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真州一怪——姚大鹏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大鹏    时间: 2018-9-9 07:13
标题: 真州一怪——姚大鹏
真州一怪——姚大鹏
      汪向荣

      一身洗得看不出本色的套装,清晰地残留着陈年的斑迹;一辆笨重而锈蚀且松驰了链条的自行车,50岁的姚大鹏就以这么个不入流的“行头”,出没在滨江、山区、老街、公园里,或者游走在文联、作协、报社等文化宣传机构,唠唠叨叨说上几句关于近期创作的想法和冲刺全国“山花”奖(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最高奖)的愿望,就象一阵骤起的轻风,来时没有预兆,去时也匆匆消逝——他在人群中的出现和退隐总有些怪异,不可用常理解释。
      也许,不怪就不是姚大鹏了。
      一个与早年“被下岗”,与风蚀残年的父母相依为命的中年男人;一个多年无固定收入的“自由艺术人”,一边申请着低保的待遇,一边沉缅于根雕、微雕、肖像印、盆景、书画、诗文层出不穷的“富裕天地”,生活已简单到不至冻死饿昏的“底线”。
      一个与周边现实人群没有交流,更没有名师可依,大款可傍的“草根艺人”,却时常以脱俗的作品让人刮目相看:这不仅因为荣获了江苏省首届农民艺术节综艺大展大奖、第五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山花”入围奖、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等,而且动植物化石收藏之丰,肖像印涵盖人物之广、根雕作品积累之多,至少在宁镇扬地区无人能比——这与其说是他30多年孜孜以求的艺术成果,不如称他呕心尝胆、百折不挠的人生结晶。
      姚大鹏对美术有着似乎与生俱来的敏感,这其实与他的父亲的熏陶有关。其父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破败家庭,虽然酷爱绘画,倍受校方青睐,中学毕业后曾被保荐到杭州美专深造,但终因承担不起昂贵的费用,而退而次之,入了收费不高的中央大学化学系,并在解放后分回仪征中学任化学兼美术教师(由于家庭成份影响,受到冲击)。姚大鹏记忆中,画笔在父亲手中,廖廖几笔,花鸟、人物就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这使他幼小的心灵洞开了一扇色彩斑斓的窗户,七、八岁就开始萌发了一种创作的原始冲动,初中刚毕业受家境的影响,只好缀学打工,在铝器厂艰苦的酸洗岗位熬了三年;调到链条厂又遭遇“莫名其妙”的下岗失业,几乎断了生活来源的姚大鹏无心也无力自谋其它职业,反倒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痴迷于个人的爱好。
      姚大鹏利用祖上传下来的一个荒芜院落,最早先种植大片的芍药,继而翻翻报纸杂志,又迷上了盆景、根雕,一有时间他就骑上笨重的大杠自行车,到捺山、月塘、金牛湖寻找树根,再远一些就带上蛇皮袋坐火车到芜湖山区探宝,平常吃住在朴实的农民家中,有时无处投宿,就和流浪汉一起寄居在桥洞里,对于这些经历,大鹏并不觉得“苦”,恰恰相反,他由此走进了另一种鲜为人知却魅力四射的神奇世界。86年,他闯入地处仪征山区的捺山砂石矿,他意外地发现漫山遍野祼露在外的都是木化石、畜禽化石、鱼化石,还有剑齿虎化石,有的粗如人腰,对于这些又笨又丑的“怪物”,当地农民不屑一顾,甚至视为“不祥”,他却想到:这是上天的恩赐,矿工们下工了,他一人在夕阳下翻找,28型的加重自行车拖散了4辆。回家一一分类鉴别后,他心喜若狂地发现了一个极品:两米高的“直丝化石”,纹路挺直细密,石质如奶油包裹,俨然石林。一北京石友估价至少二十万,让他拖到北京。姚大鹏说:“我收藏下它,是留下一个艺术之梦,卖了,这块奇石肯定会毁掉。”至今大鹏对那时本地无人识货而耿耿于怀,“捺山、马集一带出土的化石少说上千吨,眼看着被精明的苏南人用卡车整车整车地向外拖运,他深感无能为力,如果这些化石不流失,仪征完全可以搞一个全国最大的化石公园。”只是,世上任何事情的演变都不能用“如果”二字去回溯,幸运的是姚大鹏抢回了四、五吨:300件左右。这不仅为他的根雕、盆景提供了最珍贵的天然石材,而且也相对完整地保留了仪征乃至整个江北沧海桑田巨变中的实物见证。2002年他以化石组合为背景的根雕作品《农耕图》荣获了江苏农民艺术节最高优秀奖。
      肖像印属方寸天地间的艺术构图,要想刻好、刻精并非易事,需要篆刻、版画、漫画、书法、微刻的厚实根基。16岁起他偶然得到一本吴让之印鉴,便兴奋地请教了姑父(仪征书法家纪庆玲),姑父反问他:“为刻印而刻印能刻得好吗?一方印章很小,但印外的修养和功夫是无限的,要想刻好印,就要练好相关的字,最好是溯源而上,循序而为;甲骨、钟鼎、石鼓、碑、碣、秦篆、汉隶都得练习。如果印刻得不错,但没有好的边款还是不完美,刻好边款又要有小楷功底。”在他姑父的教导下,姚大鹏除临摩秦玺汉印,吴让之印鉴及浙江派诸家以外,还学过来楚生、齐白石,同时又将颜、柳、欧、赵的大字小楷摹写了不下数百遍,所以他的书法篆刻作品,在国内外展出时受到行家们的啧啧赞赏,数十年来获得大小奖项近百回,他写的小楷被中央党校和多家国博馆收藏。
