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k7 t. D1 @/ o池水里5 p" A3 D; i$ j. @8 Z1 h, i
有人放进去几尾 % x0 q P; J- {6 y红鲤& @8 {9 \ p3 \" C/ q" M8 z- D
" d* | K2 X/ O5 y3 ^4 Q; x% T) {
小沙弥说:“归返。”: z7 b8 v9 l! k/ i! d
师傅说:“如来。”2 w) c: E2 p; I ~
# e% H1 G* ~$ R0 V
推荐者:江晓帆4 ]. s5 i& h Z$ X7 [% R0 i
推荐语:诗人利用小沙弥和师傅的禅言,双关语地揭示遇难与获救(死即生、生即死)的禅机。景语也诗语……如唐代诗佛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禅诗首先是诗,不能禅味很浓,而诗意太淡!7 Q8 {0 z5 }* y) N6 n/ K& o* f
; {: p9 H. G+ I% S3 h" r- U2 H* \7 E. R 微信运动0 w9 w( p# W# P, G" e
! U: `* ^% I) U0 X/ e" {作者:彭三县 5 X; f& d8 y2 K' k. g; A
9 y& s& y0 H& o9 q无事时我就画一张脸9 b, E5 v/ A1 V* a2 i
有事时我还画这张脸2 f, ^8 i/ {4 u
而立之年画起 / [5 V6 i |0 p至今装得满脑子都是 & T5 ?( W# l( L; T6 l见怪不怪: @* R& P* u6 s5 m
张村泥人张 6 V5 Q5 w9 P( y* H) A" V7 m比我更怪 . }/ g* _0 D4 y! Z他每天坚持' }/ V- ]7 n @- x0 V; W
到群里找他捏的泥人; E9 _# u1 ~4 f
结果,未果1 |5 M. j: C# L$ s, H( O9 v, ~/ h
未果是我们两个人' o/ b+ ]- C( F! x
会同时打开微信 # W9 q+ }5 n0 V像两束没有阴影的光 . [0 X+ I( X: X5 @9 Z6 O; F彼此点赞对方, d/ h# d1 C0 D& X8 H0 m; J+ A
' k' s3 L1 B8 X; T/ n' K4 W: `推荐人:南北 . ~5 M9 A/ K5 z/ `0 q- C: S% q推荐语:这首诗好就好在,作者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与微信有关,与群有关。但故事里的意思,不可说。, v" i; m. i1 S8 S
5 h ?6 e4 G( B" S! m% Z* y! [ 致意小寒 ) @* c, P& t8 G7 j$ }
% H; N8 Y/ g' X& C作者:李艳敏 ' p( @% Q7 X' w0 H ' u5 P: A4 k2 O9 q小寒,你好吗? 2 D5 B; Z; }8 }% Y5 [1 ]1 J一年了,你总是姗姗来迟2 F0 }% {* h c2 N9 B) t5 ~
让我从心浮气躁到平静度日 2 f" U' C( V$ I小寒,你告诉法桐枝头的残叶 F% k+ E6 R# |* a, p
再忍忍吧,最冷的日子就要过去2 i2 l( @$ _" m# u
- h6 a1 l$ q7 Z+ K
小寒,在风中你等着的是谁: N6 C- F4 L! M5 z
是春天里的阳光和细雨吗? ; m7 b& n8 f$ A你的清冷让我清醒 - d$ j/ e3 n) K8 {5 q t你的沉默让我怯怯 * D! R, y: F" Q% ], s; T3 P* T V9 j0 d* x& b( b
可我叫你最亲爱的,小寒 , d& X( G B+ Z4 _% m/ {8 m5 ^当疾病和意外带走我的亲人 % W' P$ _9 i3 M) s( s* }2 Q你轻轻在我耳边说:6 _% o( }( R4 q& j2 ^
不哭,我陪着你呢 6 }3 o& t' O7 k) E) Q$ p* X" W* }' j. o, j, W+ U; F$ I
推荐人:也牛 - J* G; K" w9 L9 L* t5 m推荐语:显然,这是一个故事。这是一个诗人或许虚拟的故事!“当疾病和意外带走我的亲人/你轻轻在我耳边说:/不哭,我陪着你呢”时间总陪着我们,和我们一起悲喜、老去:不变的是我们的爱和时间的慈悲。时间总会把我们的伤痛一一抚平!而“小寒”正是它悲心最急厉的这一刻。 . Q2 [3 A2 T" ?9 _1 H4 s2 o" _/ w9 |9 {) c n/ j8 e8 h 宝山寺 * X/ ]% a$ @9 i, n5 K1 | ' ^% H! u! N' w4 ?8 A' Z! Y" u5 y
作者:曹红燕 6 r$ t% y- T1 C5 {7 `# K$ ^
2 \: |2 a4 B) S* c宝山寺& h3 V5 S( F0 ~, C7 Z
在山尖上 5 s$ n! h! I+ ?) m一朵白云 8 z/ v5 U! v, A, `& C飘过 & n3 }4 L- g, e# [/ Z# d6 j. L云 c h: [- C! ~没有白来也没有白去 . ?! \, p. d" I- j- J8 P! O听见法师说了一句( v( Z; o" e* f5 N' p% k; m
庭前柏树子 5 B0 R) p3 J4 @9 Y1 b) i: J" f8 G. u4 h$ q) x* z) {- R
推荐人:也牛 # a; ~ g1 s% J. R8 N) a% K, `推荐理由:云虽自由,可也是追逐迁流之物。但“云/没有白来也没有白去/听见法师说了一句/庭前柏树子”。一句就够了,宝山寺在此,悟与不悟,诗人了然。君不见白云飘过寺顶,分明自在了许多,任运随缘了许多! ' N1 g8 `1 m0 T' i6 j
