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三言两语评《配音》 [打印本页]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0 09:42
标题: 三言两语评《配音》
三言两语评《配音》
山子影

"诅咒",也是一种抒情
"呼喊"也是歌唱哦
诗人的歌唱
就是一种呼喊

这里
需要配音吗?

词不达意!

《配音》
是一首无头诗
即无主题的分行

附《配音》

配音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艺术

后来,他们学会了配音——
把诅咒配成了抒情
把呼喊配成了歌唱。多高明啊——

从口型到节奏,一点儿都不违和
           作者:辽东天赖 2018•7•3发表于国际微诗栏目


[groupid=875]本土诗派[/groupid]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0 11:15
谢韩总!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0 11:49
辽东天赖此作(《配音》)
刊登周刊317期
由金色海洋、辽东天赖荐稿
作者: 大河原    时间: 2018-7-10 15:25
今天,人们仍旧在继续配音,诗人们也乐此不疲,幸福感爆棚。
作者: 大河原    时间: 2018-7-10 15:32
天籁老师这个作品是上上佳作,绝非词不达意,而是不同词语在人的意识中内涵外延发生位移同化——这种巧妙的位移同化差别如此之小,或许也正是山子影老师感受不到其中差别的原因之一。但只要稍微倾心体会一下,就能捕捉到生活的狡猾,卑劣人性的狡诈。该诗主题集中而饱满。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0 16:35
大河原 发表于 2018-7-10 15:25
今天,人们仍旧在继续配音,诗人们也乐此不疲,幸福感爆棚。

你好
认同你的这种说法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0 16:40
大河原 发表于 2018-7-10 15:32
天籁老师这个作品是上上佳作,绝非词不达意,而是不同词语在人的意识中内涵外延发生位移同化——这种巧妙的 ...

此作中
相关的词语,从内涵上
看不出位移
因此
也就不可能同化到它的
反面的含义

这里
缺少严谨与科学性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0 17:48
大河原 发表于 2018-7-10 15:25
今天,人们仍旧在继续配音,诗人们也乐此不疲,幸福感爆棚。

毎日
我都在抒情,或者说
歌唱

有欢笑
也有泪滴

也许
生活本来如此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0 18:46
对《配音》的内容
不加以评论
只就诗歌写作的表现手法
即技术层面
说说浅见
作者: 秋水岸    时间: 2018-7-10 18:58
山子影 发表于 2018-7-10 18:46
对《配音》的内容
不加以评论
只就诗歌写作的表现手法

山子老师这么一补充说明,就把帖子的意思表达完整了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0 19:00
秋水岸 发表于 2018-7-10 18:58
山子老师这么一补充说明,就把帖子的意思表达完整了

你好!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0 19:03
可以这样说:
从任何方面,我都不会认为
《配音》是"上上佳作"
作者: 秋水岸    时间: 2018-7-10 19:13
就诗歌文法来说,《配音》的第一节和后两节确实有跳跃。这种跳跃,对于读者来说,形成了诗意解读的乐趣或者是障碍:对于读得顺畅的读者来说,这个跳跃变成了含蓄和张力;对于读起来有点别扭的读者来说,这里形成了断裂。
形成断裂感的读者来说,也有不同的原因:象山子老师这样严谨、细腻、重逻辑推理的读者,或者是缺乏背景哲学和社会学知识的读者,等等其他原因。
虽然第一节和后面的内容,为了保持汉诗的含蓄和隐的传统审美观,跳跃确实不小,某些特定读者才能读懂。用放大镜讨论这样的瑕疵,属于精益求精的范畴,无损对这首诗歌的整体质量评定。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0 19:14
《配音》
企图表达的内容
一看
谁都会明白
作者: 秋水岸    时间: 2018-7-10 19:16
山子影 发表于 2018-7-10 19:03
可以这样说:
从任何方面,我都不会认为
《配音》是"上上佳作"

当然,这首诗歌的目的不是为了否认我们的社会进步、成果,而是重点在于警醒。我还是为作者点赞的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0 19:23
秋水岸 发表于 2018-7-10 19:13
就诗歌文法来说,《配音》的第一节和后两节确实有跳跃。这种跳跃,对于读者来说,形成了诗意解读的乐趣或者 ...

诗歌的语言不同于散文
具有跳跃性
因而出现断裂

但是
这种断裂,不会影响到读者
对其内容的理解

如果语言是"线性"的
那还叫"诗歌"吗?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0 19:45
秋水岸 发表于 2018-7-10 19:13
就诗歌文法来说,《配音》的第一节和后两节确实有跳跃。这种跳跃,对于读者来说,形成了诗意解读的乐趣或者 ...

