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在止间,看李少君的诗歌背景
[打印本页]
作者:
李明利
时间:
2018-5-3 23:46
标题:
在止间,看李少君的诗歌背景
在止间,看李少君的诗歌背景
(, 下载次数: 1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活动现场
著名诗人李少君诗歌分享会在长沙举行
据华西都市报2018-05-02消息 (湖南省诗歌学会) 四月是一个诗歌的月度,在长沙的止间书店,迎来了第四场诗歌现场活动。著名诗人、“珞珈诗派”发起人、《诗刊》副主编李少君,与我们一起走进了有情有义的诗歌世界。
(, 下载次数: 1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著名诗人李少君
在“李少君·从云雾深处走向湖海以远”主题诗歌分享会现场,远道而来的中央民族大学敬文东教授、浙江大学江弱水教授、山东大学亚思明副教授、重庆大学王尚和来自湖南长沙、湘潭、衡阳等地的诗人、诗歌爱好者、读者以及湖南师大、湖南农大的学子约120多人出席。
(, 下载次数: 1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山东大学教授、翻译家亚思明
(, 下载次数: 1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浙江大学教授、批评家江弱水
(, 下载次数: 1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批评家敬文东
梁尔源代表主办方湖南省诗歌学会、止间书店、小众书坊致辞,欢迎李少君先生带着他的新著《我是有背景的人》回家,赞扬他的清新自然的诗风、在山水田园里的低吟轻唤、在日常生活里唱响的明亮之歌,成为他作为一个“自然诗人”的底色。李少君是一个以湖湘文化和自然生态作为背景的诗人,他又以其诗歌成就和故乡情怀,成为我们湖南诗歌的大背景,并谑称让我们也成为有背景的人。
(, 下载次数: 1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湖南省诗歌学会会长梁尔源
李少君的创作谈视域开阔,洋洋洒洒。“诗歌是一种心学,感于心、动于情。本质上是一种感受、学习并领悟世界的方式。同时,诗歌又是一种情学,世界是一个有情世界,天地是一个有情天地。”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强调要以诗歌创造出一个有情的意义世界,唤醒自己,唤醒他心。并从中国传统诗歌与西方诗歌的比对中,寻找合适自己诗写的特点与方法,让自己的作品更具生命力。他谈到,文字与诗歌是抵抗死亡的方式,他为父亲写了一系列的诗歌作品就是为了留住父亲,如今父亲逝世,诗歌成了他纪念父亲的最好媒介。今天能在这里谈诗歌,九泉之下的父亲是能听到的。在讲这段话的时候,他的眼圈湿润了。打动了在场的听众,不时有人用纸巾擦眼泪。
本次活动由湖南省诗歌学会副秘书长刘羊主持。他与李少君还就以下话题进行了对话:在丧父之痛的情况下为何还答应来做这次诗歌分享活动?诗歌创作起步与发展、如何创办珞珈诗派的?“自然诗人”的由来与意义等。李少君都一一做了精彩的回答,让人看到了一个诗人的赤子之心、不懈的追求、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给人启迪,而且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湖南科技大学吴投文教授对李少君的诗歌进行了专业点评,他说:李少君诗集《我是一个有背景的人》,这个背景何在呢?我以为,就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包括了诗人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李少君诗歌的一个独特追求,就是在中国文化的根脉深处找到了生命的寄托,他的诗歌和中国的古典诗学、古典诗歌之间,有一种非常内在的精神契合。具有唐诗宋词那样的意境,非常精炼,耐人咀嚼。少君先生的自然诗歌,实际上是用极具个性化的方式,回答了当代的问题。我们处在一个生态危机加剧的时期,少君先生的诗歌彰显了一种清洁的精神。这样清洁的精神既是指向自然的,也是指向我们的内心的,是自然与精神的合一。
诗人、评论家吴昕孺是与李少君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交往的故交旧友。他说:从世俗层面而言,少君在诗人中算是级别很高的了,但他在写作上眼光始终向下。他关注底层,关注自然,是一个内心干净的诗人;少君事务繁多,大量的时间都在路上,但他总能把俗事做雅,他主编的《天涯》是中国最具思想性的人文杂志,他担任副主编的《诗刊》大量推出诗坛新人,还做了很多诗歌活动,说明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情怀的诗人。高考之后,他走出涟水边的小城湘乡,来到珞珈山上的武汉大学,而后奔赴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海南,再到北京……他一直在外漂泊,却始终不曾离开故乡。他对父母,对兄弟,对家乡,对家乡人,对湖湘文化,都有着骨肉相联、血水相融的深情,他又是一个有着浓厚家乡情结的诗人。