1 H: \# w8 m9 K3 g- s& [2 V; I8 a接受: X( y; j- I8 S( `
4 _4 J' V7 @+ W; M# d+ o1 L6 W
作者:碧青 , u3 a2 F* j8 n6 E8 d / h. h2 V1 d2 @9 u
出现在大地上 * c& _& H# j+ K! P$ B4 z% D他们 是否都能够顺利 . E& X- D8 E9 I8 R( O返还生命的来处 " N9 X5 l1 [2 {5 W. H& F# S" k& d& F0 A% s) s
站在黄土的外面6 O5 G9 J0 t5 Y( t$ F6 t' C( Q: ~ T
食用着黄土生长的五谷 ' a4 o5 E' c" [+ c' A& {- M. b* C6 P8 P
谁 可以拒绝* S" U0 M: C. \' g4 }5 u: Z6 c
黄土和阳光一起雕塑 & x/ {& O; ~# H- I
这一世柔软的肉身8 k7 W) d7 t p1 L9 Z
和硬骨: \7 I& m/ A+ @8 }# b. f% Y! k
7 c7 H! F6 Z* w' M; n& W$ X* s" t
这一刻 只想问一问1 N9 q1 _: ?" ], g i# }
在黄土的上面 来去或驻留 ' q! q! G4 R* W( H. r9 O6 F) X
世上 哪一株生命的始终 " x, C5 ~( Z& j# \# U没有手握着 3 J$ y+ c' @" D& b5 y+ O% v亘古的薄厚 $ v) f- M; ]9 [1 Y 4 v, \( X$ S) k* w% k, Y谁的目光 没有触摸过 % \, ^' x- J5 D4 D" `广袤原野的万物 1 O9 I" H# E% p' X4 E或深远苍天的- M7 ^3 w3 ]0 q2 h
空处……( Z0 w9 }8 H. c- b _5 D- J
" K! M5 t+ f# I/ j0 h
推荐人:也牛/ o. P9 q9 B0 c2 U& u
推荐语:这不是《楚辞》中的“天问”,但比“天问”更让人惊醒!这是生命的大实相,这是诗人彻悟后的自我追寻“站在黄土的外面/食用着黄土生长的五谷//谁 可以拒绝/黄土和阳光一起雕塑 !这一世柔软的肉身”谁能够哩?我们这一具柔软肉身,哪一处不是皇天后土所生?我们原本就是站起来的黄土,走动的阳光。但我们几近迷失和背离,没有几个“能够顺利/返还生命的来处 ”。自性本如,众生执空执有、执着来去,又怎能证得? l# q2 p! h+ ?" |3 \5 {# z6 u, @. X " T) X6 }$ T( i" C去见观音, g6 f! M+ m j. _( d, Z
: o) B( O: _: r. V4 o8 x
作者:曹红燕+ T/ ?- E" n) e$ U+ K" X* j- [
# l0 |% A n, r5 l宝山寺所在山头的侧峰上 3 {# w( q: b# N2 T, z
立着一尊高大的观音石像 % c% s' U. w+ J& A. x1 H- k! O斋饭后8 c! }: d: v, f1 o) B: n# Q+ e
他们要去见观音( C9 U6 h* p8 J& I* U
他们成群结队地去了- _+ B* f3 |+ T, D- k5 Q1 C/ V
我未能同行 ) t4 T/ K4 x' ~- ^) H一人下山3 g6 A6 s5 B% q0 J, _- f) j6 b2 ]
下山的路很陡很险 & O% }' E. M3 ?4 Q4 N( b1 k一位大胡子画家 E& ]4 c3 _ s2 |0 p2 ?
拿去我的车钥匙 4 T3 \7 e3 s2 z( [6 B他要替我驾驶送我下山 2 V: v5 O) j" Z! g" e: X车子启动时 6 }& j8 G8 _2 I8 C# o( A4 ]3 j来宝山寺帮忙做斋饭的一位老人; X# l" R0 v4 A
问是否能带她一程0 Y6 D" n4 _2 W# H! p" |# k$ T
她说她家就在山脚下 6 m# y* d" l& Z k; d我为她打开了车门 % K i. W* y6 F0 g: A: M+ q+ o下了山& a W! |* A5 C! T# U+ G7 f
我看到路上+ y* W! C& @* I- s+ S
来来去去的都是观音- k" y% `) s- \
( C# v- ^( O% _" E+ h4 A
推荐人:南北+ O+ `+ ]6 q+ n; l8 B( t
推荐语:无论金属的石头的木头的泥土的,也无论是佛是菩萨是金刚是罗汉,更无论是被人雕塑在山上山下,寺里寺外,他们,都是只是塑像而已。塑像是给人看的,是给人膜拜的。当然也有当作装点当作摆设的。可是,很多的人,看了也就看了,一转身,就什么都忘了,都没了。这塑像,对信仰本身,其实是没有用处的。那什么有用呢?有用的东西,一定要走心。他在你心里,风吹不走,水流不去。你就是佛,佛就是你。 ! [$ _2 N5 _: k / F0 X- n$ K- W9 D9 h& j. j【访谈问答】 * |% f0 S1 z3 I9 V: ~( R( _" _3 r( L 1 u4 j! j2 y) y: j- Q! }现代禅诗问答录(6): 1 i; K, }* f. a+ G$ [% p1 y/ ^4 h" M
现代禅诗问答录之奥冬7 q3 Y. O: B4 W) E# H
( U- T& E$ c; ] |' p
碧青|奥冬 ; n8 h1 @$ ?$ g- X+ u: n( u4 B7 S; ]' h
碧青:奥冬好! * k/ v; C7 d+ `4 U: | 现代禅诗流派已经走过十余年的探索历程,我们在论坛亦已经交流了很多年,所以,我这次的问答,几乎没有什么顾虑,采取的是“单刀直入”的问话方式。相信奥冬理解!9 i T, N) t! G, Y
首先,请奥冬先做一下自我介绍如何? # z/ K2 \- f2 s+ O+ R6 g# p* \ 顺便,谈谈你是如何走上现代禅诗探索之路的。我想,这也是读者很关心的一个问题。 ) q+ w7 I( c0 m& g" X u% m( s" k n5 V/ S
