、三节,写周末,妻子让诗人整理地下室,然后诗人“把多年敝帚自珍的物件坚决地扔掉”,“ 把做不了人民主的物件留了下来”,一扔一留体现了对妻子的爱意。这不叫怕老婆,是尊重。而且“人民”是一个范畴的概念,在这口语化的应用,使诗句趣味横生。“妻子老以人民自居”、“她说/趁周末做些有益于人民的事吧”、“ 我想与人民为敌是危险的”、“把做不了人民主的物件留了下来”,把“人民”的意象一再重复而丝毫感觉不到啰嗦,因为“人民”在诗人的诗里已经偷换概念了,已经代指妻子了,而且换的恰到好处,里面有许多对妻子感念的成分,感念妻子在家庭中的付出,就像他作为一个人民公仆感念人民一样。这里面蕴含了诗人对大到国家和小到家庭浓浓的爱。
第二层是四、五节,写验工,妻子是如何验工的呢?诗人的干活能通得过检查吗?这是读者的疑问。

“人民最后来验工的时候
拎起一包水彩颜料说 扔掉扔掉
谁还会像少女一样去画玫瑰梦”

诗人决定取舍是取妻子的舎自己的,这节妻子也是舎自己的,让我们不得其解。这就让我们想起著名作家欧•亨利《麦琪的礼物》,相爱的对方考虑的一定是对方。这节是起承转合的转,最后一节答案出来的时候就是合的时候。

“可拿起二十多年前的那把口琴时却说
叫我找得你好苦 原来你在地下室呆着
整个晚上 人民快乐地吹着口琴
没有表扬一句我这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哦,妻子果不其然,留的正是他的东西,那个过去他向她表达爱情的口琴。妻子“可拿起二十多年前的那把口琴时却说/叫我找得你好苦 原来你在地下室呆着”,其实他们都在寻找着过去,这就是爱情的保鲜法,不忘初心。在地下室翻出来了,诗人仿佛是在告诉世人不要把爱情尘封。找到过去,妻子很开心,“整个晚上 人民快乐地吹着口琴/没有表扬一句我这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其实这也是诗人自己的高兴,因为他收拾地下室舎里自己的好多东西,唯独留下这个能代表他们爱情的自己的东西。这两节继续重复“人民”的意象:“人民最后来验工的时候”“ 没有表扬一句我这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重复正是爱情的特性,不厌其烦就是呼唤爱情。所以“人民”意象的运用,感觉大而无当,却又如此的合适。


《年关将近》

1\思念

将近年关了
妻子反复讲
“小时候过年前
父亲总要买一颗猪头
每天一边给我们讲故事
一边用烧红的火棍燎猪毛
他总是把猪头打理的干干净净的
那种味道真是很特别啊”

我没有去集市买猪头
我知道她并不想吃猪头肉
她是想父亲一个人
孤零零地在另一个世界
怎么准备过年呢?


2\心脏病

那一年除夕
母亲大度地说
杀一只鸡过年吧

我在鸡舍前杀鸡时
吓死了另一只鸡
从那时起
我知道动物
也是有心脏病的


3\反比例

把一把鞭炮拆开
精打细算地燃放是那年头
一正月的快乐
为节约火柴
年前大伙儿都要去采很多很多的
烂木头
好像我们会有放不尽的小鞭炮
现在想起来
那就叫反比例


这组《年关将近》诗,是近年关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分三个小诗;

《思念》是通过妻子回忆岳父过去每年买猪头收拾猪头的事情,揭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中国人传统的心理,实际上也表达了自己思念自己父亲的心理,这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写法。这首小时诗把思念写的很温馨绵长,

“我没有去集市买猪头
我知道她并不想吃猪头肉
她是想父亲一个人
孤零零地在另一个世界
怎么准备过年呢?”

相爱的人心灵是相通的,“我没有去集市买猪头/我知道她并不想吃猪头肉”表象上不近情理,实际上正是心心相印的表现。“她是想父亲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另一个世界/怎么准备过年呢?”

