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一诗多译:诗歌取代了一座高山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河原    时间: 2018-8-13 13:17
标题: 一诗多译:诗歌取代了一座高山
诗歌取代了一座高山
    译者:大河原

就在那里,一字字
诗歌取代了一座高山。

他呼吸过它的氧气,
甚至当诗册躺于桌上的灰尘时。

它使他想起曾怎样需要
一个沿自己方向前往的地方,

又曾怎样重组松林,
挪移岩石,择路于浓云之中,

只因前景可能正对,
他将在那里完成不曾诠释的完满:

那恰切的岩石,那里他的不确定
都被发现,终于,视线朝向它们贴近之地,

那里他可以躺卧,俯瞰大海,
认出他独一无二的幽居。


The Poem That Took The Place Of A Mountain
By Wallace Stevens

There it was, word for word,
The poem that took the place of a mountain.

He breathed its oxygen,
Even when the book lay turned in the dust of his table.

It reminded him how he had needed
A place to go to in his own direction,

How he had recomposed the pines,
Shifted the rocks and picked his way among clouds,

For the outlook that would be right,
Where he would be complete in an unexplained completion:

The exact rock where his inexactnesses
Would discover, at last, the view toward which they had edged,

Where he could lie and, gazing down at the sea,
Recognize his unique and solitary home.

译者简注
1. 从第二节看,不应当是“一首诗”,而是指诗歌本身。
2. 二节“它(的氧气)”为好,这里是诗歌与高山的双关指代;当然,首先是诗歌。

3. 诗末的 home 回应第三节的 a place 。六节的“岩石”回应四节的“岩石”,并指向四节诸多的追求努力。
4. 从最后三节看,view 更应该是“视线、视野”,而非“风景、景色”。
5. 全诗简言之:一册诗集摆在那里,显明了一个坚持探寻自我理想之地的诗人经历了多少艰辛,终于抵达自我追求的目标,诗意灵魂的憩息之地。
6. 一诗多译,感谢各位师友的努力,向大家学习,问好。

2018.08.13


作者: 大河原    时间: 2018-8-13 15:31
谢过审核老师的辛劳工作,问好!
作者: 大河原    时间: 2018-8-13 15:35
诗歌取代了一座高山
    译者:大河原

就在那里,一字字
诗歌取代了一座高山。

他呼吸过它的氧气,
甚至当诗册躺于桌上的灰尘时。

它使他想起曾怎样需要
一个沿他自己方向前往的地方,

又曾怎样重组松林,
挪移岩石,择路于浓云之中,

只因前景可能正对,
他将在那里完成不曾诠释的完满:

那恰切的岩石,那里他的不确定
都被发现,终于,视线朝向它们贴近之地,

那里他可以躺卧,俯瞰大海,
认出他独一无二的幽居。

(感觉强调味道还不够,增补一字)



作者: 朱峰    时间: 2018-8-15 12:20
中文“一首诗”也可以指诗歌本身。“一座山”类似。

作者: 大河原    时间: 2018-8-15 12:42
朱峰 发表于 2018-8-15 12:20
中文“一首诗”也可以指诗歌本身。“一座山”类似。

谢谢老师。
这里交流下:

A
一首诗的好坏,建基于诗人的精神风貌。
诗歌的好坏,建基于诗人的精神风貌。

这两个句子里,基本上“一首诗歌”和“诗歌”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

B
一首诗取代了一座高山。
诗歌取代了一座高山

这两个句子里,“一首诗歌”和“诗歌”传达的信息是否差别很小到可忽略不计呢?特别是There it was,诗人是在打量一首诗歌,还是诗册所指的诗歌?感觉差别还是挺大的啊。
作者: 大河原    时间: 2018-8-15 13:11
思考这个问题时,又重新思索了下整首作品的内涵和写法。感觉还是理解为“一首诗”比较好,第二段应当是指即使诗集都蒙尘受世人冷落,诗人仍旧在具体创作某一/任一诗歌的时候,在诗歌的氧气——内在生命的魅力和追求——里抖擞精神前进,去抵达他在这首诗歌中要抵达的地方。
修订如下:

一首诗取代了一座高山
    译者:大河原

就在那里,一字字
一首诗取代了一座高山。

他呼吸过它的氧气,
甚至当诗册躺于桌上的灰尘时。

它使他想起曾怎样需要
一个沿他自己方向前往的地方,

又曾怎样重组松林,
挪移岩石,择路于浓云之中,

只因前景可能正对,
他将在那里完成不曾诠释的完满:

那恰切的岩石,那里他的不确定
都被发现,终于,视线朝向它们贴近之地,

那里他可以躺卧,俯瞰大海,
认出他独一无二的幽居。



作者: 大河原    时间: 2018-8-15 13:12
再次致谢朱峰老师,以及其他先译者。问好!
作者: 朱峰    时间: 2018-8-15 13:53
大河原 发表于 2018-8-15 15:12
再次致谢朱峰老师,以及其他先译者。问好!