《配音》
的语言是跳跃的
呈现的是一种因果关系
因此
这里,根本不存在"跳跃确实不小"的毛病

问题
不是出在这里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0 19:48
秋水岸 发表于 2018-7-10 19:13
就诗歌文法来说,《配音》的第一节和后两节确实有跳跃。这种跳跃,对于读者来说,形成了诗意解读的乐趣或者 ...

……这个跳跃变成了含蓄和张力,……

此话怎讲??
作者: 秋水岸    时间: 2018-7-10 19:54
山子影 发表于 2018-7-10 19:23
诗歌的语言不同于散文
具有跳跃性
因而出现断裂

这就涉及到诗歌语言含混的分寸了。诗歌语言是要跳跃、含混,审视其跳跃是否合适、读者是否容易进入,很多前人都研究过。过于含混,则是晦涩了。山子老师对《配音》这首诗歌的不认同,认为它跳跃过大,前后文缺少伏笔关联,这确实是它的弱点,限制了它的历史生命力,几十年以后的人不了解如今的很多背景知识,能顺畅理解这首诗歌的读者估计会减少很多。就像我们如今理解唐诗宋词,必须具备作者当代的很多古文化知识,才能读明白。
理查兹对这些含混类型的诗歌阅读障碍问题专门研究过,算是西方文伦理比较有影响的观点,对现代诗歌语言的含蓄程度做了较好的解析。
理查兹列举阅读诗歌时出现的十种障碍:1、难以识别诗的明白含义;2、缺乏感受诗意和诗形的能力,只注意语词系列而忽略诗的形式之展开乃理智和情感之结合;3、阅读时缺乏想象或无节制地随意乱想。4、毫不相干的记忆将阅读活动引入歧途,结果与作品文本无关。5、个人储存的记忆中产生反应。6、阅读时过于伤感;7、读诗时抑制感情,硬着心肠毫不动情;8、拘泥和固守诗歌规范和创作法则的教条,或受制于宗教、政治和哲学的偏见;9、预先从诗歌技巧方面提出假设性的要求,从外因来判断内质,根据诗的表面技巧细节判断诗,把手段放到目的之上,颠倒了诗的因果关系;10、一般批评的先入为主,根据预想的要求有意或无意地把诗的本质和价值的理论所导致的结果,或无休止地牵扯在读者与诗的关系上。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0 20:04
秋水岸 发表于 2018-7-10 19:54
这就涉及到诗歌语言含混的分寸了。诗歌语言是要跳跃、含混,审视其跳跃是否合适、读者是否容易进入,很多 ...

你离题了
并且太远

其实
如若诚实面对
很简单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0 20:15
秋水岸 发表于 2018-7-10 19:16
当然,这首诗歌的目的不是为了否认我们的社会进步、成果,而是重点在于警醒。我还是为作者点赞的:handsha ...

你点赞
当有点赞的理由

请你向诗友们说说
好吗?

要说清问题
必须依据文本

泛泛而谈
说东道西
不解决问题
作者: 秋水岸    时间: 2018-7-10 20:18
山子影 发表于 2018-7-10 20:04
你离题了
并且太远

没有离题,只是讲的不够细。
语言的跳跃,会形成张力,也会形成读者不容易理解的含义,这就是含混的作用。诗歌语言含混、跳跃的出现,正如山子老师所言,是区别于诗歌与散文的语言特点。同时,它也被某些诗歌作者用作隐晦、不方便直说的语义的表达技巧。这首《配音》,它具有批判性,却不是否定性,所以采用了含蓄的语言、第一节与后文的跳跃留白;第二,因为这样的观点不宜直说,也是诗人采取含混、隐晦语言的原因;含蓄抒情,一旦被读者理解,会产生更强烈共鸣。当然,诗歌语言的含混不只是这三个原因,只是对于这首诗歌而言,它运用的含混技巧,是因为上述三个原因。
这是多年阅读诗歌的一点经验,与山子老师交流。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0 20:21
秋水岸 发表于 2018-7-10 19:54
这就涉及到诗歌语言含混的分寸了。诗歌语言是要跳跃、含混,审视其跳跃是否合适、读者是否容易进入,很多 ...

山子老师对《配音》这首诗歌的不认同,认为它跳跃过大,前后文缺少伏笔关联,这确实是它的弱点,


中间的两句,是你的认为
不要强加给我!