奥冬:我出生于1975年,在华北平原一个普通的农村长大。童年的记忆里,有欢乐也有贫穷,农村不仅仅是田园牧歌,更有着柴米油盐的艰辛。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讲,童年有贫穷也有欢乐,农村有艰辛也有田园牧歌。世界一直是这样的,有白天有黑夜,有冬季有夏季,有鸟语花香也有蚊蝇鼠蚤。半杯水可以是“只有半杯了”,也可以是“还有半杯呢”。我的《日当午》里,虽然有“汗水艰难爬过”,但后面“蓝汪汪的天空/绿油油的田野/努力挺直腰身的庄稼”,也可以看得出一种积极的心态。" W$ h1 j$ w; B4 J) N! B
小学在本村上的,初中在本乡,高中在本县。从初中开始,喜欢看课外书,竭力搜集一切有文字的东西来读。高中住校,课余时间逛遍小县城,发现了三四个旧书摊,成为常客。大学在天津市的河北工学院(毕业时改名河北工业大学),一是找旧书摊,二是进图书馆,也开始了诗歌练笔,有几篇收入《珊瑚心》。毕业后,在邢台路桥建设总公司上班,修路架桥,抽空儿读书写诗。2005年开始上网,上诗歌论坛,接触到家乡诗歌刊物新诗大观,才开始了生活中与诗人的交集。* Q! ]) c% j; }! k, _3 g
禅之于我,原本只是传统文化精萃之一。让我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了特殊的意义,大约是在1999年,读到了奥修的书。奥修的作品,都是演讲,对伟“人”和经典的诠释。他说老子说庄子,说耶稣说谭崔,说一休说查拉图斯特拉,当然也说心经金刚经法句经十牛图,在我看来,都是在说禅。奥修对于我,不是开窗开门,而是让整面墙轰然倒下,让整个人置身于一个新的世界。 4 h" h4 w( t' `; s 但我并不是古代的禅师,没有马上写出什么证道诗。思想上的剧变,反而让我一年多没有作品。后来慢慢地,又开始写跟之前差别不大的东西(转变,或许是潜移默化的,所以一见现代禅诗便为之吸引)。真正有意识地创作现代禅诗,是在接触到咱们论坛,直接看到现代禅诗的样本,已经到2010年前后了。 ; T/ C" `3 u6 S& s& x9 r9 ^ D* ]6 {2 D1 V
碧青:现代禅诗群体,十余年来一直在默默地探索,“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正如现代禅诗流派创始人南北所言: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想让诗歌成为流经这个世界的一股清流。作为现代禅诗流派的重要成员,能否谈谈这些年来置身于现代禅诗探索群体的感受。 0 i u, Q: A2 r% Y4 H. |' z% H' W( u/ ?
奥冬:置身现代禅诗探索群体的感受,第一是自在。禅宗有主中主、主中宾、宾中主、宾中宾的说法:“宾中宾”指初次登门的客人,客客气气,手足无措;“宾中主”指很熟的朋友,可以当半个主人帮着招呼了;“主中宾”指家里的丫环、仆人;“主中主”才是真正的主人,才真正自在。在咱们的群体中,可以摘下工作、生活中的面具,怎么想就怎么说,不用怕得罪了谁。能被得罪的,在这个群体中也待不长久。来来往往,有进有出也是正常。有缘了,有共同的志向和兴趣,就一起走一段;缘尽,则散。自己的路,终归是自己选的,也只能自己走。# s& p/ o" J. y5 p
第二个感觉,就是向大家学习,在交流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前面也说了,我是到咱们论坛之后,才开始有意识地创作所谓的现代禅诗作品(以前个别作品有点儿禅意,都是偶然的)。我学习、研究大家关于现代禅诗的理论、评论,更多地从诗作中汲取灵感,写了不少“唱和”的作品。古人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又说“篷生麻中,不扶自挺”。环境会吸引人,吸引过来以后,又向其施加影响。现代心理学关于需求层次中,较高的层次有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归属需求的说法,都是合适的群体才能给的。5 V, m5 s" F* j8 E* S/ A
. Q) Q+ Q8 D- x @
碧青:现代禅诗流派,不仅是以诗歌的形式,继承和发扬着我国古老的禅文化,而且几乎尝试了所有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甚至有所创新。如南北的六行体,胭脂茉莉的十四行诗,何兮的俳句体,奥冬、也牛等多位诗人的微型诗体。在现代禅诗探索群体里,你尤以微型诗见长。所以,非常希望你谈谈微型现代禅诗的创作体会。, |, Y% Y9 { o
3 B$ y8 c$ E# g3 b8 ^0 l# J9 B0 J奥冬:我从2005年刚开始上网时就接触到了微型诗,还在接触现代禅诗之前。2005、2006两年,深深着迷,几乎没写超过三行的作品。但过度的痴迷,也是一种束缚。2007年同乡诗人穆晓禾就此向我提醒,才恍然警觉,又开始两条腿走路。说到底,微型诗与非微型诗,现代禅诗与非现代禅诗,微型现代禅诗与非微型现代禅诗,无非一个“诗”字而已。3 B0 |0 y* C6 L& v( V
不过毕竟写了十来年,也可以谈一点儿经验。起初写微型诗,要靠“压缩”,压缩再压缩,精练再精练,去掉每一个能去掉的字。后来慢慢地,只求“自然”。开始于应开始处,结束于应结束处。不超过三行的,就当微型诗发;超过了,就当普通的诗发。禅意亦如是。诗歌理论,是总结更是升华,有着前瞻性和指导性,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我理论水平有限,就只说这些。 " i/ v6 i: [2 {2 w6 N3 ] B * A: O: [( X; x# s6 G; Y9 z碧青:“微型诗与非微型诗,现代禅诗与非现代禅诗,微型现代禅诗与非微型现代禅诗,无非一个‘诗’字而已。”是啊,关于诗的写作,无论有怎样的命名或理论诠释,无非是一个诗字。奥冬心灵的通达,也让我豁然开朗。' ]+ \$ p/ V% E8 I9 t" M