作者: 李世纯    时间: 2018-8-15 23:21
译者简注:
1. 从第二节看,不应当是“一首诗”,而是指诗歌本身。
2. 二节“它(的氧气)”为好,这里是诗歌与高山的双关指代;当然,首先是诗歌。

3. 诗末的 home 回应第三节的 a place 。六节的“岩石”回应四节的“岩石”,并指向四节诸多的追求努力。
4. 从最后三节看,view 更应该是“视线、视野”,而非“风景、景色”。
5. 全诗简言之:一册诗集摆在那里,显明了一个坚持探寻自我理想之地的诗人经历了多少艰辛,终于抵达自我追求的目标,诗意灵魂的憩息之地。
6. 一诗多译,感谢各位师友的努力,向大家学习,问好。


-----------------------------------------------


反复读过朋友分析,看似 1,2 正确,3,4,5 错误
得分该是40,可见朋友做译前并未理解这首诗歌,
当然,译文即便自觉顺理成章亦难以想象


我们是否可以依照诗作翘楚文坛勘比匠人修山攻玉分析

3. 诗末的 home 我们当取写作造诣,笔墨文采(本体)理解
    第三节的 a place (喻体)我们当取写作落笔点,着眼处,诗人的眼光(取材、起笔)
    六节的“岩石”(喻体)我们当取写作作品(本体),而四节的“岩石”(喻体)则
   比喻写作中各不当处(本体)





作者: 李世纯    时间: 2018-8-15 23:39
李世纯 发表于 2018-8-15 23:21
译者简注:
1. 从第二节看,不应当是“一首诗”,而是指诗歌本身。
2. 二节“它(的氧气)”为好,这里是 ...

看似本诗歌在诗歌移就育人,如何写作出精品
作者: 李世纯    时间: 2018-8-15 23:41
李世纯 发表于 2018-8-15 23:39
看似本诗歌在诗歌移就育人,如何写作出精品

时态明示我们
作者: 李世纯    时间: 2018-8-16 21:22
译者简注:
1. 从第二节看,不应当是“一首诗”,而是指诗歌本身。
2. 二节“它(的氧气)”为好,这里是诗歌与高山的双关指代;当然,首先是诗歌。

3. 诗末的 home 回应第三节的 a place 。六节的“岩石”回应四节的“岩石”,并指向四节诸多的追求努力。
4. 从最后三节看,view 更应该是“视线、视野”,而非“风景、景色”。
5. 全诗简言之:一册诗集摆在那里,显明了一个坚持探寻自我理想之地的诗人经历了多少艰辛,终于抵达自我追求的目标,诗意灵魂的憩息之地。
6. 一诗多译,感谢各位师友的努力,向大家学习,问好。


---------------------------------

4. 从最后三节看,view 更应该是:想法,见解,念头,本诗歌中,我们可取“匠心创意“更衔合理顺上下文


(直译参考)

For the outlook that would be right,  (愿景,目标、展望,前途、适合、恰当)              5)
Where he would be complete in an unexplained completion:

The exact rock where his inexactnesses (疏忽、草率、含混、质疑)                             6)
Would discover, at last, the view toward which they had edged, (修整、打磨、界定、看法、景象

只因前景可能正对,            (为了一个适合她的,属于她的,美不胜收的愿景,目标,即,也就是:)
他将在那里完成不曾诠释的完满:         

那恰切的岩石,那里他的不确定 (一块精致的,其诸多质疑点终将显示经他们修整的景象的石材之作)
都被发现,终于,视线朝向它们贴近之地,


(温馨提示:6节 与 5节中 outlook 同位;就文法而言,本诗至 outlook 为止)



作者: 李世纯    时间: 2018-8-16 22:31
大河原 发表于 2018-8-15 12:42
谢谢老师。
这里交流下:

朋友之疑出在

1, there , 该词此处为发语词、语气词类属
类同我们汉语:盖,今夫,看!看!您瞧,喏,喏,注意啦您

2。the,频频出现的该词本诗中限定专指特指某类事物,都是抽象的,物化的,有寓意的,非泛指的,具体的一个实际个体
作者: 李世纯    时间: 2018-8-16 22:54
大河原 发表于 2018-8-15 13:11
思考这个问题时,又重新思索了下整首作品的内涵和写法。感觉还是理解为“一首诗”比较好,第二段应当是指即 ...

