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忧郁是诗词的载体   [打印本页]

作者: 齐凤池    时间: 2018-4-4 13:47
标题:   忧郁是诗词的载体  
  忧郁是诗词的载体
  -----读宣化古体诗词爱好者部分作品感受
  齐凤池
  来到崇礼后,认识张家口很多写诗的,尤其是写古体诗的更多。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张家口写古体诗词多的原因,可能是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不管什么身份,什么学历,都在学习,练习,模仿写古体诗词。其实这是一种文化现象。
  今年我在陆《原创高地》和《清远风》平台读了李金琴,李晓梅,周绍明,孙念禾等等许多好的古诗,由于自己水平有限,对古体诗认识浅薄,实在不敢枉言。
  特别是在古诗的格律,对仗,平仄上我认知甚少。再说,我也不是研究古汉语的,搞那么考究有用吗?
  我认为,欣赏七律和七绝只要句子漂亮,能打动人就是好诗。那样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的嚼,又能嚼出瓜子味来。对古诗我不甚研究,但唐诗宋词古文观止背了不少,俗话说,会背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但那也只是毛皮而已。古诗我最欣赏的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岸何年初照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唐诗三百首》里就选了张若虚的一首诗,但堪成是经典之作了。但要是写到那种程度,只有大师才能做到。
  这首诗,不论是从哪个角度分析都是无可挑剔的。江天一色,连一丝细小的尘埃也没有,浩瀚的苍穹只有一轮皎皎明月在天空镶嵌着.诗人问道:江岸谁是第一个看到天上的那轮月亮的人呢?江岸的月亮又是第一个照见的人又谁的呢?这个问题只有诗人才能回答.。而我认为,在这首诗里还有许多更美的东西。当然,对于一首诗的理解,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审美和不同的认识和理解。然而,对于我们一个用汉语说话的民族来说,老祖宗留下的那点东西早已成为了历史和今天人们的时尚了。但是,今天还有谁来去传承呢?我们不能再说传承了,就是人们用母语说话,也是词不达意,甚至是语无伦次。因此,我说,甭说是写古诗了,就是看古诗又有多少人能看懂呢。我感觉宣化写古体的对古诗的感悟是很深刻的,而且他们的悟性也是很深的。他们在把握诗歌的语境和语感时表现得非常到位,"徘徊月下懒登楼,夜半无眠履旧愁",在用字上用了两个词"懒""履",懒是形容词,是不想上楼.履是名词动用。这两句给我的感觉是,在月下徘徊心事重重,不想上楼.而上了楼又睡不着,把所有的心事翻出来,每件事都让人愁."昔日曾同伊对酒,而今谁为我驱忧"?"故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曹操在横槊赋诗时说.一代的英雄豪杰都哪里去了。宣化诗人过去的酒友不知哪里去了?谁为我解忧啊!情真意切娓娓道来,不热不温,有张有迟,张迟有度。可见宣化诗词队伍的文字功力甚厚和对情感的把握分寸的到位。"琴台皓色依稀梦,云影怜容泪应休,借问蟾宫折桂处,如何才不负今秋?"后四句显得诗味淡了.诗歌写作有很多的技巧。