写作微型诗很多年,你已经出过两本诗集。自开始现代禅诗探索以来,你对自己的哪些作品比较满意?能否谈谈这些满意作品的写作体会? 3 \+ y) ~4 x8 I3 a$ @- P3 z" K$ H; G0 _; r
奥冬:写作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分两种:一是对自己的作品大部分都不满意;二是大部分都比较满意(前者似乎还可以再分为真心追求完美而不得的和假意的口头上的谦虚)。我属于第二种,对自己的作品大部分都算满意,否则就不往外(含网上)发了。, @; [9 Z; E: s4 m
在我眼里,他人的作品分为好的、不好的。好的我会觉得非常好,可称精品,甚至于应该成为经典;不好的,觉得是劣诗,甚至一部分只能算伪诗。这个分界线,就是自己的诗。 9 Q- i! c b V9 f 自己的,挑几首最满意的来说,前几年的,还是《下棋》和《微雨落花》;近两年的,是《无题》:“种子把芽放在内心/午夜时分圆月的光辉/婴孩睁大眼睛”。) y" g9 c% ~: I- q8 i& R9 E4 c' `: x x
《下棋》你曾有过精彩的解析,有些是我也没有想到的,这正是诗歌的魅力。写作灵感来自罗马尼亚诗人索列斯库的《棋》:“我走一只白天,/他走一只黑天。/我用一只梦冲锋,/他便跟它开战。/他攻我的肺,/我在医院想了一年/作了卓绝盘算/便赢了一只黑天。/他用一只灾难补上/并以癌症威胁我……”原诗接近三十行,我把对弈双方理清,把“他”的步数总结、凝缩为“贫困、疾病、衰老、死亡”,更简洁也更有代表性。而“我”只应对以“诗”,是以不变应万变。# K, z. h( {/ H
《微雨落花》在我接受小勺子的访谈里说过,不想再重复。它让我最满意之处,正是它对“纵的继承、横的移植、纵横交融、禅为根本”的较好的贯彻。 1 g$ ~( B8 T) _ f: ` 《无题》,写作时很费心费力,也花了不少时间,反复修改;写完了,所费的心思能够全都隐藏起来,只呈现自然的画面,也是我一向的追求,这一首落实得算比较好。; R& S1 n" T) Z8 F: P
6 w# g/ v; I/ \3 `% C. a5 _" O" A# ]碧青:现代禅诗主张“诗禅双修,禅为根本”,而真正践行这一张,则需要漫长的“修行”,非常希望奥冬与我们分享一下你最喜爱的禅文化书籍或经典。0 N/ Z K, g0 G8 O- y" f
% P# n* Z$ c( Y I5 m奥冬:禅文化书籍或经典,看得最多的还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是唯一能全文背诵的,毕竟是最短的佛经,上下班蹬着自行车就常常在心里默诵。其次,《金刚经》《六祖坛经》通读过十数遍。《指月录》《五灯会元》《碧岩录》《法华经》等,也是经常翻的,有的看完了有的没看完。奥修的,包括实体书包括电子版,看了三四十本。南怀谨、净慧及其他,遇到了就读,没有细记。( c! R6 \, r( f* `$ y. c
心经、金刚经、坛经,是禅的根源所在,需要时不时回头,汲取、补充营养和能量,是常读常新的。其它一般随缘份和心情。 , P2 o; m. o. M. L1 o# C/ O, L/ Y4 k6 N5 Z+ v5 e
碧青:非常感谢奥冬的分享。自唐代中国禅诞生,千百年来,禅文化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升了诗歌的审美境界和生命境界。而近年来,诗坛亦出现了一种“禅化”的诗歌创作现象或趋势,很多诗歌大家和优秀诗人的诗作,亦表现出某有意为之或无意而为又自然呈现的禅意、禅趣和禅境。你如何看待新世纪出现的这种诗歌现象或趋势? $ r# D4 y) { R2 b3 q$ y# G" ^ ]$ R6 u8 l8 \, Z- m5 s
奥冬:我一直主张诗为心声。诗歌中出现的禅意、禅趣和禅境,必然反映了心灵中的禅意、禅趣和禅境。禅,是属于自然而然、不能刻意的那种类型。也可以说,诗歌是生活的反映与升华。诗中的禅意,说明人们的生活中有着禅意的存在。诚然,很多人都在说现在人们变得功利、浮躁、冷漠,注水肉、毒奶粉、天价大虾什么的也是事实。但另一方面,积极的正面的禅意的现象也大量涌现,助人为乐、舍己为人、淡泊名利踏实做事的也比比皆是。不能因为任一方面而否认对面的存在。说到底,一是人口数量增加,二是网络、信息的发达,使得好事坏事都能够在眨眼间传遍世界。诗歌的情况与此类似,绝对数量和传播速度都出现了激增。令人遗憾的是,好诗的传播远远比不上坏诗。近些年所谓的“诗歌事件”一次次将诗歌推到风头浪尖,所伴随的往往是坏诗甚至伪诗。 s- M; W( K+ R9 S e
所以我们现代禅诗,更要沉下心来,以好作品说话,给世界一股清流一片宁静。我们要相信宁静的力量。 2 \+ R1 T/ j8 }+ F: h - b4 I+ F$ e# x$ k碧青:已经有学者和现代诗歌理论研究者的目光投向了诗坛出现的现代禅诗写作现象,撰写文章或推出专著。有的研究者把目光投向了现代禅诗探索群体,有的研究者把目光投向了名家,应该说,各种层面的现代禅写作现象均已开始受到关注。奥冬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4 B% A5 n! p4 ~; v @& V; M8 v7 Z+ ?/ {