本诗不是指即使诗集都蒙尘受世人冷落,诗人仍旧在具体创作某一/任一诗歌的时候,在诗歌的氧气——内在生命的魅力和追求——里抖擞精神前进,去抵达他在这首诗歌中要抵达的地方。

而是以一个i喻体诗歌(拟人的)为语境主人公,教诲读者,妙笔是写出的,精品是改出的,美誉都有黑历史,砥砺前行将听到掌声
作者: 李世纯    时间: 2018-8-16 23:15
李世纯 发表于 2018-8-16 22:54
本诗不是指即使诗集都蒙尘受世人冷落,诗人仍旧在具体创作某一/任一诗歌的时候,在诗歌的氧气——内在生 ...

诗人的教诲用托物寓意表达,物,不仅是诗人用的形式(诗歌),而且是内容中的拟人阐述(当一位诗歌朋友曾1 时,不要 2 ,要 3,而后,经过456 等过程,定将7,一个8样的7,9样的7。
作者: 李世纯    时间: 2018-8-16 23:20
李世纯 发表于 2018-8-16 23:15
诗人的教诲用托物寓意表达,物,不仅是诗人用的形式(诗歌),而且是内容中的拟人阐述(当一位诗歌朋友曾 ...

诗人就是在讲我国的《为学》抑或《师说》而已
作者: 李世纯    时间: 2018-8-16 23:23
李世纯 发表于 2018-8-16 23:20
诗人就是在讲我国的《为学》抑或《师说》而已

几千年前的something
作者: 李世纯    时间: 2018-8-17 14:03
There it was, word for word,
The poem that took the place of a mountain.

He breathed its oxygen,
Even when the book lay turned in the dust of his table.

It reminded him how he had needed
A place to go to in his own direction,

How he had recomposed the pines,
Shifted the rocks and picked his way among clouds,

For the outlook that would be right,
Where he would be complete in an unexplained completion:

The exact rock where his inexactnesses
Would discover, at last, the view toward which they had edged,

Where he could lie and, gazing down at the sea,
Recognize his unique and solitary home.


译者简注:
1. 从第二节看,不应当是“一首诗”,而是指诗歌本身。
2. 二节“它(的氧气)”为好,这里是诗歌与高山的双关指代;当然,首先是诗歌。

3. 诗末的 home 回应第三节的 a place 。六节的“岩石”回应四节的“岩石”,并指向四节诸多的追求努力。
4. 从最后三节看,view 更应该是“视线、视野”,而非“风景、景色”。
5. 全诗简言之:一册诗集摆在那里,显明了一个坚持探寻自我理想之地的诗人经历了多少艰辛,终于抵达自我追求的目标,诗意灵魂的憩息之地。
6. 一诗多译,感谢各位师友的努力,向大家学习,问好。

-----------------------------------

5. 全诗简言之:不是一册诗集摆在那里,而是诗写水平已令同行及读者不屑( his table.= 在其圈内,群里,诗界)而是诗人在用一位喻体名为诗歌者,阐述手笔平平应反思自省,应不落俗套写出独特风格,写出自我,应变劣势为优势,变缺点为亮点,这样才有可能诗苑出类拔萃,蟾宫折桂。从时态语态看,诗人并未经历了多少艰辛,而是准备经历艰辛,并未!而是有可能,最终抵达自我追求的目标,不是诗意灵魂的憩息之地。而是文笔文采卓越超群。
作者: 李世纯    时间: 2018-8-17 14:11
李世纯 发表于 2018-8-17 14:03
There it was, word for word,
The poem that took the place of a mountain.

Even when the book lay turned in the dust of his table.
即便当您的诗歌已为业界不屑(注意:不是用 was ,而是 lay turned,暗喻中落过程,)
作者: 李世纯    时间: 2018-8-17 14:17
李世纯 发表于 2018-8-17 14:11
Even when the book lay turned in the dust of his table.
即便当您的诗歌已为业界不屑(注意:不是用  ...