莫名其妙!
作者: 秋水岸    时间: 2018-7-10 20:22
山子影 发表于 2018-7-10 20:15
你点赞
当有点赞的理由

该说的观点,基本都陈列出来了。个人还是为这首诗歌作者的勇气点赞,语言技巧上也是不错的,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0 20:24
秋水岸 发表于 2018-7-10 20:18
没有离题,只是讲的不够细。
语言的跳跃,会形成张力,也会形成读者不容易理解的含义,这就是含混的作用 ...

有机会
我们可以进行诗歌理论交流
现在,只针对文本进行交流
作者: 秋水岸    时间: 2018-7-10 20:26
山子影 发表于 2018-7-10 20:24
有机会
我们可以进行诗歌理论交流
现在,只针对文本进行交流

谢谢山子老师交流,吃饭了,不多说了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0 20:38
秋水岸 发表于 2018-7-10 20:22
该说的观点,基本都陈列出来了。个人还是为这首诗歌作者的勇气点赞,语言技巧上也是不错的,

为什么不结合文本
具体说说你认同的理由?
避开问题,泛泛而谈
能说明什么呵?
只有说出你的真道理
人家才信服你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0 20:39
秋水岸 发表于 2018-7-10 20:26
谢谢山子老师交流,吃饭了,不多说了

晚上好!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0 21:11
山子影 发表于 2018-7-10 19:48
……这个跳跃变成了含蓄和张力,……

此话怎讲??

《配音》的跳跃
呈现的是一种因果关系
并不具有你所说的那样的张力
它的含蓄
主要不是源于跳跃产生的张力

事物是互相联系的
认识事物要抓住主要矛盾
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1 06:41
作者的勇气,是另一回事
与话题无关
读者回避文本,从某种目的出发所说的话
与话题无关
诗友认同甚至点赞
如果没有指出充分的说服力的理由
他们说的话
与话题无关

必须依据文本中的相关词语及其变化的意义
进行具体的阐述,才能解决问题
否则,从某种动机出发,泛泛而谈,东扯西拉
只能得出似是而非、而非似是的结果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1 06:41
作者的勇气,是另一回事
与话题无关
读者回避文本,从某种目的出发所说的话
与话题无关
诗友认同甚至点赞
如果没有指出充分的说服力的理由
他们说的话
与话题无关

必须依据文本中的相关词语及其变化的意义
进行具体的阐述,才能解决问题
否则,从某种动机出发,泛泛而谈,东扯西拉
只能得出似是而非、而非似是的结果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1 06:41
作者的勇气,是另一回事
与话题无关
读者回避文本,从某种目的出发所说的话
与话题无关
诗友认同甚至点赞
如果没有指出充分的说服力的理由
他们说的话
与话题无关

必须依据文本中的相关词语及其变化的意义
进行具体的阐述,才能解决问题
否则,从某种动机出发,泛泛而谈,东扯西拉
只能得出似是而非、而非似是的结果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1 06:42
作者的勇气,是另一回事
与话题无关
读者回避文本,从某种目的出发所说的话
与话题无关
诗友认同甚至点赞
如果没有指出充分的说服力的理由
他们说的话
与话题无关

必须依据文本中的相关词语及其变化的意义
进行具体的阐述,才能解决问题
否则,从某种动机出发,泛泛而谈,东扯西拉
只能得出似是而非、而非似是的结果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1 06:42
作者的勇气,是另一回事
与话题无关
读者回避文本,从某种目的出发所说的话
与话题无关
诗友认同甚至点赞
如果没有指出充分的说服力的理由
他们说的话
与话题无关

必须依据文本中的相关词语及其变化的意义
进行具体的阐述,才能解决问题
否则,从某种动机出发,泛泛而谈,东扯西拉
只能得出似是而非、而非似是的结果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1 06:42
作者的勇气,是另一回事
与话题无关
读者回避文本,从某种目的出发所说的话
与话题无关
诗友认同甚至点赞
如果没有指出充分的说服力的理由
他们说的话
与话题无关

必须依据文本中的相关词语及其变化的意义
进行具体的阐述,才能解决问题
否则,从某种动机出发,泛泛而谈,东扯西拉
只能得出似是而非、而非似是的结果
作者: 山子影    时间: 2018-7-11 08:28
跳跃过大
造成读者认识的障碍
那不是跳跃的错,而是作者
在做"堆砌意象"的游戏
读不懂
主要不是因为跳跃
而是在于意象的多义性
它的象征意义

而《配音》,一看就明白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