奥冬:现代禅诗的存在,就意味着对现代禅诗的关注和研究成为必然。虽然南北老师也说过,它不大可能成为主流,但它却的的确确是一股清流,有着独特的魅力。注意到的,往往为之吸引、向其靠近。这里面,不乏怀有世俗的目的想要对其利用的,也不乏来了又走的,但也必然不乏真正的诗人、学者和禅者。 % ~" g! |5 w1 l7 G f 我对诗歌理论没有研究,也无从接触,这方面能说的不多。大家能创作的创作,能写理论的写理论,各尽其力。如同咱们论坛一直提倡的:静心写作,诚心交流,热心付出,同心求进。 # D2 I+ o1 ^3 J6 u: c 0 s. v9 a: j/ T. W3 o- \碧青:最后,很想听听奥冬对现代禅诗探索群体走向未来的寄语。8 i5 ]% M: a+ Y+ U) g9 p$ y
奥冬:这方面我想说的,就是咱们的宗旨:诗禅双修。首先,我们是诗歌组织而不是宗教团体,我们是诗人,要以诗歌(及诗歌理论)说话。其次,我们的诗是禅诗,这里面一是要加强个人的禅学修养,如曹红燕最近在微信群里提的,可以参加一些禅修活动(如果机缘合适),自己也要自觉学习佛教经典;二是写出来的诗,先过一下自己的关,没有禅意的,可以发到其它网站。 , i( j2 ^8 z O5 c. @ 千里万里如何到达?先迈一条腿,再迈另一条腿,一直迈下去。诗禅双修,活在当下,做好该做的每一件事,如是而已。 0 ^- o: \+ P! f8 M1 \# V1 |3 B ! [, L, n3 r9 F2 \5 R+ v碧青:非常感谢奥冬的寄语。“千里万里如何到达?先迈一条腿,再迈另一条腿,一直迈下去。”这就是现代禅诗探索群体不二的选择。 6 A( }- v8 w1 \6 x4 W无论社会生活如何浮躁和喧哗,但这只是表面现象。现代禅诗探索群体践行回归心灵本真的写作,自然不会被世界的浮躁和喧哗所左右,更不会被诗坛的各种现象所覆盖。相信大家都会坚持“诗禅双修,活在当下,做好该做的每一件事。” 5 G: D5 ?% K2 w0 n6 s) E 祝福奥冬!* ?# ?, W2 |! P
祝福现代禅诗探索群体每一位同人! 7 {! Z/ J6 t5 V8 u/ ^ 3 F" h3 q/ [- u+ a6 P$ s2019年1月19日 * }7 z; e: O, G2 f5 J+ J2 v% x# X; i: Z# O2 B2 }( b2 [1 D
推荐人:南北' v$ I ?' v" f3 P
推荐理由:碧青的“现代禅诗问答录”进行到了第六期。这次的访谈对象是奥冬。一场聊天式的访谈,很放松。碧青的提问,始终围绕“现代禅诗”这个主题,但又顾及“缘起”、“过程”与“当下”,这对于读者了解现代禅诗及被访谈者的写作情况,很有帮助。奥冬对于自己的现代禅诗写作经验,特别是一些规律性东西的总结,很有启发性和建设意义。. L- E+ p ( P; V, ^+ K w- J; C$ G
& A4 p8 K+ C0 G }9 h3 W: v; q现代禅诗问答录(7): + r+ ?( F# v, g5 b, M! z9 r5 n4 q$ `: R! E$ c
现代禅诗问答录之也牛 - a. Q" E2 D9 A$ W& C - d; Y- ^% b" l( C2 J# l6 e- j碧青|也牛 Z1 R+ M3 `4 l1 l' {$ K
9 ?+ z- n2 x n+ k$ K6 Z碧青:也牛先生您好!8 T- k$ R; I3 [! E1 d* h0 N
现代禅诗流派在当代中国诗坛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并被很多学者和现代诗歌理论研究者关注和认同,甚至被誉为当代诗歌的清流。我很想知道,您是什么时候开始了现代禅诗的探索?有怎样的故事或机缘? 9 {: I6 p1 g* o0 D' ^ ! u2 I7 z/ h ^6 ]- ?也牛:佛经里说:机缘就是众生信受佛法的根机和因缘。根机即佛性,人人本具。而因缘却各有各的不同。 ! N3 _1 ]- l4 n V- { 我从2008年开始现代禅诗的探索,刚好就迎面碰上了南北老师开设在网路上的“现代禅诗探索”BBS论坛。这个“以心灵为创作本体,引禅入诗,或以诗呈现禅意、禅思、禅理、禅境,实现禅与现代诗的结合",提倡“诗禅双修”的论坛,像一池妙不可言的莲花,一下子把我吸引了过去。4 M6 A1 N/ `6 C# B2 X* i4 @
一晃十年过去了,我在论坛里参究佛法,体悟禅要,练习写作,每一次精进都得益于这里的善友和师长,他们是我的引路明灯! - J! l# h+ k+ [) o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千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这首诗的作者是古灵禅师。它说明了善知识和善师友的重要性。6 z8 [& A7 P% T. ^& j {& H
我自幼从父学艺,八岁时就能编蚕簸和撮箕。那时候七天逢一场,我就将编好的篾货挑到仓山古镇去卖。蚕簸一元二角钱一个。撮箕五角,装三升:都是一青一黄。 % a* m4 ~8 O F1 D* K# \0 j+ U0 e因为我年龄小,“篾货做得既乖巧又皮实”社员都很喜欢。他们心底里欺我不谙市场,想买便宜,所以还没有到晌午我就提前卖完了。而其他篾匠都要等到我卖完了之后才有买主上门的。- O6 b) B# b% T* A
我卖篾货,其实也是了解市场的,价格不会很低。卖篾货的钱,一方面是为了交书本费、买纸笔墨砚,另一方面是为了补贴家用。因为我们家有七口人,男娃儿我排行老大,兄弟姐妹五个。母亲上面没有公婆(我奶奶去世的时候,我父亲才三岁,而那时候我爷爷已去世两年半了。我父亲是跟着我伯父长大的,伯父比我父亲大九岁。也就是说,我奶奶去世的时候我伯父才十二岁。多亏了他的拉扯。)伯父跟桥板堰的赵篾匠做徒弟。每天一碗米养三个人(在伯父脚下、父亲头上还有一个孃孃,七岁)。不够时,伯父晚上回到家里便做些小东西换红薯、萝卜。父亲五、六岁时,便被迫每天爬到后山上去砍慈竹,刮风下雪不间断。因为父亲年幼穿得又单薄,长期感冒没有钱医治,便落下来一个常年咳嗽的病根。那时候还没有解放,保、甲都没有人管你,所以父亲常年吃药,一直吃到解放,又吃到大集体直到包产到户那一年四十七岁他去世。我挣的钱很大一部分就是替他看病抓药。 n: y! }1 Y8 h% r8 k; ^- L