这是写妻子思念父亲,也是写自己思念父亲,更是写普遍意义上的人类思念亲人。

《心脏病》“那一年除夕/母亲大度地说/杀一只鸡过年吧”,平淡的叙述,深刻的回忆,第一节只是呈现叙述方向。“我在鸡舍前杀鸡时/吓死了另一只鸡”,对于常人来说这也不算什么,可是对于诗人来说就是一个重大的事件。因为这件事对诗人的触动很大,我们人类相对于动物而言,一般都是高高在上的,这个事件却让诗人发现低处的同情事件:

“从那时起
我知道动物
也是有心脏病的”

这是生命对个体生命的感同身受,是诗人对人类之外生命的发现,是诗人对人世间所有生命悲悯情怀的抵达。

《反比例》这是写我们那个年代年关的痛并快乐,“把一把鞭炮拆开/精打细算地燃放是那年头/一正月的快乐”,一看到这样的追忆就激动,“把一把鞭炮拆开”,亲切;“精打细算地燃放”,痛并快乐;“是那年头/一正月的快乐”,一个时代的感同身受。当代已经只是一代人的断代史了。“为节约火柴/年前大伙儿都要去采很多很多的/烂木头”,因为烂木头能蓄火。这是起承转合的承。“好像我们会有放不尽的小鞭炮”,这是转。真的有放不尽的小鞭炮吗?在那个穷困的年代显然是没有,那为什么放不尽呢?最后答案就是合。

“现在想起来
那就叫反比例”

这是点题。东西越多浪费越多,越没有东西。东西越缺乏越生成节俭的品质。就是老百姓说的:省一省吃不完。

总之《年关将近》能让你感动的流泪,这是写到经历那个读者痛处的东西。

《诗会》

我将一叠精美的诗笺和
制作粗鄙的会议须知
一并递给你(传说中著名的诗人)
你像放下理想一样放下诗笺
像翻阅生活一样认真地
阅读起会议须知
我想你随后会关注并赞美诗笺
而你颇为生气地问我
傻站着干么,到用餐时间了吗?
         
“我将一叠精美的诗笺和/制作粗鄙的会议须知/一并递给你(传说中著名的诗人)”,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一个诗歌爱好者的虔诚,但这个虔诚却放到一个傲慢的“你”,显然诗人对这样的人的否定态度。

“你像放下理想一样放下诗笺
像翻阅生活一样认真地
阅读起会议须知”

这是把这种傲慢肢解开,赤裸裸得暴露给众人,只是呈现,却是毫不留情的批判,达到干预的目的,写得辛辣而富有诗意;“你像放下理想一样放下诗笺”,这是第一次对虔诚的亵渎,放下理想,其实这类人已经远离了艺术理想,失去了对艺术圣神殿堂的敬意;“像翻阅生活一样认真地/阅读起会议须知”这是对理想的第二次亵渎,“翻阅生活”说明世故圆熟却庸俗透顶。

“我想你随后会关注并赞美诗笺
而你颇为生气地问我
傻站着干么,到用餐时间了吗”


本来虔诚希冀的结果是:“我想你随后会关注并赞美诗笺”,但事实却大相径庭。“而你颇为生气地问我/傻站着干么,到用餐时间了吗”,庸俗之至、傲慢之至、卑鄙之至。虔诚让这样的艺术掌门人亵渎的不堪忍睹,同时也说明了这种人已经真正失去了从艺人应该具备的德才兼备的品质。诗人用辛辣的语言把这样的人批驳的体无完肤,真正得把他拉下了神圣的艺术殿堂。真是一首像匕首一样痛快淋漓的诗。

总之,读张海荣的诗能让你思考,能让你心痛得流泪。能让你受感染,也让你颇受启迪。他能从我们极为司空见惯的东西里发掘出浓郁的诗意。譬如以上的鲜明的意象:井、灯笼、大树、野花、屋檐、苍儿......但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他的故乡潘掌,那都是他故乡潘掌可爱的物象的衍生。真应了朱熹那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他的“源头活水”就是潘掌的阳光!就是生他养他的故乡。他的智慧的源泉就在他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故乡,他的“风骨”和悲悯情怀也是故乡赋予他的美德。我不禁又想起唐诗人柳宗元的诗《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写于2017.2.19山西和顺夜。

