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岸在故乡
[打印本页]
作者:
昌山
时间:
2018-4-23 15:13
标题:
岸在故乡
岸在故乡
“我庆幸我是麦子的后裔/同麦子们居住在一起/麦子会告诉我阳光的深度/以及黄金的纯度”“回故乡的道路/高铁一样坚定/听脚下金属的声音/撞击异乡的麦地/仿佛在解答/一道黄金分割法的命题//我的头颅金碧辉煌/什么将我如此照耀?”这是刘腊华组诗《什么将我照耀》中的诗句,唯美中吐露出作者岸在故乡的情结。
腊华兄惠赠诗集《什么将我照耀》已近一年,由于诸多事务缠身,最近才抽空细加品读,虽然接到诗集后曾零星读过几首,颇为内疚。
腊华兄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写诗。那是一个全民崇拜诗歌的年代,虽然腊华兄中间曾搁笔十余年未创作。读他的诗集有一种莫名的亲切,也许是诗句的外表朴实、内含张力的缘故,也许是差不多同期创作的原因,总之,那股莫名的亲切,让愚某一气读完,意犹未尽,不自觉间,面对屏幕敲击这篇文字。
《什么将我照耀》分为三辑。
第一辑“感恩之旅”,收录诗歌最多,达九十八首。其中许多还是组诗,比如《献诗或者记忆》,比如《故乡的长江》,比如《什么将我照耀》,比如《小孤山》,比如《酒》,比如《油菜花》,比如《同望大山》。这些诗歌关注乡人、感恩土地,也许作者生活的坎坷和磨砺,让他无法忘却故乡的恩情,也许常年在外,觉得对故乡有太多的亏欠,也许岳西这个第二故乡给了他创作的源泉,所以用“岸在故乡”为题。或许没有领会腊华兄诗歌的主旨,固执摘些以下诗句支撑自己的观点:“故乡,亲人/我一生的彩笔/走到哪里/都会为我描绘一副如画的风景/旧家的燕子飞过泥土/我徜徉的田埂洒满了阳光”(组诗《献诗或者记忆》);“回到故乡/我必须控制或者摧毁自己/否则,我无法上岸”( 组诗《故乡的长江》);“穿行在任何一个地方/总有麦芒在袭击我们/而我们竟然无动于衷”( 组诗《什么将我照耀》);“人到中年/老家长停泊在头顶/生成一丝丝白色的乡愁”(《老家》);“高腔属于岳西/岳西的一草一木/我们可以浅唱低吟”(《岳西高腔》);“无需说出太多的感恩/面对生活,一碗腊八/足够我们感谢涕零”(《腊八》)。这类诗句,在第一辑中,举不胜举,无一不暗含“岸在故乡”。
第二辑“不语之唇”,佳作连连,六十九首诗歌均有嚼头。特别是《青花瓷》、《唐三彩》、九首词牌诗、十二首“金陵十二钗”女子诗,更是“穿透经验外壳的思想”(沈天鸿语)。由于篇幅原因,仅摘《点绛唇》,您就能体会诗歌的唯美,其中暗含着长江之水对腊华兄的哺育之情,同样属于“岸在故乡”。原诗如下:“碧绿的诗词在池塘翻飞/红蜻蜓落在含苞的荷花上/独占了青涩的性感红唇/词牌之语羞而不答//采莲之人踏歌而归/红霞点缀的唇布满天边/谁家少年的心事/被江南丰腴的西山/逐一撞破”
第三辑“散文诗香”,相对于前两辑而言,愚钝的愚某觉得似乎逊色一点儿,也许因为愚钝,没有品出腊华兄散文诗的精华,但总体值得细加品读。十八首散文诗,与腊华兄职业有关的占三分之一,某种意义上说,同样属于“岸在故乡”。它们是《乡村运管员》、《车站》、《车站晨曲》、《黄金周的车站》、《黄金周,头班车》和《黄金周,末班车》。
同时,诗集中还有诸多普通劳动者的剪影,何尝不是“岸在故乡”情结的体现呢。比如《为木匠的父亲》,比如《汲水的女人》,比如《大伯》,比如《说书人》,比如《老炊事班长与铸造工》,比如《爆米花的老人》,比如《山岗上的羊群——写给掘煤工》,比如《车站,检票员》,比如《车站,稽查员》,比如《妹子》,比如《补伞人》,比如《送煤工》,比如《船长》,等等,等等。腊华兄“无时不在用一颗同情之心、敬慕之心打量他们,照耀他们,定格他们”,他“在我们这个小城里,在汽运公司繁忙的岗位上,用责任与使命、大爱与大恤、灵感与幽怀,写出了有别于那些无病呻吟、孤芳自赏的真正的诗作”(叶静语)。
当然,腊华兄的诗集并非完美无缺,正如著名诗人、评论家沈天鸿在《序》中说的那样:“腊华的诗在总体结构上,尚有不够完美之处;某些局部的处理也还可以更好。”
世上本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衷心期盼腊华兄的第二本诗集早日付梓!
2015.8.29,晚,天际新村
作者:
王恩荣
时间:
2018-4-24 08:15
读过,共议
作者:
昌山
时间:
2018-4-24 08:36
王恩荣 发表于 2018-4-24 08:15
读过,共议
先生早安吉祥!敬请多多批判!
作者:
秋水岸
时间:
2018-4-25 17:18
评得全面
作者:
昌山
时间:
2018-4-26 14:31
秋水岸 发表于 2018-4-25 17:18
评得全面
敬请先生多多赐教!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