我一边做手艺一边读书。放学回家和星期天都是不允许看书做作业的。父亲说:“一则费灯油,二则没有时间”。我只有在晚上躲在被窝里偷看一会儿我喜欢的书。因为我家后墙和隔壁伯父家后墙中间只隔一条屋檐水沟,正好,两家的后墙(土墙)都在同一个位置爆着一条二指宽的裂口。伯父念《金刚经》。我便偷他家的光读《唐诗三百首》(伯父曾经还跟李家咀陈道怀学过道士)。我很喜欢王维、孟浩然、苏轼、马致远等的诗词曲,便把它们背了下来。我觉得他们的作品意境空灵、清寂、淡远,读来轻松、愉悦。像一剂清凉散,可以休歇,可以医治心灵深处的苦痛。我觉得人生是苦的,有许许多多的束缚需要解脱! 2 u' r. T# f+ {$ A, F3 m: ` 也许是这些亲身经历给我埋下了佛禅的种子,也许是亲受人生是苦、亲见生命无常的缘故。我有意无意喜欢上那些有禅意的东西了。 ]: K) p" ^1 ^1 O+ I' K 我需要表达,我热爱上了文学。读高中时我是校文学社的社长兼校刊《郪光》的主编。1988年秋,还因为我发表过一些诗歌、散文,小说被“德阳市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但当时写的那些诗,都是抒发自己在生活中的烦恼或苦闷的,正如给我诗集《莲子初啼》写序的南北老师所说:“那是一条绝望之路”。 2 b) y1 [4 E7 [. @5 x 后来的生活更加驳杂,我几乎全部沦陷了。正如我在自己的一首诗中所写: ( _! M r+ W" W+ g+ {% q: o' D
8 m0 H6 ^, y% Z, m8 ?5 f 众生苦呵:秋风才起 4 p5 S! ~# {& |8 t7 m9 {9 ? 星粒就被自己的欲望吹落 $ t. v H: x1 s. b0 p- }( n4 X/ S( | …… ) H, D8 i2 p3 U: @3 w 谁来拯救这些迷情" F1 K4 \) h" x, ^8 ^- J
让他们离苦得乐?菩萨 6 v. H" m% H. i" ]# n7 b 阿木柯河流过7 M& J: V( M. ]
- ]5 n8 g0 R& E# l+ `
草原上驼背的月亮 8 b! o. s( ?: b: }9 R5 a/ q 只是一道 / S6 G9 s; z9 M% {1 {! R7 N/ S 窄 : N/ k" K9 z3 E. f 门 " t, y- F) \& W& z& a7 {$ m k: t5 K6 @, w/ k6 }1 n
——《红原大草原》8 X7 V1 s3 b; l8 g3 Z
6 k- K' |* c( y. p
那是无边的烦恼和痛苦,仿佛与生俱来。" q% N' N! ^/ p: c7 y6 T' Z
我想休歇,想解脱,在生活和创作上想突破。一个偶然的时间,在网路上浏览新闻,我发现了“现代禅诗探索”论坛,接触到了现代禅诗和现代禅诗流派的宗旨:现代禅诗流派旨在探索一条将古老的东方禅思、禅意、禅趣,用西方各种不同的现代派手法和形式表现出来,开拓汉语现代诗歌的思想内涵,提升汉语现代诗歌的艺术境界。了悟生命实相,诗禅双修。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油然而生,一股清流洗过全身,顿感心中空明。 M# ~/ P2 {) J 我找到了人生和诗歌的双重突破口! 4 U" }# G( m; s1 `6 n. W 就像那只撞窗的苍蝇,我终于有了一个“出头”之日。拨开云雾见青天,从此,我便爱上了它。日日是好日啊! ! e- Y$ f, z% v4 _ 5 K. _( w8 p+ P- x3 k3 {碧青:您的经历、感悟和对于诗歌的探索过程,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使我对禅、对现代禅诗,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恭敬,甚至生发了一种敬畏感。感恩禅,把苦难人生引入光明智慧的心灵生活。感恩诗歌,让我们有一种表达感恩和心灵醒悟的方式。世上,无论是什么方式,能拯救人的生命和心灵脱离苦难,就是非常美好的方式。现代禅诗的探索者,因着“以禅为根本”,亦走上了探寻生命智慧的道路,从而得到了生命智慧对自我心灵的护佑,并得到了生命智慧的引领,使心灵回归、契合生命的智慧,并可以诗意地呈现生命的智慧。在此,真诚赞叹和致敬您的“拨开云雾见青天,日日是好日”的智慧生活! / w. m% W: ~5 l" W7 L2 f 此时,我很想知道,您什么时间加入的现代禅诗探索群体?4 e! e# u) O6 J9 W& {7 T
: \9 a3 ~. i8 \% W9 D
也牛:“2008年之后,才开始在‘现代禅诗探索’论坛上发表作品。而加入现代禅诗研究会,却是一年前(2011年)的事……# B# i2 l- G4 l! t* }8 o
他最初的诗作,并无禅的意趣,只是一般的现代诗歌而已。但在两年之后,也就是进入2011年之后,他的作品明显有了一个质的不同。(2012年4月·南北《常在禅悦空明中》——序也牛的诗集《莲子初啼》)”,就引这两段来作答吧。 - Z; o( ?. @( f' K- ? 8 Q: R" c; ?% u1 J碧青:中国禅追求的终极境界是明心见性,看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而禅家又讲究平常心是道、不离世间觉、凡圣不二。而诗与禅的交融点在悟处。悟境,即是人的心灵本体静默觉照的清明之境。以诗的方式呈现禅意、禅思、禅理和禅境,亦是禅家的传统方式。以心灵为创作本体的现代禅诗探索群体,引禅入诗,或以诗呈现禅意、禅境,实现了禅与现代诗的结合,这也是现代禅诗探索群体对当代诗歌的主要贡献。作为现代禅诗流派的重要成员,您怎样认识和评价现代禅诗流派这个诗歌探索群体?: F5 e9 G! L& Q9 C ~7 G! N; A