附张海荣的诗;


《五道庙印象》

先是槐花白
红嘴鸦拖着长长的尾巴
在春风里飘

随后是桑葚的紫
小燕子的剪影
墨一般黑

再后来是花椒的红
蝉的鼓噪
透出中元节的秋意
夏日的狂

如今是
炮台窑上的呐喊
唤醒一村的镰
黄灿灿的秋禾
一车车地归仓

上冬以前
候鸟般的父辈
会锁门走人
整个五道庙
将静待落雪之约


《累了》
                          
蛙儿累了
跳到荷叶上晒太阳
荷叶轻轻一颤

起于青萍之末

蛛儿累了
飞到庙檐下去织网
左一条 右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格式化了
佛祖眼中的世界

蝉儿累了
躲到树梢间练唱歌
高一声 低一声
长一声 短一声
吟唱着
四野的空寂


《冬夜》

我想一定是在子夜  水
流过小石头的缝隙那一刻
你把我纯清的歌冻成丝带

我从冰上过
跨越自己的声音和记忆
看到河面上音符般的石头裸露
岸上的杨柳泛着光芒

我郑重地站着  把铅笔
我的武器  攥紧
停滞是忧伤的美丽  没有夜鸟
寒冬的梦  春草一般疯长


《天空》

秋云残淡
白杨呼唤着云

伞面瓦蓝
恋情敲打着伞



《我和你》


我和你
是同一棵树上的
两片叶子

秋风吹落了所有的叶子
只留下你和我在树梢上
飘摇

越冬的你我是悲凉的
我们各居一枝

不能拥抱  不能谈心
任雪花把心事覆盖


《山村教师》

好大的风  吹透久未修葺的庙

一盏灯  在摇晃  在挣扎
坚强的灯  照亮
一些孩子远走高飞的脚板
照亮  另一些孩子
手中的犁耢和山坡上的羊

我知道  在那里  你是王
将心剖成真爱
若绿荫覆盖落寞的沙漠
因此  你是欣慰的
坦然地睡去  在每一个
月黑风高的夜晚


《守夜人》

守夜人
与你同尽一职的墙
塌了

你的睡眠更加不安
你守护的一堆不属于你的
财物  从此都要经你
反复数落

终于
你盼来了一场雪
下雪的意义在于封锁
整个冬天
你都可以安安稳稳地
抽烟  瞌睡  回忆
整个冬天
贼以及那帮儿女
都不会来这座荒园


《木匠》

木匠用锋利的锯子
使一颗颗大树
轰然倒地

热爱木头的木匠
肢解木头
然后用零散的木头
拼结成宫殿及家具

善于破坏且善于创造的木匠
不争名誉  不争地位
木匠是这样的一类
他们用一只眼
把世界瞧得曲直分明
他们用一双手
把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菊花》

菊花  十月的菊花
在这个冰冷的十月
你独自盛开在墙脚之下
有无数只冬眠的生灵
从你身边匆匆而过

秋季是这样一种折磨
把绿变枯黄
把风变凌冽
把动物赶回各自的窝里
而你笑傲秋风

菊花
月光下的菊花
诗人嗅到了你的寂香
你把对冬的抗拒变成了邀请
你把对夏的挽留变成了报答
你用舒展的枝叶
告诉人们
霜期来临
你用盛开的花朵
告诉人们
备足越冬的物品


(张海荣,70后诗人,出版诗集《从潘掌出发》、《潘掌的阳光》,2014年被评为山西省十佳诗人、2015年被《都市》评为桂冠诗人、2016年评为太原晋中同城化优秀诗人、获第四届晋中文学诗歌奖。)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12-29 12:27
欣赏王老师大手笔
作者: 王恩荣    时间: 2017-12-30 14:51
谢谢文友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