  俄罗斯著名女诗人茨维塔耶娃说:“我知道维纳斯是手的产物,我是手艺人,我懂手艺。诗人从职业和手艺转向科学,从已知世界转向尚待认知的世界……诗歌中加入手工的味道,才有柔和力。”这里我没有夸张和奉承宣化写古体诗词爱好者吹捧的意思。我是读了他们的很多七律古诗后有了一点个人感受。我知道现代新诗歌不好写,能写到杨占波,高林这种层次是很不容易的。没有很深的文化修养,天赋的诗歌才能是达不到这种水准的。因为写诗不仅需要激情,还要具备很高的技术。所以说光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是不行的,诗歌的素质是最关键的。因为,诗歌需要很多的技法,比如:想象、跳跃、韵律、节奏、张力、断裂、意象、语感、语境等等。然而,古诗的要求就更高了。能够简单地驾御平仄,做到不出问题就相当不易了。如果再把古诗写得语言很俏,每首诗都出现一两行警句就棒了。宣化的古体诗词爱好者似乎缺的就是这点。我读了宣化的古诗就发现了他们在这方面有很多的长处。他们在处理一些细小的环节上把握得就很得当。如“偷来月色三分媚
  ”,一个"偷"字叫我找到了诗眼的感觉,“借到花魂一段腰
  ”。这两句使我想到了“梅须逊雪三分白,雪确输梅一段香”的佳句。有了这两句一下就把诗歌的身子站起来了."碾泪为尘入远梦",把泪碾成尘的意象非常新颖。而且用了换象的手法.
  "理思做絮送云霄"梳理一下思绪,做成棉絮送上云霄是空旷的深邃的旷达的."待到中秋推盏邀,今朝谁伴我吹萧,偷来月色三分媚,借到花魂一段腰,碾泪为尘入远梦,理思做絮送云霄,欲松情思千千扣,却把忧愁指间绕。"这首诗一环扣一环把诗人的心绪淋漓尽致的抒发出来.这首诗在用词上是非常考究的。"偷来""借到""碾泪""欲松情思"忧愁指间绕"等等,这些词汇很想象很质感.读到这里使我的眼睛亮了很多。西班牙诗人马查多说:“诗是忧郁的载体。”宣化诗词爱好者的两首律诗表现的都是诗的忧郁,读后给我的感受是很深的,他的诗仿佛把我带到了忧郁的意境中去了。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如果每首诗歌都能做到这点,就都是好诗了。说到不足的地方,我感觉宣化的古体诗词爱好者,应该记得功夫在诗外这个道理。在词和练句还显得直白。
  奥登也说:“诗人就是语言赖以生存的人。”诗人是通过语言进入诗歌的,最后又通过语言离开诗歌的。
  诗人韩东说:“诗到语言为止。”我感觉每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语言流行方式,诗人在不断翻新人类说话的方式,用新鲜的词汇不断地洗刷人类陈旧的舌头。我对张家口宣化的诗词爱好者说:你的诗词语言直白了就降低了中国古体诗词的高贵。因此,要铭记古人说的那句话,语不惊人死不休。尤其是古诗,就简单的四八句。如果语言的平淡了就失去了诗词的意境和美感。我曾经说过,短诗能杀人,三五行,四八句就要达到目的,如果做不到,那就是自杀。所以说练字不如练句,练句不如练意!由此可见,诗词的语言在古诗中是多么的重要呵。譬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东风吹绿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还是个"绿"字.等等等等,这就叫诗眼吧?因此在咬文嚼字上下功夫是必要的.
  今读了《原创高地》和《清远风》上的几首古诗,给的感受很多,想说的也很多,但由于本人才学书浅,水平有限,只能写下只言片语.供宣化诗词爱好者参考,如果不妥,请多批评。
  2018--4--2
  于崇礼
作者: 王恩荣    时间: 2018-4-4 16:29
"徘徊月下懒登楼,夜半无眠履旧愁",很美!
作者: 王恩荣    时间: 2018-4-4 16:30
西班牙诗人马查多说:“诗是忧郁的载体。”
作者: 王恩荣    时间: 2018-4-4 16:31
如果语言的平淡了就失去了诗词的意境和美感。我曾经说过,短诗能杀人,三五行,四八句就要达到目的,如果做不到,那就是自杀。所以说练字不如练句,练句不如练意!

好!
作者: 齐凤池    时间: 2018-4-5 19:27
王恩荣 发表于 2018-4-4 16:31
如果语言的平淡了就失去了诗词的意境和美感。我曾经说过,短诗能杀人,三五行,四八句就要达到目的,如果做 ...

谢谢老师。晚上好。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