' B2 g+ K- K' U% D1 K) q# v. ~8 [也牛:“中国禅追求的终极境界是明心见性,看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所谓明心,即是究明我们那颗幻生幻灭的意识心。它包括前六识的攀缘心,第七意识(末那识)分别心,以及第八意识(阿赖耶识)执着心。所谓见性,即是彻见自己本有的真如佛性:如来藏性。此藏性无始以来,不生不灭,非空非有,毕竟常恒。具足恒沙妙用,超越一切名言对待。当体即是,动念即乖。本源自性清净,不着一物。犹如虚空无形无相,亦如日轮照彻天下,一切万法尽在如来藏中。但众生自迷,着相外求,因此枉受生死轮回不息。 6 [1 ?3 b8 x9 ], L 如来藏是众生内在的佛性,也是众生成佛之因。故《华严经》中说“一切众生皆具有如来智慧德相”。9 ]8 k4 T: w4 I7 j0 |
佛法虽有三藏十二部之多,但所诠义理不外大小二乘。小乘所诠三法印,大乘所诠一实相印,实相亦名真如,亦名佛性。《圆觉经》名“圆觉妙心”,《华严经》名“一真法界”,《般若经》名“实相般若”,《净名经》名“不二法门,《法华经》名“一乘实相”,《楞严经》名“常住真心”,“妙真如性”,或“三如来藏”。它的本体是无形无相、不生不灭、绝诸戏论、湛然常住的。作用却是具足恒沙妙用,一切山河大地、草木丛林、森罗万象、染净诸法皆从此中流出,皆是其印现。. I; K) i9 A, w. e6 E# {7 M
禅宗六祖慧能禅师在《法宝坛经》中说:“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赤白,长短大小,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所说:“以色身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2 }1 ?% n/ q' J" I “明心见性一词简约总括地解释起来,就是:从究明人们的‘心’(相用)的形相与作用,而彻见、领悟、神会生命的根源——‘性’(本体)之妙体与真理,以觉醒迷梦,而了生脱死,证大涅槃 。”——原音老人。 + D5 d; K; R: s3 F' v0 K" n7 g 看祖师大德们修行的历程,常常有这样的描述:“豁然顿悟,作礼而去,欢喜奉行”。这后半句意思非常重要。这是成佛入圣的不二法门。6 u @- m' y9 d. y% O
所以,禅家又讲平常心是道、不离世间觉、凡圣不二 。即以一颗彻悟的智慧妙心超圣回凡。以心灵为创作本体的现代禅诗探索群体,引禅入诗,或以诗呈现禅意、禅境,实现了禅与现代诗的结合,这是现代禅诗探索群体对当代诗歌的主要贡献。其中南北、碧青、古石、昌政、何兮、曹红燕几位“梅子熟时栀子香”,或修证、或悟诗、或行文已臻圆熟。李艳敏、林荣、胭脂茉莉、奥冬、黄春祥、石上硫、朱枫、图书拥百城等同人也精进不退,终有一天会了悟佛法,成就菩提!( q6 d" Y8 r8 t- x0 e" }( ~
作为现代禅诗流派的探索成员,我常常觉得自己不够精进,对于佛慧禅髓参悟尚浅,没有证量。因此我的现代禅诗写得还很生涩,还在路上。但我愿心坚固,只要诗禅双修,“竹榻蒲团不计年。”假以时日,或许自是家珍也未可知(一笑)?) 7 f% ~4 E" V0 T* z, Q' i" z. E# k) ^ J
碧青:也牛先生太谦逊了。其实,在现代禅诗探索群体里,您深厚的禅学修为和真实的心灵悟证,早已经在诗歌中显露出来。而且,每一首诗都具有禅机、禅境和禅趣,这是还没有修出真实的禅智慧者永远难以抵达的诗境。虽然,您过去很少以长篇评论或读诗随笔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论观点,但在现代禅诗论坛日常点评同人的诗歌时,随时表达了您思想的睿智和心灵的醒悟。我总是默默读着您的诗,跟在您的诗歌后面前行,试图有所领悟。 - b9 D, s5 A& ^% W, ^5 W& O8 e {
亦因长时间受到各位同仁诗歌的启迪和美好的引领与护佑,平常的日子,若有时间,我就会进入现代禅诗论坛,默默读诗,或偶尔点评某一首诗,享受最美好的心灵风景。 1 H' H* U0 J' ^ \9 s 十余年来,这种诗歌阅读和交流的方式,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 X/ h6 m! }) Y+ I 而回首现代禅诗流派的发展,亦令人感慨万千。 1 [4 H( l7 N Q. J' s$ C: o* O3 W 虽然现代禅诗探索群体成员分布在不同的省份,主要依赖网上的交流,但仍然形成了自成一家的具有先锋精神的诗歌流派。此时,我很想知道,您如何看待互联网对现代禅诗流派的影响。 + v0 f& ~/ `5 } p8 }! H也牛:2014年9月,我应《诗刊》社之邀参加了在湖南长沙举办的“诗刊:纸媒与网络论坛”。参加这次论坛的缘起是我在“《诗刊》邀你当编辑”活动中,推荐了现代禅诗研究会昌政和何兮两位同人的现代禅诗各一首,均被采用了。《诗刊》给予我的奖励,就是这个机会。* q2 ]7 S, F9 ]; A4 r
论坛举办三天。在自由讨论的那天下午,我被分到曾参加“《诗刊》青春诗会”的女诗人灯灯、蓝紫一组。与我们一组的还有其外两个诗人,一个四川的一个湖南的。灯灯、蓝紫、我和湖南的那个大学生诗人贺予飞都拿出了各自认为满意的诗作,请众诗人流传批点。展开对诗歌的激烈研讨,拍砖砸蛋毫不怜香惜玉,也不必尊敬男长。 ( r. B' E" u7 B" ]1 _ 当时,我拿出来的是一组现代禅诗。他们读后都很惊讶。评曰:精短,安静,空灵,通透,见性而又愉悦。他们问我给这种诗命一个名叫什么?我答:这就是“现代禅诗”。他们不约而同地“哦!”了一声,佩服地表示认可。 $ X* J5 |6 }/ z$ {0 B 不久《诗刊》编辑聂权和刘年来到了讨论区巡视,灯灯便向他们极力推荐我的诗。她说:“我第一次读到这么安静、空灵、见性而通透的现代禅诗。读后让人心地清净,像吃了一剂清凉散”。# L; F) d; }* ]. F2 [2 h8 h. a