湖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罗鹿鸣在互动环节发言,以一颗感恩的心对李少君推动湖南省诗歌学会创立、支持湖南诗歌发展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并将其列为湖南诗歌能有今天的活跃、繁荣局面,应该感谢的三个有功之臣(谭仲池、梁尔源、李少君)之一。
来自湖南省演讲与口才学会的张凌微、黄芸等朗诵者,朗诵了李少君的《傍晚》《珞珈山的鸟鸣》《敬亭山记》《我是有背景的人》等诗作,石世红、刘徽也即兴朗诵了李少君的诗作。她们声情并茂的朗诵,深受听众欢迎。
出席这次诗歌分享会的诗人还有邹彬、袁剑虹、周伟文、段建新、李震东、师飞、李之平、喻灿锦、黄峥荣、李虹辉、陈志辉、何青峻、彭红平、李艾、贺小金和朗诵志愿者王佩、文凤、高霞等,李少君大哥与他武大部分同学也参加了分享会。
吴投文在李少君诗歌朗诵会上的点评
今晚我们在止间书店举办一场最有缘分的诗歌朗诵会——著名诗人李少君诗歌朗诵会。在座的朋友既有来自我们湖南省内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还有来自省外的诗人和学者朋友。大家因为诗歌的缘分聚集在一起,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 下载次数: 1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著名批评家、诗人吴投文
刚才我们听了几位专业朗诵者朗诵了少君先生的几首诗歌代表作,相信大家受到了很深的感染。大家都知道,少君先生是一位在当代诗坛具有广泛影响的诗人,被誉为“自然诗人”。他的诗歌主题都是围绕着我们熟悉的生活,围绕着自然而展开的,风格独特,和中国的古典诗学、中国的古典诗歌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实际上,从我们的当下处境来看,随着现在生态危机的加剧,少君先生的以自然为题材的诗歌,可以带给我们深刻的警醒。
少君先生的几首著名诗歌深受读者喜爱,刚才朗诵嘉宾进行了精彩的演绎。比如《傍晚》,这首诗抓住一个场景来写,篇幅精短而意味深长。傍晚的时候,诗人在林子里呼唤父亲回家吃晚饭。父亲在林子里散步,当夜色降临的时候,诗人呼唤的声音推开了一层层黑暗,喊声一停,他的声音又被黑暗收拢了。直到听到父亲的回答之后,诗人才放下心来,此时,林子里的黑暗似乎闪耀出了一种光明,“父亲的答应声/使夜色似乎明亮了一下”。诗的构想非常好,把一种人间至情——父子深情浓缩在很短的篇幅里面,诗中渗透了诗人深深的眷恋。诗人这样写,似乎只是一个日常的场景,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诗人却把这种经历凝结成了一首感人的诗,文字高度凝练,内涵深刻隽永,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的深情,也呈现了一种隽永的境界之美。
另一首是《珞珈山的鸟鸣》。此诗对我也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我和少君先生都在珞珈山上有过求学的经历。珞珈山是武汉大学里面的一座山,是闻一多先生在武大任教时命名的,现在成了武大的代名词。这首诗是诗人对母校的回忆,写出了诗人对母校的深情相依,“孤独无依时,你安慰过我/寂寞无聊时,你与我对话”,隔着时间的距离,诗人似乎再一次返回到了生命中的一段重要经历。通过珞珈山的鸟鸣,诗人表达了对母校发自内心的眷恋。诗中的情境描绘真切自然,景就是情,情就是景,情景交融,景语就是情语。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有赤子之心,景语就成了情语。少君先生从珞珈山的鸟鸣中听到了生命的启迪,珞珈山的鸟鸣给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首诗与《傍晚》有共通之处,都写到了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人与自然是一种和谐的对称,里面似乎渗透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当然,这两首诗中,自然还是背景性的,但这个背景印证了少君先生的诗学追求。
刚才梁尔源会长对《敬亭山记》作了很精彩的分析,这也是少君先生很重要的一个作品。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诗,因为敬亭山和伟大诗人李白联系在一起,大家都知道李白写了一首非常著名的《独坐敬亭山》。诗人李少君发挥了奇异的想象,在古今对照之间,抒发了自己的诗性情怀,也间接地表达了对诗仙李白的追慕,实际上也表达了诗人的文化期待。诗人说,“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抵不上/李白斗酒写下的诗篇”,确乎如此,李白创造了敬亭山,敬亭山创造了一种久远的诗性传统。这是值得我们珍惜的,我们从少君先生的《敬亭山记》中听到了对这种诗性传统的呼应。