It reminded him how he had needed
A place to go to in his own direction,
您早该有自己的定位,自己的特色( 注意:how he had needed 多么需要有、、、虚拟语句)
作者: 李世纯    时间: 2018-8-17 14:20
李世纯 发表于 2018-8-17 14:17
It reminded him how he had needed
A place to go to in his own direction,
您早该有自己的定位,自 ...

It reminded him how he had needed

It=您的诗歌已为业界不屑
作者: 李世纯    时间: 2018-8-17 14:26
李世纯 发表于 2018-8-17 14:20
It reminded him how he had needed

It=您的诗歌已为业界不屑

How he had recomposed the pines,
Shifted the rocks and picked his way among clouds,

您早该调整重组以往惯用字词章节笔触笔调等诗写套路,重新思考自己的风格特色( 注意:how he had 、、、、、多么需要有、、、虚拟语句)
作者: 李世纯    时间: 2018-8-17 14:35
李世纯 发表于 2018-8-17 14:26
How he had recomposed the pines,
Shifted the rocks and picked his way among clouds,

For the outlook that would be right,
Where he would be complete in an unexplained completion:
以求一个适合自己,属于自己,理想地表现自己,美不胜收的美好前景

( 注意: 时态,would、、、、、多么需要有、、、虚拟语句,语境主人公并未发生的动作)
作者: 李世纯    时间: 2018-8-17 14:38
李世纯 发表于 2018-8-17 14:35
For the outlook that would be right,
Where he would be complete in an unexplained completion:
以 ...

For the outlook that would be right,
Where he would be complete in an unexplained completion:
以求一个适合自己,属于自己,理想地表现自己,美不胜收的美好前景(前途)

( 注意: 时态,would、、、、、多么需要有、、、虚拟语句,语境主人公并未发生的动作)

作者: 李世纯    时间: 2018-8-17 15:06
李世纯 发表于 2018-8-17 14:38
For the outlook that would be right,
Where he would be complete in an unexplained completion:
以 ...

For the outlook that would be right,
Where he would be complete in an unexplained completion:                       5)

The exact rock where his inexactnesses
Would discover, at last, the view toward which they had edged,                6)
一具(其诸多草率处经自身修整打磨后终于实际显现出匠心创意多彩景观的)精美石头(玉器)

(注意: they =  inexactnesses ,view = 创意,构思,构想;  edged, = 精心蜜意打磨,修整;The exact rock属 5节中 the outlook同位词,所以,6节不可按句子理解)


作者: 李世纯    时间: 2018-8-17 15:17
李世纯 发表于 2018-8-17 15:06
For the outlook that would be right,
Where he would be complete in an unexplained completion:     ...


Where he could lie and, gazing down at the sea,                                        7)
Recognize his unique and solitary home.

节7应避免直译,转译为妥:我们理解:力争独占鳌头,出类拔萃翘楚华章

如按朋友翻译,与全文宗旨相左,试想诗人?谁人会鼓动他人,其自身亦未必向往与世隔绝,收缩幸福人生置于小屋子里
作者: 李世纯    时间: 2018-8-17 15:22
李世纯 发表于 2018-8-17 15:17
Where he could lie and, gazing down at the sea,                                        7)
Reco ...

节7同节6,5节中 the outlook同位词,用于排比加重渲染力度,所以,7节不可按句子理解)
作者: 李世纯    时间: 2018-8-17 15:33
李世纯 发表于 2018-8-17 15:22
节7同节6,5节中 the outlook同位词,用于排比加重渲染力度,所以,7节不可按句子理解)

如上分析希望朋友多多质疑
作者: 大河原    时间: 2018-8-17 21:56
无从下手质疑啊,问好
作者: 李世纯    时间: 2018-8-20 08:47
大河原 发表于 2018-8-17 21:56
无从下手质疑啊,问好

not supposed an unexplained completion after all, right ?
作者: 李世纯    时间: 2018-8-21 11:32
诗歌取代了一座高山

--------------------------------

诗人立意宏观广义表态论点,根据论说,属于泛指,“诗歌取代了一座高山”略显特指,给读者语感,这位外国诗人文不切题
作者: 李世纯    时间: 2018-8-21 11:34
李世纯 发表于 2018-8-21 11:32
诗歌取代了一座高山

--------------------------------

而且助词“了”属过去时,不是吗?
作者: 姚大鹏    时间: 2018-9-11 13:15
提读,欣赏!问候诗友!遥祝安康!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