     姚大鹏热心微刻是近几年的事。2006年9月他参加第三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看到一个刻有肖像印的同行,不仅印刻得好,边款微刻也叹为观止。那是在一方几个厘米平方的寿山石一的创作,一篇数千字的散文,精美得让国内外专家赞赏不已,因此那人在展会上被香港政府以一百万的底薪当场聘用。这给姚大鹏很大的震撼,回仪后他经过反复试制,精心设计了一把比针尖还细的三梭尖刀,并学会运用静功,潜心苦练微刻。他先在旧电器的塑料面上练习镌刻技巧,刻得像回事后,又反反复复缩小字型,直到找到微刻文字的感觉为止,他才下决心在寿山石上试刻唐诗,他终于在一方火柴盒大小的寿山石上刻出唐诗百首,后又在一张邮票大小的青田石上刻《长恨歌》一首。他把自己的微刻作品申请参加了全国当代艺术家大会交流展,并获得了金奖。后来他的微刻边款的功夫又不断精进,在一方小小的石头上他不仅刻出精美的肖像印,边款书法的铁笔画纤于秋毫,笔力却重若千钧,文字洒脱错落,微刻作品去年参加了第五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获得了山花入围奖。无怪呼著名的老书画家唐云先誉之为“艺术奇珍”,全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长青先生赞赏其作“技高天下,叹观止矣”。
     无论是搞篆刻肖像印,还是根雕作品都需要远出异地采购原料,从外出采购、构思到加工、精雕,姚大鹏都习惯于特立独行,他拒绝与别人合作却给自己平添了许多重负。构思、创作、雕刻的的辛苦自不必说,而最不易的事还是出外地采购原始根材和篆刻石料,那可是个重体力活。由于他多年来没有工资来源,也没有经营艺术品的收入(他坦言不是做生意的人,有次参加北京民间艺术博览会,一车厢的展品还被河南经纪人以丢失为名私吞了),因而对他来说最缺的是钱,为此外出采购他总是尽量节省开支。记得有一回到安徽芜湖山区选购根雕,为了节省开支,他连续3天吃睡在桥孔下……
     他在寂寞中奋斗着,他在坚韧中潜行,一件件根雕、一方方肖像印相继问世。2005年,他的《伟人毛泽东肖像印系列》在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中国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韩国文化艺术研究会及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北京—首尔—香港国际专家评委评定国际金奖。并由组委会收藏。2006年,他的肖像印及微刻边款在珠海市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成果交易会上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定为国际荣誉金奖。2007年,他的《文化名流肖像系列》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家主办的第二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被评定为作品金奖。2008年,他的《周恩来》肖像印作品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九届中国民间文化山花奖、组委会评为山花入围奖。2011年2月,他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艺术工作者协会授予“中国民间肖像印雕刻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受到海内外诸多政要名流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如果说要讲他怪,姚大鹏不仅是众多的才艺怪、作品怪,更主要的是他这个人与世俗社会的格格不入,再珍贵的艺术作品和藏品,他都不愿意卖出去兑换成人民币,过上富裕的生活对他而言反倒像犯罪。有时因需购书、购物于扬州、南京,他都是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往返来回,凌晨3—4点从仪征出发,到第二天半夜2点左右才回到仪征,这样辛苦只为省去50元的客车交通费,这对姚大鹏来说可是个把月的生活费!
      不怪,也许就不是姚大鹏了,姚大鹏怪得与众不同,能否说独树一帜呢!


                                                                               注:本文作者原仪征日报社社长,宣传部长,作家协会主席.

作者: 蓝天一嘘    时间: 2018-9-9 07:26
来读!问好大鹏,为大鹏精彩点赞!
作者: 姚大鹏    时间: 2018-9-9 10:02
蓝天一嘘 发表于 2018-9-9 07:26
来读!问好大鹏,为大鹏精彩点赞!

谢谢提读支持!问好老师!遥祝秋安!!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