聂权便问我的名字,我告诉了他。他立刻想起来了“嗬!对头,就是也牛。这次在‘《诗刊》请你做编辑’活动中,唯一一次推荐两首诗,两首都被选中的推荐者。”“你是四川的吧?”我点点头。聂权和刘年都笑了,他们愉快地接受了灯灯的推荐。 . O r" \& H4 j. T f 后来,这一组现代禅诗共九首,发表在《诗刊》2014年第十一期(下半月)重点栏目“银河”上。这是当年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现代禅诗研究会第三位同人荣登国刊。 0 L# b9 S* F+ M" r' A. G 也是著名诗人、国刊编辑对现代禅诗的认可和支持! . d1 f; X! }; v& p0 i% ] 接下来,在诗歌研讨活动中,我介绍了现代禅诗和我们的现代禅诗研究会。并向他们推荐了《现代禅诗探索丛刊》和《世界现代禅诗选》。他们都一直洗耳恭听,欣喜阅读! : Q9 j. a/ R8 v+ L1 q 第二天,是全体与会诗人代表就纸媒与网络对诗歌写作的影响,分别在论坛上发言。我举起我们的《世界现代禅诗选》向与会诗人、作家和编辑介绍和推荐现代禅诗。我说:“互联网将我们分布在全国各省的现代禅诗探索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提供了我们探索、研讨现代禅诗的平台和方便,壮大了探索队伍,加速了现代禅诗的形成和发展”。 9 n/ I- f9 z; |6 x$ m 而纸媒,更好地记录和保存了这一成果!; P7 J; L, f2 F! A& ^2 y% t
当然了,现代禅诗的写作和参悟一样都是需要安静和渐进的。要自成一家具有先锋精神的诗歌流派,我们一定要克服时下的喧嚣,静心写作,不浮躁,不贪厌,终会成为一股清流,流过这炎暑人间,给红尘俗世带来永久的清凉。; e2 D% v& M3 I. Z
& S; J8 \1 k* t! {$ k3 Q
碧青:以互联网为主要根据地的现代禅诗探索群体,形成的不断增强的影响力,是与同人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积极推广现代禅诗和更多编辑和诗人的关注而分不开的。而现代禅诗所取得的成就,更是依赖所有的同人在漫长时光里锲而不舍的追求或曰心灵的修行取得的。* ?4 |! b. D R, K: ?; E# }
您是否可以谈一谈,自开始现代禅诗探索以来,您推出了哪些佛禅文化和诗歌专著?有那些自己满意的诗作,愿意与更多的追求诗意生活的人们分享?( P/ u6 E4 z" k M, G
: B3 q- z, M+ y! R也牛:或许是因为我四处奔波、居无定所的缘故,也或许是我才疏学浅、悟性低的缘故。我不太喜欢写大块头的文章。即使写诗,也写得很短、很清浅。我不想折磨自己继而又折磨读者:生命苦短,都不容易啊。积点阴德吧! 8 @+ g: q7 x) l5 N( N 所以我读得较多,解得不多。想得较多,写得不多。这么多年来写过几篇小小说,短散文,诗歌及诗歌短评。发表的更少,只在《诗刊》《星星》《绿风》《诗潮》《中国诗歌》《安徽文学》《德阳文苑》等发表过一些诗歌、散文、小小说。有的诗歌被《世界现代禅诗选》《中国百年诗人新诗精选》《读出的禅意:年度禅意诗选读》等选本收入。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过诗集《莲子初啼》《只手之声》二部。 " b7 H- w' r1 l# _5 Y 我几乎没有自己满意的诗作,一直都在学习、探索中,现姑且罗列几首习作于后,就教于大家:* y( [7 ~0 p' w6 g$ ~4 r
" j$ t4 P' |& k2 e" ^
《溪边》 2 Y) K* ~) M) L3 O# ] A8 x( ^* O9 j; w0 Y- v8 [& r* ^
坐看云起的人9 } l! X6 L6 G6 u
背后有一对木桶 2 Q, J0 G A t; s 已经放下! b2 @. U9 I4 W
: R% ~, V1 H9 D. d; j
心头轻松哟:他不用急着挑水回阳坡 5 a% N' s$ T/ ~( T" [ 路像一根扁担 2 _: A" B2 U( t+ c 坐在臀下 7 i+ i9 x* u6 A0 A& d9 N , O8 I. s* K) @+ N4 Z3 U1 Q" c5 S 《山寺》 5 g2 A. O7 ~4 z: x0 M + X, l; `% r# `8 ~3 h; T N
四月。山下开始割麦,耙田,栽秧 , l+ o1 u: @/ x; |" b3 L
上山来礼佛的香客极少 5 a% `9 |" ?. Q E9 x % _. H& b- C# d( }7 s7 q$ g 老尼姑除了给灯池里添添油,便拿起棕帚 + o# ^$ i9 c6 y! ~ |6 \) ? 一遍一遍替菩萨除扫 9 r/ j+ O8 W& e6 k# L: Q6 G. f- c 她神态安祥,像一位身著衲衣的祖佛 . z" x" o2 |) m/ u- D ^2 R3 [
8 p. j8 [" I% J& K( b6 x 而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菩萨们 % p. t2 o, c8 T 反倒像一群凡夫野老,身上扑满香尘3 G N' ?& M8 G2 |8 @2 }% u, D
k$ O, y! ]. L3 Y; x# U$ H
《空鸣》9 T! I; I) s8 j" H* g
w' J+ @/ d/ J8 N: E
也不知流走了多少岁月 7 w% C1 ^/ { S6 w" J. i 石桌上,一只空陶罐! T6 }( x, @9 ~
盛满了雨水. e) W5 ]/ F" p