这样,诗人就回答了一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当代诗人如何处理传统的问题。少君先生说,“我是一个有背景的人”,他最近出了一本诗集,就叫《我是一个有背景的人》。这个背景何在呢?我以为,就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就是诗人对中国文化这个背景的理解。当然,也包括了诗人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李少君诗歌的一个独特追求,就是在中国文化的根脉深处找到了生命的寄托,他的诗歌和中国的古典诗学,和中国的古典诗歌之间,有一种非常内在的精神契合。读他的诗歌,我们很容易回到唐诗宋词那样的意境,非常精炼,耐人咀嚼。少君先生的自然诗歌,实际上是用极具个性化的方式,回答了当代的问题。这也是我刚才说的,我们处在一个生态危机加剧的时期,少君先生的诗歌彰显了一种清洁的精神。这样清洁的精神既是指向自然的,也是指向我们的内心的,是自然与精神的合一。少君先生说,“诗歌是一种心学”,大概也包含着这个意义。所以,读他的诗集《我是一个有背景的人》,我觉得这个“背景”不是一般的背景,而是一种博大的背景,是我们的民族文化背景,同时也是一种诗性情怀。诗人在表达这种诗性情怀的时候,他采取的方式是极具个性化的。如果一位诗人的创作个性融汇了我们民族文化的汁液,就真正获得了有文化根基的风格性印记。实际上,这也是李少君诗歌的价值所在。
另外,我还注意到,少君先生的诗歌和我们的湖湘文化有一定的关联。他是湖南湘乡人,直到读大学之后才离开家乡,这个背景也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体现。在他的一些诗中,出现了和我们湖南有关的一些题材。比如《我是有故乡的人》,就是歌咏诗人的故乡湘乡东台山的。故乡的很多风物出现在他的诗歌中,一些情境我们非常熟悉,都打上了诗人个人的温情,打上了个人的气质。刚才主持人刘羊先生讲过,少君先生的诗中有独特的体悟,其中就包含着来自诗人对故乡的情感皈依和体悟。放在中国当代诗歌中来看,他的诗歌具有非常独特的一面,有特别的创作追求,表现出了一种坚韧的定力和执着于创新的探索意识。我觉得,他的这种追求具有浓烈的文化关怀,不仅是对自然的关怀,也是对生命的关怀。我们读少君先生的诗歌,会感觉到一种特别的温暖。他的诗歌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贴近与我们生命相依的自然,既是关于自然的诗歌,也是关于生命的诗歌,带给我们一种特别的生命反思。
最后,祝愿少君先生打开更开阔的创作境界,取得更丰硕的创作成果!谢谢大家!
(2018年4月27日晚,李少君诗歌朗诵会在长沙建湘路止间书店举行,此文为吴投文在朗诵会上的点评。幽林石子录音整理。)
(, 下载次数: 1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李少君与诗人们合影
李少君,1967年生,湖南湘乡人。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曾发起成立“珞珈诗派”。主要著作有《自然集》《草根集》《神降临的小站》等。主编《21世纪诗歌精选》,诗作入选大学教材等数十种选本,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曾多次应邀参加国际诗歌及文化活动。曾任《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文联专职副主席。现为《诗刊》副主编,一级作家。
李少君诗歌作品
傍晚
傍晚,吃饭了
我出去喊仍在林子里散步的老父亲
夜色正一点一点地渗透
黑暗如墨汁在宣纸上蔓延
每喊一声,夜色就被推开推远一点点
喊声一停,夜色又围拢聚集了过来
我喊父亲的声音
在林子里久久回响
又在风中波纹般荡漾开来
父亲的应答声
使夜色明亮了一下
永生
对于荒漠来说
草是奇迹,雨也是奇迹
神很容易就在小事物之中显灵
荒漠上的奇迹总是比别处多
比如鸣沙山下永不干涸的月牙泉
比如三危山上无水也摇曳生姿的变色花
荒漠上还有一些别的奇迹
比如葡萄特别甜,西瓜格外大
牛羊总是肥壮,歌声永远悠扬
荒漠上还有一些奇迹
是你,一个偶尔路过的人创造的……
神降临的小站
三五间小木屋
泼溅出一两点灯火
我小如一只蚂蚁
今夜滞留在呼仑贝尔大草原中央
的一个无名小站
独自承受凛冽孤独但内心安宁
背后,站着猛虎般严酷的初冬寒夜
再背后,横着一条清晰而空旷的马路
再背后,是缓缓流淌的额尔古纳河
在黑暗中它亮如一道白光
再背后,是一望无际的简洁的白桦林
和枯寂明净的苍茫荒野
再背后,是低空静静闪烁的星星
和蓝绒绒的温柔的夜幕
再背后,是神居住的广大的北方
我是有背景的人
我们是从云雾深处走出来的人
三三两两,影影绰绰
沿着溪水击打卵石一路哗哗奔流的方向
我们走下青山,走入烟火红尘
我们从此成为了云雾派遣的特使
云雾成为了我们的背景
在都市生活也永远处于恍惚和迷茫之中
唯拥有虚幻的想象力和时隐时现的诗意
作者:
郭瑞琪
时间:
2018-5-5 22:59
一群马屁精!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