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真是好东西
回忆
文/流派诗网
母亲
她把川东口音
一直缝在了异乡小镇
桥头溪码头
门前的石阶
裹着几种方言的小街
已落下厚厚的一层
竹梆声
一些牵挂有些泛黄
那边的桃林针脚有点大
只有荷花溪
是细心的一笔
这是一首晚辈站在母亲的角度,写的一首思乡情愁。
少小离家的母亲来到一个移民居地,方言混杂中,憋住乡音,入乡随俗。结果乡音异化了,已落下厚厚一层/竹梆声。晚年的母亲,仍然牵挂着乡 情,怀恋六月满溪荷花的美景,难以忘怀村里的女人,桃林树下聊天,学做针线活的情景。
相思是人类的情感之一,也是文人笔下抒发才情的常用题材。
近代,我国经历了多次人口大迁徙。49年的大兵南下,产生了大批南下干部;溃兵渡过海峡,我们呼唤骨肉同胞;开放三十年,村民背弃黄土,谋生异乡,当上农民工。当然,还有洋插队的,在异乡成为华侨。他们都是成年的青壮年,背井离乡,浪迹异乡,有的叶落归根,有的落地生根,这其中有多少值得回忆的故事。
此文中的母亲,应该是属于农民工那一类离乡者。
诗文中,以乡音为主线的人生回忆,描写出了三个情怀。
文化的融合:在“裹着几种方言的小街”中,“方言”所表达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的人文交流。“落下厚厚的竹梆声”。这里应该是表达流传于民间的艺术舞蹈,“竹梆舞”吧。我们不妨与现代的广场舞类比,劳作之后,闲暇之余,节庆之时,妇女们聚在一起跳起“竹梆舞”的欢快场景。
当然,“桥头溪码头”,作者的含义中是否仅是地点名称,有没有码头文化之意,作为人文知识欠缺的我,也只能这么臆断了。
生活的艰辛:在这里不得不又提到那句,已落下厚厚的一层/竹梆声。我们知道,在没有时钟的年代,夜间是以更夫以敲竹梆来报时,文中的“竹梆声”从字面虽是顺方言而言,表达的是文化意涵。其也可指向母亲在异乡,随梆声起五更,谋生。
“竹梆声”这点睛之词,双关表达着语言变异,谋生艰辛之意。在诗文中,这三个字可是重重的一笔。
思乡的情愁:当异乡客步入晚年,风姿剩皮骨时,怀旧,思乡,从泛黄的记忆里流出,正是那美好的记忆覆盖了生活的艰辛,产生了“夕阳无限好”的共鸣。从这点讲,回忆真是好东西。
读到以“乡音”为主线的表达,我不由得想起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中“乡音未改鬓毛衰”“唯有门前镜湖水”的诗句。洞穿时空,千余年前的画面似乎又展现在眼前。
2018/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